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4709A -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4709A
CN106504709A CN201611015387.3A CN201611015387A CN106504709A CN 106504709 A CN106504709 A CN 106504709A CN 201611015387 A CN201611015387 A CN 201611015387A CN 106504709 A CN106504709 A CN 106504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backlight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sour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53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齐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jiao Zhih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jiao Zhih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jiao Zhih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jiao Zhih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153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4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4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4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13Details of control of colour illumination sour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控制电路。在本发明实施中,通过脉冲信号控制模块将接入电压转化为工作电压并输出两路脉冲信号的,并由主控模块根据所述两路脉冲信号对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的通断进行控制,然后通过电流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的,通过两路控制使得背光源发光亮度更精准,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但是,目前的单路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控制背光源进行发光时,发光亮度不精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首先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发光亮度不精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通过两路线路连接所述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由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组成,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和第一路线路,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和第二路线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将接入电压转化为工作电压并输出两路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控制模块;
由分别与所述脉冲信号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和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组成,根据所述两路脉冲信号对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的通断进行控制的主控模块;以及
在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的电流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信号控制模块包括输出两路脉冲宽度比可调的脉冲信号给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和/或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发光的脉冲信号生成支路;以及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相连、将外部输入的电压转换成所述背光源所需的工作电压,并给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供电的供电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和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分别由三个开关管和一个电阻组成;
所述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电阻R1;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工作电压,所述第五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所述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还同时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第一路线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都接地;
所述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和电阻R2;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工作电压,所述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也接所述工作电压,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还同时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都接地。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均为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或者
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NMOS管,NMOS管的栅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MOS管的漏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MOS管的源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均为PMOS管,PMOS管的栅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
再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可调电阻RI,所述可调电阻RI串接在所述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与第二路线路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由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组成的背光源,并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的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和第一路线路,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和第二路线路。
在本发明实施中,通过脉冲信号控制模块将接入电压转化为工作电压并输出两路脉冲信号的,并由主控模块根据所述两路脉冲信号对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的通断进行控制,然后通过电流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的,通过两路控制使得背光源发光亮度更精准,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模块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10,通过两路线路连接背光源20,背光源20由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组成,第一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同时接第二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和第一路线路,第一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同时接第二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和第二路线路,由图可知,控制电路10包括:脉冲信号控制模块110、主控模块120和电流控制模块130;
其中,脉冲信号控制模块110用于将接入电压转化为工作电压并输出两路脉冲信号;
主控模块120包括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121和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122,用于根据脉冲信号控制模块110输出的两路脉冲信号对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的通断进行控制;
电流控制模块130,用于在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以提升亮度调节精准度。
在具体实现时,脉冲信号控制模块110包括相互连接的供电控制模块111和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
供电控制模块111用于将外部输入的电压转换成背光源20所需的工作电压VCC,并给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供电;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输出两路脉冲宽度比可调的脉冲信号给所述主控模块,使得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和/或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发光。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121和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122可以分别由三个开关管和一个电阻组成;
具体而言,具体而言,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121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电阻R1;
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电阻R1接工作电压VCC,第五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工作电压VCC,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还同时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第二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接第一路线路,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和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都接地;
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122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和电阻R2;
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接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的第二输出端,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电阻R2接工作电压VCC,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也接工作电压VCC,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还同时接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第四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接电流控制模块130,第三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和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都接地。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例元器件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20中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分别为NPN型三极管Q1、Q2、Q3和Q4,NPN型三极管Q1-Q4的基极分别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1-Q4的集电极分别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PN型三极管Q1-Q4的发射极分别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分别为PNP型三极管Q5、Q6,PNP型三极管Q5、Q6的基极分别为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PNP型三极管Q5、Q6的发射极分别为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PNP型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分别为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
具体而言,对于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121来说: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接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的第一输出端,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工作电压VCC,PNP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工作电压VCC,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同时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和PNP型三极管Q5的基极,PNP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公共连接端接第一路线路,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都接地;
对于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122来说,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接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的第二输出端,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接工作电压VCC,PNP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工作电压VCC,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同时接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和PNP型三极管Q6的基极,PNP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的公共连接端接电流控制模块130,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都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控制模块130为可调电阻RI,可调电阻RI的第一端接PNP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的公共连接端,可调电阻RI的第二端接第二路线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电流控制模块130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是恒流芯片等其他电路。只要能够实现在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保证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亮光效果的电路组成都包括在电流控制模块130的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三极管Q1、Q2和Q5导通时,第一背光源模组正向导通发光,当三极管Q3、Q4和Q6导通时,第二背光源模组正向导通发光。通过脉冲信号生成支路112输出的两路脉冲信号来控制上述各个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而可调电阻RI在某个LED导通时保持流过LED的电流大小不变,以控制背光源控制电路实现稳定的调光、调色的功能。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例元器件图,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仅在于主控模块120的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20中的开关管均为MOS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NMOS管K1、K2、K3和K4,NMOS管K1-K4的栅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MOS管K1-K4的漏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MOS管K1-K4的源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而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分别为PMOS管K5、K6,PMOS管K5、K6的栅极分别为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PMOS管K5、K6的源极分别为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PMOS管K5、K6的漏极分别为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各个MOS管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由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组成的背光源。
在本发明实施中,通过脉冲信号控制模块将接入电压转化为工作电压并输出两路脉冲信号的,并由主控模块根据所述两路脉冲信号对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的通断进行控制,然后通过电流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的,通过两路控制使得背光源发光亮度更精准,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通过两路线路连接所述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由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组成,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和第一路线路,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和第二路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将接入电压转化为工作电压并输出两路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控制模块;
由分别与所述脉冲信号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和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组成,根据所述两路脉冲信号对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的通断进行控制的主控模块;以及
在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时保持电流稳定不变的电流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控制模块包括:输出两路脉冲宽度比可调的脉冲信号给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和/或第二背光源模组导通发光的脉冲信号生成支路;以及
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相连、将外部输入的电压转换成所述背光源所需的工作电压,并给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供电的供电控制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和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分别由三个开关管和一个电阻组成;
所述第一背光源控制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电阻R1;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工作电压,所述第五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所述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还同时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第一路线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都接地;所述第二背光源控制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和电阻R2;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支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工作电压,所述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也接所述工作电压,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还同时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都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
所述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均为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NMOS管,NMOS管的栅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MOS管的漏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MOS管的源极为第一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
所述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均为PMOS管,PMOS管的栅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高电位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五、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可调电阻RI,所述可调电阻RI串接在所述第六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高电位端的公共连接端与第二路线路之间。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由第一背光源模组和第二背光源模组组成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和第一路线路,所述第一背光源模组的负极同时接所述第二背光源模组的正极和第二路线路。
CN201611015387.3A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Pending CN1065047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5387.3A CN106504709A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5387.3A CN106504709A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4709A true CN106504709A (zh) 2017-03-15

Family

ID=58324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5387.3A Pending CN106504709A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470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8942A (ja) * 2007-04-24 2008-11-06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高ダイナミックコントラスト処理装置と処理方法
CN101404840A (zh) * 2008-11-04 2009-04-08 梁莉丽 一种二线制可调光led控制器
CN202143265U (zh) * 2011-07-12 2012-02-08 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pwm控制技术的led灯控制器
CN103068127A (zh) * 2013-01-05 2013-04-24 深圳市泓亚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具及双色led调光电路
US8816953B2 (en) * 2009-10-08 2014-08-26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canning back ligh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8942A (ja) * 2007-04-24 2008-11-06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高ダイナミックコントラスト処理装置と処理方法
CN101404840A (zh) * 2008-11-04 2009-04-08 梁莉丽 一种二线制可调光led控制器
US8816953B2 (en) * 2009-10-08 2014-08-26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canning back ligh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02143265U (zh) * 2011-07-12 2012-02-08 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pwm控制技术的led灯控制器
CN103068127A (zh) * 2013-01-05 2013-04-24 深圳市泓亚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具及双色led调光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4225U (zh) Led背光驱动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CN202103913U (zh) Led调节系统
CN102149235B (zh) 一种pwm占空比调整和led指示电路
CN106464122A (zh) 控制电子开关的集电极到发射极电压变化的栅极驱动器以及包括所述栅极驱动器的电路
CN107481679A (zh) 一种led双背光控制电路及双背光led装置
CN206441034U (zh) 一种电压钳位电路
CN103068127B (zh) 一种led灯具及双色led调光电路
CN206524334U (zh) 一种多级高压大电流达林顿晶体管
CN103474033B (zh) 升压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升压电路、显示装置
CN105810154B (zh) Led背光模块、显示装置及led背光驱动方法
CN10650470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亮度控制电路
CN209134378U (zh) 低成本高性能开关管驱动电路
CN202210894U (zh) 调光驱动电路
CN106100433A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调制模式的脉冲供电电路
CN203151800U (zh) 一种led灯具及双色led调光电路
CN206865785U (zh) 一种无极性接入的车灯远近光切换电路
CN212936245U (zh) 一种节能智能调光调色led灯用驱动电源
CN102651926B (zh) 一种辅助源电路
CN102711311B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灯具
CN108766342A (zh) 一种led显示屏驱动输出消隐钳位电路及led显示屏
CN114596821A (zh) 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7425325U (zh) 一种led双背光控制电路及双背光led装置
CN206302611U (zh) 一种功率降低的led驱动电路
CN207367576U (zh) 一种pwm调光电路、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及终端
CN207459980U (zh) 一种三极管驱动电路和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