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2097B -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2097B
CN106332097B CN201510359093.1A CN201510359093A CN106332097B CN 106332097 B CN106332097 B CN 106332097B CN 201510359093 A CN201510359093 A CN 201510359093A CN 106332097 B CN106332097 B CN 106332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solid space
space
coordinate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90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2097A (zh
Inventor
孙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5103590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2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2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2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2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2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所述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Description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部署中,邻区、码资源(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中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和随机接入信道相关配置参数)、频率资源的规划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邻区规划和优化中,需要确定邻区的优先级,并为小区配置优先级较高的邻区,良好的邻区规划和优化可提高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系统掉话率或掉线率;在码资源规划和优化中,同样需要确定邻区的优先级,并为相邻小区配置不同的码资源,良好的码资源规划和优化可有效避免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接收性能;在频率资源规划中,也需要确定邻区的优先级,并为相邻小区配置不同的频率资源,良好的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可避免相邻的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频谱效率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传统的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中,一般都基于2D的网络拓扑来确定邻区的优先级,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室外Macro小区。传统的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具体来说:
方式一、依据网络拓扑中相邻小区的经纬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高度等参数计算相邻小区的距离和角度影响,距离和角度因素分别乘以各自预设的因子,得到二者加权累加后的权重值,该权重值越高表示相邻小区的优先级越高。
方式二、基于网络拓扑来计算干扰,得到相邻小区的干扰矩阵,根据干扰大小来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但也是2D的,其本质上,与基于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相同。
而随着异构网络的广泛部署,将会有更多的Pico小区和Femto小区加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传统的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不再适合室内或室内外协同规划和优化场景。例如:由Pico小区覆盖的大型场馆、Femto小区覆盖的楼宇、Macro与Femto共同覆盖的楼层和车库出入口等,上述异构网络场景下,传统的基于2D的网络拓扑来确定的邻区优先级只考虑了水平面,不够全面和合理。
传统的基于2D的网络拓扑来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只考虑了2D水平面相邻小区间的影响大小,仅适用于室外Macro小区场景,不适用于由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如果在异构网络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基于2D的网络拓扑来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将会降低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小区切换成功率,引发小区间严重的干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由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将会降低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小区切换成功率,引发相邻小区间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通过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体空间模型,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并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也即基于3D全方位的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使得邻区优先级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与现有技术中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相比,基于3D全方位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的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能够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适用于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小区的参数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之一或组合:该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3D增益、路损最远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由至少一个子立体空间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空间中任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确定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在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在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以及在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法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所述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所述立体空间模型,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边界点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连线经过该立体空间模型的中心点,所述第一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所述第二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所述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利用所述路损最远距离将该立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立体空间;针对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任一子立体空间,利用该子立体空间内的任一点坐标,采用如下方式判断该小区是否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与该点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该小区的发射频率、该小区的天线高度、预先设置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传输路径上的衰减与损耗,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该小区的下倾角、该小区的方位角、该小区的3D天线增益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发射的信号在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当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小区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确定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包括: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包括:模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第一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模型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第二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通过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体空间模型,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并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也即基于3D全方位的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使得邻区优先级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与现有技术中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相比,基于3D全方位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的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能够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适用于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具体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小区的参数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之一或组合:该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3D增益、路损最远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由至少一个子立体空间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模型确定单元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所述模型确定单元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空间中任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所述模型确定单元确定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在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在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以及在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法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模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所述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所述立体空间模型,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边界点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连线经过该立体空间模型的中心点,所述第一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所述第二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具体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所述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利用所述路损最远距离将该立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立体空间;针对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任一子立体空间,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利用该子立体空间内的任一点坐标,采用如下方式判断该小区是否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与该点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该小区的发射频率、该小区的天线高度、预先设置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传输路径上的衰减与损耗,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该小区的下倾角、该小区的方位角、该小区的3D天线增益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发射的信号在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当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确定该小区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确定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的具体流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基于3D全方位相邻小区间的影响,适用于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但若只考虑2D水平面,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可以简化为一种2D的基于网络覆盖的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同样适用于室外Macro小区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2,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
步骤104,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
步骤106,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过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体空间模型,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并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也即基于3D全方位的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使得邻区优先级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与现有技术中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相比,基于3D全方位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的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能够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适用于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
具体实施时,确定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的立体空间模型,也即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在该立体空间模型内部,则确定立体空间模型后,在该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为了方便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可以将该立体空间模型切割为多个子立体空间,则在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时,以每个小区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表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利用每个小区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表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通过确定本小区与每一邻小区是否覆盖同一子立体空间,方便确定本小区与每一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方便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例如:根据本小区与每一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的数量与本小区覆盖的子立体空间的数量之比的大小确定各个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本小区与任一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的数量与本小区覆盖的子立体空间的数量之比越大,则该小区的邻区优先级越高。
值得说明的是,立体空间模型可以是立方体空间模型、球型空间模型、棱柱体空间模型等,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例,该立体空间模型为立方体空间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在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小区的参数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之一或组合:该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3D增益、路损最远距离。
值得说明的是,各个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的同一路损最远距离,也可以在获取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之后,取所有小区路损最远距离中的最大值作为所有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以保证根据该路损最远距离建立的立体空间模型能够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各个小区的天线高度,也可以是各个小区相对于同一天线的相对天线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由至少一个子立体空间组成。
具体实施时,立体空间模型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即将立体空间模型切割为多个子立体空间,则在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时,以每个小区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表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利用每个小区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表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通过确定本小区与每一邻小区是否覆盖同一子立体空间,方便确定本小区与每一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方便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当然,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的子立体空间的数量越多,确定的每一小区覆盖的子立体空间越精确,则确定的每一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越准确,依此确定的邻区优先级越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立体空间模型: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空间中任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确定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在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在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以及在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法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确定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立体空间模型,其中,至少两个边界点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连线经过该立体空间模型的中心点,第一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第一方向的坐标、以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第二方向的坐标、以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第三方向的坐标;第二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第一方向的最大坐标值、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第一方向的坐标、以第二方向的最大坐标值、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第二方向的坐标、以第三方向的最大坐标值、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第三方向的坐标。
具体实施时,根据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确定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立体空间模型,具体来说:当立体空间模型为立方体空间模型时,可以利用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作为对顶角坐标构建立方体空间模型;当立体空间模型为球型空间模型时,可以计算两个边界点与所有小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假设第一边界点距离所有小区的中心点的距离较远,则以第一边界点距离所有小区中心点的距离为半径构造球型空间模型。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是坐标系中x、y、z轴的方向,在确定立体空间模型之后,可以根据子立体空间的边长将立体空间模型切割为多个子立体空间,其中,子立体空间的边长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灵活配置,使邻区优先级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在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在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利用路损最远距离将该立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立体空间;针对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任一子立体空间,利用该子立体空间内的任一点坐标,采用如下方式判断该小区是否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与该点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该小区的发射频率、该小区的天线高度、预先设置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传输路径上的衰减与损耗,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该小区的下倾角、该小区的方位角、该小区的3D天线增益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发射的信号在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当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小区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确定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小区的参数信息中路损最远距离采用预设设置的,或者在所有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中取最大路损最远距离作为所有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因此,针对任一小区,若当前确定的路损最远距离大于该小区自身的路损最远距离,则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时,该立体空间内的区域并不一定全部能被该小区成功覆盖,也即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路损最远距离确定的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可能存在部分立体空间不能被该小区所覆盖,鉴于此,将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立体空间,根据任一子立体空间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该小区是否能够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并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作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其中,信号强度可以是接收功率,信号质量等;预设阈值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包括: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具体实施时,针对本小区的任一邻小区,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越大,则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越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越大,该小区的邻区优先级越高,因此,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即可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下面结合图2,立体空间模型以立方体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201,构造立方体。具体来说:获取本小区以及各个邻小区的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包括:各个小区所属基站位置、发射频率f、发射功率PTx、相对天线高度hbs、方位角θazimuth、下倾角θtilt、天线3D增益Gantenna、路损最远距离Dmax,并获取预先设置的各个子立方体的边长dcubic,该dcubic可以是根据具体的场景配置得到的,例如:室内场景,将dcubic配置为1米,而室外场景则将dcubic配置为20米。
在各个小区的参数信息中,路损最远距离Dmax可以预先设置,所有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相同;也可以在获取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之后,以所有小区路损最远距离中的最大值作为所有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以保证后续建立的立方体可以完全覆盖所有小区,即该立方体是对所有小区覆盖空间的完整建模。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获取预先设置的各个子立方体的边长,将立方体划分为多个子立方体,从而在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时,使用子立方体来表示每一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例如任一小区的空间模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子立方体来表示,方便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进而方便计算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针对本小区以及各个邻小区,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的位置关系,在三维空间中任选一点作为空间坐标原点,建立由x、y、z轴确定的坐标系,并确定在该坐标系中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的空间坐标值,并在所有小区的空间坐标值中分别确定x轴的最小坐标值xmin、y轴的最小坐标值ymin、z轴的最小坐标值zmin和x轴的最大坐标值xmax、y轴的最大坐标值ymax、z轴的最大坐标值zmax
由于每个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是以该小区的空间坐标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以及该小区的空间坐标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和为对顶角坐标的立方体空间,例如:任一小区的空间坐标为(x1、y1、z1),则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是以(x1-Dmax、y1-Dmax、z1-Dmax)和(x1+Dmax+dcubic、y1+Dmax+dcubic、z1+Dmax+dcubic)为对顶角坐标的立方体空间。因此,在确定x轴的最小坐标值xmin、y轴的最小坐标值ymin、z轴的最小坐标值zmin和x轴的最大坐标值xmax、y轴的最大坐标值ymax、z轴的最大坐标值zmax之后,以(xmin-Dmax,ymin-Dmax,zmin-Dmax)(图3中示出的A点,该实施例中A点为坐标原点,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A点可以是坐标系中任意点)和(xmax+Dmax+dcubic,ymax+Dmax+dcubic,zmax+Dmax+dcubic)(图3中示出的B点)为对顶角坐标构造出一个如图3所示的立方体,该立方体以所有小区的空间坐标在各个坐标轴上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以及所有小区的空间坐标各个坐标轴上的最大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和为对顶角坐标,则所有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能够被包括在该立方体中,然后将立方体分割为多个边长为dcubic的子立方体,如图3所示。值得说明的是,在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的空间坐标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直接将各个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确定为该小区的空间坐标,或者也可以有其他确定方式,例如以小区中心点的空间坐标作为该小区的空间坐标。
构造包括本小区以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方体之后,有如下结论:
x轴方向子立方体总数:
y轴方向子立方体总数:
z轴方向子立方体总数:
构造包括本小区以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方体之后,针对每一子立方体,确定该子立方体的标识与该子立方体中心的空间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在确定每一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时,使用子立方体的标识来表示每一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方便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进而方便计算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具体来说:
对于任意子立方体cubic(i),其标识i与该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x,y,z)之间对应关系为:
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0,1,...,X×Y×Z-1}。
根据子立方体标识i与该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之间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子立方体任意点的空间坐标(x,y,z)对应的子立方体的标识i为:其中,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对于每一子立方体,在确定该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与该子立方体的标识i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时,该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可以使用同一点的空间坐标,该同一点的空间坐标可以是该子立方体内任一点的空间坐标,例如:x轴最小坐标值、y轴最小坐标值、z轴最小坐标值对应点的空间坐标,中心点的空间坐标,x轴最大坐标值、y轴最大坐标值、z轴最大坐标值对应点的空间坐标等,子立方体边界处的空间坐标以该边界处其中一个子立方体中心的空间坐标计算。
特别地,若所有小区都位于同一平面,则上述构造立方体的过程可简化为构造一个矩形,该矩形的其中一个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min-Dmax,ymin-Dmax)和(xmax+Dmax+dcubic,ymax+Dmax+dcubic),该矩形包括多个边长为dcubic的栅格,并有如下结论:
x轴方向栅格总数:
y轴方向栅格总数:
对于任意栅格grid(i),其标识i与栅格中心点的坐标(x,y)之间对应关系为:
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0,1,...,X×Y-1}。
根据栅格标识i与栅格坐标之间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矩形内中心点的坐标(x,y)对应的栅格标识i为:
步骤202,计算并存储各个小区覆盖的子立方体,也即计算本小区以及各个邻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立方体内任意小区j的空间坐标可以表式为(xcell(j),ycell(j),zcell(j)),j的取值范围为{0,1,...,C-1},C表示立方体内总的小区数量。
对于立方体内的任意小区j,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为以坐标(xcell(j)-Dmax,ycell(j)-Dmax,zcell(j)-Dmax)和(xcell(j)+Dmax+dcubic,ycell(j)+Dmax+dcubic,zcell(j)+Dmax+dcubic)为对顶角坐标的小立方体,该小立方体对应于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该小立方体内任一子立方体的空间坐标记为(xcalc(j,k),ycalc(j,k),zcalc(j,k)),k的取值范围为值得说明的是,每一子立方体的空间坐标均可以使用该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表示,例如:其中一个子立方体的空间坐标使用该子立方体中心点的空间坐标表示,另一子立方体的空间坐标使用该子立方体中x、y、z轴坐标最小值所在的点的空间坐标表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子立方体也可以均使用中心点的空间坐标表示该子立方体,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此处使用中心点的空间坐标表示并不用于具体限定,也可以使用子立方体中其它位置的点。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每一子立方体均使用中心点的空间坐标表示该子立方体为例进行说明。
立方体内的任意小区j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到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任一子立方体k中心点的距离为:
小区j所属基站到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子立方体k中心点的路损为:
PL(j,k)=F(f,dcalc(j,k),hbs,hue,Loss)
其中,F表示路损计算公式,常用的有奥村Okumura-Hata模型、Cost-231Hata模型、SPM信道模型,以及ITU信道模型、3GPP信道模型;f表示小区j的发射频率、dcalc(j,k)表示小区j所属基站到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子立方体k中心点的距离,hbs表示小区的相对天线高度,hue表示预先存储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Loss表示小区j的中心点到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子立方体k中心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衰落与损耗,包括:阴影衰落、快衰落、穿透损耗。
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子立方体k中心点处的信号接收功率为:
PRx(j,k)=PTx(j)+Gantennaazimuthtilt,j,k)-PL(j,k)
其中,PTx(j)为小区j的发射功率、θazimuth为小区j的方位角、θtilt为小区j的下倾角、Gantenna为小区j的天线3D增益,Gantennaazimuthtilt,j,k)表示小区j的天线3D增益,其取值与下列参数相关:该小区j与子立方体k的位置、该小区j的方位角、该小区j的下倾角。PL(j,k)为小区j所属基站到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子立方体k中心点的路损。
若PRx(j,k)大于预先存储的预设阈值Pth,则说明该小区j可以成功覆盖子立方体k,在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中记录子立方体k中心点的空间坐标,计算并记录子立方体k中心点的空间坐标对应的子立方体标识。进而确定任一小区j成功覆盖的子立方体的标识。
特别地,若所有小区都位于同一平面,则立方体内的任意小区j的中心点到该小区j覆盖的立体空间内任一子立方体k的距离计算过程可简化为平面坐标之间的距离计算,路损和信号接收功率的计算过程不变,而计算并存储每一小区覆盖的子立方体也可简化为计算并存储每一小区覆盖的栅格。
步骤203,计算本小区与任一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数量。具体包括:
假设小区S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记为s(m),m的取值范围为{0,1,...,M-1},M表示小区S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总数,s(m)的值为s(m)对应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例如:s(0)=10,s(1)=12,则表示小区S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包括子立方体的标识为10和12的子立方体;
小区S的相邻小区记为Th,h的取值范围为{0,1,...,H-1},H表示与小区S相邻的小区的总数;
小区Th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记为Th(n),n的取值范围为{0,1,...,N-1},N表示小区Th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总数,Th(n)的值为Th(n)对应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例如:Th(0)=12,Th(1)=18,则表示小区Th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包括子立方体的标识为12和18的子立方体;
若s(m)=Th(n),则说明小区S覆盖的立体空间与小区Th覆盖的立体空间中成功覆盖有相同的子立方体,即小区S与小区Th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包括该s(m)或Th(n)所标记的子立方体,例如:s(1)=12,Th(0)=12,则s(1)=Th(0),说明小区S和小区Th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包括子立方体标识为12的子立方体;通过确定小区S和任一邻小区Th覆盖的立体空间中的子立方体的标识相同的子立方体的个数,就可以确定小区S与邻小区Th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中子立方体的数量,将该数量记为N(S,Th)。
特别地,若所有小区都位于同一平面,则计算本小区与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方体可简化为计算本小区与邻小区共同覆盖的栅格。
步骤204,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计算小区S和小区Th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中的子立方体数量与小区S覆盖的立体空间中的子立方体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w(S,Th)=N(S,Th)/M
针对小区S的所有邻小区,小区S与邻小区共同覆盖立体空间中的子立方体数量与小区S覆盖立体空间中的子立方体数量之比可表示为:W={w(S,T0),w(S,T1),...,w(S,TH-1)}。
对上述W中的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也即进行降序排列,小区Th的比值越大,表示小区Th在小区S相邻小区中的邻区优先级越高。
特别地,若所有小区都位于同一平面,则邻区优先级确定过程可简化为计算相邻小区与本地小区共同覆盖的栅格数占本小区覆盖栅格数的比例,比例越大,邻小区的优先级越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
具体实施时,在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时,由于网络侧配置邻区的数目有限,因此,为本小区配置邻区优先级较高的邻区,可提高小区切换成功率;另外由于系统中码资源、频率资源有限,因此,尽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优先级较高的邻区,且在邻区优先级较高的小区之间配置不同的码资源、频率资源,可以有效避免相邻的小区间干扰。
作为较为具体的实施例,假设空间中存在三个小区,三个小区所属基站或中心点的空间坐标分别表示为A(1,1,1),B(3,1,2),C(3,3,2),小区B和小区C为小区A的两个邻小区,各个小区的路损最远距离均为1,每个子立方体的边长为1,则确定小区A相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的流程如下:
构造立方体:根据小区A、B、C的空间坐标可构造出一个对顶角坐标分别为(0,0,0)和(5,5,4)的立方体,该立方体中包括多个边长为1的子立方体,且有x轴方向立方体总数为5;y轴方向立方体总数为5;z轴方向立方体总数为4。
在确定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与该子立方体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时,该实施例中使用子立方体中x轴最小坐标值、y轴最小坐标值、z轴最小坐标值所确定的空间坐标代替该子立方体内所有点的空间坐标,则对于任意子立方体cubic(i),其标识i与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x,y,z)之间对应关系为:
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0,1,...,99}。
子立方体内任意点的空间坐标(x,y,z)对应的子立方体标识i为:
计算每一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
假设小区A仅能覆盖以空间坐标(0,0,0)和(3,3,3)为对顶角坐标的小立方体所包括的全部子立方体,这部分子立方体的空间坐标分别为(0,0,0)、(1,0,0)、(2,0,0)、(0,1,0)、(1,1,0)、(2,1,0)、(0,2,0)、(1,2,0)、(2,2,0)、(0,0,1)、(1,0,1)、(2,0,1)、(0,1,1)、(1,1,1)、(2,1,1)、(0,2,1)、(1,2,1)、(2,2,1)、(0,0,2)、(1,0,2)、(2,0,2)、(0,1,2)、(1,1,2)、(2,1,2)、(0,2,2)、(1,2,2)、(2,2,2),则小区A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为:
{0,1,2,5,6,7,10,11,12,25,26,27,30,31,32,35,36,37,50,51,52,55,56,57,60,61,62};
假设小区B仅能覆盖以空间坐标(2,0,1)和(5,3,4)为对顶角坐标的小立方体所包括的全部子立方体,则小区B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为:
{27,28,29,32,33,34,37,38,39,52,53,54,57,58,59,62,63,64,77,78,79,82,83,84,87,88,89};
假设小区C仅能覆盖以空间坐标(2,2,1)和(5,5,4)为对顶角坐标的小立方体所包括的全部子立方体,则:小区C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为:
{37,38,39,42,43,44,47,48,49,62,63,64,67,68,69,72,73,74,87,88,89,92,93,94,97,98,99}。
计算本小区与每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
小区A和B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为:{27,32,37,52,57,62},共6个;
小区A和C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为:{37,62},共2个。
确定邻区优先级:
小区A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总数为27个;
小区A和B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总数与小区A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总数之比为:6/27;
小区A和C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总数与小区A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的子立方体的标识总数之比为:2/27;
由于6/27>2/27,因此,对于小区A,邻小区B的邻区优先级高于邻小区C的邻区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模型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第一处理单元404,连接至模型确定单元402,用于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第二处理单元406,连接至第一处理单元404,用于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通过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体空间模型,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并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也即基于3D全方位的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使得邻区优先级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与现有技术中基于2D的网络拓扑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相比,基于3D全方位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的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能够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适用于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第一处理单元404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具体用于:第一处理单元404在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小区的参数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之一或组合:该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3D增益、路损最远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由至少一个子立体空间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模型确定单元402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立体空间模型:模型确定单元402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空间中任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模型确定单元402确定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在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在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以及在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法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模型确定单元402确定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立体空间模型,其中,至少两个边界点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连线经过该立体空间模型的中心点,第一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第一方向的坐标、以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第二方向的坐标、以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第三方向的坐标;第二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第一方向的最大坐标值、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第一方向的坐标、以第二方向的最大坐标值、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第二方向的坐标、以第三方向的最大坐标值、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第三方向的坐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第一处理单元404在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具体用于:第一处理单元404在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利用路损最远距离将该立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立体空间;针对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任一子立体空间,第一处理单元404利用该子立体空间内的任一点坐标,采用如下方式判断该小区是否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第一处理单元404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与该点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该小区的发射频率、该小区的天线高度、预先设置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传输路径上的衰减与损耗,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第一处理单元404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该小区的下倾角、该小区的方位角、该小区的3D天线增益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发射的信号在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当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处理单元404确定该小区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第一处理单元404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确定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第二处理单元406具体用于:第二处理单元406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第二处理单元406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第二处理单元406,还用于: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可以作为网络侧网络设备的一部分,集成在网络侧的网络设备中,其中,模型确定单元402、第一处理单元404和第二处理单元406均可以采用CPU等处理器,可以使用同一处理器,也可以使用不同处理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收发机53,具体来说:
处理器51,用于读取存储器52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
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
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收发机53,用于在处理器5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可以存储处理器5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模型的立体空间模型,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并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在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也即基于3D全方位的相邻小区间的影响确定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使得邻区优先级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能够有效提高邻区、码资源、频率资源规划和优化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小区切换成功率,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适用于Macro、Pico、Femto等各种类型小区构成异构网络场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
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
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其中,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
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所述小区的参数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之一或组合:该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3D增益、路损最远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由至少一个子立体空间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
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空间中任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
确定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在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在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以及在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法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所述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所述立体空间模型,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边界点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连线经过该立体空间模型的中心点,所述第一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所述第二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包括:
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所述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利用所述路损最远距离将该立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立体空间;
针对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任一子立体空间,利用该子立体空间内的任一点坐标,采用如下方式判断该小区是否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
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与该点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该小区的发射频率、该小区的天线高度、预先设置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传输路径上的衰减与损耗,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
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该小区的下倾角、该小区的方位角、该小区的3D天线增益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发射的信号在该点处的信号强度;
当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该小区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
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确定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包括:
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
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
7.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空间的立体空间模型,该立体空间模型对应的空间覆盖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
第一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模型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针对每一邻小区,根据本小区及该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确定本小区与该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
第二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确定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
所述小区的参数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之一或组合:该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3D增益、路损最远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包括多个子立体空间,本小区及本小区的每个邻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均由至少一个子立体空间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确定单元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
所述模型确定单元根据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空间中任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确定本小区及各个邻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
所述模型确定单元确定所有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值在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在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以及在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和最大坐标值,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法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所述模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立体空间模型的至少两个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并利用至少两个所述边界点的空间坐标构造所述立体空间模型,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边界点中的第一边界点和第二边界点之间的连线经过该立体空间模型的中心点,所述第一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小坐标值与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之差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所述第二边界点的空间坐标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以所述第三方向的最大坐标值、所述路损最远距离与预先设置的子立体空间的边长之和作为坐标值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坐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参数信息,确定该小区所覆盖的立体空间,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立体空间模型中,针对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以及所述路损最远距离,确定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并利用所述路损最远距离将该立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立体空间;
针对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中任一子立体空间,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利用该子立体空间内的任一点坐标,采用如下方式判断该小区是否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的空间坐标与该点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该小区的发射频率、该小区的天线高度、预先设置的用户设备的天线高度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传输路径上的衰减与损耗,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该小区的下倾角、该小区的方位角、该小区的3D天线增益以及该小区所属基站到该点的路损,计算该小区所属基站发射的信号在该点处的信号强度;
当该点处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确定该小区成功覆盖该子立体空间;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将该小区成功覆盖的所有子立体空间,确定为该小区覆盖的立体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计算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对本小区与各个邻小区共同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与本小区所覆盖的子立体空间数量之比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各个邻小区的邻区优先级顺序为本小区配置邻区。
CN201510359093.1A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32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093.1A CN106332097B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093.1A CN106332097B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2097A CN106332097A (zh) 2017-01-11
CN106332097B true CN106332097B (zh) 2019-09-17

Family

ID=57729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9093.1A Active CN106332097B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2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372B (zh) * 2019-08-22 2022-07-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网络系统、小区的接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075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邻区优先级的频率规划和扰码规划方法和设备
CN102325333A (zh) * 2011-07-20 2012-01-18 厦门大学 基于射频拉远系统的多层建筑室内覆盖邻区规划方法
CN102572855A (zh) * 2010-12-15 2012-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覆盖模拟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02647725A (zh) * 2011-02-17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规划中确定邻小区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075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邻区优先级的频率规划和扰码规划方法和设备
CN102572855A (zh) * 2010-12-15 2012-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覆盖模拟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02647725A (zh) * 2011-02-17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规划中确定邻小区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25333A (zh) * 2011-07-20 2012-01-18 厦门大学 基于射频拉远系统的多层建筑室内覆盖邻区规划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MR数据的GSM网立体邻区优化技术研究》;刘静艳等;《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0831;正文第1-4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2097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2058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CA2888434C (en) A method to guide the placement of new small cell
WO20191542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s in millimeter-wave networks
CN110149690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6415316B (zh) 室内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Zhao et al. DAPA: Capacity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through a combined design of density of access points and partially overlapped channel allocation
CN103415069A (zh) 一种基于传感网和蜂窝网融合的移动节点定位算法
CN105744540B (zh)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044613B2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mag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CN112713919B (zh) 波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17108B (zh) 一种小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1910204B2 (en) Provisioning an access point device using an eirp mask
WO2020024597A1 (zh) 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211288A (zh) 一种设备
CN109429177A (zh) 一种定位纠偏方法及装置
CN106332130A (zh) 一种基站勘察方法、装置及系统
He et al.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higher order sectorization, frequency reuse, and user classification methods in OFDMA networks
WO2016086669A1 (zh)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81974B (zh) 超密集网络中基于正交资源的动态基站协作方法
CN104205910B (zh) 移动通信终端、使用通信服务的方法以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332097B (zh) 一种邻区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327609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
Mirahsan et al. Measuring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outdoor users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based on open urban maps
US10885717B1 (en) Augmented reality channel sounding system
CN109819500A (zh) 小区选择方法、终端、基站及通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