CN106559806A -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9806A
CN106559806A CN201510623334.9A CN201510623334A CN106559806A CN 106559806 A CN106559806 A CN 106559806A CN 201510623334 A CN201510623334 A CN 201510623334A CN 106559806 A CN106559806 A CN 106559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data channel
passage
rout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33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9806B (zh
Inventor
车晓东
王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33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9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数据通道包括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其中,第一数据通道是由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连接提供的,第二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两条数据通道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克服单LTE数据通道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建立路由机制,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蜂窝网络(例如,基于LTE标准(长期演进,一些“4G”网络所使用的标准)的网络)正在全世界部署。由于引入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利用LTE标准可显著增加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移动终端利用蜂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例如,下载和上传)可极大改善用户的上网体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清影视、游戏等大流量的应用层出不穷,利用单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数据通道的最大容量限制,仍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传输速率的需求。
另一方面,若单数据通道的链路质量变差或发生中断,则将影响数据传输效率,甚至造成传输中断、传输失败等,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单数据通道传输速率受限、效率低,影响用户体验的缺陷,提供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数据通道包括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是由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连接提供的,第二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数据卡为LTE制式的无线网卡,第一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实时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包括:
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
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第一和第二数据通道进行信道监听;
当任一数据通道异常时,则在另一数据通道中建立新线程,启动断点续传下载异常数据通道未下载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由以下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决定:当前通道的速率上限、信号质量、心跳包的时延和丢包率。
第二方面,通供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双通道开启模块,用于开启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是由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连接提供的,第二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
配置模块,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路由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传输模块,用于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由表生成模块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
标记模块,用于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用户识别模块,还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接口与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二数据通道;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第一和第二数据通道进行信道监听;当任一数据通道异常时,则在另一数据通道中建立新线程,启动断点续传下载异常数据通道未下载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间的通信连接通过USB OTG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数据卡为LTE制式的无线网卡,所述第一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节点,包括:
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接口与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二数据通道;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更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提供两条LTE数据通道,其中一条LTE数据通道由通信接口与外部LTE制式数据卡通信连接提供,另一条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
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所述两条LTE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根据所述通道配置数据库、所述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建立至少两个线程;
基于所述路由表,将所述线程分配给所述两条LTE数据通道并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更新。
实施本发明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外接数据卡提供的数据通道和移动终端本身的数据通道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克服单数据通道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建立路由机制,将应用程序的多个线程分配给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传输,使得数据传输的速度为多个数据通道速率的叠加,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数据卡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道配置数据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包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路由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单数据通道传输速率受限,效率低,影响用户体验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通过外接数据卡,增加一条数据通道,实现利用双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并通过配置路由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分配数据通道资源,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并降低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包括处理器101、通信接口102、无线通信单元103、感测单元104和用户识别模块105。此外,移动终端100还包括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用户输入单元、存储器和电源单元等等。
无线通信单元103通常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无线通信单元103包括射频传输模块、射频管理模块等。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用于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移动通信模块(用于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互联网模块(用于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例如,WLAN)、短程通信模块(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例如,蓝牙)和位置信息模块(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GPS)中的至少一个。
感测单元104包括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以及检测通信接口102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
通信接口102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用户识别模块105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用户识别模块105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用户识别模块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用户识别模块(SIM)105可管理与不同或相同的技术标准相关联的不同用户。在特定非限制性实例中,技术标准可为2G通信技术(例如,GSM、GPRS、EDGE)、3G通信技术(例如,WCDMA、TDS-CDMA)、4G通信技术(例如,LTE、TD-LTE),或任何其它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单元103的射频传输模块所涉及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LTE、GSM、GPRS、CDMA、EDGE、WLAN、CDMA-2000、TD-SCDMA、WCDMA、WIFI等等。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通过LTE数据通道、GPRS数据通道、EDGE数据通道、WLAN数据通道、CDMA-2000数据通道、TD-SCDMA数据通道、WCDMA数据通道、WIFI数据通道以及其它移动通信技术(例如,4G、4.5G等等)涉及的数据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包括用户识别模块(LTE),由此,移动终端100可支持LTE数据通道。
处理器101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处理器101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处理器101耦接到通信接口102。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处理器101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处理器101执行。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与数据卡装置200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卡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的通信接口102通过数据线与数据卡装置200连接。数据卡装置200包括:无线接入模块201、主处理模块202、存储器模块203、电源管理模块204和外部接口模块205。
其中,无线接入模块201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用于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主处理模块202包括适当的硬件、逻辑器件、电路和/或编码,用于控制总体操作。存储器模块203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等等。电源管理模块204在主处理模块202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外部接口模块205至少包括两个接口,其中一个为通过数据线(例如,OTG线)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接口102通信连接的接口,另一个为与数据卡206连接的接口。数据卡206可为无线网卡,其可采用3G制式、LTE制式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USB OTG(USB On-The-Go)技术实现外部接口模块205与移动终端100的通信连接,其通信协议采用ECM通信协议或rndis协议等。USB OTG以USB2.0的规范为准,增加了电源管理功能,允许设备既可作为主机(Host),也可作为外设操作。
当数据卡装置200通过数据线(例如,OTG线)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时,移动终端100首先进行识别操作。具体的,移动终端100的感测单元104检测通信接口102与外部数据卡装置200的耦接,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01。处理器101接收到信息后,进行枚举一个网口、通过DHCP分配IP地址、设置路由、设置代理等操作。由此,移动终端100可通过外接的数据卡206进行通信传输数据(上传、下载等)。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通过外接数据卡206,增加了一条数据通道。通过外接数据卡206的数据通道和移动终端100的数据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持双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若无线网卡为LTE制式,用户识别模块105管理与4G LTE通信技术相关联的用户,则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支持双LTE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实际中,可通过控制相应的数据开关开启外接数据卡206和移动终端100本身提供的数据通道。在一些移动终端中,可通过设置,使得根据相应的功能下层框架实现默认开启移动终端所包含的数据通道(例如,移动终端100本身提供的LTE数据通道和外接无线网卡提供的LTE数据通道)。
由此,当移动终端有数据业务需要传输(例如,下载)时,即可采用开启的双数据通道与服务器或其它终端间进行待传输数据业务的传输。待传输数据业务可为存储在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中的APP应用、游戏、网页等,也可为PS语音业务。
以下将结合图4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具体的,按照上述所述,将移动终端100通信接口分别与外部数据卡和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数据卡为LTE制式的无线网卡,第一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第二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中,为移动终端100的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建立如图5所示的通道配置数据库。配置数据通道的原则可为:数据量大的应用程序可为其配置双数据通道、数据量小的应用程序为其配置单数据通道;或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均配置双数据通道等等方式。
应理解,为了实现为移动终端100中的所有应用程序均配置数据通道及删除对过期(例如,卸载)的应用程序的配置,可在移动终端100每次开机时,进行应用程序的扫描,以获取准确的应用程序信息,然后对其进行配置。配置可由用户手动进行选择,即选择为某一应用程序配置第一数据通道和/或第二数据通道。此外,也可自动进行设置,例如,自动将所有的应用程序均配置双数据通道,或预先建立规则(例如,规则为:仅为游戏类应用程序配置双数据通道),根据规则自动对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通道的配置。
此外,还可设置,未被配置数据通道的应用程序,则优先通过第二数据通道传输,第二数据通道异常时通过第一数据通道传输。
S2、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具体的,链路状态包括:正常状态(up)和关闭状态(down)。仅处于正常状态的数据通道可以用来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检测链路状态:往各数据通道的ip track列表发送心跳包(例如,ping包),根据时延和丢包率信息,获取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S3、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具体的,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由以下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决定:当前通道的速率上限、信号质量、心跳包的时延和丢包率。
其中,上述参数可从每个通道广播的系统参数消息中获取。对于速率上限越大、信号质量越好、心跳包时延越低、丢包率越小的数据通道,其预设权重值越大,反之则越小。数据通道的权重值越大,则为其分配的线程数可以越多,由此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动态负载均衡。
此外,若某一数据通道的状态为down,则其预设权重为0。所有通道的权重值相加为1。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路由表进行实时更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
S31、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
S32、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记包括: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进行 第一次标记,以及根据可用数据通道及预设权重进行第二次标记。例 如,第一标记时:通过linux内核的ip tables模块,根据通道配置数 据库的信息对不同APP的数据流进行标记。比如仅通过单数据通道 (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传输的APP数据流标记为 MARKLTE1或MARKLTE2,通过多通道传输的APP数据流标记为 MARKMULTI。即第一次标记用于标记应用程序是否走双数据通道传 输。第二次标记时:根据预设权重(第一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 WEIGHT1,第二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WEIGHTlte2),以数据流为单 位,对标记为MARKMULTI的数据流,根据可用数据通道,重新标 记为MARK1、MARK2等。标记后,标记为MARK1的数据流走第 一数据通道,标记为MARK2的数据流走第二数据通道。未标记的数 据流则走默认数据通道(例如,第二数据通道)。参见图6为本发明 一实施例的数据包的帧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以下方式进 行标记:在每个数据包的中设置一标记字段(例如,5字节)。参见 图6,数据包被标记为“MARK1”,其代表为该数据包走第一数据通 道进行传输。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包的首部中还包含有 相应数据通道的源IP地址等信息,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建立的路由表示意图。应理解,图7所示的路由表中包含了应用程序、可用数据通道、路由信息三列信息,其也可仅包含应用程序和路由信息列,或还包含网关、DNS服务器,源IP地址等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由于各数据通道的状态受网络状况的影响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不断的根据步骤S31动态更新的路由表。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实现了可以在不影响APP应用的情况下控制每个APP的数据流走向;更加合理的分配以及高效的使用多数据通道以完成相应的数据业务,尽可能的提高每个APP的速率和降低时延;且可以灵活的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APP的需求,动态根据每个通道的可用情况,根据用户的配置,来转发每个APP的数据流,使得网络灵活健壮。
S4、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个正在移动终端100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都是一个进程,进程也可能是整个程序或者是部分程序的动态执行,每个进程包含一个至多个线程。线程是一组指令的集合,或者是程序的特殊段,它可以在程序里独立执行。线程相当于轻量级的进程,它负责在单个程序里执行多任务,通常由操作系统负责多个线程的调度和执行。多线程是为了使得多个线程并行的工作以完成多项任务,以提高系统的效率。采用多线程进行数据传输,意味着应用程序将同时开启多个线程以通过多个TCP链接进行数据传输,即数据流将被分为多个数据块,每个线程负责加载一个数据块。
线程数量由待传输数据的大小、移动终端100的处理器(CPU)核数和最佳线程支持能力等决定,例如,4线程、24线程等。以4线程为例,当移动终端100的应用程序在向服务器请求一个文件数据的时候,确定为4线程传输该文件数据,则服务器将文件数据分为4块,每个线程对服务器来说相当于是一个客户端,每个线程负责各自的数据块传输即可,等所有的线程传输完毕之后,移动终端100调用封装好的协议将这些分离的数据块合在一起即可。
由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通道包括两条,即外接数据卡206提供的第一数据通道和移动终端100本身提供的第二数据通道。因此,每个应用程序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其数据流将被按照线程分配给两条数据通道(若其均为可用数据通道)。例如,采用4线程进行数据传输,为应用程序1(例如,浏览器)配置两条数据通道,则应用程序1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每条数据通道承载2线程,或一条承载1线程,另一条承载3线程等方式。由此,应用程序1在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加载网页)时,可同时通过两条数据通道进行,可极大的提高传输速率。
参见图7,若应用程序1有待传输数据,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通过应用程序1(例如,浏览器)打开一个含有许多资源的网页时,建立4条线程。根据路由表,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进行传输,且每个数据通道为2线程,因此,在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上均分别建立2条数据传输链路(例如,TCP链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流分流到不同的数据通道传输,可降低获取所有网页资源的时间,减少用户等待网页刷新的时间,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进行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对双通道进行信道监听,以实时处理异常;当任一数据通道异常时,则在另一数据通道中建立新线程,启动断点续传下载异常数据通道未下载的数据。例如,假设监听到第一数据通道异常,则在第二数据通道中建立新线程,启动断点续传下载第一数据通道未下载的数据。
应理解,上述步骤S1、S2、S3和S4均可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101来充当,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种对应的数据处理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利用外接数据卡提供的数据通道和移动终端本身的数据通道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克服单数据通道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建立路由机制,将应用程序的多个线程分配给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传输,使得数据传输的速度为多个数据通道速率的叠加,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分配线程的决策权在移动终端侧而非服务器侧,减少了服务器的载荷。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双通道开启模块701(图中未示出),用于将通信接口分别与外部数据卡和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
配置模块702,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模块703,用于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路由表生成模块704,用于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传输模块705(图中未示出),用于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路由表生成模块704包括:
链路状态获取模块7041,用于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
标记模块7042,用于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具体的,标记模块7042执行两次标记操作,第一次标记是用于标记应用程序(APP)是走单通道还是双通道。若走双通道,则进一步进行第二次标记,第二次标记用于将应用程序的数据流进行标记,以确定每一数据流所走的数据通道(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标记后,生成路由表。图8中LTE1(TABLE lte1)、LTE2(TABLE lte2)即为路由表的简单表示。LTE1设备和LTE1设备分别代表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的射频,即标记为走第一数据通道的数据流经第一数据通道的射频(无线接入模块201)传输,标记为走第二数据通道的数据流经第二数据通道的射频(无线通信单元103)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路由表进行实时更新。
图8中的数据通道配置数据库、预设权重数据库、IP track list数据库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存储器中。数据通道配置数据库中包括移动终端100的应用程序信息、数据通道信息等。预设权重数据库包括每一数据通道的权重预设值信息。IP track list数据库包括与各数据通道对应的多个IP地址。检测数据通道的可用性时,通过ping其对应的IP地址,以检测该数据通道的可用性。与每个数据通道对应的IP地址可为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和上述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相应对,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细节。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利用外接数据卡提供的数据通道和移动终端本身的数据通道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克服单LTE数据通道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建立路由机制,将应用程序的多个线程分配给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传输,使得数据传输的速度为多个数据通道速率的叠加,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分配线程的决策权在移动终端侧而非服务器侧,减少了服务器的载荷。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节点,包括:
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接口与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二数据通道;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更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部数据卡为LTE制式的无线网卡,第一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第二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节点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通信接口分别与外部数据卡和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
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建立路由机制,将应用程序(APP)的数据基于会话分流到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充分利用所有数据通道的网络资源,提升应用的速率、降低响应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利用外接数据卡提供的数据通道和移动终端本身的数据通道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克服单数据通道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并通过建立路由机制,将应用程序的多个线程分配给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传输,使得数据传输的速度为多个数据通道速率的叠加,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分配线程的决策权在移动终端侧而非服务器侧,减少了服务器的载荷。且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影响APP应用的情况下控制每个APP的数据流走向;更加合理的分配以及高效的使用多数据通道以完成相应的数据业务,尽可能的提高每个APP的速率和降低时延;且可以灵活的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APP的需求,动态根据每个通道的可用情况,根据用户的配置,来转发每个APP的数据流,使得网络灵活健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将通信接口分别与外部数据卡和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光盘等。
流程图中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数据通道包括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是由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连接提供的,第二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卡为LTE制式的无线网卡,第一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实时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包括:
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
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第一和第二数据通道进行信道监听;
当任一数据通道异常时,则在另一数据通道中建立新线程,启动断点续传下载异常数据通道未下载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由以下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决定:当前通道的速率上限、信号质量、心跳包的时延和丢包率。
7.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通道开启模块,用于开启第一数据通道和第二数据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是由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连接提供的,第二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
配置模块,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路由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传输模块,用于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表生成模块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
标记模块,用于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装置。
10.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用户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接口与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二数据通道;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链路状态正常的数据通道,并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确定各应用程序对应的可用数据通道;根据可用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为可用数据通道分配传输线程,并进行标记,以生成路由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第一和第二数据通道进行信道监听;当任一数据通道异常时,则在另一数据通道中建立新线程,启动断点续传下载异常数据通道未下载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间的通信连接通过USB OTG实现。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卡为LTE制式的无线网卡,所述第一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通道为LTE数据通道。
16.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外部数据卡以提供第一数据通道,所述通信接口与用户识别模块通信连接以提供第二数据通道;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检测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根据通道配置数据库、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基于生成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更新。
17.一种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两条LTE数据通道,其中一条LTE数据通道由通信接口与外部LTE制式数据卡通信连接提供,另一条数据通道为移动终端的LTE数据通道;
为各个应用程序配置数据通道,以建立一通道配置数据库;
检测所述两条LTE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
根据所述通道配置数据库、所述链路状态以及各数据通道的预设权重,生成路由表;
当有待传输数据时,建立至少两个线程;
基于所述路由表,将所述线程分配给所述两条LTE数据通道并进行数据传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数据通道的链路状态对所述路由表进行更新。
CN201510623334.9A 2015-09-25 2015-09-25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559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3334.9A CN106559806B (zh) 2015-09-25 2015-09-25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3334.9A CN106559806B (zh) 2015-09-25 2015-09-25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9806A true CN106559806A (zh) 2017-04-05
CN106559806B CN106559806B (zh) 2020-08-21

Family

ID=58416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3334.9A Active CN106559806B (zh) 2015-09-25 2015-09-25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9806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740A (zh) * 2017-08-04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的加载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040178A (zh) * 2018-06-22 2018-12-18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392018A (zh) * 2018-11-23 2019-0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890087A (zh) * 2018-12-29 2019-06-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包的方法与装置
WO2019218474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服务的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0730470A (zh) * 2019-10-24 2020-01-24 北京大学 一种融合多接入技术的移动通信设备
EP3614786A1 (en) * 2018-08-23 2020-02-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247869A (zh) * 2017-10-30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业务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586730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1726389A (zh) * 2020-05-06 2020-09-29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143260A (zh) * 2021-11-29 2022-03-04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759A (zh) * 2006-10-24 2008-04-3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多模通信终端、多模通信实现方法
CN201398243Y (zh) * 2009-04-28 2010-02-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卡
CN101796882A (zh) * 2007-05-04 2010-08-04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同时使用多个接口的智能连通性构架(intelicon)
CN201673522U (zh) * 2010-06-09 2010-12-15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身份识别卡备份功能的便携式无线网卡
CN102665257A (zh) * 2012-04-09 2012-09-12 北京大学 一种带宽叠加的无线上网系统和方法
CN103067978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模终端多通道并行通信的流量分配方法
US20130132592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amantha Inventions, L.L.C. Providing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use by a processing system
CN103200606A (zh) * 2013-03-18 2013-07-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业务处理方法
CN104285425A (zh) * 2012-05-15 2015-0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经由多个信道进行服务来限制故障率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317756A (zh) * 2014-10-27 2015-01-28 北京元隆雅图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便携数据卡和数据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759A (zh) * 2006-10-24 2008-04-3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多模通信终端、多模通信实现方法
CN101796882A (zh) * 2007-05-04 2010-08-04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同时使用多个接口的智能连通性构架(intelicon)
CN201398243Y (zh) * 2009-04-28 2010-02-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卡
CN201673522U (zh) * 2010-06-09 2010-12-15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身份识别卡备份功能的便携式无线网卡
US20130132592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amantha Inventions, L.L.C. Providing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use by a processing system
CN102665257A (zh) * 2012-04-09 2012-09-12 北京大学 一种带宽叠加的无线上网系统和方法
CN104285425A (zh) * 2012-05-15 2015-0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经由多个信道进行服务来限制故障率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67978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模终端多通道并行通信的流量分配方法
CN103200606A (zh) * 2013-03-18 2013-07-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业务处理方法
CN104317756A (zh) * 2014-10-27 2015-01-28 北京元隆雅图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便携数据卡和数据传输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740A (zh) * 2017-08-04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的加载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608740B (zh) * 2017-08-04 2020-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的加载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432297B2 (en) 2017-10-30 2022-08-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improving service reliability, device, and system
CN111247869A (zh) * 2017-10-30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业务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9218474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服务的响应方法及系统
US11528303B2 (en) 2018-05-14 2022-12-13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ponding to video call service
CN109040178B (zh) * 2018-06-22 2021-05-18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040178A (zh) * 2018-06-22 2018-12-18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696207B2 (en) 2018-08-23 2023-07-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038256A1 (en) * 2018-08-23 2020-02-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614786A1 (en) * 2018-08-23 2020-02-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93166B2 (en) 2018-08-23 2021-04-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392018B (zh) * 2018-11-23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392018A (zh) * 2018-11-23 2019-0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890087A (zh) * 2018-12-29 2019-06-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包的方法与装置
CN109890087B (zh) * 2018-12-29 2022-08-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包的方法与装置
CN110730470A (zh) * 2019-10-24 2020-01-24 北京大学 一种融合多接入技术的移动通信设备
CN111726389A (zh) * 2020-05-06 2020-09-29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586730B (zh) * 2020-05-27 2021-03-16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1586730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143260A (zh) * 2021-11-29 2022-03-04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9806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9806A (zh)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CN106559170A (zh) 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移动终端
CN106664118B (zh) 使用双用户身份模块同时进行数据通信和语音呼叫监视的方法和设备
Zhou et al. Software-defined hyper-cellular architecture for green and elastic wireless access
CN105592439A (zh) 一种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5516635B (zh)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5873195B (zh) 用于双sim设备的功耗降低技术
CN10328179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
CN108683817A (zh) 一种用于执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装置
CN104737609A (zh) 用于无线接入虚拟化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208279A1 (en) Technique for load balancing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subscriptions in a router having both short rang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SE540590C2 (sv) Etablering av applikationsbaserade routingpolicys i multimodsanvändarenhet
CN106160941A (zh) 用于电池和天线约束设备的自适应半双工/全双工操作
CN106797581A (zh) 用于网络节点之间的流控制数据请求的下限和上限
CN103581966A (zh) 一种智能手机实时监测优化配置方法
WO2018049551A1 (zh) 配置天线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天线电路
CN105939381A (zh) 一种控制终端自动切换下载文件方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63201A (zh) 服务器、控制设备、管理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控制方法、管理方法和程序
CN107466033A (zh) Ims的注册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500179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multiple subscriptions
CN107079393A (zh) 可穿戴设备的功耗控制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CN108462596A (zh) Sla分解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US2014007195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s from Multiple Cells
CN103748933B (zh) 一种降低无线终端设备功耗的方法和无线终端
CN104852756A (zh) 一种天线映射方法、装置及数字前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