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6997B -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6997B
CN106416997B CN201610679340.0A CN201610679340A CN106416997B CN 106416997 B CN106416997 B CN 106416997B CN 201610679340 A CN201610679340 A CN 201610679340A CN 106416997 B CN106416997 B CN 106416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seed
generation
male parent
hyb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93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6997A (zh
Inventor
唐文帮
熊跃东
丁新才
易国良
许强
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ping Seeds Science & Technology Inc Co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ping Seeds Science & Technology In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ping Seeds Science & Technology Inc Co filed Critical Hunan Hoping Seeds Science & Technology Inc Co
Priority to CN2016106793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6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6997A/zh
Priority to US16/638,758 priority patent/US1124627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93249 priority patent/WO201803292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6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6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01H1/022Genic fertility modification, e.g. apomixis
    • A01H1/023Male ster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4Processes of selection involving genotypic or phenotypic markers; Methods of using phenotypic markers for sel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5/00Angiosperms, i.e. flowering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lant parts; Angiosperms characterised otherwise than by their botanic taxonomy
    • A01H5/10Se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6/00Angiosperms, i.e. flowering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otanic taxonomy
    • A01H6/46Gramineae or Poaceae, e.g. ryegrass, rice, wheat or maize
    • A01H6/4636Oryza sp. [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所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C815S为母本,七桂B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F1并与H155S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F1′得到F2′世代,在F2′、F3′世代分离出株型理想、分蘖力强、植株较矮、粒型小的单株,再经2个世代以上的定向培育得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上述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培育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具有异交结实率高、发芽势和成苗率高、耐储存性强、黑粉病率低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与大粒型恢复系制种,父本和母本同时混合收割,根据谷粒厚度的差异进行分选,从而实现杂交水稻轻简化制种。

Description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制种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在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分别将父母本播种、移栽、进行不同田间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花期相遇状态,需要人工授粉、父母本人工分开收割这一方式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农业劳力日益紧缺,使得杂交水稻制种的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精耕细作的方式缺少劳动力执行,将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与供应,亟需集成研究实现杂交水稻轻简高效规模化制种的方法,以大幅减少劳力投入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高效生产及供应,继续保持我国在杂交水稻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国内外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方面部分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德国拜耳公司等在父母本的田间管理上采用机械旱条播、收获,机械或农用飞机喷药、施肥,直升机赶粉等制种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半机械化制种。韩国、日本分别在80-90年代在耕翻、育秧、植保、收获、干燥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国内在土地耕整,母本机械条播和机械插秧、喷施农药及赤霉素、收割、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操作。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父母本播始历期一致的强优组合,母本与父本之间的籽粒颜色、粒重或粒形有明显差异,如采用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实现制种时父母本混播混收的技术来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但还没有取得研究进展。而杂交水稻机械化父母本混植制种技术的关键是实现父母本种子机械化分选。迄今为止,受不育系的限制,并无一种合适的机械化分选方法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以解决制种时父母本混播混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C815S为母本,七桂B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F1并与H155S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复交杂种F1′,种植复交杂种F1′得到F2′世代,在F2′世代和F3′世代分离出株型理想、分蘖力强、植株矮、粒型小的单株所结种子进行种植,再经2个世代以上的定向培育所得F5′世代以上种子即为水稻小粒型不育系。
进一步地,在育种过程中,自F1′世代起各世代逐代交替在短日低温、长日低温的条件下胁迫选择,短日低温的条件为光照长度小于12小时、日平均温度低于23℃,长日低温的条件为光照长度大于12小时、日平均温度低于23℃。
进一步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为F5′~F9′世代的种子。
进一步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千粒重为8~22g且籽粒厚度小于2.1mm。
本发明另一方面一种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水稻大粒型恢复系为父本和上述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为母本配组同时直播制种。
对父本和母本同时混合收割。
根据谷粒厚度的差异,筛选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母本种子为杂交种。
可选地,水稻大粒型恢复系包括R9311、望恢780、新恢1998和望恢091。
望恢780通过育种得到,育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用R9311与蜀恢498杂交得到杂种F1”,繁殖F1”、F2”,混收,在F3”~F5”世代均筛选千粒重大于30g、谷粒厚度大于2.2mm且米质优的株系所结种子种植下一世代,所得F6”代以上种子即为水稻大粒型恢复系。
可选地,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的千粒重大于30g且籽粒厚度为2.2mm以上。
可选地,父本和母本的播种形式包括父本芽谷母本干谷、父本干谷母本芽谷、父本母本均播芽谷或父本母本均播干谷。
其中播种方式为父本芽谷母本干谷时,父本芽谷和父本干谷的比例为1:1。
可选地,直播的播种方式包括父本和母本混直播、父本和母本条直播或父本抛秧母本直播。
可选地,筛选的筛孔孔径为2.1毫米宽,20毫米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以C815S为母本,七桂B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F1与H155S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经定向培育得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上述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制得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具有异交结实率高、发芽势和成苗率高、耐储存性强、黑粉病率低的优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卓201S与望恢091的粒型对比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卓201S与望恢780混直播制种苗期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卓201S与新恢1998条播制种苗期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卓201S与望恢780混播制种成熟期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卓201S、N111S分别与望恢091制种成熟期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C815S为母本,七桂B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F1并与H155S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复交杂种F1′,种植复交杂种F1′得到F2′世代,在F2′世代和F3′世代分离出株型理想、分蘖力强、植株矮、粒型小的单株所结种子进行种植,再经2个世代以上的定向培育所得F5′世代以上种子即为水稻小粒型不育系。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以C815S为母本、七桂B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F1与H155S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经定向培育得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上述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制得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具有异交结实率高、发芽势和成苗率高、耐储存性强、黑粉病率低的优点。
可选地,在育种过程中,自F1′世代起各世代逐代交替在短日低温、长日低温的条件下胁迫选择,短日低温的条件为光照长度小于12小时、日平均温度低于23℃,长日低温的条件为光照长度大于12小时、日平均温度低于23℃。
短日低温、长日低温的条件可通过选择合适的育种基地及育种季节达到,如海南为短日低温、长沙夏季为长日低温、长沙秋季为短日低温,也在室内的实验环境可通过实验设备调节达到。
以前一种方式为例,2011年夏季用H155S为母本,用两系不育系C815S与七桂B杂交F1为父本杂交,经海南短日低温、长沙秋季短日低温胁迫选择及人控水温池育性增压选择,通过5年9代的定向培育,于2016年育成具有优质、株型理想、不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小粒型两用核不育系卓201S。卓201S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拉丁文名称为Oryza sativaL.Zhuo 201S,保藏日期为2016年8月12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P201615。根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海南和湖南的育性转换特点,开始短日低温和长日低温条件下穿梭育种,可确保育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在较复杂的生态条件下有稳定的育性转换特性。在海南三亚2、3月份短日低温条件下当选的不育系,在湖南长日条件下起点温度表现为更低的,甚至难以繁殖的株系,具有光温连动特点。
可选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为F5′~F9′世代的种子。
可选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千粒重为8~22g且籽粒厚度为小于2.1毫米。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水稻大粒型恢复系为父本和上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为母本配组同时直播制种。
对父本和母本同时混合收割。
根据谷粒厚度的差异,筛选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母本种子为杂交种。
该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与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生产出的杂交种受母体即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基因型控制是小粒的,父本种子受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的基因型控制是大粒的。如果父本千粒重在26g甚至更大粒重的恢复系,则可以混合播种或条播,至少可以混合收割(父、母本),尤其是机械化混合收割,收割后的混合种子通过合适的网筛进行分拣,区分杂交种和父本,其原理是杂交种过网筛清选时,因谷粒厚度小于2.1毫米的小粒种子(母本上结的杂交种)通过网筛,而正常粒和大粒种子无法通过网筛,从而实现分选,具体分选时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分选。由于小粒受单一隐性基因控制,杂交种播种后结实为大粒,因而不影响杂交稻产量的发挥和表达。
利用水稻小粒型不育系进行制种,与籽粒大粒、生育期合适的水稻大粒型恢复系配组,父本与母本同时直播,使得制种方式简化、无需育秧移栽、节省劳力,并且可以简化授粉环节(或者不需要辅助授粉),父母本同时混合收割,在父母本扬花过后无需单独收获父本,而是用收割机同时混合收割,降低生产成本。
收获后混合的父本及杂交种利用网筛分离千粒重不同即籽粒大小不同的原理,通过设计大小不同的筛孔,可以将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上所结的小粒型杂交种与大粒或籽粒正常的恢复系分离出来。本发明通过选育播始历期相近、粒型差异大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和水稻大粒型恢复系,并利用籽粒厚度区别筛选,如可利用分选机械改装技术设计特定的网筛对父母本机械化分选,实现种子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尤其,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过程中育成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的千粒重为14.6g,而当前的水稻恢复系籽粒千粒重一般在25g以上,差异更大,更易于分离,可保证杂交种的纯度。
并且用水稻小粒型不育系进行制种,一方面可提高杂交种的繁殖系数,不仅节约制种稻田,而且可减少农民用于购买杂交稻种子的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简化制种程序,降低生产成本。小粒型组合也是提高杂交水稻米质的有效途径,小粒种子灌浆快,充实度好,可有效降低垩白的发生,尤其在南方早籼稻灌浆期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小粒型种子的这种优势表现得十分明显。
同时,本申请的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中,杂交制种时,异交结实率比Y58S高21.7%,制种产量高18.6%。杂交种子发芽势和成苗率高,与同一个父本配组,其发芽势和成苗率分别比Y58S高6.9%、7.3%。杂交种子耐储存性强,常温条件保存1年,其成苗率达到87.4%,比Y58S高33.9%。杂交种子黑份病少,其感染黑粉病率比Y58S少77.6%。Y58S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品种,并且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可选地,水稻大粒型恢复系包括R9311、望恢780、新恢1998和望恢091。望恢780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拉丁文名称为Oryza sativa L.Wanghui 780,保藏日期为2016年8月12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P201616。望恢780通过育种得到,育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用R9311与蜀恢498杂交得到杂种F1”,繁殖F1”、F2”,混收,在F3”~F5”世代均筛选千粒重大于30g、谷粒厚度大于2.2mm且米质优的株系所结种子种植下一世代,所得F6”代以上种子即为水稻大粒型恢复系。最终选育得到望恢780,望恢780具有千粒重大,达到34克左右,谷粒厚度大于2.3mm,并且米质优,配合力强的优点。
R9311即扬稻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籼稻品种,2003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陕审稻2003001,为市售产品。新恢1998、望恢091为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已经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混收即不进行筛选,种植F1”所得所有种子均进行种植,同样的F2”所得所有种子均进行种植。
可选地,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的千粒重大于30g且籽粒厚度为2.2mm以上。
可选地,父本和母本的播种形式包括父本芽谷母本干谷、父本干谷母本芽谷、父本母本均播芽谷或父本母本均播干谷。其中播种方式为父本芽谷母本干谷时,父本芽谷和父本干谷的比例为1:1。
可选地,播种的方式包括父本和母本混直播、父本和母本条直播或父本抛秧母本直播。当父本和母本的播始历期相近时,可采用上述任一种方式进行播种。当父本和母本的播始历期较大时,优选采用父本和母本条播的播种方式,一般父本的播始历期相对较晚,可通过对父本喷洒“920”等措施调节父母本的花期,使父本和母本花期相遇。而其他播种方式,显然操作有所不便,不利于调节父本的花期。如图2所示,水稻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与水稻大粒型恢复系望恢780混直播制种苗期,父母本均生长正常且旺盛,母本生长在父本周围,便于接受花粉。如图3所示,卓201S与新恢1998条播制种苗期,父母本生长整齐,条播质量好。
可选地,筛选的筛孔孔径为2.1毫米宽,20毫米长。该孔径的筛网可有效的筛选分离筛选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
实施例1
小粒型不育系的选育过程如下:
2011年夏季用H155S为母本,用自育的两系不育系C815S与七桂B杂交F1为父本杂交,经海南短日低温、长沙夏季长日低温、长沙秋季短日低温胁迫选择及人控水温池育性增压选择,通过5年9代的定向培育,于2016年育成具有米质优、株型理想、不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小粒型两用核不育系卓201S。选育过程如表1所示。
表1卓201S选育流程图
三、特征特性
1、育性表现
从表2可知,卓201S在湖南从6月底7月初抽穗开花至8月下旬抽穗开花均表现雄性不育。在海南三亚从3月底左右抽穗开花表现雄性不育。卓201S用23.0℃、23.5℃、24.0℃的恒温分别处理5天(表3),可育花粉率均为零,这表明卓201S的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卓201S的花粉育性鉴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2卓201S在湖南、海南两地生态实用性鉴定试验中的育性表现
表3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卓201S花粉育性鉴定结果
2、生育特性
卓201S在三亚地区作早稻种植,1月28日播种,2月28日左右移栽,一般在4月24日始穗,播始历期84天左右;在长沙地区作早稻种植,5月26日播种,6月12日左右移栽,8月13日前齐穗,播始历期79天左右。
3、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
卓201S株高约70cm,株型紧散适中,前期叶片植披,后三叶较直立,剑叶长25厘米,宽1.5厘米,夹角在45℃左右,叶色淡绿,叶鞘、稃尖均无色。茎秆粗细中等,分蘖力强,一般单株有效穗17~19个,平均成穗15个,穗长28厘米左右,平均每穗颖花178个左右,谷长6.4毫米,长宽比3.3,谷粒饱满,千粒重14.6克左右。
4、异交特性
卓201S具有良好的异交特性,穗形较大,抽穗开花时稍呈弧形,盛花期4-5天,花时早,盛花期时间在10:30-12:00,开花高峰明显,午前花占75%以上,花时相遇率高。穗包颈率10%左右,柱头外露率高,在不喷施九二0条件下,柱头总外露率为88.2%,其中双边外露率62.2%,柱头生活力强,异交结实率可达80%左右,制种易高产。对“九二0”较敏感,在抽穗15-20%时,每亩喷施15克“九二0”可解除包颈。
5、稻米品质
2015年冬季在海南三亚市海棠湾镇繁殖的卓201S稻谷,经分析,糙米率80.3%,精米率71.8%,整精米率59.1%,粒长6.1mm,长宽比3.3,垩白粒率11.0%,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65mm,直链锭粉含量15.8%,蛋白质含量9.5%。
6、卓201S抗逆性
卓201S 2015年经浏阳市大围山稻瘟病鉴定,苗瘟3级,穗瘟5级,综合评级3.1级;白叶枯病抗性5级;纹枯病轻。
7、卓201S的粒型
取卓201S与望恢091进行粒型对比如图1所示,其中小粒为卓201S,大粒为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恢复系望恢091,可见二者厚度存在明显差异,有利于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分离。
实施例2
2016年4月在海南三亚海棠湾杂交制种时,以大粒型父本望恢780为父本,卓201S为母本。父、母本1月25日同时混播,父母本比例为1:20,父本干谷和母本芽谷比例为1:1;父母本4月18日同时始穗,4月20日父母本同时混合施用“九二零”15克/亩,有微风即不赶粉,无风状态下人工辅助授粉1次,5月20日成熟,如图4所示,卓201S与望恢780混播制种成熟期,父本占的空间小,比例少,制种异交结实率高。5月20日混合收割。在筛孔孔径为2.1毫米宽,20毫米长的条件下,进行机械筛选,顺利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母本种子即杂交种的纯度为99.76%。
在以卓201S为母本进行制种的同时,以Y58S为母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统计以卓201S为母本的组别和以Y58S为母本的组别的异交结实率、制种产量,并取各组制得的杂交种分别种植,统计各组杂交种的发芽势、成苗率、种子裂颖率和黑粉病感染率。各组的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育系与望恢780的轻简制种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以卓201S组的异交结实率比Y58S组高21.7%,制种产量比Y58S组高18.6%。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发芽势和成苗率高,其发芽势和成苗率分别Y58S组高6.9%、7.3%。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的种子裂颖率为1.47%,比Y58S组少8.23%,并且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不感染黑粉病,而Y58S组感染黑粉病率13.64%。
实施例3
2016年4月在海南三亚海棠湾杂交制种时,以大粒型父本望恢091为父本,卓201S为母本,N111S为母本对照。父本1月15日用抛秧盘播种、母本1月25日直播,父母本比例为1:20;父母本4月18日同时始穗,4月21日父母本同时混合施用“九二零”15克/亩,有微风即不赶粉,无风状态下人工辅助授粉1次,5月20日成熟混合收割。在筛孔孔径为2.1毫米宽,20毫米长的条件下,进行机械筛选,顺利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母本种子即杂交种的纯度为99.51%。
在以卓201S为母本进行制种的同时,以N111S为母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统计以卓201S为母本的组别和以N111S为母本的组别的异交结实率、制种产量,如图5所示,左侧为。并取各组制得的杂交种分别种植,统计各组杂交种的发芽势、成苗率、种子裂颖率和黑粉病感染率。各组的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不育系与望恢091的轻简制种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以卓201S组的异交结实率比N111S组高58.5%,制种产量比N111S组高53.3%。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发芽势和成苗率高,其发芽势和成苗率分别N111S组高9.5%、13.1%。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的种子裂颖率为2.54%,比N111S组少33.06%,并且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不感染黑粉病,而N111S组感染黑粉病率15.12%。
实施例4
2016年4月在海南三亚海棠湾杂交制种时,以大粒型父本新恢1998为父本,卓201S为母本。父、母本1月25日同时条播,父母本比例为2:9,父本播干谷、母本播芽谷;父母本4月18日同时始穗,4月20日父母本同时混合施用“九二零”15克/亩,每天人工辅助授粉1次,5月20日成熟混合收割。在筛孔孔径为2.1毫米宽,20毫米长的条件下,进行机械筛选,顺利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母本种子即杂交种的纯度为99.05%。
在以卓201S为母本进行制种的同时,以Y58S为母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统计以卓201S为母本的组别和以Y58S为母本的组别的异交结实率、制种产量,并取各组制得的杂交种分别种植,统计各组杂交种的发芽势、成苗率、种子裂颖率和黑粉病感染率。各组的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不育系与新恢1998的轻简制种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以卓201S组的异交结实率比Y58S组高17.6%,制种产量比Y58S组高11.5%。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发芽势和成苗率高,其发芽势和成苗率分别Y58S组高5.8%、5.4%。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的种子裂颖率为1.15%,比Y58S组少10.55%,并且卓201S组制得的杂交种子不感染黑粉病,而Y58S组感染黑粉病率8.26%。
综合比较实施例2~4,以卓201S为母本、望恢780为父本制得杂交种异交结实率最高、制种产量最高、成苗率最高、仅发芽势与种子裂颖率略低于实施例4。此外,卓201S为母本、望恢780的播始历期相近。综合比较之下,实施例2为最佳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C815S为母本,七桂B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F1并与H155S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复交杂种F1′,种植复交杂种F1′得到F2′世代,在F2′世代和F3′世代分离出株型理想、分蘖力强、植株矮、粒型小的单株所结种子进行种植,再经2个世代以上的定向培育所得F5′世代以上种子即为水稻小粒型不育系;所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千粒重为8~22g且籽粒厚度小于2.1mm;
在育种过程中,自F1′世代起各世代逐代交替在短日低温、长日低温的条件下胁迫选择,所述短日低温的条件为光照长度小于12小时、日平均温度低于23℃,所述长日低温的条件为光照长度大于12小时、日平均温度低于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为F5′~F9′世代的种子。
3.一种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水稻大粒型恢复系为父本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小粒型不育系为母本配组同时直播制种;
对父本和母本同时混合收割;
根据谷粒厚度的差异,筛选分离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所述母本种子为杂交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大粒型恢复系包括R9311、望恢780、新恢1998和望恢091;
所述望恢780通过育种得到,育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用R9311与蜀恢498杂交得到杂种F1”,繁殖F1”、F2”,混收,在F3”~F5”世代均筛选千粒重大于30g、谷粒厚度大于2.2mm且米质优的株系所结种子种植下一世代,所得F6”代以上种子即为水稻大粒型恢复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交水稻轻简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的千粒重大于30g且籽粒厚度为2.2m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父本和母本的播种形式包括父本芽谷母本干谷、父本干谷母本芽谷、父本母本均播芽谷或父本母本均播干谷;
其中播种方式为父本芽谷母本干谷时,所述父本芽谷和母本干谷的比例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播的播种方式包括父本和母本混直播、父本和母本条直播或父本抛秧母本直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的筛孔孔径为2.1毫米宽,20毫米长。
CN201610679340.0A 2016-08-17 2016-08-17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Active CN106416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9340.0A CN106416997B (zh) 2016-08-17 2016-08-17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US16/638,758 US11246275B2 (en) 2016-08-17 2017-07-18 Method for breeding small-grain sterile rice line and simple method for producing hybrid rice seed
PCT/CN2017/093249 WO2018032925A1 (zh) 2016-08-17 2017-07-18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9340.0A CN106416997B (zh) 2016-08-17 2016-08-17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6997A CN106416997A (zh) 2017-02-22
CN106416997B true CN106416997B (zh) 2018-07-31

Family

ID=5818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9340.0A Active CN106416997B (zh) 2016-08-17 2016-08-17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6275B2 (zh)
CN (1) CN106416997B (zh)
WO (1) WO2018032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6997B (zh) 2016-08-17 2018-07-31 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CN110583474A (zh) * 2019-10-11 2019-12-2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轻简化混播制种方法
CN110692514A (zh) * 2019-11-11 2020-01-17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小粒型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CN110959524B (zh) * 2019-11-14 2022-07-01 湖南农业大学 小粒型杂交水稻的轻简化制种方法和小粒型杂交种
CN111955341A (zh) * 2020-08-10 2020-11-20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耐热性水稻的高效选育方法
CN112189400A (zh) * 2020-10-10 2021-01-08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杂交粳稻的种子质量控制方法
CN112514788B (zh) * 2020-11-06 2023-01-20 湖南农业大学 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CN112514787B (zh) * 2020-11-06 2022-06-07 湖南农业大学 水稻长小粒型两系不育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CN112753564A (zh) * 2020-12-29 2021-05-07 湖南省春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优质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
CN112740967A (zh) * 2021-01-29 2021-05-04 新疆农垦科学院 一种三系杂交小麦精量穴播的制种方法
CN112753570A (zh) * 2021-02-19 2021-05-07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粒型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轻简制种技术应用
CN114342798B (zh) * 2021-12-27 2022-11-04 浙江大学 一种植物工厂化专用水稻的选育方法
CN114831017B (zh) * 2021-12-28 2023-07-04 浙江大学 一种家庭阳台盆栽用水稻的选育方法
CN114885825B (zh) * 2022-06-01 2023-03-07 杭州中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玩具水稻的培育方法
CN115176699A (zh) * 2022-08-01 2022-10-14 湖南仕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培育技术
CN115894646B (zh) * 2022-09-02 2023-10-27 扬州大学 OsJDG1基因及其在调控水稻粒型和千粒重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281B (zh) * 2009-02-26 2012-05-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通过籽粒小型化改良不育系提高杂交稻制种效率的方法
CN101836580B (zh) * 2009-03-19 2012-09-05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简化杂交稻制种程序提高制种生产效率的方法
WO2010096975A1 (zh) * 2009-02-26 2010-09-02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杂交稻制种方法
CN102124941B (zh) 2010-01-14 2012-07-25 中国水稻研究所 通过恢复系籽粒大型化改良提高杂交稻制种效率的方法
CN102948361A (zh) * 2011-08-24 2013-03-06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适于种子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育种方法
CN105104167B (zh) 2015-08-07 2017-08-2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
CN105532433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根据父母本粒型差异进行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
CN106416997B (zh) 2016-08-17 2018-07-31 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46275B2 (en) 2022-02-15
CN106416997A (zh) 2017-02-22
US20200196545A1 (en) 2020-06-25
WO2018032925A1 (zh)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997B (zh) 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CN105104167B (zh) 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
CN107197773B (zh) 一种北方用糯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方法
CN100337533C (zh) 一种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及制种方法
CN109042292A (zh) 一种同期插秧亲本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CN110959524A (zh) 小粒型杂交水稻的轻简化制种方法和小粒型杂交种
CN112514788B (zh) 水稻大粒型恢复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CN105379615A (zh) 一种小麦蓝败不育种质及其选育方法
CN110122316A (zh) 棉花光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2106254B (zh) 一种氮高效玉米的杂交制种方法
CN111448982B (zh) 一种快速改良盐敏感水稻品种中花11提高耐盐性的方法
CN1026204C (zh) 利用多年生雄性不育稻植株生产杂交稻
CN1895030A (zh) 一种大白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CN1034848C (zh) 甘蓝型低芥中硫油菜三系杂交育种技术
CN108834874B (zh) 抗病、育性稳定的淡叶色水稻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
CN101663994A (zh) 杂交夏大豆的制种方法
CN110199884A (zh) 一种藜麦组培苗无菌条件下的结籽培育方法
CN1144516C (zh) 一种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方法
CN115005100A (zh) 一种冬小麦矮杆种质资源的创制方法
CN108243949B (zh) 一种轻简型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101904300A (zh) 一种西葫芦杂交育种方法
CN109089872A (zh) 一种同期直播亲本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CN112514787B (zh) 水稻长小粒型两系不育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Lim et al. Earliness in flowering and dwarfism in relation to internode length and tree height in papaya (Carica papaya L.)
Drew et al. Development of PRSV-P resistant Carica papaya genotypes by introgression of genes from wild Vasconcella spec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