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1801B -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1801B
CN106301801B CN201610705708.6A CN201610705708A CN106301801B CN 106301801 B CN106301801 B CN 106301801B CN 201610705708 A CN201610705708 A CN 201610705708A CN 106301801 B CN106301801 B CN 106301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voltage
power
supply volta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57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1801A (zh
Inventor
柯超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57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1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1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1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1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n General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包括: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POE(Power over Ethernet,以太网供电)是指在现有的以太网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例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终端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现有技术中,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为以太网客户端设备供电的PSE(Power Souring Equipment,供电设备)和接收供电的PSE负载(PowerDevice,受电设备)两部分。
然而,目前的供电设备都是通过固定的开关电源以一个恒定电压注入网线,通过网线提供给受电设备,其并没有考虑网线和受电设备功率状况,因此,效率低下,功率损耗严重。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以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设备,包括:
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第一时刻,所述受电设备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以使所述受电设备的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及与所述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即为所述当前供电电压;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及所述网线阻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为所述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
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
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可选的,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
若为是,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三供电电压,所述第三供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若为否,则维持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
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供电设备,其中,所述供电设备,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且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应用于一供电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对象之间的网线的网线阻抗;
基于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对象之间的网线的网线阻抗,包括:
在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供电对象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时刻,所述供电对象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以使所述供电对象的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开关和所述电流转换器并联。
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及与所述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控制所述供电设备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且在所述第二时刻,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及所述网线阻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为所述供电对象的输入电压;
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包括:
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
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
可选的,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则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
若为是,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三供电电压,所述第三供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若为否,则维持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供电设备包括: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即不会像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是以恒定电压注入网线,通过网线提供给受电设备。而在本技术方案中,供电设备的处理器会根据确定出的网线阻抗来调整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得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预设功率范围内,从而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即在本技术方案中,首先调整当前供电电压,然后根据调整前供电电压对应的供电功率及调整后的供电电压对应的供电功率最终确定如何调整当前供电电压,整个实现过程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调整供电功率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对当前供电电压进行调整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以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供电设备包括: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即不会像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是以恒定电压注入网线,通过网线提供给受电设备。而在本技术方案中,供电设备的处理器会根据确定出的网线阻抗来调整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得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预设功率范围内,从而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包括:
供电电源10,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处理器11,与所述供电电源10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且通过网线给受电设备供电。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供电设备的供电电源通过网线给受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设备还包括处理器,与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网线的阻抗,并根据网线的阻抗调整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第一时刻,所述受电设备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以使所述受电设备的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及与所述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受电设备侧,受电设备包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开关与第一电阻串联之后与受电设备的电流转换器并联。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受电设备侧的开关在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初始时刻处于闭合状态。这时处理器控制供电电源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电压具体可以为0.1V、0.2V或0.3V,或者为其它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供电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值较小时,与第一电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也较小,这样在输入电流值较小时,受电设备的电流转换器会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时供电电源、网线、开关、第一电阻构成闭合回路A。
然后,处理器获取供电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U、与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I时。那么在获取第一电压及第一电流之后,处理器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闭合回路A的阻抗,将计算出的阻抗减去第一电阻的第一电阻值R1,即可确定网线的网线阻抗R。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即为所述当前供电电压;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及所述网线阻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为所述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
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受电设备侧的开关,在受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初始时刻,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那么为了能够正常给受电设备供电,可以通过受电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控制开关由闭合状态调整至断开状态,此时,供电电源、网线、电流转换器构成闭合回路B。这样,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处理器控制供电电源输出第一供电电压,为供电电源的默认输出电压,大于预设电压。
在供电电源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后,处理器采集此时闭合回路B的第一供电电压U1和与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I1。这样在获取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一供电电流之后,则可计算出闭合回路B的压降U′,即U′=U-IR。此时,计算出的压降即为受电设备的出入电压。
然后判断计算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输入电压范围为[U′min U′max],其中,U′max为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的最大值,U′min为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的最小值。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若输入电压在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则调整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进一步,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
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将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具体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增加第一供电电压,即U2=U1+ΔU;第二种情况,减小第一供电电压,即U2=U1-ΔU。在本申请实施例中,ΔU具体可以为0.01V、0.02V、或0.05V,或者为其它在0.01V-0.1V之间的任意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在对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进行调整后,为例进一步确定如何对当前供电电压进行调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要计算对应第一供电电压的第一供电功率,与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若要计算第一供电功率、第二供电功率,处理器则还要获取与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I1,与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电流I2,从而计算出第一供电功率为P1=U1I1,第二供电功率为P2=U2I2
下面则分别对第一种和第二种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种情况,第二供电电压大于第一供电电压,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
若为是,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三供电电压,所述第三供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若为否,则维持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判断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第一供电功率,若第二供电功率大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左边,则要改变扰动的方向,即减少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
若第二供电功率小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右边,这时应保持扰动的方向不变,即增大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
第二种情况,第二供电电压小于第一供电电压。
判断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第一供电功率,若第二供电功率大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左边,则应该改变扰动方向,即增大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
若第二供电功率小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右边,则应保持扰动方向不变,即减小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确定的网线的网线阻抗,在保证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在正常电压范围内,调整供电设备的供电电压,使得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在预设范围内,以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实际有效功率,进而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包括:
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供电设备,其中,所述供电设备,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且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设备包括供电电源、与供电电源连接的处理器;受电设备包括:电流转换器,通过网线与供电设备连接,用于对从所述供电设备接收到的供电电流进行转换,具体为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转换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在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同时保证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在正常的电压范围内工作,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受电设备还包括电阻和开关。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电阻和开关串联之后,与电流转换器并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在受电设备和供电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一时刻处于闭合状态,且在供电设备侧的供电电源输出电压较小时,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时,由供电设备侧的供电电源、网线、电阻、开关可以组成一闭合回路。这样,根据欧姆定律即可确定网线的网线阻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受电设备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开关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控制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在供电过程中,处理器能够根据计算出的网线阻抗,实时调整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在预设范围内,进而达到提高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能够正常接受供电设备的供电,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内,由控制器控制开关由闭合状态调整至断开状态,此时,由供电设备侧的供电电源、网线、电流转换器构成闭合回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具体可以为1分钟、2分钟、3分钟,或者为其它预设时间段,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应用于一供电设备,包括:
S301:确定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对象之间的网线的网线阻抗;
S302:基于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301:确定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对象之间的网线的网线阻抗。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步骤S301的具体实现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供电对象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时刻,所述供电对象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以使所述供电对象的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开关和所述电流转换器并联。
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及与所述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供电对象侧,供电对象包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开关与电阻串联之后与供电对象的电流转换器并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对象的开关在于供电设备连接的初始时刻处于闭合状态。这时,控制供电设备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电压具体可以为0.1V、0.2V或0.3V,或者为其它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供电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值较小时,与第一电压值对应的第一电流值也较小,这样在输入电流值较小时,供电对象的电流转换器是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时,则可以获取供电设备的第一电压U、与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I。在获取第一电压及第一电流之后,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整个电路的阻抗,将计算出的电阻值减去第一电阻的第一电阻值R1,即可确定网线的网线阻抗R。
在执行完步骤S301之后,则执行步骤S302:基于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302的具体实现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控制所述供电设备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且在所述第二时刻,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及所述网线阻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为所述供电对象的输入电压;
第三步骤: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第四步骤: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供电对象的开关,在供电对象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初始时刻,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而为了能够正常给供电对象供电,供电对象侧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内,控制开关由闭合状态调整至断开状态。相应的,在供电设备侧,控制供电设备输出第一供电电压,为供电设备的默认输出电压,大于预设电压。
在供电设备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后,处理器采集此时供电回路的第一供电电压U1和与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I1。这样在获取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一供电电流之后,则可计算出供电回路B的压降U′,即U′=U-IR。此时,计算出的压降即为供电对象的出入电压。
然后判断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输入电压范围为[U′min U′max],其中,U′max为供电对象的输入电压的最大值,U′min为供电对象的输入电压的最小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四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
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具体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增加第一供电电压,即U3=U1+△U;第二种情况,减小第一供电电压,即U3=U1-△U。在本申请实施例中,ΔU具体可以为0.01V、0.02V、或0.05V,或者为其它在0.01-0.1之间的任意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在对当前供电电压即第一供电电压进行调整后,若要进一步确定如何调整当前供电电压,处理器则要计算对应第一供电电压的第一供电功率,与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而若要计算第一供电功率、第二供电功率,处理器则还要采集与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I1,与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电流I2,相应的,计算出的第一供电功率为P1=U1I1,第二供电功率为P2=U2I2
下面则分别对第一种和第二种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种,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则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
若为是,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三供电电压,所述第三供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若为否,则维持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判断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第一供电功率,若第二供电功率大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左边,则要改变扰动的方向,即减少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
若第二供电功率小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右边,这时应保持扰动的方向不变,即增大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
第二种情况,第二供电电压小于第一供电电压。
判断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第一供电功率,若第二供电功率大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左边,则应该改变扰动方向,即增大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
若第二供电功率小于第一供电功率,则表明供电设备工作在最小功率点的右边,则应保持扰动方向不变,即减小当前供电电压第一供电电压为U3=U1-△U,具体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4。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供电设备包括: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即不会像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是以恒定电压注入网线,通过网线提供给受电设备。而在本技术方案中,供电设备的处理器会根据确定出的网线阻抗来调整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得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预设功率范围内,从而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存在供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即在本技术方案中,首先调整当前供电电压,然后根据调整前供电电压对应的供电功率及调整后的供电电压对应的供电功率最终确定如何调整当前供电电压,整个实现过程较为简单。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电源,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并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并根据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还用于:在第一时刻,所述受电设备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以使所述受电设备的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及与所述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即为所述当前供电电压;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及所述网线阻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为所述受电设备的输入电压;
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
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电源的当前供电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则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供电功率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
若为是,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三供电电压,所述第三供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若为否,则维持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4.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项所述的供电设备,其中,所述供电设备,通过网线与受电设备连接,且通过所述网线给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5.一种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应用于一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对象之间的网线的网线阻抗;
基于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对象之间的网线的网线阻抗,包括:
在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供电对象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时刻,所述供电对象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第一电压,以使所述供电对象的电流转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开关和所述电流转换器并联;
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对应的第一电流及与所述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计算所述网线的网线阻抗;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网线阻抗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以使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在一预设范围内,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控制所述供电设备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且在所述第二时刻,所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电流及所述网线阻抗,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为所述供电对象的输入电压;
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在一预设输入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包括:
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二供电电压;
获取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及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则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及所述第二供电功率,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供电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功率;
若为是,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整为第三供电电压,所述第三供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若为否,则维持所述供电设备的当前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CN201610705708.6A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Active CN106301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5708.6A CN106301801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5708.6A CN106301801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1801A CN106301801A (zh) 2017-01-04
CN106301801B true CN106301801B (zh) 2020-01-21

Family

ID=57615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5708.6A Active CN106301801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1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1582B (zh) * 2019-07-31 2021-10-08 深圳天地宽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远距离传输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2003710B (zh) * 2020-08-24 2022-07-08 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poe受电端稳定性的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87A (zh) * 2010-08-09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供电设备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9637A (zh) * 2012-09-26 2013-01-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系统中能耗采集装置和方法
EP2658170A2 (en) * 2011-11-23 2013-10-30 Broadcom Corporation Cable resistance determination in high-power PoE networks
CN103399605A (zh) * 2013-07-15 2013-11-20 山东紫光比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远端稳压型poe系统
CN104426677A (zh) * 2013-08-20 2015-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以太网供电系统和方法以及负荷均分装置和受电设备
CN104460792A (zh) * 2013-09-18 2015-03-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poe系统中进行电压控制的方法、稳压装置和系统
CN104618122A (zh) * 2013-11-04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反馈方法及装置、供电方法及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5124215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a multi-channel power supply
CN105337795A (zh) * 2015-09-24 2016-02-1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交换机测试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87A (zh) * 2010-08-09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供电设备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EP2658170A2 (en) * 2011-11-23 2013-10-30 Broadcom Corporation Cable resistance determination in high-power PoE networks
CN102879637A (zh) * 2012-09-26 2013-01-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系统中能耗采集装置和方法
CN103399605A (zh) * 2013-07-15 2013-11-20 山东紫光比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远端稳压型poe系统
CN104426677A (zh) * 2013-08-20 2015-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以太网供电系统和方法以及负荷均分装置和受电设备
CN104460792A (zh) * 2013-09-18 2015-03-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poe系统中进行电压控制的方法、稳压装置和系统
CN104618122A (zh) * 2013-11-04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反馈方法及装置、供电方法及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5124215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a multi-channel power supply
CN105337795A (zh) * 2015-09-24 2016-02-1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交换机测试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1801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9006B1 (en) Powered devic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omprising the powered device
CN103746434A (zh) 充电方法和系统
CN104269585B (zh) 一种充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301801B (zh) 一种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及调整供电功率的方法
CN104780269A (zh) 一种基于电量调整移动终端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75618A (zh) 功耗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5117476A1 (zh) 一种通信网的供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3384199A (zh) 一种供电方法、转换器及以太网供电系统
CN110880805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460792A (zh) 用于在poe系统中进行电压控制的方法、稳压装置和系统
MX2018011372A (es) Control de un aparato electrico.
RU2654514C2 (ru) Способ питания и питаем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уровня силовой нагрузки
CN105259965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及适配电源的方法
US2015018053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Line System
US9941968B2 (en) Automatic cable distribution switch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automatic cable distribution switch method
EP3495913B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607287A (zh) 一种pd设备支持系统及pd设备
CN102222974B (zh) 一种电源远端和本地采样控制电路
US20190123919A1 (en) Switching device
CN105786070A (zh) 通信网供电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2013940A (zh) 一种控制随机报文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EP3386148B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121426B (zh) 芯片电压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60027680A (ko) 패킷 전송 지연으로 인한 전력 이득을 이용하여 패킷 전송 시점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553895A (zh) 以太网受电设备、信号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