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4866A -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4866A
CN106454866A CN201611019742.4A CN201611019742A CN106454866A CN 106454866 A CN106454866 A CN 106454866A CN 201611019742 A CN201611019742 A CN 201611019742A CN 106454866 A CN106454866 A CN 106454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list
origin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9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4866B (zh
Inventor
王洋
吕非彼
朱佳佳
陈崴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19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4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4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4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4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4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涉及网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Counter数据以及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比较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网络仍处于建网初期,存在部分大功率、广覆盖的基站,由于基站的天线过高,覆盖距离过远,导致基站内的通信小区会发生越区覆盖的情况;其中,越区覆盖是指由于基站天线挂高过高或者俯仰角过小引起的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覆盖到其他非邻区站点覆盖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手机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较好;而随着持续进行的基站建设,基站的密度在不断增加,越区覆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在市区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基站选址困难,为了保证覆盖,基站的站址高度参差不齐,相差很大,也难免引起越区覆盖现象,严重的越区覆盖现象会引起孤岛效应,甚至频率干扰,从而引起错误的切换,导致网络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进行人工路测,通过分析路测采样点的导频扰码、信号增益和掉话率等来检测小区是否存在越区覆盖的现象;由于采样数据有限导致准确度较低,并且路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具体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具体的,当确定任一基站与A所属的基站的距离<预设距离M时,确定任一基站为A的周围基站。
具体的,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包括:
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具体的,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包括:
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包括:
数据单元,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单元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计算单元,还用于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对比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用于将对比单元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用于对汇总单元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具体的,判别单元还用于:
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具体的,当确定任一基站与A所属的基站的距离<预设距离M时,确定任一基站为A的周围基站。
具体的,计算单元还用于,
在参数单元中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具体的,计算单元还用于,
在参数单元中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6-a-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具体实现方法中部分数据表;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的一种可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中的待分析小区A周围基站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
数据单元-1010;
参数单元-1020;
分析单元-1030;
计算单元-1040;
对比单元-1050;
汇总单元-1060;
判别单元-10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S102、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S104、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S105、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S106、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a-图6-c所示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情景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S102、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S104、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S105、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S106、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具体的,当确定任一基站与A所属的基站的距离<预设距离M时,确定任一基站为A的周围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M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因此在判定A的周围基站时可以更加的准确;其中,当A在城市时,获取A所在城市的所有基站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平均值,预设距离M等于K乘以第一平均值,其中K>0;当A在郊区时,获取预设距离M等于A所在郊区的所有基站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平均值,预设距离M等于L乘以第二平均值,其中L>0。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0、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S1020、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0、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S1040、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S1050、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S1060、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0、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0、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S1090、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S1100、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1011、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S1021、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1、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S1041、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中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XA(M),YA(M))和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Xi(M),Yi(M))的获取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如果以0度经线为基准,根据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经纬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间的地表距离,设A的经纬度为(XA,YA),B的经纬度为(XB,YB),按照0度经线的基准,东经取经度的正值(Longitude),西经取经度的负值(-Longitude),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则经过上述规则的处理,A的经纬度记为(XA(M),YA(M)),B的经纬度记为(XB(M),YB(M))。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S1041中给出的是在计算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的具体实现方式,但并不限定其他的计算方式。
S1051、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S1061、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1、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1、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与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S1012、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S1022、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2、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S1042、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S1052、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S1052中给出的是在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的具体实现方式,但并不限定其他的计算方式。
S1062、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2、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2、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1013、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S1023、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3、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S1043、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S1053、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S1063、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3、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3、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S1093、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S1103、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如图6-a-图6-c、图7和图8所示,包括:
需要说明的是,情景六提供的一种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的实现方式,图6-a-图6-c也只是给出了部分数据作为判断的依据;其中,这里是以7×24小时为预设时间,A的周围基站的数量为6个基站。
S1014、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7×24小时中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图6-a中给出的是提取某一区域的7*24小时的系统内小区对切换测量相关Counter数据,筛选出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进行分析。
S1024、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S1034、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图6-b中给出的是筛选出以待分析小区A作为目标小区的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条目,假定A小区所在基站标识为131237,A小区标识为2;图6-c中给出的是汇总整理上述条目,得到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源小区列表。
S1044、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S1054、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S1064、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S1074、将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S1084、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S1094、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工参数据中的小区经纬度信息,计算出A的周围平均站间距L(A):由于标准蜂窝通信网络中,一个基站的相邻基站共有6个,其周围平均站间距即为与此6个基站的平均距离,现网中基站分布并不规律,如图7所示我们选取离其最近的6个基站的平均距离作为该基站的周围平均站间距;计算的方法如下:
设A所属基站经纬度为:(XA(M),YA(M),区域内其他基站经纬度为(Xi(M),Yi(M))(i取1,2,3…),
逐一计算出其他基站与A所属基站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取1,2,3…)
得到A与其他基站距离的集合L={L1,L2,L3......Ln};
选取集合中数值最小的6个元素,求取平均值,得到A的周围平均站间距L(A):
逐一计算出List(to A)中的小区与A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与L(A)*2的关系,若大于,则断定这两个小区间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进而得到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源小区列表List(to A abnormal):
设A的经纬度为:(XA(M),YA(M)),List(to A)中的小区经纬度为(Xj(M),Yj(M))(i取A,B,C…),逐一计算出List(to A)中的小区与A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i取A,B,C…)。
得到A与List(to A)中的小区距离的集合L={LAB,LAC,LAD.......};
将集合中的元素与L(A)*2进行比较,若元素大于L(A)*2,则将对应的小区定义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小区,最后得到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源小区列表List(toA abnormal);
其中,在判断非正常切换关系时,选取L(A)*2作为判断标准,是因为现网中由于基站分布并不规律,一般情况下建议配置两层邻区来保证移动性,即L(A)*2为建议值下的合理切换范围,若大于L(A)*2,两小区间距离超过了合理值,可认为切换关系不合理;若List(to A abnormal)中的小区数≤1,则A的覆盖范围正常;依据现网经验,若A越区覆盖到距离过远区域,不可能未与其他小区发生切换,或只与一个小区发生切换,故以上情况发生时,可认为A不存在越区覆盖。
S1104、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若List(to A abnormal)中的小区数≥2,对List(to A abnormal)中的小区执行步骤S1034,得到与这些源小区存在切换关系的目标小区列表List(from x)(x取B、C…);对List(from x)(x取B、C…)分别执行步骤S1044、S1054、S1064、S1074得到与这些源小区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目标小区列表List(from x abnormal)(x取B、C…);分别计算List(from x abnormal)(x取B、C…)中的小区个数,得到集合Num={NumB,NumC.......},若该集合中,有任意个数元素的值≤1,则A越区覆盖,否则,即为List(to Aabnormal)中的小区越区覆盖,可对其重复上述判断过程;若与A发生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小区中,存在一个符合判定未发生越区覆盖的条件,则可认为是A发生了越区覆盖;反之,则可能是其他小区越区覆盖到A的覆盖范围附近。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7×24小时记录的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通过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并生成非正常切换小区列表;其中,非正常切换小区列表由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组成,若非正常切换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实施例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包括:
数据单元101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102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1030,用于根据数据单元1010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1010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1040,用于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计算单元1040,还用于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对比单元105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40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1060,用于将对比单元1050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1070,用于对汇总单元1060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数据单元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参数单元在预设区域中获取的网络工程参数;分析单元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对比单元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单元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判别单元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实施例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情景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包括:
数据单元101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102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1030,用于根据数据单元1010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1010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1040,用于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计算单元1040,还用于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对比单元105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40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1060,用于将对比单元1050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1070,用于对汇总单元1060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具体的,当确定任一基站与A所属的基站的距离<预设距离M时,确定任一基站为A的周围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M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因此在判定A的周围基站时可以更加的准确;其中,当A在城市时,获取A所在城市的所有基站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平均值,预设距离M等于K乘以第一平均值,其中K>0;当A在郊区时,获取预设距离M等于A所在郊区的所有基站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平均值,预设距离M等于L乘以第二平均值,其中L>0。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数据单元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参数单元在预设区域中获取的网络工程参数;分析单元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对比单元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单元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判别单元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包括:
数据单元101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102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1030,用于根据数据单元1010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1010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1040,用于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计算单元1040,还用于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对比单元105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40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1060,用于将对比单元1050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1070,用于对汇总单元1060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判别单元1070还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数据单元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参数单元在预设区域中获取的网络工程参数;分析单元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对比单元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单元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判别单元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判别单元还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包括:
数据单元101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102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1030,用于根据数据单元1010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1010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1040,在参数单元1020中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单元1040,还用于利用A的经纬度和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
对比单元105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40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1060,用于将对比单元1050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1070,用于对汇总单元1060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数据单元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参数单元在预设区域中获取的网络工程参数;分析单元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对比单元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单元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判别单元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包括:
数据单元101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102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1030,用于根据数据单元1010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1010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1040,用于利用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计算单元1040,还用于在参数单元1020中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对比单元105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40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1060,用于将对比单元1050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1070,用于对汇总单元1060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数据单元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参数单元在预设区域中获取的网络工程参数;分析单元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对比单元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单元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判别单元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情景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10,如图9所示包括:
数据单元101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102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1030,用于根据数据单元1010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数据单元1010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1040,用于在参数单元1020中获取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单元1040,还用于在参数单元1020中获取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j∈(1,m);
其中,Lj为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A的经度,YA(M)为A的纬度X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A与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对比单元1050,用于根据计算单元1040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与2×L(A)作比较:
当确定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A的距离>2×L(A)时,判定通信小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1060,用于将对比单元1050得到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1070,用于对汇总单元1060得到的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
判别单元1070还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数据单元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以及参数单元在预设区域中获取的网络工程参数;分析单元在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根据Counter数据中将A作为目标小区的数据生成第一源小区列表;对比单元根据计算单元计算的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与A的距离和2×L(A)作比较从而找出与A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汇总单元将所有存在非正常切换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生成第二源小区列表,判别单元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A的覆盖范围正常;判别单元还用于: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对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路测判定通信小区越区覆盖问题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所述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通信小区;
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所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所述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所述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在所述系统中选取待分析小区A,筛选以所述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所述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利用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所述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所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利用所述A的经纬度和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所述A的距离;
当确定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所述A的距离>2×L(A)时,判定所述通信小区与所述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将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所述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当确定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1时,判定所述A的覆盖范围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对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所述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所述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任一基站与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距离<预设距离M时,确定所述任一基站为所述A的周围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所述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所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包括:
获取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所述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所述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所述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
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所述A的距离,XA(M)为所述A的经度,YA(M)为所述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所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L ( A ) = Σ i = 1 n L i n , i ∈ ( 1 , n ) ;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所述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A的经纬度和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所述A的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
j∈(1,m);
其中,Lj为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所述A的经度,YA(M)为所述A的纬度Xj(M)为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6.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单元,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系统在预设时间段记录小区对切换入成功次数的计数器Counter数据,其中所述系统至少包含两个个通信小区;
参数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区域的网络工程参数,所述网络工程参数包括所述通信小区的经纬度和所述通信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
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单元中的系统选取待分析小区A,并在所述数据单元提供的Counter数据中筛选以所述A作为切换目标小区的Counter数据并汇总整理出与所述A存在切换关系的第一源小区列表;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和所述A周围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所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A的经纬度和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所述A的距离;
对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和所述A的距离与所述2×L(A)作比较:
当确定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和所述A的距离>所述2×L(A)时,判定所述通信小区与所述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
汇总单元,用于将对比单元得到的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与所述A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通信小区进行汇总得到第二源小区列表;
判别单元,用于对所述汇总单元得到的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进行判定:
当确定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为N,且N≤1时,判定所述A的覆盖范围正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个数N≥2时,筛选出以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的Counter数据;分别汇总整理出当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一目标小区列表,其中0<n≤N,n为正整数;
对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重复所述非正常切换关系的判断,得到与所述第二源小区列表中第n个通信小区作为源小区时存在非正常切换关系的第n个第二目标小区列表;若N个所述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存在任一第二目标小区列表中的通信小区数量≤1时,则判定A越区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确定任一基站与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距离<预设距离M时,确定所述任一基站为所述A的周围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参数单元中获取所述A所属的基站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所述A周围的每一个基站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所述A周围每一个基站与所述A的距离:
Li=R*arccos(sin(yA(M))*sin(yi(M))*cos(xA(M)-xi(M))+cos(yA(M))*cos(yi(M)))*π/180,
i∈(1,n);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所述A的距离,XA(M)为所述A的经度,YA(M)为所述A的纬度,Xi(M)为第i个基站的经度,Yi(M)为第i个基站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A与每一个基站的距离求和,并取平均值得到所述A所属的基站距离周围基站的平均站间距L(A):
L ( A ) = Σ i = 1 n L i n , i ∈ ( 1 , n ) ;
其中,Li为第i个基站与所述A的距离,n为基站总数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参数单元中获取所述A的经度和纬度,并且获取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逐一计算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Lj=R*arccos(sin(yA(M))*sin(yj(M))*cos(xA(M)-xj(M))+cos(yA(M))*cos(yj(M)))*π/180,
j∈(1,m);
其中,Lj为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距离,XA(M)为所述A的经度,YA(M)为所述A的纬度Xj(M)为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经度,Yj(M)为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第j个通信小区的纬度,R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平均值,m为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通信小区的个数并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进行汇总,得到所述A与所述第一源小区列表中每个通信小区的距离。
CN201611019742.4A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54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9742.4A CN106454866B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9742.4A CN106454866B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4866A true CN106454866A (zh) 2017-02-22
CN106454866B CN106454866B (zh) 2019-06-14

Family

ID=5822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9742.4A Active CN106454866B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486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2714A (zh) * 2018-12-07 2019-02-01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数据实现基站位置研判及越区覆盖识别的方法
CN109699035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网络场景小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890041A (zh) * 2019-03-18 2019-06-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采集数据的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505615A (zh) * 2018-05-19 2019-11-26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信令切换链的工参数据更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013A (zh) * 2007-07-18 2009-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越区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33320A (zh) * 2011-09-23 201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越区覆盖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4378776A (zh) * 2014-11-19 2015-02-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小区越区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63146A (zh) * 2015-10-30 2016-0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过覆盖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11549A (zh) * 2016-01-21 2016-05-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的小区覆盖半径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013A (zh) * 2007-07-18 2009-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越区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33320A (zh) * 2011-09-23 201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越区覆盖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4378776A (zh) * 2014-11-19 2015-02-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小区越区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63146A (zh) * 2015-10-30 2016-0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过覆盖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11549A (zh) * 2016-01-21 2016-05-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信号强度的小区覆盖半径计算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9035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网络场景小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699035B (zh) * 2017-10-20 2021-11-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网络场景小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505615A (zh) * 2018-05-19 2019-11-26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信令切换链的工参数据更新方法
CN110505615B (zh) * 2018-05-19 2022-04-15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信令切换链的工参数据更新方法
CN109302714A (zh) * 2018-12-07 2019-02-01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数据实现基站位置研判及越区覆盖识别的方法
CN109890041A (zh) * 2019-03-18 2019-06-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采集数据的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890041B (zh) * 2019-03-18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采集数据的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4866B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4866A (zh) 一种通信小区越区覆盖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1547449B (zh) 基于扫频和手机测量报告的自主频率优化方法
CN110677859B (zh) 弱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34265A (zh) 一种常驻地址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904925B (zh) 一种配电台区户变关系校核方法
CN106559803A (zh) 一种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301984A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容量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6535204B (zh) 一种业务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8462966A (zh) 一种基于2g网络高铁小区rru定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371178A (zh)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3731854B (zh) 基于自组网son的网络状态划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6505557A (zh) 一种遥测错误辨识方法及装置
CN106851747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内动态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167037A (zh) Lte网络干扰评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930900B (zh) 一种混合风力发电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6488493A (zh) 识别用户的网络热点类型的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929751B (zh) 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86772A (zh) 一种端到端多维度归一化的lte网络评估优化系统
CN109472369A (zh) 电力设备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5379464A (zh) 基站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27505A (zh) 一种小区场景划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30114A (zh) 一种邻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801198A (zh) 一种lte网络重叠覆盖主小区的查找方法及服务器
CN108271181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pci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145986A (zh) 一种充电电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