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2336A -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2336A
CN106462336A CN201480077963.XA CN201480077963A CN106462336A CN 106462336 A CN106462336 A CN 106462336A CN 201480077963 A CN201480077963 A CN 201480077963A CN 106462336 A CN106462336 A CN 106462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istribution
terminal
pressure
screen interface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79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2336B (zh
Inventor
郜文美
秦超
王雅辉
井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2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2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7Sensing arrangement for detection of housing movement or orientation, e.g. for controlling scrolling or cursor movement on the display of an handhel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能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大屏手机虽然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由于屏幕较大,用户使用单手操作时,会有一部分区域超出拇指可达的触控范围,降低了操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手机通过捕捉并识别用户做出的手势,根据识别出的手势将屏幕界面移动至用户拇指触摸得到的区域。例如用户可设定下拉手势为下拉屏幕的指令,手机在识别出用户的下拉手势后,将屏幕界面向下移动,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屏幕界面的上部区域,其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过程繁杂。另外,由于手势指令种类比较单一,容易导致手机误判。例如,在一些手机的既定功能中若设定下拉手势为进入搜索界面的指令,则手机在识别出下拉手势时很有可能跳转至搜索界面,导致识别出现错误。
另一种方式根据检测手机的倾斜角度等比例缩小屏幕界面,并将屏幕界面在屏幕的某个区域显示,或者根据检测手机的倾斜角度将屏幕界面中的拨号键盘向倾斜的一侧移动,但不能移动整个屏幕界面。
总而言之,上述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操作过程繁杂,操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能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包括:
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 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具体包括: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
或者,
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较模块获得的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移动模块,用于将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终端还包括:
捕获模块,用于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捕获模块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 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捕获模块捕获到的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生成模块,用于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比较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模块,具体还用于: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第 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
或者,
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输入装置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屏幕界面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装置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 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执行如下步骤: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输入装置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装置将屏幕界面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执行如下步骤: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
或者,
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通过本发明,可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将屏幕界面 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受力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传感器分布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二侧的压力传感器分布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设置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集合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倾斜状态数据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集合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能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可以是任何移动或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可采用压电传感器检测施加在终端上的压力。压力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压电效应是指某些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此外,压力传感器还可为压电薄膜传感器。压电薄膜传感器对动态应力非常敏感,因此能够精确检测来自用户手部的不同部位的压力。用户可用左手或者右手握持终端,本实施例则以用户用右手握持手机进行举例说明。
S100,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如图2所示,当用户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可能会承受来自虎口、小拇指、无名指和中指等右手部位的压力。因此,如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可分别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部署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因此,终端的第一侧可包括检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的区域,第二侧可包括检测小拇指按压的区域,第三侧可包括 检测虎口按压的区域。分布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握持的压力之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S110,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集合包括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生成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终端通过预先采集并保存这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生成集合。在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之后,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已保存的各个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最后在集合内找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相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S120,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具体实现中,集合内不仅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还包括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在上述步骤得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相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之后,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该移动方向即为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用于使终端按照该移动方向移动屏幕界面。其中,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可为任意设置的移动方向,或者为根据压力分布特征以及预设的规则计算出移动方向,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S130,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将屏幕界面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一段预设的距离,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正常情况下拇指无法触碰到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移出屏幕的界面部分隐藏不可见,因此用户随后可根据需要滑动屏幕界面,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控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移动方向还可用于使终端沿着该移动方向按照预设比例缩放移动屏幕界面。终端可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或者,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将移动后的屏幕界面保持预设的时间,随后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等待用户输入的指令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返回步骤S10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终端的屏幕可为触控面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触摸或接近的操作动作。本实施例在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时,根据采集到的压力分布特征以及预设的规则计算出移动方向。可选的,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用户在握持终端时,使用拇指任意触控屏幕界面。触控面板检测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触控操作转换成触控点的坐标,最后根据该触控点的坐标确定移动方向。用户可用左手或者右手握持手机,本实施例则继续以用户用右手握持手机进行举例说明。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S200,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具体实现中,终端需要先采集用户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作为参考对象,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生成集合。在终端后续检测到用户右手施加的压力时,再与集合内的参考对象进行对比。因此,在终端采集这些参考对象时,需要先获取用户的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的触控点。
可选的,所述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具体实现中,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后,判断触控点是否 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若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则执行步骤S210;若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外,则此次捕获的触控点无效,提示用户重新采集触控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预先设置该区域。如图5所示,终端可提示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并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用于设定区域的弧线,如弧线L1。终端可在采集到作用在屏幕界面的弧线L1后,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弧线区域的宽度。最后终端根据设定的弧线区域的宽度在弧线L1的预设的一侧设定弧线L2(图5所示的弧线L2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上,可选的弧线L2还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下),弧线L1与弧线L2之间的区域即为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弧线L2还可由用户输入设定。当终端采集并确定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弧线L1之后,可再提示用户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第二条弧线(弧线L2)。由此根据用户输入的弧线L1以及弧线L2确定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区域还可由直线、折线或任意曲线构成,也可由封闭的多边形图形形成该区域,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S210,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用户使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时,右手会对终端施加压力。如图5所示,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并判断触控点D1是否落在该区域内。此时若终端确定触控点D1落在该区域内,则如图2所示检测作用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的压力,并获得压力分布特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3a-3c所示,由于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均分布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在图3a中,在终端的第一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L1-L9,在终端的第二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B1-B8,在终端的第三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R1-R9。因此每个压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的右手的各个部位施加的压力之后,终端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获得本次用户测试的压力分布特征,生成如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横坐标为第一侧至第三侧的所有压力传感器的名称,纵坐标为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再对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滤波去除毛刺,形成较光 滑的曲线。结合图6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图2的终端受力示意图可看出,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而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则基本为零。则终端的第二侧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施加的压力,此时,压力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终端的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
S220,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具体实现中,如图5所示,设置屏幕的第一边缘为预设边缘,并在屏幕的第一边缘上预先设置参考点D2。当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后,确定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计算该连线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夹角。通过计算触控点D1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之间的夹角θ,确定夹角θ对应的连线(即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的方向,即确定了屏幕界面的移动方向。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步骤S210和步骤S220之间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S230,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现中,当获得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后,建立对应关系。如图7所示的第一集合表中,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上述终端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步骤S220所计算出的夹角对应,即建立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
S240,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建立上述对应关系之后,重复步骤S200至S230的步骤,至少一次采集用户输入的触控点以及获取采集到该触控点时施加在终端上第一侧至第三侧的压力,并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在终端采集预设的次数后,保存所有对应关系,最后生成第一集合表,为后续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将夹角相近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归为一类,例如,可将28°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 特征曲线以及夹角为32°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聚合,归为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然后将其他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归类。
S250,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生成第一集合表后,可在用户的设置下开启检测功能,也可在终端开机后即开启检测功能。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上三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各自所承受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绘制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
S260,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分别与图7的第一集合表的已保存的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找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匹配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例如,将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分别与第一集合表中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后,得出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相匹配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其对应的夹角为40°。
可选的,上述步骤S260可以包括步骤S261(未图示)以及步骤S262(未图示)。
S261,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具体实现中,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可为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一集合表内已保存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判断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具体的,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并判断该相似度是否超过阈值(例如90%)。若判断为是,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若判断为否,则继续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下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 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还可为比较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各个压力值是否在第一集合表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压力值的预设的区间范围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压力值的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则可判断满足上述条件的这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确定该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
S262,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判断为是时,则确定该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根据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夹角40°。
S270,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获得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后,确定移动方向为该夹角对应的连线的方向,即夹角θ为40°时所对应的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的移动方向。
S280,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将屏幕界面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一段预设的距离,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正常情况下拇指无法触碰到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移出屏幕的界面部分隐藏不可见,因此用户随后可根据需要滑动屏幕界面,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控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移动方向还可用于使终端沿着该移动方向按照预设比例缩放移动屏幕界面。终端可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或者,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将移动后的屏幕界面保持预设的时间,随后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等待用户输入的指令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 常状态,继续返回步骤S25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先建立压力分布特征的集合,再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夹角,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夹角对应的连线的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终端在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时,可直接根据用户的输入设置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此外,终端在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之前,加入对终端的倾斜状态的判断,使终端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压力以及终端的倾斜状态移动屏幕界面。用户可用左手或者右手握持手机,本实施例则继续以用户用右手握持手机进行举例说明。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S300,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具体实现中,在实施例图4中提及到,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则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因此终端还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其中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其中,参考方向可以为X、Y、Z三轴方向。例如,终端可通过三轴加速计检测终端在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并保存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10所示,终端在检测至少一个倾斜状态数据后,对应生成多个压力分布特征,并绘制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随后,终端再根据用户的输入设置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移动方向,建立该压力分布 特征曲线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终端根据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生成第二集合表。获取压力分布特征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4,本实施例则不再赘述。
S310,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检测至少一个倾斜状态数据,并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根据预设方向上的加速度确定该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例如,如图9所示的倾斜状态数据表,终端在检测多个倾斜状态数据后,记录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最后确定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4.5,-2.7]m/s2,Y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6.6,8.9]m/s2,Z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3.5,6.3]m/s2
S320,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确定各个方向的加速度区间后,即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由此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
可选的,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终端在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判断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4.5,-2.7]m/s2内,或者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6.6,8.9]m/s2内,或者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3.5,6.3]m/s2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至少一个条件,则执行步骤S330,若不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则停止执行,结束流程。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根据用户的设置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也可在终端开机后即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
S330,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生成第一集合表后,可在用户的设置下开启检测功能,也可在终端开机后即开启检测功能。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上三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各自所承受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绘制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
S340,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终端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后,绘制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与第二集合表保存的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例如,如图10所示,终端找出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相匹配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可为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二集合表内已保存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判断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具体的,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并判断该相似度是否超过阈值(例如90%)。若判断为是,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若判断为否,则继续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下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还可为比较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各个压力值是否在第二集合表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压力值的预设的区间范围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压力值的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则可判断满足上述条件的这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
S350,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具体实现中,在第二集合表内还存储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其中,移动方向可由用户的输入进行设置,因此在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之后,得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移动方向。
S360,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将屏幕界面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一段预设的距离,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正常情况下拇指无法触碰到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移出屏幕的界面部分隐藏不可见,因此用户随后可根据需要滑动屏幕界面,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控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移动方向还可用于使终端沿着该移动方向按照预设比例缩放移动屏幕界面。终端可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或者,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将移动后的屏幕界面保持预设的时间,随后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等待用户输入的指令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返回步骤S32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先建立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区间,并建立压力分布特征的集合,再检测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若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则继续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将实施例图4以及实施例图8进行结合,不仅检测终端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其移动方向还为从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即根据倾斜状态数据、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θ移动屏幕界面。用户可用左手或者右手握持手机,本实施例则继续以用户用右手握持手机进行举例说明。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S400,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具体实现中,在初始设置阶段终端需要先采集用户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作为参考对象,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生成集合。 在终端后续检测到用户右手施加的压力时,再与集合内的参考对象进行对比。因此,在终端采集这些参考对象时,需要先获取用户的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的触控点。
可选的,所述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具体实现中,如图5所示,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后,判断触控点D1是否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若触控点D1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则执行步骤S401;若触控点D1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外,则此次捕获的触控点D1无效,提示用户重新采集触控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预先设置该区域。如图5所示,终端可提示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并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用于设定区域的弧线,如弧线L1。终端可在采集到作用在屏幕界面的弧线L1后,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弧线区域的宽度。最后终端根据设定的弧线区域的宽度在弧线L1的预设的一侧设定弧线L2(图5所示的弧线L2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上,可选的弧线L2还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下),弧线L1与弧线L2之间的区域即为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弧线L2还可由用户输入设定。当终端采集并确定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弧线L1之后,可再提示用户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第二条弧线(弧线L2)。由此根据用户输入的弧线L1以及弧线L2确定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区域还可由直线、折线或任意曲线构成,也可由封闭的多边形图形形成该区域,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S401,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的触控点D1后,获取终端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其中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参考方向可以为X、Y、Z三轴方向。例如,终端可通过三轴加速计检测终端在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并保存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在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后,根据预设的参考方向的加速度值判断终端是否朝向第三侧倾斜。例如判断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若判断为是,说明终端朝向第三侧倾 斜,则执行步骤S402;若判断为否,则流程结束。
S402,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获取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后,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传感器、第二侧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作用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的压力,并获得压力分布特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3a-3c所示,由于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均分布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在图3a中,在终端的第一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L1-L9,在终端的第二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B1-B8,在终端的第三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R1-R9。因此每个压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的右手的各个部位施加的压力之后,终端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获得本次用户测试的压力分布特征,生成如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横坐标为第一侧至第三侧的所有压力传感器的名称,纵坐标为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再对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滤波去除毛刺,形成较光滑的曲线。结合图6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图2的终端受力示意图可看出,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而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则基本为零。则终端的第二侧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施加的压力,此时,压力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终端的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
S403,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具体实现中,如图5所示,设置屏幕的第一边缘为预设边缘,并在屏幕的第一边缘上预先设置参考点D2。当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后,确定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计算该连线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夹角。通过计算触控点D1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之间的夹角θ,确定夹角θ对应的连线(即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的方向,即确定了屏幕界面的移动方向。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步骤S402与步骤S403之间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S404,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现中,当获得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后,建立对应关系。如图7所示的第一集合表中,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上述终端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步骤S403所计算出的夹角对应,即建立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
S405,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建立上述对应关系之后,重复步骤S400至S404的步骤,至少一次采集用户输入的触控点,检测捕获到触控点时终端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以及获取采集到该触控点时施加在终端上第一侧至第三侧的压力,并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在终端采集预设的次数后,保存所有对应关系,最后生成第一集合表,为后续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将夹角相近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归为一类,例如,可将28°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夹角为32°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聚合,归为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然后将其他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归类。
S406,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建立第一集合表之后,根据步骤S405终端至少一次检测的倾斜状态数据,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根据预设方向上的加速度确定该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例如,如图9所示的倾斜状态数据表,终端在检测多个倾斜状态数据后,记录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最后确定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4.5,-2.7]m/s2,Y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6.6,8.9]m/s2,Z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3.5,6.3]m/s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S400至步骤S406为初始阶段采集参考样本的过程。在后续的步骤S407至步骤S411为终端开启检测功能之后实际检测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根据用户的设置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也可在终端开机后即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
S407,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确定各个方向的加速度区间后,即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由此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
可选的,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终端在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判断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4.5,-2.7]m/s2内,或者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6.6,8.9]m/s2内,或者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3.5,6.3]m/s2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至少一个条件,则执行步骤S408,若不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则停止执行,结束流程。
S408,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上三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各自所承受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绘制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
S409,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分别与图7的第一集合表的已保存的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找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匹配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例如,将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分别与第一集合表中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后,得出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相匹配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其对应的夹角为40°。
可选的,上述步骤S409可以包括步骤S4091(未图示)以及步骤S4092(未图示)。
S4091,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具体实现中,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可为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一集合表内已保存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判断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具体的,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并判断该相似度是否超过阈值(例如90%)。若判断为是,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若判断为否,则继续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下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还可为比较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各个压力值是否在第一集合表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压力值的预设的区间范围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压力值的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则可判断满足上述条件的这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确定该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
S4092,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判断为是时,则确定该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根据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夹角40°。
S410,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获得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后,确定移动方向为该夹角对应的连线的方向,即夹角θ为40°时所对应的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的移动方向。
S411,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将屏幕界面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一段预设的距离,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正常情况下拇指无法触碰到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移出屏幕的界面部分隐藏不可见,因此用户随后可根据需要滑动屏幕界面,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控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移动方向还可用于使终端沿着该移动方向按照预 设比例缩放移动屏幕界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将移动后的屏幕界面保持预设的时间,随后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等待用户输入的指令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返回步骤S407。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先建立压力分布特征的集合以及建立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区间,再检测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若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则继续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夹角,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夹角对应的连线的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可以是任何移动或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可采用压电传感器检测施加在终端上的压力。压力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压电效应是指某些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此外,压力传感器还可为压电薄膜传感器。压电薄膜传感器对动态应力非常敏感,因此能够精确检测来自用户手部的不同部位的压力。用户可用左手或者右手握持终端,本实施例则以用户用右手握持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2所示的终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200、比较模块1210、第一确定模块1220以及移动模块1230。
第一检测模块1200,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比较模块1210,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00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分布 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第一确定模块1220,用于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较模块1210获得的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移动模块1230,用于将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220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具体实现中,如图2所示,当用户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可能会承受来自虎口、小拇指、无名指和中指等右手部位的压力。因此,如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可分别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部署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因此,终端的第一侧可包括检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的区域,第二侧可包括检测小拇指按压的区域,第三侧可包括检测虎口按压的区域。分布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握持的压力之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集合包括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生成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终端通过预先采集并保存这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生成集合。在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之后,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已保存的各个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最后在集合内找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相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集合内不仅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还包括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在上述步骤得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相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之后,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该移动方向即为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用于使终端按照该移动方向移动屏幕界面。其中,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可为任意设置的移动方向,或者为根据压力分布特征以及预设的规则计算出移动方向,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将屏幕界面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一段预设的距离,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正常情况下拇指无法触碰到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移出屏幕的界面部分隐藏不可见,因此用户 随后可根据需要滑动屏幕界面,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控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移动方向还可用于使终端沿着该移动方向按照预设比例缩放移动屏幕界面。移动模块1230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或者,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将移动后的屏幕界面保持预设的时间,随后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等待用户输入的指令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第一检测模块1200继续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
可选的,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如图13所示,终端还包括捕获模块1240、计算模块1250、建立模块1260以及生成模块1270。
捕获模块1240,用于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00,还用于检测所述捕获模块1240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计算模块1250,用于确定所述捕获模块1240捕获到的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建立模块1260,用于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生成模块1270,用于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具体实现中,终端需要先采集用户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作为参考对象,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生成集合。在终端后续检测到用户右手施加的压力时,再与集合内的参考对象进行对比。因此,在终端采集这些参考对象时,需要先获取用户的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的触控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00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具体实现中,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后,判断触控点是否 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若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则第一检测模块1200检测捕获模块1240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若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外,则此次捕获的触控点无效,提示用户重新采集触控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预先设置该区域。如图5所示,终端可提示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并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用于设定区域的弧线,如弧线L1。终端可在采集到作用在屏幕界面的弧线L1后,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弧线区域的宽度。最后终端根据设定的弧线区域的宽度在弧线L1的预设的一侧设定弧线L2(图5所示的弧线L2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上,可选的弧线L2还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下),弧线L1与弧线L2之间的区域即为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弧线L2还可由用户输入设定。当终端采集并确定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弧线L1之后,可再提示用户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第二条弧线(弧线L2)。由此根据用户输入的弧线L1以及弧线L2确定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区域还可由直线、折线或任意曲线构成,也可由封闭的多边形图形形成该区域,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用户使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时,右手会对终端施加压力。如图5所示,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并判断触控点D1是否落在该区域内。此时若终端确定触控点D1落在该区域内,则如图2所示检测作用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的压力,并获得压力分布特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3a-3c所示,由于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均分布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在图3a中,在终端的第一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L1-L9,在终端的第二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B1-B8,在终端的第三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R1-R9。因此每个压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的右手的各个部位施加的压力之后,终端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获得本次用户测试的压力分布特征,生成如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横坐标为第一侧至第三侧的所有压力传感器的名称,纵坐标为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再对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滤波去除毛刺,形成较光滑的曲线。结合图6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图2的终端受力示意图可看出, 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而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则基本为零。则终端的第二侧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施加的压力,此时,压力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终端的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
具体实现中,如图5所示,设置屏幕的第一边缘为预设边缘,并在屏幕的第一边缘上预先设置参考点D2。当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后,确定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计算该连线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夹角。通过计算触控点D1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之间的夹角θ,确定夹角θ对应的连线(即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的方向,即确定了屏幕界面的移动方向。
具体实现中,当获得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后,建立对应关系。如图7所示的第一集合表中,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上述终端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上述计算出的夹角对应,即建立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建立上述对应关系之后,捕获模块1240至少一次采集用户输入的触控点以及第一检测模块1200至少一次获取采集到该触控点时施加在终端上第一侧至第三侧的压力,建立模块1260至少一次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在终端采集预设的次数后,保存所有对应关系,最后生成第一集合表,为后续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将夹角相近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归为一类,例如,可将28°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夹角为32°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聚合,归为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然后将其他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归类。
可选的,所述比较模块1210包括计算单元1211(未图示)以及确定单元1212(未图示)。
计算单元1211,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 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单元1212,用于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可为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一集合表内已保存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判断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具体的,计算单元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确定单元判断该相似度是否超过阈值(例如90%)。若判断为是,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若判断为否,则继续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下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还可为比较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各个压力值是否在第一集合表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压力值的预设的区间范围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压力值的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则确定单元可判断满足上述条件的这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确定该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
具体实现中,当确定单元判断为是时,则确定该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根据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夹角40°。
可选的,如图13所示,终端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1280。
第二检测模块1280,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确定各个方向的加速度区间后,即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由此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00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判断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4.5,-2.7]m/s2内,或者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6.6,8.9]m/s2内,或者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3.5,6.3]m/s2内。若满足 上述条件的至少一个条件,则第一检测模块1200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若不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则第一检测模块1200停止执行。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根据用户的设置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也可在终端开机后即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280,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可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1290。
第二确定模块1290,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具体实现中,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则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因此终端还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其中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其中,参考方向可以为X、Y、Z三轴方向。例如,终端可通过三轴加速计检测终端在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并保存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10所示,终端在检测至少一个倾斜状态数据后,对应生成多个压力分布特征,并绘制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随后,终端再根据用户的输入设置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移动方向,建立该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终端根据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生成第二集合表。获取压力分布特征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4,本实施例则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检测至少一个倾斜状态数据,并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根据预设方向上的加速度确定该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例如,如图9所示的倾斜状态数据表,终端在检测多个倾斜状态数据后,记录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最后确定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4.5,-2.7]m/s2,Y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6.6,8.9]m/s2,Z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3.5,6.3]m/s2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先建立压力分布特征的集合以及建立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区间,再检测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 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若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则继续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夹角,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夹角对应的连线的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的终端包括输入装置1400、输出装置1410和处理器1420(终端的处理器14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4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400、输出装置1410和处理器1420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其中,图1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输入装置1400,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1420,用于将所述输入装置1400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1420,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所述输出装置1410,用于将屏幕界面在所述处理器1420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具体实现中,如图2所示,当用户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可能会承受来自虎口、小拇指、无名指和中指等右手部位的压力。因此,如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可分别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部署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因此,终端的第一侧可包括检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的区域,第二侧可包括检测小拇指按压的区域,第三侧可包括检测虎口按压的区域。分布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 在检测到用户握持的压力之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集合包括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生成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终端通过预先采集并保存这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生成集合。在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生成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之后,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已保存的各个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最后在集合内找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相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集合内不仅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还包括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在上述步骤得到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相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之后,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该移动方向即为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用于使终端按照该移动方向移动屏幕界面。其中,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可为任意设置的移动方向,或者为根据压力分布特征以及预设的规则计算出移动方向,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将屏幕界面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一段预设的距离,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碰到正常情况下拇指无法触碰到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移出屏幕的界面部分隐藏不可见,因此用户随后可根据需要滑动屏幕界面,使用户的拇指能够触控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移动方向还可用于使终端沿着该移动方向按照预设比例缩放移动屏幕界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将移动后的屏幕界面保持预设的时间,随后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等待用户输入的指令将屏幕界面恢复至正常状态,输入装置1400继续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
可选的,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输入装置1400,还用于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所述输入装置1400,还用于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1420,还用于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 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所述处理器1420,还用于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1420,还用于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具体实现中,终端需要先采集用户的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作为参考对象,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生成集合。在终端后续检测到用户右手施加的压力时,再与集合内的参考对象进行对比。因此,在终端采集这些参考对象时,需要先获取用户的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的触控点。
可选的,所述输入装置1400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具体实现中,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后,判断触控点是否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若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则输入装置1400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若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外,则此次捕获的触控点无效,提示用户重新采集触控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预先设置该区域。如图5所示,终端可提示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并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用于设定区域的弧线,如弧线L1。终端可在采集到作用在屏幕界面的弧线L1后,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弧线区域的宽度。最后终端根据设定的弧线区域的宽度在弧线L1的预设的一侧设定弧线L2(图5所示的弧线L2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上,可选的弧线L2还可以设置在弧线L1之下),弧线L1与弧线L2之间的区域即为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弧线L2还可由用户输入设定。当终端采集并确定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弧线L1之后,可再提示用户在屏幕界面上画出第二条弧线(弧线L2)。由此根据用户输入的弧线L1以及弧线L2确定该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区域还可由直线、折线或任意曲线构成,也可由封闭的多边形图形形成该区域,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用户使用拇指在屏幕界面上点击时,右手会对终端施加压力。如图5所示,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并判断触控点D1是否落在该区域内。此时若终端确定触控点D1落在该区域内,则如图2所示检测作用在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的压力,并获得压力分布特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3a-3c所示,由于终端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第三侧均分布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在图3a中,在终端的第一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L1-L9,在终端的第二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B1-B8,在终端的第三侧可布置压力传感器R1-R9。因此每个压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的右手的各个部位施加的压力之后,终端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获得本次用户测试的压力分布特征,生成如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图6所示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横坐标为第一侧至第三侧的所有压力传感器的名称,纵坐标为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根据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再对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滤波去除毛刺,形成较光滑的曲线。结合图6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图2的终端受力示意图可看出,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而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则基本为零。则终端的第二侧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侧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施加的压力,此时,压力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终端的第二侧以及第三侧上。
具体实现中,如图5所示,设置屏幕的第一边缘为预设边缘,并在屏幕的第一边缘上预先设置参考点D2。当终端捕获到作用在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D1后,确定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计算该连线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夹角。通过计算触控点D1与屏幕的第一边缘的之间的夹角θ,确定夹角θ对应的连线(即触控点D1与参考点D2之间的连线)的方向,即确定了屏幕界面的移动方向。
具体实现中,当获得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后,建立对应关系。如图7所示的第一集合表中,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上述终端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上述计算出的夹角对应,即建立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建立上述对应关系之后,输入装置1400至少一次采集用户输入的触控点以及至少一次获取采集到该触控点时施加在终端上第一侧至第三侧的压力,处理器1420至少一次建立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 系。在终端采集预设的次数后,保存所有对应关系,最后生成第一集合表,为后续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将夹角相近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归为一类,例如,可将28°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夹角为32°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聚合,归为30°的夹角对应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然后将其他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归类。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420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执行如下步骤: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具体实现中,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可为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一集合表内已保存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判断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具体的,计算单元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确定单元判断该相似度是否超过阈值(例如90%)。若判断为是,则确定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若判断为否,则继续计算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下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相似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比较压力分布特征曲线是否匹配的方式还可为比较第一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的各个压力值是否在第一集合表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压力值的预设的区间范围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压力值的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则确定单元可判断满足上述条件的这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确定该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夹角。
具体实现中,当确定单元判断为是时,则确定该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为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并根据第5条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夹角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夹角40°。
可选的,所述输入装置1400,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 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输入装置1400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确定各个方向的加速度区间后,即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当用户使用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由此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判断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4.5,-2.7]m/s2内,或者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6.6,8.9]m/s2内,或者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在[3.5,6.3]m/s2内。若满足上述条件的至少一个条件,则输入装置1400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若不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则输入装置1400停止检测。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可根据用户的设置开启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也可在终端开机后即检测倾斜状态数据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输入装置1400,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所述处理器1420,还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具体实现中,若用户使用右手并将终端整体朝向第三侧倾斜,则终端主要承受来自小拇指以及虎口的压力,因此终端还可检测当前的倾斜状态数据,其中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其中,参考方向可以为X、Y、Z三轴方向。例如,终端可通过三轴加速计检测终端在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并保存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10所示,终端在检测至少一个倾斜状态数据后,对应生成多个压力分布特征,并绘制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将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拆分,分为终端的第一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第二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及第三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以便于后续将终端的每一侧获取到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集合内对应侧的压力分布特征曲线进行比较。随后,终端再根据用户的输入设置压力分布特征曲线对应的移动方向,建立该压力分布特征曲线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最后终端根据至少一个压力分布特征曲线生成第二集合表。获取压力分布特征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4,本实施例则 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检测至少一个倾斜状态数据,并获取X、Y、Z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根据预设方向上的加速度确定该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例如,如图9所示的倾斜状态数据表,终端在检测多个倾斜状态数据后,记录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最后确定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4.5,-2.7]m/s2,Y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6.6,8.9]m/s2,Z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区间为[3.5,6.3]m/s2
可选的,所述输出装置1410将屏幕界面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执行如下步骤: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或者,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先建立压力分布特征的集合以及建立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区间,再检测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若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则继续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将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夹角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夹角,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夹角对应的连线的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通过检测终端承受用户单手施加的压力将屏幕界面移动预设的距离,使用户在用单手使用终端的情况下能触碰屏幕界面的所有区域,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 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1)

  1.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检测施加在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屏幕界面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具体包括: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
    或者,
    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8.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 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比较模块获得的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移动模块,用于将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终端还包括:
    捕获模块,用于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捕获模块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捕获模块捕获到的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生成模块,用于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具体还用于: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
    或者,
    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15.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取第一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输入装置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压力分布特征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对应的移动方向;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屏幕界面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 的距离。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方向为从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到参考点的连线的方向,所述参考点为在屏幕的预设边缘上预先设置的参考点,则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捕获所述作用在所述屏幕界面上的触控点;
    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获得所述压力分布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触控点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计算所述连线与所述屏幕的预设边缘之间的夹角,以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连线的方向;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建立所述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夹角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保存至少一个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集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检测捕获到所述触控点时施加在所述终端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触控点落在预先设置的区域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预先生成的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进行比较,获得与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匹配的第二压力分布特征,执行如下步骤: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分布特征与所述集合内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相似度;
    确定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压力分布特征为所述第二压力分布特征。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倾斜状态数据,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预设的参考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
    则所述输入装置检测施加在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侧上的压力的条件为所述 第一加速度在预设的区间内。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倾斜状态数据,所述倾斜状态数据包括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加速度;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区间。
  21.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将屏幕界面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预设的距离,执行如下步骤:
    将所述屏幕界面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后,将缩放后的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
    或者,
    将所述屏幕界面在所述确定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预设的距离后,对移动后的屏幕界面按照所述预设比例进行缩放。
CN201480077963.XA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6462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92567 WO2016082215A1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2336A true CN106462336A (zh) 2017-02-22
CN106462336B CN106462336B (zh) 2020-01-03

Family

ID=56073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7963.XA Active CN106462336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81524A1 (zh)
EP (1) EP3214533B1 (zh)
CN (1) CN106462336B (zh)
WO (1) WO20160822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648B (zh) * 2016-06-23 2019-04-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重做日志的分布式商品信息爬虫方法
KR20180090635A (ko) * 2017-02-03 2018-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객체 표시 방법
CN108733282A (zh) * 2018-04-16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移动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106282B2 (en) * 2019-04-19 2021-08-31 Htc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9820A (ja) * 2008-01-18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101630223A (zh) * 2009-07-25 2010-01-2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CN103049210A (zh) * 2013-01-07 2013-04-1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集中控制区显示方法
US20130239032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tion based screen control method in a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the same
JP2014085754A (ja) * 2012-10-22 2014-05-12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US20140204063A1 (en) * 2011-09-05 2014-07-24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Portab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203894737U (zh) * 2013-07-23 2014-10-2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行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5993A1 (en) * 2002-12-30 2004-07-01 Yilin Zhao Fingerprint security systems i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8638311B2 (en) * 2008-12-08 2014-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ata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31797A (ko) * 2009-09-21 2011-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US8351993B2 (en) * 2010-10-08 2013-01-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 having side sensor
JP2012173842A (ja) * 2011-02-18 2012-09-10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入力装置、入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9820A (ja) * 2008-01-18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101630223A (zh) * 2009-07-25 2010-01-2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US20140204063A1 (en) * 2011-09-05 2014-07-24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Portab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30239032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tion based screen control method in a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the same
JP2014085754A (ja) * 2012-10-22 2014-05-12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CN103049210A (zh) * 2013-01-07 2013-04-1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集中控制区显示方法
CN203894737U (zh) * 2013-07-23 2014-10-2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行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81524A1 (en) 2018-03-22
EP3214533B1 (en) 2019-09-04
CN106462336B (zh) 2020-01-03
EP3214533A4 (en) 2017-11-15
EP3214533A1 (en) 2017-09-06
WO2016082215A1 (zh)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9128A (zh) 一种摄像设备变换焦距的方法及装置
JP2013531305A (ja) タッチイベントの判定方法およびタッチ感応装置
CN106462336A (zh) 一种移动屏幕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CN108874234B (zh) 一种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174398A1 (zh) 一种利用手势模拟鼠标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132986B (zh) 一种虚拟按键智能调节触控响应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92907A (zh) 一种滚动截屏的使用方法和终端
WO2016165107A1 (zh) 一种采集指纹的方法、指纹采集器以及终端
CN105867654A (zh) 一种调节相机焦距的方法和终端
CN105867813A (zh) 一种页面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WO2015131590A1 (zh) 一种控制黑屏手势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CN105867816A (zh) 一种页面调节的方法和终端
US201501930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touch pressure of touch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7168637A (zh) 一种通过缩放手势进行显示缩放的智能终端
CN105824564A (zh) 一种返回键的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终端
CN105892909A (zh) 一种信息的查看方法和终端
CN104112003A (zh) 对游戏终端的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75658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5843545A (zh) 一种截屏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终端
US107955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finger on touch panel in wet state, and touch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5893125A (zh) 一种应用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CN116360634A (zh) 触摸点群的坐标获取方法、设备和介质
US11315265B2 (en) Fingertip detection method, fingertip detection device, and medium
CN109359544B (zh) 一种人像检索方法及装置
US20170024051A1 (en) Multitouch frame matching with distance fie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