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9117B -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9117B
CN106559117B CN201510627009.XA CN201510627009A CN106559117B CN 106559117 B CN106559117 B CN 106559117B CN 201510627009 A CN201510627009 A CN 201510627009A CN 106559117 B CN106559117 B CN 106559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interference
signal
signals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70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9117A (zh
Inventor
莫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Datang Semiconductor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Datang Semiconductor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Datang Semiconductor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70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91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9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本发明中,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K用户系统包含:K个发送端与K个接收端,且各发送端与各接收端一一对应,各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若发送端非首次发送信号,则根据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并利用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这样,可以综合考虑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因素,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中的干扰信号。

Description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K用户干扰信道,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发送端采用预编码矩阵进行消除干扰和接收端采用滤波矩阵进行消除干扰。在该处理方法中,发送端一般采用迫零方法对预编码矩阵进行处理以消除干扰,接收端一般采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对滤波矩阵进行处理以消除干扰。这种处理方法消除干扰的效果较差。
而且,对发送端天线受限的情况,迫零方法算法失效,不能够消除干扰;而接收端往往也在天线受限时,采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无法消除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因素,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中的干扰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所述K用户系统包含:K个发送端与K个接收端,且各所述发送端与各所述接收端一一对应,各所述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所述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
所述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若所述发送端非首次发送信号,则根据所述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并利用所述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所述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K用户系统,包含:K个发送端与K个接收端;
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各所述发送端与各所述接收端一一对应,各所述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所述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
所述发送端包含:第一获取模块与第一消除模块;所述接收端包含:第二获取模块与第二消除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端非首次发送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一消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所述第二消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发送端除首次发送信号外,根据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并利用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即发送端在确定用于消除发送信号中干扰的预编码矩阵时,除考虑发送端因素外,还考虑接收端的因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的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同样,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即接收端在确定用于消除接收信号中干扰的滤波矩阵时,除考虑接收端的因素外,还考虑发送端的因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的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因素,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中的干扰信号。
另外,在所述发送端首次发送信号的步骤中,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并利用所述始预预编码矩阵消除首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在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的步骤中,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初始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另外,在所述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若所述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所述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则所述发送端分别从各个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干扰子信号中选取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作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根据所述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确定所述初始预编码矩阵。这样,即使在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只要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大于被干扰的接收端的数目(K-1),就可以消除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另外,在所述利用所述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步骤中,利用所述滤波矩阵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线性滤波,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采用线性滤波的方法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计算简单,计算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K用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K用户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K用户系统包含K个发送端S1、S2、……、SK与K个接收端R1、R2、……、RK,每个发送端包含的天线数目为NT,每个接收端包含的天线数目为NR,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
具体地说,各所发送端与各接收端一一对应,Si发送至Ri的信号为有用信号,而各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即Si发送至Rj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其中,1≤i≤K,1≤j≤K,且i≠j。在图1中,s1、s2、……、sK分别为发送端S1、S2、……、SK的待发送信号,各s1、s2、……、sK分别经第一预编码模块、第二预编码模块、……、第K预编码模块预编码后分别由发送端S1、S2、……、SK的天线发送出去;接收端R1、R2、……、RK接收的信号r1、r2、……、rK除了包含来自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还会分别包含噪声信号n1、n2、……、nK
具体地说,第j个接收端Rj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41
各接收端还分别利用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K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得到消除干扰后的信号
yj=Gjrj (2)
其中,Hj,j(1≤j≤K)为Sj到Rj的NR×NT维的有用信道矩阵,Hj,i(1≤i≤K,1≤j≤K)为Si到Rj的NR×NT维的干扰信道矩阵,Wi(1≤i≤K)为NT×Di维的预编码矩阵,si(1≤i≤K)为Si发送给Ri的Di×1维信号向量,Di表示Si发送的信号流数。rj和nj分别表示接收端Rj接收到的NR×1维接收信号向量、NR×1维噪声信号向量;Gj(1≤i≤K)为接收端Rj的Dj×NR维滤波矩阵,yj为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的Dj×1维信号向量。
经预编码后的发送信号s1、s2、……、sK不但分别会被对应的接收端R1、R2、……、RK接收,还会被其他终端接收,对其他终端产生干扰。比如,经预编码后的发送信号s1还会被接收端R2、R3、……、RK接收,对接收端R2、R3、……、RK接收经预编码后的发送信号s2产生干扰,故预编码后的发送信号s1是接收端R2、R3、……、RK的干扰信号。其中,接收端R1接收来自发送端S1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1,1,接收端R2接收来自发送端S1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2,1,……,接收端RK接收来自发送端S1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K,1;接收端R2接收来自发送端S2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2,2,……,接收端RK接收来自发送端S2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K,2;接收端RK接收来自发送端SK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K,K;接收端R1接收来自发送端S2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1,2,……,接收端R1接收来自发送端SK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为H1,K。其中,H1,1、H2,2、……、HK,K为有用信道,其他信道(H1,2、H2,1、HK,1、H1,K、HK,2、H2,K)为干扰信道。
其中,Sj对一个接收端Ri(i≠j)产生的干扰为:
Ij=Hi,jWjsj (3)
Sj对其他接收端Ri(i≠j)产生的总干扰为: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61
基于上述的K用户系统,本实施方式中的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判断发送端是否首次发送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202,否则,执行步骤203。具体而言,是判断发送端是否在预设次数的迭代中首次发送信号。
步骤202,发送端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并利用始预预编码矩阵消除首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具体地说,若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则在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步骤2021,发送端分别从各个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干扰子信号中选取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作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具体地说,发送端可以分别对各个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干扰子信号的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并分别选取出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作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
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选取出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
定义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62
T表示转置,对该((K-1)×NR)×NT维矩阵Tj做如下SVD(奇异值分解),可得: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63
其中,Σj为Tj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对角阵,U1,j、V1,j分别表示与Tj的非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U2,j、V2,j分别表示与Tj的零空间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V2,j为Tj的零空间的正交基,V1,j对应的非零奇异值大小则对应相应的干扰特征子信道的增益大小(干扰子信号的强度)。
具体地说,发送端分别从该发送端对应的各个干扰信道中选取出增益最大的干扰特征子信道的信道列向量作为待消除的干扰特征子信道,以供后续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比如,发送端Sj可以从V1,j中选取出干扰信道H1,j、…、Hj-1,j、Hj+1,j、…、HK,1中增益最大的干扰特征子信道列向量(c1,j、…、cj-1,j、cj+1,j、…、cK,j)。即干扰特征子信道列向量(c1,j、…、cj-1,j、cj+1,j、…、cK,j)对应的干扰子信号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
步骤2022,根据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
在本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步骤20221,将与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对应的信道列向量依次排列组成第一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12
并对第一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第一矩阵的零空间对应的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第二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13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定义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1
对式(6)进行下述SVD分解,可得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2
其中,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3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4
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对角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5
分别表示与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6
的非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7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8
分别表示与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9
的零空间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10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711
的零空间的正交基。
步骤20222,将第二矩阵确定为初始预编码矩阵。即取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
通过初始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可以选择性地消除发送端Sj对其他接收端Ri(i≠j)产生的干扰的最强部分。
其中,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2
为NT行NT-(K-1)列的矩阵。这样,即使在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只要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大于被干扰的接收端的数目(K-1),就可以消除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步骤204,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在本步骤中,若发送端为首次发送信号,接收端首次接收信号,则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初始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具体地说,Rj的等效接收信道为: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3
(1≤i,j≤K),则其第一次迭代的MMSE(最小均方误差方法)线性滤波器的滤波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4
为: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5
其中,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6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7
的共轭转置,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6
为NR维单位矩阵,P是每个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8
是噪声功率。
在本步骤中,若发送端为非首次发送信号,则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本次发送信号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比如,发送端第2次发送信号,则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第2次发送信号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9
获取滤波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0
其中,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1
即:采用与获取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2
类似的方法,将式(9)中的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3
替换成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4
获取滤波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815
第3次发送信号及后继发送信号的迭代方法同理。
利用滤波矩阵对接收信号进行线性滤波,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计算量小,实现简单。
步骤203,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并利用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若发送端为非首次发送信号,则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比如,发送端为第2次发送信号,则通过如下方法获取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1
定义Sj的等效发送信道为: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2
(1≤i,j≤K),将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3
替换干扰信道Hi,j,并采用式(6)、(7)、(8)获取第二次联合迭代的Si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4
下一步迭代Sj的等效发送信道则为: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5
(1≤i,j≤K),将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6
替换干扰信道Hi,j,同样采用式(6)、(7)、(8)获取第三次联合迭代的Si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0812900170000097
后继迭代方法同理。
步骤205,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3。
其中,预设的迭代次数与具体通信体制(如LTE(长时演进)、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等)的子帧结构及信道环境相关。信道衰落越慢,即信道环境维持基本不变的时间越长,可迭代次数越多;在相同的信道环境下,子帧长度越短可迭代次数越多。
步骤206,结束迭代。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送端除首次发送信号外,根据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并利用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即发送端在确定用于消除发送信号中干扰的预编码矩阵时,除考虑发送端因素外,还考虑接收端的因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的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同样,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即接收端在确定用于消除接收信号中干扰的滤波矩阵时,除考虑接收端的因素外,还考虑发送端的因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的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因素,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中的干扰信号。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K用户系统,包含:K个发送端与K个接收端。
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各发送端与各接收端一一对应,各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
发送端包含:第一获取模块与第一消除模块;接收端包含:第二获取模块与第二消除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发送端非首次发送信号时,根据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第一消除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确定的初始预编码矩阵,消除首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初始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初始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第一消除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第二消除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包含:选取子模块与确定子模块。
选取子模块,用于在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且发送端首次发送信号时,分别从各个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干扰子信号中选取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作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选取子模块选取的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
其中,确定子模块包含排列单元、分解单元、获取单元与确定单元。
排列单元,用于将与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对应的信道列向量依次排列组成第一矩阵。
分解单元,用于对排列单元得到的第一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分解单元的分解结果获取第一矩阵的零空间对应的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第二矩阵。
确定单元,用于将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矩阵确定为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二消除模块包含线性滤波器。
线性滤波器,用于根据滤波矩阵对接收信号进行线性滤波,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用户系统包含:K个发送端与K个接收端,且各所述发送端与各所述接收端一一对应,各所述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所述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
所述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若所述发送端非首次发送信号,则根据所述接收端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并利用所述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并利用所述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若发送端首次发送信号,则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并利用所述始预预编码矩阵消除首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初始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其中,在所述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的步骤中,若所述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所述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则所述发送端分别从各个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干扰子信号中选取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作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根据所述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确定所述初始预编码矩阵;
通过如下方式选取出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
定义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11
其中T表示转置,H表示信道,1≤j≤K;
对((K-1)×NR)×NT维矩阵Tj做奇异值分解,其中每个发送端包含的天线数目为NT,每个接收端包含的天线数目为NR,可得: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1
Σj为Tj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对角阵,U1,j、V1,j分别表示与Tj的非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U2,j、V2,j分别表示与Tj的零空间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V2,j为Tj的零空间的正交基,V1,j对应的非零奇异值大小则对应相应的干扰特征子信道的增益大小,其中发送端Sj从V1,j中选取出干扰信道H1,j、…、Hj-1,j、Hj+1,j、…、HK,1中增益最大的干扰特征子信道列向量(c1,j、…、cj-1,j、cj+1,j、…、cK,j),干扰特征子信道列向量(c1,j、…、cj-1,j、cj+1,j、…、cK,j)对应的干扰子信号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
将与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对应的信道列向量依次排列组成第一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2
对第一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第一矩阵的零空间对应的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第二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3
并将第二矩阵确定为预编码矩阵;
定义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4
并进行奇异值分解: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5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6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7
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对角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8
分别表示与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9
的非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10
分别表示与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11
的零空间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12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213
的零空间的正交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用户系统的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利用所述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步骤中,
利用所述滤波矩阵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线性滤波,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3.一种K用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K个发送端与K个接收端;
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各所述发送端与各所述接收端一一对应,各所述发送端发送至非对应所述接收端的信号为干扰信号;
所述发送端包含:第一获取模块与第一消除模块;所述接收端包含:第二获取模块与第二消除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端非首次发送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滤波矩阵,获取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一消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预编码矩阵,消除本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所述第二消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滤波矩阵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消除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确定的初始预编码矩阵,消除首次发送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初始预编码矩阵获取滤波矩阵;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含:选取子模块与确定子模块;所述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端的天线数目小于被干扰的所述接收端的天线的总数目,且所述发送端首次发送信号时,分别从各个被干扰的接收端的干扰子信号中选取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作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所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取子模块选取的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确定初始预编码矩阵;
其中通过如下方式选取出干扰强度最大的干扰子信号:
定义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1
其中T表示转置,H表示信道,1≤j≤K;
对((K-1)×NR)×NT维矩阵Tj做奇异值分解,其中每个发送端包含的天线数目为NT,每个接收端包含的天线数目为NR,可得: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2
Σj为Tj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对角阵,U1,j、V1,j分别表示与Tj的非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U2,j、V2,j分别表示与Tj的零空间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V2,j为Tj的零空间的正交基,V1,j对应的非零奇异值大小则对应相应的干扰特征子信道的增益大小,其中发送端Sj从V1,j中选取出干扰信道H1,j、…、Hj-1,j、Hj+1,j、…、HK,1中增益最大的干扰特征子信道列向量(c1,j、…、cj-1,j、cj+1,j、…、cK,j),干扰特征子信道列向量(c1,j、…、cj-1,j、cj+1,j、…、cK,j)对应的干扰子信号为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
将与待消除的干扰子信号对应的信道列向量依次排列组成第一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3
对第一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第一矩阵的零空间对应的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第二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4
并将第二矩阵确定为预编码矩阵;
定义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5
并进行奇异值分解: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6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7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8
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对角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9
分别表示与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410
的非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51
分别表示与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52
的零空间对应的左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右奇异向量组成的矩阵,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53
Figure FDA0002478443290000054
的零空间的正交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K用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除模块包含线性滤波器;
所述线性滤波器,用于根据所述滤波矩阵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线性滤波,消除本次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
CN201510627009.XA 2015-09-28 2015-09-28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Active CN106559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7009.XA CN106559117B (zh) 2015-09-28 2015-09-28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7009.XA CN106559117B (zh) 2015-09-28 2015-09-28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9117A CN106559117A (zh) 2017-04-05
CN106559117B true CN106559117B (zh) 2020-07-28

Family

ID=5841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7009.XA Active CN106559117B (zh) 2015-09-28 2015-09-28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91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8983B (zh) * 2021-04-28 2022-07-26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干扰对齐的ngso通信星座间减缓同频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03969B (zh) * 2021-04-29 2022-08-16 杭州微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干扰消除方法、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20A (zh) * 2005-12-23 2007-09-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从宽带通信系统的多个邻近小区中消除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54234A (zh) * 2010-03-30 2010-1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Mimo系统及其下行链路优化方法
CN10219575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的预编码、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02957502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的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67556A (zh) * 2014-01-06 2015-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部分干扰对齐的协调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6089B2 (en) * 2009-03-10 2012-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technique for multiuser MIMO based on eigenmode selection and MMSE
EP2429087B1 (en) * 2009-05-12 2016-07-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2386955B (zh) * 2010-09-03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对齐方法和设备及多信道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20A (zh) * 2005-12-23 2007-09-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从宽带通信系统的多个邻近小区中消除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9575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的预编码、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01854234A (zh) * 2010-03-30 2010-1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Mimo系统及其下行链路优化方法
CN102957502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的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67556A (zh) * 2014-01-06 2015-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部分干扰对齐的协调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9117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leigh et al. Spatio-temporal 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4601504B (zh) 在mimo电信系统中使用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KR10157190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방법 및 장치
US869356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bine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and precoding of radio signals
KR10162739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송신부, 그 수신부
KR101260835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신호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EP396373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51058A1 (en) Mimo channel matrix feedback in ofdm systems
CN101291192A (zh) 时分双工方式下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预编码方法
WO2009067920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transmettre ou de recevoir des données dans un système multi-antenne
WO20151128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ly termination in iterative null-space direc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for mimo
CN102315912B (zh) 预编码矩阵的提供方法、解码矩阵的提供方法和基站
US10263672B2 (en) Integer forcing scheme for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US9628163B2 (en) Low-complexity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enhanced receive diversity
CN106559117B (zh) K用户系统及其干扰消除方法
JP5859913B2 (ja) 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EP3284184B1 (en) Multi-stream faster-than-nyquist transmission using bandwidth partitioning
CN108282197B (zh) 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接收及发射端设备
KR101021700B1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의 빔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DE102013107896A1 (de) Verarbeitung von Daten in einer Empfängerschaltung und Empfängerschaltung
CN106559116B (zh) K用户系统及其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
CN108496310B (zh) 一种信号解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501847B1 (ko) Mu-mimo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의 송수신장치
Ohlmer et al. Mode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duced-complexity receiver designs for the LTE-advanced SC-FDMA uplink
KR101446927B1 (ko) 대규모 mimo에서 cjm에 기반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