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2261A -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2261A
CN106302261A CN201610629083.XA CN201610629083A CN106302261A CN 106302261 A CN106302261 A CN 106302261A CN 201610629083 A CN201610629083 A CN 201610629083A CN 106302261 A CN106302261 A CN 106302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mmand
equipment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subaddress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90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2261B (zh
Inventor
陈益军
崔文华
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90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2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2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 H04L49/109Integrated on microchip, e.g. switch-on-ch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用于不改写第一设备控制程序,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并确定出系统参数;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为写命令,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待写入数据并发送至目标子地址;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为读命令,将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解码其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其返回至第二设备。本发明实现了在不改写第一设备控制程序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多个命令发送给多个系统参数不同的第三设备的子地址。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视的画质要求越来越高。在电视的画质控制过程中,一般通过片上系统(System on a Chip,简称SOC)芯片对显示屏的时序控制电路(Timing Controller,简称TCON)进行控制,但为了提高画质,经常会增加一个帧频转换(Frame Rate Conversion,简称FRC)芯片做画质处理,以提高运动画面的清晰程度等。这种情况下,FRC芯片的总线一般连接在TCON芯片上。如果SOC芯片的总线和FRC芯片的总线同时连接在TCON,那么当SOC芯片需要对TCON芯片发送控制命令时,就会造成总线冲突。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上述两个主控芯片对TCON芯片的控制造成总线冲突,SOC芯片不会直接控制TCON芯片,而是采用SOC芯片将控制命令发送给FRC芯片,再由FRC芯片转发至TCON芯片。FRC芯片中的控制程序需要进行设置,以使进行设置后的FRC与TCON芯片中的目标子地址的参数可以匹配,从而实现进行设置后的FRC在接收到SOC芯片发送给目标子地址的控制命令之后,可以成功将其转发给目标子地址。
举个例子,TCON芯片的设备地址为0XE8,其第一子地址为0X01,第一子地址处的设备只能接收字长为1Byte的数据,其第二子地址0X02,第二子地址处的设备只能接收字长为2Byte的数据。FRC芯片的设备地址为0X88。
若SOC芯片向TCON芯片的第一子地址0X01写入字长为1Byte的数据0X06,则先将FRC芯片的控制程序进行设置得到FRC1芯片,以使FRC1芯片与TCON芯片的第一子地址的参数相匹配。之后,SOC芯片向FRC1芯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格式可为【FRC地址,TCON的第一子地址,数据】,具体为【0X88,0X01,0X06】,由于FRC1芯片与TCON芯片的第一子地址匹配,因此FRC1芯片可以对第一控制命令正确解码,正确解码之后FRC1芯片成功生成第二控制命令,格式可为【TCON的第一子地址,数据】,即为【0X01,0X06】,并向TCON芯片的第一子地址成功转发第二控制命令,TCON芯片的第一子地址成功接收数据0X06。
若SOC芯片向TCON芯片的第二子地址0X02写入字长为2Byte的数据0X08,则先将FRC芯片进行设置得到FRC2芯片,以使FRC2芯片与TCON芯片的第二子地址的参数匹配。之后,SOC芯片向FRC2芯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0X88,0X02,0X08】,由于FRC2芯片与TCON芯片的第二子地址匹配,因此FRC2芯片可以对第三控制命令正确解码,正确解码之后FRC2芯片成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0X02,0X08】,并向TCON芯片的第二子地址成功转发第四控制命令,TCON芯片的第二子地址成功接收数据0X08。
现有技术中TCON芯片存在多个子地址,可见需要频繁的对FRC的控制程序进行改写,以使其适配不同的TCON芯片的子地址的参数,可见,该种方案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命令发送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实现在不改写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可选地,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
在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时,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目标子地址所对应的系统参数,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第三设备中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确定出系统参数。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
可选地,系统参数为:目标子地址对应的字长。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指示信息用于:
使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可选地,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可选地,系统参数为:目标子地址对应的字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转发控制命令的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可选地,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
在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时,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预设的第三设备中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确定出系统参数。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
可选地,系统参数为:目标子地址对应的字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接收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
指示信息用于:
使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接收单元。
可选地,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发送单元,用于: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发送单元,用于: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可选地,系统参数为:目标子地址对应的字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由于第一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因此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正确的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且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对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正确解码,可见,该方案在将多个第一控制命令发送给多个系统参数不同的第三设备的子地址时,仅用一套控制程序即可,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写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写命令发送的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读命令发送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100包括第二设备102、第一设备101以及第三设备103。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02连接第一设备101,第一设备101连接第三设备103。在控制命令发送过程中,第二设备102需要对第三设备103发送控制命令时,为避免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对第三设备103的控制造成总线冲突,第二设备102先将第一控制命令发送至第一设备101,第一设备101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再发送至第三设备103。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有很多种,比如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均为芯片,且它们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选地的应用场景,第一设备101可为FRC芯片,可选地,也可为其它发送命令芯片;第二设备102可为SOC芯片,也可为其它主控芯片;第三设备103可为TCON芯片,也可为其它从控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设备103中有多个子地址,第二设备102可以通过第一设备101向第三设备103的不同子地址发送控制命令。每个子地址对应一套系统参数,系统参数比如可为字长,也就是说每个子地址对应一个该子地址能处理的数据的字长,任两个子地址所对应的字长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当第二设备102需要向第三设备103的目标子地址写数据时,第二设备102将待写入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101,第一设备101只有知道了需要接收的待写入数据的字长,才能正确接收待写入数据,即对包括待写入数据的控制命令进行正确解码。当第二设备102需要读第三设备103的目标子地址的数据时,第一设备101接收到第三设备103返回的待读取数据时,第一设备101只有知道了需要接收的待写入数据的字长,才能正确接收待读取数据,即对包括待读取数据的控制命令进行正确解码。
基于上述内容以及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命令发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步骤2002;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步骤2003;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步骤2004;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
步骤2005;第一设备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步骤2006: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
步骤2007:第一设备将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步骤2008:目标子地址向第一设备返回的待读取数据;
步骤2009: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
步骤2010:第一设备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可选地,指示信息用于:使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第一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因此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正确的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且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对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正确解码,可见,该方案在将多个第一控制命令发送给多个系统参数不同的第三设备的子地址时,仅用一套控制程序即可,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写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示信息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可通过某个指示位的特殊值的形式指示出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以下两种可选地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
也就是说,第二设备直接向第一设备发送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此种方案,第一设备可减轻工作量,即直接接收到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即可,无需再进行一系列的方法流程去确定系统参数。
实施方式二,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也就是说,指示信息中仅包括目标子地址,该目标子地址用于使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操作对象。如此,减少了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的数据负荷量,节省了网络开销。另一方面,第一设备需要根据目标子地址确定出该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可选地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第三设备中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确定出系统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中预设了第三设备中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当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时,第二设备根据目标子地址在对应关系表中找到目标子地址所对应的系统参数。
通过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三设备的各个子地址的系统参数,当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含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当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第二控制命令,并发送至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将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数据进行解码,并向第二设备返回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如此,第一设备在发送命令时,不需要每发送至一个目标子地址就改写一次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只需要根据第三设备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就可以实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正确解码,从而提高了第一设备控制程序的通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有两种,分别为写命令和读命令。当第一控制命令为写命令时,第二设备需要向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写入待写入数据;当第二控制命令为读命令时,第二设备需要读取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上的待读取数据。下面分为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两种情况详细描述。
第一种情况,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
可选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可选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
相应地,可选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可选地,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图2a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写命令发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当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如此,第一设备可以对第三控制命令正确解码,从而获取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即获取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目标子地址,以及系统参数。由于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因此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系统参数确定出待写入数据的规格,比如确定待写入数据的字长,进而可以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正确解码。
可选地,第三控制命令也可包括更多的内容,比如图2a中所示的,第三控制命令的内容为:【第一设备地址,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第三设备地址,目标子地址,目标子地址的系统参数】。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也可包括更多的内容,比如图2a中所示的,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的内容为:【第一设备地址,写数据命令的标识,待写入数据】。其中,写数据命令的标识即表示第一控制命令为写数据命令的标识。第一设备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待写入数据,并生成第四控制命令,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图2a中示例性示出了一种可能的第四控制命令的形式,比如第四控制命令的内容为:【第三设备地址,目标子地址,待写入数据】。写数据命令的标识用于指示出第一控制命令为需要向第三设备写待写入数据的命令。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含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可指示出系统参数和目标子地址,因此,第二设备不需要对控制程序进行改写,根据指示信息可以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正确解码,即能够正确接收到待写入数据,之后成功生成包含待写入数据的第四控制命令,进而发送给第三设备。
第二种情况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可选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
可选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一设备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图2b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读命令发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b所示,当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指示信息包含于第一控制命令中进行发送,如此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可选地,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命令可以为【第一设备地址,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第三设备地址,目标子地址,目标子地址的系统参数】,也就是说,第一控制命令包括第一设备地址,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第三设备地址,目标子地址和目标子地址的系统参数。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第二控制命令,并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可选地,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控制命令可以为【第三设备地址,目标子地址,第三设备读地址】。
目标子地址向第一设备返回待读取数据,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中的系统参数对待读取数据进行解码,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包含读取内容命令的第六控制命令,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返回待读取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六控制命令之前,第二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一个第五控制命令,比如可每隔五秒发送一次第五控制命令,第五控制命令用于使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成功的读取并解码第三设备返回的待读取数据。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五控制命令之后,根据自己接收待读取数据的情况,向第二设备返回状态信息。
举个例子,第二设备每隔十秒钟向第一设备发送一个第五控制命令,若第一设备未成功解码待读取数据,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状态信息为等待,此时,第二设备继续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五控制命令;若第一设备已经成功解码待读取数据,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状态信息为成功,此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六控制指令。
可选地,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五控制命令可以为【第一设备地址,读状态命令的标识,第一设备读地址】。第一设备读地址为第一设备中存储待读取数据的地址。读状态命令的标识用于指示出第五控制命令为确定第一是否成功的读取并解码第三设备返回的待读取数据。
可选地,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六控制命令可以为【第一设备地址,读数据内容命令的标识,第一设备读地址】。即第一设备接收到第六控制命令之后,第二设备向第二设备返回的待读取数据。读数据内容命令的标识用于指示出第六控制命令为需要读取待读取数据的命令。
具体实施中,由于第三设备的各个子地址的系统参数不一样,比如系统参数为字长,也就是说每个子地址对应一个该子地址能处理的数据的字长,任两个子地址所对应的字长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当第二设备需要向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写数据时,第二设备将待写入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只有知道了需要接收的待写入数据的字长,才能正确接收待写入数据,即对包括待写入数据的控制命令进行正确解码。当第二设备需要读取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的数据时,第二设备发送包含字长的第一控制指令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只有知道了需要从第三设备的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的字长,才能正确解码获得待读取数据。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由于第一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因此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正确的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且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对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正确解码,可见,该方案在将多个第一控制命令发送给多个系统参数不同的第三设备的子地址时,仅用一套控制程序即可,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写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相同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转发控制命令的设备,具体为上述内容中的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该第一设备300包括接收单元301、处理单元302;其中:
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处理单元302,用于:
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若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第二设备。
可选地,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
在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时,处理单元302,用于:
根据预设的第三设备中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确定出系统参数。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接收单元301,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处理单元302,用于:
根据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接收单元301,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302,用于:
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
可选地,系统参数为:目标子地址对应的字长。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由于第一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因此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正确的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且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对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正确解码,可见,该方案在将多个第一控制命令发送给多个系统参数不同的第三设备的子地址时,仅用一套控制程序即可,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写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相同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设备,具体为上述内容中的第二设备,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该第二设备400包括发送单元401、接收单元402;其中:
发送单元401,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目标子地址以及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接收单元402,用于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接收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
指示信息用于:
使第一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
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根据系统参数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待写入数据发送至目标子地址;
并在确定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目标子地址;并根据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接收单元402。
可选地,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和系统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目标子地址。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发送单元401,用于: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待写入数据。
可选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发送单元401,用于: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指示信息。
可选地,系统参数为:目标子地址对应的字长。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由于第一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系统参数,因此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正确的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且在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对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正确解码,可见,该方案在将多个第一控制命令发送给多个系统参数不同的第三设备的子地址时,仅用一套控制程序即可,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写第一设备的控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命令发送给第三设备的多个子地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命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命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命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命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命令产生包括命令装置的制造品,该命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命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命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子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系统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系统参数对所述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
所述第一设备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并根据所述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所述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所述第二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子地址和所述系统参数;或者,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子地址;
在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子地址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子地址所对应的系统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所述第三设备中各个子地址与系统参数的对应关系表,确定出所述系统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所述待写入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
5.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子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
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系统参数;
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根据所述系统参数对所述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
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并根据所述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所述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所述第二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子地址和所述系统参数;或者,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子地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时:
所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所述待写入数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
所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和所述指示信息。
9.一种用于转发控制命令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子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系统参数;
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则根据所述系统参数对所述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
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则将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并根据所述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所述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所述第二设备。
10.一种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第一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子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子地址对应的系统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时,接收所述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
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系统参数;
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写命令,根据所述系统参数对所述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中包括的待写入数据;并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
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的类型标识为读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生成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目标子地址;并根据所述系统参数接收并解码所述目标子地址返回的待读取数据,将解码后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至所述接收单元。
CN201610629083.XA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302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9083.XA CN106302261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9083.XA CN106302261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261A true CN106302261A (zh) 2017-01-04
CN106302261B CN106302261B (zh) 2019-09-17

Family

ID=57664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9083.XA Active CN106302261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22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048A (zh) * 2020-05-08 2020-08-25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7190B1 (en) * 1997-09-09 2003-03-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hip card with memory for programs which can be reload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CN1768310A (zh) * 2003-01-29 2006-05-03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控制可寻址远程装置的综合控制系统
CN101421701A (zh) * 2006-04-10 2009-04-29 苹果公司 使用nand闪存的直接引导配置
CN101853417A (zh) * 2010-05-24 2010-10-06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Cf接口信息安全设备的工作方法和系统
CN102474438A (zh) * 2010-05-27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环状传输系统中的节点装置、集成电路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7190B1 (en) * 1997-09-09 2003-03-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hip card with memory for programs which can be reload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CN1768310A (zh) * 2003-01-29 2006-05-03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控制可寻址远程装置的综合控制系统
CN101421701A (zh) * 2006-04-10 2009-04-29 苹果公司 使用nand闪存的直接引导配置
CN101853417A (zh) * 2010-05-24 2010-10-06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Cf接口信息安全设备的工作方法和系统
CN102474438A (zh) * 2010-05-27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环状传输系统中的节点装置、集成电路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048A (zh) * 2020-05-08 2020-08-25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261B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2240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106339061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
CN101252640B (zh) 向机顶盒写入序列号的方法
CN109029918A (zh) 一种gamma调节绑点的方法及装置
US9030609B1 (en) Segmented video data processing
CN116547644A (zh) 检测可编程原子事务中的无限循环
US20070106835A1 (en) Display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updating parameters of the same
CN103780942B (zh)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237532A (zh) 基于Linux嵌入式系统的多窗口实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6302261A (zh) 一种控制命令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98295A (zh) 芯片、加速卡以及电子设备、数据处理方法
CN111767995A (zh) 运算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US10067715B2 (en) Buffer-based update of state data
CN106507148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394099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799771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9360142B (zh) 一种基于zynq的多通道图形输出控制方法
US8321869B1 (en) Synchronization using agent-based semaphores
CN114780460B (zh) 一种dma控制器和方法
CN115129444A (zh) 一种应用程序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19423B1 (en) Memory-mapped state bu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N109739805A (zh) 配置模块的参数的方法和配置模块的参数的装置
CN114358577A (zh) 订单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65651A (zh) 一种演示视频源输出的优化方法
US2017025534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