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6029A -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6029A
CN106376029A CN201510432140.0A CN201510432140A CN106376029A CN 106376029 A CN106376029 A CN 106376029A CN 201510432140 A CN201510432140 A CN 201510432140A CN 106376029 A CN106376029 A CN 106376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value
channel measurement
less
measuremen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21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6029B (zh
Inventor
林佩
高兴航
池连刚
鲁智
陈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321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6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6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6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6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60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该方法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时间段的第一消息,UE获取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判断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若是,则查看UE在时间段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若在时间段T内,每一次均是,则该UE启动D2D中继测量。上述方法可保证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进而保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节省远端UE的电源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背景技术
为了进一步扩展网络覆盖,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目前正在研究终端到网络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中继技术,基于Rel-12的D2D通信技术,远端UE可以通过中继UE实现与基站的通信。如图1所示,当远端UE与基站间的链路质量变差时,远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合适的中继UE,通过UE-to-Network中继技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候选的中继UE,为了选择合适的UE作为中继,远端UE需要对与中继UE间的PC5接口质量进行测量并选择合适的中继UE。基站需要为远端UE配置PC5接口测量的相关参数,指导远端UE进行PC5接口的测量。同时,为了节省远端UE的电源,PC5接口的测量应该在需要时才启动,因此,业内人士需要研究PC5接口测量的触发机制。
当前,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测量配置及触发机制主要是为了进行UE与基站间Uu口信道质量测量而设计的。引入终端到网络的D2D中继技术后,远端UE为了选择合适的中继UE需要对与中继UE间的PC5接口进行测量。
为此,亟需提供一种LTE系统D2D中继通信时PC5接口的测量触发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该触发方法可保证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进而保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节省远端UE的电源消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包括:
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以及时间段T;
所述UE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查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在所述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该UE启动D2D中继测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为系统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可选地,查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启动监测所述时间段T的定时器,以及周期性的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监测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定时器未超时,且监测到当前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当前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UE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该UE获取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该UE获取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启动D2D中继测量。
可选地,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启动监测所述预设时间段T的定时器,周期性的接收所述UE发送的包括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定时器未超时,且监测到当前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为:用于指示该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RRC专用指令;
和/或,所述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包括: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信息,以及配置该UE的PC5接口测量的相关参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以及时间段T;
测量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用户设备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监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则监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D2D中继测量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确定所述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进行D2D中继测量。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UE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该UE获取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该UE获取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查看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查看单元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进行D2D中继测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基站为UE配置两个门限值,第一门限值用于比较该UE服务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第二门限值用于比较UE邻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如果一段时间T内,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测量结果都是小于各自对应的门限值,则UE判断时可自主启动PC5接口测量,或者,基站判断时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可实现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进而保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节省远端UE的电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D2D中继通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支持D2D中继通信的LTE系统,解决远端UE何时启动PC5接口的测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于基站(eNB)所述的远端UE,可为该基站覆盖范围的边缘区域的UE,中继UE可为该基站覆盖范围的中心区域的UE,如图1所示,远端UE和中继UE的分布示意。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如下所述。
201、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以及时间段T。
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可为基站向UE下发的系统消息,或者,第一消息可为基站向UE下发的RRC重配置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UE可相对基站来说,为该基站的远端UE。上述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为基站根据该远端UE的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的,或者该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为经验值,或者认为设定的值。时间段T为基站根据相关参数确定的,或者人为设定的。
202、UE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203、UE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204、若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查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205、若在所述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该UE启动D2D中继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前述的步骤204可理解为如下内容:
启动监测所述时间段T的定时器,以及周期性的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监测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另外,应说明的是,若监测到定时器未超时,且当前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当前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本实施例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基站为UE配置两个门限值,第一门限值用于比较该UE服务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第二门限值用于比较UE邻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如果一段时间T内,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测量结果都是小于各自对应的门限值,则UE可自主启动PC5接口测量,由此,可实现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进而保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节省远端UE的电源消耗。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如下所述。
301、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即门限1)、第二门限值(即门限2)以及时间段T(即时长T)。
通常,基站(eNB)通过系统广播消息或者RRC专用信令为UE配置判断是否自主启动PC5接口测量的相关参数/相关信息,例如,门限值1,用于比较UE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门限值2,用于比较邻小区测量结果;定时器时长T,当Uu口测量结果在时间T范围内一直满足小于门限值1和门限值2的条件,则UE触发自动启动PC5接口测量。
302、UE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若UE当前有多个服务小区,获取每一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将每一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一门限值进行比较。
UE的邻小区包括EUTRA(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进化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邻小区及异系统邻小区,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指的是UE的每一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将每一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
303、UE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304、若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启动监测所述时间段T的定时器。
当然,若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不小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信道测量结果不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可不启动监测时间段T的定时器。此时可重复上述步骤302的过程,间隔预设周期获取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305、周期性的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306、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监测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307、若在定时器监测的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该UE启动D2D中继测量。
308、若在定时器监测的时间段T内,当前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当前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进而,可重复上述方法的步骤302的过程。
本实施例的方法保证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以选择合适的中继UE,即可以指导远端UE进行PC5接口的测量,并节省UE的电源消耗。
图3、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现方案,即基站为远端UE配置两个门限值,门限值1用于比较远端UE服务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门限值2用于比较远端UE邻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UE接收两个门限值之后,可自行判断,若符合相关比较条件,则可自主启动PC5接口测量。
本实施例中的PC5接口可为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的接口。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如下所述。
401、基站接收UE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该UE获取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该UE获取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402、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403、若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404、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进行D2D中继测量。
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可为:用于指示该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RRC专用指令。
举例来说,前述的步骤403可具体进行如下操作。
A01、启动监测所述预设时间段T的定时器,周期性的接收所述UE发送的包括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A02、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若监测到定时器未超时,且当前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本实施例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基站为UE配置两个门限值,第一门限值用于比较该UE服务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第二门限值用于比较UE邻小区的Uu口测量结果,如果一段时间T内,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测量结果都是小于各自对应的门限值,则基站可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可实现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进而保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节省远端UE的电源消耗。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如下所述。
501、基站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UE配置Uu口测量的相关参数。
也就是说,UE按照基站指示进行Uu口测量。
502、UE接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之后,根据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获取UE的测量报告,即获取UE当前服务器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UE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若UE的服务小区为多个,则测量报告中包括每一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若邻小区为多个,则包括每一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相应地,基站将每一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一门限值比较,以及将每一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
503、UE在满足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时,将包括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发送基站。
504、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即门限值1),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即门限值2)。
该处的第一门限值可以和前述图3和图4中的第一门限值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相应地,第二门限值也可以和图3和图4中所述的第一门限值相同,也可以不同。
505、若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启动监测所述预设时间段T的定时器,周期性的接收所述UE发送的包括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506、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507、若在定时器监测的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启动D2D中继测量。
举例来说,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可为:用于指示该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RRC专用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该所述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还可包括: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信息,以及配置该UE的PC5接口测量的相关参数等信息。
508、若定时器未超时,监测到当前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可理解的是,当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门限值1且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门限值2(或无邻小区测量结果),启动定时器。
在定时器运行时间内,若UE再次上报测量报告,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或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高于各自对应的门限值时,停止该定时器。
如果启动定时器后的时长T时间内,UE上报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信道测量结果持续小于各自的门限值,则在定时器超时后,向UE发送RRC专用信令,指示UE启动PC5接口的测量。(该RRC专用信令可包含PC5接口测量的相关配置,包括测量Id,测量配置及上报配置等。)
本实施例通过基站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机制,基站根据UE上报的Uu口测量报告判断是否需要触发UE启动PC5接口测量,进而可实现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进而保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节省远端UE的电源消耗。
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主要是基站根据UE的测量上报结果,判断UE当前的信道质量,进而基站确定当前远端UE如果没有合适的切换候选邻小区,则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61、测量结果获取单元62、判断单元63、监测单元64和D2D中继测量启动单元65。
其中,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以及时间段T;
测量结果获取单元62用于获取该用户设备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63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监测单元64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则监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D2D中继测量启动单元65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确定所述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进行D2D中继测量。
可选地,监测单元64具体用于启动监测所述时间段T的定时器,以及周期性的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监测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定时器未超时,且监测到当前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当前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根据基站下发的第一消息,进而确定PC5接口测量的触发的条件,进而可保证该用户设备通信业务的连续性,节省了UE的电源消耗。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包括:接收单元71、判断单元72、查看单元73和发送单元74;
其中,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UE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该UE获取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该UE获取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7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查看单元73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发送单元74用于在所述查看单元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进行D2D中继测量。
可选地,查看单元73可具体用于启动监测所述预设时间段T的定时器,周期性的接收所述UE发送的包括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此外,查看单元还用于在定时器未超时,且监测到当前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时;停止定时器。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设定前述的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进而可对远端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的信道测量结果进行监测,进而可保证需要进行D2D中继通信的UE合理的进行PC5接口测量,从而选择合适的中继UE,保证了通信业务的连续性,节省了UE的电源消耗。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本发明各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和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站安全检测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以及时间段T;
所述UE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查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在所述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该UE启动D2D中继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系统消息,或者,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查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启动监测所述时间段T的定时器,以及周期性的获取该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监测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定时器未超时,且监测到当前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当前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5.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该UE获取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该UE获取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启动D2D中继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启动监测所述预设时间段T的定时器,周期性的接收所述UE发送的包括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信道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监测定时器未超时时每一次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定时器未超时,且监测到当前接收的测量报告中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停止定时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为:用于指示该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RRC专用指令;
和/或,所述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包括:指示UE启动PC5接口测量的信息,以及配置该UE的PC5接口测量的相关参数。
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用于启动D2D中继测量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以及时间段T;
测量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用户设备UE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获取该UE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监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则监测UE在所述时间段T之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D2D中继测量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确定所述时间段T内,每一次获取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每一次获取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进行D2D中继测量。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该UE获取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以及该UE获取的邻小区的第二信道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查看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查看预设时间段T内,该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以及第二信道测量结果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查看单元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间段T内,所述UE每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信道测量结果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向所述UE发送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以使UE根据该D2D中继测量启动指令进行D2D中继测量。
CN201510432140.0A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76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2140.0A CN106376029B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2140.0A CN106376029B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6029A true CN106376029A (zh) 2017-02-01
CN106376029B CN106376029B (zh) 2019-07-05

Family

ID=5787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214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76029B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602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1071A (zh) * 2017-10-20 2018-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9862595A (zh) * 2019-03-18 2019-06-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0611940A (zh) * 2018-06-15 2019-12-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Relay UE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1194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重选Relay UE的方法和设备
CN111247820A (zh) * 2017-03-10 2020-06-05 苹果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的技术协调
CN111836290A (zh) * 2019-08-21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终端中继门限的方法、控制中继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212260A1 (en) * 2020-04-20 2021-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ity handling between uu path and pc5 relay path
CN113709852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106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Relay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105158A (zh) * 2014-07-08 2014-10-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WO201500414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deciding to handover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on network
CN104717714A (zh) * 2013-12-17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106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Relay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500414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deciding to handover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on network
CN104717714A (zh) * 2013-12-17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CN104105158A (zh) * 2014-07-08 2014-10-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Details of relay discovery transmissions and measurement reporting", 《3GPP TSG-RAN WG2 #90》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7820A (zh) * 2017-03-10 2020-06-05 苹果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的技术协调
CN111247820B (zh) * 2017-03-10 2023-04-25 苹果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的技术协调
CN108901071B (zh) * 2017-10-20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901071A (zh) * 2017-10-20 2018-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611940A (zh) * 2018-06-15 2019-12-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Relay UE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1194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重选Relay UE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62595B (zh) * 2019-03-18 2021-07-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9862595A (zh) * 2019-03-18 2019-06-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1836290A (zh) * 2019-08-21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终端中继门限的方法、控制中继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32188A1 (zh) * 2019-08-21 2021-0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终端中继门限的方法、控制中继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212260A1 (en) * 2020-04-20 2021-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ity handling between uu path and pc5 relay path
CN113709852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09852B (zh) * 2020-05-22 202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6029B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6029A (zh)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AU20172030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gging
KR101644281B1 (ko) 소형 셀의 발견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8453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执行的d2d操作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US107648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terminal in measuring
CN110493819B (zh) 小区测量方法及用户终端
US20170034729A1 (en) Enabling Reporting of Non-Real-Time MDT Measurements
EP2537362B2 (en) Reporting of non-real-time mdt measurements
US8811351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n a downlink multi-carr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10201324A1 (en) Reporting of Non-Real-Time MDT Measurements
CN106851721A (zh) 测量间隙报告配置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110064059A1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ell Reselection Evaluation
CN104540159A (zh) 汇报方法、汇报系统、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
US2011028157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10084024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동성이 낮은 아이들모드 디바이스의 통신을 위한 메저먼트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37430A (zh) 一种上报mbms业务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99416B (zh) 异系统测量方法、装置及终端
GB2508353A (en) User equipment in out of network coverage operating mode transmits information on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out of network coverage operation
US20110294532A1 (en) Automatic update of a neighbour relation table of a base station
US20170006532A1 (en) Small Cell Discovery Method and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5392148A (zh) 一种信号测量与上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2023161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preparation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686693B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439483A (zh) 用于非授权nr接入的带宽部分灵活性
US9918246B2 (en) Enhancing the usage of resources relate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environment-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