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2439A -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42439A CN106342439A CN201610774628.6A CN201610774628A CN106342439A CN 106342439 A CN106342439 A CN 106342439A CN 201610774628 A CN201610774628 A CN 201610774628A CN 106342439 A CN106342439 A CN 1063424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aquifer
- soil
- brown algae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所述蓄水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褐藻粉、松皮石、吸水石、棕榈纤维、玉米酒糟、桃核粉、甘松粉、聚丙烯酸钠、虾壳粉、泥炭土。所述的褐藻粉:细度为100目,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为85%,杂质含量低于1%,水分含量为7%。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后,土壤的容重为1.18~1.27g/cm3,土壤的含盐量为1.1~1.2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
通常情况下,土壤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地下水位恒定,表层土壤中的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引起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同时运动。水分蒸发以后,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离子达到一定高的浓度时,就发生土壤盐碱化。所以,绝大部分盐碱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春冬季节降雨量小,降雨时间多集中在短暂的夏季。雨季发生洪涝时,水分很难迅速疏导,又不易储存,淡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水土流失。
现有盐碱地的改造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1)盐碱地土壤容重和含盐量改良效果不好;(2)盐碱地pH、含水率和总孔隙度改良效果差;(3)土壤的肥力差;(4)披碱草在盐碱地中种植的成活率低;(5)改良后并没有改善土壤的蓄水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降低土壤容重和含盐量;
(2)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降低土壤pH,提高含水率和总孔隙度;
(3) 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
(4) 提高披碱草在盐碱地中种植的成活率以及品质;
(5)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所述蓄水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褐藻粉、松皮石、吸水石、棕榈纤维、玉米酒糟、桃核粉、甘松粉、聚丙烯酸钠、虾壳粉、泥炭土。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蓄水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褐藻粉20~30份、松皮石25~35份、吸水石16~19份、棕榈纤维14~15份、玉米酒糟7.5~9.5份、桃核粉3~6份、甘松粉7~9份、聚丙烯酸钠9~11份、虾壳粉4~7份、泥炭土2.5~3.8份。
所述的褐藻粉:细度为100目,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为85%,杂质含量低于1%,水分含量为7%。
所述的棕榈纤维:纤维长度为25~30cm,水分含量为9%。
所述的甘松粉:含甘松新酮12.5%,细度为200目,水分含量为6.5%,杂质含量低于0.5%。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包括播种步骤,所述的播种:采用条播,播种量为1.6kg/亩,播种行距为20厘米,播种深度1厘米。
所述的播种:播种前先去芒,用稀硫酸浸泡4小时,采用拌种剂拌种,1kg拌种剂可拌种7.5~8kg种子。
所述的拌种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乌蛇粉 3份、EDTA-Fe 0.8份、积雪草提取物 10.5份、芝麻油 2.5份、90%含量的酒精70份。
所述应用还包括除草步骤,所述的除草: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所述的除草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而成:豆草隆1份、苯达松 0.2份、吐温-20 2.5份、甘油 1.5份、水 220份。
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后,土壤的容重为1.18~1.27g/cm3,土壤的含盐量为1.1~1.25%。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和含盐量;改良后,土壤的容重为1.18~1.27g/cm3,土壤的含盐量为1.1~1.25%;
(2)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明显降低土壤pH,提高含水率和总孔隙度;改良后,土壤的pH为7.1~7.3,土壤的含水率为29.8~32.3%,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4.9~57.1%;
(3)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后,土壤的有效钾含量为90~97mg/kg,有效氮含量为228~244mg/kg,有机质含量为10.5~12.1g /kg;
(4)提高在盐碱地中种植披碱草的成活率和生长品质;披碱草的种植成活率为99.1%~99.5%,披碱草的鲜草粗蛋白含量为8.05~8.34%,鲜草粗脂肪含量为3.46~3.58%,鲜草粗纤维含量为40.8~42.5%,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5.2~36.4%,灰分含量为5.83~5.88%;
(5)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的蓄水能力;本发明方法蓄存的雨水可满足植物全年的水分需求;同时,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后,水土流失量减少了70~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
步骤1深耕
在种植前将地块深耕50~55cm,将土块敲碎,耙细耙平。
步骤2 挖出原土
将种植区内的原土挖出,挖土深度为50~55cm,挖出原土后,底部夯实。
步骤3 铺设蓄水层
在原土挖出后的土槽底部铺设细沙层,细沙层厚度为10cm,所述细沙粒径为2~2.5mm。
在细沙层上面铺设蓄水层,蓄水层厚度为25cm,所述蓄水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褐藻粉20份、松皮石25份、吸水石16份、棕榈纤维14份、玉米酒糟7.5份、桃核粉3份、甘松粉7份、聚丙烯酸钠9份、虾壳粉4份、泥炭土2.5份;
所述的褐藻粉:细度为100目,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为85%,杂质含量低于1%,水分含量为7%;
所述的棕榈纤维:纤维长度为25~30cm,水分含量为9%;
所述的甘松粉:含甘松新酮12.5%,细度为200目,水分含量为6.5%,杂质含量低于0.5%;
铺设蓄水层时,将蓄水层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
步骤4 原土回填
将步骤2挖出的原土回填到种植区内,压平时机械力度不宜过大,防止压坏蓄水层。
下雨时,本实例所铺设的蓄水层可以很好的蓄存雨水,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水源,节省了灌溉水。
实施例2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只改变“铺设蓄水层”步骤,进行实施例2;实施例2的“铺设蓄水层”步骤:
在原土挖出后的土槽底部铺设细沙层,细沙层厚度为10cm,所述细沙粒径为2~2.5mm。
在细沙层上面铺设蓄水层,蓄水层厚度为30cm,所述蓄水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褐藻粉25份、松皮石30份、吸水石17份、棕榈纤维14.5份、玉米酒糟8.2份、桃核粉4.5份、甘松粉8份、聚丙烯酸钠10份、虾壳粉5.5份、泥炭土3份;
所述的褐藻粉:细度为100目,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为85%,杂质含量低于1%,水分含量为7%;
所述的棕榈纤维:纤维长度为25~30cm,水分含量为9%;
所述的甘松粉:含甘松新酮12.5%,细度为200目,水分含量为6.5%,杂质含量低于0.5%;
铺设蓄水层时,将蓄水层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3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只改变“铺设蓄水层”步骤,进行实施例3;实施例3的“铺设蓄水层”步骤:
在原土挖出后的土槽底部铺设细沙层,细沙层厚度为10cm,所述细沙粒径为2~2.5mm。
在细沙层上面铺设蓄水层,蓄水层厚度为35cm,所述蓄水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褐藻粉30份、松皮石35份、吸水石19份、棕榈纤维15份、玉米酒糟9.5份、桃核粉6份、甘松粉9份、聚丙烯酸钠11份、虾壳粉7份、泥炭土3.8份;
所述的褐藻粉:细度为100目,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为85%,杂质含量低于1%,水分含量为7%;
所述的棕榈纤维:纤维长度为25~30cm,水分含量为9%;
所述的甘松粉:含甘松新酮12.5%,细度为200目,水分含量为6.5%,杂质含量低于0.5%;
铺设蓄水层时,将蓄水层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4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一、选择盐碱地
选择的地块:0~30cm土层含盐量为5.6~5.8%,pH为8.2~8.5的重盐碱地,以氯化钠为主要盐分;
土壤的容重为1.85~1.94g/cm3,土壤的含水率为12.7~12.9%,土壤的总孔隙度为40.2~41.1%,土壤的有效钾含量为42~50mg/kg,有效氮含量为103~108mg/kg,有机质含量为0.5~0.8%。
二、土地整理
按照实施例1-3中所述的方法对种植地处理,铺设蓄水层,准备进行种植披碱草。
三、 播种
播种前先去芒,用稀硫酸浸泡4小时,采用拌种剂拌种,1kg拌种剂可拌种7.5~8kg种子;所述的拌种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乌蛇粉 3份、EDTA-Fe 0.8份、积雪草提取物 10.5份、芝麻油 2.5份、90%含量的酒精70份;
所述的积雪草提取物:含羟基积雪草甙12.5%,含水量为5%,杂质含量0.1%;
采用条播,播种量为1.6kg/亩,播种行距为20厘米,播种深度1厘米,播种后镇压平整。
四、 雨水收集
播种披碱草后,在种植区铺一层稻草或草毡,利于水分存留;出苗后,将稻草或草毡除去;
下雨时,水分可迅速被铺设好的蓄水层吸收储存,提供植物的生长需要,不需要引水灌溉。
五、除草
分蘖前进行除草,采用除草剂进行灭草,一般在雨后除草;所述的除草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而成:豆草隆1份、苯达松 0.2份、吐温-20 2.5份、甘油 1.5份、水 220份。
六、收获
披碱草每年刈割2次,必须在孕穗期至抽穗期中间进行刈割,刈割时留茬10厘米左右。
试验结果:
(1) 本发明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对盐碱地改良具有明显的效果;
经检测,1年后,种植区的盐碱地各土壤指标得到明显改良;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采用实施例1-3的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对盐碱地改良效果
可见,种植区土壤的容重为1.18~1.27g/cm3,土壤的含水率为29.8~32.3%,土壤的含盐量为1.1~1.25%,土壤的pH为7.1~7.3,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4.9~57.1%,土壤的有效钾含量为90~97mg/kg,有效氮含量为228~244mg/kg,有机质含量为10.5~12.1g /kg。
(2) 采用本发明改良盐碱地,安全性高,无不良影响,且种植的披碱草成活率高,生长良好,具体见表2;
表2 披碱草的种植效果
可见,披碱草的种植成活率为99.1%~99.5%,披碱草的鲜草粗蛋白含量为8.05~8.34%,鲜草粗脂肪含量为3.46~3.58%,鲜草粗纤维含量为40.8~42.5%,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5.2~36.4%,灰分含量为5.83~5.88%。
(3)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无需淡水灌溉,大大节省了淡水资源;无需施肥,节省了肥料;本发明方法的蓄水能力强,蓄存的雨水可满足植物全年的水分需求;同时,大大减少了盐碱地的水土流失,经试验,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后,水土流失量减少了70~80%。
除特殊说明的外,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所述蓄水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褐藻粉、松皮石、吸水石、棕榈纤维、玉米酒糟、桃核粉、甘松粉、聚丙烯酸钠、虾壳粉、泥炭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褐藻粉20~30份、松皮石25~35份、吸水石16~19份、棕榈纤维14~15份、玉米酒糟7.5~9.5份、桃核粉3~6份、甘松粉7~9份、聚丙烯酸钠9~11份、虾壳粉4~7份、泥炭土2.5~3.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褐藻粉:细度为100目,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为85%,杂质含量低于1%,水分含量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棕榈纤维:纤维长度为25~30cm,水分含量为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松粉:含甘松新酮12.5%,细度为200目,水分含量为6.5%,杂质含量低于0.5%。
6.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包括播种步骤,所述的播种:采用条播,播种量为1.6kg/亩,播种行距为20厘米,播种深度1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播种前先去芒,用稀硫酸浸泡4小时,采用拌种剂拌种,1kg拌种剂可拌种7.5~8kg种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拌种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乌蛇粉 3份、EDTA-Fe 0.8份、积雪草提取物 10.5份、芝麻油 2.5份、90%含量的酒精70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还包括除草步骤,所述的除草: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所述的除草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而成:豆草隆1份、苯达松 0.2份、吐温-20 2.5份、甘油1.5份、水 220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本发明方法改良盐碱地后,土壤的容重为1.18~1.27g/cm3,土壤的含盐量为1.1~1.2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74628.6A CN106342439A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74628.6A CN106342439A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42439A true CN106342439A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785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74628.6A Withdrawn CN106342439A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42439A (zh)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10774628.6A patent/CN10634243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9201B (zh) | 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 |
CN104521681B (zh) | 干旱区戈壁地竹柳扦插造林方法 | |
CN106688357A (zh) | 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方法 | |
Liu et al. | Patterns of root architecture adaptation of a phreatophytic perennial desert plant in a hyperarid desert | |
CN106576474A (zh) | 华南地区边坡高效生态恢复方法 | |
CN105917903A (zh) | 一种土壤薄层石质山地侵蚀陡坡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法 | |
CN105284228A (zh) | 红壤岗丘区幼龄油茶林间种药材坡地间隔深松中耕的方法 | |
CN110915348A (zh) | 一种石漠化山地生态修复方法 | |
Allen | Temporal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desert plant communities | |
CN104294830A (zh) | 边坡生态防护及恢复方法及其布置结构 | |
CN105248008B (zh) | 花岗岩红壤丘岗缓坡经济林果地整地的方法 | |
Wei et al. | Initial exploration on effect of saline-alkali land rebuilding and utilization by fenlong cultivation | |
CN108040730A (zh) | 一种川西北高寒沙地沙棘栽植方法 | |
CN107996324A (zh) | 一种人工林下植被快速重建的方法 | |
CN204443324U (zh) | 利用石漠化区域特征种植绿化结构 | |
CN105993268A (zh) | 一种含糖渣泥的吸盐剂对海水浸渍盐碱地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 |
CN105123181A (zh) | 一种利用双穗雀稗对高原水库消落带进行修复的方法 | |
CN109042001A (zh) | 一种适宜盐碱地乔灌木的种植方法 | |
CN106342439A (zh) | 一种采用含褐藻粉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
CN109247095A (zh) | 黄精大垄套小垄种植技术 | |
CN106342438A (zh) | 一种采用黄麻纤维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
CN106358490A (zh) | 一种采用蛭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
Fakhari et al. | Effect of rice straw and wood chips on Soil eros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n the fill slope of forest roads | |
CN106358710A (zh) | 一种采用松皮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
CN106358493A (zh) | 一种采用含竹纤维的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