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0693A -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0693A
CN106370693A CN201610908215.2A CN201610908215A CN106370693A CN 106370693 A CN106370693 A CN 106370693A CN 201610908215 A CN201610908215 A CN 201610908215A CN 106370693 A CN106370693 A CN 106370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ction
wall
transfer
gas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82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0693B (zh
Inventor
杨光
蔡爱峰
黄也
黄一也
吴静怡
吕蓉蓉
陈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9082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0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0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0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0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0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1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并形成流体循环回路的测试腔体、电加热系统、低温气体发生系统、气体循环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电加热系统为测试腔体提供可控加热壁面;低温气体发生系统为测试腔体提供低温氮气,并对氮气温度进行控制;气体循环系统用于控制测试腔体的送风参数和系统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关键流动传热参数的采集、信号转换和处理等。通过本发明可在较大范围内对雷诺数和格拉晓夫数进行连续控制,可实现的格拉晓夫数达1013以上,雷诺数达105以上。同时,可实现基于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热线传感器的三维稳态和动态流场参数实验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换热器、电子器件冷却、楼宇设计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对流传热过程中,许多情况下既需要考虑由惯性力导致的强制对流作用又需考虑由浮升力导致的自然对流作用,此时即发生混合对流传热。因此,对于混合对流传热机理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工程意义。
根据相似分析法,在流动和传热过程中雷诺数(Reynold Number)反映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而格拉晓夫数(Grashof Number)反映浮升力与粘滞力的比值。因此,混合对流传热中各因素的强弱由雷诺数和格拉晓夫数共同决定。上述参数决定了相关应用系统的摩擦阻力、传热系数、温度分布、流场特性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混合对流传热做了一系列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目前,对于层流混合对流传热的研究已较为充分,而对于湍流混合对流的研究仅限于对部分工况下传热系数关联式的总结,且对其微观流场结构和动态流动特性的认识仍尚不明确,需要更先进的实验测试手段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现有的技术检索发现,中国已申请公开的关于对流传热机理研究的实验装置,仅有针对强制对流传热或自然对流传热的实验装置,未有对考虑惯性力和浮升力耦合作用的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进行报导。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在较大范围内对雷诺数和格拉晓夫数进行连续控制的混合对流传热机理研究实验装置,该装置可实现的格拉晓夫数达1013以上,雷诺数达105以上,同时,可实现基于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热线传感器的三维稳态及动态流场和温度场参数的实验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并形成流体循环回路的测试腔体、电加热系统、低温气体发生系统、气体循环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测试腔体用于提供进行湍流混合对流传热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参数测试的实验空间;电加热系统用于实现测试腔体的壁面的加热条件,并对加热功率进行精确控制;低温气体发生系统用于为测试腔体提供低温气体,并可对送风温度、升降温速率等参数进行调节;气体循环系统能够实现气体在整个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中的循环流动,为测试腔体提供速度、温度、压力参数均匀且恒定的入口流动边界,并可对边界参数进行控制;用于关键流动传热参数的采集、信号转换和处理。
进一步地,测试腔体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六面体,包括第一加热壁面、第二加热壁面、不锈钢壁面、第一有机玻璃壁面、第二有机玻璃壁面和可拆卸进出通道;第一加热壁面为六面体的一个侧面,并与第二加热壁面相对;不锈钢壁面与第二有机玻璃壁面分别为六面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第一加热壁面与第一加热壁面和第二加热壁面邻接,并与可拆卸进出通道所在的面相对;不锈钢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二有机玻璃壁面上设置有回风口,进风口和回风口分别与气体循环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有机玻璃壁面垂直于第二有机玻璃壁面,第一有机玻璃壁面用于透过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的激光光源,第二有机玻璃壁面用于进行高速相机拍照。
进一步地,第二加热壁面上每隔100nm设置有直径为8mm的测试小孔,测试小孔用于热线风速测试探针的横向伸缩移动,并可用橡胶塞对测试小孔进行密封和打开。
进一步地,电热加热系统包括云母片电加热板、外部保温结构和与云母片电加热板通过导线相连的可调节变压器;云母片电加热板的内侧与测试腔体的第一加热壁面和第二加热壁面贴附固定,外保温结构安装于云母片点加热板的外侧。
进一步地,低温气体发生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液氮储罐、低温阀门、稳压阀和气液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气体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测试腔体的进风口侧并依次相连的收缩段风管、含整流网的稳压段风管、扩散段风管、循环氮气管道,收缩段风管与进风口相连通,循环氮气管道与气液热交换器的相连;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一侧通过液氮管道与气液热交换器相连,另一侧与测试腔体的回风口相连;循环氮气管道和液氮管道分别位于气液热交换器的两侧。
进一步地,循环风机与回风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一旁路,旁路设置有排风阀和排风口,用于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循环风机与气液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循环风阀。
进一步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热线风速测试系统、热流密度传感器、电功率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数据处理计算机、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压力传感器和多个流量传感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通过测试腔体的有机玻璃壁面进行测速;热线风速测试系统通过测试腔体的测试小孔进行不同离散点稳态及动态速度和温度的测量;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循环风量和排风量,并可基于质量守恒原理计算液氮流量;热流密度传感器采用薄膜型,并安装于测试腔体的第一加热壁面和第二加热壁面上。
本发明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可以实现低温送风、壁面加热形式强浮升力湍流混合对流传热中雷诺数和格拉晓夫数的连续控制,实现的格拉晓夫数可达1013以上,雷诺数达105以上。同时,可实现基于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热线传感器的三维稳态和动态流场参数实验测试,可以获得不同条件下的稳态及动态温度、压力、速度以及热流密度等参数特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的系统流程及传感器位置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的测试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并形成流体循环回路的测试腔体10、电加热系统、低温气体发生系统、气体循环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测试腔体10用于提供进行湍流混合对流传热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参数测试的实验空间;电加热系统用于实现测试腔体10的壁面的加热条件,并对加热功率进行精确控制;低温气体发生系统用于为测试腔体10提供低温气体,并可对送风温度、升降温速率等参数进行调节;气体循环系统能够实现气体在整个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中的循环流动,为测试腔体10提供速度、温度、压力参数均匀且恒定的入口流动边界,并可对边界参数进行控制;用于关键流动传热参数的采集、信号转换和处理。
如图2和3所示,测试腔体10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六面体,该六面体的内部净空间为1000mm×1000mm×1200mm(高)。测试腔体10包括第一加热壁面(ADHE面)、第二加热壁面(BCGF面)、不锈钢壁面(EFGH面)、第一有机玻璃壁面(ABFE面)、第二有机玻璃壁面(ABCD面)和可拆卸进出通道(GHDC面);第一加热壁面为六面体的一个侧面,并与第二加热壁面相对;不锈钢壁面与第二有机玻璃壁面分别为六面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第一加热壁面与第一加热壁面和第二加热壁面邻接,并与可拆卸进出通道所在的面相对;不锈钢壁面上设置有直径为200mm的进风口17,第二有机玻璃壁面上设置有直径为100mm的回风口19,进风口17和回风口19分别与气体循环系统连接。
第一有机玻璃壁面垂直于第二有机玻璃壁面,第一有机玻璃壁面用于透过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的激光光源21,第二有机玻璃壁面用于进行高速相机22拍照。
第二加热壁面上每隔100nm设置有直径为8mm的测试小孔18,测试小孔18用于热线风速测试探针22的横向伸缩移动,并可用橡胶塞对测试小孔18进行密封和打开。热线风速测试探针的移动路径通过坐标架23进行控制。
电热加热系统包括云母片电加热板11、外部保温结构和与云母片电加热板11通过导线相连的可调节变压器;云母片电加热板11的内侧与测试腔体10的第一加热壁面和第二加热壁面贴附固定,外保温结构安装于云母片点加热板的外侧。
低温气体发生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液氮储罐1、低温阀门2、稳压阀3和气液热交换器4。
气体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测试腔体10的进风口17侧并依次相连的收缩段风管9、含整流网7的稳压段风管8、扩散段风管6、循环氮气管道5,收缩段风管9与进风口17相连通,循环氮气管道5与气液热交换器4的相连;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风机14,循环风机14的一侧通过液氮管道与气液热交换器4相连,另一侧与测试腔体10的回风口19相连;循环氮气管道5和液氮管道分别位于气液热交换器4的两侧。循环风机14与回风口19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一旁路,旁路设置有排风阀12和排风口13,用于控制测试腔体10中的压力。循环风机14与气液热交换器4之间设置有循环风阀15。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热线风速测试系统、热流密度传感器、电功率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数据处理计算机、多个温度传感器(T1-T6)、多个压力传感器(P1和P2)和多个流量传感器(F1和F2);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通过测试腔体10的有机玻璃壁面进行测速;粒子图像测速系统所需的示踪粒子通过位于扩散段风管的示踪粒子孔16进入;热线风速测试系统通过测试腔体10的测试小孔18进行不同离散点稳态及动态速度和温度的测量;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循环风量和排风量,并可基于质量守恒原理计算液氮流量;热流密度传感器采用薄膜型,并安装于测试腔体10的第一加热壁面和第二加热壁面上。
其中,如图1和2所示,温度传感器T4、T5、T6设置于气液热交换器4与循环氮气管道5相连的管道上,其中,T5和T6为串联,T4和T5为并联。压力传感器P1设置在稳压阀3和气液热交换器4之间。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循环风阀15与气液热交换器4之间。温度传感器T2设置在稳压段风管8和收缩段风管9之间。温度传感器T1、压力传感器P2和流量传感器F1依次设置在回风口19和循环风机14之间的管路上。流量传感器F2设置在排风阀12所在的旁路管路上。
本实施例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实现了低温送风、壁面加热形式强浮升力湍流混合对流传热中雷诺数和格拉晓夫数的连续控制,实现的格拉晓夫数可达1013以上,雷诺数达105以上。同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稳态及动态温度、压力、速度以及热流密度等参数特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并形成流体循环回路的测试腔体、电加热系统、低温气体发生系统、气体循环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测试腔体用于提供进行湍流混合对流传热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参数测试的实验空间;所述电加热系统用于实现所述测试腔体的壁面的加热条件,并对加热功率进行精确控制;所述低温气体发生系统用于为所述测试腔体提供低温气体,并可对送风温度、升降温速率参数进行调节;所述气体循环系统能够实现气体在整个所述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中的循环流动,为所述测试腔体提供速度、温度、压力参数均匀且恒定的入口流动边界,并可对边界参数进行控制;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关键流动传热参数的采集、信号转换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腔体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六面体,包括第一加热壁面、第二加热壁面、不锈钢壁面、第一有机玻璃壁面、第二有机玻璃壁面和可拆卸进出通道;所述第一加热壁面为所述六面体的一个侧面,并与所述第二加热壁面相对;所述不锈钢壁面与所述第二有机玻璃壁面分别为所述六面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第一加热壁面与所述第一加热壁面和所述第二加热壁面邻接,并与所述可拆卸进出通道所在的面相对;所述不锈钢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二有机玻璃壁面上设置有回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分别与所述气体循环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玻璃壁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有机玻璃壁面,所述第一有机玻璃壁面用于透过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的激光光源,所述第二有机玻璃壁面用于进行高速相机拍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壁面上每隔100nm设置有直径为8mm的测试小孔,所述测试小孔用于热线风速测试探针的横向伸缩移动,并可用橡胶塞对所述测试小孔进行密封和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热线风速测试系统、热流密度传感器、电功率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数据处理计算机、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压力传感器和多个流量传感器;所述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通过所述测试腔体的所述有机玻璃壁面进行测速;所述热线风速测试系统通过所述测试腔体的所述测试小孔进行不同离散点稳态及动态速度和温度的测量;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循环风量和排风量,并可基于质量守恒原理计算液氮流量;所述热流密度传感器采用薄膜型,并安装于所述测试腔体的所述第一加热壁面和所述第二加热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加热系统包括云母片电加热板、外部保温结构和与所述云母片电加热板通过导线相连的可调节变压器;所述云母片电加热板的内侧与所述测试腔体的第一加热壁面和所述第二加热壁面贴附固定,所述外保温结构安装于所述云母片点加热板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气体发生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液氮储罐、低温阀门、稳压阀和气液热交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腔体的所述进风口侧并依次相连的收缩段风管、含整流网的稳压段风管、扩散段风管、循环氮气管道,所述收缩段风管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氮气管道与所述气液热交换器的相连;所述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一侧通过液氮管道与所述气液热交换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测试腔体的所述回风口相连;所述循环氮气管道和所述液氮管道分别位于所述气液热交换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回风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一旁路,所述旁路设置有排风阀和排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气液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循环风阀。
CN201610908215.2A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Active CN106370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8215.2A CN106370693B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8215.2A CN106370693B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0693A true CN106370693A (zh) 2017-02-01
CN106370693B CN106370693B (zh) 2019-03-12

Family

ID=5789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8215.2A Active CN106370693B (zh) 2016-10-18 2016-10-18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069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9455A (zh) * 2017-09-05 2017-11-2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用于磁驱动斜波压缩中样品初始温度的降温装置及方法
CN107818197A (zh) * 2017-09-15 2018-03-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piv技术的超声速翼型的测力方法和装置
CN109283219A (zh) * 2018-12-07 2019-01-29 中南大学 一种大温差混合对流传热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1289564A (zh) * 2020-04-07 2020-06-16 东北石油大学 储油罐热油喷洒加热过程传热和流动规律模拟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6284A (zh) * 2012-10-30 2013-01-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低温常压热循环试验装置
CN10401995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西安交通大学 管壳式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WO2015077364A1 (en) * 2013-11-19 2015-05-28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CN105067661A (zh) * 2015-07-22 2015-11-18 浙江大学 气-液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装置
CN105911091A (zh) * 2016-05-31 2016-08-3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用于温度-加速度环境下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6284A (zh) * 2012-10-30 2013-01-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低温常压热循环试验装置
WO2015077364A1 (en) * 2013-11-19 2015-05-28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CN10401995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西安交通大学 管壳式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CN105067661A (zh) * 2015-07-22 2015-11-18 浙江大学 气-液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装置
CN105911091A (zh) * 2016-05-31 2016-08-3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用于温度-加速度环境下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HDI SHAHRAEENI 等: "Investigation of turbulent mixed convection of air flow in vertical tubes using a zonal turbulenc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
刘明侯 等: "浮力对混合对流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 《力学学报》 *
邬田华: "混合对流条件下浮升力对环形通道中流动及传热的影响", 《热科学与技术》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9455A (zh) * 2017-09-05 2017-11-2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用于磁驱动斜波压缩中样品初始温度的降温装置及方法
CN107389455B (zh) * 2017-09-05 2023-06-0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用于磁驱动斜波压缩中样品初始温度的降温装置及方法
CN107818197A (zh) * 2017-09-15 2018-03-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piv技术的超声速翼型的测力方法和装置
CN107818197B (zh) * 2017-09-15 2021-05-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piv技术的超声速翼型的测力方法和装置
CN109283219A (zh) * 2018-12-07 2019-01-29 中南大学 一种大温差混合对流传热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283219B (zh) * 2018-12-07 2021-06-01 中南大学 一种大温差混合对流传热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1289564A (zh) * 2020-04-07 2020-06-16 东北石油大学 储油罐热油喷洒加热过程传热和流动规律模拟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0693B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n et al. An impingement cooling on a flat surface by using circular jet with longitudinal swirling strips
CN101393148B (zh) 涂料散热性能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6370693B (zh) 一种湍流混合对流传热实验装置
Freund et al. Investigation of loc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plate heat exchangers with temperature oscillation IR thermography and CFD
Mahapatra et al. Effects of buoyancy ratio on double-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in a lid-driven cavity
CN107562155A (zh) 一种液冷服务器及其流量测量方法
CN104966536A (zh) 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流体的高温工质换热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5067661B (zh) 气-液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装置
Hu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icro pin fin heat sinks with various shapes
CN106770440B (zh) 一种陶瓷球床有效热导率测试平台
CN111144054B (zh) 一种氟盐冷却高温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模化方法
Zhu et al. Effects of 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s on heat transfer and flow loss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Wang et 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odified surface and magnetic nanofluids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charging equipment under magnetic field
Saraireh Heat transfer and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ur from humid air in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CN107526868A (zh) 一种用于雷达电子机柜系统的热设计方法
Rajakumar et al. RADIATION ABSORPTION AND VISCOUS-DISSIPATION EFFECTS ON MAGNETOHYDRODYNAMIC FREE-CONVECTIVE FLOW PAST A SEMI-INFINITE, MOVING, VERTICAL, POROUS PLATE
Del Valle et al.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Air/Water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s for Data Center Cooling Systems
Chen Comparison of six typical correlations for upwar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with kerosene in a vertical smooth tube
CN206563915U (zh) 一种磁性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控制系统
CN112345582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片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CN110988022B (zh) 一种套管式冷却水套结构和重力热管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hae et al. Investigation of buoyancy influence on mixed convection in a vertical channel through PIV measurement
Maqsood A study of subsonic air-air ejectors with short bent mixing tubes
Cheng et al. Visualization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phenomena in the entrance region of a horizontal rectangular channel heated from below and/or cooled from above
Al-Lam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internally channeled tube heat exchanger under turbulent flow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