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4492B -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4492B
CN106374492B CN201610887077.4A CN201610887077A CN106374492B CN 106374492 B CN106374492 B CN 106374492B CN 201610887077 A CN201610887077 A CN 201610887077A CN 106374492 B CN106374492 B CN 106374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urrent
component
target
target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70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4492A (zh
Inventor
高俊青
李中华
邵叶晨
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70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4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4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4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8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rotating means, e.g. synchronous gen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包括: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获取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由此可见,本方法根据线路接线方式选择不同的补偿计算模式,能够实现不对称接入时的DG单相补偿,可以根据每相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各自的谐波电流补偿方式,提高了补偿精度。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效果如上。

Description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发电机(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台区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DG具有开关暂态快、控制方式灵活等优势,在实现新能源功率变换和调节的同时,还能向电网提供主动的电能质量治理等功能。三相、单相光伏发电具有谐波电流补偿的能力,并且多个DG能够分摊谐波和无功补偿,可见DG的广泛接入为台区电网的谐波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有的三相DG的负荷谐波补偿方法,只能用于对称的负载,且对每相负荷都是均衡补偿。很显然,当单相DG不对称接入时,则上述方法无法适用。
由此可见,在单相DG不对称接入时,如何根据每相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各自的谐波电流补偿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在单相DG不对称接入时,根据每相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各自的谐波电流补偿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包括:
S10: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S11: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
S12:获取所述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
S13: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其中,所述线路接线方式具体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相,S11中的补偿计算模式对应的结果为0;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所述目标相为2相,S11具体为:
提取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利用补偿容量比例分配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个,S11具体为:
提取剩余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之和以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优选地,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
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式中:iDG1C为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iLAh为所述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Ah和θLAh为所述目标相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
其中,S13具体为: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和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优选地,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
S13具体为: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和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DG1C和i′DG2C分别为两个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η为补偿容量比例η=SCA/(SCA+SCB),SCi和Sni分别为每个目标相的DG可用补偿容量和额定容量,Pi和Qi分别为每相的机组有功和无功出力,iLAh和iLBh分别为所述目标相中的一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Ah和ILBh以及θLAh和θLBh分别为所述目标相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i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θ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相角。
优选地,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S13具体为: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计算公式得到:
其中,i′DG1C为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ILAh和θLAC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ILBh和I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θLBh和θ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iLA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Bh和i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
优选地,S13之后还包括:
S14:利用多谐振比例谐振控制和脉宽调制环节进行DG并网电流的反馈跟踪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
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根据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其中,所述线路接线方式具体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相,所述补偿计算模式对应的结果为0;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所述目标相为2相,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的计算如下:
提取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利用补偿容量比例分配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个,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的计算如下:
提取剩余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之和以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包括:S10: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S11: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S12:获取所述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S13: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由此可见,本方法根据线路接线方式选择不同的补偿计算模式,能够实现不对称接入时的DG单相补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均衡补偿来说,本方法根据每相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各自的谐波电流补偿方式,该方式可以提高补偿的精度。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效果如上所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步骤S10的具体实现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2对应的具体实现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时,单台DG的补偿电路图;
图5为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步骤S11对应的具体实现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时,两台DG的补偿电路图;
图7为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步骤S11对应的具体实现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时,单台DG的补偿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在具体实施中,台区的线路接线中为三相电力线,分别为A相、B相和C相,为了区别,具有DG的相为目标相。例如,如果A相连接有DG,则A相就是目标相,B相和C相就是剩余相。下文中均以A向为例说明,对于B相和C相而言均适用。如果A相位目标相,则步骤S10就是提取A相的谐波电流分量,然后通过谐波电流分量得到A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步骤S10的具体实现原理图,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S11: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其中,所述线路接线方式具体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DG所在的线路接线方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进行计算。按照台区线路接线方式可以划分为有中性线且DG数量为1、无中性线且DG数量为2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量为1三种情况。
S12:获取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2对应的具体实现原理图。输入信号是DG并网基波电流,输出是目标相(例如A相)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具体过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S13: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本步骤将步骤S10、S11和S12得到的结果相加后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可以理解的是,DG按照本步骤中的DG输出电流指令对目标相进行补偿。
下文中分别对上述提到的3种台区线路接线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目标相为1相。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时,单台DG的补偿电路图。S11中的补偿计算模式对应的结果为0,S13中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式中:iDG1C为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iLA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Ah和θLAh为目标相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
其中,S13具体为: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和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目标相为2相,S11具体为:
提取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利用补偿容量比例分配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图5为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步骤S11对应的具体实现原理图,位于第一行的子模块是提取C相(A相和B相位目标相,C相为剩余相)的C相谐波电流分量,输出的是C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由于A、B相DG须分摊C相负荷的谐波,以消除其他相的谐波干扰,实际A、B相DG可参与谐波补偿的容量不尽相同,这由单相DG逆变器容量和当前机组出力决定。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时,两台DG的补偿电路图。
其中,S13具体为: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和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DG1C和i′DG2C分别为两个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η为补偿容量比例η=SCA/(SCA+SCB),SCi和Sni分别为每个目标相的DG可用补偿容量和额定容量,Pi和Qi分别为每相的机组有功和无功出力,iLAh和iLBh分别为目标相中的一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Ah和ILBh以及θLAh和θLBh分别为目标相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i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θ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相角。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目标相为1个,S11具体为:
提取剩余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之和以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
图7为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步骤S11对应的具体实现原理图。图7所示的模块的作用是提取B,C相(A相为目标相)谐波电流分量之和,输出的是B,C相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时,单台DG的补偿电路图。
其中,S13具体为: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及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计算公式得到:
其中,i′DG1C为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ILAh和θLAC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ILBh和I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θLBh和θ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iLA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Bh和i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13之后还包括:
S14:利用多谐振比例谐振控制和脉宽调制环节进行DG并网电流的反馈跟踪控制。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信号的延时等干扰,DG最终的补偿方式可能并没有按照步骤S13计算出来的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执行,因此需要对DG的并网电流的进行反馈跟踪控制使得DG的补偿结果更加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3、图5和图7中的输入信号由1/4延时环节生成与之正交的辅助信号,经Park变换Tαβ/dq得到同步坐标下的dq分量,结合低通滤波器(LPF)取得信号的基波分量,其中Park变换的同步相角θ由相电压经锁相环得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包括:
提取单元10,用于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在具体实施中,台区的线路接线中为三相电力线,分别为A相、B相和C相,为了区别,具有DG的相为目标相。例如,如果A相连接有DG,则A相就是目标相,B相和C相就是剩余相。下文中均以A向为例说明,对于B相和C相而言均适用。如果A相位目标相,则步骤S10就是提取A相的谐波电流分量,然后通过谐波电流分量得到A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提取单元10的具体实现原理图,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计算单元11,用于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DG所在的线路接线方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进行计算。按照台区线路接线方式可以划分为有中性线且DG数量为1、无中性线且DG数量为2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量为1三种情况。三种情况的具体描述,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获取单元12,用于获取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
获取单元12的具体原理图请参见图3的描述,本实施例不赘述赘述。输入信号是DG并网基波电流,输出是目标相(例如A相)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具体过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输出单元13,用于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根据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输出单元13将提取单元10、计算单元11以及获取单元12得到的结果相加后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可以理解的是,DG按照输出单元13中的DG输出电流指令对目标相进行补偿。
本实施例提供的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包括:提取单元,用于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输出单元,用于将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根据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由此可见,本装置根据线路接线方式选择不同的补偿计算模式,能够实现不对称接入时的DG单相补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均衡补偿来说,本装置根据每相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各自的谐波电流补偿方式,该方式可以提高补偿的精度。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Claims (6)

1.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S11: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
S12:获取所述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
S13: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其中,所述线路接线方式具体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相,S11中的补偿计算模式对应的结果为0;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所述目标相为2相,S11具体为:
提取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利用补偿容量比例分配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个,S11具体为:
提取剩余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之和以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
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式中:iDG1C为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iLAh为所述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Ah和θLAh为所述目标相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
其中,S13具体为: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和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S13具体为: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和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DG1C和i″DG2C分别为两个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η为补偿容量比例η=SCA/(SCA+SCB),i=A,B,C,SCi和Sni分别为每个目标相的DG可用补偿容量和额定容量,Pi和Qi分别为每相的机组有功和无功出力,iLAh和iLBh分别为所述目标相中的一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Ah和ILBh以及θLAh和θLBh分别为所述目标相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i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θLCh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相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S13具体为: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所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通过如下计算公式得到:
其中,i′DG1C为所述目标相的DG对应的谐波电流补偿值,ILAh和θLAC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角,ILBh和I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幅值,θLBh和θ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的相角,h=3,5,…,21为奇次谐波电流次数,ω为基波角频率,iLAh为目标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iLBh和iLCh分别为剩余相的第h次谐波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之后还包括:
S14:利用多谐振比例谐振控制和脉宽调制环节进行DG并网电流的反馈跟踪控制。
6.一种单相DG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提取目标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所在台区的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对应的补偿计算模式;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相的DG并网基波电流以得到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
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根据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以及所述目标相的负荷基波电流的dq分量相加再经反Park变换Tdq/αβ后,取α轴分量为所述目标相的DG输出电流指令;
其中,所述线路接线方式具体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以及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有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相,所述补偿计算模式对应的结果为0;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2个时,所述目标相为2相,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的计算如下:
提取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
利用补偿容量比例分配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当所述线路接线方式为无中性线且DG数据量为1个时,所述目标相为1个,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的计算如下:
提取剩余相的谐波电流分量之和以得到剩余相的负荷电流谐波的dq分量之和以作为所述补偿计算模式的结果。
CN201610887077.4A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74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7077.4A CN106374492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7077.4A CN106374492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4492A CN106374492A (zh) 2017-02-01
CN106374492B true CN106374492B (zh) 2019-01-29

Family

ID=57895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7077.4A Active CN106374492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449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8994A (en) * 1993-09-07 1996-03-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filter device
CN102437572A (zh) * 2011-12-21 2012-05-0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潮流控制系统
CN102857082A (zh) * 2012-08-30 2013-01-02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谐波抑制方法
JP2015163011A (ja) *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
CN104953589A (zh) * 2015-06-08 2015-09-30 兰州理工大学 微源逆变器串联连接的组合式三相微电网系统
CN105680482A (zh) * 2016-04-13 2016-06-15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补偿不对称无功负载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电流形成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8994A (en) * 1993-09-07 1996-03-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filter device
CN102437572A (zh) * 2011-12-21 2012-05-0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潮流控制系统
CN102857082A (zh) * 2012-08-30 2013-01-02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谐波抑制方法
JP2015163011A (ja) *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
CN104953589A (zh) * 2015-06-08 2015-09-30 兰州理工大学 微源逆变器串联连接的组合式三相微电网系统
CN105680482A (zh) * 2016-04-13 2016-06-15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补偿不对称无功负载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电流形成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低次谐波抑制研究;杨立永等;《电力电子技术》;20150120;第49卷(第1期);第70-73页
多台具有谐波补偿功能微源逆变器的协调控制;王兴贵等;《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51015(第(2015年)5期);第36-40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4492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3606B (zh) 一种孤岛微网公共耦合点电压不平衡网络化分层补偿方法
CN106532736A (zh) 基于改进瞬时对称分量法的svg负序零序电流补偿方法
CN112186804B (zh) 一种孤岛微电网母线电压不平衡和谐波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08879775B (zh) 一种考虑电流限值的电网不平衡光伏逆变器协调控制方法
CN107947787A (zh) 一种应用于大功率三电平背靠背pwm变流器的系统自适应锁相环方法
Svensson Grid-connecte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control principles and wind energy applications
CN110086173B (zh) 并联型apf谐波放大效应抑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08365621A (zh) 一种基于储能逆变器的能量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Semlyen et al. Principles of modular harmonic power flow methodology
Magdum et al. Development of single phase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CN109406854A (zh) 单相有源滤波器的谐波指令电流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377721B (zh) 一种电网电压不平衡时vsc-hvdc优化控制方法
Kumar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nine-level cascaded H-bridge inverter based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for single-phase distribution system
Townsend et al. Capacitance minimization i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A reliable and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lgorithm to identify optimal circulating currents and zero-sequence voltages
CN106374492B (zh) 一种单相的星形接线负荷谐波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00596A (zh) 一种单相有源滤波器系统中的分次谐波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该检测方法的有源滤波器控制方法
CN112952867A (zh) 不对称负载下储能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不平衡抑制方法
Tsengenes et al. An improved current control techniqu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a power system with a shunt active filter
Svensson Grid-connecte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Liao et al. Enhanced compensation strategy of voltage harmonics for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CN202602289U (zh) 滤波器
Mancilla-David et al. Realisation of an ac link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CN109936154B (zh) 一种海岛电源阻抗重构控制方法
CN110581640B (zh) 多模块直接并联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Neyshabouri et al. Control of a transformer-less cascaded H-bridge based STATCOM using low-frequency selective harmonic elimination techniq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1199 No. 165, Star Bridge Road, Star Bridge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TRULY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POWER SUPPLY Co.

Address before: 311199 No. 165, Star Bridge Road, Star Bridge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TRULY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POWER SUPPLY Co.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5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11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91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ELECTR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POWER SUPPLY Co.

Address before: 311199 No. 165, Star Bridge Road, Star Bridge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TRULY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POWER SUPPLY C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