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3520A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3520A
CN106533520A CN201610940517.8A CN201610940517A CN106533520A CN 106533520 A CN106533520 A CN 106533520A CN 201610940517 A CN201610940517 A CN 201610940517A CN 106533520 A CN106533520 A CN 106533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wireless network
transmitting antenna
acc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05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亮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LeTV Mobil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V Hold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05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3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3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3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属于网络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包括:无线网络端设置多个发射天线;其中,所述无线网络端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所述无线网络端基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所述无线网络端包括:多个发射天线,用于发送待发送数据;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其中,所述控制器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上述方法及采用所述方法的无线网络端基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能够使得无线网络端在同一时间内与多个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物联网大潮的兴起,国内智能设备的层出不穷和诸如4K超高清视频等流媒体资源的涌现,家中和中小企业接入的需要使用Wi-Fi的设备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除了对带宽升级的需求,还有就是不同设备同时接入时占用带宽导致的网络拥堵,进而导致无线数据传输速度缓慢的问题。
使用路由器的用户大多或许会听到“MIMO”这个词。MIMO(也被称为SU-MIMO,即Sing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英文缩写,SU-MIMO技术可简单理解为将传输数据进行多重切割,然后经过多重天线进行同步传送,其带来的好处是增加单一设备的数据传输速度。
不过,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同一时间里采用SU-MIMO技术的无线路由器只能和1个无线终端建立传输连接,这就让无线数据的传输必须一个一个地排队进行,当无线终端接入数量较多时,也会导致网络拥堵,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无线数据传输速度缓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能有效缓解由于终端接入数量过多,而导致数据传输速度缓慢的问题,使得无线终端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与多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无线网路端,包括:
设置多个发射天线;其中,无线网络端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无线网络端基于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控制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可选的,其中,在所述无线网络端控制多个所述发射天线同时发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
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
可选的,所述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的方法包括:
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
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对待接入终端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总数不大于所述发射天线的总数;每组待接入终端之间接入无线网络端的接入时间存在差异。
可选的,所述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的方法包括:
基于同一时间内接入的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无线网络端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接收天线匹配一个发射天线以为每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独立数据链路。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对原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相适配;
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
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其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路端,包括:
多个发射天线,用于发送待发送数据;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控制器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可选的,无线网络端,还包括:
接入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
链路建立模块,用于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
可选的,接入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
第二子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对待接入终端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总数不大于所述发射天线的总数;每组待接入终端之间接入无线网络端的接入时间存在差异。
可选的,链路建立模块,包括:天线匹配子模块,用于基于同一时间内接入的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无线网络端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接收天线匹配一个发射天线以为每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独立数据链路。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对原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和用于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和用于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相适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基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对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的无线网路端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使得无线网络端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与多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且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一个独立的数据链路,进而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无线网络端;2-控制器;3-发射天线;4-接入控制模块;5-链路建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能有效缓解由于终端接入数量过多,而导致数据传输速度缓慢的问题,使得无线终端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与多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能有效缓解由于终端接入数量过多,而导致数据传输速度缓慢的问题,使得无线终端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与多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
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无线网路端,包括:
无线网络端设置多个发射天线;其中,所述无线网络端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所述无线网络端基于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又称MU-MIMO,是“Multi-User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缩写;MU-MIMO是路由器同时与多个设备沟通的基础,由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端为路由器或具有路由功能的其他设备。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包括:在所述无线网络端控制多个所述发射天线同时发送数据之前,
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
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此处,为每个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一次只能对一个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及的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需要连接无线网络端的设备。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所述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的方法包括:
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其中,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的方法包括: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会根据无线网络端上预设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方式为待接入终端通过发送验证信息的方式进行验证,验证信息中携带每个终端自身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无线网络端根据每个待接入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中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即可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
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每个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对待接入的终端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总数不大于所述发射天线的总数;每组待接入终端之间接入无线网络端的接入时间存在差异,此处,也即无线网络端在第一时间TI内向一组终端进行数据发送,并在第二时间T2内向另一组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第一时间T1与第二时间T2存在先后时差,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线网络端检测到需要接入的所有终端也即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大于自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时,才会对待接入终端进行分组,否则,则不需要分组。例如,如果无线网络端上有三发射天线,那么,此无线网路端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同时与三个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或者一个具有两个接收天线的终端和一个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进行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如果无线网络端上有四个发射天线,那么无线网络端就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与四个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同时与两个具有两个接收天线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同时与一个具有两个接收天线的终端和两个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是示例性的说明,而并非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所述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的方法包括:
基于同一时间内接入的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无线网络端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接收天线匹配一个发射天线以为每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独立数据链路,数据链路的作用是传输数据。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实施例,
包括:在所述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之前,
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波束赋形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相适配;
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
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其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第四实施例,
包括:在所述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之前,
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对原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相适配;
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
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其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
如图5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五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网路端1,包括:
多个发射天线3,用于发送待发送数据;
控制器2,用于控制所述发射天线3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控制器2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如图6所示,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端1,还包括:
接入控制模块4,用于基于发射天线3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
链路建立模块5,用于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
可选地,其中,所述接入控制模块4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
第二子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天线3的数量信息和每个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对待接入的终端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总数不大于所述发射天线3的总数;每组待接入终端之间接入无线网络端1的时间存在差异。
其中,
链路建立模块5,包括:天线匹配子模块,用于基于同一时间内接入的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无线网络端1的发射天线3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接收天线匹配一个发射天线3以为每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独立数据链路。
所述控制器2,还用于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对原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和用于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3;和用于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其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3;
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3的数量相适配。
本发明旨在保护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基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对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的无线网路端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使得无线网络端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与多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且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一个独立的数据链路,进而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无线网路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多个发射天线;其中,所述无线网络端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基于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无线网络端控制多个所述发射天线同时发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
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的方法包括:
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
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每个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对待接入终端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总数不大于所述发射天线的总数;每组待接入终端之间接入无线网络端的接入时间存在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的方法包括:
基于同一时间内接入的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无线网络端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接收天线匹配一个发射天线以为每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独立数据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对原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相适配;
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
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其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
6.一种无线网路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射天线,用于发送待发送数据;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天线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控制器支持802.11N无线传输标准协议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网络端,还包括:接入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确定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入的终端数量;
链路建立模块,用于为在同一时间内接入的每个终端建立独立数据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网络端,其中,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用于确定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
第二子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每个待接入的终端上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对待接入终端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待接入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总数不大于所述发射天线的总数;每组待接入终端之间接入无线网络端的接入时间存在差异。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网络端,其中,
链路建立模块,包括:天线匹配子模块,用于基于同一时间内接入的终端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信息,和无线网络端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接收天线匹配一个发射天线以为每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独立数据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基于波束赋形技术原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多条待发送数据;和用于为每条待发送数据匹配一个发射天线;和用于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与其各自匹配的发射天线;
其中,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条数与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相适配。
CN201610940517.8A 2016-10-24 2016-10-24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Pending CN106533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0517.8A CN106533520A (zh) 2016-10-24 2016-10-24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0517.8A CN106533520A (zh) 2016-10-24 2016-10-24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3520A true CN106533520A (zh) 2017-03-22

Family

ID=5829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0517.8A Pending CN106533520A (zh) 2016-10-24 2016-10-24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352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7088B2 (en) * 2004-05-11 2007-08-14 3Com Corporation SDMA system using MU-SIMO for the uplink and MU-MISO for the downlink
CN101335555A (zh) * 2007-06-29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数据流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09578A (zh) * 2007-10-12 2009-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业务的反馈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89908A (zh) * 2007-05-11 2010-03-31 株式会社泛泰 在多重输入多重输出无线局域网络环境下选择天线和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2931472A (zh) * 2011-08-10 2013-02-13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2.4GHz/5.8GHz双频无线通讯装置
CN103037520A (zh) * 2011-03-25 2013-04-10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3262605A (zh) * 2010-12-17 2013-08-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性能监控
CN204069364U (zh) * 2014-08-26 2014-12-31 何赛灵 一种多频段的基于MIMO天线技术的WiFi路由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7088B2 (en) * 2004-05-11 2007-08-14 3Com Corporation SDMA system using MU-SIMO for the uplink and MU-MISO for the downlink
CN101689908A (zh) * 2007-05-11 2010-03-31 株式会社泛泰 在多重输入多重输出无线局域网络环境下选择天线和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335555A (zh) * 2007-06-29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数据流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09578A (zh) * 2007-10-12 2009-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业务的反馈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262605A (zh) * 2010-12-17 2013-08-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性能监控
CN103037520A (zh) * 2011-03-25 2013-04-10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2931472A (zh) * 2011-08-10 2013-02-13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2.4GHz/5.8GHz双频无线通讯装置
CN204069364U (zh) * 2014-08-26 2014-12-31 何赛灵 一种多频段的基于MIMO天线技术的WiFi路由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782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带处理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WO2010056008A2 (ko) 다중입력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신호 수신 방법
CN10802362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12545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与装置
CN109845167A (zh) 无线通信中的波形选择
CN106575988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并行信道训练
CN110235388A (zh) 利用波束形成和数据压缩来减小带宽
CN107113038A (zh) 用于多用户多输出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27629A (zh) 生成dmrs序列、发送dmrs序列初始值的方法和终端、基站
KR20190133032A (ko) 복조 참조 신호 오버헤드 감소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160990B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8255A (zh)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和终端
CN106209188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部分导频交替复用的导频污染减轻方法
CN103369688B (zh) 一种用于mu-mimo用户配对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3023545A (zh)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371607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9537627B2 (e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CN105072686B (zh) 一种基于ofdma中继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3973344B (zh) 一种面向d2d通信的基站天线选择方法
CN106533520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无线网络端
CN104753573B (zh) 一种实现空分复用的方法、系统、基站及终端
Artuso et al. Enhancing LTE with cloud-RAN and load-controlled parasitic antenna arrays
CN110830090B (zh) 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1158911A1 (en) Method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assisted sd beam and fd vector reporting for type i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CN105812039B (zh) 一种导频污染消除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