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2334A -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 Google Patents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42334A
CN106542334A CN201610823267.XA CN201610823267A CN106542334A CN 106542334 A CN106542334 A CN 106542334A CN 201610823267 A CN201610823267 A CN 201610823267A CN 106542334 A CN106542334 A CN 106542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fluid
connecting piece
temperature control
delivery pipe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32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岳颖
克里斯塔赫尔格雅各
张盈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JC Probe Inc
Original Assignee
MJC Prob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JC Probe Inc filed Critical MJC Prob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4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42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72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 G01R31/2874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related to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1/00Conveying articles through pipes or tubes by fluid flow or pressure; Conveying articles over a flat surface, e.g. the base of a trough, by jets located in the surface
    • B65G51/02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1/00Conveying articles through pipes or tubes by fluid flow or pressure; Conveying articles over a flat surface, e.g. the base of a trough, by jets located in the surface
    • B65G51/01Hydraulic transport of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包含有一内管单元、一设于该内管单元外围的外管单元、一位于该内管单元与该外管单元之间的气体容室,以及与该气体容室连通的一气体入口及至少一气体出口,用于供一工作流体通过该内管单元,并供干燥空气自该气体入口进入该气体容室再由该气体出口排出;由此,该工作流体输送管可避免结霜及凝结露水,且其外径较小、使用上较为便利。

Description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温度控制系统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或其组成的电子装置(例如芯片、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等等)在进行检测时,待测物的耐受温度通常为相当重要的检测项目,即需检测待测物在某一特定温度范围内是否能正常运作。可想而知,在前述的检测过程中,需利用一温度控制系统尽可能地将待测物的温度准确地控制到设定的温度。习用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利用一可调整工作流体(液体或气体)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例如冷冻空调装置)提供特定温度的工作流体,并利用一工作流体输出装置将该工作流体导引至一待测物周遭而改变其温度。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为200936901的专利案,习用的工作流体输出装置包含有一概呈长形壳体的输出头,以及一可拆卸地固设于该输出头底部的保护盖,前述的温度控制装置提供的工作流体经由该输出头而进入该保护盖,该保护盖用于遮盖待测物,以使待测物周围温度快速地随着该工作流体温度而改变。该保护盖顶部设有一具有圆锥面的环形沟槽,该输出头底部凸伸出一环圈,且该环圈穿设三螺栓,这些螺栓顶抵于该环形沟槽而使得该保护盖固定于该输出头。
此外,习用的工作流体输出装置的输出头底部也可能安装一输送管,以将工作流体输送至距离该输出头较远的待测物周围,该输送管通常包含有一供工作流体通过的软管,以及一包覆于该软管外的隔热材,由此,当该工作流体温度非常低时,该隔热材可避免该软管结霜或凝结露水。然而,该输送管采用可弹性弯曲的软管,为了因应不同的待测物设置位置而弯曲,但该软管外需包覆相当厚的隔热材,如此却使得该输送管不易弯曲。换言之,习用的工作流体输送管为了具有可避免结霜及凝结露水的结构,不但造成其整体外径相当大,更有不便使用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可避免结霜及露水,且其外径较小、使用上较为便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内管单元、一设于所述内管单元外围的外管单元、一位于所述内管单元与所述外管单元之间的气体容室,以及与所述气体容室连通的一气体入口及至少一气体出口,用于供一工作流体通过所述内管单元,并供干燥空气自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气体容室再由所述气体出口排出。
由此,即使该工作流体温度非常低,仍可通过提供干燥空气至气体容室而提高内管单元的温度,以避免内管单元结霜及凝结露水。如此一来,工作流体输送管不需设有很厚的隔热材,仅需在内管单元外围设置适当厚度的外管单元,且内、外管单元之间仅需留有一小空隙即可形成气体容室,因此,相较于习用的工作流体输送管,本发明的工作流体输送管的外径较小、较容易弹性弯曲,且使用上较为便利。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流体输送管还具有一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且所述连接面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气体容室连通的排气孔。由此,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更可经由排气孔流至使工作流体输送管与输出头相接的连接机构,进而避免连接机构结霜及凝结露水。
所述工作流体输送管的二端分别具有一连接面及一末端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且所述至少一气体出口位于所述末端面。由此,干燥空气与工作流体均从工作流体输送管的一端流至另一端,因此工作流体输送管内各部位都可避免结霜及凝结露水。
所述工作流体输送管还具有一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且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连接面。由此,干燥空气也可由输出头输出至气体入口。
所述内管单元包含有一内管,以及设于所述内管一上端的一内连结件;所述外管单元包含有一外管,以及设于所述外管一上端的一外连结件;所述内连结件与所述外连结件相互固定,且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
所述气体容室包含有一位于所述内连结件与所述外连结件之间且环绕所述内连结件的第一环形空间,以及一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且环绕所述内管的第二环形空间。由此,干燥空气可快速地分布在内管单元外围,进而提升除霜及露水的效果。
所述内连结件的一顶面与所述外连结件的一顶面构成一用于与所述输出头对接的连接面,且所述连接面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气体容室连通的排气孔,以避免使工作流体输送管与输出头相接的连接机构结霜及凝结露水。
所述连接面设有呈环形排列的复数个所述排气孔,以提升对连接机构除霜及露水的效果。
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所述外连结件的顶面,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内连结件的顶面。如此一来,干燥空气可直接由输出头提供至气体入口,且排气孔设于内连结件可使其排出的干燥空气较不易散逸,可提升对连接机构除霜及露水的效果。
所述内管单元更包含有一设于所述内连结件内的保温管,以供所述输出头的一喷嘴设于所述保温管内,以避免干燥空气影响自输出头输出的工作流体温度。
所述气体容室环绕所述内管单元,进入所述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的温度高于通过所述内管单元内的工作流体的温度,且所述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的湿度小于标准状态下的大气空气的湿度。
所述气体容室环绕所述内管单元,进入所述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的温度高于通过所述内管单元内的工作流体的温度,且所述干燥空气的露点低于-30℃。
所述外管单元更可包含有一设于所述外管外围且固定于所述外连结件的上固定件。此外,所述外管单元可更包含有一设于外管外围且位于外管一下端的下固定件,且所述下固定件设有一所述气体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与一输出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与该输出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沿图2的剖线3-3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沿图2的剖线4-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10,以通过一快拆机构20而可拆卸地设置于一输出头30底部,输出头30用于接收一温度控制装置(图中未示,例如冷冻空调装置)提供特定温度的工作流体(液体或气体),并通过一喷嘴31将该工作流体输出至工作流体输送管10,再由工作流体输送管10将该工作流体输送至一待测物(图中未示)周围。
快拆机构20包含有一设于输出头30底部的第一单元21,以及一设于工作流体输送管10顶部的第二单元22,快拆机构20详述于本发明申请人的另一专利申请案(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103135700),快拆机构20及输出头30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较无关联,容申请人在此不再详加叙述。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工作流体输送管10包含有一内管单元40,以及一设于内管单元40外围的外管单元50。
内管单元40包含有一内管41、一内连结件42、一保温管43,以及一下内连结件44。内管41包含有一软管412及二锁固件414、416,软管412可(但不限于)采用包覆有不锈钢编织网的铁氟龙管,二锁固件414、416分别固设于软管412二端且具有外螺纹,内连结件42螺接于锁固件414而位于内管41的一上端418,保温管43由具隔热功能的材料(例如硅胶)制成且设于内连结件42内,下内连结件44螺接于锁固件416。
外管单元50包含有一外管51、一外连结件52、一上固定件53,以及一下固定件54。外管51由具隔热功能的材料(例如硅胶)制成,外连结件52及上固定件53相互固定,上固定件53固设于外管51外围,且外连结件52位于外管51的一上端512,内连结件42与外连结件52相互固定,下固定件54固设于外管51外围并位于外管51的一下端514,且下固定件54与内管单元40的下内连结件44相互固定。
内连结件42及外连结件52用于与输出头30对接,详而言之,内连结件42的一顶面422与外连结件52的一顶面522构成一连接面12,当工作流体输送管10设置于输出头30底部时,连接面12与输出头30底面对接,即连接面12通过快拆机构20与输出头30底面连接,且输出头30的喷嘴31位于内管单元40的保温管43内。
由此,内管单元40能供该工作流体通过。此外,内管单元40与外管单元50之间的空隙形成为一气体容室14,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容室14包含有一位于内连结件42与外连结件52之间且环绕内连结件42的第一环形空间141,以及一位于内管41与外管51之间且环绕内管41的第二环形空间142,然而,气体容室141不限为呈环形。
此外,输送管10的二端分别具有如前述的连接面12及一末端面13,连接面12设有一气体入口16,且末端面13设有复数个气体出口18,更明确地说,气体入口16位于外连结件52的顶面522,各气体出口18贯穿下内连结件44及下固定件54,气体入口16及各气体出口18与气体容室14连通,用于供加热的干燥空气自气体入口16进入气体容室14再由各气体出口18排出。由此,即使该工作流体温度非常低,仍可通过提供干燥空气至气体容室14而提高内管单元40的温度,以避免内管单元40结霜及露水。该干燥空气以采用露点在0℃以下的空气为较佳,若干燥空气的露点低于-30℃为更佳,例如可采用露点为-60℃的空气以达到良好效果。如此一来,工作流体输送管10不需设有很厚的隔热材,仅需在内管单元40外围设置适当厚度的外管单元50,且内、外管单元之间仅需留有一小空隙即可形成气体容室14,因此,相较于习用的工作流体输送管,本发明的工作流体输送管10的外径较小、较容易弹性弯曲,且使用上较为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入口16位于外连结件52的顶面522,即位于用于与输出头30对接的连接面12,因此,干燥空气可直接由输出头30提供至气体入口16。然而,气体入口16也可设于其他位置,并可设置另一装置以提供干燥空气至气体入口16。而且,内管单元40不限于设有保温管43,但保温管43可容置输出头30的喷嘴31,并可避免干燥空气影响自输出头30输出的工作流体温度。
工作流体输送管10的连接面12更可(但不限于)设有至少一与气体容室14连通且孔径小于气体入口16孔径的排气孔19,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面12设有呈环形排列的复数个排气孔19。由此,气体容室14内的干燥空气可经由各排气孔19流至快拆机构20,进而避免快拆机构20结霜及凝结露水。
然而,排气孔19的数量、排列方式及设置位置不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式为限,气体出口18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也不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式为限,且气体容室14也不限为呈环形设计,只需如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产生较佳的除霜及露水的效果。进一步而言,若流经气体容室14内的干燥空气的温度高于内管单元40内的工作流体的温度,且流经气体容室14内的干燥空气的湿度小于内管单元40内的工作流体的湿度、周遭环境空气的湿度或标准状态下的大气空气的湿度,即可达成相当好的除霜及除露的效果。若气体容室14环绕内管单元40设置,效果将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流体输送管10不限于应用在如本实施例的具有快拆机构20的工作流体输出装置,即,工作流体输送管10不限为通过如本实施例及前述中国台湾申请案号为103135700的专利案所述的快拆机构20而设置于输出头30底部,举例而言,工作流体输送管10与输出头30之间也可设置螺栓锁固式的连接机构,例如先前技术中所述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为200936901的专利案所提供的形式。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发明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内管单元、一设于所述内管单元外围的外管单元、一位于所述内管单元与所述外管单元之间的气体容室,以及与所述气体容室连通的一气体入口及至少一气体出口,用于供一工作流体通过所述内管单元,并供干燥空气自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气体容室再由所述气体出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输送管还具有一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且所述连接面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气体容室连通的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输送管的二端分别具有一连接面及一末端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且所述至少一气体出口位于所述末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输送管还具有一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且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连接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单元包含有一内管,以及设于所述内管一上端的一内连结件;所述外管单元包含有一外管,以及设于所述外管一上端的一外连结件;所述内连结件与所述外连结件相互固定,且用于与一提供所述工作流体的输出头对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室包含有一位于所述内连结件与所述外连结件之间且环绕所述内连结件的第一环形空间,以及一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且环绕所述内管的第二环形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结件的一顶面与所述外连结件的一顶面构成一用于与所述输出头对接的连接面,且所述连接面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气体容室连通的排气孔。
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设有呈环形排列的复数个所述排气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所述外连结件的顶面,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内连结件的顶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单元更包含有一设于所述内连结件内的保温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室环绕所述内管单元,进入所述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的温度高于通过所述内管单元内的工作流体的温度,且所述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的湿度小于标准状态下的大气空气的湿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室环绕所述内管单元,进入所述气体容室内的干燥空气的温度高于通过所述内管单元内的工作流体的温度,且所述干燥空气的露点低于-30℃。
CN201610823267.XA 2015-09-21 2016-09-14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Pending CN1065423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1186A TWI583884B (zh) 2015-09-21 2015-09-21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working fluid delivery pipes
TW104131186 2015-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42334A true CN106542334A (zh) 2017-03-29

Family

ID=5827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3267.XA Pending CN106542334A (zh) 2015-09-21 2016-09-14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82235A1 (zh)
CN (1) CN106542334A (zh)
TW (1) TWI5838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8292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隔热配管系统和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1669B (zh) * 2019-04-10 2020-04-2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溫度控制系統之串接件及遮蓋件總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2993A (en) * 1978-09-13 1979-10-30 The Singer Company Environmental hood for testing printed circuit cards
CN1158270A (zh) * 1995-10-20 1997-09-03 法国石油研究所 单独注入和/或排放流体的分配器
CN1312135A (zh) * 2000-03-07 2001-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流体排放装置及流体排放方法
CN101842629A (zh) * 2007-08-28 2010-09-2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在低温构件上提供无冷凝液和无霜表面的设备和方法
US20140158206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Air Liquide Process & Construction, Inc. Vent ice preven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2993A (en) * 1978-09-13 1979-10-30 The Singer Company Environmental hood for testing printed circuit cards
CN1158270A (zh) * 1995-10-20 1997-09-03 法国石油研究所 单独注入和/或排放流体的分配器
CN1312135A (zh) * 2000-03-07 2001-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流体排放装置及流体排放方法
CN101842629A (zh) * 2007-08-28 2010-09-2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在低温构件上提供无冷凝液和无霜表面的设备和方法
US20140158206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Air Liquide Process & Construction, Inc. Vent ice prevention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8292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隔热配管系统和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3884B (zh) 2017-05-21
US20170082235A1 (en) 2017-03-23
TW201712261A (zh) 201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2334A (zh)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流体输送管
CN109690163A (zh) 用于在更换管道衬里时使用的光源头装置
US9227095B2 (en) Clothes dryer vent coupling
US20140360501A1 (en) Gas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patient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207195851U (zh) 一种带温度检测功能的冷却水管转换接头
CN110081587A (zh) 风压检测装置和燃气采暖热水器
EP1333254B1 (en) Sensor manifold for a flow sensing venturi
US10655755B2 (en) Sensor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9357818A (zh) 一种消防阀门加工用检测装置
CN205909973U (zh) 一种新型卫生型压力变送器
US20130230813A1 (en) Sensor and sense line heating device
CN205193046U (zh) 气体探测仪
CN209742852U (zh) 油井加药装置及采油设备
CN209802649U (zh) 安全阀起跳检测装置
BR9903858A (pt) Mini ventilador mecânico pneumático
CN207880422U (zh) 一种机油滤清系统
CN106246611B (zh) 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使用的空气放大器
CN207407071U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减压器的便携加热装置
CN109744885A (zh) 一种用于散装食品无人自助售货的加热系统
CN209354822U (zh) 一种管接头
CN208959055U (zh) 用于管路的加热装置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08880314U (zh) 一种机床的加工装置
CN208381746U (zh) 一种eo汽化器
CN209356071U (zh) 一种平整液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CN108626907A (zh) 一种新型并联压缩机回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