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168A -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168A
CN106465168A CN201480078621.XA CN201480078621A CN106465168A CN 106465168 A CN106465168 A CN 106465168A CN 201480078621 A CN201480078621 A CN 201480078621A CN 106465168 A CN106465168 A CN 106465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86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168B (zh
Inventor
罗毅
杨讯
林英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缓存信息,所述缓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大小;根据所述缓存信息,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息;向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以便于由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有效实现了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建立,减少了信令交互,减少了资源开销,提高数据发送效率。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 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英文: Uplink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 简称: UL MU-MIMO )是指多个终端同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 行链路数据的一种数据发送方式。
为了建立 UL MU-MIMO, 网络侧设备需要获得终端待发送数据的相关信 息, 如数据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等, 从而确定出建立 UL MU-MIMO的 发送调度信息, 终端按照该发送调度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 才可以实现 UL MU-MIMO。
因此,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 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 UL MU-MIMO建立方式, 使得可以釆用较少的信令交互, 实现 UL MU-MIMO的 建立, 以能够减少资源开销, 提高数据发送效率,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 置, 有效实现了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建立, 减少了资源开销, 提高 了数据发送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包括: 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 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緩存信息 ,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 息;
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向所述被允许 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以便于由所述被允 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 送的緩存信息包括:
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步发送的緩存信息。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 送的緩存信息包括: 发送的緩存信息。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 送的緩存信息包括: 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的緩存信息。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还提供了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 通知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还提供了 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 所述緩存信息还包括退避定时器值。
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 所述緩存信息至 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 所述调度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的。
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包括: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上发 送緩存信息。
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包括: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中以 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緩存信息。
结合所述第二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还提供了 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发送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装置,应用于网 络侧设备中,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 用于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信息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 所述緩存信 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信息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 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 用于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 终端, 向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 据。
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 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步发送的緩存信息。
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 緩存信息。 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 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的緩存信息。
结合所述第三方面或所述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还提供了 所述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有数 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 包括存储器、 发送器、 接收器以及处 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一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 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发送器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所述緩存信息至 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緩存信息 ,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 息; 并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通过所述发 送器向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 以便于由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发送所述待发送 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装置,应用于终 端中, 所述装置包括:
通知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信息发送模块, 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 息, 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 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所述调度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的。
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 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上发送的緩 存信息。
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 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中以正交序 歹' J、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緩存信息。
结合所述第五方面或所述第五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信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发送帧。
第六方面, 提供了一种终端, 包括存储器、 发送器、 接收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一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 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 , 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 所述调度信息,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 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的。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 通知,表明上行链路访问的开始,终端接收到该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通知后, 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发送等级以及数据 大小的緩存信息 ,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即可得到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 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 送调度信息, 网络侧设备将发送调度信息发送至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被允 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即可按照发送调度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实现上行链路多用 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建立。由于终端直接向网络侧设备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 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緩存信息, 无需终端与网络侧设备多次信令交互获 取, 减少了信令交互, 因此可以减少资源开销, 提高数据发送效率, 实现了上 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建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 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2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3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4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装置 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装置 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 例如: 长期演 进 ( 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 系统、 无线局 i或网系统(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等。
终端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UE )、用户终端( User Terminal, UT )、 移动终端 (Mobile Terminal, MT )、 移动台 ( Mobile Station, MS )等。
网络侧设备, 主要指非授权频段下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如 WLAN中的 AP ( Wireless Access Point , AP ) , 也可以是非授权频段网络中的协作点 ( Coordination Point ), 该协作点承担了某一特点范围内的终端间的协作和控 制, 也可以是非授权频谱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Unlicensed, LTE-U ) 中 的网络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通知,表明上 行链路访问的开始, 终端接收到该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通知后, 确定有数据 反馈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发送等级以及数据大小的緩存 信息 ,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即可得到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 数据长度, 从而可以确定出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 息, 网络侧设备将发送调度信息发送至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被允许发送数 据的终端即可按照发送调度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实现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 多输出的建立。终端直接向网络侧设备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 数据长度的緩存信息, 无需多次信令交互获取, 减少了信令交互, 且网络侧设 备可以釆用组播的方式统一发送发送调度信息, 进一步减少了信令交互, 可以 减少资源开销,提高数据发送效率, 实现了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有 效建立。 图 1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英文: Uplink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 简称: UL MU-MIMO )建立方法一 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1 : 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通知(英文: Uplink MIMO Announcement , 简称: UMA )。
102: 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 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 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UMA用于发起上行多用户接入, 是上行多用户接入的开始。
该 UMA中可以携带第一网络分配矢量(英文: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简称: NAV )值, 该第一 NAV值规定了发送 UMA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终 端接收到 UMA后, 根据第一 NAV值, 在该第一 NAV值规定的时间长度内不 进行其他业务处理, 以保护 UAM的处理流程。 该 UMA中还可以携带网络侧设备的应用标识(英文: application identifier, 简称: AID ) 以及反馈位置信息等。
终端接收到 UMA后, 可以判断是否有数据反馈, 若有数据反馈, 即可以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英文: Buffer )信息。 该 Buffer信息中至少包括待发 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发送数据长度表明了待发送数据的数据 长度,发送等级表明了待发送数据的访问优先级,发送等级较高的待发送数据 , 可以优先被访问。
该 Buffer信息可以是指终端预先緩存的关于待发送数据的相关内容。 其中, 为了解决隐藏终端的问题, 避免丟失终端发送的信息。 接收到网络 请求发送(英文: Request To Send, 简称 RTS )帧。 为了避免多个终端独立发 送 RTS帧导致开销过高的情况,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可以同时发送一个内容相 同、 调制方式相同、 物理波形相同的 RTS, 从而使 隐藏终端问题得到有效抑 制。
无论釆取哪种方式发送该 RTS帧, 由于各终端的 Buffer信息不同, 因此
Buffer信息需要分时发送, 也可以釆用多天线多流的方式同时发送, 本发明并 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 WLAN系统中,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 RTS帧和 /或 Buffer信息可以 是在经过一个短帧间隔 (英文: Short Interframe Space, 简称: SIFS )或一定 时间间隔后发送。
103: 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 确定建立 UL MU-MIMO的发送调度信息。 根据 Buffer信息中的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可以得到 发送调度信息, 该发送调度信息中可以包括允许发送的时间长度、允许的发送 速率、 频段信息等, 也即发送调度信息规定了哪些终端在什么时间、 在哪一频 段按照何种大小的发送速率进行数据发送。
104: 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向被允 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 ,以便于由所述被 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同步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网络侧设备根据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反馈的 Buffer信息,可以确定其中哪些 终端允许发送数据, 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的等级、 排队等待时间、 待发送数据 长度等信息确定, 可以选择等级较高的终端发送数据。 网络侧设备可以向被允 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单播、 组播或广播发送许可帧。 (英文: Clear To Send, 简 称: CTS )。
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接收到 CTS帧后, 即可以按照该发送调度信息同 步的发送待发送数据, 从而即可以实现 UL MU-MIMO。
其中,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被允许发送的数据的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后,还 可以向所述被允许发送的数据的终端单播、 组播或广播发送确认 (英文: Acknowledgement, 简称: ACK )数据包, 对被允许发送的数据的终端进行回 复。 其中, 釆用组播的方式可以减少逐一对数据进行确认的信令交互。 当然, 本发明所所涉及的确认方式并不限于所述确认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 网络侧设备广播 UMA后,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可以直接反 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信息,从而网络侧设备 可以根据 Buffer信息确定出发送调度信息以及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且向被 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 CTS帧, 终端直接反馈包括发 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信息, 无需多次信令交互获取, 减少了 UL MU-MIMO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 从而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 高数据发送效率。 终端反馈信,包、的编码方式:
其中,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 Buffer信息具体可以是按照预设信息格式 编码发送的, 所述预设信息格式至少包括发送等级域以及数据长度域。
发送等级域占用两比特或多比特, 当占用两比特时, 可以表示四种基本发 送级别的数据 (即 00、 01、 10、 11四个级别 ), 当然根据实际的发送级别需求, 可以设定该发送等级域占用的比特数。
数据长度域,用于表明发送数据的大小,由于发送的数据长度可能会变化, 该数据长度域的比特数要覆盖最大数据长度。 为了节约资源,避免数据长度域 较大而实际发送的数据较小造成的资源浪费,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时可以将待 发送数据进行数据编码, 该数据长度域只保存编码值,从而可以减少该数据长 度域占用的比特数, 节约资源。
该数据编码方式可以由网络侧设备通知终端,请求终端按照所述数据编码 方式进行编码,或者由终端按照一定数据编码方式编码并将该数据编码方式反 馈给网络侧设备。
其中, Buffer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数据指示信息以及退避定时器 (英文: Backoff timer )值, 数据指示信息用于表明该终端是否有数据反馈, 退避定时 器值规定了当发生数据冲突时, 等待发送数据的时间, 网络侧设备可以具体是 根据所述退避定时器值以及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 在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确定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因此该预设信息格式中还可以包括数据指示域以及 Backoff timer数值域。 如下表 1 , 示出了该预设信息格式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
该预设信息格式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发送至终端的,可以广播 UMA时携带, 也可以是单独发送至终端的。 其中, 为了进一步减少信令交互,有数据反馈的不同终端可以同步发送所 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同步接收不同有数据反馈的 终端的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UMA中可以携带发送参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可以根 据该发送参数发送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保证与其他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 步发送, 例如该发送参数规定了反馈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的发送时间等。
当然, 作为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 终端可以釆用正交频分多址(英文: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简称: OFDMA)的方式发送所 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即终端在相应的 OFDMA资源块中, 发送所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网络侧设备在不同 OFDMA资源块中, 即可以同步 接收不同终端发送的信息。
为了进一步节约资源,终端在相应的 OFDMA资源块中,可以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者码分多址 (英文: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 CDMA) 序列发送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因此网络侧设备可以在一个 OFDMA资源 块中接收到不同终端发送的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可以减少资源开销。
终端釆用的 OFDMA资源块和 /或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 CDMA序列可 以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网络侧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可以携带在 UMA中通知 给各个终端, 也可以单独向有数据反馈请求的终端发送该资源分配信息。
其中,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 Buffer信息后, 还可以根据 Buffer信息的精度, 调整 OFDMA资源块的大小,以保证数据能够正常发送且避免资源浪费。 Buffer 信息精度具体可以是指 Buffer信息的大小。 因此, 如图 2所示,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UL MU-MIMO建立方式 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01 : 网络侧设备广播 UMA。
202: 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在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OFDMA资源块中以正 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 CDMA序列发送 Buffer信息。
所述 Buffer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还可 以包括数据止水信息、 退避定时器值等信息。
该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OFDMA 资源块、 以及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和 CDMA序列中的任一个的资源分配信息可以携带在所述 UMA中发送。
Buffer信息釆用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 CDMA序列的方式在同一时频 资源内同时向网络侧设备反馈 Buffer信息。
由于本发明工作于非授权频谱,存在隐藏终端的问题, 因此有数据反馈的 终端可以在反馈 Buffer信息前发送 RTS帧, 保护后续数据不受隐藏终端的干 扰。
为了减少开销,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反馈 RTS帧一种可行的方式是由有数 据反馈的终端同时发送一个相同的 RTS帧,保护 UL MU-MIMO的发送。传统 的 RTS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本实施例中, 源地址可釆用一个相同的、 缺 省的地址,也可由网络侧设备指定,本发明并不限于釆用何种方式确定源地址。 目的地址为网络侧设备地址。 而 RTS中的诸如 NAV长度信息, 可以与网络侧 设备预先约定, 终端可通过 UMA获取, 也可由网络层的其他广播、 组播信息 中获取。
203: 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 确定建立 UL MU-MIMO的发送调度信息。 204: 向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 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以便于由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网络侧设备可以以单播、组播或广播的形式向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 所述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
其中, 釆用组播形式, 可以进一步减少信令交互, 减少资源开销。 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 ACK数据包。
网络侧设备可以釆用单播、 组播或广播的形式发送 ACK数据包。
ACK数据包用于告知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网络侧设备已成功接收其发 送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 网络侧设备广播 UMA后,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可以在网络 侧设备分配的 OFDMA 资源块中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 长度的 Buffer信息, 从而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 Buffer信息确定出发送调度信 息以及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并向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发送调度 信息的 CTS帧, 由于终端直接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 度等的 Buffer信息, 无需多次信令交互获取, 因此减少了 UL MU-MIMO建立 过程中的信令交互, 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高数据发送效率。
其中, 该 UMA还可以携带需求信息, 终端可以根据该需求信息, 只反馈 Buffer信息中该需求信息对应的緩存内容。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 Buffer信息的需求信息对应的緩存内容,还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 请求终端发送 Buffer信息中的其他緩存内容。
也即,该 Buffer信息包括的緩存内容可以一次发送完成,也可以分别发送 多次。从而可以根据网络侧设备进行调度的信息需求,每次反馈网络侧设备请 求的对应緩存内容, 这样可以减少系统的开销, 灵活的进行调度。
该 RTS帧可以携带第二 NAV值, 该第二 NAV值规定了发送 RTS帧以及 Buffer信息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所有与此 UL MU-MIMO发送无关的设备接 收到第二 NAV值后, 在该第二 NAV值规定时间长度内不进行其他业务处理, 从而可以保护 RTS帧以及 Buffer信息的处理流程。
也可以是,该第二 NAV值规定了发送 RTS帧、 Buffer信息、 UL MU-MIMO 数据及 ACK数据包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所有与此 UL MU-MIMO发送无关 的设备接收到第二 NAV值后,在该第二 NAV值规定时间长度内不进行其他业 务处理, 使得可以保护 RTS帧以及 Buffer信息、 UL MU数据及 ACK数据包 的处理流程。
同样, 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CTS帧可以携带第三 NAV值, 该第三 NAV值 规定了发送 CTS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终端接收到 CTS后, 根据第三 NAV 值, 在该第三 NAV值规定的时间长度内不进行其他业务处理, 以保护 CTS的 处理流程。
图 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UL UM-MIMO建立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 流程图, 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01 :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广播的 UMA。
302: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 Buffer信息,所述 Buffer 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当确认有数据反馈时, 终端还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 RTS帧, 通过发送 RTS帧可以解决隐藏终端的问题, 避免信息的丟失。
RTS帧和 Buffer信息可以同时发送, 也可以分时发送。
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 Buffer信息和 /RTS帧, 具体可以是按照网络 侧设备发送的发送参数进行, 以保证和其他终端能够同时发送各自的 Buffer 信息和 /RTS 帧, 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同时接收不同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 RTS帧和 /或 Buffer信息。 例如该发送参数规定了反馈 Buffer信息和 /或 RTS 帧的发送时间等。
其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终端具体可以是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 OFDMA资源块上发送的 Buffer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终端具体可以是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 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 OFDMA资源块中以正交序列、准正交序列 或码分多址 CDMA序列发送 Buffer信息。
303: 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建立 UL MU-MIMO的发送调 度信息的 CTS帧时, 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 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确定的。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 Buffer信息后, 即可以根据 Buffer信息的緩存内容确 定建立 UL MU-MIMO的发送调度信息, 然后可以向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 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 CTS帧。
终端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组播的 CTS帧, 按照该发送调度信息发送待发 送数据, 即可以实现 UL MU-MIMO的建立。
在本实施例中,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广播的 UMA, 并在确定有数据反馈 时, 向网络侧设备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 信息。 网络侧设备即可以依据 Buffer信息确定发送调度信息,并选择被允许发 送数据的终端组播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 CTS帧, 无需逐一回复各个终端, 可 以统一进行回复, 减少了信令交互。 终端接收到 CTS帧后, 即可以按照发送 调度参数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 实现 UL MU-MIMO的建立, 终端直接反馈包 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信息,无需多次信令交互获 取, 进一步减少了 UL MU-MIMO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 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高数据发送效率。 图 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UL UM-MIMO建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 构示意图, 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网络侧设备中, 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 401 , 用于广播 UMA。 信息接收模块 402, 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 Buffer信息。
UMA用于发起上行多用户接入, 是上行多用户接入的开始。
该 UMA中可以携带第一网络分配矢量(英文: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 简称: NAV )值, 该第一 NAV值规定了发送 UMA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终 端接收到 UMA后, 根据第一 NAV值, 在该第一 NAV值规定的时间长度内不 进行其他业务处理, 以保护 UAM的处理流程。
该 UMA中还可以携带网络侧设备的应用标识(英文: application identifier, 简称: AID ) 以及反馈位置信息等。
终端接收到 UMA后, 可以判断是否有数据反馈, 若有数据反馈, 即可以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 Buffer信息。
所述 Buffer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信息确定模块 403 , 用于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 确定建立 UL MU-MIMO 发送调度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 404, 用于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 据的终端,向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 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 404可以向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单播、组播或广播发送许 可帧。 (英文: Clear To Send, 简称: CTS )。
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接收到 CTS帧后, 即可以按照该发送调度信息同 步的发送待发送数据, 从而即可以实现 UL MU-MIMO。
其中,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被允许发送的数据的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后,还 可以向所述被允许发送的数据的终端单播、 组播或广播发送确认 (英文: Acknowledgement, 简称: ACK )数据包, 对被允许发送的数据的终端进行回 复。 其中, 釆用组播的方式可以减少逐一对数据进行确认的信令交互。 当然, 本发明所所涉及的确认方式并不限于所述确认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 在广播 UMA后,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可以直接反馈包括发 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信息, 从而可以根据 Buffer信 息确定出发送调度信息以及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且向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 端发送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 CTS帧, 终端直接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 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 信息, 无需多次信令交互获取, 减少了 UL MU-MIMO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从而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高数据发送 效率。
为了解决隐藏终端的问题,避免丟失终端发送的信息。接收到网络侧设备 为了避免多个终端独立发送 RTS帧导致开销过高的情况,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 可以同时发送一个内容相同、 调制方式相同、 物理波形相同的 RTS, 从而使隐 藏终端问题得到有效抑制。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具体可以在反馈 Buffer信息前发送 RTS帧。
因此,所述信息接收模块 402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 的 RTS帧。
无论釆取哪种方式发送该 RTS帧, 由于各终端的 Buffer信息不同, 因此 Buffer信息需要分时发送, 也可以釆用多天线多流的方式同时发送, 本发明并 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 WLAN系统中,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 RTS帧和 /或 Buffer信息可以 是在经过一个短帧间隔 (英文: Short Interframe Space, 简称: SIFS )或一定 时间间隔后发送。
为了减少开销, 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反馈 RTS帧一种可行的方式是由有数 据反馈的终端同时发送一个相同的 RTS帧,保护 UL MU-MIMO的发送。传统 的 RTS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本申请中, 源地址可釆用一个相同的、 缺省 的地址, 也可由网络侧设备指定, 本发明并不限于釆用何种方式确定源地址。 目的地址为网络侧设备地址。 而 RTS中的诸如 NAV长度信息, 可以与网络侧 设备预先约定, 终端可通过 UMA获取, 也可由网络层的其他广播、 组播信息 中获取。 其中, 为了进一步减少信令交互,有数据反馈的不同终端可以同步发送所 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使得信息接收模块可以同步接收不同有数据反馈 的终端的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因此所述信息接收模块 402 具体是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步发送 的 Buffer信息。
为了保证有数据反馈的不同终端可以同步发送所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 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发送的 UMA中可以携带发送参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可以根据该发送参 数发送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保证与其他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步发送, 例 如该发送参数规定了反馈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的发送时间等。
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为:
终端可以釆用正交频分多址(英文: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称: OFDMA)的方式发送所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即终端在 相应的 OFDMA资源块中 , 发送所述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因此,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 402 具体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在分配的 OFMDA资源块上发送的 Buffer信息。
信息接收模块在不同 OFDMA资源块中,即可以同步接收不同终端发送的 信息。
为了进一步节约资源,终端在相应的 OFDMA资源块中,可以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者码分多址 (英文: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 CDMA) 序列发送 Buffer信息和 /或 RTS帧。
信息接收模块 402 即具体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在分配的 OFDMA 资源块中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 CDMA序列发送的 Buffer信息。
信息接收模块可以在一个 OFDMA资源块中接收到不同终端发送的 Buffer 信息和 /或 RTS帧, 可以减少资源开销。
终端釆用的 OFDMA资源块和 /或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 CDMA序列可 以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网络侧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可以携带在 UMA中通知 给各个终端, 也可以单独向有数据反馈请求的终端发送该资源分配信息。
其中,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 Buffer信息后, 还可以根据 Buffer信息的精度, 调整 OFDMA资源块的大小,以保证数据能够正常发送且避免资源浪费。 Buffer 信息精度具体可以是指 Buffer信息的大小。 该 RTS帧可以携带第二 NAV值, 该第二 NAV值规定了发送 RTS帧以及 Buffer信息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所有与此 UL MU-MIMO发送无关的设备接 收到第二 NAV值后, 在该第二 NAV值规定时间长度内不进行其他业务处理, 从而可以保护 RTS帧以及 Buffer信息的处理流程。
也可以是,该第二 NAV值规定了发送 RTS帧、 Buffer信息、 UL MU-MIMO 数据及 ACK数据包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所有与此 UL MU-MIMO发送无关 的设备接收到第二 NAV值后 ,在该第二 NAV值规定时间长度内不进行其他业 务处理, 使得可以保护 RTS帧以及 Buffer信息、 UL MU数据及 ACK数据包 的处理流程。
同样, 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组播的 CTS帧可以携带第三 NAV值, 该第三 NAV值规定了发送 CTS需要占用的时间长度, 终端接收到 CTS后,根据第三 NAV值, 在该第三 NAV值规定的时间长度内不进行其他业务处理, 以保护 CTS的处理流程。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 UL UM-MIMO建立装置,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集成到 网络侧设备中。 部署本申请实施例的 UL UM-MIMO建立装置的网络设备, 可 以快速高效的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 减少了繁瑣的操作步骤, 因此减少了少 了 UL MU-MIMO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 从而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高数 据发送效率。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 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 因此, 参见图 5,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 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 该网络侧设备至少包括发送器 501、 接收器 502、 存储 器 503以及处理器 504, 其中:
存储器 503存储一组程序指令。 该存储器可以是是高速 RAM存储器, 也 可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等。
处理器 504用于调用存储器 503存储的程序指令, 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发送器 501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通过接收器 502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 Buffer信息, 所述 Buffer 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 ,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 信息; 并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通过发送 器 501 向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 据。
该处理器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CPU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ASIC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 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图 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UL UM-MIMO建立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 结构示意图, 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终端中, 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通知接收模块 601 ,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UMA。
信息发送模块 602 , 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
Buffer信息 ,所述 Buffer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 度。
数据发送模块 603 , 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 息的发送许可帧时,按照所述调度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 据,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确定的。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当确认有数据反馈时, 还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 RTS 帧, 通过发送 RTS帧可以解决隐藏终端的问题, 避免信息的丟失。
RTS帧和 Buffer信息可以同时发送, 也可以分时发送。
其中,为了保证和其他终端能够同时发送各自的 Buffer信息,作为一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信息发送模块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 Buffer信息,具体可以是按照网络侧 设备发送的发送参数进行 ,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同时接收不同有数据反馈的 终端发送的 RTS帧和 /或 Buffer信息。 例如该发送参数规定了反馈 Buffer信息 的发送时间等。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信息发送模块具体可以是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正交频分多址 OFDMA资源块上发送 Buffer信息。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信息发送模块可以是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 频分多址 OFDMA资源块中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 CDMA序列 发送 Buffer信息。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 Buffer信息后, 即可以根据 Buffer信息的緩存内容确 定建立 UL MU-MIMO的发送调度信息, 然后可以向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 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 CTS帧。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组播的 CTS帧, 数据发送模块即可以按照该发送调 度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 实现 UL MU-MIMO的建立。 其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发送的 Buffer信息具体可以是照预设信息格式编 码发送的, 该预设信息格式编码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广播的 UMA,并在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网络侧设备反馈包括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信息。 网络侧设备即可以依据 Buffer信息确定发送调度信息,并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 的终端组播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 CTS帧, 无需逐一回复各个终端, 可以统一 进行回复, 减少了信令交互。 终端接收到 CTS帧后, 即可以按照发送调度参 数信息发送待发送数据, 实现 UL MU-MIMO的建立, 终端直接反馈包括发送 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的 Buffer信息,无需多次信令交互获取,进 一步减少了 UL MU-MIMO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 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 高数据发送效率。 上述图 6所示实施例所述的 UL UM-MIMO建立装置, 在实际应用中, 可 以集成到终端中。 部署本申请实施例的 UL UM-MIMO建立装置的终端, 可以 快速高效的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 减少了繁瑣的操作步骤, 因此减少了少了 UL MU-MIMO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 从而减少了资源开销, 可以提高数据 发送效率。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 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 因此, 参见图 7 ,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 供了一种终端, 该终端至少包括发送器 701、 接收器 702、 存储器 703以及处 理器 704, 其中:
存储器 503存储一组程序指令。 该存储器可以是是高速 RAM存储器, 也 可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等。
处理器 504用于调用存储器 503存储的程序指令, 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接收器 702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通过所述发送器 701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 Buffer 信息, 所述 Buffer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 所述调度信息,通过发送器 701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 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 Buffer信息确定的。
该处理器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CPU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ASIC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 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釆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 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 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 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 所以描述的比较 简单, 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 申请。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 的,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 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 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 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网络侧设备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 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緩存信息 ,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 息;
    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向所述被允许 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以便于由所述被允 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 端发送的緩存信息包括:
    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步发送的緩存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 端发送的緩存信息包括: 发送的緩存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 端发送的緩存信息包括: 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的緩存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 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 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6、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存信息还 包括退避定时器值。
    7、 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 所述緩存信息至 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 所述调度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的。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包括: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上发 送緩存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包括: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中以 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緩存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 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确定有数 据反馈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发送帧。
    11、 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网 络侧设备中,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 用于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信息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 所述緩存信 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信息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 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 用于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 终端, 向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 送数据。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 用于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同步发送的緩存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 发送的緩存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 以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的緩存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还 用于接收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16、 一种网络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存储器、 发送器、 接收器以及处 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一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 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发送器广播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有数据反馈的终端发送的緩存信息,所述緩存信息至 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緩存信息 ,确定建立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调度信 息; 并在所述有数据反馈的终端中, 选择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 通过所述发 送器向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发送携带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 , 以便于由所述被允许发送数据的终端按照所述发送调度信息发送所述待发送 数据。
    17、 一种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终 端中, 所述装置包括:
    通知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信息发送模块, 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 息, 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 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所述调度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的。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 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上发 送的緩存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 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正交频分多址资源块中以 正交序列、 准正交序列或码分多址序列发送緩存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 17~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发送 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发送帧。
    21、 一种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存储器、 发送器、 接收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一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 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通知;
    当确定有数据反馈时,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緩存信息, 所述緩存信息至少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等级以及发送数据长度;
    当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发送调度信息的发送许可帧时 ,按照 所述调度信息,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 所述 发送调度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緩存信息确定的。
    +
CN201480078621.XA 2014-05-30 2014-05-30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465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8918 WO2015180131A1 (zh) 2014-05-30 2014-05-30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168A true CN106465168A (zh) 2017-02-22
CN106465168B CN106465168B (zh) 2019-12-06

Family

ID=5469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8621.XA Active CN106465168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上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建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405221B2 (zh)
EP (2) EP3133859B1 (zh)
CN (1) CN106465168B (zh)
WO (1) WO20151801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0176B2 (en) * 2014-06-18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ection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US10715581B2 (en) * 2017-01-25 2020-07-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download file from common recipient devices in proximity
CN107277932B (zh) * 2017-06-20 2020-08-1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用户调度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0855A1 (en) * 2009-10-20 2011-04-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high capac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7920A (zh) * 2010-04-28 2011-11-09 英特尔公司 上行链路mu mimo媒体访问和错误恢复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92755A (zh) * 2010-03-09 2012-11-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采用轮询的edca进行多用户上行链路通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886B (zh) * 2009-08-12 2014-11-1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基于争用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TW201210238A (en) * 2010-05-06 2012-03-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973746B1 (ko) * 2011-10-17 2019-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201407973A (zh) * 2012-05-09 2014-0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在無線區域網路及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中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通訊
US10212086B2 (en) * 2013-08-28 201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 transmission duration in multiple user uplink
US20170332385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0855A1 (en) * 2009-10-20 2011-04-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high capac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92755A (zh) * 2010-03-09 2012-11-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采用轮询的edca进行多用户上行链路通信
CN102237920A (zh) * 2010-04-28 2011-11-09 英特尔公司 上行链路mu mimo媒体访问和错误恢复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3859A1 (en) 2017-02-22
EP3133859A4 (en) 2017-06-28
EP4040901A1 (en) 2022-08-10
WO2015180131A1 (zh) 2015-12-03
US20170070906A1 (en) 2017-03-09
US20220248248A1 (en) 2022-08-04
US10405221B2 (en) 2019-09-03
CN106465168B (zh) 2019-12-06
US11956661B2 (en) 2024-04-09
US20190357072A1 (en) 2019-11-21
EP3133859B1 (en) 2023-07-12
US11284283B2 (en)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0969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ccess categories
CN103841644B (zh) 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50139136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ownlink data,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1772982A (zh) 为演进型geran网络的下行链路双载波和其他特征提供支持
US11956661B2 (en) Uplink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0511883A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を受信及び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4471998B (zh) 用于分配上行链路子帧的资源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5144617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058157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602318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for user data transmission
WO2017020761A1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517439B (zh) 位置处理方法及基站、终端
US2011004427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wo domains
US2017030871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WO2018202201A1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2738888B (zh) 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5915410A (zh) 用于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ran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0237871B2 (en) Decentralized scheduling method for mobile networks with bursty traffic
CN106937358A (zh) 一种传输机会确定方法及接入点
CN107534863B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883219A (zh) 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多usf处理方法
CN102761395A (zh) 下行子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664692A (zh) 共享频谱上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