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0122A -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0122A
CN106550122A CN201610915964.8A CN201610915964A CN106550122A CN 106550122 A CN106550122 A CN 106550122A CN 201610915964 A CN201610915964 A CN 201610915964A CN 106550122 A CN106550122 A CN 106550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backlight mode
detection
screen state
s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59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159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0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0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当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娱乐、阅读、办公等越来越多功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在不同的亮度环境中使用移动终端时,人们希望切换不同的背光模式,现有的移动终端有多种背光模式供选择,均需要用户主动操作来切换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在实践中发现,以手动的方式切换背光模式时,往往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这就导致了用户进行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时操作非常繁琐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时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低的问题并提高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当屏幕进入所述息屏状态时,检测所述屏幕处于所述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检测到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屏幕进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息屏状态时,检测所述屏幕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采用了上述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之后,移动终端可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可见,息屏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时,可以实现将背光模式切换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这样,进入强光环境时,可实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不再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避免了当用户由于个人原因忘记提前设置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时,移动终端解锁后因背光亮度太暗而环境光强过大造成用户看不清显示屏幕,无法迅速地调节背光亮度从而不利于使用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方法,该背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执行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运行于冯诺依曼体系的操作系统之上。该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背光模式切换方法是从设置有屏幕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角度来描述的。如图1所示,该窗口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本实施例中,息屏状态是指当用户不需要进行移动终端的操作时,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熄灭的状态,可以通过短按移动终端的开关键进入息屏状态,也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操作,使移动终端自动进入息屏状态,也可以是其他操作使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熄灭。息屏状态下,移动终端上仍可运行各种应用,如播放音乐、计时、下载等。例如在一个手机的应用场景中,当使用者打开听音乐的应用后,不需要操作手机了,即可以短按开关键进入息屏状态,手机仍可进行播放音乐应用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主要通过检测移动终端的显示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来实现的,当移动终端的显示器未处于工作状态,则可判定移动终端处于息屏状态。
102、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本实施例中,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一种实现方式是当移动终端进入息屏状态时,开启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一个时间单位,经过一个时间单位,如1μs,系统去检查屏幕是否点亮,若未点亮,则在息屏时间上累加一个时间单位,这样一直进行累加,直到经过一个时间单位时,检测到屏幕被点亮,此时在息屏时间上累加最后一个时间单位,并保存此时的息屏时间作为最终息屏状态持续时间。
103、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本实施例中,判断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根据预设的时长阈值,通过定时器定时该时长阈值,若定时过程中未检测到出现点亮屏幕的操作,则判定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另一种是实现方式是,分别获得息屏持续时间与预设的时长阈值这两个值,并比较二者大小。
本实施例中,时长阈值可以是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设置的。若用户常常频繁地操作移动终端,则可根据个人情况将时长阈值设置的短一点,如5s,也可以更短,这样只需很短的息屏时间,即可保证能够触发步骤104;相反的,若用户没有经常操作移动终端的习惯,可根据个人情况将时长阈值设置的长一点,如5min,也可以更长,这样更改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时间点相对更接近下次用户点亮屏幕的时间点,一方面要设置的背光模式与用户实际需要的背光模式符合的几率更大,另一方面,避免在相同的时间内频繁唤醒系统,增加耗电量,加重系统负担。
104、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该动作可以是当定时器定时时长阈值计时结束时,立即设置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此时很大的可能用户并未开始操作移动终端,即息屏状态并未结束;另外,也可以是当本次息屏状态结束时,即检测到点亮屏幕时,将背光模式设置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第二种实现方法在步骤103执行中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当屏幕点亮时,执行步骤104。
在图1所描述的背光模式切换方法中,移动终端可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可见,息屏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时,可以实现将背光模式切换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这样,进入强光环境时,可实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不再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避免了当用户由于个人原因忘记提前设置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时,移动终端解锁后因背光亮度太暗而环境光强过大造成用户看不清显示屏幕,无法迅速地调节背光亮度从而不利于使用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背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背光模式切换方法是从设置有屏幕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角度来描述的。如图2所示,该窗口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个人习惯设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实施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的步骤。例如用户几乎每天在时间段上午9:00-11:00期间在室外,由于室外出现强光情况较多,为避免强光下,移动终端不能使用的情况,则可设置在该时间段内,触发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的步骤。
202、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本实施例中,息屏状态是指当用户不需要进行移动终端的操作时,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熄灭的状态,可以通过短按移动终端的开关键进入息屏状态,也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操作,使移动终端自动进入息屏状态,也可以是其他操作使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熄灭。息屏状态下,移动终端上仍可运行各种应用,如播放音乐、计时、下载等。例如在一个平板电脑的应用场景中,当使用者打开计时的应用后,不需要操作平板电脑了,即可以短按开关键进入息屏状态,平板电脑仍可进行计时应用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主要通过检测移动终端的显示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来实现的,当移动终端的显示器未处于工作状态,则可判定移动终端处于息屏状态。
203、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本实施例中,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一种实现方式是当移动终端进入息屏状态时,开启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一个时间单位,经过一个时间单位,如1μs,系统去检查屏幕是否点亮,若未点亮,则在息屏时间上累加一个时间单位,这样一直进行累加,直到经过一个时间单位时,检测到屏幕被点亮,此时在息屏时间上累加最后一个时间单位,并保存此时的息屏时间作为最终息屏状态持续时间。
204、检测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当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执行步骤205,当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执行步骤206,并执行步骤203。
本实施例中,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后,将检测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即比较息屏状态持续时间与预设的时长阈值的大小。比较息屏状态持续时间与预设的时长阈值的大小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根据预设的时长阈值,通过定时器定时该时长阈值,若定时过程中未检测到出现点亮屏幕的操作,则判定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将执行步骤205;若定时过程中,即定时结束之前,检测到出现点亮屏幕的操作,则判定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将执行步骤206,并执行步骤203。比较息屏状态持续时间与预设的时长阈值的大小的另一种是实现方式是,分别获得息屏持续时间与预设的时长阈值这两个值,并直接比较二者大小,当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将执行步骤205;当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将执行步骤206,并执行步骤203。
本实施例中,时长阈值可以是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设置的。若用户常常频繁地操作移动终端,则可根据个人情况将时长阈值设置的短一点,如5s,也可以更短,这样只需很短的息屏时间,即可保证能够触发后面步骤;相反的,若用户没有经常操作移动终端的习惯,可根据个人情况将时长阈值设置的长一点,如5min,也可以更长,这样更改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时间点相对更接近下次用户点亮屏幕的时间点,一方面要设置的背光模式与用户实际需要的背光模式符合的几率更大,另一方面,避免在相同的时间内频繁唤醒系统,增加耗电量,加重系统负担。
205、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本实施例中,获取系统配置文件是为了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背光模式的参数,以实现背光模式的调节。
206、重置持续时间。
本实施例中,定时时间为时长阈值的定时器定时结束之前,检测到出现点亮屏幕的操作,则判定息屏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则重置该息屏持续时间,即将该息屏持续时间清零,并执行步骤203。
207、检测屏幕点亮的操作。
208、检测到屏幕点亮后获取环境光强。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光传感器获取到环境光的强度。
209、环境光强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光强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判定环境光强度值处在强光区间,用户在移动终端屏幕上浏览时,受到强光的影响较大,会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此时将背光模式调节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在强光下系统根据外界光强自动将屏幕亮度调大,以不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较佳的,光强阈值可设置为8500lux。若环境光强不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系统判定此时的光强不会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则可以不启动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操作。进一步的,当环境光强不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可获取该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亮度,若系统判定该环境光强下,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亮度不影响该移动终端的使用,则可以不启动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操作。
在图2所描述的背光模式切换方法中,移动终端可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可见,息屏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时,可以实现将背光模式切换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这样,进入强光环境时,可实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不再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避免了当用户由于个人原因忘记提前设置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时,移动终端解锁后因背光亮度太暗而环境光强过大造成用户看不清显示屏幕,无法迅速地调节背光亮度从而不利于使用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301,用于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第二检测单元302,用于当屏幕进入第一检测单元301检测的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第一检测单元301检测的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第一获取单元303,用于当检测到第二检测单元302检测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配置单元304,在第一获取单元303获取的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在图3所描述的背光模式切换装置中,移动终端可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可见,息屏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时,可以实现将背光模式切换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这样,进入强光环境时,可实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不再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避免了当用户由于个人原因忘记提前设置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时,移动终端解锁后因背光亮度太暗而环境光强过大造成用户看不清显示屏幕,无法迅速地调节背光亮度从而不利于使用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装置是由图3所示的装置优化得到的,其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重置单元305,用于当屏幕进入第一检测单元301检测的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重置第二检测单元302检测检测的持续时间,第一检测单元301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306,用于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若是,则第一检测单元301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307,用于检测屏幕点亮的操作,在检测到屏幕点亮时,配置单元304在第一获取单元303获取的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308,用于获取环境光强,在第二获取单元308获取的环境光强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配置单元304在第一获取单元303获取的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在图4所描述的背光模式切换装置中,移动终端可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可见,息屏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时,可以实现将背光模式切换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这样,进入强光环境时,可实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不再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避免了当用户由于个人原因忘记提前设置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时,移动终端解锁后因背光亮度太暗而环境光强过大造成用户看不清显示屏幕,无法迅速地调节背光亮度从而不利于使用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如CPU,存储器502、环境光传感器503、显示器50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05。存储器5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502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01的存储装置。其中:
通信总线5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显示器504,作为屏幕用于移动终端显示;
存储器502中存储有一组程序代码,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当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当屏幕进入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重置持续时间,并执行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若是,则执行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屏幕点亮的操作,在检测到屏幕点亮时,执行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环境光传感器503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环境光强;
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在环境光强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执行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步骤。
其中,步骤101-104、201-207、209可由终端中的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来执行,步骤208可由环境光传感器503来执行。
其中,第一检测单元301、第二检测单元302、第一获取单元303、配置单元304、重置单元305、判断单元306、第三检测单元307可以由终端中的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来实现,第二获取单元308可以由环境光传感器503来实现。
在图5所描述的背光模式切换装置中,移动终端可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屏幕进入息屏状态时,检测屏幕处于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当检测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将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系统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可见,息屏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时,可以实现将背光模式切换为自动调节背光模式,这样,进入强光环境时,可实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不再需要用户频繁地进行手动设置,避免了当用户由于个人原因忘记提前设置自动调节背光模式时,移动终端解锁后因背光亮度太暗而环境光强过大造成用户看不清显示屏幕,无法迅速地调节背光亮度从而不利于使用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窗口切换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当屏幕进入所述息屏状态时,检测所述屏幕处于所述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当检测到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屏幕进入所述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所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重置所述持续时间,并执行所述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若是,则执行所述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之前还包括:
检测屏幕点亮的操作,在检测到所述屏幕点亮时,执行所述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屏幕点亮后还包括:
获取环境光强,在所述环境光强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执行所述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步骤。
6.一种背光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屏幕进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息屏状态时,检测所述屏幕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获取系统配置文件;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屏幕进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息屏状态的持续时间小于所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重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检测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若是,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屏幕是否进入息屏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屏幕点亮的操作,在检测到所述屏幕点亮时,所述配置单元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环境光强,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环境光强大于预设的光强阈值时,所述配置单元在所述系统配置文件中配置进入自动调节背光模式的参数,以使所述系统进入所述自动调节背光模式。
CN201610915964.8A 2016-10-20 2016-10-20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550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5964.8A CN106550122A (zh) 2016-10-20 2016-10-20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5964.8A CN106550122A (zh) 2016-10-20 2016-10-20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0122A true CN106550122A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92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5964.8A Pending CN106550122A (zh) 2016-10-20 2016-10-20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01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151A (zh) * 2017-11-30 2018-05-1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调节方法、设备、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549A (zh) * 2010-07-22 201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背光的方法和装置
US20110193802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Having Haptic Function
CN102857630A (zh) * 2012-07-30 2013-01-02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屏幕亮度定时自动控制的方法
CN105744034A (zh) * 2016-03-30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5788565A (zh) * 2016-03-01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3802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Having Haptic Function
CN101916549A (zh) * 2010-07-22 201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背光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7630A (zh) * 2012-07-30 2013-01-02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屏幕亮度定时自动控制的方法
CN105788565A (zh) * 2016-03-01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5744034A (zh) * 2016-03-30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输出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151A (zh) * 2017-11-30 2018-05-1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调节方法、设备、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21118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rightness in portable terminal
US10440653B2 (en) Termin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741768B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1741983B (zh) 一种实现临近感应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3401961A (zh) 一种自动点亮手机屏幕的方法和系统
CN106455022A (zh) 一种省电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464686A (zh) 一种显示亮度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49606B (zh) 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88115A (zh) 一种智能终端节省电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60909A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71393A (zh) 用户设备灯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N105430162A (zh) 一种开启手电筒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82115B (zh) 接近传感器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04785A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27194A (zh) 浏览器皮肤亮度的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834497A (zh) 一种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和一种控制器
CN105788565B (zh)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5141762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低电关机方法及系统
CN106559576A (zh) 一种屏幕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59458A (zh) 一种移动终端手势功能的自动启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36869A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开机方法
CN104331146A (zh) 省电控制方法
CN102215296A (zh) 一种模拟“双击”操作实现手机按键功能的方法
CN106055954A (zh) 一种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550122A (zh) 一种背光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