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2919A -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2919A
CN106522919A CN201610976156.2A CN201610976156A CN106522919A CN 106522919 A CN106522919 A CN 106522919A CN 201610976156 A CN201610976156 A CN 201610976156A CN 106522919 A CN106522919 A CN 106522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shoulder
detector
short
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61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2919B (zh
Inventor
吴文圣
曲汉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6109761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2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2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2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2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2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的围岩厚度和有无泥饼的条件下校正围岩对地层密度测井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地层密度测井值。

Description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油气勘探中的测井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三个探头都在正源距范围内的密度测井仪器,可以利用类似于传统的双探头密度测井的“脊-肋图”方法来获取地层的密度值,式(1)是双探头密度测井的补偿公式。
式中,N1、N2分别为长、中、短三个探头中任意两个探头的计数率,且N1对应的探头源距比N2对应的探头源距大;A1、A2、B1、K和B2为刻度系数。
式(1)可以简单表示为
ρb=ρ1+Δρ (2)
其中,Δρ=a(ρ12),a是与仪器有关的常数。
这种泥饼影响及泥饼补偿方法前提条件是地层的目的层均匀、厚度无限大,没有邻近地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当泥饼为轻泥饼时,泥饼密度小于地层密度,长源距探头探测深度深,受泥饼的影响比短源距小,长源距探头测量得到的地层密度值大于短源距得到的地层密度值,于是式(2)中Δρ>0,此时,长、中、短探头分别得到的密度值为ρL、ρM、ρS,关系是ρLMS。反之,当泥饼为重泥饼时,式(2)中Δρ<0,三个探头密度值关系为ρLMS
但是,当目的层厚度较小时,围岩地层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一定厚度范围内,三个探头计数率将出现较大变化,求取的地层密度相应也会发生变化。当泥饼为轻泥饼时,ρLMS的条件以及当泥饼为重泥饼时,ρLMS的条件都有可能不复存在,如果继续利用式(1)进行补偿求取地层密度,就会出现“过度”补偿,使得测量值偏离地层真值更远。这就需要对围岩的影响进行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的围岩厚度和有无泥饼的条件下校正围岩对地层密度测井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地层密度测井值。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
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
优选的,所述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包括:
无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无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优选的,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包括:
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利用获取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优选的,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ρM=ρS时:
三探头密度值均不需要围岩校正,地层密度值可以是三个探头任意一个探头密度值,也可以是三个探头两两补偿密度值或三个探头密度平均值;其中ρL、ρM、ρS分别为长、中、短探头按一般密度测井公式求取的密度值;
当ρLMS时:
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1=ρML+a1ΔρML
其中,ρb1是中、长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ML为利用中探测器和长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ML为利用中、长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ML=ρML;系数a1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2=ρSM+a2ΔρSM
其中,ρb1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M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M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M=ρSM;系数a2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3=ρSL+a3ΔρSL
其中,ρb3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L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L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L=ρSL;系数a3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最终地层密度值可以是ρb1、ρb2、ρb3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三者中的平均值。
优选的,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内,只用传统的密度补偿方法就可以得到地层密度,无需做围岩校正;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I内,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大于短探头源距而小于中探头源距的区域III内,采用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或者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地层厚度在小于短探头源距的区域IV区域,可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以及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的任意一种。
第二方面,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围岩影响规律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
围岩校正模块,用于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地层密度获取模块,用于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
优选的,所述围岩影响因素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无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无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围岩校正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利用获取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优选的,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ρM=ρS时:
三探头密度值均不需要围岩校正,地层密度值可以是三个探头任意一个探头密度值,也可以是三个探头两两补偿密度值或三个探头密度平均值;其中ρL、ρM、ρS分别为长、中、短探头按一般密度测井公式求取的密度值;
当ρLMS时:
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1=ρML+a1ΔρML
其中,ρb1是中、长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ML为利用中探测器和长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ML为利用中、长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ML=ρML;系数a1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2=ρSM+a2ΔρSM
其中,ρb1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M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M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M=ρSM;系数a2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3=ρSL+a3ΔρSL
其中,ρb3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L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L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L=ρSL;系数a3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最终地层密度值可以是ρb1、ρb2、ρb3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三者中的平均值。
优选的,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内,只用传统的密度补偿方法就可以得到地层密度,无需做围岩校正;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I内,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大于短探头源距而小于中探头源距的区域III内,采用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或者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地层厚度在小于短探头源距的区域IV区域,可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以及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通过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以及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在不同的围岩厚度和有无泥饼的条件下校正围岩对地层密度测井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地层密度测井值。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围岩影响的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泥饼时围岩对长、中、短三个探头密度值的影响;
图4是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泥饼对长、中、短三个探头密度值的影响;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际互层井A的围岩校正成果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际互层井B的围岩矫正成果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包括:
步骤101,分析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
三探头密度测井围岩影响的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三探头密度测井仪器紧贴井壁;目的层的密度高于围岩密度,上、下围岩密度可相同也可不同;井壁在目的层处可能有泥饼也可能无泥饼,如果有轻泥饼,设泥饼的密度低于目的层和围岩的密度;如果有重泥饼,设泥饼的密度大于地层和围岩的密度。
在本例中,长、中、短三个探测器的源距分别为11cm、21cm和39cm。得到的无泥饼和轻泥饼时围岩对三个探测器密度的影响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图3和图4的纵坐标是归一化密度值,因此,获取图3和图4可以用实际仪器在模型井中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实际仪器,由数值模拟计算得到。
步骤102,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包括:
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利用获取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优选地,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图3显示了没有泥饼时,三种围岩情况下,长、中、短源距密度变化值均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目的层厚度大于相应探头源距时,其密度不再变化,处于一恒定值,该恒定值就是真实地层密度值。
从图3看,当目的层厚度较大,大于长探头源距大小以后,也就地层厚度大于仪器的纵向分辨率,三个探头密度值都不受围岩影响,于是出现
ρb=ρL=ρM=ρS (3)
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做围岩校正,地层密度值很容易求得,可以是三个探头任意一个探头求取的密度值,也可以是两两补偿密度值或三个探头密度的平均值。
当目的层厚度小于长探头源距时,由于长探头纵向分辨率差,受围岩影响最大,短源距探头纵向分辨率高,受围岩影响最小,于是出现
ρLMS (4)
这种情况下,若按传统的密度补偿公式(1),就会出现Δρ<0,补偿的结果只能使薄层的视密度值离地层真实密度值相差更远,单纯的泥饼补偿不能准确求取地层密度,这时就需要进行围岩影响校正,可以按下式进行围岩影响校正,校正值为
ΔρML=ρML (5)
ΔρSM=ρSM (6)
ΔρSL=ρSL (7)
地层密度值分别为
ρb1=ρML+a1ΔρML (8)
ρb2=ρSM+a2ΔρSM (9)
ρb3=ρSL+a3ΔρSL (10)
式中系数a1、a2、a3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ρML、ρSM、ρSL分别为长和中、中和短、长和短探头两两采用式(1)得到的密度值。最终的地层密度值可以是ρb1、ρb2、ρb3的三个密度值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这三个密度值的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图4显示了有轻泥饼时,三种围岩情况下,ρL,ρM,ρS随目的层厚度的变化情况。可见,在一定的目的层厚度范围内,ρL,ρM,ρS均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目的层厚度超过一定的数值后,三个密度值均不在随地层厚度而变化。由于受围岩和泥饼的影响程度不同,三个探头得到的地层密度值随着地层厚度的曲线将出现三个交点,由此可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I、II、III和IV四个区域。
(1)当目的层厚度较大,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I区域内,中、短探头均只受泥饼的影响,不受围岩影响,短探头受泥饼影响最大;长探头既受泥饼影响又受围岩影响,但此时,长探头受泥饼影响最小,同时受围岩影响很小,所以出现ρLMS,这满足泥饼补偿公式(1)的条件,只用传统的密度补偿方法就可以得到地层密度,无需做围岩校正。
(2)在地层厚度大于中探头源距一定范围内即在II区域,长探头受泥饼和围岩的双重影响,虽然在三个探头中,长探头受泥饼影响最小,但同时受一定程度围岩影响;而中探头和短探头只受泥饼影响,其中中探头受泥饼影响较短探头小。于是出现ρLMS或ρML>ρS。此时,中探头对长探头进行补偿时,Δρ<0,这就需要做围岩校正,可按式(5)和式(8)进行校正。
(3)在地层厚度大于短探头源距而小于中探头源距区域即在III区域,长、中探头均受泥饼和围岩的双重影响,而短探头只受泥饼的影响,于是出现ρLSM,此时,短探头对长探头或中探头对长探头进行密度补偿时,Δρ<0,需要做围岩校正。可按式(6)、式(7)、式(9)和式(10)进行校正。
(4)在地层厚度小于短探头源距的区域也即IV区域,长、中、短探头均受围岩和泥饼双重影响,但长探头受泥饼影响最小,而短探头受泥饼影响最大。这时有ρLMS,这时可以按上面方法进行校正。但由于地层太薄,测量结果已严重失真,做围岩校正已没有意义。
步骤103,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
利用上述围岩校正方法对两口砂泥岩互层井A和B的三探头密度测井曲线进行了处理,结果如图5A及图5B所示。图中DEN和DENC分别是围岩校正前和校正后的密度值。处理结果表明,围岩校正前后的密度值在多个层段出现差别,甚至较大差别,实验的结果表明,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更接近真实地层密度值,因此上述围岩校正方法是有效的。
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围岩影响规律分析模块601,用于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
围岩校正模块602,用于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地层密度获取模块603,用于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
优选地,所述围岩影响规律分析模块601,其具体用于:
无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无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围岩校正模块602,其具体用于:
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利用获取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优选地,所述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ρM=ρS时(其中ρL、ρM、ρS分别为长、中、短探头按一般密度测井公式求取的密度值):
三探头密度值均不需要围岩校正,地层密度值可以是三个探头任意一个探头密度值,也可以是三个探头两两补偿密度值或三个探头密度平均值。
当ρLMS时:
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1=ρML+a1ΔρML
其中,ρb1是中、长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ML为利用中探测器和长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公式(1)得到的密度值;ΔρML为利用中、长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ML=ρML;系数a1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2=ρSM+a2ΔρSM
其中,ρb1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M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公式(1)得到的密度值;ΔρSM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M=ρSM;系数a2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3=ρSL+a3ΔρSL
其中,ρb3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L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公式(1)得到的密度值;ΔρSL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L=ρSL;系数a3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最终地层密度值可以是ρb1、ρb2、ρb3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三者中的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内,只用传统的密度补偿方法就可以得到地层密度,无需做围岩校正。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I内,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大于短探头源距而小于中探头源距的区域III内,采用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或者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地层厚度在小于短探头源距的区域IV区域,可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以及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的任意一种。但由于地层太薄,测量结果已严重失真,做围岩校正已没有意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的围岩厚度和有无泥饼的条件下校正围岩对地层密度测井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地层密度测井值。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
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包括:
无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无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包括:
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利用获取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ρM=ρS时:
三探头密度值均不需要围岩校正,地层密度值可以是三个探头任意一个探头密度值,也可以是三个探头两两补偿密度值或三个探头密度平均值;其中ρL、ρM、ρS分别为长、中、短探头按一般密度测井公式求取的密度值;
当ρLMS时:
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1=ρML+a1ΔρML
其中,ρb1是中、长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ML为利用中探测器和长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ML为利用中、长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ML=ρML;系数a1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2=ρSM+a2ΔρSM
其中,ρb1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M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M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M=ρSM;系数a2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3=ρSL+a3ΔρSL
其中,ρb3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L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L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L=ρSL;系数a3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最终地层密度值可以是ρb1、ρb2、ρb3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三者中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内,只用传统的密度补偿方法就可以得到地层密度,无需做围岩校正;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I内,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大于短探头源距而小于中探头源距的区域III内,采用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或者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地层厚度在小于短探头源距的区域IV区域,可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以及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的任意一种。
6.一种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围岩影响规律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无泥饼和有泥饼条件下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规律;
围岩校正模块,用于根据密度测井仪器三探头测量的密度值大小,选择相对应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地层密度获取模块,用于由三个校正后的密度值得到仪器对地层测量密度 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岩影响因素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无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小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无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轻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重泥饼、围岩密度大于目的层密度时,围岩对长、中、短三探测器密度的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岩校正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
利用获取围岩校正公式对测量的三个密度值分别进行围岩校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获取无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正公式,包括:
当ρL=ρM=ρS时:
三探头密度值均不需要围岩校正,地层密度值可以是三个探头任意一个探头密度值,也可以是三个探头两两补偿密度值或三个探头密度平均值;其中ρL、ρM、ρS分别为长、中、短探头按一般密度测井公式求取的密度值;
当ρLMS时:
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1=ρML+a1ΔρML
其中,ρb1是中、长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ML为利用中探测器和长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ML为利用中、长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ML=ρML;系数a1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2=ρSM+a2ΔρSM
其中,ρb1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M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M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M=ρSM;系数a2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为:
ρb3=ρSL+a3ΔρSL
其中,ρb3是段、中探测器经过围岩校正后的密度值;ρSL为利用短探测器和中探测器进行补偿密度测量得到的密度值;ΔρSL为利用短、中源距测量的密度值之差,即ΔρSL=ρSL;系数a3可以由刻度的数据拟合得到;
最终地层密度值可以是ρb1、ρb2、ρb3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三者中的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获取有泥饼情况下的围岩校 正公式,包括: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内,只用传统的密度补偿方法就可以得到地层密度,无需做围岩校正;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在大于中探头源距大小的一定范围内,即在区域II内,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目的层厚度大于短探头源距而小于中探头源距的区域III内,采用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或者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
当ρLMS时,地层厚度在小于短探头源距的区域IV区域,可采用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短、长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以及短、中探测器的围岩校正公式的任意一种。
CN201610976156.2A 2016-11-07 2016-11-07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22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6156.2A CN106522919B (zh) 2016-11-07 2016-11-07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6156.2A CN106522919B (zh) 2016-11-07 2016-11-07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2919A true CN106522919A (zh) 2017-03-22
CN106522919B CN106522919B (zh) 2019-07-02

Family

ID=58349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6156.2A Active CN106522919B (zh) 2016-11-07 2016-11-07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29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5301A (zh) * 2019-04-28 2019-08-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密度成像测井仪环境校正方法
CN111985081A (zh) * 2020-07-15 2020-11-24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井曲线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54866A (zh) * 2020-12-11 2021-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密度测井仪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837A (zh) * 1997-03-04 1999-02-03 安娜钻机国际有限公司 测定地球岩层密度的方法
CN1325494A (zh) * 1998-12-30 2001-12-05 贝克休斯公司 由钻孔电阻率图像仪、横向感应测井纪录以及含水饱和度张量模型确定水饱和度及砂岩分数的方法
US6968274B2 (en) * 2001-10-24 2005-11-22 Shell Oil Company Use of cutting velocities for real time pore pressure and fracture gradient prediction
CN101315028A (zh) * 2007-05-29 2008-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数字声波变密度声系的非线性温度补偿方法
US9322949B2 (en) * 2010-04-19 2016-04-2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ensity in a cased-hole wellbo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837A (zh) * 1997-03-04 1999-02-03 安娜钻机国际有限公司 测定地球岩层密度的方法
CN1325494A (zh) * 1998-12-30 2001-12-05 贝克休斯公司 由钻孔电阻率图像仪、横向感应测井纪录以及含水饱和度张量模型确定水饱和度及砂岩分数的方法
US6968274B2 (en) * 2001-10-24 2005-11-22 Shell Oil Company Use of cutting velocities for real time pore pressure and fracture gradient prediction
CN101315028A (zh) * 2007-05-29 2008-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数字声波变密度声系的非线性温度补偿方法
US9322949B2 (en) * 2010-04-19 2016-04-2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ensity in a cased-hole wellbor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文圣: "《三探测器密度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测井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5301A (zh) * 2019-04-28 2019-08-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密度成像测井仪环境校正方法
CN110145301B (zh) * 2019-04-28 2023-0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密度成像测井仪环境校正方法
CN111985081A (zh) * 2020-07-15 2020-11-24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井曲线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85081B (zh) * 2020-07-15 2023-08-01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井曲线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54866A (zh) * 2020-12-11 2021-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密度测井仪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2919B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95921B1 (en) Determination of porosity and fluid saturation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Foged et al. Test-site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irborne and ground-based TEM systems
CN103670388A (zh) 一种泥页岩有机碳含量的评价方法
US20120312090A1 (en)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content of shale
CN108194077B (zh) 一种气测全烃校正方法
CN110320139A (zh) 缝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度定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4603642A (zh) 使用mCSEM数据和随机岩石物理建模的饱和度估计
CN102428392A (zh) 使用中子伽玛射线测量结果确定地下地层的密度的方法
CN105911592B (zh) 一种实钻约束的三维地震资料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CN106522919A (zh) 三探头密度测井的围岩校正方法及装置
Paillet et al. A generalized approach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ophysical well logs in ground‐water studies—theory and application
Liu et al. Combined petrophysics and 3D seismic attributes to predict shale reservoirs favourable areas
Sun et al. Shale rocks brittleness index prediction method using extended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US8838388B2 (en) Method of enhancing attributes of logs of geological formations
CN110658555A (zh) 储层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及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Li et al. Borehole seismic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a seismic velocity model for 3D seismic imaging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Mikhaylov et al. Joint inversion of induction and galvanic logging data in axisymmetric geological models
Wang et al. Joint rough sets and Karhunen-Loève transform approach to seismic attribute selection for porosity prediction in a Chinese sandstone reservoir
US20140350857A1 (en) Method Of Mapp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Based Upon Wellbore Position And Seismic Data And Related System
Chen et al.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shale-gas reservoirs using seismic data: A case study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Chang Ning gas field of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CN116930023A (zh) 致密砂岩相控分类孔隙度测井精细解释方法和装置
George et al. Challenges and key learning for developing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s
CN105178950B (zh) 一种确定细粒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方法
CN110513105A (zh) 一种三维阵列感应测井仪器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9492938A (zh) 一种基于甜点指示因子的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品质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