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7817A -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7817A
CN106527817A CN201611160901.2A CN201611160901A CN106527817A CN 106527817 A CN106527817 A CN 106527817A CN 201611160901 A CN201611160901 A CN 201611160901A CN 106527817 A CN106527817 A CN 106527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process
touch
historical
zoom operations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09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7817B (zh
Inventor
申静
张振宝
李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609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7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7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7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7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7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属于触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所述第一操作;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当所述触控操作不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除所述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二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二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用于终端的触控识别。

Description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终端中,这些终端包括手机、电脑、电视、可穿戴电子设备等。终端可以在用户作用于触控屏的情况下,通过应用程序对画面执行缩放操作或旋转操作等触控操作,来实现对触控屏上的画面进行调整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对支持安卓系统的终端而言,当终端检测到触控屏上存在多个触控点时,终端可以计算多个触控点中不同时刻的两个触控点的距离差值来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缩放操作。例如触发时刻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之间的距离为x,当前时刻第三触控点与第四触控点之间的距离为y,其中第三触控点与第一触控点对应,第四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对应,|x-y|即为距离差值。当距离差值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终端确定该触控操作为缩放操作,对画面进行缩放。又如,以触控屏的相邻两边的所在方向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终端可以计算多个触控点中不同时刻的两个触控点的连线的角度差值来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旋转操作,例如触发时刻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的连线与x轴的角度为α,当前时刻第三触控点与第四触控点的连线与x轴的角度为β,|α-β|即为角度差值,当角度差值大于预设的角度阈值时,终端确定该触控操作为旋转操作,对画面进行旋转。
但是,由于用户的误操作等因素,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较低。例如在用户需要缩放画面时,由于用户的误操作,使得多个触控点的角度差值大于预设的角度阈值,终端对画面执行缩放操作同时也会对画面执行旋转操作,导致执行了错误的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所述第一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不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除所述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二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所述第一操作;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不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除所述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二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终端可以在根据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对应的历史操作次数确定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的判断先后顺序之后,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缩放操作和/或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旋转操作,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不存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同时执行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操作的方法流程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历史操作次数确定第一操作的具体方法流程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优先级的界面提示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一操作的方法流程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判断是否为缩放操作的方法流程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放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缩放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直角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2-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判断是否为旋转操作的方法流程图;
图2-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操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操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操作可以是根据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确定的,也可以是终端预先设置的,也即是,终端预先指定缩放操作或旋转操作为第一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安卓系统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触控屏,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在通过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步骤102、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
步骤103、当该触控操作为第一操作时,响应第一操作。
步骤104、当该触控操作不为第一操作时,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为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除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
步骤105、当该触控操作为第二操作时,响应第二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终端可以在根据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对应的历史操作次数确定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的判断先后顺序之后,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缩放操作和/或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旋转操作,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不存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同时执行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安卓系统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触控屏,如图2-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检测通过触控屏接收的触控操作是否为多点触控产生的触控操作。
示例的,假设触控屏为红外触控屏,终端可以通过检测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至少两处红外线被遮挡来检测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当触控屏上不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时,下一时刻继续检测该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
需要说明的是,多点触控产生的触控操作也即是在触控操作的触发时刻,触控屏上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
步骤202、当该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确定第一操作,该第一操作为当前时刻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的一个操作。
可选的,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确定第一操作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实现方法,包括:
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如图2-2所示,包括:
步骤2021a、统计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历史操作次数为当前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具体的,终端可以定义缩放操作的初始操作次数n=0,旋转操作的初始操作次数m=0,终端每执行一次缩放操作,令n=n+1,终端每执行一次旋转操作,令m=m+1,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即为当前时刻的n的值,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即为当前时刻的m的值。
步骤2022a、根据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确定第一操作。
具体的,根据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确定第一操作的方法,如图2-3所示,包括:
步骤a1、比较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比较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也即是,比较当前时刻n和m的值的大小。
步骤a2、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
步骤a3、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旋转操作为第一操作。
步骤a4、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随机选择一操作作为第一操作。
可选的,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还可以将用户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指定的操作作为第一操作。当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终端的触控屏上可以显示一个提示界面,提示用户选择优先级较高的操作,示例的,如图2-4所示,提示界面上包括提示信息01、指示缩放操作的缩放按钮02和指示旋转操作的旋转按钮03,示例的,该提示信息01为“请选择优先级较高的操作!”,当用户点击缩放按钮时,终端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指示优先级较高的操作为缩放操作的选择指令,根据该选择指令确定缩放操作的优先级较高,当用户点击旋转按钮时,终端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指示优先级较高的操作为旋转操作的选择指令,根据该选择指令确定旋转操作的优先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统计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时间不做限定,一方面,终端可以每隔预设时长(例如五分钟)统计一次历史操作次数,并根据历史操作次数预先确定第一操作,在通过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时,终端直接获取预先确定的第一操作,可以减小终端响应触控操作的时延;另一方面,终端可以在通过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时,实时统计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并根据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确定第一操作。
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如图2-5所示,包括:
步骤2021b、显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确定优先级较高的操作。
可选的,在用户进行触控操作之前,终端的触控屏上可以显示一个提示界面,提示用户选择优先级较高的操作,示例的,如图2-4所示,提示界面上包括提示信息01、指示缩放操作的缩放按钮02和指示旋转操作的旋转按钮03,示例的,该提示信息01为“请选择优先级较高的操作!”,当用户点击缩放按钮时,终端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指示优先级较高的操作为缩放操作的选择指令,根据该选择指令确定缩放操作的优先级较高,当用户点击旋转按钮时,终端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指示优先级较高的操作为旋转操作的选择指令,根据该选择指令确定旋转操作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2022b、接收用户触发的确定指令,该确定指令用于指示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优先级较高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选择缩放操作时,终端确定缩放操作的优先级较高;当用户选择旋转操作时,终端确定旋转操作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2023b、将确定指令指示的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步骤203、判断通过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当该触控操作为第一操作时,执行步骤204;当该触控操作不为第一操作时,执行步骤205。
示例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旋转操作为第二操作为例对实施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终端判断通过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的过程,如图2-6所示,包括:
步骤2031、获取至少两个触控点的坐标。
具体的,当用户对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时,即用户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对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示例的,对红外触控屏而言,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控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当触控屏上存在触控点时,触控点会遮挡住触控点所在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从而可以获取该至少两个触控点的坐标。
步骤2032、从该至少两个触控点中选取第一触控点和第二触控点,将第一触控点作为第一目标触控点,将第二触控点作为第二目标触控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次触控操作结束之前,每个触控点的触控标记都是唯一的,将触控标记表示为PointID,在终端获取触控点的坐标之后,将触控点的坐标存储在系统的数据链表(例如稀疏矩阵(英文:Sparse Array))或者数组中,触控标记PointID可以作为索引值,根据PointID跟踪各个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当触控点在触控屏上移动时,可以根据PointID更新相应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如表1所示,数据链表或数组着存储当前时刻的各个触控点的坐标,每个触控点对应一个触控标记PointID,当终端检测到某个触控点不存在时,例如终端检测到PointID1对应的触控点不存在时,则终端移除保存在数据链表或数组中的PointID1对应的触控点的坐标。
表1
触控标记 当前时刻触控点坐标
PointID1 (x1,y1)
PointID2 (x2,y2)
... ...
PointIDn (xn,yn)
可选的,终端可以选取PointID1对应的触控点为第一触控点,PointID2对应的触控点为第二触控点。
步骤2033、获取触发时刻触控屏上的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第一距离x。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确定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时,也即是在触控操作的触发时刻,计算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初始距离,并将该初始距离保存在浮点变量oldDist中,获取触发时刻触控屏上的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第一距离x,也即是从浮点变量oldDist中获取初始距离作为第一距离x。
步骤2034、获取当前时刻触控屏上的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的第二距离y,该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该第四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也即是该第三目标触控点的PointID与第一目标触控点的PointID相同,均为PointID1;该第四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也即是该第四目标触控点的PointID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PointID相同,均为PointID2。
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PointID1跟踪触发时刻第一目标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得到当前时刻对应的第三目标触控点的坐标位置;根据PointID2跟踪触发时刻第二目标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得到当前时刻对应的第四目标触控点的坐标位置。通过数据链表或数组中存储的当前时刻的第三目标触控点的坐标和第四目标触控点的坐标计算出当前时刻的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的第二距离y。
步骤2035、当第一目标触控点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移动方向相反,或者,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中只有一个移动时,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x-y|>h,其中,h为预设的距离阈值。
示例的,假设触发时刻第一目标触控点为P1,第二目标触控点为Q1,P1与Q1之间的第一距离为x;当前时刻第三目标触控点为P2,第四目标触控点为Q2,P2与Q2之间的第二距离为y,如图2-7所示,当P2位于P1与Q1的连线的一侧延长线上,Q2位于P1与Q1的连线的另一侧延长线上时,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或者,如图2-8所示,P1、P2均位于P1与Q1的连线上时,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例如终端的直角坐标系如图2-9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目标触控点的X坐标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X坐标的移动方向相反时,例如当P1移动到P2,P1的X坐标减小,Q1移动到Q2,Q1的X坐标增大时,可以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当第一目标触控点的Y坐标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Y坐标的移动方向相反时,例如当P1移动到P2,P1的Y坐标减小,Q1移动到Q2,Q1的Y坐标增大时,可以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当第一目标触控点的X坐标和Y坐标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X坐标和Y坐标的移动方向分别相反时,可以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又或者,当P和Q中只有一个的坐标变化时,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目标触控点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移动方向不满足上述情况时,也即是,第一目标触控点的X坐标和Y坐标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X坐标和Y坐标的移动方向分别相同时,可以确定该触控操作为移动操作。
可选的,预设的距离阈值h可以为触控屏上的10~20个像素的宽度。
步骤2036、通过检测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是否满足缩放条件,判断通过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31可以由终端中的驱动进程执行。
步骤204、响应第一操作。
具体的,当第一距离x与第二距离y满足缩放条件时,确定该触控操作为缩放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时,终端在响应缩放操作的过程中,触控屏上可能会不存在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和/或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此时需要重新选择新的第三目标触控点和/或第四目标触控点。具体的,在选择新的目标触控点时,有三种可能情况,包括:
第一种可能情况,当当前时刻触控屏上不存在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时,从触控屏上存在的触控点中选择一个触控点作为第三目标触控点,选择的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当当前时刻触控屏上不存在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时,数据链表或数组中PointID1对应的第一目标触控点的坐标被移除,可选的,可以选择触控标记为PointID3的触控点作为第三目标触控点,计算当前时刻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的距离,更新浮点变量oldDist中的距离值,以免在更改目标触控点后,缩放过程中出现画面跳动的现象。
第二种可能情况,当当前时刻触控屏上不存在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时,从触控屏上存在的触控点中选择一个触控点作为第四目标触控点,选择的触控点与第三目标触控点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当当前时刻触控屏上不存在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时,数据链表或数组中PointID2对应的第二目标触控点的坐标被移除,可选的,可以选择触控标记为PointID3的触控点作为第四目标触控点,计算当前时刻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的距离,更新浮点变量oldDist中的距离值,以免在更改目标触控点后,缩放过程中出现画面跳动的现象。
第三种可能情况,当当前时刻触控屏上不存在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且不存在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时,从触控屏上存在的触控点中选择两个触控点分别作为第三目标触控点和第四目标触控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当前时刻触控屏上不存在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且不存在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时,数据链表或数组中PointID1对应的第一目标触控点的坐标被移除,且PointID2对应的第二目标触控点的坐标被移除。可选的,可以选择触控标记为PointID3的触控点作为第三目标触控点,选择触控标记为PointID4的触控点作为第四目标触控点,计算当前时刻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的距离,更新浮点变量oldDist中的距离值。
步骤205、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为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除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当该触控操作为第二操作时,执行步骤206;当该触控操作不为第二操作时,执行步骤201。
需要说明的是,当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时,旋转操作为第二操作,当该触控操作不为缩放操作时,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旋转操作的过程,如图2-10所示,包括:
步骤2051、获取触发时刻触控屏上的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连线与终端的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的夹角的第一角度α。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直角坐标系可以如图2-9所示,终端在确定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时,也即是在触控操作的触发时刻,计算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连线与终端的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的夹角的初始角度,并将该初始角度保存在浮点变量oldRotation中,获取触发时刻触控屏上的第一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的连线与终端的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的夹角的第一角度α,也即是从浮点变量oldRotation中获取初始角度作为第一角度α。
步骤2052、获取当前时刻触控屏上的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四目标触控点的连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的第二角度β,该第三目标触控点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该第四目标触控点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第二角度β的具体方法可参考上述步骤2034,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2053、检测第一角度α与第二角度β是否满足旋转条件:|α-β|>γ,其中,γ为预设的角度阈值。
示例的,如图2-11所示,假设触发时刻第一目标触控点为P1,第二目标触控点为Q1,P1与Q1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的第一角度为α;当前时刻第三目标触控点为P2,第四目标触控点为Q2,P2与Q2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的第二角度为β。
可选的,预设的角度阈值γ可以为10~30度。
步骤2054、通过检测第一角度α与第二角度β是否满足旋转条件,判断通过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
步骤206、响应第二操作。
具体的,当第一角度α与第二角度β满足旋转条件时,确定该触控操作为旋转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旋转操作为第二操作时,终端在响应旋转操作的过程中,触控屏上可能会不存在与第一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和/或与第二目标触控点对应的触控点,此时需要重新选择新的第三目标触控点和/或第四目标触控点。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上述步骤204,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207、当检测到触控屏上不存在触控点时,确定该触控操作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次触控操作结束之前,终端只会响应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中的一种触控操作,例如,终端不会在执行缩放操作的同时执行旋转操作,提高了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触控屏上存在触控点时即可执行上述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当该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终端可以执行上述步骤201至207,终端可以检测触控操作的触发时刻,触控屏上是否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当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时,确定该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当不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点时,确定该触控操作不为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也即单点触控所产生的操作,当该触控操作为单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终端可以执行相应的单点触控操作,例如滑动操作、点击操作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旋转操作为第二操作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旋转操作作为第一操作,将缩放操作作为第二操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触控操作的优先级来确定判断两种触控操作的先后顺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识别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终端上的客户端,也可以应用于终端的系统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操作识别方法,终端基于当前时刻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的优先级,可以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缩放操作和/或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旋转操作,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不存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同时执行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操作识别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操作识别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采用安卓系统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触控屏,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301,用于在通过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第一判断模块302,用于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
第一响应模块303,用于当该触控操作为第一操作时,响应第一操作。
第二判断模块304,用于当该触控操作不为第一操作时,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为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除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
第二响应模块305,用于当该触控操作为第二操作时,响应第二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操作识别装置,终端可以在通过第一确定模块根据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对应的历史操作次数确定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的判断先后顺序之后,通过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和/或通过第二判断模块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并根据判断结果通过第一响应模块或第二响应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不存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同时执行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
可选的,如图3-2所示,该装置30还可以包括:
统计模块306,用于每间隔预设时长统计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该历史操作次数为统计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比较模块307,用于比较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第二确定模块308,用于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
第三确定模块309,用于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旋转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相应的,第一确定模块301,可以用于:
获取预先确定的第一操作。
或者,如图3-3所示,该第一确定模块301,可以包括:
统计子模块3011,用于统计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该历史操作次数为统计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比较子模块3012,用于比较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第一确定子模块3013,用于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缩放操作为第一操作。
第二确定子模块3014,用于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旋转操作为第一操作。
可选的,该装置30还可以用于:
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随机选择一操作作为第一操作;或者,在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将用户在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指定的操作作为第一操作。
可选的,如图3-4所示,第一确定模块301,可以包括:
判断子模块3015,用于在通过触控屏接收到触控操作时,判断触控操作是否为多点触控操作。
第三确定子模块3016,用于当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操作识别装置,终端可以在通过第一确定模块根据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对应的历史操作次数确定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的判断先后顺序之后,通过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一操作和/或通过第二判断模块判断触控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并根据判断结果通过第一执行模块或第二执行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不存在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同时执行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识别触控操作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触控屏,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所述第一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不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除所述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二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长统计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所述历史操作次数为统计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比较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缩放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旋转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所述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包括:
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包括:
统计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所述历史操作次数为统计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比较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缩放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旋转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比较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在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随机选择一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或者,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将用户在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指定的操作作为第一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包括:
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触控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多点触控操作;
当所述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6.一种触控操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触控屏,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多点触控所产生的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所述第一操作;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一操作;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不为所述第一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除所述第一操作之外的操作;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第二操作时,响应所述第二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每间隔预设时长统计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所述历史操作次数为统计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缩放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旋转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所述历史操作次数为统计时刻之前的操作次数;
比较子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和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的大小;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大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缩放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小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确定所述旋转操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在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随机选择一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操作;
或者,在所述缩放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等于所述旋转操作的历史操作次数时,将用户在所述缩放操作和所述旋转操作中指定的操作作为第一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触控屏接收到触控操作时,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为多点触控操作;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操作为多点触控操作时,将缩放操作和旋转操作中对应历史操作次数较大的一个操作确定为第一操作。
CN201611160901.2A 2016-12-15 2016-12-15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27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0901.2A CN106527817B (zh) 2016-12-15 2016-12-15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0901.2A CN106527817B (zh) 2016-12-15 2016-12-15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7817A true CN106527817A (zh) 2017-03-22
CN106527817B CN106527817B (zh) 2020-02-14

Family

ID=5833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0901.2A Active CN106527817B (zh) 2016-12-15 2016-12-15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78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4365A (zh) * 2018-11-13 2021-01-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旋转操作检测机构以及旋转操作检测方法
CN113778580A (zh) * 2021-07-28 2021-12-10 赤子城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模态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39A (zh) * 2013-02-20 2014-08-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浏览装置、浏览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以及浏览方法
CN104049893A (zh) * 2014-06-03 201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31214A (zh) * 2014-10-11 2015-0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898981A (zh) * 2015-06-29 2015-09-09 安一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手势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808121A (zh) * 2016-03-09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39A (zh) * 2013-02-20 2014-08-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浏览装置、浏览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以及浏览方法
CN104049893A (zh) * 2014-06-03 201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31214A (zh) * 2014-10-11 2015-0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898981A (zh) * 2015-06-29 2015-09-09 安一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手势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808121A (zh) * 2016-03-09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4365A (zh) * 2018-11-13 2021-01-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旋转操作检测机构以及旋转操作检测方法
CN113778580A (zh) * 2021-07-28 2021-12-10 赤子城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模态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78580B (zh) * 2021-07-28 2023-12-08 赤子城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模态用户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7817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7909B2 (en) Multi-finger sub-gesture reporting for a user interface device
US9524097B2 (en) Touchscreen gestures for selecting a graphical object
CN103207750B (zh) 图标缩放的方法及装置
KR101885132B1 (ko) 사용자 단말에서 터치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US8760435B2 (en) Touch panel
KR20160149262A (ko) 터치 포인트 인식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36643A (zh) 一种图标拖动方法及终端
EP2691841A1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multi-touch scaling gesture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117132A (zh)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528130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GB2527918A (en) Glove touch detection
CN105808129B (zh) 一种利用手势快速开启软件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JP5657866B2 (ja) 入力装置、ポインタの表示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27817A (zh) 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3370680A (zh) 触摸输入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输入方法
JP5639487B2 (ja) 入力装置
CN106020712B (zh) 一种触控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3699254A (zh) 一种多点触摸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0284912A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コンピュータ
CN113031817B (zh) 一种多点触控的手势识别方法及防误触方法
CN104699403B (zh) 一种笔迹展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79312A (zh)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系统、触控方法
CN105487806A (zh) 一种调节音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3988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05092B (zh) 擦除控件的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