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1256B -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1256B
CN106531256B CN201611230455.8A CN201611230455A CN106531256B CN 106531256 B CN106531256 B CN 106531256B CN 201611230455 A CN201611230455 A CN 201611230455A CN 106531256 B CN106531256 B CN 106531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ding
group
level signal
contro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304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1256A (zh
Inventor
刘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304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1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1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1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1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1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21C17/12Sensitive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control el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涉及核电测量领域,应用于棒位测量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第一组线圈的初始编码;接收控制棒在测量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测量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将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将其余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将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合并为第三编码,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均为半精度编码,第三编码为全精度编码。本发明提供的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在第一线圈中的任意一个测量线圈或其余的测量线圈中的任意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以半精度方式得到控制棒的位置信息。

Description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棒位测量装置位于一回路高位高压环境中,对其控制棒的位置的测量普遍利用其测量线圈进行。
目前,国内压水堆核电站的棒位探测器主要包括初级线圈(也叫原边线圈)、测量线圈、辅助线圈三种线圈及线圈骨架、密封壳及外套管等部件。原边线圈为一长螺线管,沿整个行程绕制。测量线圈和辅助线圈都是次级线圈,与原边线圈共轴。原边线圈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数个测量线圈用于测量控制棒在堆芯中的位置,形成棒位编码,也就是格雷码;辅助线圈用于原边电流调节。
现有技术是对测量线圈分为A、B、C、D、E组线圈,对A、B、C、D、E组线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任意一组测量线圈出现故障后,整个测量装置将不能测量棒位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棒位测量方法,应用于棒位测量装置,所述棒位测量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控制棒,所述线圈环绕所述控制棒设置。所述线圈包括测量线圈,所述测量线圈的数量为31个,所述测量线圈从靠近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依次延远离所述控制棒的位置设置。所述测量线圈包括五组线圈,所述测量线圈中奇数位的测量线圈为第一组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组线圈中的奇数位线圈为第一线圈,偶数位的线圈为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个数均为8个。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编码。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测量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测量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所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将其余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将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合并为第三编码,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均为半精度编码,所述第三编码为全精度编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棒位测量装置,所述棒位测量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控制棒,所述线圈环绕所述控制棒设置。所述线圈包括测量线圈,所述测量线圈分为五组线圈,其中第一组线圈的数量为所述测量线圈数量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组线圈又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初始编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编码。第一电平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第一编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所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对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使用编码器原理编码,对其余测量线圈使用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第一线圈中的任意一个测量线圈或其余的测量线圈中的任意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以半精度方式得到控制棒的位置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棒位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棒位测量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棒位测量装置的提棒相位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棒位测量装置的落棒相位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棒位测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改善该问题的工具或者方法。
鉴于此,本发明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地改革创新,得出本方案所示的较佳的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核电厂的棒位测量装置包括控制棒、初级线圈、测量线圈、辅助线圈线圈骨架、密封壳及外套管等部件。原边线圈为一长螺线管,。测量线圈和辅助线圈都是次级线圈,与原边线圈共轴。原边线圈用于产生交变磁场;
数个测量线圈环绕控制棒设置,控制棒在数个线圈形成的环状空间中上下移动,测量线圈用于测量控制棒在堆芯中的位置。
请参见图1,所述测量线圈的数量为31个,相邻的测量线圈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隔作为位置探测点。31个线圈之间具有30个间隔,也就是具有30个位置探测点,每一位置探测点对应控制棒的一个位置信息。一般情况下,规定相邻的两个测量线圈之间间隔127mm,控制棒在每移动一步的行程是15.875mm,因此控制棒在相邻测量线圈的间隔的移动是8步,在整个测量线圈中共240步。
测量线圈从靠近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依次由下向上按顺序依次设置。为了减少信号处理通道之间的接线数量以及信号处理设备的数量,对测量线圈进行分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测量线圈中最下方的靠近处于初始位置的控制棒的测量线圈定义为编号为1的线圈,依次向上递增,分别为2、3、4……一直至离控制棒最远的31号线圈,每个位置探测点即位置信息的编号,由下至上依次为X1、X2……X30。
具体地,测量线圈分为五组线圈,其中,奇数顺序的测量线圈为第一组线圈即测量线圈的A组,所述第一组线圈中的奇数顺序线圈为第一线圈,偶数顺序的线圈为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个数均为8个。
各组线圈的编号为:
A组(第一组线圈):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以及31;
A1组(第一线圈):1、5、9、13、17、21、25、29;
A2组(第二线圈):3、7、11、15、19、23、27、31;
B组(第二组线圈):2、6、10、14、18、22、26、30;
C组线圈(第三组线圈):4、12、20、28;
D组线圈(第四组线圈):8、24;
E组线圈(第五组线圈):16。
A、B、C、D以及E组线圈各自通过电缆将电平信号输出至各自的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对于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进行处理,其中,A组线圈中,A1组线圈以及A2组线圈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的电缆,输出至各自的信号处理装置,分别处理A1组以及A2组的电平信号。
由上可知,A组线圈的数量最多为16个,因此A组线圈对测量控制棒的影响最大。
在实际测量中,B、C以及D组中的测量波形比较理想,高低压等距交错出现,因此很容易对其进行整形和处理转换。而A组线圈容易受到移动的控制棒的影响,在运动时,容易发生编码跳跃的现象。
为了解决A组波形难以确定、棒位显示易跳跃和试验周期长的问题,将A组线圈分为A1组以及A2组线圈,A1组线圈以及A2组线圈有独立的电缆传输电平信号,通过各自的信号处理装置独自处理信号之后,对处理的信号进行合成,再进行编码,得到A组线圈的编码,A、B、C、D以及E组线圈的信号经各自的信号处理装置处理后,再通过格雷编码的方式,得到各自的编码,即A码、B码、C码、E码,将A、B、C、D以及E组线圈各自的编码组合成为一个总的编码,即X码,再根据预设规则,将X码与棒位探测点信息进行对比,得到控制棒的当前地址信息。
具体的X码与棒位探测点即预设地址信息的关系为: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在A、B、C、D以及E组线圈的任意一组测量线圈出现故障后,整个棒位测量装置不能测量控制棒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经长期的研究以及实验,提出本发明中的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棒位方法,应用于棒位探测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位置的初始编码。
棒位测量装置在启动时,控制棒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所述预设的初始位置是指控制棒在测量线圈的棒位探测点X1处。第一组线圈至第五组线圈及A组、B组、C组、D组以及E组线圈的电平信号在棒位测量装置启动时受到影响,分别通过各自的电缆即电缆A、电缆B、电缆C、电缆D以及电缆E将各自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出至各自的信号处理装置,每个信号处理装置对第二电平信号进行处理,通过电路的整流滤波获得第二电平信号的第一电压有效值后转换为方波信号。
具体的,A组线圈的第二电平信号A通过电缆A传输至信号处理装置A,信号处理装置A对第二电平信号A进行处理,获得第一电压有效值A后转换为方波信号A;B组线圈的第二电平信号B通过电缆B传输至信号处理装置B,信号处理装置B对第二电平信号B进行处理,获得第一电压有效值B后转换为方波信号B;C、D、E组线圈处理方式与A、B组线圈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其中,第一组线圈即A组线圈分为第一线圈即A1线圈以及第二线圈即A2线圈;A1线圈通过电缆A1将第二电平信号A1传输至信号处理装置A1,信号处理装置A1对第二电平信号A1进行处理,获得第一电压有效值A1后转换为方波信号A1;A2线圈通过电缆A2将第二电平信号A2传输至信号处理装置A2,信号处理装置A2对第二电平信号A2进行处理,获得第一电压有效值A2后转换为方波信号A2。
使用编码盘基于编码器原理分别对方波信号A1以及A2进行编码,即得到A1线圈的编码A1以及A2线圈的编码A2,由于控制棒处于初始位置,因此初始编码X1为编码A1以及编码A2的组合,即01。
进一步地,若控制棒处于非预设的初始位置,即处于位置X1之外的位置时,由于基于编码器原理对方波A1、A2的编码为增量式编码,需要根据编码B、C、D以及E码对编码A1、以及A2校正,得到初始编码。例如,棒位测量装置启动时,控制棒的BCDE编码为1000:
A1/A2的增量编码为11,那么A1/A2的指示位置为X3;
A1/A2的增量编码为01,那么A1/A2的指示位置为X1;
A1/A2的增量编码为其它两个,那么棒位探测器线圈异常,需要手动排除故障。
步骤S320,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测量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测量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
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进行上下移动,沿着棒位探测点X1向棒位探测点X30移动为提棒,反之为落棒。
控制棒在移动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线圈A、B、C、D以及E的电平信号会发生变化,A组线圈的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A通过电缆A传输至信号处理装置A,信号处理装置A对第一电平信号A进行处理,获得第一电压有效值A或第一基波幅值A后转换为方波信号A;线圈B、C、D以及E以类似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以及处理,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S330,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所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将其余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将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合并为第三编码,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均为半精度编码,所述第三编码为全精度编码。
由于现有技术是对方波信号A、B、C、D以及E均使用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线圈A、B、C、D以及E中的任意一组线圈出现故障,例如测量线圈被烧坏时,将无法通过棒位测量装置测得控制棒的棒位信息。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编码器原理对第一组线圈即A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即A1线圈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A1;基于编码器原理对第一组线圈即A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即A2线圈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A2;基于格雷编码方式对B组线圈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B;基于格雷编码方式对C组线圈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C;基于格雷编码方式对D组线圈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D;基于格雷编码方式对E组线圈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E。
将所述第一编码、第二编码进行组合,得到第三编码,也就是X码
将X码预先对应的棒位探测点作为所述位置信息。具体地对应关系,请参见下表:
进一步地,由于编码A1、编码A2是通过编码器原理进行编码,方形波A1与A2的相位始终相差90度,通过比较A1以及A2的相位哪个在前,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以及反转,进一步判别控制棒的提棒以及落棒状态。
具体的,请参见图3为控制棒提棒时方形波A1、A2的波形图,图4为控制棒落棒时方形波A1、A2的波形图。
在提棒过程中A1A2组成编码顺序:01→11→10→00→01→11→10→00
在落棒过程中A1A2组成编码顺序:00→10→11→01→00→10→11→01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对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使用编码器原理编码,对其余测量线圈使用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第一组线圈中的任意一组测量线圈或其余的测量线圈中的任意一组测量线圈出现故障时,可以以半精度方式得到控制棒的位置信息。
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棒位测量装置的结构框图。所述棒位测量装置500,所述棒位测量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控制棒,所述线圈环绕所述控制棒设置,所述线圈包括测量线圈,所述棒位测量装置还包括:
第一初始编码获取单元51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编码。
第一电平信号接收单元52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
第一电平信号处理单元530,用于对每组所述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第二电压有效值。
第一编码单元540,用于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所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
第二编码单元550,用于将其余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根据所述第一编码与所述第二编码得到所述控制棒的位置信息。
第二初始编码获取单元56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所处的预设初始位置,获取所述控制棒处于所述预设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组线圈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二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进行编码得到所述初始编码。
第三初始编码获取单元57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所述的非预设初始位置,获取所述控制棒处于所述非预设初始位置时,除所述第一组线圈之外的其余线圈的第三电平信号以及所述第一线圈的第四编码,将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基于所述格雷编码方式得到第五编码,根据所述第四编码以及第五编码确定所述初始编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棒位测量方法300及装置500,当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中的任意一个线圈出现故障或者两个线圈均出现故障,通过编码B、C、D、E以半精度方式获得控制棒的位置信息;当线圈B、C、D、E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几个出现故障或者全部出现故障,通过第一编码A1以及第二编码A2以半精度方式获得控制棒的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棒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棒位测量装置,所述棒位测量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控制棒,所述线圈环绕所述控制棒设置,所述线圈包括测量线圈,所述测量线圈的数量为31,所述测量线圈从靠近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依次沿着远离所述控制棒的方向设置,所述测量线圈包括五组线圈,所述测量线圈中奇数位的测量线圈为第一组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组线圈中的奇数位线圈为第一线圈,偶数位的线圈为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个数均为8个,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位置的初始编码;
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测量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测量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
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所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将其余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将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合并为第三编码,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均为半精度编码,所述第三编码为全精度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通过适当的方式合并为第三编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编码预先对应的位置探测点信息作为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编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所处的预设初始位置,获取所述控制棒处于所述预设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组线圈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
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二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进行编码得到所述初始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线圈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分别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第一电压有效值或第一基波幅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位置的初始编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的非预设初始位置,获取所述控制棒处于所述非预设初始位置时,获取除所述第一组线圈之外的其余线圈的第三电平信号以及第一组线圈的第四编码;
将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基于所述格雷编码方式得到第五编码;
基于所述第四编码以及第五编码得到所述第一组线圈的所述初始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测量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测量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每组所述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第二电压有效值或第二基波幅值。
7.一种棒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位测量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控制棒,所述线圈环绕所述控制棒设置,所述线圈包括测量线圈,所述测量线圈分为五组线圈,其中第一组线圈的数量为所述测量线圈数量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组线圈又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初始编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的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初始编码;
第一电平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移动时,每组所述测量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在所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将其余线圈的第一电平信号基于格雷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将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合并为第三编码,所述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均为半精度编码,所述第三编码为全精度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位测量装置,还包括:
第二初始编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所处的预设初始位置,获取所述控制棒处于所述预设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组线圈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将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第二电平信号基于编码器原理进行编码得到所述初始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位测量装置还包括:
第三初始编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棒在所述线圈中的非预设初始位置,获取所述控制棒处于所述非预设初始位置时,除所述第一组线圈之外的其余线圈的第三电平信号以及第一组线圈的第四编码,将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基于所述格雷编码方式得到第五编码,根据所述第四编码以及第五编码确定所述初始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位测量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平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每组所述线圈产生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第二电压有效值或第二基波幅值。
CN201611230455.8A 2016-12-27 2016-12-27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31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0455.8A CN106531256B (zh) 2016-12-27 2016-12-27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0455.8A CN106531256B (zh) 2016-12-27 2016-12-27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1256A CN106531256A (zh) 2017-03-22
CN106531256B true CN106531256B (zh) 2017-12-19

Family

ID=5833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0455.8A Active CN106531256B (zh) 2016-12-27 2016-12-27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12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328B (zh) * 2017-08-31 2021-09-1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格雷码双精度控制棒位置探测方法
KR20220006579A (ko) * 2019-05-10 2022-01-17 웨스팅하우스 일렉트릭 컴퍼니 엘엘씨 디지털 봉 위치 표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611309B (zh) * 2020-12-10 2022-08-19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棒位置精准测量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8638A (ja) * 2007-06-01 2009-01-15 Murata Mach Ltd 直線型絶対変位センサ
CN101794628A (zh) * 2010-03-12 2010-08-04 清华大学 基于误差带校正方法的棒位测量系统
CN105551543A (zh) * 2016-01-15 2016-05-04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棒控和棒位系统及其故障诊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3965B2 (en) * 2014-12-08 2017-03-14 National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n-contact adjustable hysteretic magnetic encod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8638A (ja) * 2007-06-01 2009-01-15 Murata Mach Ltd 直線型絶対変位センサ
CN101794628A (zh) * 2010-03-12 2010-08-04 清华大学 基于误差带校正方法的棒位测量系统
CN105551543A (zh) * 2016-01-15 2016-05-04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棒控和棒位系统及其故障诊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1256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1256B (zh) 棒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1709983B (zh) 正余弦编码器在线实际误差补偿系统
CN102037332B (zh) 位置测量设备
CN103961126B (zh) 一种多阈值采样数字化器件的阈值校正方法
CN105425174B (zh) 一种获取心式变压器漏磁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86923B (zh) 控制棒位置线性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1726320B (zh) 正余弦输出型编码器本身精度补偿系统
CN106600537B (zh) 一种反距离权重的异向性三维空间插值方法
CN107799194A (zh) 智能棒位阈值整定及性能鉴定方法
CN106782711B (zh) 信号提取和误码滤除方法及装置
CN102244520A (zh) 一种卷积码编码参数的盲识别方法
CN104614659A (zh) 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3056726B (zh) 双读数头读取具有标识码道的绝对式光栅尺的读数方法
CN101609372A (zh) 二维点码、其解码装置及方法
CN102411999A (zh) 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棒位探测器
CN110061733A (zh) 脉冲信号的计数方法、重建方法及芯片
CN209029118U (zh) 一种改进式线圈离散线圈分组棒位探测器
CN105021881B (zh) 高精度大量程电流电压的分级测量方法
CN111289015A (zh) 一种多分辨率绝对式位置测量装置
CN104083163A (zh) 一种非线性参数脑电地形图的方法
CN103406363A (zh) 一种显示热连轧检测仪表选用状态的方法
CN114117923A (zh) 基于混沌特征空间的高压并联电抗器状态判断系统及方法
CN103473413B (zh) 一种用于各种大量力学计算结果的比较方法
CN104180838B (zh) 获得编码器上标尺刻度误差的方法
CN107729980A (zh) 一种波形信号自适应计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