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4377A -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4377A
CN106304377A CN201510303048.4A CN201510303048A CN106304377A CN 106304377 A CN106304377 A CN 106304377A CN 201510303048 A CN201510303048 A CN 201510303048A CN 106304377 A CN106304377 A CN 106304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elay
packet
equipment
transmission
estimat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30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4377B (zh
Inventor
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5103030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437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9058 priority patent/WO20161924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4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4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调度方式无法满足对于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以数据包为粒度确定传输方式,从而能够满足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调度设备在进行调度决策时,主要根据承载的QCI(QoS class Identifier,QoS等级标识;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质量)决定调度优先级承载相关“数据流”的调度优先级。此外调度设备在调度时还会优先保证重传数据块得到优先调度。由于现有调度机制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通常根据默认最大重传次数进行传输,因此一个数据包在最好情况下传输时延只需几毫秒(例如网络空载并且信道条件好),而在最坏情况下(例如网络重载导致排队等待时延,重传时延等)可能达到几十毫秒。
现有调度机制可以满足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流类业务相对宽松的(可以允许较大的时延抖动)时延要求。而对于未来5G自动控制类业务,需要满足业务所属数据包到达时延低于特定门限的概率达到99.9%甚至99.999%,这就要求调度设备在为每次传输制定传输方案时,要精确到以每个数据包为粒度制定传输方案,从而满足这种对于数据包传输时延门限近乎苛刻的要求。
由于目前调度设备主要保证的是业务的平均时延性能,对于有严格时延门限要求的业务,现有调度机制不能满足可靠传输的要求。
综上所述,目前的调度方式无法满足对于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调度方式无法满足对于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可选的,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可选的,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所述调度设备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之前,还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所述调度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包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数据包不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所述调度设备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发送设备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周期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或
所述发送设备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其中,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调度的调度设备,该调度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包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数据包不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调度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周期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或
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其中,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以数据包为粒度确定传输方式,从而能够满足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调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发送设备的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调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发送设备的结构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之间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对时延预算估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以数据包为粒度确定传输方式,从而能够满足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理解本发明。
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表示数据包被递交到发送端的MAC层后,一直到调度器收到调度请求之间经历的时延;
数据包等待时延是空口时延的一部分,特指从数据包进入到MAC层后一直到数据包被通过空口进行实际传输过程中这段时间。而网络传输时延除了空口时延外,也就是从数据包在接入点和通信对端通信实体之间传输的这段时延。
端到端时延要求值:表示端到端时延要求是指业务层通信实体之间的时延要求,端到端通信包括终端与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的通信,也包括终端与终端(Peer-Peer)模式的通信,在终端与终端下数据可以经过转发节点,也可以不经过转发节点。
时延估计值:调度设备根据业务上下文或历史信息估计出的时延估计值。
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时延估计值:表示是指业务数据,在接入点和对端通信实体之间传输的实际时延,由于对端实体在网络中位置可能不固定(例如网络中可以有多个可重定向的Web服务器),并且数据路由本身也可能不固定,因此造成了估计值和实际网络传输时延可能有一定偏差。
实际时延门限值:表示接收端根据端到端时延要求和实际端到端传输时延计算出的“冗余时延”(例如端到端时延要求10ms,实际测到端到端时延8ms则冗余2ms),则接受端可以将冗余时延与当前空口时延预算相加得到实际空口允许的时延门限(也就是实际时延门限)。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系统包括:调度设备10、发送设备20和接收设备30。
调度设备10,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发送设备20,用于根据调度设备10配置的传输方式,发送数据包;
接收设备30,用于根据调度设备10配置的传输方式,接收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调度设备以数据包为粒度确定传输方式。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端到端时延门限要求、时延估计值、业务传输可靠性要求、业务特性信息(周期性业务及其周期时间长度,突发性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参数是半静态参数。在实施中,将半静态参数配置到调度设备上,这样可以带来较高的灵活性。允许不同的运营商,以及不同的行业应用场景下差异性的配置这些参数。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可以是上行传输;也可以是下行传输;还可以终端间的传输。
如果是上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是终端;接收设备是接入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各类智能传感器,各类智能机器人机械臂,以及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可以是蜂窝通信中的基站、中继设备、家庭基站,以及Wifi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普通家用的WiFi路由器集成了接入点和路由器的功能,按照802.11协议也支持接入和控制器分离的场景,用于多接入点组网的场景,这里接入点主要指空口数据接收和发送的由运营商或用户部署的基础设施设备。)、无线路由器等。
如果是下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是接入点;接收设备是终端。
如果是终端间传输(比如D2D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是终端;接收设备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上行传输,数据包从接入网到外部网络的时延预算是相对固定的,这部分主要取决与接入网络与外部网络对等实体的空间距离,因此这部分预算在业务建立过程中就可以作为一个半静态的参数确定下来。而对于空口时延由于每个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很可能是不同的(与具体上行资源请求过程相关),因此调度设备在进行调度时要对每个数据包计算空口时延可靠性预算。
本发明实施例下行传输,接入点收到下行数据包后,为该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并在请求调度设备进行下行调度时将下行数据到的时间戳信息通知调度设备。调度设备为该下行数据包计算空口时延可靠性预算。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间直接传输,由于不涉及网络侧的转发时延,因此调度设备在确定调度方案时根据端到端时延确定数据包空口时延预算。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一、上行传输。
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时,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进一步的,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等于端到端时延要求值减去等待时延值再减去时延估计值。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等待时延值是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的。
如果业务不是周期性业务,发送设备会为每一个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这里的时间戳信息可以是绝对时间戳信息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戳信息。
如果业务是周期性业务,发送设备会为第一个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这里的时间戳信息可以是绝对时间戳信息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戳信息。对于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发送设备可以生成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也可以不生成,如果不生成,由于业务是周期业务,调度设备在获得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后,可以根据周期性推算出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绝对时间戳信息可以基于例如UTC(世界协调时)。相对时间戳信息可以是数据包到达时刻的系统的帧号和子帧号信息,或根据系统零号帧计算出的偏移值。
发送设备在确定了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后,会将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发送给调度设备,比如可以在上行调度请求中携带时间戳信息;
相应的,调度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的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例如数据包中携带的UTC表示时间信息T1,调度设备收到上行调度信息世界时刻T2,则调度设备用T2-T1就得到了等待时延。
在实施中,如果业务是周期业务,发送设备只发送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则调度设备在确定接收后续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时,需要调度设备和发送设备进行同步,例如调度设备和发送设备都是采用“世界时”同步方式,则调度设备在确定“收到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时,就是按照世界时为参考,记录收到上行调度消息的世界时信息。
例如首个数据包T1时刻到达,业务周期20ms,调度设备可以为发送设备预分配T1+20ms,T1+40ms,T1+60ms…的传输资源,这种情况下调度设备只需要知道首个数据包的到达时刻,由于可以准确估计出后续数据包的到达时刻,因此可以将调度等待时延完全消除。
由于发送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值,调度设备还可以读时延估计值进行调整。
具体的,发送设备周期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或
发送设备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
其中,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也就是说,时延偏差信息等于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网络传输时延等于端到端传输时延减去空口传输时延。
相应的,调度设备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调度设备根据业务类型或历史信息,设定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
例如根据目标设备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与设备自身的IP地址所处的网段,判断目标设备是一个”本地设备”还是一个“国内设备”或者是一个“外国设备”,类似于根据IP地址粗略判断设备的地理位置的方式。历史信息方式,即调度器保存其他终端与相同目标对端的(例如根据目标IP地址确定目标对端)通信过程中保存的实际时延作为本次通信的时延估计值。
发送设备根据实际数据到达情况计算实际数据到达时延门限。例如终端业务的按时到达率要求是99.9%,则根据实际到达数据情况,计算99.9%数据包到达的时延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在上报时可以同时支持事件触发型的上报和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性上报:
发送设备统计的实际时延门限一旦超过时延门限要求,立即触发上报时延门限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信息(例如终端的移动性或通信模式导致实际数据传输路径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业务建立初期调度设备对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存在重大偏差的情况下)。
周期性上报:
发送设备可以周期上报实际时延门限与时延门限要求的偏差信息,也可以周期上报发送设备测量到的实际时延门限信息。
相应的,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
例如,如果调度设备发现延迟误差是+1ms,则将时延估计值减1ms;如果调度设备发现延迟误差是-1ms,则将时延估计值+1ms。
调度设备在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后,就可以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可选的,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其中,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的可靠性为设定数值。
阈值的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比如单路一次传输时延和一次重传时延之和可以作为阈值,这样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无法完成一次重传,所以确定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反之,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则可以至少完成一次重传,所以确定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比如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5ms情况下(假设当前空口的性能指标是,单路一次传输时延4ms,可靠性达到99%,一次重传时延8ms,可靠性达到99.9%)。基于上述空口性能指标参数,由于空口最多仅能允许一次传输,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通过多路传输方式提高空口传输可靠性。如果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12ms,则空口传输过程除一次初始传输外还能允许一次重传,并且一次重传后可靠性可以达到99.9%。
一、可选的,如果确定可以进行重传,则可以进行单路多次传输,每次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在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允许进行多次重传的情况,调度设备根据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估计单次传输可达到的可靠性性能。
例如通过设置较低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等级,将空口单次单路上行传输的可靠性控制点控制在99%的正确传输概率,因此对于空口无反馈情况,为达到99.999%可靠性,则至少需要发送设备进行三次盲重传,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选择直接调度发送端在空口进行三次单路盲重传,前提是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允许进行三次重传。
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较大,例如空口时延预算值支持有反馈的重传(在有反馈情况下,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传,因此与盲重传相比将引入更大时延),则调度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设备首先进行单路单次传输,并在单路单次传输失败情况下调度重传。
这里还是假设通过选择较低的MCS等级,单路单次传输可靠性可达到99%,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调度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设备在重传时采用盲重传方案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例如通过调度三次盲重传使可靠性达到99.999%)。
为提高空口资源利用率,调度设备在调度初始传输时可以采用追求频谱效率的策略,包括通过提高MCS等级降低可靠性要求,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点设置在90%,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可以调度发送设备在重传时采用盲重传方案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例如通过调度三次盲重传使可靠性达到99.999%)。
将单次传输可靠性设置成不同点对无线资源消耗量和处理复杂度是不同的,例如为达到99%的单次可靠性,付出的资源效率将是90%的10倍,因此由于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设置为90%的话,同样为了达到99%的可靠性资源消耗会大大降低。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一样,由于资源消耗和可靠性不是线性关系,但是平均资源消耗是不一样的。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可靠性,如果确定可以进行重传,也可以进行多路多次传输,即每次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二、可选的,如果确定不可以进行重传,则可以进行多路单次传输,即在空间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在空口时延预算较小的情况下,调度设备可以通过调度发送设备使用多路传输方案提高传输可靠性。
通过空间多路传输提高可靠性,例如对于上行传输方向是,调度设备调度多个接收设备对发送设备的上行传输尝试接收。这里假设单路传输的可靠性可达到99%情况下,调度设备通过调度至少三个接入点尝试上行接收,将可靠性提升到99.999%。
通过频域多路传输提高可靠性,例如发送设备在一路载波上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是99%,调度设备通过调度发送设备分别在至少3个不相关载波上对数据进行重复传输,接收设备通过三个载波进行接收,从而将可靠性提高到99.999%。其中不同的载波可以是相同的RAT类型(例如载波都是基于LTE空口),也可以是不同的RAT类型(载波包括LTE空口和WLAN空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二也适用重传,即首次传输和重传都可以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可选的,如果调度设备能够获得终端的能力,还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如果终端能够支持多路传输,则可以选择进行多路单次传输;否则,不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当然,如果确定不可以进行重传,也可以进行单路单次传输,即初始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三、单路与多路组合传输方案。
对于空口预算允许有反馈重传的情况下,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在初始传输情况下采用单路传输方案从而获得较好的频谱效率性能,并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通过调度多路传输方案提高重传的可靠性。
调度设备在调度初始传输时采用追求频谱效率的策略,包括通过提高MCS等级降低可靠性要求,包括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点设置在90%,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通过多路传输方案将传输可靠性提升到99.999%。
情况二、下行传输。
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时,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进一步的,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等于端到端时延要求值减去等待时延值再减去时延估计值。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等待时延值是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的。
如果业务不是周期性业务,发送设备会为每一个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这里的时间戳信息可以是绝对时间戳信息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戳信息。
如果业务是周期性业务,发送设备会为第一个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这里的时间戳信息可以是绝对时间戳信息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戳信息。对于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发送设备可以生成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也可以不生成,如果不生成,由于业务是周期业务,调度设备在获得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后,可以根据周期性推算出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绝对时间戳信息可以基于例如UTC(世界协调时)。相对时间戳信息可以是数据包到达时刻的系统的帧号和子帧号信息,或根据系统零号帧计算出的偏移值。
发送设备在确定了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后,会将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发送给调度设备,比如可以在上行调度请求中携带时间戳信息;
相应的,调度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的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例如数据包中携带的UTC表示时间信息T1,调度设备收到上行调度信息世界时刻T2,则调度设备用T2-T1就得到了等待时延。
在实施中,如果业务是周期业务,发送设备只发送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则调度设备在确定接收后续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时,需要调度设备和发送设备进行同步,例如调度设备和发送设备都是采用“世界时”同步方式,则调度设备在确定“收到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时,就是按照世界时为参考,记录收到上行调度消息的世界时信息。
由于发送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值,调度设备还可以读时延估计值进行调整。
具体的,发送设备周期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或
发送设备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
其中,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相应的,调度设备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调度设备根据业务类型或历史信息,设定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
例如根据目标设备的IP地址与设备自身的IP地址所处的网段,判断目标设备是一个”本地设备”还是一个“国内设备”或者是一个“外国设备”,类似于根据IP地址粗略判断设备的地理位置的方式。历史信息方式,即调度器保存其他终端与相同目标对端的(例如根据目标IP地址确定目标对端)通信过程中保存的实际时延作为本次通信的时延估计值。
发送设备根据实际数据到达情况计算实际数据到达时延门限。例如终端业务的按时到达率要求是99.9%,则根据实际到达数据情况,计算99.9%数据包到达的时延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在上报时可以同时支持事件触发型的上报和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性上报:
发送设备统计的实际时延门限一旦超过时延门限要求,立即触发上报时延门限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信息(例如终端的移动性或通信模式导致实际数据传输路径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业务建立初期调度设备对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存在重大偏差的情况下)。
周期性上报:
发送设备可以周期上报实际时延门限与时延门限要求的偏差信息,也可以周期上报发送设备测量到的实际时延门限信息。
相应的,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
例如,如果调度设备发现延迟误差是+1ms,则将时延估计值减1ms;如果调度设备发现延迟误差是-1ms,则将时延估计值+1ms。
调度设备在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后,就可以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可选的,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其中,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的可靠性为设定数值。
阈值的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比如单路一次传输时延和一次重传时延之和可以作为阈值,这样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无法完成一次重传,所以确定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反之,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则可以至少完成一次重传,所以确定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比如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5ms情况下(假设当前空口的性能指标是,单路一次传输时延4ms,可靠性达到99%,一次重传时延8ms,可靠性达到99.9%)。基于上述空口性能指标参数,由于空口最多仅能允许一次传输,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通过多路传输方式提高空口传输可靠性。如果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12ms,则空口传输过程除一次初始传输外还能允许一次重传,并且一次重传后可靠性可以达到99.9%。
一、可选的,如果确定可以进行重传,则可以进行单路多次传输,每次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在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允许进行多次重传的情况,调度设备根据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估计单次传输可达到的可靠性性能。
例如通过设置较低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等级,将空口单次单路上行传输的可靠性控制点控制在99%的正确传输概率,因此对于空口无反馈情况,为达到99.999%可靠性,则至少需要发送设备进行三次盲重传,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选择直接调度发送端在空口进行三次单路盲重传,前提是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允许进行三次重传。
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较大,例如空口时延预算值支持有反馈的重传(在有反馈情况下,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传,因此与盲重传相比将引入更大时延),则调度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设备首先进行单路单次传输,并在单路单次传输失败情况下调度重传。
这里还是假设通过选择较低的MCS等级,单路单次传输可靠性可达到99%,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调度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设备在重传时采用盲重传方案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例如通过调度三次盲重传使可靠性达到99.999%)。
为提高空口资源利用率,调度设备在调度初始传输时可以采用追求频谱效率的策略,包括通过提高MCS等级降低可靠性要求,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点设置在90%,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可以调度发送设备在重传时采用盲重传方案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例如通过调度三次盲重传使可靠性达到99.999%)。
将单次传输可靠性设置成不同点对无线资源消耗量和处理复杂度是不同的,例如为达到99%的单次可靠性,付出的资源效率将是90%的10倍,因此由于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设置为90%的话,同样为了达到99%的可靠性资源消耗会大大降低。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一样,由于资源消耗和可靠性不是线性关系,但是平均资源消耗是不一样的。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可靠性,如果确定可以进行重传,也可以进行多路多次传输,即每次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二、可选的,如果确定不可以进行重传,则可以进行多路单次传输,即在空间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在空口时延预算较小的情况下,调度设备可以通过调度发送设备使用多路传输方案提高传输可靠性。
通过空间多路传输提高可靠性,例如对于上行传输方向是,调度设备调度多个接收设备对发送设备的上行传输尝试接收。这里假设单路传输的可靠性可达到99%情况下,调度设备通过调度至少三个接入点尝试上行接收,将可靠性提升到99.999%。
通过频域多路传输提高可靠性,例如发送设备在一路载波上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是99%,调度设备通过调度发送设备分别在至少3个不相关载波上对数据进行重复传输,接收设备通过三个载波进行接收,从而将可靠性提高到99.999%。其中不同的载波可以是相同的RAT类型(例如载波都是基于LTE空口),也可以是不同的RAT类型(载波包括LTE空口和WLAN空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二也适用重传,即首次传输和重传都可以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可选的,如果调度设备能够获得终端的能力,还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如果终端能够支持多路传输,则可以选择进行多路单次传输;否则,不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当然,如果确定不可以进行重传,也可以进行单路单次传输,即初始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三、单路与多路组合传输方案。
对于空口预算允许有反馈重传的情况下,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在初始传输情况下采用单路传输方案从而获得较好的频谱效率性能,并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通过调度多路传输方案提高重传的可靠性。
调度设备在调度初始传输时采用追求频谱效率的策略,包括通过提高MCS等级降低可靠性要求,包括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点设置在90%,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通过多路传输方案将传输可靠性提升到99.999%。
情况三、终端和终端之间的传输。
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时,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可选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等于端到端时延要求值减去等待时延值。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等待时延值是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的。
如果业务不是周期性业务,发送设备会为每一个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这里的时间戳信息可以是绝对时间戳信息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戳信息。
如果业务是周期性业务,发送设备会为第一个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这里的时间戳信息可以是绝对时间戳信息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戳信息。对于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发送设备可以生成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也可以不生成,如果不生成,由于业务是周期业务,调度设备在获得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后,可以根据周期性推算出后续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绝对时间戳信息可以基于例如UTC(世界协调时)。相对时间戳信息可以是数据包到达时刻的系统的帧号和子帧号信息,或根据系统零号帧计算出的偏移值。
发送设备在确定了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后,会将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发送给调度设备,比如可以在上行调度请求中携带时间戳信息;
相应的,调度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的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例如数据包中携带的UTC表示时间信息T1,调度设备收到上行调度信息世界时刻T2,则调度设备用T2-T1就得到了等待时延。
在实施中,如果业务是周期业务,发送设备只发送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则调度设备在确定接收后续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时,需要调度设备和发送设备进行同步,例如调度设备和发送设备都是采用“世界时”同步方式,则调度设备在确定“收到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时,就是按照世界时为参考,记录收到上行调度消息的世界时信息。
可选的,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其中,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的可靠性为设定数值。
阈值的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比如单路一次传输时延和一次重传时延之和可以作为阈值,这样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无法完成一次重传,所以确定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反之,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则可以至少完成一次重传,所以确定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比如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5ms情况下(假设当前空口的性能指标是,单路一次传输时延4ms,可靠性达到99%,一次重传时延8ms,可靠性达到99.9%)。基于上述空口性能指标参数,由于空口最多仅能允许一次传输,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通过多路传输方式提高空口传输可靠性。如果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12ms,则空口传输过程除一次初始传输外还能允许一次重传,并且一次重传后可靠性可以达到99.9%。
一、可选的,如果确定可以进行重传,则可以进行单路多次传输,每次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在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允许进行多次重传的情况,调度设备根据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估计单次传输可达到的可靠性性能。
例如通过设置较低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等级,将空口单次单路上行传输的可靠性控制点控制在99%的正确传输概率,因此对于空口无反馈情况,为达到99.999%可靠性,则至少需要发送设备进行三次盲重传,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选择直接调度发送端在空口进行三次单路盲重传,前提是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允许进行三次重传。
如果空口时延预算值较大,例如空口时延预算值支持有反馈的重传(在有反馈情况下,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传,因此与盲重传相比将引入更大时延),则调度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设备首先进行单路单次传输,并在单路单次传输失败情况下调度重传。
这里还是假设通过选择较低的MCS等级,单路单次传输可靠性可达到99%,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调度设备可以调度发送设备在重传时采用盲重传方案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例如通过调度三次盲重传使可靠性达到99.999%)。
为提高空口资源利用率,调度设备在调度初始传输时可以采用追求频谱效率的策略,包括通过提高MCS等级降低可靠性要求,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点设置在90%,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可以调度发送设备在重传时采用盲重传方案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例如通过调度三次盲重传使可靠性达到99.999%)。
将单次传输可靠性设置成不同点对无线资源消耗量和处理复杂度是不同的,例如为达到99%的单次可靠性,付出的资源效率将是90%的10倍,因此由于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设置为90%的话,同样为了达到99%的可靠性资源消耗会大大降低。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一样,由于资源消耗和可靠性不是线性关系,但是平均资源消耗是不一样的。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可靠性,如果确定可以进行重传,也可以进行多路多次传输,即每次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二、可选的,如果确定不可以进行重传,则可以进行多路单次传输,即在空间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多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具体的,在空口时延预算较小的情况下,调度设备可以通过调度发送设备使用多路传输方案提高传输可靠性。
通过空间多路传输提高可靠性,例如对于上行传输方向是,调度设备调度多个接收设备对发送设备的上行传输尝试接收。这里假设单路传输的可靠性可达到99%情况下,调度设备通过调度至少三个接入点尝试上行接收,将可靠性提升到99.999%。
通过频域多路传输提高可靠性,例如发送设备在一路载波上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是99%,调度设备通过调度发送设备分别在至少3个不相关载波上对数据进行重复传输,接收设备通过三个载波进行接收,从而将可靠性提高到99.999%。其中不同的载波可以是相同的RAT类型(例如载波都是基于LTE空口),也可以是不同的RAT类型(载波包括LTE空口和WLAN空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二也适用重传,即首次传输和重传都可以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可选的,如果调度设备能够获得终端的能力,还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如果终端能够支持多路传输,则可以选择进行多路单次传输;否则,不进行多路单次传输。
当然,如果确定不可以进行重传,也可以进行单路单次传输,即初始传输可以在空间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三、单路与多路组合传输方案。
对于空口预算允许有反馈重传的情况下,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在初始传输情况下采用单路传输方案从而获得较好的频谱效率性能,并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通过调度多路传输方案提高重传的可靠性。
调度设备在调度初始传输时采用追求频谱效率的策略,包括通过提高MCS等级降低可靠性要求,包括将初次传输的可靠性点设置在90%,在初始传输失败情况下,为保证重传的可靠性,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通过多路传输方案将传输可靠性提升到99.999%。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调度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200,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第二确定模块201,用于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调度模块202,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200还用于:
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可选的,若数据包是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数据包不是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201具体用于:
在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在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可选的,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300,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确定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通知模块301,用于将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传输模块302,用于根据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300还用于:
周期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时延估计值;或
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时延估计值;
其中,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度设备可以嵌入到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中。
如果是上行传输或终端间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为终端;如果是下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为接入点。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调度设备包括:
处理器401,用于读取存储器4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通过收发机402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收发机402,用于在处理器4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可选的,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处理器401还用于:
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处理器401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可选的,若数据包是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数据包不是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可选的,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在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在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可选的,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在图4中,总线架构(用总线400来代表),总线4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400将包括由处理器4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4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403在总线400和收发机4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4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4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4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4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401。
处理器401负责管理总线4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4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401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器501,用于读取存储器5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确定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通过收发机502将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根据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通过收发机502传输数据包。
收发机502,用于在处理器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的,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处理器501还用于:
周期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时延估计值;或
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时延估计值;
其中,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0来代表),总线5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500将包括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5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3在总线500和收发机5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5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5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5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5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501。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5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5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度设备可以嵌入到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中。
如果是上行传输或终端间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为终端;如果是下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设备为接入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系统中的设备,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601、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步骤602、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步骤603、调度设备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可选的,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包括:
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可选的,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包括:
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调度设备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之前,还包括:
调度设备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调度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可选的,若数据包是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数据包不是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可选的,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包括:
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调度设备在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可选的,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可选的,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包。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调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701、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发送设备确定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步骤702、发送设备将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步骤703、发送设备根据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可选的,发送设备根据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发送设备周期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时延估计值;或
发送设备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时延估计值;
其中,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说明。
例一、上行传输调度方案。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1:业务的建立过程中,调度设备保存针对该业务的半静态业务参数。
其中,半静态业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端到端时延门限要求、上行数据从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业务传输可靠性要求以及业务特性信息(周期性业务及其周期时间长度,突发性业务)。
调度设备可以在业务会话建立过程中,从终端,或接入点或核心网获得相应半静态业务参数。
可选的,调度设备还可以预先保存终端能力,并根据终端的能力确定传输方案。这里终端的能力主要指终端是否支持多路传输技术,包括多载波并行传输等。
步骤2:数据包到达终端MAC层后,MAC层为该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项。
其中,时间戳信息项中可携带绝对时间戳信息或相对时间戳信息。绝对时间戳信息可以基于例如UTC(世界协调时)。相对时间戳信息,可以是数据包到达时刻的系统的帧号和子帧号信息或根据系统零号帧计算出的偏移值。
步骤3:终端向调度设备发送上行调度请求,其中携带数据包时间戳信息。
步骤4:调度设备根据端到端时延要求,确定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等于端到端时延门限值减去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再减去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值后,结合传输可靠性要求(数据包按时到达率99.9),调度设备计算空口最大可传输次数,并确定相应的传输方案。例如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5ms情况下(假设当前空口的性能指标是,单路一次传输时延4ms,可靠性达到99%,一次重传时延8ms,可靠性达到99.9%)。基于上述空口性能指标参数,由于空口最多仅能允许一次传输,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通过多路传输方式提高空口传输可靠性。如果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为12ms,则空口传输过程除一次初始传输外还能允许一次重传,并且一次重传后可靠性可以达到99.9%,因此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通过空口单路方式进行初始传输。此外,在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值允许重传情况下,初始传输和重传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初始传输采用可靠性达到90%的单路传输方案,而在重传时采用可靠性达到99.9%的多路传输方案,降低初始传的可靠性要求,可以大大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空口一次传输可靠性提高一个数量级,通常意味着频谱效率的急剧下降)。
步骤5:调度设备将初始传输(如果允许重传还包括重传)的调度信息发送给终端。
其中,调度信息包括初始传输(如果允许重传还包括重传)采用的传输模式(例如单路传输还是多路传输),传输参数(例如传输采用的MCS等级),以及无线资源分配(传输占用的无线资源在时域和频域的位置信息)信息。对于业务特征符合周期性特征业务,调度设备还可以根据数据包到达的时间戳信息和业务周期信息,为后续周期性到达的数据包配置预调度信息,一方面可以降低数据包等待时延,另一方面消除由于调度过程引入的时延。
步骤6:调度设备将针对终端的调度信息发送给接入点。
步骤7:终端根据调度信息指示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例二、下行传输调度方案。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1:业务的建立过程中,调度设备保存针对该业务的半静态业务参数。
其中,半静态业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端到端时延门限要求、下行数据从外部网络到接入点的时延估计、业务传输可靠性要求以及业务特性信息(周期性业务及其周期时间长度,突发性业务)。
调度设备可以在业务会话建立过程中,从终端,或接入点或核心网获得相应半静态业务参数。
可选的,调度设备还可以预先保存终端能力,并根据终端的能力确定传输方案。这里终端的能力主要指终端是否支持多路传输技术,包括多载波并行传输等。
步骤2:数据包到达接入点后,接入点为该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项。
其中,时间戳信息项中可携带绝对时间戳信息或相对时间戳信息。绝对时间戳信息可以基于例如UTC(世界协调时)。相对时间戳信息,可以是数据包到达时刻的系统的帧号和子帧号信息或根据系统零号帧计算出的偏移值。
步骤3:接入点向调度设备发送下行调度请求,其中携带数据包时间戳信息。
步骤4:调度设备根据端到端时延要求,确定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空口时延预算等于端到端时延减门限要求减去数据包等待时延(调度设备根据数据包时间戳信息和收到调度请求的时刻信息计算数据包等待时延),再减去外部网络到接入点的时延估计。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值后,结合传输可靠性要求(数据包按时到达率99.9),调度设备计算空口最大可传输次数,并确定相应的传输方案。例如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5ms情况下(假设当前空口的性能指标是,单路一次传输时延4ms,可靠性达到99%,一次重传时延8ms,可靠性达到99.9%)。基于上述空口性能指标参数,由于空口最多仅能允许一次传输,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通过多路传输方式提高空口传输可靠性。如果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为12ms,则空口传输过程除一次初始传输外还能允许一次重传,并且一次重传后可靠性可以达到99.9%,因此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通过空口单路方式进行初始传输。此外,在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值允许重传情况下,初始传输和重传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初始传输采用可靠性达到90%的单路传输方案,而在重传时采用可靠性达到99.9%的多路传输方案,降低初始传的可靠性要求,可以大大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空口一次传输可靠性提高一个数量级,通常意味着频谱效率的急剧下降)。
步骤5:调度设备将初始传输(如果允许重传还包括重传)的调度信息发送给终端。
其中,调度信息包括初始传输(如果允许重传还包括重传)采用的传输模式(例如单路传输还是多路传输),传输参数(例如传输采用的MCS等级),以及无线资源分配(传输占用的无线资源在时域和频域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步骤6:调度设备将针对终端的调度信息发送给接入点。
对于业务特征符合周期性特征业务,调度设备还可以根据数据包到达的时间戳信息和业务周期信息,为后续周期性到达的数据包配置预调度信息,一方面可以降低数据包等待时延,另一方面消除由于调度过程引入的时延。
步骤7:接入点根据调度信息指示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例三、终端间直接传输调度方案。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之间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1:业务的建立过程中,调度设备保存针对该业务的半静态业务参数。
其中,半静态业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端到端时延门限要求,业务传输可靠性要求,以及业务特性信息(周期性业务及其周期时间长度,突发性业务)。
调度设备可以在业务会话建立过程中,从终端,或接入点或核心网获得相应半静态业务参数。此外调度设备还需要预先保存终端能力,以便确定传输方案。
步骤2:数据包到达终端MAC层后,MAC为该数据包生成时间戳信息项。其中时间戳信息项中可携带绝对时间戳信息或相对时间戳信息。绝对时间戳信息可以基于例如UTC(世界协调时)。相对时间戳信息,可以是数据包到达时刻的系统的帧号和子帧号信息或根据系统零号帧计算出的偏移值。
步骤3:终端向调度设备发送D2D通信调度请求,其中携带数据包时间戳信息。
步骤4:调度设备根据端到端时延要求,确定空口时延预算。
其中,空口时延预算值等于端到端时延门限要求减去数据包等待时延。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值后,结合传输可靠性要求(数据包按时到达率99.9),调度设备计算空口最大可传输次数,并确定相应的传输方案。例如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5ms情况下(假设当前空口的性能指标是,单路一次传输时延4ms,可靠性达到99%,一次重传时延8ms,可靠性达到99.9%)。基于上述空口性能指标参数,由于空口最多仅能允许一次传输,因此调度设备可以通过多路传输方式提高空口传输可靠性。如果针对当前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为12ms,则空口传输过程除一次初始传输外还能允许一次重传,并且一次重传后可靠性可以达到99.9%,因此调度设备可以调度终端通过空口单路方式进行初始传输。此外,在空口传输时延预算值允许重传情况下,初始传输和重传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初始传输采用可靠性达到90%的单路传输方案,而在重传时采用可靠性达到99.9%的多路传输方案,降低初始传的可靠性要求,可以大大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空口一次传输可靠性提高一个数量级,通常意味着频谱效率的急剧下降)。
步骤5:调度设备将初始传输(如果允许重传还包括重传)的调度信息发送给发送终端。
其中,调度信息包括初始传输(如果允许重传还包括重传)采用的传输模式(例如单路传输还是多路传输)、传输参数(例如传输采用的MCS等级),以及无线资源分配(传输占用的无线资源在时域和频域的位置信息)。对于业务特征符合周期性特征业务,调度设备还可以根据数据包到达的时间戳信息和业务周期信息,为后续周期性到达的数据包配置预调度信息,一方面可以降低数据包等待时延,另一方面消除由于调度过程引入的时延。
步骤6:发送终端按照从调度设备收到的调度信息,在D2D链路是,发送调度指示并进行数据包传输。接收终端根据从发送终端手段的调度指示对数据包传输进行接收。
例四、终端辅助的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预算估计调整方案。
调度设备对数据包从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考虑调度设备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端到端时延统计信息计算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实际时延(这里认为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终端本身的移动性或者实际通信对端的移动性会对这部分时延造成影响,但是由于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由于通信双方的移动性导致的)。因此是一个相对慢变的过程,因此调度设备对接入点到外部网络时延估计的更新也是一个相对慢变的过程)。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时延预算估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包括:
步骤1:业务开始后,调度设备根据业务类型或历史信息,为接入点到外部网络时延设定估计值。
例如调度设备可根据终端的会话信息,或数据包使用的IP地址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在进行终端间直接通信,与本地网络通信还是与远程网络通信。
调度设备在生成针对当前终端的实际时延估计值时,可以参考之前接入过网络的其他终端的时延估计值。
步骤2:终端根据实际数据到达情况计算实际数据到达时延门限。例如终端业务的按时到达率要求是99.9%,则终端根据实际到达数据情况,计算99.9%数据包到达的时延门限值。
步骤3:时延门限偏差值上报的触发机制同时支持事件触发型的上报和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性上报主要用于终端统计的实际时延门限一旦超过时延门限要求,终端可立即触犯时延门限偏差信息上报过程(例如终端的移动性或通信模式导致实际数据传输路径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业务建立初期调度设备对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存在重大偏差的情况下)。周期性上报可以帮助调度设备收集对时延门限满足情况的信息收集功能的需要。终端可以实际时延门限值与时延门限要求值的偏差值,也可以直接上报终端测量到的实际时延门限值。
步骤4:调度设备根据时延偏差值调整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
例如,如果格局终端上报发现延迟误差是+1ms,则调度设备将原先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减1ms;
如果终端上报发现延迟误差是-1ms,则调度设备将原先接入点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1ms并在接入点到外部网络时延估计更新后,重新计算数据包空口传输时延预算。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并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以数据包为粒度确定传输方式,从而能够满足时延要求比较高的业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设备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之前,还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包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数据包不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包括:
所述调度设备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所述调度设备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11.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发送设备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所述数据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周期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或
所述发送设备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其中,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14.一种进行调度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调度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执行的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调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来自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18.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包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数据包不是所述业务的第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发送设备发送的,或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是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和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的时间确定的。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小于设定阈值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为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调度发送设备针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首次传输,并在传输失败后进行重传。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次传输为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能够进行重传的方式为初始传输在空间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或在频域上的至少一条传输通道中传输所述数据包。
24.一种进行调度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设备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针对业务的每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戳信息通知给调度设备,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方式;其中所述空口时延预算值表示对应的数据包进入发送设备MAC层到数据包从接收设备MAC层被提交到高层间的最大允许时延;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设备确定的传输方式传输所述数据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的空口时延预算值是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的等待时延值、时延估计值和所述业务的业务参数中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值确定的;
其中,若上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接收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时延估计值;若下行传输,所述时延估计值为外部网络到发送设备的时延估计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周期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或
在实际时延门限值大于设定门限值后,向所述调度设备发送时延偏差信息或实际时延门限值,以使所述调度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调整所述时延估计值;
其中,所述时延偏差信息表示时延估计值与实际网络传输时延之间的偏差。
CN201510303048.4A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6304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3048.4A CN106304377B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6/079058 WO2016192466A1 (zh) 2015-06-04 2016-04-12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3048.4A CN106304377B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377A true CN106304377A (zh) 2017-01-04
CN106304377B CN106304377B (zh) 2019-12-13

Family

ID=57440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048.4A Active CN106304377B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4377B (zh)
WO (1) WO2016192466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500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095366A1 (en) * 2017-11-20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ermin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WO2020062819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55328A (zh) * 2019-06-06 2020-12-0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7456A (zh) * 2018-11-14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满足无线通信中时间控制要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2042380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空口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4145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29773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98799A1 (zh) * 2021-12-03 2023-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365066A (zh) * 2023-05-19 2023-06-30 东莞市易利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基于bms模块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16578586A (zh) * 2023-05-06 2023-08-11 重庆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数据查询系统
WO2024067172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7455B (zh) * 2017-06-02 2020-09-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认知无线网络的分布式接入控制方法
CN112205028B (zh) * 2018-08-29 2023-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4726803B (zh) * 2021-01-05 2023-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延信息测量和反馈的方法、通信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8042618A (zh) * 2022-11-11 2024-05-1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9262A1 (en) * 2006-01-16 2007-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downlink packet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BS) system
US20110075579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James Paul Seymou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a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274053A1 (en) * 2010-05-06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packet latency
CN102548011A (zh) * 2011-01-04 2012-07-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继接入链路的半持续调度、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1403A (ko) * 2010-03-08 2011-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패킷 포워딩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9262A1 (en) * 2006-01-16 2007-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downlink packet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BS) system
US20110075579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James Paul Seymou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a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274053A1 (en) * 2010-05-06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packet latency
CN102548011A (zh) * 2011-01-04 2012-07-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继接入链路的半持续调度、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500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958329B2 (en) 2017-03-30 2021-03-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9095366A1 (en) * 2017-11-20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ermin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CN111373677A (zh) * 2017-11-20 2020-07-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重传的动态终止
US11677506B2 (en) 2017-11-20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ermin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US11991001B2 (en) 2017-11-20 2024-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ermin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WO2020062819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503531B2 (en) 2018-09-29 2022-11-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997456A (zh) * 2018-11-14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满足无线通信中时间控制要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997456B (zh) * 2018-11-14 202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满足无线通信中时间控制要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055328B (zh) * 2019-06-06 2021-09-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55328A (zh) * 2019-06-06 2020-12-0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05428A (zh) * 2020-08-28 2022-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空口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42380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空口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05428B (zh) * 2020-08-28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空口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4145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29773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98799A1 (zh) * 2021-12-03 2023-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67172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578586A (zh) * 2023-05-06 2023-08-11 重庆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数据查询系统
CN116578586B (zh) * 2023-05-06 2023-11-17 重庆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数据查询系统
CN116365066B (zh) * 2023-05-19 2023-09-22 东莞市易利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基于bms模块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16365066A (zh) * 2023-05-19 2023-06-30 东莞市易利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基于bms模块的电源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2466A1 (zh) 2016-12-08
CN106304377B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4377A (zh)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EP359201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multi-point transceivers
US11116024B2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packet duplication in multi-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CN102088788B (zh) 传送上行链路信令信息
KR10159740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무선 주파수 신호 수신 방법, 그의 마스터 유닛 및 슬레이브 유닛
CN1043339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90325B (zh) 确定及维护多跳网络服务质量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55930A (zh) 包括高频突发传输的蜂窝网络的操作方法
CN104125039B (zh)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2650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9496456A (zh)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entenaro et al. System-level study of data duplication enhancements for 5G downlink URLLC
KR20110043769A (ko) 다운링크를 통해 네트워크-와이드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통신을 지원하는 아키텍처
EP3226606B1 (en) Method for ran-wlan aggregation
CN103380587A (zh) 在通信系统中的错误控制
CN102548011A (zh) 中继接入链路的半持续调度、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46371A (zh) 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分组生成的方法
CN103563269B (zh) 用于为来自多个小区的协调传输分配资源的设备和方法
CN10428540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KR20220137726A (ko) Iab 네트워크의 다중화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iab 노드
CN102595513B (zh)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US20230319625A1 (en) Repl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ma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abling architectures for uplink and downlink decoupled networks
US970638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8702773A (zh) 传输尝试的分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