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0452A -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0452A
CN106440452A CN201610738340.3A CN201610738340A CN106440452A CN 106440452 A CN106440452 A CN 106440452A CN 201610738340 A CN201610738340 A CN 201610738340A CN 106440452 A CN106440452 A CN 106440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eat
storage
storage medium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383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383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40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2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between evaporator and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00Devices using naturally cold air or cold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蓄冷罐;蓄冷介质,设置于所述蓄冷罐内;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蓄冷罐内并置于所述蓄冷介质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应用本发明的蓄冷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可以将制冷系统逆向除霜产生的冷量进行储存,也可以将制冷系统高效运行时产生的冷量进行储存,在制冷系统制冷时,所储存的冷量可以用来为制冷系统中节流前的制冷剂提供冷量,从而提升了制冷系统总体的制冷量和效率。

Description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或热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制冷系统,使节流前的制冷剂过冷可以提高系统效率,但是,一般而言没有合适的过冷冷源。对于热泵系统,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系统效率也逐步降低,究其原因,是因为蒸发侧的热源温度较低。
另外,为了保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正常工作,当其表面结霜时,就必须适时除霜。除霜方式主要有水冲洗、电热除霜和热气除霜,其中热气除霜最常用。热气除霜根据制冷或热泵系统除霜方式不同还分逆向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以家用冷热两用空调为例,逆向除霜是热泵系统在制热工况下控制四通换向阀换向,使系统在制冷工况运行从而对室外换热器的结霜进行去除,而热气旁通除霜是在需要除霜时,在不间断制热的情况下将高温排气直接引入室外换热器中。
制冷系统的除霜方式中,逆向除霜易于实现,相对也更节能,但是逆向除霜产生的冷量往往白白浪费掉。
热泵的除霜方式中,热气除霜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逆向除霜相对热气旁通除霜更为节能,但是,逆向除霜应用于家用空调中,化霜时会出现低压压力太低以至化霜时间长、效果差的问题,应用于热泵热水器中,化霜时会出现所制取的热水水温降低以至系统效率降低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没有合理的除霜热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中以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蓄冷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冷装置,包括:蓄冷罐;蓄冷介质,设置于所述蓄冷罐内;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蓄冷罐内并置于所述蓄冷介质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蓄冷罐内并置于所述蓄冷介质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三连接口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四连接口。
优先的,所述蓄冷罐上设置有蓄冷介质充注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蓄冷罐设置有空气排出管,用以充注所述蓄冷介质时排出所述蓄冷罐内的空气;所述空气排出管在充注完所述蓄冷介质后是全密闭的。
优先的,所述蓄冷罐为全密闭结构。
优先的,所述蓄冷罐为全密闭结构;所述蓄冷罐设置有保温层。
优先的,所述蓄冷罐为全密闭结构;所述蓄冷罐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发泡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蓄热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罐;蓄热介质,设置于所述蓄热罐内;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蓄热罐内并置于所述蓄热介质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以液态冷媒进出及气态冷媒输出的第二连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罐;蓄热介质,设置于所述蓄热罐内;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蓄热罐内并置于所述蓄热介质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蓄热罐内并置于所述蓄热介质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三连接口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四连接口。
优先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蓄热装置,所述蓄热罐为全密闭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蓄冷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将制冷系统逆向除霜产生的冷量进行储存,也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将制冷系统高效运行时产生的冷量进行储存,而在制冷系统制冷时,所储存的冷量可以用来为制冷系统中节流前的制冷剂提供冷量,从而提升制冷系统总体的制冷量和效率。
应用本发明的蓄热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将热泵系统中节流前液态制冷剂的热量进行储存。在热泵系统制热时,所储存的热量可以用来作为热泵的热源,从而提高了热泵的制热量和效率;在热泵系统除霜时,所储存的热量可以用来作为除霜的热源,从而使热泵除霜可靠、快速、彻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一种蓄冷装置或蓄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二种蓄冷装置或蓄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三种蓄冷装置或蓄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组成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组成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组成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实施的蓄冷装置或者蓄热装置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一种蓄冷装置或蓄热装置的示意图。
以蓄冷装置为例对图1进行说明,其包括蓄冷罐00、蓄冷介质04、第一换热器51。蓄冷介质04设置于蓄冷罐00内,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蓄冷罐00内并置于蓄冷介质04中,第一换热器51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91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92,第一换热器51采用铜盘管的形式。
蓄冷罐00的顶部还设置有充注接口95,充注接口95用来充注蓄冷介质04,充注时,可以先从充注口抽真空,抽出蓄冷罐00内的空气,然后再充注蓄冷介质04,充注蓄冷介质04完成后,把充注接口95全部封闭,比如以焊接方式堵死。这样,蓄冷罐00全部密闭,其中的蓄冷介质04的份量不会变化,应用于制冷系统以后可以保证系统长期的可靠性。
至于蓄冷介质04,优先选用固体介质,比如冰、固态的乙二醇、固态的共晶盐等等,当然,在充注时所充注的蓄冷介质04是液态的。蓄冷罐00内并不是100%体积都填充蓄冷介质04,蓄冷罐00内80-90%是蓄冷介质04,蓄冷罐00的顶部还有10-20%的空气层或者真空层,这样可以防止蓄冷介质04因温度变化膨胀或者因相变膨胀撑坏蓄冷罐00,但蓄冷罐00仍有一定的耐压能力。
同样的,还可以蓄热装置为例对图1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二种蓄冷装置或蓄热装置的示意图。
以蓄冷装置为例对图2进行说明,其包括蓄冷罐00、蓄冷介质04、第一换热器51、第二换热器52。蓄冷介质04设置于蓄冷罐00内,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均设置于蓄冷罐00内并置于蓄冷介质04中,第一换热器51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91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92,第二换热器52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三连接口93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四连接口94。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均采用铜盘管的形式。
蓄冷罐00的顶部还设置有充注接口95,充注接口95用来充注蓄冷介质04,充注时,可以先从充注口抽真空,抽出蓄冷罐00内的空气,然后再充注蓄冷介质04,充注蓄冷介质04完成后,把充注接口95全部封闭,比如以焊接方式堵死。这样,蓄冷罐00全部密闭,其中的蓄冷介质04的份量不会变化,应用于制冷系统以后可以保证系统长期的可靠性。
至于蓄冷介质04,优先选用固体介质,比如冰、固态的乙二醇、固态的共晶盐等等,当然,在充注时所充注的蓄冷介质04是液态的。蓄冷罐00内并不是100%体积都填充蓄冷介质04,蓄冷罐00内80-90%是蓄冷介质04,蓄冷罐00的顶部还有10-20%的空气层或者真空层,这样可以防止蓄冷介质04因温度变化膨胀或者因相变膨胀撑坏蓄冷罐00,但蓄冷罐00仍有一定的耐压能力。
同样的,还可以蓄冷装置为例对图2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三种蓄冷装置或蓄热装置的示意图。
以蓄热装置为例对图3进行说明,其包括蓄热罐00、蓄热介质04、第一换热器51。蓄热介质04设置于蓄热罐00内,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蓄热罐00内并置于蓄热介质04中,第一换热器51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91和用以液态冷媒进出及气态冷媒输出的第二连接口92,第一换热器51采用铜盘管的形式。
蓄热罐00外还设置有发泡保温层08,保温层08外还设有外壳09。
蓄热罐00以及外壳09的顶部还设置有充注接口95以及空气排出管96,充注接口95用来充注蓄热介质04,空气排出管96用以充注蓄热介质04时排出蓄热罐00内的空气;充注准确份量的蓄热介质04后,充注接口95以及空气排出管96都是要全部封闭的,比如以焊接方式堵死。这样,蓄热罐00全部密闭,其中的蓄热介质04的份量不会变化,应用于热泵系统中可以保证系统长期的可靠性。
至于蓄热介质04,优先选用液体介质,比如水、乙二醇、共晶盐、十水硫酸钠等等,当然,在充注时所充注的蓄热介质04也是液态的。蓄热罐00内并不是100%体积都填充蓄热介质04,蓄热罐00内约80-90%是蓄热介质04,蓄热罐00的顶部还有10-20%的空气层或者真空层,这样可以防止蓄热介质04因温度变化膨胀或者因相变膨胀导致蓄热罐00爆裂,但蓄热罐00仍有一定的耐压能力。
同样的,还可以蓄冷装置为例对图3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组成原理示意图。其中,压缩机11、冷凝器21、储液器71、热力膨胀阀35、换热盘管51、热力膨胀阀31、蒸发器41、单向阀81依次串联连接,单向阀81的出口连接压缩机11的吸气口;在电子膨胀阀35的两端并联有二通电磁阀85;设有二通电磁阀83,其一端连接在换热盘管51和电子膨胀阀31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单向阀81和压缩机1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蓄冷罐或蓄热罐00,蓄冷罐或蓄热罐00中还存放有蓄冷或蓄热介质04。
这样,蓄冷或蓄热罐00、蓄冷或蓄热介质04、换热盘管51一起组成了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
首先,以蓄冷装置以及制冷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压缩机11、冷凝器21、储液器71、二通电磁阀85、换热盘管51、热力膨胀阀31、蒸发器41、单向阀81依次串联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可以实现过冷制冷循环;压缩机11、冷凝器21、储液器71、热力膨胀阀35、换热盘管51、二通电磁阀83依次串联连接,形成蓄冷回路,可以实现蓄冷制冷循环。压缩机11运行时,关闭二通电磁阀83并打开二通电磁阀85,则过冷制冷循环运行;关闭二通电磁阀85并打开二通电磁阀83,则蓄冷制冷循环运行。
假定该制冷系统应用在小型低温冷库上,设定低温冷库温度为-20℃,则上述过冷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大致为-27℃~-35℃。同时,蓄冷介质04采用冰水。则上述过冷制冷循环中,换热盘管51是过冷器,冰水04为其提供冷量;上述蓄冷制冷循环中,换热盘管51是蒸发器,为冰水04提供冷量。冰水04的蓄冷温度为0℃,那么蓄冷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大致为-12℃~-7℃,蓄冷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明显高于过冷制冷循环,从而使整个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其效果类似喷气增焓技术或者两级压缩节能技术。
然后,还可以蓄热装置以及热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压缩机11、冷凝器21、储液器71、二通电磁阀85、换热盘管51、热力膨胀阀31、蒸发器41、单向阀81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热泵回路,可以实现蓄热热泵循环;压缩机11、冷凝器21、储液器71、热力膨胀阀35、换热盘管51、二通电磁阀83依次串联连接,形成蓄冷回路,可以实现高效热泵循环。压缩机11运行时,关闭二通电磁阀83并打开二通电磁阀85,则蓄热热泵循环运行;关闭二通电磁阀85并打开二通电磁阀83,则高效热泵循环运行。
假定该热泵系统应用在家用热泵空调上,室外环境温度为-20℃,则上述蓄热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大致为-27℃~-35℃。同时,蓄热介质04采用冰水。则上述蓄热热泵循环中,换热盘管51是过冷器,为冰水04提供热量;上述高效热泵循环中,换热盘管51是蒸发器,冰水04为其提供热量。冰水04的蓄热温度为0℃,那么高效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大致为-12℃~-7℃,高效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明显高于蓄热热泵循环,从而使整个热泵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其效果类似喷气增焓技术或者两级压缩节能技术。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原理示意图。其中,压缩机11的排气口、吸气口分别连接四通换向阀61的d口、s口,四通换向阀61的c口、冷凝器21、单向阀62、换热盘管51、电子膨胀阀31、蒸发器41、四通换向阀的e口依次串联连通。在单向阀62和换热盘管5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旁通有一条管路,该旁通管路串联连接单向阀64后,与冷凝器21一起连接四通换向阀61的c口。还设置有蓄能罐00,其中置有蓄能介质04,换热盘管51设置于蓄能罐00中且置于蓄能介质04中。
四通换向阀61共有d口、e口、s口、c口四个连接口,四通换向阀61断电时,d口和c口连通且e口和s口连通,四通换向阀61上电时,d口和e口连通且c口和s口连通。
这样,蓄能罐00、蓄能介质04、换热盘管51一起组成了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
先假定本实施例的系统为热泵系统,用于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上,蓄热介质04采用十水硫酸钠,其固液相变温度约为29摄氏度。
热泵系统正常工作时,四通换向阀61断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c口进入冷凝器2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热水加热),再经过单向阀62进入换热盘管51,在换热盘管51中过冷(同时为蓄热介质04提供热量),再进入电子膨胀阀31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吸收空气当中的热量),再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e口和s口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制取热水的热泵循环。
热泵系统除霜时,四通换向阀61上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e口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蒸发器41提供热量除霜),再进入电子膨胀阀31节流,然后进入换热盘管5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蓄热介质04为制冷剂提供热量),再经过单向阀64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除霜循环。
对上述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热泵系统来说,热泵系统工作制取热水时,同时为蓄热介质04提供热量,但几乎不影响系统对热水的制热能力,而在热泵系统除霜时,以蓄热介质04中储存的热量做为除霜的热源,避免了常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除霜时以已制取的热水做为热源的不利情况。
现在,再假定本实施例的系统为制冷系统,用于冷冻柜上,蓄冷介质04采用冰水。
制冷系统正常工作时,四通换向阀61断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c口进入冷凝器2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再经过单向阀62进入换热盘管51,在换热盘管51中过冷(冰水04为其制冷剂提供冷量),再进入电子膨胀阀31节流,然后进入风冷蒸发器4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同时为低温冷柜制冷),再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e口和s口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低温冷柜的制冷循环。冷柜的设定温度约为-25摄氏度至-18摄氏度。
制冷系统除霜时,四通换向阀61上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e口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蒸发器41提供热量除霜),再进入电子膨胀阀31节流,然后进入换热盘管5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同时为冰水04提供冷量),再经过单向阀64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除霜循环。
对上述冷柜制冷系统来说,制冷系统除霜时,制取的冷量储存在冰水04中,在制冷系统制冷时,冰水04为节流前的制冷剂提供冷量,最终转化为制冷系统的制冷量,相当于是免费除霜。而且在除霜时,由于冰水04的温度为0摄氏度,从而使除霜循环的蒸发压力较高,除霜热量充足,除霜快速、彻底,也减少了冷柜内的温度波动,提高了储存食品的品质。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组成原理示意图。其中,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四通换向阀61的s口经过单向阀65连接压缩机11的吸气口,四通换向阀61的c口、冷凝器21、单向阀62依次串联连接,单向阀62的出口分为两路:第一路依次串联连接电子膨胀阀32、换热盘管51后,与单向阀65一起连接压缩机11的吸气口,第二路依次串联连接换热盘管52、电子膨胀阀31、蒸发器41后,连接四通换向阀61的e口。还设置有蓄能罐00,其中置有蓄能介质04,换热盘管51和52均设置于蓄能罐00中且置于蓄能介质04中。
四通换向阀61共有d口、e口、s口、c口四个连接口,四通换向阀61断电时,d口和c口连通且e口和s口连通,四通换向阀61上电时,d口和e口连通且c口和s口连通。
这样,蓄能罐00、蓄能介质04、换热盘管51、换热盘管52一起组成了本发明的蓄冷或蓄热装置。
先假定本实施例的系统为热泵系统,用于我国北方的低温环境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上,蓄能介质04采用冰水。
热泵系统制取热水时有两种工作模式:蓄热模式和高效制热模式。
蓄热模式运行时,电子膨胀阀32完全关闭,四通换向阀61断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c口进入冷凝器2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热水加热),再经过单向阀62进入换热盘管52,在换热盘管52中过冷(同时为冰水04提供热量),再进入电子膨胀阀31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吸收空气当中的热量),再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e口、s口和单向阀65,最后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完整的热泵循环。
高效制热模式运行时,电子膨胀阀31完全关闭,四通换向阀61断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c口进入冷凝器2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热水加热),再经过单向阀62进入电子膨胀阀32节流,然后进入换热盘管51,在换热盘管51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冰水04为其提供热量),然后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完整的热泵循环。
热泵系统除霜时,电子膨胀阀31全开,四通换向阀61上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e口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蒸发器41提供热量除霜),再经过全开的电子膨胀阀31后进入换热盘管52,在其中过冷(同时为冰水04提供热量),而后经由电子膨胀阀32节流,再进入换热盘管5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冰水04为其提供热量),然后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完整的除霜循环。
对上述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热泵系统来说,热泵系统工作制取热水时,同时为冰水04提供热量,但几乎不影响系统对热水的制热能力,而在热泵系统除霜时,以冰水04中储存的热量做为除霜的热源,避免了常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除霜时以已制取的热水做为热源的不利情况。同时,冰水04中蓄积的多余热量,还可以做为热泵循环的热源,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制热量。
再假定本实施例的系统为制冷系统,用于低温冷柜上,蓄能介质04采用冰水。
制冷系统制冷时有两种工作模式:蓄冷模式和高效制冷模式。
蓄冷模式运行时,电子膨胀阀31完全关闭,四通换向阀61断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c口进入冷凝器2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再经过单向阀62进入电子膨胀阀32节流,然后进入换热盘管51,在换热盘管51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同时为冰水04提供冷量),然后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形成完整的蓄冷循环。
高效制冷模式运行时,电子膨胀阀32完全关闭,四通换向阀61断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c口进入冷凝器2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再经过单向阀62进入换热盘管52,在换热盘管52中过冷(冰水04为其提供冷量),再进入电子膨胀阀31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同时为低温冷柜制冷),再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e口、s口和单向阀65,最后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
制冷系统除霜时,电子膨胀阀31全开,四通换向阀61上电,制冷剂从压缩机11输出后,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61的d口和e口进入蒸发器41,在其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同时为蒸发器41提供热量除霜),再经过全开的电子膨胀阀31后进入换热盘管52,在其中过冷(冰水04为其提供冷量),而后经由电子膨胀阀32节流,再进入换热盘管51,在其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同时为冰水04提供冷量),然后回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从而形成完整的除霜循环。
对上述冷柜制冷系统来说,制冷系统除霜时,制取的冷量储存在冰水04中,在制冷系统制冷时,冰水04为节流前的制冷剂提供冷量,最终转化为制冷系统的制冷量,相当于是免费除霜。而且在除霜时,由于冰水04的温度为0摄氏度,从而使除霜循环的蒸发压力较高,除霜热量充足,除霜快速、彻底,也减少了冷柜内的温度波动,提高了储存食品的品质。同时,冰水04中蓄积的冷量不足时,还可以运行蓄冷模式,进一步提高系统总体的效率和制冷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所以,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冷罐(00);
蓄冷介质(04),设置于所述蓄冷罐(00)内;
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所述蓄冷罐(00)内并置于所述蓄冷介质(04)中,所述第一换热器(51)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91)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二换热器(52),设置于所述蓄冷罐(00)内并置于所述蓄冷介质(04)中,所述第二换热器(52)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三连接口(93)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四连接口(9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罐(00)上设置有蓄冷介质充注接口(9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罐(00)设置有空气排出管(96),用以充注所述蓄冷介质(04)时排出所述蓄冷罐(00)内的空气,所述空气排出管(96)在充注完所述蓄冷介质(04)后是全密闭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罐(00)为全密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罐(00)为全密闭结构;
所述蓄冷罐(00)设置有保温层(0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罐(00)为全密闭结构;
所述蓄冷罐(00)设置有保温层(08),所述保温层(08)为发泡层。
8.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热罐(00);
蓄热介质(04),设置于所述蓄热罐(00)内;
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所述蓄热罐(00)内并置于所述蓄热介质(04)中,所述第一换热器(51)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91)和用以液态冷媒进出及气态冷媒输出的第二连接口(92)。
9.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热罐(00);
蓄热介质(04),设置于所述蓄热罐(00)内;
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所述蓄热罐(00)内并置于所述蓄热介质(04)中,所述第一换热器(51)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91)和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92);
第二换热器(52),设置于所述蓄热罐(00)内并置于所述蓄热介质(04)中,所述第二换热器(52)包括用于冷媒进出的第三连接口(93)和用于冷媒进出的第四连接口(9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罐(00)为全密闭结构。
CN201610738340.3A 2016-08-27 2016-08-27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Pending CN1064404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38340.3A CN106440452A (zh) 2016-08-27 2016-08-27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38340.3A CN106440452A (zh) 2016-08-27 2016-08-27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452A true CN106440452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18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38340.3A Pending CN106440452A (zh) 2016-08-27 2016-08-27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045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981A (zh) * 2018-07-26 2018-12-07 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冻设备的蒸发器及冷冻设备
CN109539620A (zh) * 2018-11-12 2019-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110243101A (zh) * 2019-06-28 2019-09-17 中原工学院 一种蓄能型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CN112881463A (zh) * 2021-01-19 2021-06-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容器内液体温度变化可视化处理方法
CN114484963A (zh) * 2022-02-14 2022-05-13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冻结凿井的矿用蓄冷型换热器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981A (zh) * 2018-07-26 2018-12-07 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冻设备的蒸发器及冷冻设备
CN109539620A (zh) * 2018-11-12 2019-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109539620B (zh) * 2018-11-12 2024-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110243101A (zh) * 2019-06-28 2019-09-17 中原工学院 一种蓄能型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CN112881463A (zh) * 2021-01-19 2021-06-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容器内液体温度变化可视化处理方法
CN114484963A (zh) * 2022-02-14 2022-05-13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冻结凿井的矿用蓄冷型换热器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7574B2 (en) Hot water suppl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heat pump
CN106440452A (zh) 蓄冷装置及蓄热装置
KR100785116B1 (ko) 냉장고
CN106225358A (zh) 蓄冷式热气除霜制冷系统及蓄热式热气除霜热泵系统
CN202853236U (zh) 利用冷凝器热自动化霜的风冷系统
TW201418648A (zh) 利用自然循環之熱驅動除霜裝置
CN107178924A (zh) 一种蓄热不停机除霜系统及空调
JP3882056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CN109203912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纯电动冷链物流车
JP2010038516A (ja) 冷凍冷蔵庫及び冷却庫
CN111207534A (zh) 制冷系统、制冷设备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0881328B1 (ko) 연속 제상이 가능한 냉,난방 히트펌프장치
CN110926046B (zh) 一种制冷装置
US4862707A (en) Two compartment refrigerator
CN106369884A (zh) 蒸发器、冷风机、制冷或热泵装置及系统
Won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dual-loop refrigerator freezer system
CN114763958B (zh) 冰箱
CN210107846U (zh) 风冷冰箱
CN211823241U (zh) 冰柜集中冷源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
CN202221182U (zh) 蒸气喷射设备及具有该蒸气喷射设备的制冷系统
JP2010249444A (ja) 冷凍冷蔵庫
JP4284789B2 (ja) 冷蔵庫
CN219014673U (zh) 制冷系统、空调以及冷库
CN109827355A (zh) 冷库用热氟融霜型喷气增焓冷冻和热水二联供机组系统
CN111435047A (zh) 一种化霜系统、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