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1381A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1381A
CN106411381A CN201610978415.5A CN201610978415A CN106411381A CN 106411381 A CN106411381 A CN 106411381A CN 201610978415 A CN201610978415 A CN 201610978415A CN 106411381 A CN106411381 A CN 106411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terminal
channel
launched
data transmission
antenna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84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1381B (zh
Inventor
云翔
孙立新
丁颖哲
周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84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1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1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1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在第一方向上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第一门限值为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免授权频段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时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时网络时延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通信包括在licensed频段(授权频段)上和在Unlicensed频段(免授权频段)上进行的无线通信,在licensed频段上进行的无线通信是指运营商通过部署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基站),和核心网设备(如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等,为用户终端(如手机)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例如现在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提供的通信,这类无线通信所占用的频段是被某移动通信运营商(下文称为运营商)单独使用,而运营商针对该频段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例如控制工作在该频段的接入设备的密度、发送功率、天线倾角等),从而保证在该频段所提供的无线通信服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为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LTE-A)。
而在Unlicensed频段上进行的无线通信例如WiFi,是国际电工组织IEEE开发的802.11系列技术的一个统称,如802.11a/g/n/ac等。WiFi主要应用于本地无线通信,通常情况下覆盖相对较小,是一种简单并且相对低价的无线通信手段。WiFi起初的版本工作在2.4GHz的频率上,但由于2.4GHz频段上的可用带宽较小,而工作在2.4GHz频段上的无线发射设备又较多,导致了在2.4GHz上工作的WiFi性能下降。WiFi在后来的版本上发掘了新的通信频率5GHz(注:此处所述5GHz不指单个频点,而是指在5GHz附近的各个频段,可以理解为从4.9GHz-5.9GHz均为此处所述5GHz频段)。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的需求和日益紧缺的无线频率的矛盾,3GPP日前也开始了将LTE系统应用在免授权频段上的研究工作,旨在为LTE系统增加可用带宽。
无论是WiFi还是LTE系统,都需要将数据回传到核心网或者是Internet。主要的回传技术包括有线回传和无线回传。有线回传指利用光纤,宽带或者xDSL等有线接入技术将数据进行回传。无线回传指使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进行回传。无线回传的性能依赖使用的频段,由于Unlicensed频段具有使用费用低的特点,无线回传网络也开展了使用免授权频段的研究。
在免授权频段,采用先听后说机制降低系统干扰,并设定了不同的先听后说优先级。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高优先级接入概率高,但一次接入的传输时间短,比如在第1优先级,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最大为7个slot(每个Slot 9微秒),一次接入只能传2毫秒。低优先级接入概率低,但一次接入传输时间长。比如在第4优先级,竞争窗口最大为1023个slot(每个Slot 9微秒),一次接入可以传8毫秒或者10毫秒。
在传统的无线回传网络中,通常将发送端的波束方向对准接收端,使天线增益最大,进而获得最强的信号强度。然而,在免授权频段,个人、企业、运营商都可以部署无线接入设备,并且部署的位置也比较随意,因此在波束方向上可能存在干扰源。由于在免授权频段有先听后说的机制,当干扰源的干扰强度较大时,回传网络会终止传输,直到干扰源完成传输时,回传网络才会建立连接,这就严重影响了回传链路的时间利用率和网络质量,增加回传网络时延。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免授权频段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时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时网络时延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所述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传输参数是信干噪比,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包括: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干噪比和第一干扰强度;从所述第三方向中选择目标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其中,在所述目标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目标方向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为所述多个第三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中最低。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步长包括第一步长和第二步长,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包括:按照所述第一步长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四方向;获取所述多个第四方向上每个所述第四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二干扰强度;对所述第二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将所述第二干扰强度最小的两个所述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第二预设角度;按照第二步长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所述多个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步长小于所述第一步长。
进一步地,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干扰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等待干扰信号传输完成后,在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包括:按照预设条件逐渐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直到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为预设时间;或者直接将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调整为所述预设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设置有中转端,所述中转端用来接收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射给所述接收端,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包括:获取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所述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中转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包括:当所述发射端与所述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中转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所述中转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进一步地,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包括:调整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调整所述发射端向所述中转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所述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传输参数是信干噪比,所述调整单元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干噪比和第一干扰强度;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方向中选择目标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其中,在所述目标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目标方向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为所述多个第三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中最低。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步长包括第一步长和第二步长,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步长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四方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第四方向上每个所述第四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二干扰强度;排序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将所述第二干扰强度最小的两个所述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第二预设角度;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按照第二步长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所述多个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步长小于所述第一步长。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调节单元,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之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干扰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等待干扰信号传输完成后,在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条件逐渐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直到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为预设时间;和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直接将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调整为所述预设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设置有中转端,所述中转端用来接收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射给所述接收端,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所述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中转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所述调整单元包括: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发射端与所述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中转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所述中转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三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第四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发射端向所述中转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以避开干扰源的干扰,大大降低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当监听不到干扰时,就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数据,达到了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数据传输的次数,从而减小网络时延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免授权频段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时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时网络时延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预设角度为30°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预设角度为60°的示意图;
图6是优先级的级别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对多点回传网络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对多点并发回传网络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作如下解释:
频谱效率:数字通信系统的链路频谱效率定义为净比特率(有用信息速率,不包括纠错码)或最大吞吐量除以通信信道或数据链路的带宽。
信干噪比: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SINR=Signal/(Interference+Noise)。干扰(Interference)和噪声(Nois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噪声的频带很宽,主要由接收机的热性能决定和产生。干扰的频谱较窄,主要指其他系统产生的信号。
系统开销:系统开销一般指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信息正确接收的控制信息。
先听后说机制:在免授权频段,当回传网络监听到干扰强度较大时,回传网络终止数据传输,等待干扰源完成传输后,重新建立连接,继续传输数据。
实施例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
步骤S104,在第一方向上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第一门限值为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信道传输参数是表示信道传输质量的参数,具体可以是信干噪比、传输速率,等。
第一门限值为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第一门限值的取值与需要传输内容对应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传输带宽等因素有关。当需要传输的文件的类型不同时,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也不同。第一门限值也可以看作是对信道质量的最低要求。
当第一方向上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后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以避开干扰源的干扰,降低干扰强度。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示意图。由于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后,避开了干扰源的干扰,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当在某一个时间段监听不到干扰时,在这个时间段就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以避开干扰源的干扰,大大降低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当监听不到干扰时,就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免授权频段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时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时网络时延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数据传输的次数,从而减小网络时延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信道传输参数为信干噪比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获取第一门限值:获取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频谱效率;根据频谱效率获取第一门限值,其中,采用以下公式计算频谱效率:C=A/B*(1-α),其中,C代表频谱效率,A代表数据传输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速率,单位是Mbps,B代表数据传输信道的传输带宽,单位是MHz,α代表数据传输信道的导频和控制信道占整体带宽的开销,即系统开销。
A与需要传输内容对应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有关,一般来说,需要传输的文件为视频文件时A的取值大于需要传输的文件为图片文件时A的取值。
可选地,信道传输参数是信干噪比,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包括: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获取在第三方向上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干噪比和第一干扰强度;从第三方向中选择目标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其中,在目标方向上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目标方向的第一干扰强度为多个第三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第一干扰强度中最低。
在一定的角度范围(第一预设角度)内,每隔预设步长,调整一次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调整后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第三方向)。每得到一个第三方向,就计算在该第三方向上的信干噪比(第一信干噪比)和干扰强度(第一干扰强度)。从所有第三方向中,选出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第一干扰强度最低的那个第三方向,作为目标方向,此时,目标方向即为上述第二方向。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目标方向,目标方向上数据传输信道的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最低信干噪比,满足数据传输对信道质量的最低要求,同时干扰强度是所有第三方向中最低的。
第一预设角度的取值可以有多个,例如30°、40°、60°,等,预设步长的取值也可以有多个,例如1°、5°、10°、3°,等。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预设角度为30°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预设角度为60°的示意图。
可选地,预设步长包括第一步长和第二步长,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包括:按照第一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四方向;获取多个第四方向上每个第四方向上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二干扰强度;对第二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将第二干扰强度最小的两个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第二预设角度;按照第二步长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其中,第二步长小于第一步长。
第一步长是一个较大的角度,例如10°,第二步长是一个较小的角度,例如1°。第一步长和第二步长的取值有多种,只需保证第二步长小于第一步长即可。
在第一预设角度内,每隔第一步长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四方向,对多个第四方向上的数据传输信号的干扰强度(第二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将第二干扰强度最小的两个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第二预设角度,按照第二步长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
使用两个步长的好处是:先使用第一步长将调整天线波束方向的范围从第一预设角度缩小到第二预设角度,再使用第二步长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天线波束方向,得到第三方向,减少了调整波束方向的次数,提高了调整波束方向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不同步长,例如,先使用第一步长将调整天线波束方向的范围从第一预设角度缩小到第二预设角度,再使用第二步长将调整天线波束方向的范围从第二预设角度缩小到第三预设角度,在第三预设角度内调整天线波束方向,得到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步长>第二步长>第三步长。使用多个不同步长,能够减少调整波束方向的次数,快速找到波束的目标方向,提高调整波束方向的效率。
可选地,在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之后,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干扰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减少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其中,在第二方向上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时,等待干扰信号传输完成后,在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传输数据。
可选地,减少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包括:按照预设条件逐渐减少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直到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为预设时间;或者直接将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调整为预设时间。
第二门限值为一个干扰强度的阈值,当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等待干扰信号传输完成后,在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重新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当干扰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则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必中断。
在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之后,如果在第二方向上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网络设备根据自身的时延信息设定先听后说机制的优先级,例如,将优先级的级别调高,这样能够减少等待时间,更快地接入网络,降低等待时延,还能够将重要紧迫的数据尽快传输至接收端。
在免授权频段,采用先听后说机制降低系统干扰,并设定了不同的先听后说优先级。如图6所示,总体来说,高优先级接入概率高,但一次接入的传输时间短,比如在第1优先级,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最大为7个slot(每个Slot 9微秒),一次接入只能传2毫秒。低优先级接入概率低,但一次接入传输时间长。比如在第4优先级,竞争窗口最大为1023个slot(每个Slot 9微秒),一次接入可以传8毫秒或者10毫秒。
在调节先听后说机制的优先级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一:先将优先级调高一个级别,判断网络时延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如果网络时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则停止对优先级的调节,将当前优先级的级别作为先听后说机制的优先级,如果网络时延不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则继续将优先级调高一个级别,直至网络时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方式二:直接将优先级的级别调节至最高级别。由于优先级级别高时,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短,因此将优先级的级别调高,就缩短了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
可选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设置有中转端,中转端用来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射给接收端,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包括:获取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以及中转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包括:当发射端与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中转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中转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当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设置有中转端时,当发射端与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中转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中转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以在完整回传链路的信道质量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干扰强度,使得数据不因干扰而中断传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免授权频段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时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时网络时延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数据传输的次数,从而减小网络时延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包括:调整发射端向接收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调整发射端向中转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对多点回传网络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完整回传链路为A到B,B到D,D到G,对AB、BD、DG的波束方向进行联合调整,也可以设置组网链路的先听后说机制的优先级,在完整回传链路的信道质量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干扰强度,达到了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数据传输的次数,从而减小网络时延的技术效果。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对多点并发回传网络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A同时向B、C、D进行回传,此时,对AB、AC、AD波束进行联合调整,也可以设置并发多链路的先听后说机制的优先级,在并发传输的信道的质量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干扰强度,达到了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数据传输的次数,从而减小网络时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也可以通过该数据传输装置实施。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调整单元20。
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并获取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
调整单元20用于在第一方向上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第一门限值为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可选地,信道传输参数是信干噪比,调整单元20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第一获取子单元和确定子单元。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在第三方向上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干噪比和第一干扰强度。确定子单元用于从第三方向中选择目标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其中,在目标方向上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目标方向的第一干扰强度为多个第三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第一干扰强度中最低。
可选地,预设步长包括第一步长和第二步长,第一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一调整模块、获取模块、排序模块和第二调整模块。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按照第一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四方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第四方向上每个第四方向上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二干扰强度。排序模块用于对第二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将第二干扰强度最小的两个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第二预设角度。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按照第二步长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其中,第二步长小于第一步长。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用于在调整单元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之后,在第二方向上干扰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减少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其中,在第二方向上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时,等待干扰信号传输完成后,在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传输数据。
可选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子单元和第二调节子单元。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条件逐渐减少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直到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为预设时间。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直接将数据等待接入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调整为预设时间。
可选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设置有中转端,中转端用来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射给接收端,获取单元10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以及中转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调整单元20包括第二调整子单元。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当发射端与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中转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中转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可选地,第二调整子单元包括第三调整模块和第四调整模块。第三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发射端向接收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第四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发射端向中转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也可以通过该数据传输装置实施。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100、处理器200。
存储器100,用于存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其中,第一方向是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处理器200,用于在第一方向上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第一门限值为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信道传输参数是表示信道传输质量的参数,具体可以是信干噪比、传输速率,等。
第一门限值为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第一门限值的取值与需要传输内容对应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传输带宽等因素有关。当需要传输的文件的类型不同时,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也不同。第一门限值也可以看作是对信道质量的最低要求。
当第一方向上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后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以避开干扰源的干扰,降低干扰强度。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示意图。由于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后,避开了干扰源的干扰,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当在某一个时间段监听不到干扰时,在这个时间段就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时,调整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以避开干扰源的干扰,大大降低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当监听不到干扰时,就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免授权频段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时干扰源的干扰强度大时网络时延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数据传输的次数,从而减小网络时延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存储器100除了用于存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还用于存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功能的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处理器200包括实施例2中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处理器200执行存储器100中存储的程序,该程序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所述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传输参数是信干噪比,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包括:
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
获取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干噪比和第一干扰强度;
从所述第三方向中选择目标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其中,在所述目标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目标方向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为所述多个第三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中最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步长包括第一步长和第二步长,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步长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四方向;
获取所述多个第四方向上每个所述第四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二干扰强度;
对所述第二干扰强度进行排序,将所述第二干扰强度最小的两个所述第四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第二预设角度;
按照第二步长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所述多个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步长小于所述第一步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干扰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干扰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等待干扰信号传输完成后,在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包括:
按照预设条件逐渐减少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直到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为预设时间;或者
直接将所述数据等待接入所述数据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时间调整为所述预设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设置有中转端,所述中转端用来接收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射给所述接收端,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所述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中转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
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包括:当所述发射端与所述中转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中转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所述中转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包括:
调整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或
调整所述发射端向所述中转端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第一方向,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
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所述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传输参数是信干噪比,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步长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整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得到多个第三方向;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干噪比和第一干扰强度;
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方向中选择目标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其中,在所述目标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干噪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目标方向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为所述多个第三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干扰强度中最低。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方向上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
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信道传输参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发射端所发射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为第二方向,以降低干扰源对所述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所产生的干扰强度,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数据传输信道所需的信道传输参数的最小值。
CN201610978415.5A 2016-11-07 2016-11-07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411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8415.5A CN106411381B (zh) 2016-11-07 2016-11-07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8415.5A CN106411381B (zh) 2016-11-07 2016-11-07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1381A true CN106411381A (zh) 2017-02-15
CN106411381B CN106411381B (zh) 2020-05-01

Family

ID=5801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8415.5A Active CN106411381B (zh) 2016-11-07 2016-11-07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138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9926A (zh) * 2018-09-29 2019-02-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等级的先听后说参数配置方法
CN109640342A (zh) * 2018-12-26 2019-04-16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04703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0955A (zh) * 2018-04-06 2019-10-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06108A1 (zh) * 2018-04-25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CN117729583A (zh) * 2023-12-18 2024-03-19 广州配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通型poi信号中转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068A (zh) * 1996-12-06 1998-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
CN1381999A (zh) * 2001-04-18 2002-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发射方法及装置
CN102315865A (zh) * 2010-06-29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交互基站
CN10240409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US8259576B2 (en) * 2007-03-23 2012-09-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rupt coalescing
CN104052700A (zh) * 2014-05-27 2014-09-17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4459609A (zh) * 2014-11-27 2015-03-2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相控阵雷达的高精度快速实时测向方法
CN104467911A (zh) * 2013-09-18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式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639222A (zh) * 2015-02-03 2015-05-20 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
US20150244071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irectivity control method
US20150305068A1 (en) * 2014-04-17 2015-10-22 Yuan Ze University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ack end processing based on dynamic feedback of user end to configure communication linking
CN105657722A (zh) * 2016-03-10 2016-06-0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682239A (zh) * 2015-12-31 2016-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先听后说机制的信道检测配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068A (zh) * 1996-12-06 1998-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
CN1381999A (zh) * 2001-04-18 2002-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阵列发射方法及装置
US8259576B2 (en) * 2007-03-23 2012-09-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rupt coalescing
CN102315865A (zh) * 2010-06-29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交互基站
CN10240409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67911A (zh) * 2013-09-18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式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50244071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irectivity control method
US20150305068A1 (en) * 2014-04-17 2015-10-22 Yuan Ze University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ack end processing based on dynamic feedback of user end to configure communication linking
CN104052700A (zh) * 2014-05-27 2014-09-17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4459609A (zh) * 2014-11-27 2015-03-2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相控阵雷达的高精度快速实时测向方法
CN104639222A (zh) * 2015-02-03 2015-05-20 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
CN105682239A (zh) * 2015-12-31 2016-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先听后说机制的信道检测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657722A (zh) * 2016-03-10 2016-06-0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703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08697A (zh) * 2017-12-01 2020-05-05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0955A (zh) * 2018-04-06 2019-10-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0955B (zh) * 2018-04-06 2021-04-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06108A1 (zh) * 2018-04-25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CN110401981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CN110401981B (zh) * 2018-04-25 2021-12-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CN109309926A (zh) * 2018-09-29 2019-02-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等级的先听后说参数配置方法
CN109309926B (zh) * 2018-09-29 2021-12-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等级的先听后说参数配置方法
CN109640342A (zh) * 2018-12-26 2019-04-16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29583A (zh) * 2023-12-18 2024-03-19 广州配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通型poi信号中转方法及装置
CN117729583B (zh) * 2023-12-18 2024-05-10 广州配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通型poi信号中转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1381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138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TWI646856B (zh) 用於上鏈laa通道存取過程方法以及無線裝置
JP6091707B2 (ja) ミリ波通信の空間多重化伝送方法及びミリ波通信デバイス
CN101079777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233107C (zh) 转发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EP3082370B1 (en) Network controller, sit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protection period
WO2020088571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EP3038423B1 (en) Antenna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06572435A (zh) 调度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EP300296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093678A1 (zh) 传输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151981B (zh) 一种上行波形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678550A (zh) 降级信令
CN104918257A (zh) 中继协同异构蜂窝网络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9156016A (zh) 高频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流程和突发传输
US20200367292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random access apparatus
JP2024003188A (ja) 通信装置
CN108282902A (zh)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179588B (zh) 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6031268A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554151B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6211350A (zh) 一种基于接收侧载波侦听的非授权频段接入方法
US20200359424A1 (en) Method for link reconfigur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8152671A1 (en) Reconfiguration of listen-after-talk procedure
CN104954071B (zh)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Floors 9 and 10, building 1, zone 1, No.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