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1150B -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91150B
CN106491150B CN201610939406.5A CN201610939406A CN106491150B CN 106491150 B CN106491150 B CN 106491150B CN 201610939406 A CN201610939406 A CN 201610939406A CN 106491150 B CN106491150 B CN 106491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plate
front plane
flat panel
panel detector
plan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9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91150A (zh
Inventor
杨玉福
余院生
方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ay's Imaging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ray's Imaging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ay's Imaging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ray's Imaging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394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91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91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1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91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1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中,所述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至少包括:前面框;安装于所述前面框内的碳板;安装于所述碳板上的大小与所述碳板相适配的铝箔层;至少一个套设在所述碳板和所述铝箔层部分边缘的用于抵消所述前面框和所述碳板之间安装间隙的套配件;以及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前面框和所述套配件之间的用于使所述前面框和所述碳板安装稳固的结构件。本发明在原有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用套配件、结构件等较小的零部件,使前面框与碳板之间接触良好,实现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接地良好、牢靠,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且能够使产品内部形成一个良好且封闭的回路,减小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电阻值,有效防止产生EMC问题。

Description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是X射线探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X射线摄影新技术,以其更快的成像速度、更便捷的操作、更高的成像分辨率等显著优点,成为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的主导方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临床机构和影像学专家认可。DR的技术核心是平板探测器,平板探测器是一种精密且贵重的设备,对成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平板探测器是DR系统中X射线的接收装置。在DR系统中,高压发生器和球管控制X射线的输出,X射线穿过物体并发生衰减,衰减后的X射线经过平板探测器后转变为可见光,并经过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ADC)转为数字信号,输入到计算机处理。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对平板探测器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提供产品的出图质量,探测器必须保证能良好且稳定的接地。而市面上大多数的现有机器,前面框和碳板之间只能靠导电胶连接,由于缺少外力作用,两者之间的连接并不牢靠,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或者前面框不能给碳板持续稳定的压力。这样一来,一方面会造成产品性能不稳定,导致出现较大的质量缺陷,比如出现横条纹、上图质量差等。另一方面会造成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电阻值过大,进而导致产品的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发生。
因此,如何改进平板探测器,以改善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前面框和碳板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或者前面框不能给碳板持续稳定的压力,造成的产品性能不稳定以及EMC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中,所述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至少包括:
前面框;
安装于所述前面框内的碳板;
安装于所述碳板上的大小与所述碳板相适配的铝箔层;
至少一个套设在所述碳板和所述铝箔层部分边缘的用于抵消所述前面框和所述碳板之间安装间隙的套配件;以及
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前面框和所述套配件之间的用于使所述前面框和所述碳板安装稳固的结构件。
优选地,所述前面框至少包括:侧框和与所述侧框连接的底框;所述结构件至少包括:固定于所述侧框上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底框上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并贴合在所述侧框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结构件为由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体成型折弯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于所述侧框上,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于所述底框上。
优选地,所述套配件至少包括:贴合在所述碳板底部部分边缘的第一贴合部,贴合在所述铝箔层顶部部分边缘的第二贴合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并贴合在所述碳板和所述铝箔层部分侧壁的第三贴合部。
优选地,所述套配件为由所述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和所述第三贴合部一体成型折弯而成。
优选地,所述套配件的厚度为0.1mm~0.15mm。
优选地,所述结构件的数量与所述套配件相同,且所述结构件的长度与所述套配件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结构件的长度L≥30mm。
优选地,所述结构件和所述套配件均采用金属材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原有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用套配件、结构件等较小的零部件,使前面框与碳板之间接触良好,实现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接地良好、牢靠,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且能够使产品内部形成一个良好且封闭的回路,减小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电阻值,有效防止产生EMC问题。另外,本发明中零件数量较少,加工工艺成熟稳定,可制造性高,机械原理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2中A处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4显示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中套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中结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前面框
11 侧框
12 底框
2 碳板
3 铝箔层
4 套配件
41 第一贴合部
42 第二贴合部
43 第三贴合部
44 开孔
5 结构件
51 第一连接部
52 第二连接部
53 第三连接部
54 第一连接孔
55 第二连接孔
56 避让缺口
57 第一锁紧件
58 第二锁紧件
6 中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2接地结构,其中,平板探测器碳板2接地结构至少包括:前面框1;安装于前面框1内的碳板2;安装于碳板2上的大小与碳板2相适配的铝箔层3;至少一个套设在碳板2和铝箔层3部分边缘的用于抵消前面框1和碳板2之间安装间隙的套配件4;以及至少一个安装于前面框1和套配件4之间的用于使前面框1和碳板2安装稳固的结构件5。
在本实施方式中,铝箔层3通过导电胶贴附在碳板2的背面,碳板2可以通过铝箔层3直接与前面框1接触,导电胶采用3M 1178TDS导电胶。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用其他材料的导电胶。另外,套配件4和结构件5的数量均为一个。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6,本实施方式中的前面框1至少包括:侧框11和与侧框11连接的底框12。结构件5至少包括:固定于侧框11上的第一连接部51,固定于底框12上的第二连接部53,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3并贴合在侧框11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部53。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件5为由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3和第三连接部53一体成型折弯而成,形成如图6所示的Z型结构。
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5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锁紧件57固定于侧框11上,第二连接部53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锁紧件58固定于底框12上;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5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54,第二连接部5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55,第一锁紧件57穿过该第一连接孔54后将第一连接部51固定于侧框11上,第二锁紧件58穿过该第二连接孔55后将第二连接部53固定于底框12上,第一锁紧件57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54的数量相同,第二锁紧件58的数量与第二连接孔55的数量相同。
第一锁紧件57和第二锁紧件58能够在碳板2和前面框1之间形成一个稳定且持续的压力源,请继续参阅图2~图4,第一锁紧件57和第二锁紧件58均采用螺丝,相应的,侧框11上设有至少一个平螺纹孔,底框12上设有至少一个柱形螺纹孔,第一锁紧件5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该平螺纹孔内,第二锁紧件58同样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该柱形螺纹孔内。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第一锁紧件57可以采用平头螺丝,第二锁紧件58可以采用盘头螺丝;其中,盘头螺丝能提供稳定持续的压力,使铝箔层3及其下面的碳板2与前面框1能够持续良好的接触,而平头螺丝可以通过与铝箔层3直接接触的结构件5,使铝箔层3与前面框1接触良好。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锁紧件57和第二锁紧件58也可以采用其他零部件,只要能够用于固定前面框1和结构件5并提供稳定且持续的压力源即可。
此外,为了保证前面框1与碳板2的接触更牢靠,结构件5的长度L≥30mm,如30mm、40mm、50mm等。相应的,随着结构件5长度的增加,第一锁紧件57、第二锁紧件58、第一连接孔54、第二连接孔55的数量也都相应增加,以使本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碳板2接地结构的连接更稳固。
另外,结构件5采用金属材质,如黄铜(H62材料),黄铜是非常好的导体,导电率高、连接稳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不易氧化的金属导体。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方式中的套配件4至少包括:贴合在碳板2底部部分边缘的第一贴合部41,贴合在铝箔层3顶部部分边缘的第二贴合部42,以及连接于第一贴合部41和第二贴合部42并贴合在碳板2和铝箔层3部分侧壁的第三贴合部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配件4为由第一贴合部41、第二贴合部42和第三贴合部43一体成型折弯而成,形成如图5所示的U型结构。
并且,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该套配件4的第一贴合部41和第二贴合部42都至少设有一个开孔44,该开孔44的位置与底框12上设有的柱形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其所包裹的碳板2和铝箔层3部分边缘也相应设有孔洞。也就是说,该柱形螺纹孔依次贯穿套配件4的第一贴合部41、碳板2、铝箔层3和套配件4的第二贴合部42,从而通过结构件5使前面框1和碳板2安装稳固、接触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配件4的厚度为0.1mm~0.15mm,结构件5的厚度为1mm~3mm。且套配件4的长度与结构件5的长度相适配,套配件4的长度可以与结构件5相同,也可以略大于或略小于结构件5的长度。另外,为了保证各零部件之间接触良好,套配件4通过导电胶贴附于碳板2和铝箔层3,导电胶采用3M 1178TDS导电胶。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用其他材料的导电胶。
另外,套配件4采用金属材质,如铝箔(3M 1178TDS材料),导电率高、连接稳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不易氧化的金属导体。
由上可见,本实施方式中的套配件4、碳板2、结构件5、前面框1等结构件5通过锁紧件、导电胶以及直接接触等连接方式,使平板探测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且封闭的回路,碳板2和前面框1中间的电阻较小,可以有效防止发生EMC问题。
此外,如图6所示,为了避让前面框1上的原有零部件结构,结构件5上还设有避让缺口56,改避让缺口56的形状可以根据前面框1上的原有零部件结构的结构进行设计,如半圆形等,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前面框1与结构件5、套配件4的连接处,其它区域碳板2和前面框1连接部分通过导电胶和RTV胶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碳板2接地结构提供良好、牢靠的接地的基础上,后续连接如图3所示的中间件6时,可以增强平板探测器整体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平板探测器不限于非晶硒、CCD、非晶硅等各类型因感光sensor不同的探测器。
本实施方式在原有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用套配件4、结构件5等较小的零部件,使前面框1与碳板2之间接触良好,实现前面框1和碳板2之间的接地良好、牢靠,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2接地结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套配件4和结构件5的数量均为一个。而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套配件4和结构件5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前面框1上。例如,如图1所示,套配件4和结构件5的数量均为两个。结构件5的数量与套配件4相同,也可以说,两者是配套使用的。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套配件4和结构件5的数量均仅为一个,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前面框1与碳板2之间接触更良好、更稳固,从而使前面框1和碳板2之间的接地效果更好、更牢靠,进而保证平板探测器的质量更稳定可靠。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零件数量较少,加工工艺成熟稳定,可制造性高,机械原理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原有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用套配件、结构件等较小的零部件,使前面框与碳板之间接触良好,实现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接地良好、牢靠,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且能够使产品内部形成一个良好且封闭的回路,减小前面框和碳板之间的电阻值,有效防止产生EMC问题。另外,本发明中零件数量较少,加工工艺成熟稳定,可制造性高,机械原理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至少包括:
前面框;
安装于所述前面框内的碳板;
安装于所述碳板上的大小与所述碳板相适配的铝箔层;
至少一个套设在所述碳板和所述铝箔层部分边缘的用于抵消所述前面框和所述碳板之间安装间隙的套配件;以及
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前面框和所述套配件之间的用于使所述前面框和所述碳板安装稳固的结构件;
所述结构件和所述套配件均采用金属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框至少包括:侧框和与所述侧框连接的底框;所述结构件至少包括:固定于所述侧框上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底框上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并贴合在所述侧框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为由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体成型折弯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于所述侧框上,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于所述底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配件至少包括:贴合在所述碳板底部部分边缘的第一贴合部,贴合在所述铝箔层顶部部分边缘的第二贴合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并贴合在所述碳板和所述铝箔层部分侧壁的第三贴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配件为由所述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和所述第三贴合部一体成型折弯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配件的厚度为0.1mm~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的数量与所述套配件相同,且所述结构件的长度与所述套配件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的长度L≥30mm。
CN201610939406.5A 2016-11-01 2016-11-01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Active CN106491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9406.5A CN106491150B (zh) 2016-11-01 2016-11-01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9406.5A CN106491150B (zh) 2016-11-01 2016-11-01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1150A CN106491150A (zh) 2017-03-15
CN106491150B true CN106491150B (zh) 2019-06-07

Family

ID=58319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9406.5A Active CN106491150B (zh) 2016-11-01 2016-11-01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9115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2175A (ja) * 2005-02-03 2006-08-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カセッテ型放射線撮影装置
CN201097475Y (zh) * 2007-09-13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兼容性的屏蔽结构
JP2010217273A (ja) * 2009-03-13 2010-09-3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画像検出カセッテ
CN101915934A (zh) * 2010-07-09 2010-12-15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平板探测器结构
CN102648852A (zh) * 2011-02-28 2012-08-29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设备
CN202654142U (zh) * 2012-05-24 2013-01-09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的x光平板探测器
CN202908719U (zh) * 2012-10-26 2013-05-01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型x光平板探测器
CN103698799A (zh) * 2013-12-02 2014-04-02 江苏龙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清晰度数字x射线平板探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8773B2 (ja) * 2011-04-07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2175A (ja) * 2005-02-03 2006-08-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カセッテ型放射線撮影装置
CN201097475Y (zh) * 2007-09-13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兼容性的屏蔽结构
JP2010217273A (ja) * 2009-03-13 2010-09-3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画像検出カセッテ
CN101915934A (zh) * 2010-07-09 2010-12-15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平板探测器结构
CN102648852A (zh) * 2011-02-28 2012-08-29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设备
CN202654142U (zh) * 2012-05-24 2013-01-09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的x光平板探测器
CN202908719U (zh) * 2012-10-26 2013-05-01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型x光平板探测器
CN103698799A (zh) * 2013-12-02 2014-04-02 江苏龙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清晰度数字x射线平板探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1150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2298B1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tility receptacles and cables at a selected location on a workstation
US20130032594A1 (en) Active cover plate
WO2015162605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based on processing an image captured by other camera
CN106491150B (zh) 平板探测器碳板接地结构
CN1051005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5286894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和放射线成像系统
CN106973209B (zh) 移动终端及其双摄像头模组
CN212138233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板及x射线平板探测器
CN105632457A (zh) 模式自动切换的显示器
CN207440830U (zh) 一种电子试衣镜
CN104853078B (zh) 一种模块式广播级高清摄像机
CN105222813B (zh) 用于感应传感器的线圈架构
CN210155500U (zh) 一种具有抗磁性的双滤光片切换器
US11947102B2 (en) High-definition intelligent integrated conduit detector
CN210429148U (zh) 一种led屏亮度色度均匀性校正装置
CN207573491U (zh) 一种基于dsp的工业智能相机
US20150286254A1 (en) Tablet Projecting System with Modular External Connection
JP2010231953A (ja) Acアダプタ
CN201591564U (zh) 一种数字影像探测器
CN207319651U (zh) 一种新型电子屏幕及屏幕控制器
CN206041002U (zh) 一种利用弹簧接地的连接装置及led全彩显示屏
CN209345278U (zh) 一种智能液晶电视机
CN208689941U (zh) 一种具有投影功能的影碟机
CN204480215U (zh) 综合联席调度台
TW201543079A (zh) 三維物件顯示方法、顯示器及顯示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