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7532B -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7532B
CN106357532B CN201611039192.2A CN201611039192A CN106357532B CN 106357532 B CN106357532 B CN 106357532B CN 201611039192 A CN201611039192 A CN 201611039192A CN 106357532 B CN106357532 B CN 106357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p
alive
message
alive messag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91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7532A (zh
Inventor
柯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391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7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7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7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7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7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由于AC组内的任一AC均能应答AP的保活报文,因此,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报文应答,能够减少AP侧的业务震荡。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AC(Access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Fit AP(Access Point,接入点)的分布式网络中,AP的数量已经不仅仅是几百台,而是几千甚至几万台。在大规模的网络中,如何保障无线接入的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
在现有的组网模式中,AP可以依靠CAPWAP(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Wireless Access Points,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机制来发现AC,在AC上注册关联成功后,该AC才可以为该AP提供服务。在提供服务期间,AC和AP之间通过保活报文的发送和应答实现保活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AP侧的业务震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报文应答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应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为预设的接入控制器组内的任一AC,并且该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作为执行主体的AC在接收到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时,根据该保活报文中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该保活报文。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C组内的任一AC均能接收到该AP的保活报文,并可以应答其保活报文。在AP与AC组内的目标AC建立了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如果该目标AC发生故障,AC组内的其他AC均可以应答该AP的保活报文,而无需等待目标AC与AC组内的其他AC完成业务倒换之后再应答保活报文。因此,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报文应答时,能够减少AP侧的业务震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热备保护组与AP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热备保护组与AP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AC内部的保活单元与保活实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之前,先来介绍一下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AC(Access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为AP(Access Point,接入点)提供服务期间,如果一台AC故障,所有与该AC关联的AP均需要在另一台AC上重新注册,这个过程将会导致网络瘫痪,而网络瘫痪对一个企业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为了缩短切换时间,减少对网络的影响,会将多台AC配置为一个热备保护组,在其中一台AC发生故障时,该AC无法应答其负责的AP所发送的保活报文。该AC可以通过保护倒换快速将无线业务倒换到其他AC,由其他AC负责应答上述AP所发送的保活报文。如图1a所示,AC1~AC3构成热备保护组,该热备保护组共同服务于AP1~AP4。AC1负责为AP1提供服务,包括应答AP1发送的保活报文。当AC1发生故障时,AC1需要从热备保护组中选出备用AC接管AC1上的业务,例如选用AC2来接管AC1的业务。AC2需要根据备份数据恢复原先AC1上承载的业务,恢复完成后,AC2便可以为AP1正常地提供服务,包括应答AP1发送的保活报文。
但是,从AC1发生故障,到将AC1上承载的业务成功倒换至热备保护组中的AC2,这个期间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达数分钟,而保活报文的交互是秒级的。因此,这段时间AC侧无法正常应答来自AP的保活报文。这带来的问题就是,AC侧完成业务恢复后,AP侧却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应答,而误以为业务已经中断,使自身离线,造成AP侧业务产生震荡。
为了减少AP侧的业务震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预设的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包括至少两个AC。并且,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AP的保活报文。其中,AC组可以为对现有技术中的热备保护组改进之后形成的AC组,也可以为根据其他协议所组建的AC组。同时,为了保证本实施例的顺利实施,可以在AC组内的每个AC中均设立独立于无线通信业务的保活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各步骤。
具体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其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可以为AC组内的任意一个AC。也就是说,AC组内的任意一个AC均能接收到该AP的保活报文。
通常,AP在接入网络之前,需要首先在AC上进行注册,即建立AC与AP之间的关联关系,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将与AP之间建立关联关系的AC称为目标AC。作为一种接入控制设备,目标AC负责把来自与其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AP的数据进行汇聚并接入网络,同时提供对AP的配置管理、无线用户的认证及宽带访问、安全、升级等业务服务。为了保证上述服务的实施,AC与AP之间还引入保活机制,即通过AC应答AP发送的保活报文来告知AP该AC仍处于存活状态。
具体的,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一种方式为,接收通过交换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其中,交换设备可以为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在这种实施方式中,AP通过交换设备与AC组内的各AC相连。作为一个例子,AP、交换机、AC组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图1b。
具体的,AP将保活报文发送至交换设备,交换设备接收AP发送的保活报文,并将该保活报文通过自身的聚合口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发送至AC组内的各AC,以使各AC均能接收到AP的保活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交换设备上的聚合口可以为:对AC组内各个AC在交换设备上的端口进行聚合后得到的虚拟端口。
另一种方式为,直接接收所述AP发送的保活报文,或接收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AC组内的每个AC中设立专门的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自身接收到的AP直接发送的保活报文,转发至AC组内的每个其他AC。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AC组内的各AC可以预先建立用于发送保活报文的组播组,当任一AC接收到AP发送的保活报文后,可以通过该组播组将接收到的保活报文发送给其他AC。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可以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将自身接收到的保活报文以透传的方式发送至所述AC组内的每个其他AC。其中,透传是一种将接收到的报文原封不动地转发至其他设备的发送方式。
例如,在图1a中,AP1将保活报文X发送给AC2,AC2将X以一对多的方式发送至AC1和AC3。这样,能够保证该热备保护组内的每个AC均可以收到所有关联到该热备保护组的AP发送的保活报文。
在实际应用中,当AC组中的任一AC收到来自AP的保活报文,并进行UDP(UserDatagram Protocol,开放式系统互联)协议层的处理时,可以判断该保活报文是否满足指定规则,如果是,则在该协议层将自身接收到的由AP直接发送的保活报文复制并透传至AC组内的其他AC。其中,判断该保活报文是否满足指定规则可以包括:获取保活报文中携带的端口号,判断该端口号是否为目标端口号,如果是,则确定该保活报文满足指定规则。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都可以将AP发送至目标AC的保活报文,发送至AC组内的任一AC,以使各AC均接收到该AP的保活报文。
步骤S202: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具体的,所述特征信息可以为用于表示源AP的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可以包括出厂序列号(Serial Number)或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具体的,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时,可以包括:将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与自身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如果能够匹配上,说明该AP属于在该AC组注册过的AP,则作为执行主体的AC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如果没有匹配上,说明该AP不属于在该AC组注册过的AP,则作为执行主体的AC不预处理,即拒绝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AP与AC组中的目标AC建立关联关系之后,目标AC可以将该AP的特征信息发送至AC组中的其他各个AC,以使各个AC存储该AP的特征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任一AP,只要该AP与AC组内的任一AC之间存在已建立的关联关系,即认为该AP已在该AC组完成注册。
进一步的,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时,可以包括:发送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应答报文。更具体的,作为执行主体的AC可以根据AP的标识与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该AP的地址信息,根据该AP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应答报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为预设的AC组内的任一AC,并且该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AP的保活报文。作为执行主体的AC在接收到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时,根据该保活报文中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该保活报文。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C组内的任一AC均能接收到该AP的保活报文,并可以应答其保活报文。在AP与AC组内的目标AC建立了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如果该目标AC发生故障,AC组内的其他AC均可以应答该AP的保活报文,而无需等待目标AC与AC组内的其他AC完成业务倒换之后再应答保活报文。因此,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报文应答时,能够减少AP侧的业务震荡。
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AC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应答AP发送的保活报文,当该AC发生故障时,AC无法应答AP发送的保活报文,可能导致AP离线。而在本实施例中,当AC应答保活报文时,不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而是整个AC组内的任意一台AC均可以应答AP发送的保活报文。这样,即便该AC组内的某一AC发生故障,其他AC仍然可以应答AP侧的保活报文,从而减少AP侧的业务震荡。
另外,为了实现AC组对来自AP的保活报文的快速应答,可以在每个AC中建立在该AC组注册过的AP的保活实例。具体的,可以根据保存的AP的特征信息,建立与该AP对应的保活实例。因此,步骤S202,即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可以包括: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以及已建立的保活实例,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例如,图3所示为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热备保护组中建立保活单元与保活实例的关系示意图,图中热备保护组包括AC1~AC3三个接入控制器设备。其中,AC2与AP1之间存在关联关系,AC1分别与AP2和AP3之间存在关联关系,AC3与AP4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并且,AC1、AC2和AC3中均有已保存的AP1~AP4的特征信息。因此,每个AC中均可以设立1个保活单元和4个保活实例,这4个保活实例分别对应于与热备保护组内的AC存在关联关系的4个AP,即AP1~AP4。三个AC的保活单元之间建立有组播组,每个AC均可以向该热备保护组内的任一AC透传保活报文。
综上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应答AP的保活报文时,直接根据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和已建立的保活实例,应答该保活报文即可,无需感知自身与该AP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即实现了AC与AP之间关联关系的解耦,从而尽可能保证AP侧的保活报文的应答。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当AP发送一个保活报文时,AC组内的所有AC均会接收到该保活报文,并且各AC均会发送针对该保活报文的应答报文。这样,AP就会接收到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至少两个重复的应答报文,而AP只需要接收到一个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答应报文,就可以认为AC处于存活状态。也就是说,只要AC组中有一个AC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就可以。因此,为了减少AC侧重复应答同一个保活报文的情况,减少AC发送的报文数量,提高AC的工作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了图4所示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报文应答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应用于预设的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AP的保活报文。该实施例为对图2所示实施例进行改进之后的实施例,未改进之处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相应内容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包括以下内容。
在步骤S202之前,即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2A:判断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如果未应答,则执行步骤S202,即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如果已应答,则不予处理,此时说明AC组内的其他AC中的至少一个已经应答所述保活报文,作为执行主体的AC无需重复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在应答所述保活报文之前,先判断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该保活报文,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才应答所述保活报文。这样,针对一个保活报文,由该AC组中的一个AC来应答该保活报文,AP也只需接收一个应答报文。因此,本实施例除了具有图2所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外,还能够减少报文的发送数量,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2A,判断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自身是否接收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其中,所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在答应所述保活报文之后发送的。
如果未接收到,则确定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如果已接收到,则确定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对应的,为了通知AC组内的其他AC,作为执行主体的AC自身已经准备应答该保活报文了,以使AC组内的其他AC不再重复应答该保活报文,在步骤S202A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当判断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时,生成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第二应答通知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应答通知报文与第二应答通知报文是与同一个保活报文对应的应答通知报文,并且它们是由不同的执行主体生成的,其中,第一应答通知报文是由AC组内的其他AC生成的,第二应答通知报文是由作为执行主体的AC生成的。
步骤2:将所述第二应答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其他AC。
这样,AC组内的其他AC在收到第二应答通知报文后便可以确定该保活报文已经被应答,从而不再重复应答该保活报文。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执行主体的AC可以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应答通知报文发送至AC组内的其他AC。
需要说明的是,保活报文是周期性发送的,保活报文中携带第一标识和用于表示保活报文发送次序的第二标识。其中,第二标识可以为次序号(Sequence Number)等。
因此,AC可以通过保护报文中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来区分不同的保活报文。第二标识通常可以用0~255之间的数字表示。AP在发送保活报文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该保活报文中的第二标识:将上一保活报文中的第二标识增加预设值,其中,预设值可以为1或其他值。
需要指出的是,应答通知报文是根据保活报文生成的。其中,应答通知报文可以携带保活报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等信息。因此,AC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应答通知报文中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确定与该应答通知报文对应的保活报文已经被应答。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管理接收到的应答通知报文,可以在AC组内的每个AC中创建用于保存应答通知报文的表。该表可以是链表或其他表。当作为执行主体的AC接收到AC组内的其他AC发送的应答通知报文后,可以将该应答通知报文保存至该表。当作为执行主体的AC接收到来自AP的保活报文之后,可以根据该表,判断自身是否接收到该保活报文的应答通知报文。
一般来说,AC组内的每个AC接收到同一个保活报文的时间是不同的,最先接收到该保活报文的AC可以应答该保活报文。若最先接收到该保活报文的AC发生故障,则该AC无法应答来自AP的保活报文。这时,AC组内的其他AC可以及时应答该保活报文。并且,AC组内的其他AC无需感知该AC是否发生故障,因此,能够保证及时应答来自AP的保活报文,避免AP侧因长时间不被应答而离线,导致AP侧的业务震荡。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应答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1,具体用于:接收通过交换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应答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本实施例为对图5所示实施例改进之后的实施例,未改进之处与图5所示实施例相同,相关内容可以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改进内容如下。
在所述应答模块502之前,还包括判断模块502A;
所述判断模块502A,用于判断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如果未应答,则执行所述应答模块502;如果已应答,则不予处理。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502A,具体可以用于:
判断自身是否接收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其中,所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在答应所述保活报文之后发送的;
如果未接收到,则确定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图中未示出);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当判断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时,生成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第二应答通知报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答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其他AC。
由于上述装置实施例是基于方法实施例得到的,与该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装置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能够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存储介质,是指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
所述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包括:
将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与自身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则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如果不匹配,则拒绝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所述自身存储的信息包括:与所述AC组中的其他AC建立关联关系的AP的特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应答所述保活报文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如果未应答,则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如果已应答,则不予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的步骤,包括:
判断自身是否接收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其中,所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在答应所述保活报文之后发送的;
如果未接收到,则确定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时,生成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第二应答通知报文;
将所述第二应答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其他A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的步骤,包括:
接收通过交换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7.一种报文应答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预设的接入控制器AC组内的任一AC,所述AC组内的各AC均能接收到接入点AP的保活报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应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用于使接收所述保活报文的AC确定发送所述保活报文的AP;
所述应答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保活报文携带的特征信息与自身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则应答所述保活报文;如果不匹配,则拒绝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所述自身存储的信息包括:与所述AC组中的其他AC建立关联关系的AP的特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答模块之前,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是否已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如果未应答,则执行所述应答模块;如果已应答,则不予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自身是否接收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其中,所述第一应答通知报文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在答应所述保活报文之后发送的;
如果未接收到,则确定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当判断出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未应答所述保活报文时,生成针对所述保活报文的第二应答通知报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答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其他AC。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通过交换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AC组内的其他AC发送的来自所述AP的保活报文。
CN201611039192.2A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57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9192.2A CN106357532B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9192.2A CN106357532B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7532A CN106357532A (zh) 2017-01-25
CN106357532B true CN106357532B (zh) 2021-02-23

Family

ID=5786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9192.2A Active CN106357532B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7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1655B (zh) * 2017-05-26 2020-02-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轻无线控制器负载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12783B (zh) * 2018-03-22 2021-01-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apwap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98A (zh) * 2008-04-03 2008-08-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点、接入控制器及其通信方法
CN101917439A (zh) * 2010-08-24 2010-12-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256250A (zh) * 2011-07-08 2011-1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无线终端信息的同步方法和设备
CN103747535A (zh) * 2013-12-10 2014-04-2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capwap控制通道的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98A (zh) * 2008-04-03 2008-08-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点、接入控制器及其通信方法
CN101917439A (zh) * 2010-08-24 2010-12-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256250A (zh) * 2011-07-08 2011-1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无线终端信息的同步方法和设备
CN103747535A (zh) * 2013-12-10 2014-04-2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capwap控制通道的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VRRP的WLAN高可靠性研究与实现";霍云龙;《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40915;I136-2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7532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8600B2 (en)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hierarchical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
US9071458B2 (en) Dual adjacency between edge devices at a network site
CN101764751B (zh) 无线用户终端跨vlan漫游报文转发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897444B (zh) 一种组播组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667575B (zh) 一种bras转控分离的备份方法和装置
KR102392120B1 (ko) Nf 구성요소의 예외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그리고 기기
CN106412996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EP1793538B1 (en) Seamless mobility in layer 2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0798403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RU2712813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уведомления о регистрации узла
CN111200611B (zh) 基于边界接口等价类的域内源地址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1226427A (zh) 避免以太网类型pdu的arp广播期间的寻呼风暴的方法和装置
US8381301B1 (en) Split-flow attack detection
CN103874114A (zh) 一种ap故障处理方法、ap设备以及ac设备
EP2911346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virtual cluster
CN107078946A (zh) 业务流处理策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333027A (zh) 基于vrrpe备份组的流量负载分担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CN104601380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及其恢复主机信息的方法
CN103973555A (zh) 通用路由封装协议隧道建立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US20130094510A1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address protection method and switch
CN106357532B (zh) 一种报文应答方法及装置
US9372708B2 (en) Synchronizing multicast groups
CN103731817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3155772B1 (en) A new instant messaging(im) routing method and router
CN108234358B (zh) 一种组播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No. six and road, No. 310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