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2011A -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2011A
CN106302011A CN201610657865.4A CN201610657865A CN106302011A CN 106302011 A CN106302011 A CN 106302011A CN 201610657865 A CN201610657865 A CN 201610657865A CN 106302011 A CN106302011 A CN 106302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st
information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
relevant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7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2011B (zh
Inventor
陈高敏
范磊
赵海迪
赵刚
顾思斌
潘柏宇
王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k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k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k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578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2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2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2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0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7Certifying or maintaining trusted computer platforms, e.g. secure boots or power-downs, version controls, system software checks, secure updates or 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 G06F21/577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and evaluating computer system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能够简化多端测试的流程,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测试效率;能够自动获取设备信息和测试信息等,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操作便捷性,并能避免人工查看与录入引起的错误。

Description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务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端迅速扩展到移动端,测试工作也从PC端过渡到PC端和移动端等多端。然而,现有的测试方式无法适应多端的应用场景,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移动端的测试信息,需要测试人员首先在移动端获取,再人工上传到PC端,PC端接收到测试信息后,测试人员再在PC端打开漏洞管理系统以提交漏洞相关信息,流程繁琐,操作便捷性较低;第二,移动设备的信息需要人为查看并录入漏洞管理系统,耗费人力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多端测试技术的操作便捷性较低。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
在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型号在所述第一终端上显示所述第二终端。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与所述第二终端运行的原生应用或者网页应用相关的漏洞描述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漏洞描述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处理方式: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的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所述截图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所述录屏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录屏,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所述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所述测试日志。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记录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项目编号、所述漏洞的漏洞类型、所述漏洞的优先级、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应用场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指派人信息和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标签。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为同一终端。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测试信息作为附件添加到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终端,包括:
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测试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测试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对于上述测试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唯一标识符和型号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
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第二终端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型号在所述测试终端上显示所述第二终端。
对于上述测试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
漏洞描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与所述第二终端运行的原生应用或者网页应用相关的漏洞描述信息;
第二对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漏洞描述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对于上述测试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信息获取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截图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所述截图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所述测试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
视频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所述录屏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录屏,并向所述测试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
测试日志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所述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所述测试终端返回所述测试日志。
对于上述测试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项目编号、所述漏洞的漏洞类型、所述漏洞的优先级、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应用场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指派人信息和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标签。
对于上述测试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测试信息作为附件添加到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中。
对于上述测试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为同一终端。
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并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能够简化多端测试的流程,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测试效率;能够自动获取设备信息和测试信息等,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操作便捷性,节省人力,并能避免人工查看与录入引起的错误;无需在原生应用中集成软件开发工具包就能够应用于原生应用的多端测试中,降低了多端测试的使用成本;能够与原有的漏洞管理系统相结合,从而能够降低学习成本;使用范围广,能够支持原生应用、网页应用和PC端的漏洞提交。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一示例性的实现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上显示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第一终端的测试信息获取界面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另一示例性的实现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中的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信息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采用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8a示出现有技术中手机端向PC端的漏洞管理系统提交漏洞的示例性的流程图;
图8b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中手机端向PC端的漏洞管理系统提交漏洞的示例性的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测试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测试终端的一示例性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测试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
在步骤S101中,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可以在项目与事务跟踪工具JIRA上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在步骤S102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可以为PC,也可以为其他集成有漏洞管理系统的测试终端,在此不作限定。第二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通信。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的操作系统的版本、厂商信息、序列号和设备名称等,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调用ADB(Android Debug Bridge,安卓调试桥)命令获取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无需由测试人员在第二终端通过人工的方式查看,且无需测试人员在第一终端通过人工的方式录入漏洞管理系统中,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操作便捷性,节省人力,并能避免人工查看与录入引起的错误。
在步骤S103中,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例如,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截取的图像、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和测试日志等,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在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后,可以在第一终端上显示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以使用户可以查看或者删除获取的测试信息。
在步骤S104中,第一终端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终端将测试信息作为附件添加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中。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一示例性的实现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步骤S201中,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在步骤S202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可以调用ADB命令获取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其中,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可以为第二终端的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标识),在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S203中,第一终端根据唯一标识符和型号在第一终端上显示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在获取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后,可以将第二终端的型号渲染到第一终端的界面上,以在第一终端显示第二终端,从而使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信息。
在步骤S204中,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在步骤S205中,第一终端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可以在第一终端上显示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名称。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上显示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的示意图。在图3中,有两个终端分别与第一终端连接,其中一个终端的型号为Xiaomi MI 4LTE,另一个终端的设备名称为“webtest”的iPhone。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终端进行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与第二终端运行的原生应用或者网页应用相关的漏洞描述信息;第一终端建立漏洞描述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建立漏洞描述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可以与步骤S104或S205同步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仅能支持原生应用(Native APP)的漏洞提交,还能支持网页应用(HTML5APP)的漏洞提交,并能支持PC端的漏洞提交,使用范围广,在不破坏原有的PC端的漏洞提交系统的漏洞提交流程的前提下,低成本整合移动端的漏洞提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不同的用户操作,第一终端的处理方式不同。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处理方式:
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的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截图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
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的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录屏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进行录屏,并向第一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
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的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测试日志。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第一终端的测试信息获取界面的示意图。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可以在测试信息获取界面显示如图4所示的截图按钮。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通过截图按钮进行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截图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第一终端可以在测试信息获取界面显示第二终端截取的图像,如图4中的“图1”和“图4”,以使用户可以查看或者删除该图像。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可以在测试信息获取界面显示如图4所示的录屏按钮。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通过录屏按钮进行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录屏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开始录屏;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再次点击录屏按钮的情况下,生成录屏停止指令,并将录屏停止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停止录屏。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第一终端可以在测试信息获取界面显示第二终端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如图4中的“视频2”,以使用户可以查看或者删除该视频文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终端可以在测试信息获取界面显示如图4所示的开始抓日志按钮。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通过开始抓日志按钮进行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测试日志。第一终端可以在测试信息获取界面显示第二终端抓日志得到的测试日志,如图4中的“日志2”,以使用户可以查看或者删除该测试日志。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的另一示例性的实现流程图。如图5所示:
在步骤S501中,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在步骤S502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在步骤S503中,第一终端记录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项目编号、漏洞的漏洞类型、漏洞的优先级、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应用场景、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指派人信息和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标签。
其中,漏洞的优先级可以指的是该漏洞的处理优先级。
在步骤S504中,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在步骤S505中,第一终端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中的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信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项目名称、JIRA地址、项目ID(Identity,标识号)、问题类型、模块、指派人列表、标签列表和测试APP(Application,应用)包名。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采用的架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可以采用BugFlash基本架构。其中,终端连接管理模块可以用于检测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信息,并可以用于显示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信息。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唯一标识符和型号等。终端截图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终端截取的图像。终端录屏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终端抓日志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日志。项目配置管理模块可以用于配置漏洞管理相关项目。漏洞管理系统操作模块可以用于实现漏洞管理系统的操作。Node.js是一个JavaScript运行环境,Node.js模块可以用于为BugFlash基本架构提供运行环境。ADB命令可以由第一终端调用,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漏洞管理系统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用于实现漏洞管理系统的登录、提交漏洞和添加附件等。ImageMagick图像处理可以用于实现第一终端的图像处理。
图8a示出现有技术中手机端向PC端的漏洞管理系统提交漏洞的示例性的流程图;图8b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中手机端向PC端的漏洞管理系统提交漏洞的示例性的流程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例如,第一终端为PC端,第二终端为手机端,PC端获取的手机端的测试信息包括手机端的截图。由图8a和图8b可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简化了漏洞提交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为同一终端,例如,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为同一PC。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无需根据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在第一终端上显示第二终端。
这样,通过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并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能够简化多端测试的流程,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测试效率;能够自动获取设备信息和测试信息等,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操作便捷性,节省人力,并能避免人工查看与录入引起的错误;无需在原生应用中集成软件开发工具包就能够应用于原生应用的多端测试中,降低了多端测试的使用成本;能够与原有的漏洞管理系统相结合,沿用原有的漏洞管理系统的工作习惯,而无需开发新的漏洞管理系统,从而能够降低学习成本;使用范围广,能够支持原生应用、网页应用和PC端的漏洞提交。
实施例2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测试终端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9所示,该测试终端包括: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创建模块91,用于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设备信息获取模块92,用于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测试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测试信息获取模块93,用于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模块94,用于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测试终端的一示例性的结构框图。图10中标号与图9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为简明起见,省略对这些组件的详细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0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10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信息获取模块92包括:唯一标识符和型号获取子模块921,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第二终端显示模块95,用于根据唯一标识符和型号在测试终端上显示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漏洞描述信息接收模块96,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与所述第二终端运行的原生应用或者网页应用相关的漏洞描述信息;第二对应关系建立模块97,用于建立所述漏洞描述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信息获取模块93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截图获取子模块931,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截图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测试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视频文件获取子模块932,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录屏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进行录屏,并向测试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测试日志获取子模块933,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控制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测试终端返回测试日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终端还包括:记录模块98,用于记录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项目编号、漏洞的漏洞类型、漏洞的优先级、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应用场景、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指派人信息和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模块94具体用于:将测试信息作为附件添加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终端与第二终端为同一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通过测试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测试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并建立测试信息与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终端能够简化多端测试的流程,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测试效率;能够自动获取设备信息和测试信息等,从而能够提高多端测试的操作便捷性,节省人力,并能避免人工查看与录入引起的错误;无需在原生应用中集成软件开发工具包就能够应用于原生应用的多端测试中,降低了多端测试的使用成本;能够与原有的漏洞管理系统相结合,从而能够降低学习成本;使用范围广,能够支持原生应用、网页应用和PC端的漏洞提交。
实施例3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测试设备的结构框图。所述测试设备1100可以是具备计算能力的主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PC、或者可携带的便携式计算机或终端等。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计算节点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所述测试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1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1120、存储器(memory)1130和总线1140。其中,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以及存储器1130通过总线11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其中网络设备包括例如虚拟机管理中心、共享存储等。
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程序。处理器11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130用于存放文件。存储器11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130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1130还可能被分块,并且所述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程序可为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的程序代码。该程序具体可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各步骤的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示例性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形式来实现,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如果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来实现所述功能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是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的。该计算机软件产品通常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
在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型号在所述第一终端上显示所述第二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与所述第二终端运行的原生应用或者网页应用相关的漏洞描述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漏洞描述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处理方式: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用户的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所述截图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所述录屏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录屏,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
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所述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所述测试日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终端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记录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项目编号、所述漏洞的漏洞类型、所述漏洞的优先级、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应用场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指派人信息和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测试信息作为附件添加到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为同一终端。
8.一种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漏洞管理相关项目;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测试请求的情况下,获取与所述测试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
测试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指定类型的用户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测试信息;
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测试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唯一标识符和型号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型号;
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第二终端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型号在所述测试终端上显示所述第二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
漏洞描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与所述第二终端运行的原生应用或者网页应用相关的漏洞描述信息;
第二对应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漏洞描述信息与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息获取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截图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的截图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截图操作生成截图指令,并将所述截图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界面进行截图,并向所述测试终端返回截取的图像;
视频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录屏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录屏操作生成录屏指令,并将所述录屏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录屏,并向所述测试终端返回录屏得到的视频文件;
测试日志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日志获取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日志获取操作生成日志获取指令,并将所述日志获取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测试日志,并向所述测试终端返回所述测试日志。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终端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对应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项目编号、所述漏洞的漏洞类型、所述漏洞的优先级、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应用场景、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指派人信息和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的标签。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测试信息作为附件添加到所述漏洞管理相关项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为同一终端。
CN201610657865.4A 2016-08-11 2016-08-11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02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7865.4A CN106302011B (zh) 2016-08-11 2016-08-11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7865.4A CN106302011B (zh) 2016-08-11 2016-08-11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011A true CN106302011A (zh) 2017-01-04
CN106302011B CN106302011B (zh) 2020-02-14

Family

ID=5766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78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02011B (zh) 2016-08-11 2016-08-11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201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4845A (zh) * 2019-09-26 2020-01-17 海南新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与任务相关联的应用漏洞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46393A (zh) * 2019-12-14 2020-04-21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漏洞信息上传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6612A (zh) * 2021-09-07 2021-11-30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测试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1610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Invente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test method on multi-operating system platform
CN101729575A (zh) * 2008-10-16 2010-06-09 付建云 一种基于网络构架的机架式数码闪存产品多端口操作设备
CN102681942A (zh) * 2012-04-21 2012-09-19 北京迈凯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应用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3729258A (zh) * 2012-10-12 2014-04-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试方法、终端及系统
JP2014082626A (ja) * 2012-10-16 2014-05-08 Anritsu Corp 移動体通信端末試験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端末試験方法
WO2014137014A1 (ko) * 2013-03-08 2014-09-12 (주)인프라웨어테크놀러지 단말 자동실행 제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어플의 자동검증 방법
CN105279031A (zh) * 2015-11-20 2016-01-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1610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Invente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test method on multi-operating system platform
CN101729575A (zh) * 2008-10-16 2010-06-09 付建云 一种基于网络构架的机架式数码闪存产品多端口操作设备
CN102681942A (zh) * 2012-04-21 2012-09-19 北京迈凯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应用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3729258A (zh) * 2012-10-12 2014-04-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试方法、终端及系统
JP2014082626A (ja) * 2012-10-16 2014-05-08 Anritsu Corp 移動体通信端末試験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端末試験方法
WO2014137014A1 (ko) * 2013-03-08 2014-09-12 (주)인프라웨어테크놀러지 단말 자동실행 제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어플의 자동검증 방법
CN105279031A (zh) * 2015-11-20 2016-01-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4845A (zh) * 2019-09-26 2020-01-17 海南新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与任务相关联的应用漏洞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46393A (zh) * 2019-12-14 2020-04-21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漏洞信息上传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6612A (zh) * 2021-09-07 2021-11-30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测试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011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4273B (zh) 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710157A (zh) 多租户、租户特定的应用程序
CN105630685A (zh) 程序接口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133174A (zh) 测试用例代码自动生成装置与方法
CN104050076A (zh) 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软件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84626B (zh) 一种生成测试用例脚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47320A (zh) 接口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657058A (zh) 一种截图方法
CN104978258A (zh) 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807841B (zh) 服务器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65853A (zh) 应用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944000A (zh) 航班运价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20170070401A1 (en) Network element diagnostic evaluation
CN109753425A (zh) 弹窗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26424A (zh) 一种脚本可视化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776350A (zh) 一种程序的精准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7085554A (zh) 一种添加控件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44075A (zh) 收集页面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2011A (zh) 基于多端的测试方法及终端
CN107852422A (zh) 与具有不同api的服务器接口连接来获取广告数据
CN108023905B (zh) 物联网应用系统及方法
CN108920353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kbar et al. Towards the optimization of power and bandwidth consumption in mobile-cloud hybrid applications
CN105404529A (zh) 刷机用操作系统弹窗的弹出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749397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applications on a handhel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8

Address after: 310052 room 508, floor 5, building 4, No. 699, Wangsha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libaba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2 block D, 5F, building e, Tiantang Software Park, No.3 xidoumen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UK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