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8848B - 激光投影光源 - Google Patents

激光投影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8848B
CN106468848B CN201510500371.0A CN201510500371A CN106468848B CN 106468848 B CN106468848 B CN 106468848B CN 201510500371 A CN201510500371 A CN 201510500371A CN 106468848 B CN106468848 B CN 106468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group
green
blu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03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8848A (zh
Inventor
黄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5003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68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68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8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8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8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投影光源包含第一激光点光源、第二激光点光源、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色轮、反射镜、黄光反射镜、绿光反射镜以及均光器。色轮包含黄色萤光层、反射层以及绿色萤光层。均光器用以搜集聚焦于第三位置上的光线。黄色萤光层与反射层的位置分别在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时对应于第四位置。藉由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二次光学傅立叶转换将第一激光点光源与第二激光点光源的激光再次聚焦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再搭配绿色萤光层、反射镜、黄光反射镜以及绿光反射镜的特殊光路设计,使得两组三原色光得以聚焦于第三位置。

Description

激光投影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激光投影光源,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六原色的激光投影光源。
背景技术
为了符合现代人对影像画面的高要求,显像装置的各项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六原色显像装置将可以提供更广色域的色彩画面,因而使影像画面变得更真实、更立体、且更有层次感。另外,六原色显像装置的两组三原色亦可以分别对于左眼和右眼显示不同画面,在3D眼镜分别对于左眼与右眼滤去不必要的光线后,将可以显示出立体画面。
为了使六原色光线的频谱不要互相重叠,六原色显像装置通常会使用激光作为光源。然而,目前业界中欠缺适合作为六原色显像装置的光源的红色激光光源与绿色激光光源,因而使六原色显像装置的制造产生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激光投影光源,使用黄色萤光层与绿色萤光层取代红色激光光源与绿色激光光源,并缩小激光投影光源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激光投影光源包含第一激光点光源、第二激光点光源、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色轮、反射镜、黄光反射镜、绿光反射镜以及均光器。第一激光点光源设置于第一位置上,用以发射第一蓝光。第二激光点光源设置于第二位置上,用以在第一时序时发射第二蓝光,且在第二时序时发射第三蓝光与红光。第一透镜组具有前焦平面,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位于前焦平面上,第一蓝光通过第一透镜组后成为朝向第一方向的平行光,第二蓝光、第三蓝光以及红光通过第一透镜组后成为朝向第二方向的平行光。第二透镜组具有后焦平面,其中通过第一透镜组的第二蓝光、第三蓝光以及红光通过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上,通过第一透镜组的第一蓝光通过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四位置上。色轮包含黄色萤光层、反射层以及绿色萤光层。黄色萤光层的位置在第一时序时对应于第四位置,用以反射入射的第一蓝光且将第一蓝光转换为黄光,黄光通过第二透镜组后成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平行光。反射层的位置在第二时序时对应于第四位置,用以反射入射的第一蓝光,反射后的第一蓝光通过第二透镜组后成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平行光。绿色萤光层的位置在第二时序时对应于第五位置,用以反射入射的第一蓝光且将第一蓝光转换为绿光,绿光通过第二透镜组后成为反向于第三方向的平行光。反射镜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蓝光,使反射后的第一蓝光朝向第三方向,且在通过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五位置上。黄光反射镜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黄光,使反射后的黄光朝向第二方向,且在通过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位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上。绿光反射镜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第三方向的绿光,使反射后的绿光朝向第二方向,且在通过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位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上。均光器用以搜集聚焦于第三位置上的光线。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间距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的间距等比例于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三位置与第五位置之间的间距与第四位置与第五位置之间的间距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平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黄光反射镜与第一透镜组的光轴垂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黄光可以穿透绿光反射镜,第一蓝光可以穿透绿光反射镜与黄光反射镜。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包含两个汇聚透镜,第二透镜组包含两个汇聚透镜。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色轮包含上半部份与下半部份,黄色萤光层设置于上半部份上,反射层与绿色萤光层设置于下半部份上,反射层较绿色萤光层靠近色轮的中心。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蓝光与第二蓝光的波长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均光器搜集聚焦于第三位置上的光线后,分光装置在第一时序时分光而产生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以及第一红原色光,在第二时序时分光而产生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以及第二红原色光。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影光源为将第一激光点光源与第二激光点光源的激光藉由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二次光学傅立叶转换而再次聚焦于两点,且搭配色轮上的黄色萤光层、反射层、绿色萤光层与反射镜、黄光反射镜、绿光反射镜的特殊光路设计,使得两组三原色光得以聚焦于均光器的位置。藉由前述设计,激光投影光源仅需要少量的光学元件与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形成两组三原色光。于是,激光投影光源的体积得以缩小,进而使激光投影光源得以容置于传统的影像放映装置(例如电影投影机)中。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投影光源在第一时序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色轮的前视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投影光源在第二时序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各光线的频谱分布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装置对于不同色光的穿透率-波长图。
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一时序时经分光装置所分离出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以及第一红原色光的相对强度-波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黄光反射镜的穿透率-波长图。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二时序时经分光装置所分离出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以及第二红原色光的相对强度-波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绿光反射镜的穿透率-波长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3D眼镜的穿透率-波长图。
图1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与第一红原色光以及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与第二红原色光在色座标中的位置。
其中,附图标记:
100:激光投影光源
111:第一激光点光源
112:第二激光点光源
120:第一透镜组
130:第二透镜组
140:色轮
140u:上半部份
140d:下半部份
141:黄色萤光层
142:反射层
143:绿色萤光层
151:反射镜
152:黄光反射镜
153:绿光反射镜
160:均光器
191:光纤
192:激光光源模块
193:激光光源
194:壳体
210、220、230、240、250、410、420、430、510、520、530:频谱
310、320、330、610、620:曲线
BL1:第一蓝光
BL2:第二蓝光
BL3:第三蓝光
GL:绿光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P5:第五位置
YL:黄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投影光源100在第一时序时的侧视示意图。激光投影光源100在第一时序时发射两同波长蓝色激光,并将部份蓝色激光藉由黄色萤光层转换为黄光,之后再将黄光分光后而可得到绿原色光与红原色光,而蓝色激光则作为蓝原色光,因而得到第一组三原色光。在第二时序时,激光投影光源100发射两不同波长蓝色激光与红色激光,并将其一蓝色激光藉由绿色萤光层转换为绿光,并同另一蓝色激光得到第二组三原色光。藉由使用黄色萤光层与绿色萤光层发射的黄光与绿光作为原色光,激光投影光源100仅需要两种蓝色激光光源与一种红色激光光源即可得到两组三原色光。
如图1所绘示,激光投影光源100包含第一激光点光源111、第二激光点光源112、第一透镜组120、第二透镜组130、色轮140、反射镜151、黄光反射镜152、绿光反射镜153以及均光器(Integration Rod)160。
在光路上,激光投影光源100为将第一激光点光源111与第二激光点光源112的激光藉由第一透镜组120与第二透镜组130的二次光学傅立叶转换而再次聚焦于两点,且搭配色轮140与反射镜151、黄光反射镜152、绿光反射镜153的特殊光路设计,使得前述的两组三原色光得以聚焦于均光器160的位置。藉由前述设计,激光投影光源100仅需要少量的光学元件与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形成两组三原色光。于是,激光投影光源100的体积得以缩小,进而使激光投影光源100得以容置于传统的影像放映装置(例如电影投影机)中。
第一激光点光源111设置于第一位置P1上,用以发射第一蓝光BL1。第二激光点光源112设置于第二位置P2上,用以在第一时序时发射第二蓝光BL2。第一透镜组120具有前焦平面,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位于前焦平面上。第一蓝光BL1通过第一透镜组120后成为朝向第一方向的平行光,第二蓝光BL2通过第一透镜组120后成为朝向第二方向的平行光。
第二透镜组130具有后焦平面,其中通过第一透镜组120的第二蓝光BL2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P3上,通过第一透镜组120的第一蓝光BL1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四位置P4上。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色轮140的前视示意图。如图2所绘示,色轮140包含黄色萤光层141、反射层142以及绿色萤光层143。具体而言,色轮140包含上半部份140u与下半部份140d,黄色萤光层141设置于上半部份140u上,反射层142与绿色萤光层143设置于下半部份140d上,反射层142较绿色萤光层143靠近色轮140的中心。
如图1与图2所绘示,黄色萤光层141的位置在第一时序时对应于第四位置P4,用以反射入射的第一蓝光BL1且将第一蓝光BL1转换为黄光YL,黄光YL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成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平行光。
黄光反射镜152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黄光YL,使反射后的黄光YL朝向第二方向,且在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位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P3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黄光YL可以穿透绿光反射镜153,于是黄光YL穿越绿光反射镜153后直接被黄光反射镜152反射。另外,由于黄光YL的频谱范围包含绿色及红色元素,因此将黄光进行分光之后将可得到绿色光及红色光。
均光器160用以搜集聚焦于第三位置P3上的光线。均光器160在第一时序时搜集聚焦于第三位置P3上的光线并将光线均匀化,而后均匀化的光线再藉由分光装置(图未示出)分光而产生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以及第一红原色光。具体而言,聚焦于第三位置P3的第二蓝光BL2即为第一蓝原色光,聚焦于第三位置P3的黄光YL在均光器160后由分光装置进行分光而产生将第二绿原色光与第一红原色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图1中,第一蓝光BL1、第二蓝光BL2与黄光YL的光路仅为示意,并非真实光路。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投影光源100在第二时序时的侧视示意图。如图3所绘示,第一激光点光源111发射第一蓝光BL1,第二激光点光源112同时发射第三蓝光BL3与红光(因为第三蓝光BL3与红光的光路重叠,因此图3中仅标示第三蓝光BL3)。
第一蓝光BL1通过第一透镜组120后成为朝向第一方向的平行光,第三蓝光BL3以及红光通过第一透镜组120后成为朝向第二方向的平行光。通过第一透镜组120的第三蓝光BL3以及红光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P3上,通过第一透镜组120的第一蓝光BL1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四位置P4上。
如图2与图3所绘示,反射层142的位置在第二时序时对应于第四位置P4,用以反射入射的第一蓝光BL1,反射后的第一蓝光BL1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成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平行光。
反射镜151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蓝光BL1,使反射后的第一蓝光BL1朝向第三方向,且在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后焦平面的第五位置P5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蓝光BL1可以穿透绿光反射镜153与黄光反射镜152,于是第一蓝光BL1穿越绿光反射镜153与黄光反射镜152后直接被反射镜151反射。
绿色萤光层143的位置在第二时序时对应于第五位置P5,用以反射入射的第一蓝光BL1且将第一蓝光BL1转换为绿光GL,绿光GL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成为反向于第三方向的平行光。
绿光反射镜153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第三方向的绿光GL,使反射后的绿光GL朝向第二方向,且在通过第二透镜组130后聚焦于位于后焦平面的第三位置P3上。
均光器160在第二时序时搜集聚焦于第三位置P3上的光线后,所述光线将在其后端的分光装置进行分光而产生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以及第二红原色光。具体而言,聚焦于第三位置P3的第三蓝光BL3即为第二蓝原色光,聚焦于第三位置P3的红光即为第二红原色光,聚焦于第三位置P3的绿光GL即为第一绿原色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图3中,第一蓝光BL1、第三蓝光BL3与绿光GL的光路仅为示意,并非真实光路。
具体而言,第一激光点光源111与第二激光点光源112可分别为光纤191的开口,且光纤191的另一端开口连接于激光光源模块192。激光光源模块192可包含多个激光光源193与壳体194。激光光源193可以阵列方式摆设于壳体194中,并且利用激光高光展量(Etendue)的特性将激光光源193所发射的激光皆搜集于光纤191中。
由于在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时,第一激光点光源111皆发射第一蓝光BL1,因此第一激光点光源111为连续式激光(CW Laser)。由于在第一时序时,第二激光点光源112发射第二蓝光BL2,且在第二时序时,第二激光点光源112发射第三蓝光BL3与红光,因此第二激光点光源112为脉冲激光(Pulsed Laser)。
第一蓝光BL1与第二蓝光BL2的频谱相同。或者,第一蓝光BL1与第二蓝光BL2的波长相同。此外,第一蓝光BL1与第三蓝光BL3的频谱不同。
具体而言,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间距与第三位置P3与第四位置P4之间的间距等比例于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具体而言,第三位置P3与第五位置P5之间的间距与第四位置P4与第五位置P5之间的间距相同。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第三位置P3、第四位置P4以及第五位置P5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第三位置P3、第四位置P4以及第五位置P5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而言,第一透镜组120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组130的光轴平行,且黄光反射镜152与第一透镜组120的光轴垂直(换句话说,黄光反射镜152与第二透镜组130的光轴垂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120包含两个汇聚透镜,第二透镜组130包含两个汇聚透镜,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120可以包含一个汇聚透镜或者多个(汇聚)透镜,第二透镜组130可以包含一个汇聚透镜或者多个(汇聚)透镜,仅要可以使第一透镜组120与第二透镜组130可以具有优良的成像效果即可。
具体而言,黄色萤光层141与绿色萤光层143的材质为YAG萤光粉(YAG:Ce)。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黄色萤光层141与绿色萤光层143的材质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黄色萤光层141与绿色萤光层143的材质。
具体而言,反射镜151、黄光反射镜152以及绿光反射镜153的方向互相之间皆不相同。
具体而言,上述用以分离各色的光分光装置可包含分色镜(Dichroic Mirror),用以分光。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分光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分光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各光线的频谱分布图。如图4所绘示,频谱210代表第一蓝光BL1的频谱分布,频谱220代表第三蓝光BL3的频谱分布,频谱230代表绿光GL的频谱分布,频谱240代表黄光YL的频谱分布,频谱250代表(第二激光点光源112所发射的)红光的频谱分布,其中频谱210、频谱220、频谱230、频谱240以及频谱250的相对强度最大值为1。
为了使具有前述两组三原色光线的激光投影光源100可以提供具有更广色域的色彩画面,并使激光投影光源100在搭配3D眼镜后可以产生3D影像的效果,激光投影光源100的两组三原色光的频谱通常会设计为互相不重叠。为此,所搭配的分光装置、黄光反射镜152、绿光反射镜153将经过特殊设计,以使图4中各光线的频谱分布得以产生互相不重叠的两组三原色光的频谱,以下将说明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装置对于不同色光的穿透率-波长图。如图5所绘示,曲线310代表分光装置对于蓝色光在不同波长的穿透率,曲线320代表分光装置对于绿色光在不同波长的穿透率,曲线330代表分光装置对于红色光在不同波长的穿透率。
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一时序时经分光装置所分离出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以及第一红原色光的相对强度-波长图。如图6所绘示,频谱410代表第一蓝原色光的频谱分布,频谱420代表第二绿原色光的频谱分布,频谱430代表第一红原色光的频谱分布。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黄光反射镜152的穿透率-波长图。请同时参照图4、图5、图6以及图7,频谱210(第一蓝光BL1的频谱分布)即对应于频谱410(第一蓝原色光的频谱分布),在交叉比对频谱240(黄光YL的频谱分布)、曲线320、330以及图7后可以发现,黄光YL频谱中介于波长约530nm至约620nm的频段将会被黄光反射镜152反射,而被黄光反射镜152反射后,分光装置将对于黄光YL进行分光,因而形成具有频谱420的第二绿原色光与具有频谱430的第一红原色光。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二时序时经分光装置所分离出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以及第二红原色光的相对强度-波长图。如图8所绘示,频谱510代表第二蓝原色光的频谱分布,频谱520代表第一绿原色光的频谱分布,频谱530代表第二红原色光的频谱分布。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绿光反射镜153的穿透率-波长图。请同时参照图4、图5、图8以及图9,频谱220(第三蓝光BL3的频谱分布)即对应于频谱510(第二蓝原色光的频谱分布),频谱250(第二激光点光源112所发射的红光的频谱分布)即对应于频谱530(第二红原色光的频谱分布),在交叉比对频谱230(绿光GL的频谱分布)、曲线320以及图9后可以发现,绿光GL的频谱中介于波长约480nm至约540nm的频段会被绿光反射镜153反射,而被绿光反射镜153反射后,分光装置将对于绿光GL进行分光,因而形成具有频谱520的第一绿原色光。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3D眼镜的穿透率-波长图。如图10所绘示,曲线610代表3D眼镜的左眼镜片对于不同波长的穿透率,曲线620代表3D眼镜的右眼镜片对于不同波长的穿透率。请同时参照图6、图8以及图10,激光投影光源100可以搭配3D眼镜以产生3D影像的效果。具体而言,激光投影光源100在第一时序时产生的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以及第一红原色光(分别对应于图6的频谱410、420、430)以及在第二时序时产生的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以及第二红原色光(分别对应于图8的频谱510、520、530)在分别通过3D眼镜的左眼镜片与右眼镜片后,仅有第一蓝原色光、第二绿原色光以及第一红原色光通过左眼镜片,且仅有第二蓝原色光、第一绿原色光以及第二红原色光通过右眼镜片。于是,两组不同的三原色光线分别通过左眼镜片与通过右眼镜片,因而得以产生3D影像的效果。
图1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蓝原色光B1、第二绿原色光G2与第一红原色光R1以及第二蓝原色光B2、第一绿原色光G1与第二红原色光R2在色座标中的位置。如图11所绘示,第一蓝原色光B1、第二绿原色光G2与第一红原色光R1所组成的第一组三原色光线与第二蓝原色光B2、第一绿原色光G1与第二红原色光R1所组成的第二组三原色光线分别分布于色座标中不同位置,因此具有此两组三原色光线的激光投影光源100确实可以提供具有更广色域的色彩画面。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影光源100为将第一激光点光源111与第二激光点光源112的激光藉由第一透镜组120与第二透镜组130的二次光学傅立叶转换而再次聚焦于两点,且搭配色轮140上的黄色萤光层141、反射层142、绿色萤光层143与反射镜151、黄光反射镜152、绿光反射镜153的特殊光路设计,使得两组三原色光得以聚焦于均光器160的位置。藉由前述设计,激光投影光源100仅需要少量的光学元件与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形成两组三原色光。于是,激光投影光源100的体积得以缩小,进而使激光投影光源100得以容置于传统的影像放映装置(例如电影投影机)中。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激光点光源,设置于一第一位置上,用以发射一第一蓝光;
一第二激光点光源,设置于一第二位置上,用以在一第一时序时发射一第二蓝光,且在一第二时序时发射一第三蓝光与一红光;
一第一透镜组,具有一前焦平面,其中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位于该前焦平面上,该第一蓝光通过该第一透镜组后成为朝向一第一方向的平行光,该第二蓝光、该第三蓝光以及该红光通过该第一透镜组后成为朝向一第二方向的平行光;
一第二透镜组,具有一后焦平面,其中通过该第一透镜组的该第二蓝光、该第三蓝光以及该红光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该后焦平面的一第三位置上,通过该第一透镜组的该第一蓝光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该后焦平面的一第四位置上;
一色轮,包含:
一黄色萤光层,其中该黄色萤光层的位置在该第一时序时对应于该第四位置,用以反射入射的该第一蓝光且将该第一蓝光转换为一黄光,该黄光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成为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平行光;
一反射层,其中该反射层的位置在该第二时序时对应于该第四位置,用以反射入射的该第一蓝光,反射后的该第一蓝光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成为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平行光;以及
一绿色萤光层,其中该绿色萤光层的位置在该第二时序时对应于一第五位置,用以反射入射的该第一蓝光且将该第一蓝光转换为一绿光,该绿光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成为反向于一第三方向的平行光;
一反射镜,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该第一蓝光,使反射后的该第一蓝光朝向该第三方向,且在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该后焦平面的该第五位置上;
一黄光反射镜,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该黄光,使反射后的该黄光朝向该第二方向,且在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位于该后焦平面的该第三位置上;
一绿光反射镜,用以反射行进方向为反向于该第三方向的该绿光,使反射后的该绿光朝向该第二方向,且在通过该第二透镜组后聚焦于位于该后焦平面的该第三位置上;以及
一均光器,用以搜集聚焦于该第三位置上的光线;
其中,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的间距与该第三位置与该第四位置之间的间距等比例于该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该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位置与该第五位置之间的间距与该第四位置与该第五位置之间的间距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该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黄光反射镜与该第一透镜组的光轴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黄光可以穿透该绿光反射镜,该第一蓝光可以穿透该绿光反射镜与该黄光反射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组包含两个汇聚透镜,该第二透镜组包含两个汇聚透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色轮包含一上半部份与一下半部份,该黄色萤光层设置于该上半部份上,该反射层与该绿色萤光层设置于该下半部份上,该反射层较该绿色萤光层靠近该色轮的中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蓝光与该第二蓝光的波长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均光器搜集聚焦于该第三位置上的光线后,在该第一时序时分光而产生一第一蓝原色光、一第二绿原色光以及一第一红原色光,在该第二时序时分光而产生一第二蓝原色光、一第一绿原色光以及一第二红原色光。
CN201510500371.0A 2015-08-14 2015-08-14 激光投影光源 Active CN106468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371.0A CN106468848B (zh) 2015-08-14 2015-08-14 激光投影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371.0A CN106468848B (zh) 2015-08-14 2015-08-14 激光投影光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8848A CN106468848A (zh) 2017-03-01
CN106468848B true CN106468848B (zh) 2018-07-06

Family

ID=5821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0371.0A Active CN106468848B (zh) 2015-08-14 2015-08-14 激光投影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6884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8614B2 (en) * 2012-02-09 2014-03-25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source system
TWI459121B (zh) * 2012-08-22 2014-11-01 Qisda Corp 光源裝置及其應用之投影裝置
CN103792765B (zh) * 2012-10-31 2016-06-2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固态光源模块
TWI499858B (zh) * 2013-12-24 2015-09-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光源系統及具有光源系統的投影裝置
CN203745788U (zh) * 2014-01-03 2014-07-30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激光光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8848A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4098B (zh) 雷射投影光源
CN105474092B (zh) 具有图像拾取功能的投影显示器
JP6853862B2 (ja) 発光装置及び投影表示デバイス
CN105824177B (zh) 硅基液晶投影系统
JP4940361B2 (ja) カラー画像を撮像するための装置
TWI448804B (zh) 光源系統及包含該光源系統之投影裝置
CN106019796B (zh) 一种投影屏幕、大尺寸拼接屏幕及投影系统
CN204595411U (zh) 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设备
JP5174273B1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4583864B (zh) 照明光学系统、投影仪和投影仪系统
CN105278226A (zh) 光源模块与投影装置
CN107219715A (zh) 投影设备
CN103792765B (zh) 立体显示固态光源模块
JP2015502558A (ja) スペクトル的に隣り合った色帯域を使用する立体プロジェクタ
CN109521633A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106773488A (zh) 激光投影机
CN103913935A (zh) 用于立体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
TWI461740B (zh) 立體顯示固態光源模組
CN105388620B (zh) 一种基于六基色颜色管理的激光立体投影显示系统
CN106019795A (zh) 一种背投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05988270A (zh) 用于3d图像显示的硅基液晶投影系统
CN103246146B (zh) 立体投影光源系统
CN104730826B (zh) 光源系统及具有光源系统的投影装置
CN106468848B (zh) 激光投影光源
CN105629486B (zh) 3d投影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