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0066A -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70066A
CN106470066A CN201510507425.6A CN201510507425A CN106470066A CN 106470066 A CN106470066 A CN 106470066A CN 201510507425 A CN201510507425 A CN 201510507425A CN 106470066 A CN106470066 A CN 106470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transmitting
channel
circui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74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5074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700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2154 priority patent/WO20161458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470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00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所述终端还包括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利用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通讯终端由于天线尺寸小等技术限制以及使用环境复杂、网络覆盖不完善等环境因素,使得用户常会遇到通话、通信质量不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4G网络的建设,同一部移动通讯终端上需要同时支持2G、3G、4G、WIFI、蓝牙等多种制式多种频段,所以天线的效能很难做到很好,从而使得通信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手机空间上改善通话性能和通信质量,是天线设计工程师和射频工程师永恒的追求。
目前,天线常规的设计是采用分集天线和主集天线设计方式。具体地,分集天线和主集天线各司其责,设计完成后固定不变。分集天线在不同的制式上能够一定程度地弥补主集天线接收性能不佳的情况。但是在这种设计方式中,分集天线不能替代主集天线接收一些信令等,从而使得一些信令消息及网络交互信息不能通过分集天线进行解调;另外分集天线不具备发射功能,因此,不能弥补主集天线反向链路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改善通信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所述终端还包括: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利用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其中,
在切换前,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后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还包括: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失配参数,通过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除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外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还包括:失配参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将检测的失配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相应地,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收到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发送的失配参数后,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包括:反向耦合电路及失配参数确定电路;其中,
所述反向耦合电路,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用于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包括:功率检测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其中,
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电路;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功率检测电路发送的功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所述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并检测处于失配状态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得到所述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包括:
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其中,
在切换前,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后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为:
利用所述失配参数,通过控制所述终端的开关电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除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外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相应地,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包括:
耦合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为:
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得到功率的模拟信号;
将功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所述失配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
检测处于失配状态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得到所述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这样,能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改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二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三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第四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五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天线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目前,天线常规的设计是采用分集天线和主集天线设计方式。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的收发天线常设计在底部,这种设计使得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后损耗增大,使得主集天线对应的主接收发射通道的性能严重恶化。而这种恶化对于在弱信号区域使用手机的用户体验影响非常大;另外,场景测试中也常有复杂场景下,分集天线有时会比主集天线的信号好很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通过算法实现主接收发射通道的性能最佳,是本发明实施例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如图1所示,该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发射电路12、以及至少两个接收电路13;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包括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和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所述两个以上接收电路包括:第一接收电路131及第二(second)接收电路132;所述终端还包括:控制电路14;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14,用于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这里,所述控制电路14,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控制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其中,在切换前,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后的接收发射天线13互联。
当采用具体接收发射天线来描述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及第二接收通道与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的连接关系时,则有如图1所示,所述发射电路12和第一接收电路131合路为一个通道,称为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为与所述发射电路12及所述第一接收电路131对应的接收发射通道;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为与所述第二接收电路132对应的接收通道。
其中,所述发射电路12及第一接收电路131形成接收发射电路,所述接收发射电路可以称为主接收发射电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中前向链路信号的接收解调和反向链路信号的调制、放大和发射;相应地,所述发射电路12及所述第一接收电路131对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可以称为主接收发射通道。
所述第二接收电路132,主要用于前向链路信号的分集接收,相对于第一接收电路131起到补充作用,可以增强前向链路的通信质量,或提升吞吐率。
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即可以用于发送无线通信信息,也可以用于接收无线通信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当利用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将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
其中,当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说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处于失配状态。
实际应用时,当有三个以上接收发射天线时,可以为三个以上接收发射天线设定优先级,从而根据设定的优先级,进行相应天线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开关电路15;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14,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失配参数,通过控制所述开关电路15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中除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外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11互联;并控制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11互联。
当采用具体接收发射天线来描述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及第二接收通道与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的连接关系时,则有:通过控制所述开关电路15的状态,将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的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
换句话说,所述开关电路15的一种功能是:将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并将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而另外一种功能是:将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将检测的失配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相应地,所述控制电路14,还用于收到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发送的失配参数后,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当采用上述具体接收发射天线来描述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及第二接收通道与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的连接关系时,则有: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并将检测的失配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14;
相应地,所述控制电路14,用于收到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发送的失配参数后,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这里,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匹配性较差,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当所述失配参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说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匹配性较好,不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其中,天线的匹配工作是指:消除天线输入阻抗中的电抗分量,使电阻分量尽可能地接近馈线的特性阻抗。
这里,所述天线的输入阻抗是指天线馈电端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比值。天线与馈线的连接最佳情形是:天线输入阻抗是纯电阻且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此时,馈线终端没有功率反射,馈线上没有驻波,天线的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平缓。
所述预设阈值可以利用仿真结果来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利用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检测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
实际应用时,如图4所示,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可以包括:反向耦合电路161及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其中,
当采用上述具体接收发射天线来描述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及第二接收通道与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的连接关系时,则有:所述反向耦合电路161,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用于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14。
所述反向耦合电路161,用于耦合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用于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1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可以包括:功率检测电路1621以及模数转换电路1622;其中,
所述功率检测电路1621,用于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电路1622;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1622,用于将所述功率检测电路1621发送的功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所述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14。
这里,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也可以称为所述反射信号的电平。
在一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并检测处于失配状态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得到所述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电路14利用与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这样,能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改善通信质量。
另外,当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11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所述控制电路14还控制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如此,能进一步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改善通信质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以终端包含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为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和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发射电路12、两个接收电路(为第一接收电路131及第二接收电路132)为例,来详细说明终端进行天线切换的过程,此时,如图6所示,终端还包括:控制电路14、开关电路15、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其中,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进一步包括:反向耦合电路161及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进一步包括:功率检测电路1621及模数转换电路1622。发射电路12及第一接收电路131形成第一接收发射电路。
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从而通过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及第一接收发射通道进行相应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通过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及第二接收通道进行对应信息的接收。
此时,反向耦合电路161耦合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并发送给功率检测电路1621;功率检测电路1621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能,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电路1622;模数转换电路1622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得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4;控制电路14将模数转换电路1622发送的失配参数(K1)与预设阈值(Ka)进行比较,当K1≥Ka时,说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处于失配状态,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执行天线切换,即: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从而通过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及第一接收发射通道进行相应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通过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及第二接收通道进行对应信息的接收。
其中,当K1<Ka时,说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未处于失配状态,不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不执行天线切换。
该终端的设置单元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处于失配状态;并检测处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得到预设阈值(Ka)。
具体地,假设终端为手机,用可调负载模拟手机的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因手持遮挡等原因产生的阻抗变化,即变化阻抗使手机的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处于失配状态,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手机发射电路驻波比VSWR=V。这里,V为根据手机工作频段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常数,通常数值为3;
在这种连接状态下,控制手机发射功率值为Pm,读取反向耦合电路161耦合到的反射信号的反向电平(经过功率检测电路1621处理得到)的模数转换器(ADC)值(经过模数转换电路1622处理得到),记录为该工作频段的门限值Ka。其中Pm为设定数值,可以设定为比手机最大发射功率小3dB。
利用上述方法,依次记录终端各工作频段的Ka值。
实际应用时,上述设置过程可以在实验室或生产线上进行。
当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时,反向耦合电路161耦合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并发送给功率检测电路1621;功率检测电路1621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能,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电路1622;模数转换电路1622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得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的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4;控制电路14将模数转换电路1622发送的失配参数(K2)与预设阈值(Kb)进行比较,当K2≥Kb时,说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处于失配状态,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执行天线切换,即: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从而通过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及第一接收发射通道进行相应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通过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及第二接收通道进行对应信息的接收。
这里,如图6所示,反向耦合电路161的一端与第一接收发射电路连接,另一端连接开关电路15,通过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反向耦合电路161可以耦合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或者耦合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其中,当K2<Kb时,说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未处于失配状态,不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不执行天线切换。
设置单元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处于失配状态;并检测处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的失配参数,得到预设阈值(Kb)。
预设阈值(Kb)的具体设置过程与预设阈值(Ka)的设置过程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控制电路14事先已获知终端当前处在哪个工作频段上,从而采用对应工作频段的预设阈值,来判断与接收发射电路12对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主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是否处于失配状态。
接收发射天线11、发射电路12、接收电路13、控制电路14、开关电路15、反向耦合电路161、功率检测电路1621以及模数转换电路1622的具体器件组成及连接关系不是本发明实施例关心的内容,因此,不对这些电路的具体器件组成及连接关系作限定。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检测与发射电路12及第一接收电路131(第一接收发射电路)对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主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是否处于失配状态,能判断出哪个接收发射天线是性能最优天线;然后将主接收发射通道与性能较优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而将第二接收通道与性能次优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从而实现将主接收发射通道优先选择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和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中性能较优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同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性能次优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进而利用多天线的优势,实现主接收发射通道的性能最佳的目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当终端同时支持2G、3G、4G通讯制式时如何进行天线切换的过程。
与实施例二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包含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为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和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发射电路12、两个接收电路(为第一接收电路131及第二接收电路132),此时,如图6所示,终端还包括:控制电路14、开关电路15、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其中,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进一步包括:反向耦合电路161及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所述及失配参数确定电路162进一步包括:功率检测电路1621及模数转换电路1622。发射电路12及第一接收电路131形成第一接收发射电路。
当终端工作驻留在2G网络下时,假设工作频段为A,工作信道为B。此时,假设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
当终端不处于发射状态时,即不利用2G网络进行通话或数据业务时,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不检测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
当终端处于发射状态时,即利用2G网络进行通话或数据业务时,反向耦合电路161耦合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并发送给功率检测电路1621;功率检测电路1621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能,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电路1622;模数转换电路1622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得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控制电路14周期性地(比如每秒5次等)从模数转换电路1622获取到失配参数(K1),并将获取到的失配参数与预先存储的工作频段A、工作信道B、以及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持续时间T(比如1秒等)内,获取到的失配参数均大于等于对应的预设阈值,说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处于失配状态,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从而通过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及第一接收发射通道进行相应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通过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及第二接收通道进行对应信息的接收。
随着终端的移动,使得终端工作驻留在3G网络下时,假设此时对应的工作频段为C,工作信道为D。在这种情况下,当终端不处于发射状态时,即不利用3G网络进行通话或数据业务时,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不检测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的失配参数。
当当终端处于发射状态时,即利用3G网络进行通话或数据业务时,反向耦合电路161耦合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并发送给功率检测电路1621;功率检测电路1621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能,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电路1622;模数转换电路1622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得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的失配参数;控制电路14周期性地(比如每秒5次等)从模数转换电路1622获取到失配参数(K2),并将获取到的失配参数与预先存储的工作频段C、工作信道D、以及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持续时间T(比如1秒等)内,获取到的失配参数均大于等于对应的预设阈值,说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处于失配状态,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从而通过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及第一接收发射通道进行相应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通过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及第二接收通道进行对应信息的接收。
随着终端的进一步移动,使得终端工作驻留在4G网络下时,假设此时对应的工作频段为E,工作信道为F。在这种情况下,当终端不处于发射状态时,即不利用4G网络进行通话或数据业务时,失配参数检测电路16不检测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
当终端处于发射状态时,即利用4G网络进行通话或数据业务时,反向耦合电路161耦合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并发送给功率检测电路1621;功率检测电路1621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能,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电路1622;模数转换电路1622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得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的失配参数;控制电路14周期性地(比如每秒5次等)从模数转换电路1622获取到失配参数(K1),并将获取到的失配参数与预先存储的工作频段E、工作信道F以及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持续时间T(比如1秒等)内,获取到的失配参数均大于等于对应的预设阈值,说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处于失配状态,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此时,控制电路14控制开关电路15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互联,并将第二接收通道与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互联,从而通过第二接收发射天线112及第一接收发射通道进行相应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通过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111及第二接收通道进行对应信息的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可以针对各工作频段及对应的工作信道,分别设置各接收发射天线对应的预设阈值,如此,判断与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是否失配时会更加准确。其中,设置的方式与实施例二中的设置方式完全相同。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终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包括: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其中,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其中,
在切换前,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后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具体地,利用所述失配参数,通过控制所述终端的开关电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除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外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相应地,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其中,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具体包括:
耦合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当采用具体接收发射天线来描述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及第二接收通道与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的连接关系时,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利用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这里,执行本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相应地,利用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具体为:
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其中,当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说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
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匹配性较差,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当所述失配参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说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匹配性较好,不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其中,天线的匹配工作是指:消除天线输入阻抗中的电抗分量,使电阻分量尽可能地接近馈线的特性阻抗。
这里,所述天线的输入阻抗是指天线馈电端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比值。天线与馈线的连接最佳情形是:天线输入阻抗是纯电阻且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此时,馈线终端没有功率反射,馈线上没有驻波,天线的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平缓。
所述预设阈值可以利用仿真结果来设置。
实际应用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具体包括:
耦合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具体为:
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得到功率的模拟信号;
将功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所述失配参数。
这里,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也可以称为所述反射信号的电平。
步骤702:将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将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这里,所述终端为包含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一个发射电路、以及至少两个接收电路的终端;
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电路合路为一个通道,称为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为与所述发射电路及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对应的接收发射通道;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为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电路对应的接收通道。
其中,所述发射电路及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形成接收发射电路,所述接收发射电路可以称为主接收发射电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中前向链路信号的接收解调和反向链路信号的调制、放大和发射;相应地,所述接收发射电路对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可以称为主接收发射通道。
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主要用于前向链路信号的分集接收,相对于第一接收电路起到补充作用,可以增强前向链路的通信质量,或提升吞吐率。
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即可以用于发送无线通信信息,也可以用于接收无线通信信息。
所述将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将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具体为:
通过控制所述终端的开关电路的状态,将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将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换句话说,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种功能是:将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将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而另外一种功能是:将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与所述第二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将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实际应用时,当有三个以上接收发射天线时,可以为三个以上接收发射天线设定优先级,从而根据设定的优先级,进行相应天线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
检测处于失配状态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得到所述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的第一、第二……仅表示不同的天线,不对天线的功能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这样,能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改善通信质量。
另外,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的同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如此,能进一步充分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改善通信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所述终端还包括: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利用与所述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其中,
在切换前,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后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失配参数,通过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除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外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失配参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将检测的失配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相应地,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收到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发送的失配参数后,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配参数检测电路包括:反向耦合电路及失配参数确定电路;其中,
所述反向耦合电路,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用于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配参数确定电路包括:功率检测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其中,
所述功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的模拟信号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电路;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功率检测电路发送的功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所述失配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并检测处于失配状态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得到所述预设阈值。
8.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与终端的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其中,
在切换前,所述第二接收通道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后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为:
利用所述失配参数,通过控制所述终端的开关电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切换至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发射天线中除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外的一个接收发射天线互联;并控制所述第二接收通道切换至与所述失配参数对应的接收发射天线互联。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相应地,当所述失配参数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包括:
耦合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由失配所产生的反射信号;
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反向耦合电路耦合的反射信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为:
检测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得到功率的模拟信号;
将功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所述失配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可调负载的阻抗参数调节至所述终端的发射电路驻波比,使与所述第一接收发射通道互联的接收发射天线处于失配状态;
检测处于失配状态的接收发射天线的失配参数,得到所述预设阈值。
CN201510507425.6A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064700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7425.6A CN106470066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CT/CN2015/092154 WO2016145841A1 (zh) 2015-08-18 2015-10-19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7425.6A CN106470066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0066A true CN106470066A (zh) 2017-03-01

Family

ID=56919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7425.6A Pending CN106470066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70066A (zh)
WO (1) WO20161458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268A (zh) * 2019-09-19 2021-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路及通信设备
CN112532282A (zh) * 2019-09-19 2021-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793A (zh) * 2004-07-01 2006-01-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便携式无线终端及其中使用的天线选择器控制方法
CN101689701A (zh) * 2008-05-22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Mimo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120046003A1 (en) * 2010-08-23 2012-02-2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standard wireless terminals including smart antenna systems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04601195A (zh) * 2014-12-17 2015-05-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793A (zh) * 2004-07-01 2006-01-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便携式无线终端及其中使用的天线选择器控制方法
CN101689701A (zh) * 2008-05-22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Mimo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120046003A1 (en) * 2010-08-23 2012-02-2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standard wireless terminals including smart antenna systems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04601195A (zh) * 2014-12-17 2015-05-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268A (zh) * 2019-09-19 2021-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路及通信设备
CN112532282A (zh) * 2019-09-19 2021-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532282B (zh) * 2019-09-19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532268B (zh) * 2019-09-19 2023-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路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45841A1 (zh)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098B2 (en) Methods of antenna system control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CN108768434B (zh) 一种射频电路、终端及信号发射控制方法
CN106533455B (zh) 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KR100793298B1 (ko) 듀얼 수신기 기반의 휴대 단말을 위한 수신 모드 선택 방법
CN101483281B (zh) 一种控制终端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97022A1 (zh) 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终端
WO2017113693A1 (zh) 天线复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7005264A (zh) 无线终端及无线终端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KR101686697B1 (ko) 스위칭 가능한 안테나 기능들을 가지는 통신시스템의 노드
US7444119B2 (en) Method for sharing antennas of a wireless device
US20220255569A1 (en)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90916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switching antennas
CN201298843Y (zh) 双天线手机
CN108833701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系统及终端
US10122399B2 (en) Antenna ground and feed swapping in handheld applications
CN201910852U (zh) 可自适应选择gps天线的手机
CN105357688A (zh) 天线系统及其移动终端
CN112886981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102480804A (zh) 双模移动终端系统
CN111969285A (zh) 天线切换系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6470066A (zh) 一种天线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US2009021376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CN103124426B (zh) 减少无线通信终端中能耗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通信终端
CN107182133B (zh) 一种wifi信号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139874B2 (e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state of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