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2815B -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2815B
CN106452815B CN201510489561.7A CN201510489561A CN106452815B CN 106452815 B CN106452815 B CN 106452815B CN 201510489561 A CN201510489561 A CN 201510489561A CN 106452815 B CN106452815 B CN 106452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nagement
business
business datum
meta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95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2815A (zh
Inventor
龚国成
何渝君
张展
刘愿
李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M2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M2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M2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M2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895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2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2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2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2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2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8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based on type of value added network service under agreement
    • H04L41/5096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based on type of value added network service under agreement wherein the managed service relates to distributed or central networked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信息化管理装置及系统。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提供“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和支撑,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在线调试和控制功能,降低了物联网架构和跨领域应用的复杂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创新活跃、发展迅猛,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通过与其他ICT技术的不断融合,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机器与机器通信(M2M,Machine To Machine)、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是近年来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物联网具有资源异构和跨系统引起系统资源互操作性、协议标准不统一的特点,物联网数据具有实时、动态、海量、颗粒性和粹片化的特点。因此,在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决策分析技术上必须有异于互联网数据处理的质的突破。
由于物联网业务地域跨度大、业务应用类型多、行业分布广泛等特点,现有技术主要存在的缺点如下:
1、物联网应用无法满足各种终端的个性化需求、开发新应用成本高、周期长以及调试难度高;
2、不支持第三方能力接入或者接入第三能力较弱,平台能力不开放,对中小企业、个人形成技术壁垒,造成新业务、新应用开发周期长;
3、由于物联网应用广泛,造成负载不均衡或者负载在平台内部均衡分配时间较长,导致平台鲁棒性降低;
4、过多依赖于外部信息和多层次的架构设计造成设备管理复杂度高;对于接入的设备不支持开发期间的调试。
5、对于接入的设备不支持应用开发调试,造成新业务、新应用开发周期长,已有业务的缺陷(BUG)处理缓慢。
6、不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图形化表示或者图形化表示较弱,不利于直观的实时观察设备数据。
7、多层次的架构设计增加了平台内部数据同步、业务数据传输对平台内部网络带来压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能提供“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和支撑,实现对M2M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在线调试和控制功能,降低了物联网架构和跨领域应用的复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或直接转发给第三方应用平台;
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
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协议类型;
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对于常规协议数据,依据协议类型进行适配,并从常规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进行透传或解析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为满足物联网业务传输特点的增强设备协议EDP(EDP,Enhanced Device Protocol);
对于第二类协议数据,不对所述第二类协议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传输给第三方应用平台;其中,所述第二类协议是系统不支持的格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号ID、授权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地址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包括:
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元信息;
根据所述元信息查询本地转发规则库;
若查询到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按照所述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若没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元信息,按照控制规则获取算法,基于所述算法得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按照所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并将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记录到本地转发规则库。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至少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对业务分析结果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运营管理支撑,其中,所述运营管理支撑至少包括:计费、系统升级、平台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复杂业务数据模型训练;
提供开发支撑;其中,所述开发支撑至少包括:开发者后台管理、社区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下载管理、开发指南介绍、在线体验、应用展示、第三方业务孵化、在线机器对机器M2M调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入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或直接转发给第三方应用平台;
负载均衡器,用于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数据接入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协议类型;
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对于常规协议数据,依据协议类型进行适配,并从常规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进行透传或解析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为满足物联网业务传输特点的EDP协议;
对于第二类协议的业务数据,不对所述第二类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传输给第三方应用平台;其中,所述第二类协议是系统不支持的格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数据接入模块,还用于:
在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ID、授权码、API地址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如果鉴权通过,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均衡器,还用于:
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元信息;
根据所述元信息查询本地转发规则库;
若查询到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按照所述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若没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元信息,按照控制规则获取算法,基于所述算法得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按照所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并将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记录到本地转发规则库。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支撑模块,用于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至少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布式存储模块,用于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对业务分析结果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化管理装置,为上文所述的信息化管理装置;
运营管理模块,用于提供运营管理支撑,其中,所述运营管理支撑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几种:计费、系统升级、平台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复杂业务数据模型训练;
开发社区模块,用于提供开发支撑;其中,所述开发支撑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几种:开发者后台管理、社区管理、SDK下载管理、开发指南介绍、在线体验、应用展示、第三方业务孵化、在线M2M调试。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如此,能提供“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和支撑,实现对M2M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在线调试和控制功能,降低了物联网架构和跨领域应用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化管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接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
优选地,所述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号(ID,Identity)、授权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地址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
这里,所述终端设备位于设备层,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如采集温度或湿度的终端、视频终端、或是PM2.5检测终端,等等。
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协议类型;
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
这里,所述协议类型主要包括3大类:常规协议、第一类协议、第二类协议。其中,所述常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JT/T808-2011、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Message QueuingTelemetry Transport)、REST ful API、ModBus;所述第一类协议为满足物联网业务传输特点的EDP协议;所述第二类协议是系统不支持的格式。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可以包括:
对于常规协议数据,依据协议类型进行适配,并从常规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进行透传或解析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二类协议数据,不对所述第二类协议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传输给第三方应用平台。
这里,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这里,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时,可以参照封装常规协议数据的方法,即:需要依据第一类协议进行适配,并从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步骤102: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
优选地,所述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可以包括:
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元信息;
根据所述元信息查询本地转发规则库;
若查询到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按照所述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若没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元信息,按照控制规则获取算法,基于所述算法得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按照所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并将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记录到本地转发规则库。
这里,所述控制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步骤103: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具体地,所述客户账号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账号注册,账号登陆,账号信息查看、更新。
具体地,业务数据管理中,业务数据由多个或者单个数据流构成,每个数据流由按时间序列的数据点构成,因此对业务数据的管理包括对数据流和数据点的管理;对数据流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新增、更新、查看和删除操作;对数据点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新增、查看和删除操作。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至少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优选地,对于所述系统支持的协议,并且已有的业务,优先选用所述数据存储模式;对于实时性要求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对准确性要求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业务,优先选用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对于业务数据协议有特殊要求或者所述系统不支持的数据格式,优先选用所述数据透传模式;对于终端无需实时接收平台控制命令的业务,优先选用所述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具体地,所述业务事件管理,包括: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触发告警事件。
也就是说,当注册了事件告警时,系统会实时监测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触发告警事件。
优选地,业务事件管理可以通过触发器来完成,包括:触发器的新增、更新、查看和删除。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对业务分析结果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提供运营管理支撑,其中,所述运营管理支撑至少包括:计费、系统升级、平台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复杂业务数据模型训练;
提供开发支撑;其中,所述开发支撑至少包括:开发者后台管理、社区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下载管理、开发指南介绍、在线体验、应用展示、第三方业务孵化、在线M2M调试。
具体的,业务孵化功能,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特点通过拖拽框图到定制展现区,以帮助第三方应用进行界面设计,完成所述业务数据和所述业务处理结果的展示。
优选地,所述界面为web界面。
优选地,所述展示方法,至少包括:
曲线、柱状图、地图、文字、图片、视频流等。
具体的,在线M2M调试功能,能够帮助业务开发人员对接入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化管理方法,能解决物联网应用无法满足各种终端的个性化需求、开发新应用成本高、周期长以及调试难度高的问题,同时能适合不同特点的业务;降低负载的不均衡性;降低对设备管理的复杂度;降低平台内部数据同步、业务数据传输对网络的负载;能提供业务孵化功能和支持终端设备在线调试。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在支持行业标准协议的同时,也根据物联网特点打造了轻量级协议,并且支持第三方自主协议接入,增加了平台接入终端的能力;对业务数据支持多模式接入,适合不同特点的业务,数据透传模式也方便了第三方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为新业务、新应用开发缩短了开发周期;多源异构数据接入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业务支撑模块、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块、运营管理模块和开发社区管理模块均支持第三方功能模块的接入;平台自身能力的开放,进一步的缩短了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周期;可配置的负载均衡器,降低了负载的不均衡性;不依赖于设备出厂信息和架构的扁平化设计,降低了对设备管理的复杂度;支持业务或者应用根据自身特点定义自身数据类型,方便了各个行业根据自身特点管理数据;图形化的数据表示可实时、直观的观测数据,支持API获取数据,有利于数据的后期分析;扁平化的架构设计降低了平台内部数据同步、业务数据传输对网络的负载;提供业务孵化功能和支持终端设备在线调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化管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信息化管理装置包括数据接入模块21、负载均衡器22和数据分析模块23;其中,
所述数据接入模块2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
所述负载均衡器22,用于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3,用于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优选地,所述数据接入模块21,还用于: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协议类型;
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对于常规协议数据,依据协议类型进行适配,并从常规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一类协议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进行透传或解析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为满足物联网业务传输特点的EDP协议;
对于第二类协议的业务数据,不对所述第二类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传输给第三方应用平台;其中,所述第二类协议是系统不支持的格式。
这里,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透传,可以包括:
直接将所述第一类协议的业务数据透传至业务支撑平台24。
这里,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时,可以参照封装常规协议数据的方法,即:需要依据第一类协议进行适配,并从第一类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优选地,所述数据接入模块21,还用于:
在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ID、授权码、API地址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如果鉴权通过,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
优选地,所述负载均衡器22,还用于:
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元信息;
根据所述元信息查询本地转发规则库;
若查询到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按照所述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若没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元信息,按照控制规则获取算法,基于所述算法得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按照所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并将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记录到本地转发规则库。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支撑模块24,用于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至少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优选地,对于所述系统支持的协议,并且已有的业务,优先选用所述数据存储模式;对于实时性要求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对准确性要求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业务,优先选用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对于业务数据协议有特殊要求或者所述系统不支持的数据格式,优先选用所述数据透传模式;对于终端无需实时接收平台控制命令的业务,优先选用所述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存储模式的业务数据流向包括:1-2-3-6a-5;其中,6a表示负载均衡器指向分布式数据存储结构的方向;所述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的业务数据流向,包括:1-2-3b-4a-6a-5,其中,3b表示业务支撑模块指向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块的方向,4a表示负载均衡器指向业务支撑模块的方向;所述数据透传模式,包括:1-2-3b-4a-5;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可以根据系统是否已经支持协议分为两种情况,当系统支持该协议时,业务数据流向包括:2-3b-4a-6a-5;当系统不支持该协议时,业务数据流向包括:2-3b-4a-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描述的各种模式下的业务数据流向仅仅是对业务数据流向的节点进行了分析,并不对业务数据流向各个节点的顺序进行限定。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布式存储模块25,用于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对业务分析结果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所述信息化管理装置,在支持行业标准协议的同时,也根据物联网特点打造了轻量级协议,并且支持第三方自主协议接入,增加了平台接入终端的能力;对业务数据支持多模式接入,适合不同特点的业务,数据透传模式也方便了第三方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为新业务、新应用开发缩短了开发周期;平台自身能力的开放,进一步的缩短了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周期;可配置的负载均衡器,降低了负载的不均衡性和增加了数据管理的灵活性;不依赖于设备出厂信息和架构的扁平化设计,降低了对设备管理的复杂度;支持业务或者应用根据自身特点定义自身数据类型,方便了各个行业根据自身特点管理数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信息化管理装置31、运营管理模块32、开发社区模块33;其中,
所述信息化管理装置3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负载均衡器,用于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所述运营管理模块32,用于提供运营管理支撑,其中,所述运营管理支撑至少包括:计费、系统升级、平台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复杂业务数据模型训练;
所述开发社区模块33,用于提供开发支撑;其中,所述开发支撑至少包括:开发者后台管理、社区管理、SDK下载管理、开发指南介绍、在线体验、应用展示、第三方业务孵化、在线M2M调试。
所述信息化管理装置31,还用于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至少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至少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这里,所述信息化管理装置31的具体的组成结构可如图2所示。
也就是说,为方便新用户业务的快速开发、缩短业务研发周期,所述开发社区模块33提供业务孵化器,帮助第三方应用进行界面设计完成业务数据和业务处理结果的展示。具体步骤如下:
1、生成孵化应用编辑器;
2、在应用编辑器中,根据业务数据特点选取可拖拽的展示框图;
3、设置展示框图展示参数;
4、绑定展示框图与设备指定的数据流;
5、保存应用编辑器中的内容,得到业务对应的业务孵化器。
为方便查看每一次对设备的操作,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接入和已有业务的BUG处理,所述开发社区模块33还提供在线M2M调试功能。技术人员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终端设备调试页面,配置设备对应的API请求地址、请求方法、请求操作内容、API key和操作参数;
2、点击“执行请求”;
3、在“返回结果”栏查看请求执行结果。
本实施例所述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提供“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和支撑,实现对M2M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在线调试和控制功能,降低了物联网架构和跨领域应用的复杂性。
具体地,所述信息化管理系统能解决物联网应用无法满足各种终端的个性化需求、开发新应用成本高、周期长以及调试难度高的问题,同时能适合不同特点的业务;降低负载的不均衡性;降低对设备管理的复杂度;降低平台内部数据同步、业务数据传输对网络的负载;能提供业务孵化功能和支持终端设备在线调试。
所述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支持行业标准协议的同时,也根据物联网特点打造了轻量级协议,并且支持第三方自主协议接入,增加了平台接入终端的能力;对业务数据支持多模式接入,适合不同特点的业务,数据透传模式也方便了第三方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为新业务、新应用开发缩短了开发周期;数据接入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业务支撑模块、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块、运营管理模块和开发社区管理模块均支持第三方功能模块的接入;平台自身能力的开放,进一步的缩短了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周期;可配置的负载均衡器,降低了负载的不均衡性;不依赖于设备出厂信息和架构的扁平化设计,降低了对设备管理的复杂度;支持业务或者应用根据自身特点定义自身数据类型,方便了各个行业根据自身特点管理数据;图形化的数据表示可实时、直观的观测数据,支持API获取数据,有利于数据的后期分析;扁平化的架构设计降低了平台内部数据同步、业务数据传输对网络的负载;提供业务孵化功能和支持终端设备在线调试。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接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用户注册。
具体的,新终端设备接入时,首先用户需要在业务支撑模块的web界面上注册,在注册的同时,用户可以获取系统分配的用户ID和随机主密钥(master Key)。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用户通过接口访问共享数据时,具有master Key的用户拥有最高权限。
步骤402:添加终端设备。
具体的,在设备管理的web界面添加终端设备。
在添加终端设备时,系统给新添加的终端设备分配设备ID和API请求地址,用户可选择的为该终端设备增加一个或者多个API key。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用户数据共享时,拥有该API Key的用户对终端设备操作的权限低于拥有master Key用户的权限。
激活终端设备时,系统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唯一授权码。所述授权码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接入鉴权。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据接入模块鉴权的用户才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操作。
步骤403:添加数据流。
具体的,在设备管理的web界面添加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数据流,每一个设备的业务数据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步骤404:添加业务孵化功能。
具体的,根据业务需求决定是否添加业务孵化器;若需要,则根据业务需求,在孵化应用编辑器中,将业务数据流与可拖拽框图绑定,形成业务孵化器;孵化器可直观的观察业务数据和数据特点,例如:在地图上实时显示终端设备位置,统计设备数据区间分布等。
步骤405:添加事件触发器。
具体的,根据业务需求决定是否添加业务事件触发器。
对于添加了事件触发器的业务,当对应数据流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预先设置事件,例如:报警、对其他设备终端进行操作等。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设备和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或直接转发给第三方应用平台;
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
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所述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协议类型;
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所述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对于常规协议数据,依据协议类型进行适配,并从常规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数据进行透传或解析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为满足物联网业务传输特点的增强设备协议EDP;
对于第二类协议数据,不对所述第二类协议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传输给第三方应用平台;其中,所述第二类协议是系统不支持的格式;
所述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包括:
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元信息;
根据所述元信息查询本地转发规则库;
若查询到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按照所述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若没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元信息,按照控制规则获取算法,基于所述算法得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按照所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并将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记录到本地转发规则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号ID、授权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地址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对业务分析结果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运营管理支撑,其中,所述运营管理支撑包括:计费、系统升级、平台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复杂业务数据模型训练;
提供开发支撑;其中,所述开发支撑包括:开发者后台管理、社区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下载管理、开发指南介绍、在线体验、应用展示、第三方业务孵化、在线机器对机器M2M调试。
6.一种信息化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入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或直接转发给第三方应用平台;
负载均衡器,用于基于负载情况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转发;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包括下述中的一种:实时告警、事件追踪、报表生成;
所述数据接入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协议类型;
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协议类型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
对于常规协议数据,依据协议类型进行适配,并从常规协议数据中解析出业务数据,将解析后的业务数据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对于第一类协议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一类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透传或解析封装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为满足物联网业务传输特点的增强设备协议EDP;
对于第二类协议数据,不对所述第二类协议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传输给第三方应用平台;其中,所述第二类协议是系统不支持的格式;
所述负载均衡器,还用于:
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元信息;
根据所述元信息查询本地转发规则库;
若查询到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按照所述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若没有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则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元信息,按照控制规则获取算法,基于所述算法得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按照所述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并将与所述元信息对应的转发规则记录到本地转发规则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入模块,还用于:
在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ID、授权码、API地址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如果鉴权通过,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支撑模块,用于为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提供管理支撑;
其中,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包括:
设备的添加、参数更新、查看、注销和状态监测;
其中,对终端设备所涉及的各个业务进行管理,包括:
客户账号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业务接入模式管理和业务事件管理;
其中,所述业务接入模式包括:数据存储模式、数据存储并转发模式、数据透传模式、无控制命令下发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布式存储模块,用于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对业务分析结果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
10.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化管理装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化管理装置;
运营管理模块,用于提供运营管理支撑,其中,所述运营管理支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几种:计费、系统升级、平台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复杂业务数据模型训练;
开发社区模块,用于提供开发支撑;其中,所述开发支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几种:开发者后台管理、社区管理、SDK下载管理、开发指南介绍、在线体验、应用展示、第三方业务孵化、在线M2M调试。
11.一种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510489561.7A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6452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9561.7A CN106452815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9561.7A CN106452815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2815A CN106452815A (zh) 2017-02-22
CN106452815B true CN106452815B (zh) 2019-08-30

Family

ID=5809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9561.7A Active CN106452815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2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195B (zh) * 2017-04-26 2019-05-24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终端通讯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176680B (zh) * 2019-12-25 2024-02-02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企业终端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736775B (zh) * 2020-06-22 2023-02-03 深圳平安医疗健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多源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23900B2 (en) * 2007-11-19 2019-09-24 Engie Insight Services Inc. Parameter standardization
CN102541864A (zh) * 2010-12-15 2012-07-04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公安业务信息管理方法
CN102571732B (zh) * 2010-12-30 2015-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处理传感器协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39150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终端适配处理的方法、协议适配模块和终端
CN102802139A (zh) * 2012-07-10 2012-11-28 无锡航天飞邻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网关数据适配系统及方法
CN103336510B (zh) * 2013-06-27 2016-12-28 华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CN104660596B (zh) * 2015-02-10 2017-09-29 常州万联网络数据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协议标准智件、云监控管理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2815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3611B (zh) 一种分布式人脸识别集群系统
CN110310034A (zh) 一种应用于SaaS的服务编排、业务流程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301048B (zh) 应用响应式共享应用架构的内控管理系统
CN105913847A (zh) 语音控制系统、用户端设备、服务器和中央控制单元
KR101329346B1 (ko) 의료용 단말기를 통한 의료정보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210027527A (ko) 일반적 상호연동 및 확장성을 위한 서비스 계층 리소스 관리
CN104714529B (zh) 电动汽车的远程监控平台系统
US11146641B2 (en) Internet of things information system
CN106161399A (zh) 一种安全服务交付方法及系统
KR100720284B1 (ko) 유비쿼터스 센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 수행되는 이벤트 요구 및 응답 방법
CN106452815B (zh) 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81111A (zh) 一种实现多租户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13587A (zh) 用于在服务层处使能数据分析服务的方法
CN113037616B (zh) 用于协同控制多台机器人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AU2013213683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or multiple device client platforms
CN107403112A (zh) 数据校验方法及其设备
CN108171813B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方法及装置
CN112799970B (zh) 测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883310A (zh) 服务部署方法、服务部署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45384A (zh) 一种多设备控制系统
CN103944779B (zh) 一种wap业务性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840132A (zh) 容器的编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27554A (zh) 基于服务网格的监测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969442B (zh) 基于进程运行环境感知与迁移的网络模拟框架实现方法
EP4369203A1 (en) Cloud platform docking debug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