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6055B -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6055B
CN106506055B CN201610905240.5A CN201610905240A CN106506055B CN 106506055 B CN106506055 B CN 106506055B CN 201610905240 A CN201610905240 A CN 201610905240A CN 106506055 B CN106506055 B CN 106506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nergy
parameters
nodes
beam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52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6055A (zh
Inventor
钟财军
梁晗
张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6109052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6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6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包括:能量站获取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能量站在前τT时间内向用户节点传输能量;用户节点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向双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在第一个(1‑τ)T/2时间内,两个用户节点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同时向双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在第二个(1‑τ)T/2时间内,双向中继节点将收到的用户信息,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协助广播给两个用户节点;两个用户在收到信息后,各自通过处理消去原干扰信号并检测另一方发送来的信息。该方法通过实时的调整时间分配参数和波束赋形器,使得系统和速率渐近达到理论最大和速率,大幅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Description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无线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如何解决通信系统中设备续航时间瓶颈约束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射频无线能量捕获技术(RF-EH)为通信设备供能已经成为可能。
将无线能量传输和无线信息传输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高效的能量和信息传输一体化网络引起了广泛地关注。能量站是通信领域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在通信系统中布置能量站并且配备能够接收无线能量的终端,能够有效解决通信系统中终端续航时间短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能量站技术为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环境下大量传感器设备更换电池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无线能量传输面临的路径损耗,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成为实际系统设计的一个瓶颈。鉴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多天线技术和中继技术提升无线能量传输效率的基本思路。
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基于能量站的最大化双向中继系统和速率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所述的双向中继系统包括两个用户节点,双向中继节点和设有波束赋形器的能量站;所述的能量站配置M根天线,M≥1,用户节点和双向中继节点配置单根天线;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能量站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2)能量站在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后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0<τ<1;
3)能量站基于最佳波束赋形器w在前τT时间内向用户节点传输能量,其中T为信道相干时间;
4)能量传输阶段结束后,在第一个(1-τ)T/2时间内,两个用户节点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同时向双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在第二个(1-τ)T/2时间内,双向中继节点将收到的用户信息,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协助广播给两个用户节点;
5)两个用户节点在收到双向中继节点广播出的信息后,各自通过处理消去原干扰信号并检测另一方发送来的信息。
所述的步骤1)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1a)能量站通过侦听两个用户节点的导频,估计出能量站与相应的用户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1b)能量站通过两个用户节点反馈获得两个用户节点与双向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的步骤2)中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是指:
建立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联合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分别为:
其中,ρ表示能量站发射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ε表示双向中继节点发射功率与能量站发射功率之比;η表示能量利用效率;w表示波束赋形器;h1、h2、g1和g2分别表示用户A与双向中继节点、用户B与双向中继节点、能量站与用户A以及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d1、d2、du1和du2分别表示用户A与双向中继节点、用户B与双向中继节点、能量站与用户A以及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距离;β表示路径衰落指数;||表示对向量取模;T表示转置。
所述的建立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联合优化问题近似为两个单变量的优化问题相互迭代至收敛,包括:在给定时间分配参数τ的情况下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和在给定波束赋形器w的情况下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
所述的在给定时间分配参数τ的情况下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表示为:
最佳波束赋形器w通过对如下问题进行解DC规划的方法得到:
s.t||w||2=1,
其中,X1=(A1+B1)G2+C1G1+D1I,X2=(A2+C2)G1+B2G2+D2I,Yi=BiG2+CiG1+DiI,i∈{1,2}, *表示共轭;I表示单位矩阵;表示共轭转置。
所述的在给定波束赋形器w的情况下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表示为:
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凸优化的方法得到。
两个单变量的优化问题相互迭代至收敛是指:
Ⅰ)给定初始任意时间分配参数τ;
Ⅱ)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求解最佳波束赋形器w;
Ⅲ)利用解得的最佳波束赋形器w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求解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
Ⅳ)重复步骤Ⅱ)~步骤Ⅲ),直至收敛。
所述的步骤5)中各自通过处理消去原干扰信号并检测另一方发送来的信息是指:由于每个用户收到的信息中包含自身原本发送出的作为干扰的信息,并且用户知道自身原本发送出的信息的具体内容,用户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中包含的自身原本发送出的信息消去,并检测出另一用户所发出的信息。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考虑了双向中继的通信模型,在原有的经典模型中引入了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该模型可以广泛适用于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物联网等应用场景中,为无线设备终端持续供能。
(2)本发明根据实时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巧妙的优化算法,在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的条件下,得到了近似的最佳的时间分配参数τ、最佳波束赋形器w这两个重要参数,相比通过遍历搜索得到这两个参数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参数调整频率也经由更短的处理时间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实时的调整时间分配参数和波束赋形器,使得系统和速率渐近达到理论最大系统和速率,大幅提高了系统的能效,符合绿色通信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双向中继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与对比例中在给定不同能量站天线数目的情况下系统和速率随信噪比变化的对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能量站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2)能量站在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后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0<τ<1;
3)能量站基于最佳波束赋形器w在前τT时间内向用户节点传输能量,其中T为信道相干时间;
4)能量传输阶段结束后,在第一个(1-τ)T/2时间内,两个用户节点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同时向双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在第二个(1-τ)T/2时间内,双向中继节点将收到的用户信息,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协助广播给两个用户节点;
5)两个用户节点在收到双向中继节点广播出的信息后,各自通过处理消去原干扰信号并检测另一方发送来的信息。
所述的步骤1)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1a)能量站通过侦听两个用户节点的导频,估计出能量站与相应的用户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1b)能量站通过两个用户节点反馈获得两个用户节点与双向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的步骤2)中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是指:
建立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联合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分别为:
其中,ρ表示能量站发射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ε表示双向中继节点发射功率与能量站发射功率之比;η表示能量利用效率;w表示波束赋形器;h1、h2、g1和g2分别表示用户A与双向中继节点、用户B与双向中继节点、能量站与用户A以及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d1、d2、du1和du2分别表示用户A与双向中继节点、用户B与双向中继节点、能量站与用户A以及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距离;β表示路径衰落指数;||表示对向量取模;T表示转置。
所述的建立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联合优化问题近似为两个单变量的优化问题相互迭代至收敛,包括:在给定时间分配参数τ的情况下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和在给定波束赋形器w的情况下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
所述的在给定时间分配参数τ的情况下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表示为:
最佳波束赋形器w通过对如下问题进行解DC规划的方法得到:
s.t||w||2=1,
其中,X1=(A1+B1)G2+C1G1+D1I,X2=(A2+C2)G1+B2G2+D2I,Yi=BiG2+CiG1+DiI,i∈{1,2}, *表示共轭;I表示单位矩阵;表示共轭转置。
所述的在给定波束赋形器w的情况下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表示为:
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凸优化的方法得到。
所述两个单变量的优化问题相互迭代至收敛是指:
Ⅰ)给定初始任意时间分配参数τ;
Ⅱ)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求解最佳波束赋形器w;
Ⅲ)利用解得的最佳波束赋形器w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求解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
Ⅳ)重复步骤Ⅱ)~步骤Ⅲ),直至收敛。
所述的步骤5)中各自通过处理消去原干扰信号并检测另一方发送来的信息是指:由于每个用户收到的信息中包含自身原本发送出的作为干扰的信息,并且用户知道自身原本发送出的信息的具体内容,用户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中包含的自身原本发送出的信息消去,并检测出另一用户所发出的信息。
如图2所示,双向中继系统包括两个用户节点,用户A和用户B,一个双向中继节点和一个设有波束赋形器的能量站,能量站配置多根天线,用户节点和双向中继节点配置单根天线。其中,虚线箭头表示能量传输,实线箭头表示信息传输。
在运行过程中,系统按照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实时调整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假设信道相干时间为T,在前τT时间内,能量站对用户节点传输能量,在后(1-τ)T时间内,用户节点同时通过双向中继节点互相交换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节点和双向中继节点将电磁波转换为存贮的电能的能量利用效率为80%,路径损耗指数为2.5,能量站与用户A,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米和5米,双向中继节点与用户A,双向中继节点与用户B之间的距离分别3米和3米。
对比例
为证明本发明中的最佳波束赋形器以及最佳时间分配参数性能确实近似于理论最优值并且优于普通设计,对比例如下:通过效率低且复杂度高的遍历的方式得到理论最优值,以及高信噪比大规模天线条件下的一般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设计方法,即波束赋形器w为:
其中||表示对向量取模;||||表示对向量取2-范数;表示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表示向量g2在向量g1上的投影;表示向量在向量的垂直空间上的投影;表示向量g2在向量g1的垂直空间上的投影;表示共轭转置;
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为在上述波束赋形器w基础上通过对如下问题解凸优化得到:
性能比较
图3为实施例与对比例中采用最佳波束赋形器和最佳时间分配参数与理论最优值以及一般的波束赋形器和时间分配参数下系统的和速率随信噪比变化的对比曲线图。本实施例与对比例中一共选取了天线数分别为10,100的两种场景,如图所示,采用两种不同策略的系统和速率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最佳波束赋形器和最佳时间分配参数的系统的和速率基本与理论最优值基本相同并且明显优于采用一般波束赋形器和时间分配参数的系统和速率,并且当信噪比较高,天线数目较多时,这种差距变得更加明显。由此可以得出,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最佳波束赋形器和最佳时间分配参数的方案在性能上近似于理论最优值要明显优于采用一般波束赋形器和时间分配参数的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中继系统包括两个用户节点,双向中继节点和设有波束赋形器的能量站;所述的能量站配置M根天线,M≥1,用户节点和双向中继节点配置单根天线;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能量站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的步骤1)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1a)能量站通过侦听两个用户节点的导频,估计出能量站与相应的用户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1b)能量站通过两个用户节点反馈获得两个用户节点与双向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2)能量站在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后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0<τ<1;
所述的步骤2)中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计算最佳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是指:
建立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联合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分别为:
s.t 0<τ<1,||w||2≤1;
其中,ρ表示能量站发射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ε表示双向中继节点发射功率与能量站发射功率之比;η表示能量利用效率;w表示波束赋形器;h1、h2、g1和g2分别表示用户A与双向中继节点、用户B与双向中继节点、能量站与用户A以及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d1、d2、du1和du2分别表示用户A与双向中继节点、用户B与双向中继节点、能量站与用户A以及能量站与用户B之间的距离;β表示路径衰落指数;||表示对向量取模;T表示转置;
3)能量站基于最佳波束赋形器w在前τT时间内向用户节点传输能量,其中T为信道相干时间;
4)能量传输阶段结束后,在第一个(1-τ)T/2时间内,两个用户节点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同时向双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在第二个(1-τ)T/2时间内,双向中继节点将收到的用户信息,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协助广播给两个用户节点;
5)两个用户节点在收到双向中继节点广播出的信息后,各自通过处理消去原干扰信号并检测另一方发送来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波束赋形器w和时间分配参数τ的联合优化问题近似为两个单变量的优化问题相互迭代至收敛,包括:在给定时间分配参数τ的情况下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和在给定波束赋形器w的情况下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给定时间分配参数τ的情况下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表示为:
s.t||w||2≤1;
最佳波束赋形器w通过对如下问题进行解DC规划的方法得到:
s.t||w||2=1,
其中,X1=(A1+B1)G2+C1G1+D1I,X2=(A2+C2)G1+B2G2+D2I,Yi=BiG2+CiG1+DiI,i∈{1,2}, *表示共轭;I表示单位矩阵;表示共轭转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给定波束赋形器w的情况下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的问题表示为:
s.t 0<τ<1,
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凸优化的方法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单变量的优化问题相互迭代至收敛是指:
Ⅰ)给定初始任意时间分配参数τ;
Ⅱ)对波束赋形器w单独进行优化求解最佳波束赋形器w;
Ⅲ)利用解得的最佳波束赋形器w对时间分配参数τ单独进行优化求解最佳时间分配参数τ;
Ⅳ)重复步骤Ⅱ)~步骤Ⅲ),直至收敛。
CN201610905240.5A 2016-10-18 2016-10-18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Active CN106506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5240.5A CN106506055B (zh) 2016-10-18 2016-10-18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5240.5A CN106506055B (zh) 2016-10-18 2016-10-18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055A CN106506055A (zh) 2017-03-15
CN106506055B true CN106506055B (zh) 2019-03-29

Family

ID=58294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5240.5A Active CN106506055B (zh) 2016-10-18 2016-10-18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6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54019A4 (en) * 2019-04-10 2023-02-15 Ossia Inc. SIMPLIFIE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RCHITECTURE
CN113938175B (zh) * 2021-09-01 2022-08-0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双向中继通信方法
CN115276732B (zh) * 2022-06-30 2023-05-05 海南大学 一种基于和速率最大化的双向中继网络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15490A (ko) * 2008-05-02 2009-11-05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Uwb 칩을 기반으로 하는 mimo mb-ofdm 방식의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에서 통신 단말기로 전력을 전송하는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CN104811313A (zh) * 2015-04-03 2015-07-29 浙江大学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最佳能量波束和时间分配设计方法
CN105744629A (zh) * 2016-04-02 2016-07-0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能量采集中继系统时间优化分配方法
CN105916156A (zh) * 2016-04-07 2016-08-3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式基站最大化通信系统吞吐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15490A (ko) * 2008-05-02 2009-11-05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Uwb 칩을 기반으로 하는 mimo mb-ofdm 방식의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에서 통신 단말기로 전력을 전송하는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CN104811313A (zh) * 2015-04-03 2015-07-29 浙江大学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最佳能量波束和时间分配设计方法
CN105744629A (zh) * 2016-04-02 2016-07-0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能量采集中继系统时间优化分配方法
CN105916156A (zh) * 2016-04-07 2016-08-3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式基站最大化通信系统吞吐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wo-way relay beamforming for sum-rate maximization and energy harvesting;Dandan Li,etc;《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20131107;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055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6156B (zh) 一种基于混合式基站最大化通信系统吞吐量的方法
CN107172705B (zh) 无线携能异构网络的波束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451343B (zh) 一种基于能量采集的多中继网络资源分配方法
WO2021143052A1 (zh) 一种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维资源联合调度优化方法
Wang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for NOMA-based cognitive radio with energy harvesting
CN101895940B (zh) 主服务小区和协作小区之间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6506055B (zh)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和速率方法
CN103067320B (zh) Mesh自组网信道自适应均衡器
CN110062377B (zh) 安全携能通信中功率分割因子与波束成型联合优化方法
CN105722016A (zh) 分层m2m网络中网关和终端发射功率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07171764A (zh) 一种无线携能异构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549698B (zh)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最大化最小用户速率方法
CN103298097A (zh)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中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3747448A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能量效率最优化的方法
Mukhlif et al. Energy harvesting for efficient 5g networks
Li et al. A novel energy-balanced routing algorithm in energy harvesting sensor networks
CN107070529A (zh) 一种携能多天线中继的能量分配优化方法
CN106131966B (zh) 基于密集分布式无线网络动态分簇的用户调度方法
Lu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FDM relay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ased energy-constrained UAV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462975A (zh) D2d无线供电通信网络中功率与时间联合分配方法
CN104660703B (zh) 多网络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最优通信网络的选择方法
CN106330608B (zh) 在数能一体化通信网络中上行用户吞吐量公平性优化方法
Peng et al. Joint resource optimization for DF relaying SWIPT based cognitive sensor networks
CN108521672A (zh) 一种分布式无线能量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5722203B (zh) 大规模天线系统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高能效功率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