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1934A - 头戴式通信耳机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通信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1934A
CN106331934A CN201611040742.2A CN201611040742A CN106331934A CN 106331934 A CN106331934 A CN 106331934A CN 201611040742 A CN201611040742 A CN 201611040742A CN 106331934 A CN106331934 A CN 106331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winding
layer
typ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07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1934B (zh
Inventor
刘西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to CN2016110407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1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1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1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19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通信耳机。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包括戴设体以及耳机体,所述戴设体包括封闭片以及环形挡圈,所述耳机体包括插头、连接线缆、控制器件以及两个耳塞。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设置有卷绕片,所述卷绕片中卷绕形成有卷绕空间,所述连接线缆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夹设于所述卷绕空间中。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使用较为方便且所述耳机体的卡设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头戴式通信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通信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耳机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例如头戴式、耳塞式以及挂耳式耳机。例如,头戴式耳机一般通过挂设在头顶上,并通过头部实现对耳机体的支撑。然而,由于头戴式耳机体积较大,在冬天需要戴帽子时,帽子的戴设很困难,因而使得头戴式耳机的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为方便的头戴式通信耳机。
一种头戴式通信耳机,包括戴设体以及耳机体,所述戴设体包括封闭片以及环绕所述封闭片周缘的环形挡圈,所述封闭片与所述环形挡圈共同形成戴设空间,所述戴设空间的底部设置有保暖材料,所述耳机体包括插头、连接线缆、控制器件以及两个耳塞,所述连接线缆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所述插头及所述两个耳塞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缆的两端,并挂设于所述环形挡圈的下侧,所述控制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线缆上,所述控制器件上开设有语音输入孔;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设置有卷绕片,所述卷绕片中卷绕形成有卷绕空间,所述连接线缆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夹设于所述卷绕空间中,所述卷绕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硬质层与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处于所述硬质层的内侧并围绕所述卷绕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硬质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层为铝箔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孔的底面为弧形。
使用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时,仅需要将所述戴设体罩设于使用者的头部,让使用者的头部伸入所述戴设空间即可,由于所述耳机体挂设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因此耳机体不影响戴设体的佩戴,进而使得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的使用较为方便。
所述自由端可自由卷绕并封闭所述卷绕空间,从而实现对所述固定块的卡设。由于所述卷绕片上设置有弹性层,因此可借助所述弹性层减少对所述固定块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头戴式通信耳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环绕片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耳塞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4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带及收容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通信耳机。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包括戴设体以及耳机体,所述戴设体包括封闭片以及环绕所述封闭片周缘的环形挡圈,所述封闭片与所述环形挡圈共同形成戴设空间。例如,所述戴设空间的底部设置有保暖材料,所述耳机体包括插头、连接线缆、控制器件以及两个耳塞,所述连接线缆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例如,所述插头及所述两个耳塞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缆的两端,并挂设于所述环形挡圈的下侧,所述控制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线缆上,所述控制器件上开设有语音输入孔。例如,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设置有卷绕片,所述卷绕片中卷绕形成有卷绕空间,所述连接线缆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夹设于所述卷绕空间中。例如,所述卷绕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硬质层与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处于所述硬质层的内侧并围绕所述卷绕空间。
请参阅图1,一种头戴式通信耳机100,包括戴设体10以及耳机体20,所述戴设体包括封闭片11以及环绕所述封闭片周缘的环形挡圈13,所述封闭片与所述环形挡圈共同形成戴设空间,所述戴设空间的底部设置有保暖材料,所述耳机体包括插头21、连接线缆22、控制器件23以及两个耳塞24,所述连接线缆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所述插头及所述两个耳塞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缆的两端,并挂设于所述环形挡圈的下侧,所述控制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线缆上,所述控制器件上开设有语音输入孔。
使用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时,仅需要将所述戴设体罩设于使用者的头部,让使用者的头部伸入所述戴设空间即可,由于所述耳机体挂设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因此耳机体不影响戴设体的佩戴,进而使得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的使用较为方便。
当需要听歌时,仅需要将插头插入电脑主机箱或者手机的耳机插孔中即可。当需要利用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接听电话时,可以将插头插入耳机插孔中,并向所述语音输入孔说话即可,因此所述头戴式耳机的通话操作较为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2,例如,为了便于挂设所述耳机体,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设置有卷绕片15,所述卷绕片中卷绕形成有卷绕空间151,所述连接线缆上设置有固定块221,所述固定块夹设于所述卷绕空间中,所述卷绕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硬质层与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处于所述硬质层的内侧,所述弹性层围绕所述卷绕空间。将所述固定块插设于所述卷绕空间中即完成了所述耳机体的挂设,使得所述耳机体的挂设较为方便。例如,为了便于所述卷绕片的卷绕,所述卷绕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挡圈上,另一端为自由端153。所述卷绕片的自由端自动卷绕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并抵接于所述环形挡圈的表面上。通过用力拉伸所述卷绕片的自由端,可以使所述卷绕片展开,使所述自由端远离所述环形挡圈,从而打开所述卷绕空间。此时将所述连接线缆上的固定块放入所述卷绕空间,然后释放所述卷绕片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可自由卷绕并封闭所述卷绕空间,从而实现对所述固定块的卡设。由于所述卷绕片上设置有弹性层,因此可借助所述弹性层减少对所述固定块的磨损。
例如,为了防止所述固定块的磨损,所述弹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硬质层的厚度。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所述硬质层为铝箔层。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凹孔。所述凹孔的底面为弧形。由于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因此有利于与所述卷绕片卷绕形成的卷绕空间相配合,从而使得对所述固定块的卷绕更为方便。
请参阅图3,例如,为了便于设置所述耳塞,所述耳塞包括套管241、振动器件242以及封盖243,所述套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缆上,所述套管远离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形成收容腔244,所述振动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中并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所述封盖设置于所述套管上并封闭所述收容腔。由于所述连接线缆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中设置有收容腔,因此方便收容所述振动器件,使得所述耳塞的设置更为方便。可以理解,所述收容腔中还设置有其他必要的电子元器件。
例如,为了提高所述封盖的牢固性,所述套管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连接线缆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套管远离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形成有连接环245,所述连接环环绕所述收容腔。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为环形面2451,所述环形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所述封盖套设于所述环形面上并抵接于所述多个连接凸点上。所述封盖与所述环形面过盈配合。所述封盖上开设有多个出音孔。由于所述连接环外侧的环形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而所述封盖与所述环形面过盈配合,因此使得所述封盖与所述套管的连接更为牢固。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例如,为了提高所述戴设体的穿戴牢固性,所述戴设体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带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上的辅助带,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挡圈上,所述连接带上形成有两个连接位,所述两个连接位分别邻近所述连接带的两个端部,所述两个连接位均邻近所述环形挡圈。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两个连接位上。所述辅助带远离所述戴设体的部位设置有粘结条,所述粘结条的中部缠绕于所述辅助带上,所述粘结条的两端分别形成粘结端。所述连接带为弹性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设置有粘贴部。所述连接线缆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件的两端的耳塞连接线与插头连接线,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插头连接线上。所述两个耳塞连接于所述耳塞连接线上。所述插头连接于所述插头连接线上。所述耳塞连接线包括两个子线,所述两个耳塞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子线的端部。所述子线包括主线部以及辅线部,所述主线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辅线部与所述控制器件。所述耳塞连接于所述辅线部远离所述主线部的端部。所述两个子线的主线部分别沿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延伸,所述主线部的端部缠绕于所述连接位上。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走线槽,所述走线槽沿所述辅助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槽的端部形成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走线槽连通,所述两个子线的辅线部分别收容于所述辅助带的两个走线槽中。所述辅线部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过线孔中,所述耳塞露出于所述过线孔外。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均形成有设置有延伸槽,所述延伸槽均为狭长槽且所述延伸槽沿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延伸槽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连接位上并与所述走线槽连通。所述子线的主线部设置于所述延伸槽中。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为狭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延伸槽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过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槽的长度,所述插头连接线收容于所述过线槽中。所述连接带上还设置有收容组件,所述收容组件处于所述过线槽的末端,所述收容组件包括定位带以及与所述定位带间隔设置的固定条,所述定位带横向设置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定位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两侧边缘,所述定位带的一侧边缘固定于所述连接带上并跨设于所述过线槽的端部,所述定位带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所述定位带与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有定位空间。所述固定条跨设于所述过线槽上,所述固定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两侧边缘,所述固定条侧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所述固定条包绕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固持空间,所述连接条上还设置有对准条,所述对准条横向设置于所述过线槽上,所述对准条处于所述固定条远离所述定位带的一侧,所述对准条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对准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对准条上贯通开设有对准孔,所述对准孔为圆形孔,所述对准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过线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对准孔的直径沿朝向所述固定条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对准条朝向所述固定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夹设弹片,所述两个夹设弹片分别位于所述对准孔的两侧,所述两个夹设弹片之间形成U形夹设空间,所述对准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的厚度为0.2-0.4毫米。而为了便于所述插头的顺利插入,所述柔性层的表面设置有滑动薄层,所述滑动薄层的厚度为0.1-0.15毫米。所述连接带上还设置有缠绕球,所述缠绕球设置于所述过线槽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对准条远离所述固定条的一侧。所述缠绕球的中心与所述对准条的距离为3-6厘米。所述缠绕球上凹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螺旋槽沿着所述缠绕球的表面延伸。所述缠绕球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弹性杆可用于缠绕所述插头连接线。
为了进一步描述上述连接组件的具体结构及有益效果,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戴设体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30,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带31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上的辅助带33,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挡圈上,所述连接带上形成有两个连接位311,所述两个连接位分别邻近所述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即所述两个连接位均邻近所述环形挡圈。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两个连接位上。所述连接带用于套设于使用者的下巴部位,所述辅助带用于套设于使用者的后颈部位并挡设于使用者的两个耳朵下侧。由于所述连接带和所述辅助带分别绑缚使用者的头部的前、后两侧,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所述戴设体的穿戴牢固性。例如,为了将所述辅助带固定于使用者的后颈部位,所述辅助带远离所述戴设体的部位设置有粘结条331,所述粘结条的中部缠绕于所述辅助带上,所述粘结条的两端分别形成粘结端。所述两个粘结端可以粘贴于使用者的后颈部位,从而将所述辅助带固定于使用者的颈部。例如,所述连接带为弹性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设置有粘贴部313,所述粘贴部粘贴于使用者的下巴部位。
例如,所述连接线缆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件的两端的耳塞连接线222与插头连接线223,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插头连接线上。所述两个耳塞连接于所述耳塞连接线上。例如,所述插头连接于所述插头连接线上。为了便于对所述耳机体的连接线缆进行定位,所述耳塞连接线包括两个子线224,所述两个耳塞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子线的端部。所述子线包括主线部2241以及辅线部2243,所述主线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辅线部与所述控制器件。所述耳塞连接于所述辅线部远离所述主线部的端部。所述两个子线的主线部分别沿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延伸,所述主线部的端部缠绕于所述连接位上。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走线槽,所述走线槽沿所述辅助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槽的端部形成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走线槽连通并位于使用者的耳朵位置下方,所述两个子线的辅线部分别收容于所述辅助带的两个走线槽中。所述辅线部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过线孔中,所述耳塞露出于所述过线孔外。由于所述耳塞连接线的两个子线分别沿所述连接带延伸,然后收容于所述辅助带的走线槽中,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子线的摆动和缠绕。而且由于所述子线的端部位于所述过线孔处,即处于使用者的耳朵孔下方,因此也方便使用者将所述耳塞塞入耳朵,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例如,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均形成有设置有延伸槽,所述延伸槽均为狭长槽且所述延伸槽沿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延伸槽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连接位上并与所述走线槽连通。所述子线的主线部设置于所述延伸槽中。所述耳塞连接线的两个子线设置于延伸槽及走线槽中,而不暴露于所述连接带外,从而提高所述耳塞连接线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4,例如,为了收容所述插头连接线,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过线槽312,所述过线槽为狭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延伸槽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过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槽的长度,所述插头连接线收容于所述过线槽中。例如,为了便于将手机放置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连接带上还设置有收容组件50,所述收容组件处于所述过线槽的末端,所述收容组件包括定位带51以及与所述定位带间隔设置的固定条53,所述定位带横向设置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定位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两侧边缘,所述定位带的一侧边缘固定于所述连接带上并跨设于所述过线槽的端部,所述定位带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所述定位带与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有定位空间511,用于收容手机的一端。所述固定条跨设于所述过线槽上,所述固定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两侧边缘,所述固定条侧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所述固定条包绕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固持空间531,所述固持空间用于环绕手机的主体部,并将手机固持于所述固持空间内。由于所述定位空间可以定位手机的一端,而所述固持空间可以固持手机的主体部,因此可以较为方便地将手机固持于所述连接带上,从而使得所述耳机体的插头能够轻易地插设于所述手机的耳机插孔中,方便所述头戴式通信耳机的使用。
例如,为了使所述插头对准手机的耳机插孔,所述连接条上还设置有对准条55,所述对准条横向设置于所述过线槽上,所述对准条处于所述固定条远离所述定位带的一侧,所述对准条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对准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对准条上贯通开设有对准孔551,所述对准孔为圆形孔,所述对准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过线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对准孔的直径沿朝向所述固定条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对准条朝向所述固定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夹设弹片553,所述两个夹设弹片分别位于所述对准孔的两侧,所述两个夹设弹片之间形成U形夹设空间,所述U形夹设空间用于夹设手机远离所述定位带的一端,从而将手机精准定位。使用时,利用所述两个夹设弹片将手机远离所述定位带的一端固定住,并使所述手机的耳机插孔对准所述对准孔。然后将所述插头连接线上的插头插入所述对准孔中,并插设于手机的耳机插孔中,从而完成所述插头与手机的电性连接。
例如,为了方便所述对准孔的对位并避免所述插头插坏所述对准孔,所述对准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的厚度为0.2-0.4毫米。而为了便于所述插头的顺利插入,所述柔性层的表面设置有滑动薄层,所述滑动薄层的厚度为0.1-0.15毫米。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对准孔中时,所述滑动薄层能够引导所述插头的滑动,而当所述插头力量过大时,所述滑动薄层底部的柔性层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以获得缓冲效果。例如,当所述插头连接线过长时,为了避免过长的连接线挡设于使用者的脸部区域,所述连接带上还设置有缠绕球57,所述缠绕球设置于所述过线槽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对准条远离所述固定条的一侧。例如,所述缠绕球的中心与所述对准条的距离为3-6厘米。为了便于缠绕所述插头连接线,所述缠绕球上凹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螺旋槽沿着所述缠绕球的表面延伸。通过将多余的插头连接线缠绕于所述螺旋槽内,即可对多余的插头连接线进行收容。而为了方便调整所述插头连接线的长度,以使得所述插头刚好能够插入手机的耳机插孔中,所述缠绕球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弹性杆可用于缠绕所述插头连接线,当缠绕完所述缠绕球时,剩余的插头连接线刚好短一点,不能抵达手机的耳机插孔中,此时通过拉扯所述插头以使所述弹性杆发生弹性弯折,即可将所述插头插入手机的耳机插孔中。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戴设体以及耳机体,所述戴设体包括封闭片以及环绕所述封闭片周缘的环形挡圈,所述封闭片与所述环形挡圈共同形成戴设空间,所述戴设空间的底部设置有保暖材料,所述耳机体包括插头、连接线缆、控制器件以及两个耳塞,所述连接线缆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所述插头及所述两个耳塞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缆的两端,并挂设于所述环形挡圈的下侧,所述控制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线缆上,所述控制器件上开设有语音输入孔;
所述环形挡圈的外侧设置有卷绕片,所述卷绕片中卷绕形成有卷绕空间,所述连接线缆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夹设于所述卷绕空间中,所述卷绕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硬质层与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处于所述硬质层的内侧并围绕所述卷绕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硬质层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层为铝箔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凹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通信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的底面为弧形。
CN201611040742.2A 2016-11-21 2016-11-21 头戴式通信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31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0742.2A CN106331934B (zh) 2016-11-21 2016-11-21 头戴式通信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0742.2A CN106331934B (zh) 2016-11-21 2016-11-21 头戴式通信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1934A true CN106331934A (zh) 2017-01-11
CN106331934B CN106331934B (zh) 2019-01-01

Family

ID=5781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074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31934B (zh) 2016-11-21 2016-11-21 头戴式通信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193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484U (zh) * 1988-05-18 1989-02-15 计力强 多功能旅游帽
US5438698A (en) * 1992-12-14 1995-08-01 Sweat Accessories, Inc. Wearable audio reception device
US5881390A (en) * 1996-10-03 1999-03-16 Outdoor Dynamics, Incorporated Headband for use with personal stereo headphones
CN1489371A (zh) * 2003-08-22 2004-04-14 刘永和 随身多媒体
CN1830342A (zh) * 2005-03-07 2006-09-13 圣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mp3播放器
CN2884762Y (zh) * 2006-03-08 2007-03-28 江辉 帽子耳机
CN201839408U (zh) * 2010-08-31 2011-05-18 林瑞祥 通话器定位装置
CN202818557U (zh) * 2012-08-30 2013-03-20 落鹏飞 一种耳机线护套
CN203943126U (zh) * 2014-01-29 2014-11-19 谢德仪 帽子随身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484U (zh) * 1988-05-18 1989-02-15 计力强 多功能旅游帽
US5438698A (en) * 1992-12-14 1995-08-01 Sweat Accessories, Inc. Wearable audio reception device
US5881390A (en) * 1996-10-03 1999-03-16 Outdoor Dynamics, Incorporated Headband for use with personal stereo headphones
CN1489371A (zh) * 2003-08-22 2004-04-14 刘永和 随身多媒体
CN1830342A (zh) * 2005-03-07 2006-09-13 圣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mp3播放器
CN2884762Y (zh) * 2006-03-08 2007-03-28 江辉 帽子耳机
CN201839408U (zh) * 2010-08-31 2011-05-18 林瑞祥 通话器定位装置
CN202818557U (zh) * 2012-08-30 2013-03-20 落鹏飞 一种耳机线护套
CN203943126U (zh) * 2014-01-29 2014-11-19 谢德仪 帽子随身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1934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39869C (en) Adjustable earpiece device
US8630436B2 (en) Earpiece
US20070154048A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 product with apparatus to receive earphone
US8383941B2 (en) Headphone tangle prevention apparatus
US20140314248A1 (en) Wireless Headphones for Working Out
CN106331934A (zh) 头戴式通信耳机
CN106341751B (zh) 通话耳机
CN103986991A (zh) 一种卷线式耳机
CN106790868A (zh) 一种方便收纳耳机的手机壳
CN210840019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06364999U (zh) 头戴耳机用连接组件和头戴耳机
WO2002071795A1 (en) Fixable-wire earphone
CN206100385U (zh) 一种颈挂式蓝牙音响耳机
CN202035121U (zh) 一种耳麦内置式耳机
CN210807621U (zh) 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
CN21072526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tws蓝牙耳机
CN210840020U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封装结构
CN210781282U (zh) 一种颈挂式蓝牙发光耳机
CN209419828U (zh) 一种无线音频接收器
KR200468689Y1 (ko) 스마트폰 케이스
KR200462380Y1 (ko) 선정리개
CN206364996U (zh) 头戴耳机用连接组件和头戴耳机
CN210840018U (zh) 一种头戴式蓝牙耳机
JP3124168U (ja) マイク付イヤホンコード巻取り装置
CN204721576U (zh) 一种双卷线盘式可收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