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1652B -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1652B
CN106351652B CN201611060529.8A CN201611060529A CN106351652B CN 106351652 B CN106351652 B CN 106351652B CN 201611060529 A CN201611060529 A CN 201611060529A CN 106351652 B CN106351652 B CN 106351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nuclear magnetic
spectrum
reservoir
relaxa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05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1652A (zh
Inventor
肖亮
毛志强
邹长春
王�华
刘晓鹏
徐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6110605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1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1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1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1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1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所述方法依据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通过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出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在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的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孔隙结构中等的第II类岩石,利用从含烃岩石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中获取的参数,构造出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以利用构造的核磁共振T2谱连续定量评价含烃储集层岩石的孔隙大小及其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集层评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集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核磁共振技术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到测井行业以来,由于其在获取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以及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方面的作用,受到岩石物理学家及测井分析家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面,具有其它测井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成为现阶段解决复杂储集层评价的重要手段。
根据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体积弛豫、表面弛豫和扩散弛豫,即:
式中,T2为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T2B为体积弛豫时间,T2S为表面弛豫时间,T2D为扩散弛豫时间,单位均为ms。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理论基础认为,对于水润湿相岩石而言,对于100%饱含水的岩石,在磁场很均匀,扩散系数不大且假设岩石孔隙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其体积弛豫和扩散弛豫均可忽略。此时,横向弛豫过程主要受表面弛豫所支配,横向弛豫时间为:
式中,ρ2为岩石的表面弛豫率,μm/ms;S为岩石孔隙表面积,μm2; v为岩石孔隙体积,μm3;rpor为岩石孔隙半径,μm。
从上式可以看出,对于100%饱含水的水润湿相岩石而言,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与岩石的孔隙半径成正比。即孔隙半径较小的岩石,对应的T2弛豫时间也较短,在核磁共振T2谱上谱峰的位置相对靠左。反之,孔隙半径较大的岩石,对应的T2弛豫时间较长,在核磁共振 T2谱上谱峰的位置相对靠右。因此,可以根据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和相对位置来评价储集层的孔隙半径大小及其分布,即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然而,当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含有非润湿相的烃后,由于烃的体积弛豫不可忽略,此时,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主要来自于两部分的贡献,即体积弛豫和表面弛豫。由于体积弛豫的作用,导致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和位置会发生变化。此时,核磁共振T2谱不能很好的反映储集层岩石的孔隙半径分布,即含烃岩石的核磁共振T2谱不能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实际储集层评价中,对于含水储集层而言,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能够准确地反映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而对于含烃储集层岩石而言,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 T2谱无法实现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对于含烃储集层岩石利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无法实现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将含烃岩石的核磁共振T2谱校正到100%饱含水状态,以实现利用其连续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所述方法依据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通过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出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将储集层划分为三类,针对第II类的储集层,首先设定7个不同的T2弛豫时间,将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8个部分,计算出8个孔隙度Bin 分量,其次利用最佳的T2截止值将核磁共振T2谱划分为小孔隙部分和大孔隙部分,建立大孔隙部分不同T2弛豫时间所对应的幅度与8 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该函数关系从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计算出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最后将计算的大孔隙部分核磁共振幅度与小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幅度进行组合,得到含烃储集层校正后的核磁共振幅度;根据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和与之对应的T2弛豫时间,绘制出含烃储集层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实现对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进行校正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核磁共振测井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以及相应深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
2)根据不同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特点和布点方式,确定出M个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值;
3)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反映储集层特征差异的参数并按照如下标准将储集层划分为三类,以确定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测井T2谱校正的储集层段;储集层类型的划分标准如下:I类储集层:II类储集层:III类储集层:
式中:K为储集层渗透率,mD;为储集层孔隙度,%。
4)采集目标储集层典型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取各岩心的T2截止值,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所有岩心样品的统一T2截止值,确定目标储集层的最佳T2截止值;
5)对于第I类储集层和第III类储集层,孔隙含烃对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不会造成影响,无需对核磁共振T2谱进行校正;对于第 II类储集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校正,获取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
a)给定7个不同的T2弛豫时间,将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8个部分,然后计算出8个孔隙度Bin分量;
b)根据确定的最佳T2截止值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小孔隙部分T2谱和大孔隙部分T2谱两个部分;对于小孔隙部分T2谱,孔隙含烃对其形态不会造成影响,无需做T2谱形态校正,只对大孔隙部分T2谱进行形态校正;
c)建立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核磁共振T2谱的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该函数关系从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计算出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
d)将计算的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与小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幅度进行组合,即得到M个校正后的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幅度;
6)根据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和与之对应的T2弛豫时间,绘制出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所述步骤1)中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可以直接从核磁共振测井反演提供的结果中获取,也可以从利用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中获取。
所述步骤2)中对于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布点方式,其T2弛豫时间的取值如下:
a)对于幂指数的布点方式而言,T2弛豫时间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T2(i)=2i-2,i=1,2,3,...M
式中:T2(i)为第i个弛豫时间值,单位为ms;
b)对于对数等间距的布点方式而言,T2弛豫时间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式中:T2(i)为第i个弛豫时间值,T2,min为最小T2弛豫时间值,T2,max为最大T2弛豫时间值,单位均为ms。
所述步骤2)中对于哈里伯顿MRIL-C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 M的取值等于12;对于MRIL-P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的取值等于200;对于斯伦贝谢CMR-PLUS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 的取值包括30、50、64和90四种;对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而言,M 的取值等于128。
所述步骤4)中最佳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如下:对所有岩心样品的T2截止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直方图统计,选取出现频率最高时所对应的T2截止值即为最佳的T2截止值。
所述步骤5)中给定的7个T2弛豫时间分别为1.0ms、3.0ms、 10.0ms、33.0ms、100.0ms、300.0ms和1000.0ms。
所述步骤5)中结合7个给定的T2弛豫时间、最小T2弛豫时间 T2,min以及最大T2弛豫时间T2,max共9个T2弛豫时间将核磁共振T2谱划分为8个部分,分别对每一部分的核磁共振T2谱的幅度进行累加,得到8个孔隙度Bin分量。
所述步骤5)中涉及的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式中表示经校正后i个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幅度,i的取值由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布点个数和最佳的T2截止值共同决定;表示8个孔隙度Bin分量;为待定的系数矩阵,其数值由岩心实验数据标定得到;为待定的常数矩阵,其数值由岩心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所述步骤6)中以给定布点方式下的T2弛豫时间为对数横坐标,以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为线性纵坐标作图,得到含烃储集层经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的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孔隙结构中等的第 II类岩石,利用从含烃岩石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中获取的参数,构造出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以利用构造的核磁共振T2谱连续定量评价含烃储集层岩石的孔隙大小及其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岩心核磁共振实验所使用的模拟地层不同粘度原油的煤油和变压器油的体积弛豫时间T2谱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性较好储集层岩心四种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性中等储集层岩心四种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性较差储集层岩心四种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1号岩心经校正后的核磁共振T2谱与100%饱含水状态下核磁共振T2谱的对比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号岩心经校正后的核磁共振T2谱与100%饱含水状态下核磁共振T2谱的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进行校正,以获取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 T2谱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研究储集层岩石孔隙含烃对核磁共振T2谱的影响,分别采用煤油和变压器油模拟地层条件下不同粘度的原油。不同油品及不同矿化度盐水的核磁共振体积弛豫时间T2谱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到,煤油的T2弛豫时间主要分布在500~1000ms之间,变压器油的T2弛豫时间主要分布在30~400ms之间,而盐水的T2弛豫时间较长,且谱的分布比较集中,在1800~2800ms之间。
为了研究孔隙含烃以及含烃饱和度的高低对核磁共振T2谱的影响,选取了代表性岩心样品,分别进行了离心束缚水状态、100%饱含水状态、饱含油状态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测量。考虑到实际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探测深度较浅,基本探测到的是冲洗带地层的特征,利用岩心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模拟实际地层条件下测量的核磁共振T2谱。
图3显示为物性较好的岩心四种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该岩心实验所采用的油品为煤油。图4显示为物性中等的岩心四种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该岩心实验所采用的油品为变压器油,而图5显示为物性较差的岩心四种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该岩心实验所采用的油品为煤油。从图3至图5所示的不同物性范围岩心样品四种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对比可以看到:
(1)对于物性较好的岩石,如图3所示,由于岩石的孔隙结构较好,孔隙半径分布较宽。100%饱含水状态下的岩石核磁共振T2谱分布较宽且为双峰分布,T2分布范围介于1.0到1000.0ms之间,其中1.0到33.0ms之内的T2谱主要反映束缚水的弛豫性质,而33.0到1000.0ms之间的T2谱则反映可动水的弛豫性质。从离心束缚水、100%饱含水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特征对比可以看到, 100%饱含水状态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基本重合,且小孔隙、短弛豫时间部分的T2谱与离心束缚水部分也完全重合。分析认为当非润湿相的煤油被挤入到岩石孔隙空间时,对于小孔隙部分,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较强,非润湿相的油无法被挤入到岩石孔隙半径较小的孔隙空间。因此,小孔隙部分仍然饱含的是束缚水,对于这部分孔隙空间,三种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均反映的是束缚水部分的表面弛豫性质。对于大孔隙部分,当岩石的孔隙空间被挤入了非润湿相的油后,虽然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主要反映油的体积弛豫性质,但由于岩石的孔隙结构较好,孔隙半径分布较宽,岩石的表面弛豫时间与油的体积弛豫时间重合,导致100%饱含水状态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基本重合,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不会因为孔隙含油而发生变化。
(2)对于物性中等的岩石,如图4所示,岩石的孔隙结构中等,孔隙分布较窄。100%饱含水状态下的岩石核磁共振T2分布较窄且为单峰分布,T2谱的分布范围介于1.0到320.0ms之间。当岩石孔隙空间含有非润湿相的油后,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分布范围变宽,可动峰的T2弛豫时间与变压器油的体积弛豫时间重合,且T2谱表现为双峰分布,可动流体峰的位置和形态与变压器油的体积弛豫时间相似,而束缚流体峰的位置和形态基本不变,且与束缚水状态下的T2谱基本重合。对于这种类型的储集层岩石,分析认为当将非润湿相的变压器油被挤入到岩石孔隙空间时,对于小孔隙部分,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较强,非润湿相的油无法被挤入到岩石孔隙空间,因此,小孔隙部分仍然饱含束缚水,对于这部分孔隙空间,无论是在100%饱含水状态还是残余油状态,均表现为束缚水的表面弛豫。对于大孔隙部分而言,当孔隙空间被挤入非润湿相的变压器油后,可动水被赶出,这部分核磁共振T2谱会以变压器油的体积弛豫为主,导致T2谱的位置向右移动,与变压器油的体积弛豫T2谱重合。
(3)对于物性较差的岩石,如5图所示,岩石的孔隙结构较差,以小孔隙分布为主。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较短, T2谱的主峰位置相对靠左。相对于100%饱含水岩石而言,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主峰的位置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均与束缚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重合,在长T2弛豫时间部分,尤其是煤油的体积弛豫时间T2谱部分未见明显的T2分布。分析其原因在于,对于这种类型的岩石而言,由于物性较差,基本上以小孔隙束缚水为主,岩石的毛细管力作用极强,非润湿相的煤油无法被挤入到岩石的孔隙空间。因此,100%饱含水状态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均为表面弛豫,煤油的扩散弛豫对其影响不大。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对于物性较高,孔隙结构较好的岩石和物性较低,孔隙结构较差的岩石,烃的侵入不会对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造成影响。其原因在于,对于物性较高,孔隙结构较好的岩石,岩石的表面弛豫与烃的体积弛豫时间重合,烃的存在不会导致核磁共振 T2谱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对于物性较低,孔隙结构较差的岩石,非润湿相烃无法侵入到岩石的孔隙空间,这种类型的地层为非储集层。因此,对于物性较高,孔隙结构较好以及物性较低,孔隙结构较差的岩石核磁共振T2谱,无需进行含烃校正。对于物性中等,孔隙结构也中等的岩石,孔隙含烃的体积弛豫作用会导致大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T2谱明显变宽,且形态发生变化,而小孔隙部分的T2谱形态则不变。因此,对于物性中等、孔隙结构也中等的岩石,需要对其大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T2谱进行含烃校正。根据校正后的大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T2谱与小孔隙部分的T2谱进行组合,以得到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充分的考虑到对于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主流下井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和岩心核磁共振分析仪器而言,所采用的T2时间布点方式统一,主要有两种形式:幂指数布点方式和对数等间距布点方式。不管采用哪种布点方式,在同一时期进行核磁共振测量的井段,其布点方式均统一。因此,岩石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形态主要受不同T2弛豫时间下的幅度所控制,只需要计算出不同T2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即可实现对核磁共振T2谱进行含烃校正的目的。
本发明在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重构出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以实现对含烃岩石核磁共振T2谱形态进行校正的目的。
参见图1,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谱含烃校正方法,提供步骤如下:
1)利用核磁共振测井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以及相应深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
2)根据不同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特点和布点方式,确定出M个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值;
3)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反映储集层特征差异的参数并按照如下标准将储集层划分为三类,以确定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测井T2谱含烃校正的储集层段。储集层类型的划分标准如下:I类储集层:II类储集层:III类储集层:
式中:K为储集层渗透率,mD;为储集层孔隙度,%。
4)采集目标储集层典型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取各岩心的T2截止值,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所有岩心样品的统一T2截止值,作为目标储集层的最佳T2截止值。
5)对于第I类储集层和第III类储集层,孔隙含烃对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不会造成影响,无需进行T2谱含烃校正。对于第II类储集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含烃校正,获取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
a)给定7个不同的T2弛豫时间,将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8个部分,然后计算出8个孔隙度Bin分量;
b)根据确定的最佳T2截止值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小孔隙部分T2谱和大孔隙部分T2谱两个部分。对于小孔隙部分T2谱,孔隙含烃对其形态不会造成影响,无需做T2谱形态校正,只对大孔隙部分T2谱进行含烃校正;
c)建立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核磁共振T2谱的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该函数关系从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计算出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
d)将计算的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与小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幅度进行组合,即得到M个经含烃校正后的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幅度。
6)根据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和与之对应的T2弛豫时间,绘制出含烃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所述步骤1)中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可以直接从核磁共振测井反演提供的结果中获取,也可以从利用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中获取。
所述步骤2)中对于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布点方式,其T2弛豫时间的取值如下:
a)对于幂指数的布点方式而言,T2弛豫时间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T2(i)=2i-2,i=1,2,3,...M
式中:T2(i)为第i个弛豫时间值,单位为ms。
b)对于对数等间距的布点方式而言,T2弛豫时间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式中:T2(i)为第i个弛豫时间值,T2,min为最小T2弛豫时间值,T2,max为最大T2弛豫时间值,单位均为ms。
所述步骤2)中对于哈里伯顿MRIL-C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 M的取值等于12;对于MRIL-P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的取值等于200;对于斯伦贝谢CMR-PLUS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 的取值包括30、50、64和90四种;对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而言,M 的取值等于128。
所述步骤4)中最佳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如下:对所有岩心样品的T2截止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直方图统计,选取出现频率最高时所对应的T2截止值即为最佳的T2截止值。
所述步骤5)中给定的7个T2弛豫时间分别为1.0ms、3.0ms、 10.0ms、33.0ms、100.0ms、300.0ms、1000.0ms。
所述步骤5)中结合7个给定的T2弛豫时间、最小T2弛豫时间 T2,min以及最大T2弛豫时间T2,max共9个T2弛豫时间将核磁共振T2谱划分为8个部分,分别对每一部分的核磁共振T2谱的幅度进行累加,得到8个孔隙度Bin分量。
所述步骤5)中涉及的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式中表示经含烃校正后i个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幅度,i 的取值由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布点个数和最佳的T2截止值共同决定;表示8个孔隙度Bin分量;为待定的系数矩阵,其数值由岩心实验数据标定得到;为待定的常数矩阵,其数值由岩心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所述步骤6)中以给定布点方式下的T2弛豫时间为对数横坐标,以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为线性纵坐标作图,即可得到储集层经含烃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谱含烃校正方法,对国内西北地区某油田11块典型岩心100%饱含水状态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进行了处理,确定了需要进行校正的储集层分类标准,并分别标定了中等物性储集层大孔隙部分不同T2弛豫时间下的幅度与残余油状态下的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模型参数,得到了含烃岩石的核磁共振T2谱形态校正模型。
为了定量表征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可靠性,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实验岩心样品进行了处理,从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中构造出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图6和图7列举了2块代表性岩心样品100%饱含水状态、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与进行含烃校正后的核磁共振T2谱形态对比图。其中,图6所示样品在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表现为分布较窄的双峰,而图7所示样品在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则表现为分布较窄的单峰。从图中可以看到,对于两块岩心样品,当孔隙含烃后,由于烃的体积弛豫作用,导致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的形态明显不同,均表现为分布较宽的双峰,而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含烃校正后,得到的核磁共振T2谱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的形态吻合较好,证明了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可靠性。
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程序,并利用其对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进行含烃校正的效果图。图8所示的效果图共分为六道,图中第一道包括自然伽马曲线 (GR)和井径曲线(CAL),主要用于识别有效储集层;第二道包括密度测井(DEN)曲线、中子测井(CNL)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DT) 曲线,主要用于指示储集层的物性特征;第三道为深侧向电阻率曲线 (RT)和浅侧向电阻率曲线(RXO);第四道为深度道,单位m;第五道为实际测量的含油层段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由于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探测深度较小,可以认为其测量的是冲洗带范围内的残余油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其T2时间采用对数等间距的布点方式,布点个数为30个;第六道为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实际测量的含烃井段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进行校正,得到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从图中可以看到,对于物性中等的储集层,在进行含烃校正后,其T2谱由明显的双峰分布变化为单峰分布,且T2谱的位置向左移动。表明烃的体积弛豫得到校正,此时,利用校正后的核磁共振T2谱,能够比较真实、准确、定量地反映地层的孔隙半径分布。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据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通过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出反映储集层差异的参数,将储集层划分为三类,针对第II类储集层,首先设定7个不同的T2弛豫时间,将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8个部分,计算出8个孔隙度Bin分量,其次利用最佳的T2截止值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小孔隙部分和大孔隙部分,建立大孔隙部分不同T2弛豫时间所对应的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该函数关系从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计算出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最后将计算的大孔隙部分核磁共振幅度与小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幅度进行组合,得到含烃储集层校正后的核磁共振幅度;根据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和与之对应的T2弛豫时间,绘制出含烃储集层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实现对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进行校正的目的;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仪器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以及相应深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
2)根据不同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特点和布点方式,确定出M个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值;
3)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计算反映储集层特征差异的参数并按照如下标准将储集层划分为三类,以确定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测井T2谱校正的储集层段;储集层类型的划分标准如下:I类储集层:II类储集层:III类储集层:
式中:K为储集层渗透率,mD;为储集层孔隙度,%;
4)采集目标储集层典型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取各岩心的T2截止值,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所有岩心样品的统一T2截止值,确定目标储集层的最佳T2截止值;
5)对于第I类储集层和第III类储集层,孔隙含烃对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不会造成影响,无需对核磁共振T2谱进行校正;对于第II类储集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校正,获取100%饱含水状态下的T2谱:
a)给定7个不同的T2弛豫时间,将实际测量的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8个部分,然后计算出8个孔隙度Bin分量;
b)根据确定的最佳T2截止值将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为小孔隙部分T2谱和大孔隙部分T2谱两个部分;对于小孔隙部分T2谱,孔隙含烃对其形态不会造成影响,无需做T2谱形态校正,只对大孔隙部分T2谱进行形态校正;
c)建立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核磁共振T2谱的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该函数关系从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计算出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
d)将计算的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与小孔隙部分的核磁共振幅度进行组合,即得到M个校正后的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幅度;
6)根据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和与之对应的T2弛豫时间,绘制出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曲线直接从核磁共振测井反演提供的结果中获取,或者从利用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中获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于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布点方式,其T2弛豫时间的取值如下:
a)对于幂指数的布点方式而言,T2弛豫时间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T2(i)=2i-2,i=1,2,3,…M
式中:T2(i)为第i个弛豫时间值,单位为ms;
b)对于对数等间距的布点方式而言,T2弛豫时间按照如下方式取值:
式中:T2(i)为第i个弛豫时间值,T2,min为最小T2弛豫时间值,T2,max为最大T2弛豫时间值,单位均为ms。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于哈里伯顿MRIL-C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的取值等于12;对于MRIL-P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的取值等于200;对于斯伦贝谢CMR-PLUS型核磁共振测井仪器而言,M的取值包括30、50、64和90四种;对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而言,M的取值等于12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最佳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如下:对所有岩心样品的T2截止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直方图统计,选取出现频率最高时所对应的T2截止值即为最佳的T2截止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给定的7个T2弛豫时间分别为1.0ms、3.0ms、10.0ms、33.0ms、100.0ms、300.0ms和1000.0m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结合7个给定的T2弛豫时间、最小T2弛豫时间T2,min以及最大T2弛豫时间T2,max共9个T2弛豫时间将核磁共振T2谱划分为8个部分,分别对每一部分的核磁共振T2谱的幅度进行累加,得到8个孔隙度Bin分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涉及的大孔隙部分不同弛豫时间下的核磁共振幅度与8个孔隙度Bin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式中表示经校正后i个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幅度,i的取值由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布点个数和最佳的T2截止值共同决定;表示8个孔隙度Bin分量;为待定的系数矩阵,其数值由岩心实验数据标定得到;为待定的常数矩阵,其数值由岩心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以给定布点方式下的T2弛豫时间为对数横坐标,以组合后的核磁共振幅度为线性纵坐标作图,得到含烃储集层经校正后100%饱含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
CN201611060529.8A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Active CN106351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0529.8A CN106351652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0529.8A CN106351652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1652A CN106351652A (zh) 2017-01-25
CN106351652B true CN106351652B (zh) 2019-03-29

Family

ID=57862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0529.8A Active CN106351652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1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6977B (zh) * 2018-03-27 2021-10-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t2谱含烃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8776094A (zh) * 2018-06-04 2018-11-0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无锡分所 一种核磁共振岩心弛豫时间成像方法
CN112326710B (zh) * 2020-11-10 2022-06-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饱和水后各离心状态核磁共振t2谱校正方法
CN113027421B (zh) * 2021-04-30 2024-04-0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油基钻井液环境下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645A (en) * 1997-03-11 1999-12-28 Conoco Inc. Prediction of permeability from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derived from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CN1869733A (zh) * 2005-05-27 2006-1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测井t2谱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CN104237957A (zh) * 2014-10-20 2014-12-24 中国石油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CN104819923A (zh) * 2015-05-17 2015-08-05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核磁共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反演方法
CN105386753A (zh) * 2015-10-28 2016-03-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构造伪毛管压力曲线方法
CN105866009A (zh) * 2016-05-30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计算致密油储层有效孔隙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0225A (zh) * 2016-06-06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谱100%纯水谱的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645A (en) * 1997-03-11 1999-12-28 Conoco Inc. Prediction of permeability from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derived from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CN1869733A (zh) * 2005-05-27 2006-1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测井t2谱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CN104237957A (zh) * 2014-10-20 2014-12-24 中国石油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CN104819923A (zh) * 2015-05-17 2015-08-05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核磁共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反演方法
CN105386753A (zh) * 2015-10-28 2016-03-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构造伪毛管压力曲线方法
CN105866009A (zh) * 2016-05-30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计算致密油储层有效孔隙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0225A (zh) * 2016-06-06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谱100%纯水谱的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新方法;刘忠华;《首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0731;第33-41页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讨论;肖亮;《新疆石油地质》;20080430;第29卷(第2期);第260-263页
核磁共振测井连续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方法研究;肖飞;《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0229;第34卷(第2期);第93-97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1652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i et al. Fractal analysis of tight shaly sandstones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asurements
CN106351652B (zh) 一种含烃储集层核磁共振测井t2谱形态校正方法
CN101943669B (zh) 低场核磁共振测量钻井液含油率的方法
CN103353462B (zh)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岩石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
Nabawy et al. Pore-throat characterization in highly porous and permeable sandstones
CN104453874B (zh)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砂砾岩储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CN105182424B (zh) 一种基于斑块饱和模型定量预测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8989B (zh) 一种获取低孔低渗储层饱和度指数的方法
CN106198579B (zh) 一种测量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方法
CN110320139A (zh) 缝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度定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4215652B (zh) 确定油气饱和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98322A (zh) 恒定梯度场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方法及仪器
CN105388525B (zh) 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231272A (zh) 致密砂岩孔径与核磁共振t2值转换关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1598440B (zh) 多角度驱动的复杂介质储层渗透率定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5240006B (zh) 一种适用于火山岩储层的油水层识别方法
MX2007008961A (es) Metodo para analizar datos que tienen propiedades compartidas y distintas.
Qiao et al. Permeability estim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from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CN109594971A (zh)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增强扩散气层识别因子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
CN104374679B (zh) 一种确定储层渗透率贡献值的方法
Deng et al. Integrated petrophysical log characterization for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effectiveness: A case study from the Longgang area, Sichuan Basin, China
CN104781648B (zh) 一种基于球管模型的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方法
CN106324008B (zh) 核磁共振测井波谱的校正方法
Wu et al.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based on NMR echo data: Sandstone as an example
CN108956410A (zh) 岩样孔隙结构快速定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