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4759B -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4759B
CN106504759B CN201610965848.7A CN201610965848A CN106504759B CN 106504759 B CN106504759 B CN 106504759B CN 201610965848 A CN201610965848 A CN 201610965848A CN 106504759 B CN106504759 B CN 106504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data
data
audio
pcm format
pc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58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4759A (zh
Inventor
张恒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58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4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4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4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4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08Multichannel audio signal coding or decoding using interchannel correlation to reduce redundancy, e.g. joint-stereo, intensity-coding or matrix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03Changing voice quality, e.g. pitch or form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tereophonic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其中,该混音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实现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是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之一,是用一定采样率(如44.4KHz)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生成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PCM数据,是现有数字音频数据的一种编码格式,其中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级音频编码)格式、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II)以及WMA(Windows Media Audio)格式等等格式的音频数据都是由PCM经过压缩编码得来的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音频数据。因此,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PCM格式音频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音频播放器等领域。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比特流数字编码)是用1bit比特流的方式取样,采用高取样(如2.8224MHz取样)的方式,直接把模拟音乐讯号波形以脉冲方式转变为数字讯号,因此,DSD格式的音频数据是不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DSD格式的音频数据质量比较稳定,所以DSD格式的音频是未来HIFI音乐的趋势,但现有的终端设备中大都不支持高采样率的DSD音频数据的数据传输。
现有的,在通过终端设备将多路音频数据同时播放时,如果多路音频数据都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叠加,然后再传输和播放;如果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则无法将多路音频数据进行叠加播放,只能取其一(DSD格式的音频数据或PCM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传输和播放。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无法将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和PCM格式以外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并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将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和PCM格式以外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并输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
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中步骤304的一种流程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具备音频输出功能的电子设备。
请参见图1,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针对PCM格式和非PCM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的情形,即在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它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二音频数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包括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由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经压缩编码得到的音频数据,例如AAC格式的音频数据、MP3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WMA格式的音频数据等。在终端设备当前处于需要对多路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的情形时,例如,多个播放程序同时播放音/视频,在播放程序播放音/视频的同时播放提示音(例如闹钟提示音),或者,需要对采集的声音以及播放程序中的音/视频同时播放(例如唱歌应用)等情形,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该多路音频数据中至少包括一路第一音频数据和一路第二音频数据。
步骤102,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这里,在接收到需要进行多路音频数据后,为使得该多路音频数据能够在终端设备上能够正常传输,首先将该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也即是,使该多路音频数据采用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音频数据格式在PCM传输通道上进行数据传输。然后在多路音频数据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以及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并输出,其中第三音频为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对应数据传输通道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可以多种,说明如下。
实现方式一
在传输带宽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它格式的音频数据直接解码转换成PCM格式以实现其在PCM传输通道上的数据传输。具体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2中,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步骤可以包括: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实现方式二
当对传输带宽以及传输速度有所要求时,可以通过将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重新组包封装,使其封装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实现在在PCM传输通道上的数据传输。具体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02中,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的步骤可以包括:将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相对于实现方式一,在实现方式二中在保证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能够在PCM传输通道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考虑传输带宽有限制的情形,保证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具备音频输出功能的电子设备。
请参见图2,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取DSD格式作为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针对PCM格式和非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DSD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的情形,即在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一音频数据)和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二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为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包括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由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经压缩编码得到的音频数据,例如AAC格式的音频数据、MP3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WMA格式的音频数据等。在终端设备当前处于需要对多路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的情形时,例如,多个播放程序同时播放音/视频,在播放程序播放音/视频的同时播放提示音(例如闹钟提示音),或者,需要对采集的声音以及播放程序中的音/视频同时播放(例如唱歌应用)等情形,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该多路音频数据中至少包括一路第一音频数据和一路第二音频数据。
步骤202,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该步骤中,为使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能够在PCM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将该第二音频数据通过解码转换为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使其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这里,可以采用已有开源方案,例如参考ffmpeg的开源代码,将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音频数据。
步骤203,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该步骤中,由于已将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三音频数据),因此,多路音频数据都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符合PCMInterface规范,可以在PCM传输通道上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
步骤204,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该步骤中,在传输完成后,由于此时多路音频数据都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因此可以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具体的,可以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第三音频数据按照预定声音幅度比例进行数据叠加并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具备音频输出功能的电子设备。
请参见图3,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取DSD格式作为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针对PCM格式和非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DSD格式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的情形,即在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一音频数据)和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二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为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包括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由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经压缩编码得到的音频数据,例如AAC格式的音频数据、MP3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WMA格式的音频数据等。在终端设备当前处于需要对多路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的情形时,例如,多个播放程序同时播放音/视频,在播放程序播放音/视频的同时播放提示音(例如闹钟提示音),或者,需要对采集的声音以及播放程序中的音/视频同时播放(例如唱歌应用)等情形,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该多路音频数据中至少包括一路第一音频数据和一路第二音频数据。
步骤302,将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
该步骤中,由于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是经过压缩处理过的,因此,为使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能够在PCM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考虑传输带宽有限制的情形,保证传输效率,可以将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二音频数据,进行组包封装,使其封装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这里,可以采用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DoP(DSD over PCM)协议将采用DSD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即第四音频数据。这样,既可保证采用DSD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在PCM传输通道上的正常传输,同时不会占用太大的带宽,保证了传输效率。
步骤303,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该步骤中,由于上述步骤302中已将采用DSD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因此,此时多路音频数据都为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可以在PCM传输通道上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
步骤304,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该步骤中,在传输完成后,可以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具体的,可以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第三音频数据按照预定声音幅度比例进行数据叠加并输出。
另外,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采用DSD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后再进行数据传输,在传输完成后,第二音频数据为封装后的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此时,第四音频数据不能直接播放或者进行混音处理,因此,需要对第四音频数据进行解析还原为采用DSD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后,才能进行解码和混音处理。为此,请参见图4,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中步骤304的一种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3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41,将第四音频数据按照PCM格式解封装,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并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步骤3042,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DSD格式的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并且在传输中考虑了传输带宽的限制要求,保证了传输效率,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具备音频输出功能的电子设备,其能够实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提供的混音处理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请参见图5,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该终端设备5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510以及处理模块520。
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
处理模块520,用于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另外,请参见图6,其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框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500中,处理模块520可以包括:解码转换单元521以及第一传输单元522。
解码转换单元521,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第一传输单元522,用于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另外,参见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500中,处理模块520可以包括:封装单元523以及第二传输单元524。
封装单元523,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
第二传输单元524,用于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500中,该处理模块520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525以及第二处理单元526。
第一处理单元525,用于将第四音频数据按照PCM格式解封装,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并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526,用于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音频数据可以为直接比特流数字DSD格式的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和其他用户接口703。终端设备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5。
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7021和应用程序7022。
其中,操作系统7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7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显示控制器、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7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7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7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701用于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701还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将第四音频数据按照PCM格式解封装,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并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其中,第二音频数据为直接比特流数字DSD格式的音频数据。
终端设备7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具体地,图8中的终端设备8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8中的终端设备8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处理器860、音频电路870、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880和电源890。
其中,输入单元8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设备8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8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831。触控面板8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8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860,并能接收处理器8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31。除了触控面板831,输入单元8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32,其他输入设备8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8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800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840可包括显示面板8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41。
应注意,触控面板8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8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860是终端设备8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2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设备8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8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822内的数据,处理器860用于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可选地,处理器860还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60还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处理器860还用于将第四音频数据按照PCM格式解封装,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并将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其中,第二音频数据为直接比特流数字DSD格式的音频数据。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将多路音频数据以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第一音频数据与由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能够实现采用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与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音频数据的混音处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明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所述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包括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由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经压缩编码得到的音频数据;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为直接比特流数字DSD格式的音频数据;
将所述多路音频数据以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由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数据传输通道为PCM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路音频数据以符合PCMInterface规范的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路音频数据以符合PCMInterface规范的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由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按照PCM格式解封装,获得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的多路音频数据,所述多路音频数据中包括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的第一音频数据和采用PCM格式以外的其他格式的第二音频数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包括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以及由纯PCM格式的音频数据经压缩编码得到的音频数据;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为直接比特流数字DSD格式的音频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多路音频数据以符合PCM Interface规范的PCM格式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由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得到的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数据传输通道为PCM传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解码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封装为PCM格式的第四音频数据;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按照PCM格式解封装,获得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解码转换成PCM格式的第三音频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CN201610965848.7A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6504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5848.7A CN10650475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5848.7A CN10650475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4759A CN106504759A (zh) 2017-03-15
CN106504759B true CN106504759B (zh) 2019-07-26

Family

ID=5832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5848.7A Active CN10650475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4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06459B2 (en) 2018-01-11 2023-03-14 Honor Device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DSD audio playback circuit and method
CN113539279A (zh) * 2020-04-16 2021-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4743B (zh) * 2020-05-27 2022-04-2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658602A (zh) * 2021-08-16 2021-11-16 广州大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混音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346A (zh) * 2000-08-11 2004-08-25 �ʼҷ����ֵ������޹�˾ 用于同步∑△调制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89678A (zh) * 2005-05-30 2008-05-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最小存储要求的直接流数字音频
CN102226944A (zh) * 2011-05-25 2011-10-26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音方法及设备
CN102572588A (zh) * 2011-12-14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机顶盒混音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37259A (zh) * 2013-03-29 2013-08-07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声道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5869647A (zh) * 2016-05-05 2016-08-17 西安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原生dsd音频解码方法、系统及智能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3350A1 (en) * 2003-04-24 2004-10-28 Frith Peter J. Interface format for PCM and DSD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346A (zh) * 2000-08-11 2004-08-25 �ʼҷ����ֵ������޹�˾ 用于同步∑△调制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89678A (zh) * 2005-05-30 2008-05-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最小存储要求的直接流数字音频
CN102226944A (zh) * 2011-05-25 2011-10-26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音方法及设备
CN102572588A (zh) * 2011-12-14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机顶盒混音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37259A (zh) * 2013-03-29 2013-08-07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声道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5869647A (zh) * 2016-05-05 2016-08-17 西安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原生dsd音频解码方法、系统及智能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4759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4759B (zh) 一种混音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101848B (zh) 一种弹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122476B1 (ko) 화면의 회전을 컨트롤할 수 있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8036650B2 (en) Mobile terminal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and method of remotely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504777B (zh) 一种录音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105520B1 (ko) 디스플레이 링크 기능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76123B (zh) 一种语音播报留言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39651A (zh) 视频切换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6648538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206053B1 (ko) 입력 도구에 따라 입력 모드를 변경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6412282B (zh) 一种实时消息语音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699373B (zh) 界面颜色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6769B (zh) 一种视频录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286481A (zh) 音频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44348A (zh) 利用网页浏览器播放视频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05625A (zh) 一种混音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452483A (zh)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13429B1 (ko) 사운드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4094219B (zh) 用于音频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49809A (zh) 用于通知内容改变的方法和装置
CN207165208U (zh) 一种基于通信网络的电子班牌
CN113035246B (zh) 音频数据同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008641A (zh) 移动终端、刷卡器、移动终端音频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87393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572815A (zh) 多任务的执行方法、装置以及用于多任务的执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