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230A - 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230A
CN106465230A CN201580002457.9A CN201580002457A CN106465230A CN 106465230 A CN106465230 A CN 106465230A CN 201580002457 A CN201580002457 A CN 201580002457A CN 106465230 A CN106465230 A CN 10646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business chain
network element
business
acc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4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230B (zh
Inventor
倪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27Filtering policies
    • H04L63/0263Rul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4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an overlay rou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27Filtering policies
    • H04L63/0236Filtering by address, protocol, port number or service, e.g. IP-address or UR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涉及通信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机、处理器和发射机。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本发明实现了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Description

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信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简称:SDN)的概念。
在SDN中,网元的控制逻辑和转发功能被解耦,同时控制逻辑进行了集中部署。用于实现网元控制逻辑的控制器(Controller)通过控制具有转发功能的转发器(Switch)中存储的处理规则,来实现对报文处理流程的灵活控制。转发器将报文的匹配域与处理规则中的匹配域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按照处理规则中对应的动作集合对报文进行各种处理。
在移动网络中,SDN机制主要用于Gi-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域的业务链(Service chaining)方案。Gi-LAN域指核心网网关与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之间的网络域。业务链方案的基本思想是,部署与业务功能(Service Function,简称:SF)实体连接的转发器,并通过控制器在转发器上部署与业务报文特征相对应的转发规则,转发器按照转发规则转发接收到的报文,使报文流经一个或多个SF实体,从而完成报文的业务处理。
但是,上述SDN机制并未涉及包括基站等接入网元在内的无线接入网络,而且,Gi-LAN域中采用业务链标识进行路由,无线接入网络中采用用户报文的隧道标识进行路由,转发机制并不相同。因此,不同网络采用不同的转发机 制导致控制功能逻辑实现复杂,Gi-LAN域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转发机制不能统一,移动网络中基于SDN机制无法实现对接入网元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以实现移动网络中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用于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发射机,用于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二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三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发送的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所述终端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为处理所述业务的 网元,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四报文发送至所述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与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中携带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执行业务处理后的结果,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结果进行报文转发。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发送的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五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五报文发送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下,所述发射机用于:
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五报文发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直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中有一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成功或者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均寻呼所述终端失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
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发射机转发待转发报文给下一个网元前,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是接入网元,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不是接入网元,则保留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
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为所述第一报文或者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在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中选出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处理器选出的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下;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为终端分配的转发标识和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且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
发射机,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所述第一业务链分 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接入请求;
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切换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切换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 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终端业务建立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后,生成与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和处理所述业务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活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四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 第五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终端空闲状态通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预设策略,用于所述转发器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将收到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为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五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 指示;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六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二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终端接入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所述转发标识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转发标识,或根据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转发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且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下: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用于所述转发器先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再将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分类器、转发器和接入网元;所述控制器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所述转发器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装置;
所述分类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时,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接入网元,用于接收所述转发器发送的所述第一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终端。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
所述分类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二报文时,为所述第二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
所述分类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三报文时,为所述第三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用于接收所述转发器发送的报文,并对收到的所述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将业务处理后的报文再发送给所述转发器;
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接入网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的报文,将接入信息封装在所述终端的报文中,转发封装后的报文给所述分类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二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三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发送的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所述终端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以及一个 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为处理所述业务的网元,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将所述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
当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与所述第一标识,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下:
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中携带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执行业务处理后的结果,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结果进行报文转发。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发送的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五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将所述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 终端。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下,所述将所述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包括:
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五报文发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直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中有一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成功或者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均寻呼所述终端失败。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包括:
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转发待转发报文给下一个网元前,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是接入网元,则 将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不是接入网元,则保留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
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为所述第一报文或者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下: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在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中选出所述第一接入网元,且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下: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为终端分配的转发标识和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且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
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二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后,生成与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和处理所述业务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活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四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用 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发送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预设策略,用于所述转发器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将收到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为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五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六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二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所述转发标识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转发标识,或根据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转发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且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用于所述转发器先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再将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以及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当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第一业务链标识匹 配时,根据该第一标识,将第一报文转发至第一接入网元,该过程中将第一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场景的交互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切换场景的交互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业务建立场景的交互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空闲状态寻呼的交互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网元信息共享的交互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多个接入网元接入场景的交互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转发器的控制接入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器的控制接入的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转发器的控制接入的装置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器的控制接入的装置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器的控制接入的装置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接入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基于SDN机制实现移动网络中对接入网元的控制,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参见图1,该网络结构包括:终端S1、接入网元S2、控制器S3、分类器S4和转发器S5。所述终端S1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站(Mobile Station,简称:MS)、移动台(Mobile)、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简称:UT)、用户设备(User Device,简称:UD)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所述接入网元S2与终端S1直接交互,接入网元S2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基站、家庭基站、演进的基站节点(evolved Node B,简称:eNodeB)、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或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简称:DSLAM)。所述控制器S3是指移动网络中负责执行整网接入及移动性管理的设备,具体实现上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物理设备组成,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转发器S5是指负责报文转发的设备,可以与接入网元S2直接交互,具体实现上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物理设备组成,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转发器S5由多个物理设备组成时,控制器S3向转发器S5下发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是向该多个物理设备分别下发,下文不再特别声明。所述分类器S4负责对报文进行业务链分类并封装对应的业务链标识,具体实现时分类器可以为单独的物理设备,也可以与转发器S5集成在一个物理设备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业务处理网元。参见图2,该网络架构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了业务处理网元S6。所述业务处理网元S6负责对终端的业务进行处理,业务处理网元S6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功能(Service Function,简称:SF)实体,具体可以是深层报文解析(Deep Packet Inspection,简称:DPI)器、防病毒网关、计费网关、视频优化器、业务流压缩器、数据缓存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头增强器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通过下发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以及下发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来实现移动网络中对接入网元的控制。其中,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终端的转发标识和业务链标识(Chain Identifier,简称:CID),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业务链标识和接入网元的标识。终端的转发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终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的第四版IPv4地址、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IPv6地址、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简称:GRE)/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简称:GTP)隧道标识。接入网元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网元的IPv4地址、IPv6地址、媒体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地址或可连接到该接入网元的端口号。
另外,业务处理网元对报文的处理结果,如视频编解码器处理报文后得到的视频流码率,还可以封装在报文中转发,通过转发器可以将封装了该处理结果的报文转发至接入网元,从而实现多个网元之间的信息共享。
上述装置、系统和方法采用SDN的业务路由方式,对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后的会话实现SDN控制,业务报文在移动网络内采用统一的SDN机制控制,根据与业务链标识对应的接入网元的标识来完成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其中,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实现了移动网络中转发面设备的简单化和功能统一。
为了更好地说明SDN控制流程,下面的各个实施例以到终端的下行报文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描述如何通过控制器、转发器和分类器控制将报文转发至接入网元,最终实现下行报文到终端的转发。当然,在终端的上行报文转发流程中,也可以采用控制器、转发器和分类器对接入网元发送的报文进行控制以及转发,此时分类器可以部署在接入网元设备上或接入网元路由路径上,对上行报文进行分类后,发送给转发器进行SDN控制的报文转发,其实现与以下下行报文的处理方式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说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行报文的转发过程中,接入网元也可以将如空口带宽、拥塞信息等接入相关信息封装到报文中,转发给后续的业务处理网元,以使业务处理网元依据该接入相关信息进行业务处理,从而实现上行报文转发过程中多个网元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中,控制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网元,也可以是由多个物理或逻辑实体构成的功能集合。如可以将现有3GPP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分组数据网网关(PDN Gateway,简称:P-GW)等功能、以及SDN控制器(controller)功能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本发明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所接收的终端的接入控制消息,如接入请求消息、切换请求消息、空闲状态请求消息等可以是由接入网元直接发送给控制器的,也可以是通过其它网元或模块转发消息或消息的部分参数到控制器,以上部署和消息转发方式不影响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实现,本发明不做限定。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请求接入的场景,包括:
301:终端向接入网元发起接入请求。
所述接入网元是指为终端提供接入能力的接入设备,如无线基站、家庭基 站、eNodeB、BS、AP、WiFi或DSLAM等;所述接入请求用于请求接入该接入网元所在的网络。
302:接入网元收到终端的接入请求后,向控制器发起接入请求,该接入请求中携带终端的身份标识或使用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标识。
其中,终端的身份标识包括但不限于: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简称:IMEI)。用户的身份标识包括但不限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简称:IMSI)。
303:控制器在接收到接入网元发送的接入请求后,为终端分配转发标识,确定业务链标识,并生成业务链分类规则和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该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终端的转发标识和对应的业务链标识,并且,一个业务链标识可以与终端的一个转发标识单独对应,也可以是与终端的多个转发标识的组合相对应,此处不限定。
该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业务链标识和对应的网元标识,该网元标识可以为一个网元的标识,也可以为多个网元的标识,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上述接入网元的标识,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其它网元的标识,例如,所述其它网元可以为业务处理网元。其中,网元的标识可以由控制器预先获得,如通过接入网元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中获得该接入网元的标识等等,此处不做过多说明。
其中,终端的转发标识可以为IPv4地址、IPv6地址、终端业务流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端口号、隧道标识等等。业务链标识可以为控制器为该终端单独生成的新的业务链标识,也可以为之前已经生成的业务链标识进行重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网元标识可以为IP地址、MAC地址或所连接的端口号等等,此处不限定。
例如,业务链分类规则如下:
Dst_IP=IP1,ChainID=CID1;
其中,Dst_IP表示目标IP地址,ChainID表示业务链标识。该业务链分类规则表示当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1时对应的业务链标识为CID1。
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AF1;
其中,ChainID表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表示网元的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转发给网元标识为AF1的网元进行处理,其中AF1为接入网元的标识。
可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也可以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SF1,SF2,AF1;
其中,ChainID表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表示网元的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依次转发给网元标识为SF1、SF2和AF1的网元进行处理,其中,AF1为接入网元的标识,SF1和SF2分别表示第一业务功能实体的标识和第二业务功能实体的标识。
可选地,控制器还可以对终端进行接入鉴权及获取终端的业务策略。
304:控制器将上述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
305:控制器将上述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
所述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方式实现,例如当采用OpenFlow方式时,上述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通过加入服务索引(service index),并通过多条匹配service index+Chain ID的流表规则来实现。
例如,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ServiceIndex=1;action=output:AF1-port
其中,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ServiceIndex为服务索引,action为动作。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转发器会将报文转发至标识为AF1的网元,且报文转 发后ServiceIndex值减一,最后为0,若AF1为最后一跳,不再继续转发。后续实施例中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也可以采用此方式实现,不再赘述。
或者,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ServiceIndex=3;action=output:SF1-port
ChainID=CID1,ServiceIndex=2;action=output:SF2-port
ChainID=CID1,ServiceIndex=1;action=output:AF1-port
其中,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ServiceIndex为服务索引,action为动作。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转发器会按照顺序依次转发报文至标识为SF1,SF2,和AF1的网元,每次报文转发后ServiceIndex值都减一,最后为0,从而实现多个网元的转发,后续实施例中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也可以采用此方式实现,不再赘述。
306:分类器接收到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报文,将报文中的转发标识与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转发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将该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封装到报文上。
本步骤中,所述匹配成功是指报文中的转发标识与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转发标识相同,如果二者不同,则认为匹配失败。
其中,分类器保存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可能有多个,每个业务链分类规则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业务链标识,进行匹配时,可以以报文中的转发标识为索引查找各个业务链分类规则,如果有业务链分类规则的转发标识与该索引相同,则匹配成功,可以从该匹配到的业务链分类规则中获取业务链标识并封装到报文中。本实施例,业务链标识封装在报文头部,此处不做过多说明。
307:分类器将携带有业务链标识的报文发送到转发器。
308:转发器收到该报文后,将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获取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 标识,本实施例中为接入网元和服务网元的标识。
本步骤中,所述匹配成功是指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相同,如果二者不同,则认为匹配失败。
其中,获取到的网元标识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接入网元的标识,从而实现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可选的,当获取的多个网元的标识时,则依次将报文转发至该多个网元。
可选地,转发器可以根据下一跳网元的类型,确定是否在转发的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如下一跳网元的类型为SF,则转发的报文可以携带业务链标识,如下一跳网元的类型为接入网元,则转发的报文无需携带业务链标识。
309:转发器根据获取的接入网元的标识,将该报文转发至对应的接入网元。
其中,由于该接入网元是报文处理网元中的最后一跳,因此,转发器可以先将该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去除,然后再转发给该接入网元。
可选的,如果获取的是多个网元的标识,则先将报文转发至各个SF进行业务处理,然后再转发至接入网元,如图中虚线所示发送给SF1和SF2进行业务处理后再发送至接入网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各个SF在进行报文处理后,还可以将处理结果以元数据的方式封装至报文中,再经由转发器发送至接入网元,从而可以实现接入网元与业务处理网元间的随路信息共享。
310:接入网元收到报文后,将该报文转发至终端,从而实现终端对报文的接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控制器根据终端的接入请求生成业务链转发规则,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中与业务链标识对应的接入网元的标识来完成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其中,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实现了终端请求接入的场景下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该过程中将 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切换的场景,包括:
401:终端通过接入网元AF1执行接入流程,过程与上述步骤301-310相同,此处不赘述。
402:终端准备从接入网元AF1切换到接入网元AF2,向控制器发送切换请求。
可选地,终端可以通过AF1或AF2向控制器发送该切换请求。
403:控制器收到该切换请求后,生成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或者修改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得到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将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进行更新。
其中,该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与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的区别是,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网元标识为AF1的标识,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网元标识为AF2的标识。
通常,转发器在收到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后,都会用该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替换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此处不赘述。
可选地,为了防止切换过程中丢包,也可以通过双播方式由AF1和AF2分别对发送至终端的报文进行转发,因此,该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也可以为AF1的标识和AF2的标识。
404:当分类器接收到下行报文时,分类器基于业务链分类规则对报文进行分类,将业务链标识封装到报文上然后转发该报文给转发器。
405a:转发器收到报文后,根据新业务链转发规则进行业务链标识匹配,匹配成功后,根据新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转发报文至接入网元AF2。
其中,如果新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为AF1的标识和AF2的标识,则采用双播方式同时将报文转发给AF1和AF2,以防止报文丢失,提高报文传输的成功率。
可选的,如果该新业务链转发规则中还包括其它网元的标识,则按照顺序先转发至该其它网元,再转发至接入网元。例如,如图所示,根据网元标识先将报文转发给SF1和SF2进行业务处理,然后再转发至AF2或者转发给AF1和AF2。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405a之后还可以包括:
405b:转发器根据新业务链转发规则将报文同时转发至接入网元AF1。
其中,转发器在转发报文给接入网元之前,可以先将报文上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然后再转发。
406a:AF2收到转发器发送的报文后,将该报文发送给终端,完成报文的传输。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406a之后还可以包括:
406b:AF1收到转发器发送的报文后,将该报文发送给终端,完成报文的传输。
当上述步骤中采用双播方式同时转发报文至AF1和AF2时,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7:当终端完成空口的切换后,向接入网元AF2发送切换完成指示。
408:接入网元AF2收到后向控制器发送切换完成指示。
409:控制器收到该切换完成指示后,再次生成新业务链转发规则,将其中的网元标识AF1的标识和AF2的标识替换为AF2的标识,并转发该再次生 成的新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进行更新。
410:当分类器收到下行报文时,根据业务链分类规则为报文封装业务链标识,然后转发给转发器。
411:转发器收到该报文后,按照更新后的新业务链转发规则将报文转发至AF2。
可选的,该报文可以先发给其它报文处理网元,最后再转发至AF2,此处不赘述。
412:AF2收到该报文后转发给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在终端完成接入流程后,控制器根据终端的切换请求生成业务链转发规则,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中与业务链标识对应的网元标识完成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该网元标识可以为切换后的网元标识,或者为切换前的网元标识和切换后的网元标识,实现了终端切换的场景下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请求建立业务的场景,通过不同业务链标识来区分接入请求和业务建立请求,包括:
501:终端向接入网元AF1发起接入请求。
502:接入网元AF1收到后向控制器发送接入请求。
503:控制器在接收到接入网元发送的接入请求后,为终端分配转发标识,确定业务链标识CID1,并生成业务链分类规则和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该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终端的转发标识和对应的业务链标识CID1,该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业务链标识CID1和对应的网元标识,即AF1的标识。
例如,业务链分类规则如下:
Dst_IP=IP1,ChainID=CID1;
其中,Dst_IP表示目标IP地址,ChainID表示业务链标识。该业务链分类规则表示当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1时对应的业务链标识为CID1。
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AF1;
其中,ChainID表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表示网元的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转发给接入网元AF1。
可选地,控制器还可以对终端进行接入鉴权及获取终端的业务策略。
504:控制器将上述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
505:控制器将上述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
506:当终端发起业务时,终端向控制器发送业务建立请求,该业务建立请求中携带该业务对应的业务流信息。
其中,终端所请求的业务可以为任意一种业务,此处不限定,如VoIP业务、下载业务、短信、彩信或微信业务等等。所述业务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P五元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类型)。
507:控制器收到业务建立请求后,为该业务分配对应的业务链标识CID2,并基于CID2生成新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
该新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业务特征和对应的业务链标识CID2。所述业务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与业务有关的各种信息。
例如,新业务链分类规则如下:
Src_IP=IP2,Dst_IP=IP1,Dst_Port=8080;ChainID=CID2;
其中,Src_IP为源IP地址,Dst_IP为目的IP地址,Dst_Port为目的端口号,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该新业务链分类规则表示当报文的源IP地址为IP2,目的IP地址为IP1,目的端口号为8080时其对应的业务链标识为CID2。
新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2;Forwarding=SF1,SF2;
其中,ChainID表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表示网元的标识。该新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业务链标识为CID2的报文转发依次至SF1和SF2。
本实施例中,业务处理的优先级高于接入处理的优先级,因此,控制器可以设置依据业务建立请求确定的业务链CID2的优先级高于依据接入请求确定的业务链CID1,相应的,包含CID2的业务链转发规则的优先级高于包含CID1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从而保证报文先进行业务处理再转发至接入网元。
508:控制器将新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进行更新。
509:控制器将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进行更新。
510:当发送到终端的下行报文到达分类器后,分类器依据报文中的转发标识分别与原有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新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匹配,如果均匹配成功,则为该报文封装上两个业务链标识CID1和CID2。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以分类器封装后的报文携带两个业务链标识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分类器封装后的报文也可以携带更多的业务链标识,本实施例对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的具体个数不限定。如报文中携带CID1、CID2和CID3共3个业务链标识等等。
511:分类器将携带有上述两个业务链标识的报文发送到转发器。
512:转发器依据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分别与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和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进行匹配,如果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与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匹配且另一个与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匹配,则表明两个业务 链转发规则均匹配成功,则依据业务链的优先级从高至低,先按照CID2对应的网元标识转发报文至SF1和SF2。
其中,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是有顺序的,在转发报文时可以按照该顺序进行转发。例如,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依次为SF1、SF2,则转发给SF2的报文是等待SF1处理业务后返回的报文,也就是说,先将报文转发给SF1,在SF1处理报文且返回报文后,接收SF1返回的报文并转发给SF2进行处理。
可选地,转发器可以根据网元类型,确定是否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
513:在完成CID2对应的转发流程后,转发器根据CID1对应的网元标识转发报文至AF1。
可选地,由于AF1是报文处理网元中的最后一跳,转发器可以先将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然后再转发给AF1。
514:AF1收到报文后将其转发给终端,从而实现终端对报文的接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在终端完成接入流程发起业务时,控制器根据终端的业务建立请求生成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根据新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以及原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接入网元的标识,将报文依次转发给业务处理网元和接入网元,实现了终端建立业务的场景下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应用于终端空闲状态寻呼的场景,包括:
701:同图3所示的实施例终端已经通过接入网元AF1完成接入流程,终端由于长时间没有业务传输,终端通过AF1通知控制器进入空闲状态。
702:控制器根据终端进入空闲状态的通知,下发业务链转发规则到转发器进行更新。
其中,转发器在收到业务链转发规则后,可以用该业务链转发规则替换已有的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该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终端所对应的业务链标识CID1以及网元标识,该网元标识为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本实施例以该寻呼组内包括两个接入网元为例进行说明,包括AF1和AF2。
可选地,控制器还可以指示转发器将该业务链标识对应的报文上报控制器。
703:本步骤为可选步骤,控制器下发业务链分类规则到分类器进行更新。
该业务链分类规则中除包括终端的转发标识和对应的业务链标识CID1外,还包括转发器实现终端寻呼所需的参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如寻呼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ive,简称:DRX)长度,寻呼优先级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果控制器无需下发寻呼参数给分类器,则可以取消本步骤,分类器使用接入流程中存储的业务链分类规则即可。
704:当分类器接收到发送到该终端所对应的转发标识的报文时,分类器根据该业务链分类规则,将业务链标识CID1封装到报文上。
可选地,分类器还可以将上述寻呼参数以元数据的方式同时封装到报文上。
705:分类器将封装后的报文发送给转发器。
706:转发器收到报文后,根据业务链转发规则中携带的终端所属寻呼组 内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转发该报文至所述寻呼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由该寻呼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对终端进行寻呼。
本实施例的步骤706中转发器转发报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和B中的任一种。方法A包括706a-706d,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报文至寻呼组内的每一个接入网元。方法B包括706h-706l,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发送报文至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直至某个接入网元寻呼终端成功或所有接入网元均寻呼失败。
方法A:
706a-706b:转发器根据业务链转发规则中所包括的AF1和AF2的标识,同时将报文广播发送至接入网元AF1和AF2,或者按照顺序先后将报文发送至AF1和AF2。
其中,转发器是采用同时广播的方式转发报文至寻呼组内的各个接入网元,还是采用先后发送报文的方式至寻呼组内的各个接入网元,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转发器可以根据本地预设的策略来进行转发,或者也可以根据控制器发来的业务链转发规则中携带的策略来进行转发,本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706c:AF1收到报文后,对终端进行寻呼,以确定终端是否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
706d:AF2收到报文后,对终端进行寻呼,以确定终端是否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
可选地,上述报文的元数据中包含寻呼参数,因此,接入网元AF1和AF2可以根据该寻呼参数对终端进行寻呼。
方法B:
706h:转发器按照指定的顺序先将报文转发至寻呼组内的第一个接入网元AF1。
其中,指定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寻呼组内包括两个接入网元,指定的顺序为AF1->AF2,则转发器依次先将报文转发至AF1再将报文转发至AF2。
706i:AF1收到报文后,对终端进行寻呼,以确定终端是否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
706j:AF1寻呼终端失败,将该报文返回给转发器。
706k:转发器收到AF1返回的报文后,按照上述顺序继续将该报文转发到AF2,触发AF2对终端继续进行寻呼。
706l:AF2收到报文后,对终端进行寻呼,以确定终端是否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
上述过程持续进行,直到寻呼组内的某一个接入网元寻呼终端成功,或者寻呼组内的所有接入网元均寻呼失败或寻呼超时则导致寻呼过程失败。
可选地,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收到的报文中的元数据包括寻呼参数,则接入网元AF1和AF2可以根据该寻呼参数对终端进行寻呼,此处不赘述。
707:本实施例以AF2寻呼终端成功为例进行说明,终端接收到AF2发送的寻呼消息,通过AF2向控制器发送退出空闲状态指示,以指示控制器终端可以执行业务。
708:控制器收到该退出空闲状态指示后,发送业务链转发规则到转发器进行更新,该业务链转发规则中包括业务链标识CID1和对应的接入网元标识AF2的标识,从而后续的报文都由转发器转发至接入网元AF2。
709:本步骤为可选步骤,如果上述过程中报文携带了寻呼参数,则控制器可以发送业务链分类规则到分类器进行更新,指示分类器不再需要将寻呼参数封装到报文中,此后,分类器仅封装业务链标识即可,避免在寻呼完成后的后续报文转发过程中仍然携带寻呼参数,造成不必要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上述任一个业务链转发规则都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网元的标识,如SF的标识等等,则在将报文发送至接入网元之前,需要先将报文发送至其它网元进行业务处理,详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在终端进入空闲状态后,控制器根据终端的进入空闲状态的通知生成业务链转发规则,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中携带的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将报文转发给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实现了终端空闲状态寻呼的场景下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应用于多网元共享信息的场景,包括:
801:与上述步骤301-305相同,此处不赘述。
其中,控制器分别向分类器及转发器下发了业务链分类规则及业务链转发规则,指示该终端的业务报文需要经过SF1、SF2业务处理网元处理后再通过接入网元AF1进行转发。此处以两个网元对报文进行业务处理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当然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网元对报文进行处理,如3个或5个或8个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02:当分类器接收到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报文时,将报文中的转发标识与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转发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将业务链标识CID1封装到报文上。
803:分类器将封装有业务链标识的报文发送到转发器。
804:转发器收到该报文后,将该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获取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本实施例以网元标识依次为SF1、SF2和AF1为例进行说明,转发器按照该顺序先将该报文发送到业务处理网元SF1。
其中,该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匹配成功,是指该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相同,如果二者不同,则匹配失败。
805:业务处理网元SF1收到该报文后,对该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将业务处理的结果封装到报文中,将该业务处理后的报文返回给转发器。
可选地,SF1可以将业务处理的结果1以元数据的方式封装到报文中。例如,SF1为DPI设备,则可以将对报文进行深层解析的结果,如报文业务类型、内容URL等,以元数据的方式封装到报文中。
806:转发器收到SF1返回的报文后,按照上述网元标识的顺序,将该报文继续转发到业务处理网元SF2。
807:业务处理网元SF2收到该报文后,对该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将业务处理的结果封装到报文中,将该业务处理后的报文返回给转发器。
可选地,SF2可以将业务处理的结果2以元数据的方式封装到报文中。例如,SF2为视频编解码器,则可以将报文对应的视频流码率以元数据的方式封装到报文中。
其中,SF2可以将业务处理后的结果添加到报文中,也可以以替换方式替换SF1的业务处理结果,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SF1的报文处理结果仅用于SF2对报文进行处理,则SF2在封装处理结果时,可以采用替换的方式,SF1处理报文的结果无需再携带在报文中。或者,SF1的报文处理结果不仅用于SF2对报文进行处理,还可以用于AF1对报文进行处理,则SF2在 封装处理结果时,可以采用添加的方式,保留SF1的处理结果,从而保证报文转发至接入网元时,仍然可以收到SF1的报文处理结果。本实施例以SF2以添加方式封装业务处理结果为例进行说明,因此,该报文中就携带了两个网元SF1和SF2的处理结果,即上述结果1和结果2。
808:转发器收到该报文后,按照上述网元标识的顺序,将携带有SF1和SF2处理结果的报文发送给接入网元AF1。
809:AF1收到上述报文后,根据该报文中携带的处理结果确定转发方式。
例如,根据SF1提供的报文业务类型,AF1确定该报文所需的转发优先级;根据SF2提供的视频流码率,AF1确定该报文的转发带宽。另外,AF1还可以去除报文上所封装的业务链标识和元数据后再转发报文。
810:AF1根据所确定的转发方式将报文转发到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控制器生成业务链转发规则,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中与业务链标识对应的网元标识来完成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该网元标识包括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和接入网元的标识,且报文中携带业务处理网元对报文处理的结果,在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进行控制的同时,实现了多网元间的信息共享,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应用于终端通过多个接入网元请求接入的场景,包括:
601a和601b:终端分别向接入网元AF1及AF2发起接入请求。
其中,接入网元AF1和AF2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接入技术为终端提供接 入服务,如均为LTE eNodeB,也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接入技术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如一个为LTE eNodeB,另一个为WiFi AP,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02a和602b:接入网元AF1及AF2分别向控制器发送接入请求。
603:控制器生成业务链分类规则和业务链转发规则。
例如,业务链分类规则如下:
Dst_IP=IP1|IP2,ChainID=CID1;
其中,Dst_IP为目的IP地址,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该业务链分类规则表示当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1或IP2时其对应的业务链标识为CID1。
例如,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AF1+AF2;
其中,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为网元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双播到AF1和AF2。如果采用openflow协议实现上述双播动作,可以通过两个output动作(参数分别为AF1所在端口及AF2所在端口)来实现。
或者,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AF1|AF2;
其中,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为网元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选择AF1和AF2中的一个接入网元,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发送至所选的接入网元。可选的,可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选择AF1和AF2中的一个接入网元。如果采用openflow协议实现上述负载均衡动作,可以通过group流表中的select动作(通过两个分别发送到AF1所在端口及AF2所在端口的动作链)来实现。
604:控制器将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
605:控制器将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
上述举例中,业务链转发规则仅包括接入网元的标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例如,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SF1,SF2,AF1+AF2;
其中,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为网元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依次转发给网元标识为SF1、SF2的业务处理网元,然后双播到AF1和AF2。
或者,业务链转发规则如下:
ChainID=CID1;Forwarding=SF1,SF2,AF1|AF2;
其中,ChainID为业务链标识,Forwarding为网元标识。该业务链转发规则表示将业务链标识为CID1的报文,依次转发给网元标识为SF1、SF2的业务处理网元,然后在AF1和AF2中选择一个接入网元,将该报文发送至所选的接入网元。可选的,可以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在AF1和AF2中选择一个接入网元。
606:当发送到终端的下行报文到达分类器后,分类器将报文中的转发标识与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转发标识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为报文封装对应的业务链标识。
607:分类器将携带有业务链标识的报文发送到转发器。
608:转发器收到该报文后,将该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获取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网元标识,本实施例以网元标识包括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和接入网元的标识为例进行说明,按照网元标识的顺序,先将报文发送到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该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匹配 成功,是指该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相同,如果二者不同,则匹配失败。
本实施例中,转发器先依次将报文转发至SF1和SF2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地,转发器可以根据网元类型,确定是否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
609a和609b:转发器根据上述业务链转发规则中所包括的接入网元标识进行报文转发。如果是双播方式,则分别转发给AF1和AF2,如果是负载均衡方式,则在AF1和AF2中选择一个接入网元后转发报文至所选的接入网元。
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上述过程:
上述业务链转发规则中还可以仅仅包括AF1的标识和AF2的标识,转发器可以根据本地的策略进行转发,如果本地策略为双播策略,则将报文分别转发给AF1和AF2;如果本地策略为负载均衡策略,则在AF1和AF2中选择一个接入网元后转发报文至所选的接入网元。
可选地,由于AF1、AF2是处理网元中的最后一跳,转发器可以将发送给AF1和AF2的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去除。
610a和610b:AF1及AF2将接收到的报文发送给终端,从而实现终端对报文的接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控制器根据两个接入网元的接入请求生成业务链转发规则,根据该业务链转发规则中接入网元的标识来完成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该接入网元的标识可以为AF1和AF2,则可以采用双播方式转发报文,该接入网元的标识可以为AF1或AF2,则可以采用负载均衡的方式转发报文,实现了终端通过多个接入网元请求接入的场景下基于SDN机制对接入网元的控制,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报文到接入网元的转发无需使用隧道标识进行路由,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而且,控制面可 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另外,转发器也可以在本地配置转发策略为双播策略或负载均衡策略,根据本地的策略进行报文的转发,控制方式也较为灵活。
参见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转发器中,包括:
101: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该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102: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103:当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是指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相同,如果二者不同,则匹配失败。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该控制器根据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该第一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入网元发起。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二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该第二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将该第二报文转发至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
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该第三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将该第三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发送的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与该终端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为处理该业务的网元,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四报文,该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当该第四报文携带的该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将该第四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接收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当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的该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 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与该第一标识,将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中携带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执行业务处理后的结果,用于该第一接入网元根据该结果进行报文转发。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发送的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该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五报文,该第五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该第五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将该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该终端。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将该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该终端,可以包括:
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将该第五报文发送给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直到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中有一个接入网元寻呼该终端成功或者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均寻呼该终端失败。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该当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可以包括:
当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接收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该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转发待转发报文给下一个网元前,如果该下一个网元是接入网元,则将该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如果该下一个网元不是接入网元,则保留该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
其中,该待转发报文为该第一报文或者该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该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二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该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可以包括:
根据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在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中选出该第一接入网元,且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该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二接入网元发起,该第 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该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可以包括:
根据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以及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当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标识,将第一报文转发至第一接入网元,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基于SDN的端到端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器中,包括:
201: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为终端分配的转发标识和与该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且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至少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一标识。
202:发送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该分类器对收到的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封装上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203:发送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该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二标识;
发送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报文转发至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第二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
发送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三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后,生成与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和该第二业务链标识,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二业务链标识,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和处理该业务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一个活多个业务处理 网元的标识;
发送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该分类器对收到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四报文封装上该第二业务链标识;
发送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二业务链标识的第四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该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发送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预设策略,用于该转发器根据该预设策略将收到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该寻呼参数;
发送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该分类器为收到的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五报文封装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该寻呼参数。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该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该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和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发送该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该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该分类器对收到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六报文封装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该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二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该转发标识可以包括:根据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为该终端分配的第一转发标识,或根据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为该终端分配的第二转发标识;
其中,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且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对应于该第二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用于该转发器先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再将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且生成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使得分类器为报文封装业务链标识以及转发器进行业务链标识匹配后转发报文至接入网元,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基于SDN的端到端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 性管理。并且,简化了控制器的实现难度,同时也使得接入网元与业务处理网元间的随路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参见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可以用于转发器中,包括:
接收机31,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与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可以用于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处理器32,用于当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第一报文发送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发射机33,用于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其中,第一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成功,是指该第一报文所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业务链标识相同,如果二者不同,则匹配失败。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该控制器根据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该第一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入网元发起。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二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第二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二报文发送至该第二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第二报文转发至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以及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第三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三报文发送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第三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发送的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与该终端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为处理该业务的网元,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以及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四报文,该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第四报文携带的该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确定该第四报文发送至该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第四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的该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与该第一标识,确定该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发送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中携带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执行业务处理后的结果,可以用于该第一接入网元根据该结果进行报文转发。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控制器根据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发送的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该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以及接收该分类器发送的第五报文,该第五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第五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确定该第五报文发送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该终端。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发射机可以用于:
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将该第五报文发送给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直到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中有一个接入网元寻呼该终端成功或者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均寻呼该终端失败。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该处理器可以用于:
当该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确定该第一报文发送至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根据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确定该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发送至该 第一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将该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在该发射机转发待转发报文给下一个网元前,如果该下一个网元是接入网元,则将该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如果该下一个网元不是接入网元,则保留该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
其中,该待转发报文为该第一报文或者该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该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二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可以用于:
根据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在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中选出该第一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可以用于:
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处理器选出的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该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一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该终端通过该第二接入网元发起,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该处理器可以用于:
根据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一报文发送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该发射机可以用于:
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通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以及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当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该第一标识将第一报文转发至第一接入网元,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基于SDN的端到端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
参见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可以用于控制器中,包括:
处理器41,用于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为终端分配的转发标识和与该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且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至少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一标识;
发射机42,用于发送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用于该分类器对收到的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封装上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可以用于发送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参见图13,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机43,用于接收该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接入请求;
该处理器可以用于:
在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切换请求;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第一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二标识;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发送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报文转发至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切换请求;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第二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接入网元为该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第一标识和该第二标识;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发送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三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和该第二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接收终端业务建立请求;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后,生成与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和该第二业务链标识,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二业务链标识,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和处理该业务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该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一个活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发送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用于该分类器对收到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四报文封装上该第二业务链标识;
发送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二业务链标识的第四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接收终端空闲状态通知;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包括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该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发送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该转发器,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可以用于该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预设策略,可以用于该转发器根据该预设策略将收到包含该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该寻呼参数;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发送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用于该分类器为收到的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五报文封装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该寻呼参数。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接收该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该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和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该转发标识对应于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该发射机还可以用于:
发送该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该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可以用于该分类器对收到包含该转发标识的第六报文封装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收机还可以用于:接收该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二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终端接入请求;
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当该接收机接收到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该 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该转发标识可以包括:根据该第二终端接入请求为该终端分配的第一转发标识,或根据该第三终端接入请求为该终端分配的第二转发标识;
其中,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该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且该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对应于该第二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可以用于该转发器先将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再将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该第一接入网元。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且生成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使得分类器为报文封装业务链标识以及转发器进行业务链标识匹配后转发报文至接入网元,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基于SDN的端到端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将上述装置应用于控制器时,简化了控制器的实现难度,同时也使得接入网元与业务处理网元间的随路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参见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接入的系统,包括:
控制器51、分类器52、转发器53和接入网元54;所述控制器51包括如图12、14或15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接入的装置,所述转发器包括如图11或13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接入的装置。
分类器52,用于接收控制器51发送的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 含该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时,为该第一报文封装上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第一业务链标识;
接入网元54,用于接收转发器53发送的该第一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终端。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控制器51还可以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该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发送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
该分类器52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该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二报文时,为该第二报文封装上该第一业务链标识和该寻呼参数。
其中,第一业务链标识可以封装在报文头中,寻呼参数可以封装在元数据中。
其中,分类器52在收到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后,可以用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替换该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控制器51还可以用于:
在接收到该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该终端的转发标识和该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发送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该分类器;
该分类器52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控制器发送的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该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三报文时,为该第三报文封装上该第一业务链标识。
其中,该分类器52在收到该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后,可以用该第三业务 链分类规则替换该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用于接收该转发器发送的报文,并对收到的该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将业务处理后的报文再发送给该转发器;
该控制器生成的该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还包括该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接入网元54还可以用于:
接收该终端的报文,将接入信息封装在该终端的报文中,转发封装后的报文给该分类器。
其中,该接入信息可以以元数据的方式封装在报文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系统,控制器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发送给分类器,且生成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发送给转发器,使得分类器为报文封装业务链标识以及转发器进行业务链标识匹配后转发报文至接入网元,由接入网元转发报文给终端,该过程中将接入网元作为业务链转发中的一跳,通过业务链机制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基于SDN的端到端控制,而且,控制面可以基于统一的转发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网络及业务处理网络的转发控制,实现了移动网络中基于业务链的SDN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将上述装置应用于控制器时,简化了控制器的实现难度,同时也使得接入网元与业务处理网元间的随路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1)

  1. 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用于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发射机,用于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二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 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三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发送的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所述终端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为处理所述业务的 网元,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四报文发送至所述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与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中携带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执行业务处理后的结果,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结果进行报文转发。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发送的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以及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五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五报文发送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用于:
    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五报文发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直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中有一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成功或者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均寻呼所述终端失败。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
    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 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发射机转发待转发报文给下一个网元前,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是接入网元,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不是接入网元,则保留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
    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为所述第一报文或者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 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在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中选出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处理器选出的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12.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所述发射机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13. 一种控制接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为终端分配的转发标识和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 识,且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
    发射机,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接入请求;
    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切换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用 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切换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17. 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终端业务建立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后,生成与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和处理所述业务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活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四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18. 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终端空闲状态通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预设策略,用于所述转发器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将收到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20. 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为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五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六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22. 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二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终端接入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所述转发标识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转发标识,或根据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转发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且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23. 根据权利要求13-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用于所述转发器先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再将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24. 一种控制接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分类器、转发器和接入网元;所述控制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所述转发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所述分类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时,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接入网元,用于接收所述转发器发送的所述第一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终端。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
    所述分类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二报文时,为所述第二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
    所述分类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的第三报文时,为所述第三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27.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用于接收所述转发器发送的报文,并对收到的所述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将业务处理后的报文再发送给所述转发器;
    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的报文,将接入信息封装在所述终端的报文中,转发封装后的报文给所述分类器。
  29. 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接收分类器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二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 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32.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三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33. 根据权利要求29-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发送的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与所述终端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为处理所述业务的网元,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携带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将所述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
    当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携带的所述至少两个业务链标识中有一个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与所述第一标识,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四报文中携带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执行业务处理后的结果,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结果进行报文转发。
  35. 根据权利要求29-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发送的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接收所述分类器发送的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当所述第五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将所述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以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包括:
    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将所述第五报文发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直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中有一个接入网元寻呼所述终端成功或者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均寻呼所述终端失败。
  37. 根据权利要求29-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包括:
    当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业务链标识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中的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匹配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处理网元发送的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38. 根据权利要求29-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转发待转发报文给下一个网元前,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是接入网元,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删除,如果所述下一个网元不是接入网元,则保留所述待转发报文中携带的业务链标识;
    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为所述第一报文或者所述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
  39. 根据权利要求29-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在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中选出所述第一接入网元,且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40. 根据权利要求29-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是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由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元发起,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41. 一种控制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为终端分配的转发标识和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业务链标识,且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
    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给分类器,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一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给转发器,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43. 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二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接 入网元。
  44. 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二终端切换请求后,生成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元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切换后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三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三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和所述第二接入网元。
  45. 根据权利要求41-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业务建立请求后,生成与请求的业务对应的第二业务链标识,生成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和处理所述业务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活多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二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四报文封装上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四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二业务链标识的第四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网元。
  46. 根据权利要求41-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空闲状态通知后,生成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为所述终端所属寻呼组内的接入网元,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的标识;
    发送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给所述转发器,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用于所述转发器将收到的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预设策略,用于所述转发器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将收到包含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的第五报文转发至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网元。
  48. 根据权利要求41-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寻呼参数,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发送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三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为收到的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五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和所述寻呼参数。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在被成功寻呼后发送的终端退出空闲状态的指示后,生成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包括所述终端的转发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所述转发标识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发送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给所述分类器,所述第四业务链分类规则用于所述分类器对收到包含所述转发标识的第六报文封装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
  50. 根据权利要求41-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终端接入请求和第二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终端接入请求后,生成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和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分类规则中的所述转发标识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转发标识,或根据所述第三终端接入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转发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元的第二标识,且所述第一业务链标识还对应于所述第二标识。
  51. 根据权利要求41-5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链转发规则还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的标识,用于所述转发器先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处理网元进行业务处理,再将业务处理后的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接入网元。
CN201580002457.9A 2015-02-13 2015-02-13 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6465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3019 WO2016127398A1 (zh) 2015-02-13 2015-02-13 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230A true CN106465230A (zh) 2017-02-22
CN106465230B CN106465230B (zh) 2019-07-23

Family

ID=56614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457.9A Active CN106465230B (zh) 2015-02-13 2015-02-13 控制接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7188B2 (zh)
EP (1) EP3249863B1 (zh)
JP (1) JP6619815B2 (zh)
CN (1) CN106465230B (zh)
WO (1) WO20161273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233A (zh) * 2020-03-31 2020-07-2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基于vxlan的报文过滤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5638B2 (en) 2013-05-09 2015-12-29 Vm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switching using service tags
US10225137B2 (en) 2014-09-30 2019-03-05 Nicira, Inc. Service node selection by an inline service switch
US9935827B2 (en) 2014-09-30 2018-04-03 Nicir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load among a plurality of service nodes
US9774537B2 (en) 2014-09-30 2017-09-26 Nicira, Inc. Dynamically adjusting load balancing
US20180048565A1 (en) * 2015-03-19 2018-02-15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function provis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0594743B2 (en) 2015-04-03 2020-03-17 Nicira,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content switch
EP3799355A1 (en) * 2015-10-22 2021-03-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589024A4 (en) * 2017-03-29 2020-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MESSAGE
CN109660464A (zh) * 2017-10-12 2019-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报文处理方法、upf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797966B2 (en) 2017-10-29 2020-10-06 Nicira, Inc. Service operation chaining
US10708229B2 (en) 2017-11-15 2020-07-07 Nicira, Inc. Packet induced revalidation of connection tracker
US10757077B2 (en) 2017-11-15 2020-08-25 Nicira, Inc. Stateful connection policy filtering
US11012420B2 (en) * 2017-11-15 2021-05-18 Nicira, Inc. Third-party service chaining using packet encapsulation in a flow-based forwarding element
US10797910B2 (en) 2018-01-26 2020-10-06 Nicira, Inc. Specifying and utilizing paths through a network
US10805192B2 (en) 2018-03-27 2020-10-13 Nicira, Inc. Detecting failure of layer 2 service using broadcast messages
US11582674B2 (en) * 2018-04-24 2023-02-1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ata structure
US11128682B2 (en) 2018-12-03 2021-09-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Video streaming at mobile edge
CN112840623B (zh) * 2019-01-22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及节点
US11194610B2 (en) 2019-02-22 2021-12-07 Vmware, Inc. Service rule processing and path selection at the source
US11411843B2 (en) * 2019-08-14 2022-08-0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cket inspection in virtual network service chains
US11140218B2 (en) 2019-10-30 2021-10-05 Vmware, Inc. Distributed service chain across multiple clouds
US11283717B2 (en) 2019-10-30 2022-03-22 Vmware, Inc. Distributed fault tolerant service chain
US11223494B2 (en) 2020-01-13 2022-01-11 Vmware, Inc. Service insertion for multicast traffic at boundary
US11659061B2 (en) 2020-01-20 2023-05-23 Vmware, Inc. Method of adjusting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to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US11153406B2 (en) 2020-01-20 2021-10-19 Vmware, Inc. Method of network performance visualization of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US11277331B2 (en) 2020-04-06 2022-03-15 Vmware, Inc. Updating connection-tracking records at a network edge using flow programming
US11734043B2 (en) 2020-12-15 2023-08-22 Vmware, Inc. Providing stateful services in a scalable manner for machines executing on host computers
US11611625B2 (en) 2020-12-15 2023-03-21 Vmware, Inc. Providing stateful services in a scalable manner for machines executing on host compute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447A (zh) * 2014-04-01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链路选择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CN103999431A (zh) * 2011-12-22 2014-08-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的网络中灵活的并且可扩展的流处理系统
US20140269724A1 (en) * 2013-03-04 2014-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forwarding ip data packets in an access network
WO2014198060A1 (zh) * 2013-06-14 2014-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4247348A (zh) * 2012-04-16 2014-12-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软件定义的组网的内联服务的链接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4158B1 (ko) * 2007-01-29 2008-10-1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휴대 인터넷 망에서 임시 주소 생성/할당 방법 및 그를이용한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EP2745475B1 (en) * 2011-08-18 2015-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ntralized control of data plane applications
CN103906074B (zh) 2012-12-31 2018-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软件定义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258243B2 (en) * 2013-05-10 2016-0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mmetric service chain binding
KR20140135000A (ko) * 2013-05-15 2014-1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프트웨어정의네트워킹 기반 통신시스템의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258742B1 (en) * 2013-09-30 2016-02-09 Juniper Networks, Inc. Policy-directed value-added services chaining
CN104023335A (zh) * 2014-05-28 2014-09-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异构网络融合架构
JP6430634B2 (ja) * 2014-09-19 2018-11-28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ファンクションのチェーン化
US9756016B2 (en) * 2014-10-30 2017-09-05 Alcatel Lucent Security services for end users that utilize service chaining
CN104320278B (zh) * 2014-10-31 2017-09-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广域网络实现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9431A (zh) * 2011-12-22 2014-08-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的网络中灵活的并且可扩展的流处理系统
CN104247348A (zh) * 2012-04-16 2014-12-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软件定义的组网的内联服务的链接
US20140269724A1 (en) * 2013-03-04 2014-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forwarding ip data packets in an access network
WO2014198060A1 (zh) * 2013-06-14 2014-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3905447A (zh) * 2014-04-01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链路选择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233A (zh) * 2020-03-31 2020-07-2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基于vxlan的报文过滤方法和装置
CN111447233B (zh) * 2020-03-31 2022-05-3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基于vxlan的报文过滤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230B (zh) 2019-07-23
US20170339110A1 (en) 2017-11-23
EP3249863A1 (en) 2017-11-29
JP2018510553A (ja) 2018-04-12
WO2016127398A1 (zh) 2016-08-18
WO2016127398A8 (zh) 2016-12-01
EP3249863B1 (en) 2019-06-19
EP3249863A4 (en) 2017-11-29
JP6619815B2 (ja) 2019-12-11
US10397188B2 (en)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7188B2 (en) Access control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KR10206542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영식 서비스 품질(QoS)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TWI711317B (zh) 系統間切換進程間切換電子裝置的方法和處理電路
CN106464700B (zh) 使用at命令控制mtu大小的发现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US969326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flow management of user equipment in a tunneling packet data network
US2015027171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adio network user access
US2016021277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Flow Management of User Equipment in a Tunneling Packet Data Network
JP2019521588A (ja)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ネットワーク要素
US1044750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flow management of user equipment in a tunneling packet data network
KR20220044328A (ko) 라우팅 방법, bsr의 생성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WO2017008252A1 (zh) 一种ip地址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24832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Context Translation
US95915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voice service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299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connectionless bearer service
US201603021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p packet using segment routing
US2022024847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90257375A1 (en) Access gateway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5113281A1 (zh) 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JP2022120845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エッジルーティング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972870B2 (en)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096008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routing backhaul packets
WO20240123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218349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51229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200810410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