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1658B - 烘干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烘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1658B
CN106381658B CN201510460055.5A CN201510460055A CN106381658B CN 106381658 B CN106381658 B CN 106381658B CN 201510460055 A CN201510460055 A CN 201510460055A CN 106381658 B CN106381658 B CN 106381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rying
air duct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0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1658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00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1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1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1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1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1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2Lint collec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0Drying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5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heat pumps, e.g. pressure or flow r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26Heat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烘干系统,包括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第一空气通道中设置有对空气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吸热模块;第二空气通道中设置有吸热装置;该烘干系统还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该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吸热模块、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连接吸热装置与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制冷剂管路。本发明烘干系统的第一空气通道实现进气的多级加热,且吸热模块也用于吸收空气余热,利于提高系统的能效,烘干过程中可实现快速升温,缩短烘干时间。

Description

烘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干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燥衣物等物品的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干衣机根据其空气流路是否闭合,分为闭环系统和直排系统。相比闭环系统,直排系统不需要设置储水装置(例如水箱)和排水装置(例如水泵)。干衣机根据其进入滚筒空气的加热源不同,分为电加热系统和热泵系统等。
现有的一种带有直排热泵系统的干衣机的空气走向大致为空气流经冷凝器加热变成高温低湿空气后,用于送入滚筒内部烘干衣物,可逐步带走湿衣物的水分,然后排出从滚筒出来的空气湿度、温度相对增加的空气。热泵系统的制冷剂走向为: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被空气吸热,制冷剂相对降温,再进入到节流元件以进一步降压降温,变成气液两相状态,最后该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到蒸发器,从空气中吸热而蒸发,变成气相低压制冷剂回到压缩机内部,完成循环。以上这种热泵系统的升温速度相对较慢,以避免衣物受高温而损坏,可能导致烘干时间相对变长、能效相对较低。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温较快、可相对缩短烘干时间的烘干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该第一、第二空气通道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还形成用于和空气进行换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
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具有第一进风部和第一出风部,该第一空气通道分为烘干前空气通道和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部设置于该烘干前空气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部设置于该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用于连通烘干容器一侧的进风口,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中空气用于接触烘干容器内的干燥对象,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用于连通烘干容器另一侧的出风口,该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空气为接触过干燥对象的空气;
沿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进风部至第一出风部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所述烘干系统在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进入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依次流经该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进行换热;所述烘干系统在烘干后空气通道中设置有吸热模块,该吸热模块与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形成第二进风部和第二出风部,第二进风部与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进风部分开设置,所述烘干系统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中还设置有吸热装置,该吸热装置用于从第二空气通道中吸热;
所述烘干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上述吸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连接该吸热装置与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制冷剂管路。
进一步地,在所述空气流道中,从第一进风部进入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流经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进行第一级加热,经过上述第一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流经第二加热装置进行第二级加热;经过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流经第三加热装置进行第三级加热,经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热装置依次加热后的空气用于进入烘干容器以接触干燥对象。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模块从烘干后空气通道的空气中吸收热量,所述第一出风部布置于所述吸热模块之后的空气流道上,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设置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出风部分开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出风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第二出风部,使得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用于与室外或户外连通的部分共用。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布置在靠近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进风部处,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冷凝器,该冷凝器布置在空气流道内压缩机的下游,该第一节流装置布置于冷凝器之后的制冷剂管路上,所述吸热装置为第一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通过上述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模块包括吸热部与放热部,所述吸热部与所述放热部之间进行热传递;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以吸收空气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放热部,所述放热部位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沿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所述放热部位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经过所述压缩机加热后的空气流经所述放热部进行再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装置为第一蒸发器,所述吸热模块为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从而形成吸热单元,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及该吸热单元通过上述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和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并联方式形成为该吸热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并联方式形成为该吸热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与吸热单元相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所在支路为第一支路,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支路为第二支路,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且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上游,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压力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其中第二节流装置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上游,压力调节阀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过滤装置,该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吸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第三过滤装置,该第三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吸热模块之前的空气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或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吸热模块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下游、上游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之后、所述第三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加热装置的下游空气流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且位于所述吸热装置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由同一电机驱动或者分别配置电机驱动第一、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离心式风机,该离心式风机的吸风方向与送风方向大致垂直。
本发明烘干系统的第一空气通道中设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及吸热模块,实现进气的多级加热,且有效利用余热烘干过程中可快速升温,相对缩短烘干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烘干系统应用于干衣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烘干系统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烘干系统与部分箱体相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并显示了去掉部分壳体之后的热泵系统组件;
图4为实施例1中烘干系统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烘干系统的制冷剂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烘干系统的系统连接示意;
图7为实施例2中烘干系统的制冷剂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烘干系统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烘干系统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烘干系统的交叉流换热器与空气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烘干系统的热管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发明烘干系统用于滚筒型干衣机的示范性实施例,附图只是进行了示意,而不能视作对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施方式中以滚筒作为烘干容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干衣机1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该箱体内部的滚筒11、烘干系统12以及驱动滚筒11转动的电机11a,箱体包括前壁部13、后壁部14和底部15,前壁部13与后壁部14相对设置,所述底部15定义为上述箱体的位于滚筒11下方的空间,所述烘干系统12位于箱体的底部15,相对应地滚筒11形成有前侧和后侧,箱体设置打开或关闭滚筒11前侧的开门,且滚筒11的前侧与箱体的前壁部13组装连接,滚筒11的后侧与箱体的后壁部14组装连接。
所述烘干系统12包括第一空气通道101和第二空气通道102,从而形成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道,所述滚筒11的前侧设置有出风口,滚筒11的后侧设置有进风口,滚筒11通过该出风口、进风口分别与烘干系统12的空气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空气通道101分为烘干前空气通道和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101具有用于与室内空气相通的第一进风部1011以及用于与户外或室外空气相通的第一出风部1012;所述第一进风部1011设置于上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部1012设置于该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用于连通烘干容器一侧的进风口,使得空气进入滚筒对干燥对象进行干燥,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用于连通烘干容器另一侧的出风口,可将滚筒排出空气输出户外或室外,该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空气为接触过干燥对象的空气;所述第二空气通道102具有用于与室内空气相通的第二进风部1021以及用于与户外或室外空气相通的第二出风部1022,第二进风部1021与第一进风部1011分开设置。第二空气通道102的第二出风部1022与第一空气通道101的第一出风部1012分开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出风部1022连通第一出风部1012,使得第一出风部1012与第二出风部1022用于与室外或户外连通的部分共用。第一出风部1012与第二出风部1022可分开设置,也可与室外或户外连通的部分共用,有利于满足烘干系统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不同位置设定的要求。所述烘干系统12包括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其中所述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形成上述第一空气通道101,具体地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22之间可通过滚筒连接,所述第一腔体121形成烘干前空气通道,第二腔体122形成烘干后空气通道,第三腔体123形成上述第二空气通道。具体的,所述滚筒11的进风口与烘干前空气通道连通,滚筒11的出风口与烘干后空气通道连通,以使第一空气通道101与滚筒11内腔连通,通过输入较热空气烘干滚筒11内干燥对象再排出户外或室外。本实施例烘干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形成空气通道,从而使烘干系统更具模块化,该烘干系统便于安装制造及应用。
所述烘干系统12还形成用于和空气进行换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此处,制冷剂循环系统是指通过利用室内环境中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具体地,沿着该第一进风部1011至该第一出风部1012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在烘干前空气通道中,烘干系统12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24、第二加热装置125及第三加热装置126,进入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依次流经该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进行换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4为压缩机,用于对自第一进风部进入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第一级加热,第二加热装置125为冷凝器,用于对经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进行第二级加热;第三加热装置126为电加热器,用于对经过该第二加热装置125加热后的空气进行第三级加热,经上述三级加热后的空气用于接触干燥对象,升温速度较快,干燥所用时间相对缩短;在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烘干系统12设置有吸热模块127,该吸热模块与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可吸收干燥对象干燥后的空气中的热量,减少向外排放热量的浪费、可提高能源利用率。所述烘干系统12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中设置有吸热装置128,该吸热装置128可为第一蒸发器,所述吸热装置128与上述第一加热装置124、第二加热装置125之间通过连接设置制冷剂管路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吸热装置128中制冷剂用于从该第二空气通道中空气吸收热量,并将所吸收热量提供给制冷剂系统。
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中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布置于第二加热装置125之后的制冷剂管路上,其中压缩机形成的第一加热装置124布置在靠近第一空气通道101的第一进风部1011处,冷凝器形成的第二加热装置125布置在空气流道内压缩机的下游,第三加热装置126可为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布置在空气流道内冷凝器的下游,从而对空气实现三级加热,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另外增加一级或一级以上的加热装置,实现三级以上的多级加热;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中吸热模块127可为第二蒸发器,该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相互串联设置形成吸热单元,该吸热单元用于从空气中吸热,并将吸收的热量提供给制冷剂循环系统,具体地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第二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具体的,第一节流装置131可以是机械式节流器、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节流电磁阀等等。
所述烘干系统12还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9用于驱动第一空气通道101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0驱动第二空气通道102内空气流动,具体地该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均可以为离心式风机或者可实现风向转变的其他类型风机,例如,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风机,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风机,所述离心式风机的吸风方向与送风方向大致垂直。该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可以由同一电机11a驱动或可由不同的电机驱动;如图1所示,用于驱动滚筒11转动的电机11a也可与驱动该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的电机共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9设置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或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0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102;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装置129设置于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且位于吸热模块127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上游,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129也可位于第二加热装置之后、第三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或第一驱动装置129位于所述第三加热装置的下游空气流道或者第一驱动装置129位于吸热模块127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0可位于吸热装置128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下游空气流道。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动方向,第一风机129位于冷凝器的下游,以使流经冷凝器的空气保持吸风状态,从而使流经冷凝器的空气流动方向较为一致,可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沿着第二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第二风机130位于第一蒸发器128的下游,以使流经第一蒸发器的空气保持吸风状态,从而使流经第一蒸发器的空气流动方向更为一致,有助于提高第一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300的运行过程大致为:压缩机工作时,吸入从第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301,该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301经过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302,然后进入冷凝器,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302在冷凝器中与冷凝器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温度比该外部空气高,所以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302对外放热,而自身冷凝为高压中温的液态制冷剂303,并流到第一节流装置,经第一节流装置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304,再依次进入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流经串联设置的第一、第二蒸发器过程中,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与第一、第二蒸发器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304比外部空气温度低,故从外部空气中吸收热量以实现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301,气态制冷剂301回到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所述烘干系统启动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开始工作,第一空气通道101和第二空气通道102均从室内环境中吸入空气,同时压缩机开启,必要时在压缩机开启之前,作为第三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器可先对第一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预加热,相对降低压缩机运行功耗。在第一空气通道中,室内环境中室内空气201从第一进风部1011进入,并穿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带走第一加热装置12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空气201受到第一级加热,然后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继续流动,流经第二加热装置125,由于第二加热装置125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对冷凝器外空气放热,可以使该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继续吸收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该通过冷凝器后的空气203流经第三加热装置126,被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成用于烘干干燥对象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的高温低湿空气204,然后进入到滚筒11中,所述高温低湿空气204在滚筒11内带走干燥对象的水分,并变为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排出烘干容器后的空气再流经吸热模块127,由于该吸热模块127可采用第二蒸发器,通过制冷剂从室内环境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通道内的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降温为较低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6,最后经过第一送风部1012离开。在第二空气通道102中,室内环境中室内空气207从第二进风部1021进入,流经吸热装置128,室内环境中所述空气207被吸热装置128吸热而降温变为空气208,然后从第二出风部1022离开。如此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走完一个循环,接着继续下一个循环。
本实施例在空气通道中布置有过滤装置,以除去空气中的毛絮,防止毛絮积聚降低上述第二加热装置125、吸热模块127、吸热装置128的换热性能。具体的,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过滤装置132,该第一过滤装置132位于第二加热装置125之前的空气流道;更为具体的,第一过滤装置132位于第一加热装置124之前的空气流道进口处。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过滤装置133,该第二过滤装置133位于吸热装置128之前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烘干后空气通道的第三过滤装置134,该第三过滤装置134位于吸热模块127之前的空气流道。第三过滤装置134还可直接设置在滚筒11的前侧的出风口,以便于第三过滤装置134的清洗。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通道101的第一出风部1012与第二空气通道102的第二出风部1022至少部分合用一个通道排出,具体地第一出风部1012和第二出风部1022合并后形成为一个排出部,所述吸热模块127位于该合并处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上游,以使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较高温空气在通过吸热模块127前不与被吸热装置128吸热后的较低温空气混合,以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另外,箱体设置有进口和出口,该进口与干衣机所在室内环境相连通,该出口与室外或户外环境相通,本文中室外或户外是指与干衣机所在室内相对的外部环境。此处进口和出口可以为一个,也可为多个。若进口为一个时,本实施例的烘干系统的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之间可设置有与该进口空气流通的通道,以使室内空气从该进口进入,并进入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或者该箱体的进口可位于箱体的后壁部,便于向户外排风且箱体更为完整。若出口为一个时,本实施例的烘干系统的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之间可设置有与该出口空气流通的通道,以将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排出的气体排至室外。
为有效地利用箱体底部空间,使烘干系统更具广泛的应用性。本实施例烘干前空气通道的一部分与第二空气通道的一部分大致平行设置或大致垂直设置,所述压缩机布置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所述蒸发器布置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当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一部分大致平行设置时,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靠近第一进风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靠近第二进风部的部分大致平行,例如压缩机和蒸发器位于箱体底部相对置的两侧;当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一部分大致垂直设置时,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靠近第一进风部的部分与第二空气通道靠近第二进风部的部分大致垂直,例如压缩机位于蒸发器所在箱体底部所邻接的侧面。
实施例2
参照图6、7,本实施例的烘干系统与实施例1所述烘干系统大体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300’的不同。参照图7,本实施例制冷剂循环系统300’的吸热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吸热模块127与吸热装置128该吸热单元的吸热模块127用于吸收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空气的热量,吸热装置128用于从室内空气环境中吸收热量,其中吸热装置128为第一蒸发器,吸热模块127为第二蒸发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131’、压力调节阀135和分流器136,分流器136设置于第二加热装置125与并联设置的吸热模块127和吸热装置128之间,并联设置的吸热模块127与吸热装置128通过该分流器136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所在支路为第一支路,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支路为第二支路;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并联方式形成为该吸热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4,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并联方式形成为该吸热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25,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4、第二加热装置125与吸热单元相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且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吸热装置128的上游,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31’和所述压力调节阀135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其中第二节流装置131’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上游,压力调节阀135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下游。其中,第一加热装置124为压缩机,第二加热装置125为冷凝器,第三加热装置126为电加热器,第一节流装置131和第二节流装置131’可以是机械式节流器、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节流电磁阀等等。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通道101的第一出风部1012与第二空气通道102的第二出风部1022至少部分合用一个通道排出,具体地第一出风部1012和第二出风部1022合并后形成为一个排出部,所述吸热模块127位于该合并处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上游,以使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较高温空气在通过吸热模块127前不与被吸热装置128吸热后的较低温空气混合,以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本实施例制冷剂循环系统300’的运行大致为:压缩机工作时,吸入从第一、第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301’,该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301’经过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302’,然后进入冷凝器,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302’在冷凝器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温度比外部空气高,所以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对外放热,而自身冷凝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303’,该液态制冷剂303’分流成两股,一路流经第一节流装置131、第一蒸发器128,另一路流到第二节流装置131’、第二蒸发器127。具体地,并联中的一路制冷剂304’a经第一节流装置131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305’a,再进入第一蒸发器,在第一蒸发器中,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305’a比外部空气温度低,故从外部空气中吸收热量以实现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306’a;而另一路制冷剂304’b经第二节流装置131’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305’b,再进入第二蒸发器,在第二蒸发器中,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305’b同样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从外部空气中吸收热量以实现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306’b,本实施方式中可控制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大于第一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可改变第二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实现在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内具有不同蒸发温度,各自获得较好的换热量及换热效率。进一步,在所述第二蒸发器之后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135,用于将第二蒸发器出口侧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通过压力调节阀135的调节可使得经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两个支路后汇合前的制冷剂压力大致相同,两路液态制冷剂在压力大致相同后汇合为同一路液态制冷剂301’再回到压缩机进行下一个循环。
所述烘干系统启动时,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开始工作,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均从室内环境中吸入空气,同时压缩机开启,必要时在压缩机开启之前,作为第三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器可先对第一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预加热,相对降低压缩机运行功耗。在第一空气通道中,室内环境中空气201从第一进风部进入,并穿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带走第一加热装置12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空气201受到第一级加热,然后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继续流动,与第二加热装置125接触,由于第二加热装置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对冷凝器外空气放热,可以使该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继续吸收制冷剂放出的热量,接着空气流经第三加热装置126,被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成用于烘干干燥对象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的高温低湿空气204,然后进入到滚筒11中,该经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后的空气204在滚筒内带走干燥对象的水分,并降为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然后流经吸热模块127,由于该吸热模块为第二蒸发器,该第二蒸发器内的制冷剂需要吸收流经该第二蒸发器的空气热量而使制冷剂蒸发,故该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被吸热降为较低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6,然后从第一送风部离开并排出户外。在第二空气通道中,室内环境中空气207从第二进风部进入,流经吸热装置128时,室内环境中空气207被吸热装置128吸热降为温度相对低的空气208,从第二出风部离开并排出户外。如此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走完一个循环,接着继续下一个循环。由于吸热模块127(即第二蒸发器)与滚筒出来的烘干后的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进行换热,吸热模块127周边的空气温度相对高于吸热装置128(即第一蒸发器)周边的空气温度,为使第一蒸发器内制冷剂蒸发温度较低,第一蒸发器所需的蒸发压力较小,保证第一蒸发器的换热量,有利于提高制冷剂系统换热效率;另一方面,第二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及蒸发温度相对较高,第二蒸发器之后的制冷剂管路上串联设置压力调节阀135,通过压力调节阀135的调节,使该压力调节阀135的入口侧压力大于该压力调节阀135的出口侧压力,对第二蒸发器出口侧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防止系统压力过低时供给所述第二蒸发器制冷剂流量过小而影响换热量,有利于提升整个系统换热量;进一步,所述压力调节阀135的出口侧与压缩机124的制冷剂入口相通,该压力调节阀135的入口侧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相连通,从而自该压力调节阀流出的制冷剂压力相对降低,使其与第一蒸发器所在一路流出的制冷剂压力大致相同,所述并联的两路制冷剂汇合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所述第一、第二蒸发器在各自适合的蒸发压力下进行换热,且系统压力较低,可降低压缩机运行功耗。
实施例3
参照图8、10,本实施例的烘干系统与实施例1所述烘干系统大体相同,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吸热模块127’包括吸热部与放热部,所述吸热部与所述放热部之间可实现热传递;吸热部位于烘干后空气通道以吸收空气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放热部;所述放热部位于烘干前空气通道,沿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放热部位于第一加热装置124与第二加热装置125之间,经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流经放热部进行再加热。本实施例的吸热模块127’例如为交叉流换热器,包括放热流道127’a和吸热流道127’b,放热流道127’a为所述放热部,吸热流道127’b为所述吸热部,放热流道127’a和吸热流道127’b内的空气相隔离,且放热流道127’a和吸热流道127’b内的空气相互热交换。其中吸热流道127’b与烘干后空气通道流体连通以吸收干燥对象干燥后的空气中的热量;放热流道127’a与烘干前空气通道流体连通以提供流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在该放热流道127’a的再次加热。具体的,第一空气通道的烘干前空气通道和烘干后空气通道交叉设置,交叉流换热器位于烘干前空气通道和烘干后空气通道交叉设置的位置,交叉流换热器的放热流道127’a和吸热流道127’b交叉设置,例如近似垂直布置,但吸热流道和放热流道之间传热不传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1012与第二出风部1022分开设置,吸热模块127’的吸热部位于第一出风部1012之前的空气流道,使得吸热模块127’的吸热部从烘干后空气通道中吸收热量。
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为:压缩机工作时,吸入从第一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该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冷凝器,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与冷凝器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温度比冷凝器外部空气高,所以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对外放热,而自身冷凝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该液态制冷剂经第一节流装置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进入第一蒸发器,在第一蒸发器中,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从第一蒸发器外部空气中吸收热量以实现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回到压缩机进行下一个循环。
烘干系统启动时,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开始工作,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均从室内环境中吸入空气,同时压缩机开启,必要时在压缩机开启之前,作为第三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器可先对第一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预加热,相对降低压缩机运行功耗。在第一空气通道中,室内环境中空气201从第一进风部进入,并穿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带走第一加热装置12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空气受到第一级加热,然后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继续流动,空气进入吸热模块127’的放热流道127’a中,由于放热流道127’a和吸热流道127’b交叉设置,故放热流道127’a中空气与该吸热模块127’的吸热流道127’b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放热流道127’a中空气吸收热量后离开吸热模块127’,再进入第二加热装置125,由于第二加热装置125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对冷凝器外空气放热,可以使该经吸热模块127和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继续吸收制冷剂放出的热量,接着空气203流经第三加热装置126,被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成用于烘干干燥对象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的高温低湿空气204,然后进入到滚筒11中,该经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后的空气204在滚筒内带走干燥对象的水分,并降为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然后进入吸热模块127’的吸热流道127’b,此时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在吸热流道127’b内将热量传递给吸热模块127’的放热流道127’a内的相对较低温度的空气,如此吸热流道127’b内该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被吸热降为较低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6,然后从第一送风部离开并排出户外。在第二空气通道中,室内环境中空气207从第二进风部进入,流经吸热装置128时,室内环境中空气207被吸热装置128吸热降为温度相对低的空气208,从第二出风部离开并排出户外。如此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走完一个循环,接着继续下一个循环。
实施例4
参照图9、11,本实施例的烘干系统与实施例1所述烘干系统大体相同,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吸热模块127”包括吸热部与放热部,所述吸热部与所述放热部之间可实现热传递;吸热部位于烘干后空气通道以吸收空气热量,并将该空气热量传递给放热部;放热部位于烘干前空气通道,且沿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放热部位于第一加热装置124与第二加热装置125之间,经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流经该放热部进行再加热。本实施例的吸热模块127”例如可为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包括真空内腔的热管,该热管一端具有受热段127”a、另一端具有放热段127”b,受热段127”a作为吸热部,放热段127”b作为放热部;所述热管的内壁设置有吸液芯127”c,该吸液芯127”c中充注有工作流体,所述热管的外壁设置有翅片127”d,所述工作流体在该受热段127”a吸收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并在该放热段127”b冷凝以对烘干前空气通道中空气进行加热。热管换热器可水平设置或可倾斜设置,倾斜设置时,热管换热器的放热部位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中的竖直高度大于或等于热管换热器的吸热部位于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竖直高度。此处竖直高度是指沿着地心方向的高度。其中填充在该吸热模块127”中的工作流体可为在该吸热模块127”中可实现气液态转化的工质,工作流体在热管换热器中的机理具体为在吸热部吸收热量气化为气态流体,然后在放热部对外释放热量并液化为液态流体回到吸热部。具体的,所述工作流体为水、甲醇、丙醇或其混合物或其他可在真空热管中实现气液态转化的工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1012与第二出风部1022至少部分合用一个通道排出,具体地第一出风部1012和第二出风部1022合并后形成为一个排出部,所述吸热模块127”的吸热部位于该合并处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上游,以使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较高温空气在通过吸热模块127”前不与被吸热装置128吸热后的较低温空气混合,以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制冷剂循环与实施例3所述制冷剂循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烘干系统启动时,第一驱动装置129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开始工作,第一空气通道101和第二空气通道102均从室内环境中吸入空气,同时压缩机开启,必要时在压缩机开启之前,作为第三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器可先对第一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预加热,相对降低压缩机运行功耗。在第一空气通道中,室内环境中空气201从第一进风部1011进入,并穿过第一加热装置124,带走第一加热装置12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空气受到第一级加热,然后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的空气202继续流动,空气流经吸热模块127”的放热段127”b的翅片时,由于吸热模块127”的放热段127”b的工作流体温度高于该流经第一加热装置124后的空气202,于是放热段127”b内的工作流体放热,自身变为液态,流回到吸热段127”a,而空气被进一步加热,接着再进入第二加热装置125,由于第二加热装置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对冷凝器外空气放热,可以使该经吸热模块127”加热后的空气继续吸收制冷剂放出的热量,接着空气203流经第三加热装置126,被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成用于烘干干燥对象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的高温低湿空气,然后进入到滚筒中,该经第三加热装置126加热后的空气在滚筒内带走干燥对象的水分,并降为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然后接触吸热模块127”的吸热段127”a的翅片,该吸热段127”a内的液态工作流体吸收该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的热量,气化变为气态工作流体移向放热段127”b。该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5被吸热降为较低温度较高湿度的空气206,然后从第一送风部1012离开并排出户外。在第二空气通道102中,室内环境中空气207从第二进风部1021进入,流经吸热装置128时,室内环境中空气207被吸热装置128吸热降为温度相对低的空气208,从第二出风部1022离开并排出户外。如此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走完一个循环,接着继续下一个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该第一、第二空气通道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还形成用于和空气进行换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
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具有第一进风部和第一出风部,该第一空气通道分为烘干前空气通道和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部设置于该烘干前空气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部设置于该烘干后空气通道,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用于连通烘干容器一侧的进风口,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中空气用于接触烘干容器内的干燥对象,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用于连通烘干容器另一侧的出风口,该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空气为接触过干燥对象的空气;
沿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进风部至第一出风部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所述烘干系统在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进入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依次流经该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进行换热;所述烘干系统在烘干后空气通道中设置有吸热模块,该吸热模块与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形成第二进风部和第二出风部,第二进风部与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进风部分开设置,所述烘干系统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中还设置有吸热装置,该吸热装置用于从第二空气通道中吸热;
所述烘干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上述吸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连接该吸热装置与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的制冷剂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流道中,从第一进风部进入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流经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进行第一级加热,经过上述第一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流经第二加热装置进行第二级加热;经过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流经第三加热装置进行第三级加热,经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热装置依次加热后的空气用于进入烘干容器以接触干燥对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模块从烘干后空气通道的空气中吸收热量,所述第一出风部布置于所述吸热模块之后的空气流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设置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出风部分开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出风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第二出风部,使得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用于与室外或户外连通的部分共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布置在靠近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进风部处,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冷凝器,该冷凝器布置在空气流道内压缩机的下游,该第一节流装置布置于冷凝器之后的制冷剂管路上,所述吸热装置为第一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通过上述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模块包括吸热部与放热部,所述吸热部与所述放热部之间进行热传递;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以吸收空气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放热部,所述放热部位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沿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所述放热部位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经过所述压缩机加热后的空气流经所述放热部进行再加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装置为第一蒸发器,所述吸热模块为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从而形成吸热单元,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及该吸热单元通过上述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和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并联方式形成为该吸热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以并联方式形成为该吸热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与吸热单元相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所在支路为第一支路,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支路为第二支路,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且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上游,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压力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其中第二节流装置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上游,压力调节阀位于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下游。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过滤装置,该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吸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所述烘干系统设置有位于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中的第三过滤装置,该第三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吸热模块之前的空气流道。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烘干前空气通道或所述烘干后空气通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吸热模块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下游、上游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之后、所述第三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流道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加热装置的下游空气流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且位于所述吸热装置的空气流道延伸方向的下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由同一电机驱动或者分别配置电机驱动第一、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离心式风机,该离心式风机的吸风方向与送风方向大致垂直。
CN201510460055.5A 2015-07-31 2015-07-31 烘干系统 Active CN106381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0055.5A CN106381658B (zh) 2015-07-31 2015-07-31 烘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0055.5A CN106381658B (zh) 2015-07-31 2015-07-31 烘干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1658A CN106381658A (zh) 2017-02-08
CN106381658B true CN106381658B (zh) 2019-09-20

Family

ID=5791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0055.5A Active CN106381658B (zh) 2015-07-31 2015-07-31 烘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165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267A (en) * 1992-01-17 1993-06-29 Fierro James V Industrial rag cleaning process for the environmentally safe removal of petroleum-based solvents
CN201433318Y (zh) * 2009-07-06 2010-03-3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设备
CN101876132A (zh) * 2009-04-28 2010-11-03 坎迪公司 洗衣干衣机
CN103184673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267A (en) * 1992-01-17 1993-06-29 Fierro James V Industrial rag cleaning process for the environmentally safe removal of petroleum-based solvents
CN101876132A (zh) * 2009-04-28 2010-11-03 坎迪公司 洗衣干衣机
CN201433318Y (zh) * 2009-07-06 2010-03-3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设备
CN103184673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1658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9762B (zh) 一种复合开闭式循环热泵干燥系统
CN106855353B (zh) 具有除湿型与排湿型切换功能的热泵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CN101275357B (zh) 干燥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洗衣干燥机
KR101613963B1 (ko) 히트펌프 사이클을 구비한 의류처리장치
CN205048940U (zh) 烘干除湿机组
CN209310455U (zh) 一种快速升温的复合开闭式热泵干燥系统
CN102704250B (zh) 双循环风系统热泵式干衣柜
CN110410904A (zh) 一种紧凑化及高性能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109945631A (zh) 一种热泵干燥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2730492U (zh) 双循环风系统热泵式干衣柜
CN205536673U (zh) 恒温干燥热泵系统
CN111588065A (zh) 一种含开闭式循环的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
CN103994643A (zh) 热泵冷端散热式密封除湿烘房
CN110006237A (zh) 低温除湿联合热风干燥装置
CN106884297A (zh) 一种干衣设备及干衣方法
CN105937847A (zh) 一种带逆流式换热器的高效热泵干燥装置
CN105222566A (zh) 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
WO2021239125A1 (zh) 洗涤电器
CN107270456A (zh) 一种节能型供冷供热除湿一体化装置
CN107990699B (zh) 一种整体式、正反循环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CN109855395A (zh)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箱主机
CN107130415B (zh) 一种热泵热管复合式干衣机
CN205803956U (zh) 热泵干衣机
CN209588445U (zh) 一种热泵系统和热泵干燥装置
CN107034645B (zh) 烘干系统及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1

Address after: 312500 Xinchang, Zhejiang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Liquan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three flower intelligent contro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Zhejiang,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12 Poplar Street, 289-3 street, No.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SANHUAJIA ELECTRO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