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5111B -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5111B
CN106485111B CN201610884719.5A CN201610884719A CN106485111B CN 106485111 B CN106485111 B CN 106485111B CN 201610884719 A CN201610884719 A CN 201610884719A CN 106485111 B CN106485111 B CN 106485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user
self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47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5111A (zh
Inventor
乔家栋
林志泳
付亮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47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5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5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5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5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5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分身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终端中应用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在日常使用终端的过程中,用户会有多个账号需要同时登录同一应用的需要,例如,针对微博,用户的多个账号需要同时登录使用,或针对某款游戏,用户的多个账号,需要同时登录满足切换、交易等方便操作。
目前,为了满足不同账号同时登录同一应用的需要,可以在终端中创建多个用户,并分别在多个用户下安装同一应用,其中多个用户包括主用户和从用户。并且在主用户下运行主应用,在从用户下同时运行分身应用,并使运行在从用户下的分身应用显示在主用户下进行显示,实现不同账号同时登录同一应用的目的。
但是在执行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缺陷:根据用户的需要,主应用和分身应用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合,当用户登录终端的主用户时,分身应用的一些信息将在主用户下进行显示,不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但是,如果将分身应用的这些信息进行删除,往往需要将分身应用进行卸载,当再次使用分身应用时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分身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操作简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包括:
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标识信息删除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集成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身应用管理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识别打开隐藏分身应用功能开关的操作,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到的分身应用隐藏的结果,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分身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流程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身应用设置界面中功能开关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身应用设置界面中功能开关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由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来执行,所述装置由软件和/硬件来执行,所述装置配置在诸如手机等终端中。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S110: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终端的主用户下安装有主应用,且在主用户下能够显示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例如,在主用户下的桌面上可以显示分身应用的图标,在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列表中显示分身应用的名称,在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列表中显示分身应用的名称等。本实施例中,在主用户下的桌面上设置有分身应用设置选项,当打开分身应用的设置选项进入设置界面时,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上显示隐藏该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其中,分身应用的设置选项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当分身应用的设置选项存在一个时,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存在多个分别与分身应用对应的功能开关。当分身应用的设置选项有多个时,且设置选项与分身应用相对应,在每个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存在一个功能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对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进行作用时,识别打开或关闭所述功能开关的操作。其中,对于打开功能开关操作的识别,可以是识别对功能开关的点击、滑动等操作。当用户点击、或者滑动功能开关时,功能开关的标识信息可以发生变化,通过功能开关的标识信息对功能开关的打开或关闭进行确定。例如,当功能开关打开时,功能开关11表现如图1b所示的形式。当功能开关关闭时,功能开关11表现如图1c所示的形式,其中,功能开关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根据用户需要可以进行设置。对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功能开关操作的识别,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主应用以及与主应用对应的分身应用均为同一应用程序,且主应用以及与主应用对应的分身应用能够同时运行。当用户打开主应用时,终端会生成与主应用对应的源进程,而用户点击分身应用的图标打开分身应用时,终端生成与分身应用对应的分身进程,以实现源进程和分身进程同时运行,如果用户有多个账号,就可以实现同时登录。
S120: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当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时,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进行扫描检测。其中,对于扫描检测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如下的形式: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的标识信息进行扫描,以确定终端中安装的应用;或者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的安装数据进行扫描,以确定终端中安装的应用;或者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的其他信息进行扫描,能够实现确定终端中安装的应用为目的即可。其中,应用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应用的名称、图标等。
S130: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检测不到分身应用时,即为分身应用隐藏。其中,对于检测分身应用隐藏的方式可以是:终端系统在检测安装的应用时对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的屏蔽,或者对分身应用的其他信息的屏蔽,使终端应用安装的列表中不显示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其中,对于检测分身应用隐藏的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方式,并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进程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桌面应用的进程、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以及应用程序管理应用的进程。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或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其中,目标进程还可以是其他应用的进程。标识信息也可以是分身应用的其他信息,能够区分分身应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进程包括桌面应用的进程时,若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将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上的分身应用的图标进行删除,能够提高桌面的管理效率,且保护用户的隐私。当目标进程包括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时,若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将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列表中的分身应用的名称进行删除,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当目标进行包括应用程序管理应用的进程时,若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将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列表中的分身应用的名称进行删除,以保护用户的隐私。
其中,当目标进程包括如下至少两项时:桌面应用的进程、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以及应用程序管理应用的进程,对应的如下至少两项操作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也可以按照顺序执行:在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上的分身应用的图标进行删除、将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列表中的分身应用的名称进行删除、以及将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列表中的分身应用的名称进行删除。其中,执行的顺序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主应用以及与主应用对应的分身应用组成多开应用集合,多开应用集合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分别安装不同版本的应用,将一种版本作为主应用,将其他版本作为分身应用,其中,可通过反编译修改应用的安装包(APK)文件,再安装修改后的APK文件来实现安装不同版本的同款应用;又如,可通过应用模拟用户空间及动态加载技术的第三方多开助手软件来实现;再如,可通过修改系统机制来实现。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其中多用户机制具体可包括终端中的操作系统所支持的多用户机制,如安卓(Android)系统的多用户机制以及手机窗口(Windows Phone,WP)操作系统的多用户机制等。
其中,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具体的,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可包括如下内容:主应用安装于主用户下,分身应用安装于从用户下,主用户中包含用于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的接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多用户实现机制包括了以下逻辑:
1.多用户管理
a)系统默认有一个主用户,主用户可以创建其它的多个新用户(从用户),并可以删除与管理它们;
b)普通用户(非主用户)与访客用户,可统称为从用户;
c)默认主用户id(身份标识,Identification)为0,其它新增用户id从10开始,逐个增加;
d)切换用户时,会重新加载桌面等一系列界面切换;
e)主用户可以限制其它用户是否能够接打电话及收发短信等权限。
对于多用户管理,能够通过主用户对从用户进行管理,包括从用户的创建、删除及权限设置等,ID设置从主用户开始,新增从用户ID顺序叠加,各用户间切换时,重新加载对应用户的桌面等一系列界面。
2.多用户安装、卸载应用
a)默认安装的应用,会安装到所有己创建的用户,在其它用户桌面上都可见应用图标;
b)在主用户通过文件管理安装的应用,不会安装到其它用户,在其它用户桌面上不可见应用图标;
c)系统在安装、卸载应用时可指定userid(用户身份标识),指定应用安装到某个指定用户,或在某个指定用户卸载该应用。也可以对所有用户都安装应用,或卸载应用。
d)在用户A卸载了应用B,对其它用户来说,应用B还是存在的,桌面上都可见应用图标,在其它用户上,应用B可以正常使用。
对于多用户安装、卸载应用,默认安装的应用会安装到所有已创建的用户(包括主用户和从用户),并在各用户桌面上生成应用图标;而在主用户下通过文件管理安装的应用,只安装到主用户下,在主用户桌面生成应用图标,不安装到从用户下;应用的安装/卸载还可基于使用者对用户的指定,使用者通过指定用户身份标识,在主用户和从用户中指定应用的安装/卸载在某个用户、某些用户或所有用户下进行;同一应用的卸载在各用户下独立进行,对某一用户下的应用进行卸载,不影响其他用户下该应用的使用。
3.用户数据管理
a)与系统数据相关的用户id目录:存放了用户对应的各种系统数据存储,例如:桌面widget(组件)列表,设置数据库,默认应用启动策略等等。
b)与应用包数据相关的用户id目录:存放了用户对应安装的应用包目录,如果应用操作产生了数据,则应用数据也存放于此目录。
c)系统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目录:每个用户看到自己的sdcard目录都是不一样的,只能看到自己的sdcard目录。
对于用户数据管理,在多用户实现机制下,各用户下系统数据和应用相关数据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数据存放路径下,如,某用户下各种系统数据存放于指定的第一数据存放路径下,而安装的应用包目录及应用操作产生的应用数据这些应用相关数据存放于指定的第二数据存放路径下;各用户下数据存储相互独立,各用户只能查看自身的存储数据,如自身的sdcard目录。
4.用户权限管理
a)应用在安装以后,应用申请的各种权限(例如:读取存储目录权限,读写短信权限,打开相机权限等),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不敏感的权限,在应用安装时,系统直接允许应用获得权限;一部分比较敏感的危险权限,例如读写短信权限,会在应用使用时,系统提示用户是否允许应用获得权限。
b)系统在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个应用的权限是独立且隔离的,一个应用获得的基本不敏感权限,在安装后,在每个用户中都是直接获得的,而部分比较敏感的危险权限,是独立的。例如:在用户0打开微信时,如果获取了读写短信权限,切换到用户10时,第一次打开微信时,系统还是会提示用户是否允许,不会因为微信在用户0获得了权限而不提醒。同理,在其它用户也一样。
对于用户权限管理,某一用户下应用安装时,不敏感权限会直接获得允许,敏感权限需经使用者许可获得;在不同的用户下,对同一应用的权限配置互相独立且隔离,在用户切换时,对于初次使用的应用的敏感权限,均需提示使用者是否赋权。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的过程可描述如下:
假设终端的默认用户为主用户,用户在主用户下通过从应用商店下载或者从其他来源拷贝等方式将应用ABC的安装包(package,APK)文件例如ABC.apk存入终端中,系统在主用户下安装ABC.apk后,主用户桌面会生成一个主应用ABC的图标。当在主用户下检测到针对主应用ABC的分身创建请求时,在从用户(若当前不存在从用户,则可创建一个从用户,该创建过程是在用户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的,也无需用户设置账户和密码)下安装ABC.apk得到分身应用,为了对主应用和分身应用加以区分,可为新安装的分身应用添加一个标识(假设为*),分身应用可被记为ABC*。当ABC*安装成功后,可指定将“安装成功”的通知(在该通知中也添加标识*)发送给主用户,主用户下的桌面接收到该通知后,生成一个带有标识*的图标,以与主应用ABC的图标进行区分,该图标可作为主用户中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的接入口,当该图标被点击后,系统将指定ABC*在从用户下启动,与ABC*对应的相关进程也在从用户下运行,并将ABC*的人机交互界面(简称界面)显示于主用户下,此时ABC*的界面也可作为主用户中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的接入口。
对于分身应用来说,其在主用户中的接入口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包含应用标识的桌面图标,该应用标识用以将当前分身应用与主应用以及其他分身应用区分开来;还可以是附加于主应用图标上的应用标识;还可以是以浮窗形式存在的包含应用标识的图标;还可以是存在于通知中心等位置的项目。
终端用户在主用户中可实现对主应用的操作,同时还可在主用户中通过接入口对相应的分身应用进行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主应用可对应多个分身应用,每个分身应用均被安装于一个不同的从用户中,使各分身应用分别运行于不同的从用户中,在运行过程中互不干扰。
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多开应用的好处在于,相比于第三方多开助手软件来说,避免第三方软件推送广告以及窃取用户隐私数据等行为的发生,安全性更高;相比与主应用和分身应用均运行于同一用户下的方案来说,减少同一用户下不同分身应用或主应用之间的进程干扰,以及避免复杂运行环境所带来的功能缺失现象的发生。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用户标识userid及应用标识Uid来区分主应用和分身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打开隐藏分身应用功能开关的操作,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到的分身应用隐藏的结果,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分身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且操作简单。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之前,还执行如下操作:
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设置用于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其中,所述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显示于终端的主用户下。
由此,通过对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设置,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分身应用进行隐藏,以实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桌面应用的进程;
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应用发送第一隐藏指令,控制桌面应用删除桌面上的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
可选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
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应用发送第二隐藏指令,控制最近任务应用在最近任务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可选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应用管理程序应用的进程;
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发送第三隐藏指令,控制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由此,通过当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删除桌面上的分身应用的图标、删除最近任务列表中分身应用的名称或者删除应用管理列表中分身应用的名称,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
基于上述的优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S210: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设置用于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显示于终端的主用户下。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可以是按钮的形式,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形式,能够实现当用户作用所述功能开关时,能够隐藏分身应用的目的即可。
S220: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S230: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S240: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应用发送第一隐藏指令,控制桌面应用删除桌面上的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进程包括桌面应用的进程。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若分身应用为XXX,其中XXX安装在从用户下,但在主用户下的桌面上能够显示XXX的图标。当终端检测到XXX隐藏时,向主用户下的桌面应用发送XXX的图标隐藏的指令,桌面应用接收到指令后,删除桌面上的XXX的图标。其中,XXX的图标隐藏的指令即为第一隐藏指令。通过上述的方法,在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上,分身应用的图标的删除,提高了桌面管理效率,且有利于保护分身应用中的账号等信息,起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
S250: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应用发送第二隐藏指令,控制最近任务应用在最近任务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进程包括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其中,最近任务为终端中的应用。当终端处于开机的状态时,最近任务应用可以自动在终端的后台运行;或者最近任务应用也可以由用户操作进行打开,并在终端的后台运行。当最近任务应用在运行时,生成最近任务列表,最近任务列表中能够显示预设时间段内执行任务的应用的名称。在本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分身应用为XXX,在终端主用户下,若XXX在预设时间段内执行了某项任务,最近任务应用中的最近任务列表中显示XXX的名称。若检测到XXX隐藏时,向最近任务应用发送隐藏XXX的名称的指令,最近任务应用接收到指令后,在最近任务列表中删除XXX的名称。其中,隐藏XXX的名称的指令即为第二隐藏指令。通过上述的方法,在终端主用户下,将分身应用的最近任务进行了隐藏,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S260: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发送第三隐藏指令,控制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管理程序应用用于管理终端中安装的所有应用,并生成应用管理列表,在应用管理列表中显示终端中安装的所有应用的名称。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若分身应用为XXX,在终端主用户下,应用管理程序应用中的应用管理列表中显示XXX的名称。当检测到XXX隐藏时,向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发送删除XXX名称的指令,应用管理程序应用接收到指令后,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删除XXX的名称。通过上述的方法,在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列表中将分身应用进行了隐藏,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2示例性的将S240-S260放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但仅仅是一种示例,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S240、S250以及S260可以仅仅执行其中一个步骤,或者还可以执行其中两个步骤。并且S240、S250以及S260的执行顺序可以发生改变,或者S240、S250以及S260也可以同时执行,但并不影响对分身应用的隐藏。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设置,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分身应用进行隐藏,以实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通过当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删除桌面上的分身应用的图标、删除最近任务列表中分身应用的名称或者删除应用管理列表中分身应用的名称,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修改所述终端操作系统中用于在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的底层代码,以在所述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由此,当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通过修改操作系统中的底层代码,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且提高分身应用隐藏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之后,还执行如下的操作:
当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通过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方便用户了解分身应用的信息,并根据需要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
基于上述的优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S310: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S320: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S330: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修改所述终端操作系统中用于在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显示所述分身应用标识信息的底层代码,以在所述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系统中的底层代码能够使终端中安装的应用按照预设的模式运行。其中,底层代码中的目标代码段用于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显示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将目标代码段进行修改,使修改之后的目标代码段用于在主用户的目标进程中对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隐藏。
S340:当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关闭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时,终端识别出所述功能开关关闭的操作,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分手应用的标识信息。具体的,当终端识别出所述功能开关关闭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上重新显示分身应用的图标、在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列表中重新显示分身应用的名称,或者在终端用户下的应用管理列表中显示分身应用的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采用图3中所示的方法对分身应用进行隐藏,但是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S310-S330可以作为一个示例,执行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或者S340与S110-S130作为一个示例来执行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或者S340与S210-S250作为一个示例来执行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分身应用隐藏时,通过修改操作系统中的底层代码,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且提高分身应用隐藏的效率;通过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方便用户了解分身应用中的信息,并根据需要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结构框图,所述装置用于执行所述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识别模块410、检测模块420和标识信息删除模块430。
其中,识别模块410,用于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检测模块420,用于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标识信息删除模块430,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功能开关设置模块440,用于在所述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之前,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设置用于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其中,所述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显示于终端的主用户下。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桌面应用的进程、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以及应用程序管理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或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桌面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430,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应用发送第一隐藏指令,控制桌面应用删除桌面上的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430,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应用发送第二隐藏指令,控制最近任务应用在最近任务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应用管理程序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430,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发送第三隐藏指令,控制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430,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修改终端操作系统中用于在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的底层代码,以在所述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标识信息重新显示模块450,用于在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之后,当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时,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通过识别打开隐藏分身应用功能开关的操作,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到的分身应用隐藏的结果,在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分身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且操作简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集成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5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下简称CPU)502、外设接口5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505、音频电路506、扬声器511、电源管理芯片5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509、触摸屏5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以及外部端口5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5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终端500仅仅是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终端5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分身应用隐藏的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501,所述存储器501可以被CPU502、外设接口5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5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503,所述外设接口5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502和存储器501。
I/O子系统509,所述I/O子系统5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512(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屏幕)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连接到外设接口503。I/O子系统5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5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5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512,所述触摸屏512是用户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509中的显示控制器5091从触摸屏5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5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5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5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5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5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5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5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5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5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511。
扬声器5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5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508,用于为CPU502、I/O子系统509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PU502可执行如下操作:
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上述终端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设置用于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其中,所述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显示于终端的主用户下;其中,主应用以及与主应用对应的分身应用组成多开应用集合,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包括:主应用安装于主用户下,分身应用安装于从用户下,主用户中包含用于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的接入口;
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桌面应用的进程、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以及应用程序管理应用的进程;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或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桌面应用的进程;
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应用发送第一隐藏指令,控制所述桌面应用删除桌面上的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
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应用发送第二隐藏指令,控制所述最近任务应用在最近任务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应用管理程序应用的进程;
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发送第三隐藏指令,控制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修改所述终端操作系统中用于在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的底层代码,以在所述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7.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中安装的应用;
标识信息删除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桌面应用的进程、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以及应用程序管理应用的进程;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或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还包括:
功能开关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识别出用户打开隐藏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之前,在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中设置用于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其中,所述分身应用的设置界面显示于终端的主用户下;其中,主应用以及与主应用对应的分身应用组成多开应用集合,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多开应用集合基于多用户机制来实现包括:主应用安装于主用户下,分身应用安装于从用户下,主用户中包含用于对分身应用进行操作的接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桌面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桌面应用发送第一隐藏指令,控制所述桌面应用删除桌面上的所述分身应用的图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进程包括最近任务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最近任务应用发送第二隐藏指令,控制所述最近任务应用在最近任务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进程包括应用管理程序应用的进程;
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向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发送第三隐藏指令,控制所述应用管理程序应用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名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删除模块,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修改所述终端操作系统中用于在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的底层代码,以在所述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信息重新显示模块,用于在若检测到所述分身应用隐藏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删除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之后,当识别出用户关闭隐藏所述分身应用的功能开关的操作时,在所述终端主用户下的目标进程中重新显示所述分身应用的标识信息。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集成了权利要求7-12任一所述的分身应用隐藏的装置。
CN201610884719.5A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6485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4719.5A CN106485111B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4719.5A CN106485111B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5111A CN106485111A (zh) 2017-03-08
CN106485111B true CN106485111B (zh) 2020-01-14

Family

ID=5826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4719.5A Active CN106485111B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5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2775A (zh) * 2018-04-10 2018-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操作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543468B (zh) * 2018-10-19 2023-05-05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暗码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055B (zh) * 2011-11-24 2015-04-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该移动终端程序隐藏方法
US9098709B2 (en) * 2012-11-13 2015-08-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tection of user data in host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CN103810437B (zh) * 2014-03-04 2016-12-0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终端
CN104951206A (zh) * 2015-05-28 2015-09-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图标隐藏方法及装置
CN105224322B (zh) * 2015-09-25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分身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5111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4547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26933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消息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357921B (zh) 一种应用的数据共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445612B (zh) 一种开启应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45647B (zh) 多开应用的数据操作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84478B (zh) 一种创建分身应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84538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内存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484479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445671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502732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关闭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650324A (zh) 应用程序的权限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57667B (zh) 多开应用中分身应用的账号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445706B (zh) 多开应用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84514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操作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485136A (zh) 应用程序的权限配置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648737B (zh) 一种应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48738B (zh) 一种分身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485111B (zh) 一种分身应用隐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484419A (zh) 一种应用程序中信息查找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84517A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切换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648962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6445670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48298B (zh) 一种应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48459B (zh) 一种应用的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502730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关联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