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8662B -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8662B
CN106368662B CN201510438808.2A CN201510438808A CN106368662B CN 106368662 B CN106368662 B CN 106368662B CN 201510438808 A CN201510438808 A CN 201510438808A CN 106368662 B CN106368662 B CN 106368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oil
combustion
ai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88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8662A (zh
Inventor
王如燕
潘竟军
陈龙
刁长军
宋晓
梁建军
陈莉娟
蔡罡
计玲
李家燕
余杰
坎尼扎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388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68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68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8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8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8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火驱采油的参数,参数中包含空气利用率η空气;以及步骤S2,利用参数计算原油的采收率ER。该评价方法,在计算采收率函数时,不仅考虑了现有技术的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还考虑了空气利用率对采收率的影响,相比现有技术,该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采收率更加精确,进而可以利用该采收率来更加精确地评价原油的采收率。

Description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火驱采油技术是向油层注入空气,并点燃油层,利用原油中10%~15%的重质组分作为燃料就地燃烧,不断燃烧生热,把原油从油层内驱出。与注蒸汽的热采方式相比,火驱采油具有适用范围广、驱油效率高、成本低,节能减碳排放等诸多优势。
火驱采油机理与注水开采和注蒸汽开采技术都不同,采出程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有学者对已燃区采收率指标进行不同计算和阐述。张毅、谢志勤等人发表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2月第8卷第1期上的“预测火烧油层开发参数的工程计算法”一文利用以往的现场数据和燃烧管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被驱替原油与已燃体积关系,根据采收率偏差分析,构建采收率函数,计算已燃体积的采收率,但是该方法在构建采收率函数的过程中并未考虑空气利用率和驱出已燃体积的油量,计算得到的采收率不准确。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一种精确的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精确评价原油采收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火驱采油的参数,上述参数中包含空气利用率η空气;以及步骤S2,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原油的采收率ER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根据上述空气利用率η空气计算已燃烧油层体积V;步骤S22,计算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以及步骤S23,根据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计算上述采收率ER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3中的计算上述采收率ER的公式为其中,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So为含油饱和度。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1包括:步骤A,计算火驱采油过程中的注入空气量Qg;以及步骤B,根据上述火驱采油过程中的上述注入空气量Qg计算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A包括:步骤A1,构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r的计算公式其中,Vg为燃烧单位体积油层的空气消耗量;步骤A2,构建存于已燃烧体积内尚未燃烧的空气量Qc的计算公式Qc=AVΦ.,其中,A为转换系数,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以及步骤A3,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上述计算公式Qc=AVΦ.与公式Qg=Qr+Qc构建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火驱采油过程中的上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
进一步地,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为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2包括:步骤C,计算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步骤D,计算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以及步骤E,根据上述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与上述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计算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进一步地,上述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的计算公式为N=V(SoΦ-VR),其中,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So为含油饱和度,VR为单位油层体积燃料消耗量。
进一步地,上述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 -的计算公式为Q2=Qr-Q1,其中,Qr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1为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E包括:步骤E1,根据公式.计算其中,N2为已燃烧体积外溢油量;步骤E2,计算已燃烧体积残留油量N3;以及步骤E3,根据公式N1=N-N2-N3计算出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计算采收率函数时,不仅考虑了现有技术的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还考虑了空气利用率对采收率的影响,相比现有技术,该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采收率更加精确,进而可以利用该采收率来更加精确地评价原油的采收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示出了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火驱注入空气与燃烧后气体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的方法不能精确评价原油采收率,为了解决如上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精确评价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火驱采油的参数,上述参数中包含空气利用率η空气;步骤S2,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原油的采收率ER
步骤S1中获取的参数包括注入空气量Qg、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Q1、空气利用率η空气、燃烧单位体积油层的空气消耗量Vg、单位油层体积燃料消耗量VR、已燃烧体积残余油饱和度Sor、油层有效孔隙度Φ与含油饱和度So,其中,注入空气量Qg为生产现场流量计读数得到,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Q1为现场生产报表得到,空气利用率η空气为生产井产出气分析计算数据,燃烧单位体积油层的空气消耗量Vg与单位油层体积燃料消耗量VR为实验室数据;已燃烧体积残余油饱和度Sor、油层有效孔隙度Φ与含油饱和度So均为现场密闭取芯实验分析结果。
上述的评价方法,在计算采收率函数时,不仅考虑了现有技术的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还考虑了空气利用率对采收率的影响,相比现有技术,该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采收率更加精确,进而可以利用该采收率来更加精确地评价原油的采收率。
为了更加精确地计算出上述原油的采收率,进而精确地评价原油的采收率,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根据空气利用率η空气计算已然烧油层体积V;步骤S22,计算已然烧体积产出油量N1;以及步骤S23,根据上述已然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已然烧体积产出油量N1,计算上述采收率ER
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3中的计算ER的公式为其中,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So为含油饱和度。通过该公式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原油的采收率。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出已然烧油层体积V,进而计算出原油的采收率ER,进而准确地评价原油的采收率,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1包括:步骤A,计算火驱采油过程中的注入空气量Qg;以及步骤B,根据上述火驱采油过程中的注入空气量Qg计算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
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A包括:步骤A1,构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r的计算公式其中,Vg为燃烧单位体积油层的空气消耗量;步骤A2,构建存于已燃烧体积内尚未燃烧的空气量Qc的计算公式;以及步骤A3,根据上述计算公式上述计算公式Qc=AVΦ.与公式Qg=Qr+Qc构建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火驱采油过程中注入空气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高温燃烧消耗掉,称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用Qr表示;另一部分存于已燃烧体积内尚未燃烧,称为存于已燃烧体积内尚未燃烧的空气量,用Qc表示。利用上述的关系式,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进而能够根据注入空气量Qg准确得到已燃烧油层体积V。
本申请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为该公式考虑了空气利用率η空气,使得计算得到的已燃烧油层体积V更加准确。
为了更加精确地计算出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进而根据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进一步精确地计算出上述原油的采收率ER。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2包括:步骤C,计算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步骤D,计算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以及步骤E,根据上述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与上述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计算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本申请的再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的计算公式为N=V(SoΦ-VR)。
本申请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 -的计算公式为Q2=Qr-Q1,如图2所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r一部分成为产出气量,称作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用Q1表示;另一部分逸出到燃烧体积外,称作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用Q2表示。
为了使得计算出的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更加精确,进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出原油采油率ER,本申请在计算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时,考虑了已燃烧体积外溢油量N2,优选上述步骤E包括:步骤E1,根据公式计算其中,N2为已燃烧体积外溢油量;步骤E2,计算已燃烧体积残留油量N3;以及步骤E3,根据公式N1=N-N2-N3计算出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第一,获取火驱采油的参数,上述参数中包含空气利用率η空气
对XX井组进行火驱,并且获取相关参数,包括注入空气量Qg、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Q1、空气利用率η空气、燃烧单位体积油层的空气消耗量Vg、单位油层体积燃料消耗量VR、已燃烧体积残余油饱和度Sor、油层有效孔隙度Φ与含油饱和度So
孔隙度Φ为25.4%,含油饱和度So为54%,已燃烧体积残余油饱和度Sor为3%,燃烧单位油层体积空气消耗量Vg为300m3/m3,单位油层体积燃料消耗量VR为2.8×10-2m3/m3,注入空气量Qg为3926×104m3,空气利用率η空气为97.5%,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Q1为3337×104m3,已燃烧体积内的温度T2为20℃~500℃,实验证明燃烧10米后,开始燃烧区的温度变为20℃,T2取值为80℃,该井组已燃烧体积的压力P2为4.5×106Pa,地下空气压缩因子为Z为1.0075。
第二,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原油的采收率。
首先,根据上述空气利用率η空气计算已燃烧油层体积V。
根据公式计算出转换系数A,其中,T2表示已燃烧体积的温度,P2表示已 燃烧体积的压力,P1表示标况下压力,T1表示标况下温度,Z表示地下空气压缩因子。该井组 中T2=353.15K,P2=4.5×106Pa,P1=101325Pa,T1=293.15K,Z=1.0075;将这些数值代入 公式中,则
构建出存于已燃烧体积内尚未燃烧的空气量Qc的计算公式为Qc=AVΦ.,构建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r-的计算公式为将这两个公式代入Qg=Qr+Qc中,得到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上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该关系式为
将Qg、η空气、Vg、A与Φ的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出已燃烧油层体积V,
其次,计算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将V、So、Φ与VR的值代入公式N=V(SoΦ-VR)中,计算得到N=V(SoΦ-VR)=123799.2×(0.54×0.254-2.8×10-2)=13513.92m3
将V、Vg与η空气的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到已高温燃烧的空气量
将Qr与Q1的值代入公式Q2=Qr-Q1中,得到Q2=38092053-33370000=4722053m3
将Q1与Q2 -的值代入公式中,得到即N2=0.141506N1
将V、Φ与Sor的值代入公式N3=VΦSor中,计算得到N3=13513.92×0.254×0.03=102.97607。将N3的值与N2=0.141506N1代入公式N1=N-N2-N3中,得出N1=11748.46m3
最后,根据上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式与上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计算上述采收率ER
将V、N1、Φ与So的值代入公式中,得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评价方法,在计算采收率函数时,不仅考虑了现有技术的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还考虑了空气利用率对采收率的影响,相比现有技术,该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采收率更加精确,进而可以利用该采收率来更加精确地评价原油的采收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采收率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火驱采油的参数,所述参数中包含空气利用率η空气;以及
步骤S2,利用所述参数计算原油的采收率ER,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根据所述空气利用率η空气计算已燃烧油层体积V;
步骤S22,计算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以及
步骤S23,根据所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所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计算所述采收率ER,所述步骤S22包括:
步骤C,计算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
步骤D,计算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以及
步骤E,根据所述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与所述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计算所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的计算所述采收率ER的公式为其中,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So为含油饱和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包括:
步骤A,计算火驱采油过程中的注入空气量Qg;以及
步骤B,根据所述火驱采油过程中的所述注入空气量Qg计算所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
步骤A1,构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r的计算公式其中,Vg为燃烧单位体积油层的空气消耗量;
步骤A2,构建存于已燃烧体积内尚未燃烧的空气量Qc的计算公式Qc=AVΦ,其中,A为转换系数,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以及
步骤A3,根据所述计算公式所述计算公式Qc=AVΦ与公式Qg=Qr+Qc构建所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所述火驱采油过程中的所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燃烧油层体积V与所述注入空气量Qg的关系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燃烧体积理论产油量N的计算公式为N=V(SoΦ-VR),其中,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So为含油饱和度,VR为单位油层体积燃料消耗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燃烧体积外溢气量Q2的计算公式为Q2=Qr-Q1,其中,Qr为高温燃烧消耗的空气量,Q1为已燃烧体积产出气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
步骤E1,根据公式计算其中,N2为已燃烧体积外溢油量;
步骤E2,计算已燃烧体积残留油量N3;以及
步骤E3,根据公式N1=N-N2-N3计算出所述已燃烧体积产出油量N1
CN201510438808.2A 2015-07-23 2015-07-23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Active CN106368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8808.2A CN106368662B (zh) 2015-07-23 2015-07-23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8808.2A CN106368662B (zh) 2015-07-23 2015-07-23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8662A CN106368662A (zh) 2017-02-01
CN106368662B true CN106368662B (zh) 2019-04-09

Family

ID=5788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8808.2A Active CN106368662B (zh) 2015-07-23 2015-07-23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6866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16572A1 (en) * 2006-12-27 2008-06-27 Precision Combustion, Inc. Method for in-situ combustion of in-place oils
CN102373048A (zh) * 2010-08-23 2012-03-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CN10389768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110244A (zh) * 2013-04-19 2014-10-22 祝琦 稠油油藏火驱井井下化学放热点火方法
CN104392091A (zh) * 2014-09-30 2015-03-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气驱开发下的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方法
CN104405357A (zh) * 2014-10-31 2015-0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层火驱开采方法
CN104533368A (zh) * 2014-12-22 2015-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烧油层烟道气在油藏开采中的应用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92308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Encana In situ combustion in gas over bitumen formations
US9574429B2 (en) * 2011-09-21 2017-02-21 Nalco Company Hydrocarbon mobility and recovery through in-situ combus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ammonia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16572A1 (en) * 2006-12-27 2008-06-27 Precision Combustion, Inc. Method for in-situ combustion of in-place oils
CN102373048A (zh) * 2010-08-23 2012-03-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CN10389768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110244A (zh) * 2013-04-19 2014-10-22 祝琦 稠油油藏火驱井井下化学放热点火方法
CN104392091A (zh) * 2014-09-30 2015-03-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气驱开发下的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方法
CN104405357A (zh) * 2014-10-31 2015-0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层火驱开采方法
CN104533368A (zh) * 2014-12-22 2015-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烧油层烟道气在油藏开采中的应用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8662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ldenburg et al.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with enhanced gas recovery (CSEGR)
Wang et al. A novel strateg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flue gas-assisted steam flooding
CN104246127B (zh) 采用流入控制装置完井的油井的不稳定试井方法
CN104453804A (zh)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Oldenburg et al. Injection, flow, and mixing of CO 2 in porous media with residual gas
Stark Cold Lak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liquid addition to steam for enhancing recovery (LASER) process
CN105606509A (zh) 一种稠油油藏高温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量方法
WO2012040210A3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fluids from geological formation
WO2011044070A3 (en) Formation testing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CN103291265A (zh) 注水井调剖充分程度判别方法
CN104975827B (zh) 预测二氧化碳驱油藏指标的物质平衡方法
CN104251812B (zh) 一种高酸性气田井筒管柱材料优选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3161436B (zh) 一种稠油热采水平井试井解释方法
CN103590788A (zh) 一种组成可调节的多元热流体采油工艺
Qiu et al.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il bank in fire flooding
CN105003239A (zh) 海上压裂水平井压后效果评价方法
CN104847314A (zh) 高温高压油气直井单相流射孔完井参数优化方法
CN106368662B (zh) 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CN106469228A (zh) 基于在线测试与地质参数的热采井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Pu et al. A novel insight of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and simulation for high pressure air injection in light oil reservoir
Dragani et al. Learnings from the Grand Rapids Field Trial of Tubing Deployed Inflow Control Devices for SAGD Application
CN102042013B (zh) 带有三层压实砂体的组合圆柱筒体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
Dragani et al. Enhanced SAGD startup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thermal efficiency and conformance-a field test based investigation
Trujillo et al. Reducing uncertainty at the chichimene in situ combustion pilot by means of a nitrogen connectivity test
CN102116149B (zh) 带有三层压实砂体的圆台筒体状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