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4415A -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4415A
CN106534415A CN201611107854.5A CN201611107854A CN106534415A CN 106534415 A CN106534415 A CN 106534415A CN 201611107854 A CN201611107854 A CN 201611107854A CN 106534415 A CN106534415 A CN 106534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signal
cover plate
area
sensor cl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78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4415B (zh
Inventor
周意保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078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4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4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4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4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4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该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封装体,该第一封装体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该第一信号接收器和该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该方案根据第二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值对第一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了修正,能够避免信号在附着层中的绕射对信号强度检测所造成的影响,可以提高信号强度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传感器组件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娱乐等。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中具有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设置在玻璃盖板下方。接近传感器用来判断移动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是处于接近状态还是远离状态。接近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红外线,该红外线经过外部物体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红外线接收器接收该反射光线,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线的强度来判断移动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是接近状态还是远离状态。
实际应用中,玻璃盖板上设置有油墨层。在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红外线时,有部分红外线会进入油墨层中发生绕射,发生绕射的这部分红外线不经过外部物体的反射即可直接进入红外线接收器中,使得红外线接收器的检测不准确,从而导致接近传感器的检测不准确,造成接近传感器的灵敏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可以提高传感器组件的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封装体,该第一封装体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该第一信号接收器和该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包括盖板、第一附着层和第二附着层,该第一附着层的透射率大于该第二附着层的透射率;
该第一附着层设置在该盖板一侧;
该第二附着层设置在该第一附着层上;
该第二附着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的透射率大于该第二区域的透射率,该第二附着层的该第一区域被该第一附着层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盖板以及设置于该盖板一侧的传感器组件,该盖板与该传感器组件间隔设置,该传感器组件为上述传感器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壳体和盖板组件,该盖板组件安装在该壳体上,该盖板组件为上述盖板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近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信号强度基础值;
当信号强度值大于该信号强度基础值时,获取当前信号强度检测值,该信号强度检测值为当前信号强度值超出该信号强度基础值的部分;
判断该信号强度检测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判断处于接近状态;
若否,则判断处于远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封装体,该第一封装体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该第一信号接收器和该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该方案根据第二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值对第一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了修正,能够避免信号在附着层中的绕射对信号强度检测所造成的影响,可以提高信号强度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传感器组件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组件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产生绕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终端100包括壳体10、受话器20、摄像头30、指纹模组40、传感器组件50、盖板组件60以及控制电路。
其中,壳体10用于形成终端100的外部轮廓。受话器20、摄像头30、指纹模组40以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壳体10内。受话器20可用于向外界输出声音信号。摄像头30可用于采集外部影像。指纹模组40可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控制电路可以为主板。控制电路可以与受话器20、摄像头30以及指纹模组40电连接,以实现对终端100的整体监控。
参考图2,传感器组件50可以包括信号接收器501、信号接收器502和电路板503。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可以封装形成封装体510。封装体51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03上。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用于接收信号。该信号可以是光信号,也可以是声波信号,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用于接收红外线。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也可以用于接收激光。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还可以用于接收超声波。
终端100可以根据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值来判断终端100与外部物体之间是处于接近状态还是远离状态,从而对终端100进行控制。
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用于接收光信号时,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光感芯片,所能接收的光通量的最大值是不同的。即,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的量程可以是不同的。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50还可以包括信号发射器504。信号发射器504与封装体510间隔设置在电路板503上。信号发射器504用于向外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504发射后经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504用于发射红外线。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504也可以用于发射激光。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504还可以用于发射超声波。
信号发射器504与封装体510之间的距离d的范围为2mm≤d≤12mm,以使得信号发射器504发射的信号经外部物体反射后,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接收到尽可能多的信号。该距离d可以是封装体510的几何中心与信号发射器504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可以不封装,而是将信号接收器501、信号接收器502和信号发射器504封装形成封装体520。封装体520设置在电路板503上。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50还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505。环境光传感器505与封装体510、信号发射器504均间隔设置在电路板503上。环境光传感器505用于接收可见光,以检测环境光强度。终端100可以根据环境光传感器505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对显示屏亮度进行调节。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可以不封装,而是将信号接收器501、信号接收器502和环境光传感器505封装形成封装体530。封装体530设置在电路板503上。
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信号发射器504和环境光传感器505封装形成封装体540。封装体540设置在电路板503上。
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501和信号接收器502可以不封装,而是将信号接收器501、信号接收器502、信号发射器504和环境光传感器505封装形成封装体550。封装体550设置在电路板503上。
参考图9,盖板组件60可以包括盖板61和设置在盖板61一侧的附着层62。盖板61可以是透明玻璃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61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附着层62可以包括第一附着层621和第二附着层622。第一附着层621设置在盖板61一侧,第二附着层622设置在第一附着层621上。该第一附着层621完全覆盖该第二附着层622。该第一附着层621以及第二附着层622的设置以达到隐藏终端100的内部结构件以及第二附着层622的效果。即使得用户在盖板61的外侧观察时,仅能看到第一附着层621,而不能看到第二附着层622。
第一附着层621的透射率大于第二附着层622的透射率。
例如,第一附着层621的透射率可以为80%或80%以上,第二附着层622的透射率可以为10%或10%以下。实际应用中,第一附着层621可以被称为透射层,用于透过大部分信号。第二附着层622可以被称为遮挡层,用于遮挡大部分信号。
实际应用中,第二附着层622用于隐藏终端100的内部结构,以使得从盖板61外侧无法看到终端100的内部结构,以实现终端100的整体性的美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附着层621可以是白色油墨层,第二附着层622可以是黑色油墨层。当然,白色油墨层和黑色油墨层仅为举例,该第一附着层621和第二附着层622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美观需求设计成其他颜色,只要该第一附着层621的透射率大于该第二附着层622的透射率即可。其中,白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或者其他颜色的油墨层可以通过喷涂或印刷工艺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附着层621可以为单层,第二附着层622为单层或者多层;或者也可以第一附着层621为多层,第二附着层622为单层或者多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附着层621包括三个子层6211、6212、6213,该三个子层依次重叠。第二附着层622包括三个子层6221、6222、6223,该三个子层依次重叠。
第二附着层622可以包括第一区域622A和第二区域622B。该第一区域622A可以理解为该第二附着层622与该第一附着层621未重叠的部分,该第二区域622B可以理解为该第二附着层622与该第一附着层621互相重叠的部分。第一区域622A的透射率大于第二区域622B的透射率,以使得信号可以依次透过第一区域622A、第一附着层621、盖板61,并经外部物体200反射后依次透过盖板61、第一附着层621以及第一区域622A。
其中,第一附着层621覆盖第二附着层622的第一区域622A,以使得从终端100外部无法看到该第一区域622A。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附着层622为黑色油墨层时,可以对第一区域622A的黑色油墨进行处理以使得该区域的透射率大于第二区域622B的透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622A可以设置为通孔,此时该区域的透射率为100%,第一附着层621覆盖该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区域622A的通孔中填充可供信号透过的材料。
参考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622A可以设置为两个通孔,以使得信号可以从一个通孔出射,经外部物体反射后从另一个通孔入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区域622A是由第一附着层621和第二附着层622所界定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可以为通孔,也可以是可供信号透过的材料。
上述透射率可以包括对红外线的透射率、对激光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对超声波的透射率中的一种或多种。
参考图12,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盖板组件70可以包括盖板71和设置在盖板71一侧的传感器组件72。盖板71与传感器组件72间隔设置。盖板71可以是透明玻璃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71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制成的透明盖板,例如,可以是有机材料制成的透明盖板。
传感器组件72可以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器721、第二信号接收器722和电路板723。第一信号接收器721和第二信号接收器722设置在电路板723上。第一信号接收器721和第二信号接收器722可以封装形成封装体。第一信号接收器721和第二信号接收器722用于接收外部物体300反射后透过盖板71的信号。
参考图13,盖板组件7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盖板71上靠近传感器组件72一侧的附着层73。附着层73可以包括第一附着层731和第二附着层732。第一附着层731设置在盖板71上靠近传感器组件72的一侧,第二附着层732设置在第一附着层731上靠近传感器组件72的一侧。
第一附着层731的透射率大于第二附着层732的透射率。例如,第一附着层731的透射率可以为80%或80%以上,第二附着层732的透射率可以为10%或10%以下。
实际应用中,第一附着层731可以为透射层,用于透过信号。第二附着层732可以为遮挡层,用于遮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附着层731可以是白色油墨层,第二附着层732可以是黑色油墨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附着层731可以包括三个子层7311、7312、7313,该三个子层依次重叠。
第二附着层732可以包括第一区域7321和第二区域7322。第一区域7321的透射率大于第二区域7322的透射率。
其中,第一附着层731覆盖第二附着层732的第一区域7321,以使得从终端外部无法看到该第一区域73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附着层732为黑色油墨层时,可以对第一区域7321的黑色油墨进行处理以使得该区域的透射率大于第二区域7322的透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7321可以设置为两个通孔7321A和7321B,此时第一区域7321的透射率为100%,第一附着层731覆盖该两个通孔。
传感器组件72还可以包括信号发射器724和环境光传感器725。信号发射器724和环境光传感器725设置在电路板723上。信号发射器724、环境光传感器725均与信号接收器721和信号接收器722形成的封装体间隔设置。信号发射器724用于向外发射信号。环境光传感器725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度。
实际应用中,信号发射器724可以用于向外发射红外线,该红外线经由通孔7321A并透过第一附着层731、盖板71后到达外部,经由外部物体300反射后形成反射信号。该反射信号透过盖板71、第一附着层731并经由通孔7321B后到达信号接收器721和信号接收器722。此时,终端可以通过信号接收器721和信号接收器722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300之间是处于接近状态还是远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的接近状态的方法。实际应用中,终端判断与外部物体之间的接近状态的方法如下:
继续参考图13,信号发射器724发射红外线。该红外线被外部物体300反射后形成反射信号。信号接收器721和信号接收器722接收该反射信号。终端通过信号接收器721和信号接收器722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300之间的接近状态。该接近状态包括接近和远离。
实际应用中,如图14所示,在终端没有被任何物体阻挡时,信号发射器724发射红外线。该红外线在透过第一附着层731时,有一部分红外线在第一附着层731中发生绕射,绕射后的红外线进入信号接收器722中。信号接收器722检测此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并将该信号强度值信息发送给信号接收器721。该信号强度值可以称为基础值。
由于此时终端没有被任何物体阻挡,因此信号接收器722接收到的红外线全部来自红外线在第一附着层731中的绕射。
随后,信号接收器722不再接收红外线,而信号接收器721开始接收红外线。由于第一附着层731中的绕射信号同时会进入信号接收器721中。因此,理论上,信号接收器721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度应该大于或等于该基础值。
当信号接收器721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度等于基础值时,表明接收到的红外线全部来自第一附着层731中的绕射信号,此时接收到外部物体反射的红外线强度为零,因此信号接收器721的检测值为零。
当信号接收器721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度大于该基础值时,表明接收到的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来自外部物体反射的红外线。此时信号接收器721的检测值大于零。检测值为超出该基础值的部分。
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在终端中设置一个阈值。该阈值可以是一个信号强度值。例如,该阈值为500。信号接收器721获取到检测值后,终端判断该检测值与该阈值的大小关系。当信号接收器721的检测值大于阈值时,可以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处于接近状态。当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可以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处于远离状态。例如,阈值为500,当检测值为600时可以判断终端处于接近状态,检测值为400时可以判断终端处于远离状态。
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在通话过程中进行接近状态判断。当判断出终端与用户的面部处于接近状态时,可以控制终端显示屏熄灭,以防止用户对终端的误操作。当判断出终端与用户的面部处于远离状态时,控制终端显示屏点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传感器组件中的第二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强度基础值,根据该信号强度基础值对第一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进行修正,从而得到信号强度检测值。当该检测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处于接近状态,当该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判断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处于远离状态。该方案根据第二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值对第一信号接收器检测的信号强度值进行了修正,能够避免信号在附着层中的绕射对信号强度检测所造成的影响,可以提高信号强度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传感器组件的灵敏度。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3)

1.一种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体,所述第一封装体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并经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体还包括信号发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体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与所述信号发射器封装形成第二封装体。
7.根据权利要求2至3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第一封装体之间的距离在2毫米至12毫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第一封装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一封装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能接收到的信号的最大值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封装体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11.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第一附着层和第二附着层,所述第一附着层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附着层的透射率;
所述第一附着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一侧;
所述第二附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附着层上;
所述第二附着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射率,所述第二附着层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所述第一附着层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和所述第二附着层为油墨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为白色油墨层,所述第二附着层为黑色油墨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为通孔。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一侧的传感器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传感器组件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上靠近所述传感器组件一侧的附着层,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物体反射后透过所述盖板和所述附着层的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层包括第一附着层和第二附着层,所述第一附着层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附着层的透射率;
所述第一附着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上靠近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一侧;
所述第二附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附着层上;
所述第二附着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射率,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接收外部物体反射后透过所述盖板、所述第一附着层和所述第二附着层上的第一区域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覆盖所述第二附着层的所述第一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为通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和所述第二附着层为油墨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为白色油墨层,所述第二附着层为黑色油墨层。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组件为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
23.一种接近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信号强度基础值;
当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基础值时,获取当前信号强度检测值,所述信号强度检测值为当前信号强度值超出所述信号强度基础值的部分;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检测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判断处于接近状态;
若否,则判断处于远离状态。
CN201611107854.5A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Active CN106534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7854.5A CN106534415B (zh)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7854.5A CN106534415B (zh)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4415A true CN106534415A (zh) 2017-03-22
CN106534415B CN106534415B (zh) 2023-04-07

Family

ID=5834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7854.5A Active CN106534415B (zh)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44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676A (zh) * 2018-08-13 2018-11-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全面屏手机及实现全面屏显示的方法
CN10914339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6877A (ja) * 2000-02-04 2001-08-10 Sunx Ltd リフレクタ反射型光電センサ
CN101515400A (zh) * 2008-02-19 2009-08-26 西门子公司 通过分析两个光学反向散射信号检测烟雾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73083A (zh) * 2008-12-31 2011-12-07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具有基于设备方位的定向接近传感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4063989A (zh) * 2014-04-09 2014-09-24 苏州天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跌警示器
CN104618575A (zh) * 2014-12-30 2015-05-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物体接近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54943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Umm Al-Qura University Multisensor system for the blind
US20160291718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ifferential Readout for Sensor Arra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6877A (ja) * 2000-02-04 2001-08-10 Sunx Ltd リフレクタ反射型光電センサ
CN101515400A (zh) * 2008-02-19 2009-08-26 西门子公司 通过分析两个光学反向散射信号检测烟雾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73083A (zh) * 2008-12-31 2011-12-07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具有基于设备方位的定向接近传感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150254943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Umm Al-Qura University Multisensor system for the blind
CN104063989A (zh) * 2014-04-09 2014-09-24 苏州天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跌警示器
CN104618575A (zh) * 2014-12-30 2015-05-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物体接近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291718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ifferential Readout for Sensor Arra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39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143394B (zh) * 2017-06-19 2020-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900676A (zh) * 2018-08-13 2018-11-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全面屏手机及实现全面屏显示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4415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3726A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6453725A (zh) 一种终端
CN206370853U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6850989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50101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490700U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6453723A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7135290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显示器组件以及终端
CN107884066A (zh) 基于泛光功能的光传感器及其3d成像装置
CN106444997A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106385475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终端
CN106584996B (zh) 盖板以及移动终端
CN107064948B (zh)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385511A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550072A (zh) 盖板组件及终端
CN106679803B (zh) 传感器组件、终端及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
CN205050281U (zh) 一种智能移动安防器
CN106444998A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845627A (zh) 多接近度检测光传感器
CN106534415A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终端及接近状态检测方法
CN107967025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774656B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移动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6550071A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6136063U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5160791A (zh) 一种智能移动安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