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9071B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9071B
CN106329071B CN201510394080.8A CN201510394080A CN106329071B CN 106329071 B CN106329071 B CN 106329071B CN 201510394080 A CN201510394080 A CN 201510394080A CN 106329071 B CN106329071 B CN 106329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pole antenna
antenna
dipole
assembly
loa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40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9071A (zh
Inventor
刘安锡
谢忠翰
黄俊哲
詹长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940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9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一第一偶极天线以及一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一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一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一方向,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与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每一者包括至少一第一辐射体以及至少一第二辐射体,该第一辐射体与该第二辐射体之间具有一缺口,并且该第一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一第二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本发明的天线装置能够提升带宽的使用效率以及传输流量。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偶极天线及其阵列所构成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使用与需求越来越多,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之中如何有效利用带宽,成为重要的课题。一般而言,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为常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之一,能够有效率地传送与接收无线信号。然而,无线信号的收发经常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举例而言,当使用者在剧院或是大型体育场时,使用者的位置并非平均分布,而是集中在某个高度或是某个区域。如果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没有搭配适当的天线设计,就会造成功率浪费以及系统效能的劣化。因此,就需要适合的辐射场型的天线来对应于这样的环境条件与使用需求,使带宽的使用更有效率并且提升传输性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天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线装置,能够提升带宽的使用效率以及传输流量。本发明所提出的天线装置,能够依据使用者需求与外在环境的条件,在部分特定方向或平面提供较宽的辐射带宽以及较高的天线增益,使带宽的使用以及信号的收发更有效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一第一偶极天线以及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一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一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一方向,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与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每一者包括至少一第一辐射体以及至少一第二辐射体,该第一辐射体以及该第二辐射体之间具有一缺口,并且该第一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一第二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第一偶极天线与第二偶极天线的每一者包括两个天线结构,每一天线结构包括分别用以操作一第一频率的信号以及一第二频率的信号的第一辐射体以及第二辐射体。
详细而言,第一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一馈入点,第二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二馈入点,并且天线装置藉由第一馈入点与第二馈入点连接一切换装置,以切换第一偶极天线以及第二偶极天线。切换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一射频装置,切换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连接第一馈入点与第二馈入点,以进行天线装置与射频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阵列,其中该天线阵列的每一者包括:一第一偶极天线、一第二偶极天线、一第三偶极天线以及一第四偶极天线;该第一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一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二方向,该第三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一方向,该第四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二方向,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每一者包括两个天线结构,每一天线结构包括分别用以操作一第一频率的信号以及一第二频率的信号的一第一辐射体以及一第二辐射体,该第一辐射体以及该第二辐射体之间具有一缺口,并且该第一偶极天线的缺口与该第三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缺口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
本发明所提出的天线装置,能够依据使用者需求与外在环境的条件,在部分特定方向或平面提供较宽的辐射带宽以及较高的天线增益,使带宽的使用以及信号的收发更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B、图2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切换装置与射频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5B、图5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6B、图6C、图6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在第一频率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
图7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在第二频率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
图7C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在第一频率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
图7D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在第二频率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
图8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装置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
图8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装置在第一频率的馈入损耗的模拟图;
图8C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装置在第二频率的馈入损耗的模拟图;
图9A、图9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在第一频率的辐射场型图;
图10A、图10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在第二频率的辐射场型图;
图11A、图11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在第一频率的辐射场型图;以及
图12A、图12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在第二频率的辐射场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天线装置
21-28、31-38 偶极天线
30 切换装置
40 射频装置
50、60 电路板
100、100A-100P 天线结构
110、120 辐射体
160、160A-160H 馈入点
A1-A5 天线阵列
GD、GDA-GDP 缺口
PA-PE 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理解下列实施例可经由软件、硬件、固件或上述任意组合来实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结构100的剖面图。在一实施例中,天线结构100由金属材质所构成,可使用于多频带的无线网络环境中,例如符合802.11a/b/g/n/ac规范的无线网络。如图1所示,天线结构100包括两个辐射体110与120,并且两个辐射体 110与120之间具有缺口GD。详细而言,辐射体110的一端与辐射体120的一端相连,而辐射体110的另一端与辐射体120的另一端间隔着缺口GD而没有互相接触。此外,馈入点160位于天线结构100的一侧。如图1所示,馈入点160位于天线结构100的一侧并且邻近辐射体110。由于辐射体110的端点到馈入点160的距离较短,亦即辐射体110的长度较短,因此可用以收发较高频率的射频信号;另一方面,由于辐射体120的端点到馈入点160的距离较长,亦即辐射体120的长度较长,可用以收发较低频率的射频信号。举例来说,辐射体120用以收发频率约为2.4GHz至2.5GHz(亦即第一频率)的射频信号,而辐射体110用以收发频率约为4.9GHz至5.95GHz(亦即第二频率)的射频信号。
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天线装置10可使用于网络服务器、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和/或任何具有提供无线网络服务与网络连接功能的装置,在此并不加以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天线装置10 包括两个偶极(dipole)天线21与22。如图2A所示,偶极天线21包括两个天线结构100A 与100B,偶极天线22包括两个天线结构100C与100D。天线结构100A~100D的结构相同于图1的天线结构100,故此处不再赘述。偶极天线21具有馈入点160A,而馈入点160A 位于天线结构100A与100B之间。偶极天线22具有馈入点160B,而馈入点160B位于天线结构100C与100D之间。天线装置10藉由馈入点160A与160B连接一切换装置,以切换并致能偶极天线21与22。举例而言,当切换并致能至偶极天线21时,则表示天线装置10藉由偶极天线21来收发无线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偶极天线21以及22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向。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偶极天线21以及22的极化方向皆为Y轴的方向。也就是说,偶极天线21的天线结构100A 与100B沿着Y轴方向而配置,并且天线结构100A与100B的辐射体平行于Y轴方向而配置。偶极天线22的天线结构100C与100D沿着Y轴方向而配置,并且天线结构100C 与100D的辐射体平行于Y轴方向而配置。然而,偶极天线21的两个天线结构110A与 110B的缺口GDA与GDB朝向X轴的方向,而偶极天线22的两个天线结构110C与110D 的缺口GDC与GDD朝向与X轴相反的方向。换言之,偶极天线21的缺口朝向不同于偶极天线22的缺口朝向。在此实施例中,偶极天线21的缺口朝向垂直于偶极天线21的极化方向,偶极天线22的缺口朝向垂直于偶极天线22的极化方向,并且偶极天线21的缺口朝向与偶极天线22的缺口朝向相差180度。
由于偶极天线21与22的极化方向为Y轴方向,因此能够在与极化方向垂直的平面(亦即X-Z平面)提供波瓣较宽的辐射场型。要注意的是,波瓣指的是天线收发信号的辐射场型。一般而言,若仅有一个天线结构(例如偶极天线21),则天线的辐射场型并非完全对称,并且会倾斜于某一个方向。如果有两个天线结构(例如偶极天线21与22),当偶极天线21与22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时,能够发挥天线装置10的整体功效,而得到较为完整而对称的辐射场型。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能够依据环境以及使用者需求,在特定平面提供波瓣较宽、并且较为完整而对称的辐射场型。
图2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偶极天线21以及22沿着Y轴方向而配置,但是其极化方向皆为X轴的方向。换言之,天线结构100A~100D的辐射体平行于X轴方向而配置。此外,偶极天线22的缺口GDA与GDB朝向Y轴的方向,偶极天线21的缺口GDC与GDD朝向与Y轴相反的方向。因此,图2B的天线装置10 能够在平行Y轴的平面提供带宽较宽的辐射场型。要注意的是,偶极天线21或22所包含的两个天线结构也能够以非对称的方式来配置。换言之,偶极天线21、22所各自包含的两个辐射体可以是不同长度、宽度,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图2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图2C的天线装置10基于图2A的天线装置而加以延伸与变化。相比图2A的实施例,图2C的天线装置10还包括偶极天线23以及偶极天线24,其结构相同于偶极天线21与22。偶极天线21-24的极化方向为Y轴的方向,偶极天线21及偶极天线22配置于偶极天线23以及偶极天线24 之间,并且偶极天线23的缺口朝向与X轴相反的方向,并且偶极天线24的缺口朝向X 轴的方向。由于此天线装置10具有4个天线结构21~24,因此能够提供更高的天线增益 (gain)。此外,对于这些天线结构21~24之中的任何相邻两者而言,其缺口的朝向都不相同,因此能够在特定的方向或平面提供带宽较宽、较为完整的辐射场型。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切换装置30与射频装置40的功能框图。如前所述,天线装置10具有多个偶极天线,并且每一个偶极天线皆具有一个馈入点。切换装置30耦接于天线装置10以及射频装置4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切换装置30连接天线装置10的多个馈入点,并且连接射频装置40。切换装置30用以进行天线装置10与射频装置40之间的无线信号的传输。详细而言,切换装置30依据天线装置10所在的环境或是使用者的需求,选择不同极化方向之中的其中一者,而选择与切换并致能天线装置 10之中属于极化方向为X轴或Y轴的多个偶极天线,并且被切换的偶极天线则用以接收或是发送无线信号。
图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切换装置30的示意图。举例而言,切换装置30为一对二的切换器。切换装置30的端点PA连接射频装置40的射频端口,切换装置30的两个端点PB与PC分别连接天线装置10的两个馈入点(例如图2A所示的馈入点160A 与160B),以切换并致能偶极天线21与22,并且进行天线装置10与射频装置40之间的信号传输。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切换装置30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切换装置30为一对四的切换器。切换装置30的端点PA连接射频装置40的射频端口,切换装置30的四个端点PB、PC、PD与PE分别连接天线装置10的四个馈入点(例如图2C 所示的四个馈入点160A、160B、160C与160D),以连接偶极天线21~24,并且进行天线装置10与射频装置40之间的信号传输。此外,切换装置30也能够转换多个偶极天线所产生的阻抗,使得射频装置40的射频端口所量测到的阻抗约为50欧姆。
图5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天线装置10包括四个偶极天线21~24,其中偶极天线21与23的极化方向为Y轴的方向,偶极天线22与24的极化方向为X轴的方向。四个偶极天线21~24中的每一者皆包括两个天线结构,每一天线结构包括分别用以操作两个不同频率的两个辐射体。两个辐射体之间具有一缺口。偶极天线 21的缺口与偶极天线23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偶极天线22的缺口与偶极天线24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
如图5A所示,四个偶极天线21~24沿着Y轴的方向而配置。因此,四个偶极天线21~24 亦可视为一天线阵列。偶极天线21与23的极化方向垂直于偶极天线22与24的极化方向。在一实施例中,偶极天线21的缺口与偶极天线23的缺口相差180度,偶极天线22的缺口与偶极天线24的缺口相差180度。此外,四个偶极天线21~24分别具有馈入点 160A~160D而连接切换装置。切换装置30的端点PA连接射频装置40的射频端口,切换装置30的四个端点PB、PC、PD与PE分别连接天线装置10的四个馈入点160A~160D,以切换并致能偶极天线21~24,并且进行天线装置10与射频装置40之间的信号传输。由于四个偶极天线21~24具有两种不同的极化方向和/或具有不同的缺口的朝向,选择任一极化方向的偶极天线,能够在特定的方向或平面提供带宽较宽、较为完整的辐射场型。在一实施例中,切换装置也可以切换并致能两种不同极化方向的偶极天线21~24,使得不同极化方向的偶极天线可以分别在不同频段下操作,并与一无线装置进行信号传输,举例来说,天线装置10操作于802.11规范,偶极天线21及23操作于第一频率,例如:2.4GHz,而偶极天线22及24操作于第二频率,例如:5GHz。
图5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图5B的天线装置10基于图5A的天线装置而加以延伸与变化。相比图5A的实施例,图5B的天线装置10还包括四个偶极天线25~28,其结构相同于偶极天线21~24。两个偶极天线25与26的极化方向分别为Y轴的方向与X轴的方向。偶极天线21配置于偶极天线26以及偶极天线22之间,偶极天线26配置偶极天线21以及偶极天线25之间。两个偶极天线27与28的极化方向分别为Y轴的方向与X轴的方向。偶极天线24配置于偶极天线23以及偶极天线27 之间,偶极天线27配置偶极天线24以及偶极天线28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相同极化方向的偶极天线有不同的缺口方向,而得以达到使辐射场型更完整的功效。详细而言,对于极化方向为Y轴的偶极天线21、23、25、27而言,其缺口是交错设置;对于极化方向为X轴的偶极天线22、24、26、28而言,其缺口为对称设置。对于图5B所示的天线装置10而言,因为具有8个天线结构21~28,相比图5A所示的具有四个偶极天线21~24 的天线装置10,能够提供更高的天线增益,提升天线装置10的收发信号的效能。图5C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仿真图。天线装置10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天线阵列A1与A2,并且两个天线阵列A1与A2沿着X轴的方向而配置。举例而言,两个天线阵列A1与A2可使用于2X2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天线阵列A1与A2包括四个偶极天线21~24,其结构如图5A所示,故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偶极天线21~28分别具有馈入点160A~160H。偶极天线21、 23、25与27的极化方向都是平行Y轴,能够提供相似的辐射场型。天线装置10藉由偶极天线21、23、25与27的馈入点160A、160C、160E与160G连接切换装置30,用以切换并致能偶极天线21、23、25与27当中的其中相邻两者来收发射频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四个偶极天线21、23、25与27一起被切换并致能来收发射频信号。此外,偶极天线 22、24、26与28的极化方向都是平行X轴,能够提供相似的辐射场型。天线装置10藉由偶极天线22、24、26与28的馈入点160B、160D、160F与160H连接切换装置30,用以切换并致能偶极天线22、24、26与28当中的相邻两者来收发射频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四个偶极天线22、24、26与28一起被切换并致能来收发射频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天线装置10可连接两个具有一对四切换功能的切换装置30,来切换并致能四个偶极天线 21、23、25与27,以及四个偶极天线22、24、26与28。在另一实施例中,天线装置10 可连接一个具有一对八切换功能的切换装置30,来切换并致能八个偶极天线21~28。上述切换装置30的数量与形态可依据使用者需求与电路设计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天线装置10包括一个天线阵列A3,天线阵列A3包括四个偶极天线31~34。偶极天线31~34的极化方向平行于Y 轴,偶极天线31与33的缺口朝向与X轴相同的方向,偶极天线32与34的缺口朝向与X 轴相反的方向。偶极天线31~34的结构如同图1的偶极天线10,故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天线阵列A3配置于电路板50之上,而另一电路板60配置于电路板50的下方。电路板60包括一接地层,并且两个电路板50与60之间以导线结构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天线阵列A3配置于电路板50的第一面,而切换装置30配置于电路板50的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并且第二面朝向电路板60。
图6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图。天线装置10包括配置于电路板50的天线阵列A4,天线阵列A4包括四个偶极天线35~38。偶极天线35~38的极化方向平行于X轴,偶极天线35与36的缺口朝向与Y轴相同的方向,偶极天线37与38 的缺口朝向与Y轴相反的方向。图6C、图6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C所示,天线阵列A5具有八个偶极天线31~38。对于极化方向为Y轴的偶极天线31~34而言,其缺口是交错设置;对于极化方向为X轴的偶极天线35~38而言,其缺口为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此八个偶极天线31~38的任何相邻两者皆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向和/或具有不同的缺口的朝向。因此,天线装置10能够依据环境以及使用者需求,选择极化方向为X轴或Y轴的偶极天线。由于相同极化方向的偶极天线具有不同的缺口方向,能够在特定的方向或平面(例如大型体育场的观众席)提供波瓣较宽、较为完整的辐射场型。此外,在图6D的实施例中,天线装置10包括四个相同的天线阵列A5,每个天线阵列A5都具有四个极化方向为Y轴方向的偶极天线31、32、33与34,以及四个极化方向为X轴方向的偶极天线35、36、37与38。四个天线阵列A5沿着X轴的方向而配置。因此,四个天线阵列A5可使用于4X4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图7A、图7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31~34在第一频率以及第二频率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的模拟图。在此模拟图中,实线部分为回波损耗,虚线部分为耦合系数。偶极天线在第一频率(2.4GHz~2.5GHz)时的回波损耗低于-8.86dB,在第二频率(4.9GHz~5.95GHz)时的回波损耗低于-10.24dB。图7C、图7D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35~38在第一频率以及第二频率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如图所示,偶极天线在第一频率时的回波损耗低于-14.57dB,在第二频率时的回波损耗低于-10.91dB。由此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31~38适合使用于WiFi等无线通信。
图8A为图4B的切换装置30,操作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时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切换装置30在第一频率时的回波损耗低于-17.24dB,在第二频率时的回波损耗低于 -13.72dB。图8B、图8C分别为图4B的切换装置30在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馈入损耗(Insertion Loss)的模拟图。详细而言,图8B、图8C所显示的四条线是端点PA对四个端点PB~PE之间的馈入损耗,用以衡量两个端点之间的信号损耗的状况。切换装置30在第一频率时的馈入损耗位于-6.226dB~-6.422dB的范围,在第二频率时的馈入损耗位于 -6.48dB~-6.819dB的范围。由此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装置30的平均射频功率损耗在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分别为0.3dB与0.65dB,并且在端点PA所量测的阻抗大约为50 欧姆。因此,天线装置10搭配切换装置30可提供良好的射频信号传输性能。
图9A、图9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31~34在第一频率的X-Z平面与Y-Z平面的辐射场型图。由于偶极天线31~34的极化方向为Y轴的方向,在图9A所示的X-Z 平面的辐射场型图中,天线增益大于4dBi的辐射带宽的角度为86度(从-41度到45度),并且在Y轴方向的最大增益为6.8dBi。图10A、图10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 31、33、35与37在第二频率的X-Z平面与Y-Z平面的辐射场型图。由于偶极天线31、 33、35与37的极化方向为Y轴的方向,在图10A所示的X-Z平面的辐射场型图中,天线增益大于5dBi的辐射带宽的角度为143度(从-75度到685度),并且在Y轴方向的最大增益约为11.7dBi~13.9dBi。由此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Y轴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提供了对称的辐射场型以及宽广的辐射带宽。
图11A、图11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35~38在第一频率的X-Z平面与Y-Z平面的辐射场型图。由于偶极天线35~38的极化方向为X轴的方向,在图11A所示的X-Z 平面的辐射场型图中,天线增益大于4dBi的辐射带宽的角度为98度(从-45度到53度),并且在X轴方向的最大增益约为9.45dBi。图12A、图12B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偶极天线35~38在第二频率的X-Z平面与Y-Z平面的辐射场型图。由于偶极天线35~38的极化方向为X轴的方向,在图12A所示的X-Z平面的辐射场型图中,天线增益大于5dBi的辐射带宽的角度为106度(从-52度到54度),并且在X轴方向的最大增益约为 10.82dBi~12.17dBi。由此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X轴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提供了对称的辐射场型以及宽广的辐射带宽。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组件。本发明说明书中“耦接’一词泛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电性连接方式。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
一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一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一方向;以及
一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一方向,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与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每一者包括一第一天线结构和一第二天线结构,其中每一天线结构包括一第一辐射体以及一第二辐射体,该第一辐射体以及该第二辐射体之间具有一缺口,并且该第一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一第二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
其中该第一天线结构和该第二天线结构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其中该第一辐射体被安置以操作一第一频率的信号并且该第二辐射体被安置以操作一第二频率的信号;
其中该第一频率不同于该第二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三方向互相垂直,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差18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一馈入点,该第二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二馈入点,并且该天线装置藉由该第一馈入点与该第二馈入点连接一切换装置,以一起切换并致能该第一偶极天线以及该第二偶极天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偶极天线与一第四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结构相同于该第一偶极天线与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一方向,该第一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三偶极天线以及该第二偶极天线之间,并且该第三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该第二方向或该第三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一偶极天线以及该第四偶极天线之间,并且该第四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该第二方向或该第三方向。
5.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
至少一天线阵列,其中该天线阵列的每一者包括:
一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一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一方向;
一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一第二方向;
一第三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一方向;以及
一第四偶极天线,该第四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为该第二方向,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每一者包括两个天线结构,每一天线结构包括分别用以操作一第一频率的信号以及一第二频率的信号的一第一辐射体以及一第二辐射体,该第一辐射体以及该第二辐射体之间具有一缺口,并且该第一偶极天线的缺口与该第三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缺口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缺口朝向不同方向;
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和该第四偶极天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其中该第一频率不同于该第二频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二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一偶极天线以及该第三偶极天线之间,该第三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二偶极天线以及该第四偶极天线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且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沿着该第一方向而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天线阵列包括两个相同的天线阵列,并且该两个天线阵列沿着该第二方向而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阵列的每一者还包括一第五偶极天线与一第六偶极天线,该第五偶极天线与该第六偶极天线的结构相同于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该第五偶极天线与该第六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分别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六偶极天线以及该第二偶极天线之间,该第六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一偶极天线以及该第五偶极天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阵列的每一者还包括一第七偶极天线与一第八偶极天线,该第七偶极天线与该第八偶极天线的结构相同于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该第七偶极天线与该第八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分别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该第四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七偶极天线以及该第三偶极天线之间,该第七偶极天线配置于该第四偶极天线以及该第八偶极天线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一馈入点,该第三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三馈入点,该第五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五馈入点,该第七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七馈入点,并且该天线装置藉由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三馈入点、该第五馈入点与该第七馈入点连接一切换装置,用以切换并致能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该第五偶极天线与该第七偶极天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二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二馈入点,该第四偶极天线具有一第四馈入点,该第六偶极天线具有一第六馈入点,该第八偶极天线具有一第八馈入点,并且该天线装置藉由该第二馈入点、该第四馈入点、该第六馈入点与该第八馈入点连接一切换装置,用以切换并致能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四偶极天线、该第六偶极天线与该第八偶极天线。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天线阵列包括四个相同的天线阵列,并且该四个天线阵列沿着该第二方向而配置。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的缺口的朝向与该第三偶极天线的缺口的朝向相差180度并且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偶极天线的缺口的朝向与该第四偶极天线的缺口的朝向相差180度并且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一切换装置连接该天线装置,用以切换并致能该天线装置中的极化方向为第一方向的该第一偶极天线与该第三偶极天线,或是切换并致能该天线装置中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方向的该第二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一馈入点,该第二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二馈入点,该第三偶极天线具有一第三馈入点,该第四偶极天线具有一第四馈入点,并且该天线装置藉由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二馈入点、该第三馈入点与该第四馈入点连接一切换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切换装置用以切换并致能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该第三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并且该切换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一射频装置,该切换装置的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五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馈入点、该第二馈入点、该第三馈入点以及该第四馈入点,以进行该天线装置与该射频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其中该第一偶极天线与该第三偶极天线操作于一第一频率,该第二偶极天线与该第四偶极天线操作于一第二频率。
CN201510394080.8A 2015-07-07 2015-07-07 天线装置 Active CN106329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080.8A CN106329071B (zh) 2015-07-07 2015-07-07 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080.8A CN106329071B (zh) 2015-07-07 2015-07-07 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071A CN106329071A (zh) 2017-01-11
CN106329071B true CN106329071B (zh) 2019-02-12

Family

ID=5772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4080.8A Active CN106329071B (zh) 2015-07-07 2015-07-07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9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095A (zh) * 2017-10-10 2018-03-3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单射频通道二维无线电测向系统
CN111864390B (zh) * 2019-04-26 2022-03-22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构式天线模块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898A (zh) * 2007-02-28 2010-02-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阵列天线、无线通信设备和阵列天线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50212A (en) * 2008-05-16 2009-12-01 Asustek Comp Inc Antenna array
KR101819220B1 (ko) * 2012-03-14 201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구조 및 동작 방법
US20140134958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ual Feed Antenna System
TWI528645B (zh) * 2013-08-09 2016-04-0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結構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898A (zh) * 2007-02-28 2010-02-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阵列天线、无线通信设备和阵列天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071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5960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mimo天线和终端
CN104836031B (zh)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US11316263B2 (en) Radiation apparatus
CN102868017B (zh) 辐射装置及基于辐射装置的阵列天线
CN104901006B (zh) 基于分形结构的多频带微带mimo天线
WO2016127893A1 (zh) 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天线
TWI530021B (zh) 供mimo通訊系統使用之混合雙極單一槽孔天線
Prasanna et al. Compact two-port UWB MIMO antenna system with high isolation using a fork-shaped structure
CN112086738A (zh) 一种全向室分mimo天线
US8179330B2 (en) Omnidirectional wideband antenna
TWM485521U (zh) 多頻段天線
CN106329071B (zh) 天线装置
US20120218167A1 (en) Low cost patch antenna utilized in wireless lan applications
US9960499B2 (en) Antenna device
US20120162035A1 (en) All-in-one multi-band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03498B2 (en) Three-fold polarization diversity antenna
US7586448B2 (en) Multi-frequency antenna
CN104716433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N206422221U (zh) 电磁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187634A (zh) 一种由多个定向天线组成的mimo天线
CN111600137A (zh) 一种多制式移动通信信号测向天线
Yang et al. Planar two-element UWB MIMO antennas with high isolations
US20100245207A1 (en) Multi-sector radiating device with an omni-directional mode
CN203218458U (zh) 一种由多个定向天线组成的mimo天线
CN212517545U (zh) 一种多制式移动通信信号测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