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1742B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1742B
CN106301742B CN201610822795.3A CN201610822795A CN106301742B CN 106301742 B CN106301742 B CN 106301742B CN 201610822795 A CN201610822795 A CN 201610822795A CN 106301742 B CN106301742 B CN 106301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low
signal
code
treated
physic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27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1742A (zh
Inventor
聂红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elian Microchi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elian Micro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elian Microch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elian Micro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27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1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1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1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1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1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H04J13/0029G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为多个数据流分配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扩频码,所述多个扩频码与所述多个数据流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扩频码的码长均相等;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将所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相加后的信号;将所述相加后的信号与前导码进行复用,得到数字信号;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发送所述发射信号。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节点间的互联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低功耗,广域覆盖,接入海量终端和低成本的需求。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采集数据,并通过通讯链路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一步地,运营商的服务器可以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为各个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更有效的管理。很多的设备没有独立的电源,而是通过电池进行供电,因此需要一种低功耗的传输方法保证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一般来说,设备采集数据的频率很低,每次采集的数据量很小,为了降低整个系统的建设成本,提出了一个集中器来管理大量的设备。集中器同时服务多个设备,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现有的通讯系统WiFi,Bluetooth和ZigBee等,通讯距离短,不能进行广域覆盖。另一种蜂窝广域网技术GSM,3G和LTE等,功耗太大,成本高,也不适合设备互联应用。因此,急需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以满足设备低功耗,以及广覆盖的需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这种通讯方式能够满足低功耗以及广覆盖的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
为多个数据流分配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扩频码,所述多个扩频码与所述多个数据流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扩频码的码长均相等;
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
将所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相加后的信号;
将所述相加后的信号与前导码进行复用,得到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
发送所述发射信号。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扩频码为伪随机m序列或Gold码。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包括:
针对每个数据流,执行以下操作,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
把数据流中的物理层信令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
把所述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
将帧起始标识、所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以及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进行复用,得到复用后的码流;
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其中,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长度域,控制域,标识域和校验域,其中,所述标识域用于物理层过滤所述数据报文。
其中,所述帧起始标识为R1比特的二进制序列,其中,R1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加扰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加扰的方法相同或不同;和/或
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信道编码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信道编码的方法相同或不同;和/或
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交织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交织的方法相同或不同。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包括:
把复用后的码流进行星座图映射,并利用所述对应的扩频码把所述星座图映射后的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其中,所述星座图映射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BPSK,QPSK,QAM和差分映射。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权求和所使用的权重是预先配置的。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包括:
将所述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后,转换为模拟信号;
将所述模拟信号通过上变频后,生成射频信号;
将所述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得到所述发射信号。
其中,所述前导码包括重复R2次的Zadoff-Chu序列和重复R3次的Zadoff-Chu共轭序列,其中,R2和R3均为正整数。
所述Zadoff-Chu序列表示为:
其中,j为虚数单位,p为整数,u和F互质,且0<u<F。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分配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加权模块、复用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该节点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信息传输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芯片,该计算机芯片包括处理器,当该处理器执行代码时,能够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信息传输的方法。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节点间的互联方法,可以实现多个数据流的同时发送,避免多次发送的功耗,因此,该方法能够满足低功耗,广域覆盖,接入海量终端和低成本的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星型网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格网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帧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信令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的一个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终端、移动终端、移动设备等,本发明对此不限定。设备可以通过集中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同样地,集中器与可以将服务器的信息发送至对应的设备。其中,设备、集中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系统可以是星型网的组网模式,或者也可以是网格网的组网模式。
如图1所示为星型网的一个示意图。图1中示出了服务器10、集中器20以及终端30。其中,终端30包括终端1、终端2、…、终端N。图1中所示的虚线表示集中器20与终端30之间的通讯链路。
如图2所示为网格网的一个示意图。图2中示出了服务器10、集中器20以及终端30。其中,终端30包括终端1、终端2、…、终端N。且终端3至终端N需经过终端1或终端2与集中器20进行通信,即终端之间互联,使得终端3至终端N与集中器20之间为多跳互联。图2中所示的虚线表示集中器20与终端30之间的通讯链路、以及两个终端30之间的通讯链路。
应注意,图2仅是示意性的一例,例如,终端N与集中器20之间可以具有更多层的级联关系,每一层的终端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本发明对此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与图2中的服务器10与集中器20之间可以采用现有的连接方式以及通信协议。例如,服务器10与集中器20之间可以是光纤连接,服务器10与集中器20之间可以采用3G或4G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集中器20与终端30统称为节点,节点分为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针对图1,发送节点可以为集中器20,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30(N个)。针对图2,发送节点可以为集中器20,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1/终端2。或者,发送节点可以为终端1/终端2,接收节点可以为终端3~N(N-2个)。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发送节点执行,该方法包括:
S101,为多个数据流分配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扩频码,所述多个扩频码与所述多个数据流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扩频码的码长均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扩频码可以为伪随机m序列或Gold码,或者也可以为其他扩频码,这里不做限定。
可选地,扩频码为伪随机m序列,多个扩频码为多个伪随机m序列。假设每个伪随机m序列的长度均为F。另外,F也可以称为码长或扩频因子或扩频长度等,F的具体值可以是预先配置的,举例来说,F=2k-1,k=2,3,...。m序列可以是由生成多项式以及初值所决定的。举例来说,F=63时,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为:f(x)=x6+x+1,其中,初值可以是预先配置的。
多个伪随机m序列可以是基于一个原始的长度为F的m序列p(n)经过循环移位d位后生成的。
假设原始序列p(n)为:p(0),p(1),…,p(F-1)。经过循环移位d位后的序列pd(n)为:p(d),p(d+1),…,p(F-1),p(0),p(1)…p(d-1)。
这样,经过周期循环移位,即可基于原始的m序列p(n)生成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伪随机m序列。
可理解,多个数据流是可以是发送至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的,且多个数据流的数量不大于伪随机m序列的长度。假设多个数据流为N个数据流,则N≤F。
S102,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
具体地,针对每个数据流,执行以下操作,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
把数据流中的物理层信令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把所述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将帧起始标识、所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以及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进行复用,得到复用后的码流;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可见,S102是对每个数据流进行独立的处理,可以并行地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层的帧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前导码(preamble)301,帧起始标识302、物理层信令303和物理层载荷(payload)304。具体地,图4示出的为具有相同扩频因子的4个数据流的帧结构。且如图5所示,物理层信令303包括长度域3031,控制域3032,标识域3033和校验域3034。
帧起始标识302可以为R1比特的二进制序列,其中,R1为正整数。也就是说,帧起始标识302的形式可以为二进制序列,且该二进制序列的长度为R1比特。其中,R1的具体值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
标识域3033可以用于物理层过滤所述数据报文。如果根据标识域3033确定不是自己的报文,那么可以不接收后面的物理层载荷304,这样可以减少功耗。
具体地,针对每个数据流的处理中,加扰可以采用成熟的加扰方法。物理层信令所使用的加扰与数据报文所使用的加扰的方法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信道编码可以采用成熟的编码方法,例如可以是卷积码、Turbo码或者LDPC码等。物理层信令所使用的信道编码的方法与数据报文所使用的信道编码的方法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交织可以采用块交织等。物理层信令所使用的交织的方法与数据报文所使用的交织的方法可以相同或不同。
另外,可选地,不同的数据流所使用的加扰的方法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的数据流所使用的信道编码的方法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的数据流所使用的交织的方法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发明对此不限定。
由此可见,针对每一个数据流,可以先生成数据报文、物理层信令和帧起始标识。数据报文经过加扰、信道编码和交织后,输出给复用器。物理层信令经过加扰、信道编码和交织后,输出给复用器。生成的帧起始标识直接输出给复用器。复用器可以先发送帧起始标识,然后是物理层信令,最后是数据报文。
可选地,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可以包括:把复用后的码流进行星座图映射,并把所述星座图映射后的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调制,得到调制后的信号即为处理后的数据流。
其中,所述星座图映射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BPSK,QPSK,QAM和差分映射。差分映射可以为DBPSK或者DQPSK等。
其中,扩频调制的扩频序列是在S101中所分配的与当前数据流所对应的扩频码。
S103,将所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相加后的信号。
具体地,将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再相加,即可得到相加后的信号。
其中,加权求和所使用的权重可以是预先配置的。
S104,将所述相加后的信号与前导码进行复用,得到数字信号。
也就是说,在相加后的序列前加上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前导码包括重复R2次的Zadoff-Chu序列(简称为ZC序列)和重复R3次的Zadoff-Chu共轭序列,其中,R2和R3均为正整数。也就是说,前导码可以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重复R2次的Zadoff-Chu序列,第二部分为重复R3次的Zadoff-Chu共轭序列,R2和R3的值可以是配置的。其中,前导码所包括的两部分可以是第一部分在前第二部分在后,或者第二部分在前第一部分在后。也就是说,可以先发送ZC序列再发送ZC共轭序列;或者也可以先发送ZC共轭序列再发送ZC序列本发明对此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Zadoff-Chu共轭序列也可以称为共轭Zadoff-Chu序列,或简称为ZC共轭序列,本发明对此不限定。
Zadoff-Chu序列可以表示为:其中,j为虚数单位,p为整数,u和F互质,且0<u<F。
即:gcd(u,F)=1,0<u<F。
本发明实施例对u、F和p的取值不做限定,作为一例,u=1,F=2k-1,k=2,3,...,p=-(F+1)/2。
S105,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
具体地,S105包括:将所述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后,转换为模拟信号;将所述模拟信号通过上变频后,生成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得到所述发射信号。
其中,可以通过数模转换器(D/A)实现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S106,发送所述发射信号。
具体地,可以经过发送节点的天线,将该发射信号发送至接收节点。
基于以上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发送发射信号的方法可以如图6所示。其中,图6中的射频输出即为S106中的发射信号。应注意,尽管图6中示出的多个数据流为2个数据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数据流的数量可以为更多个。
即可以包括:首先给每个数据流分配一个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随机m序列码,码长度相同,每个数据流独立地执行以下的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一步,把报文加扰,然后进行信道编码,交织,输出给复用器。第二步,物理层信令经过加扰,信道编码,交织,输出给复用器。第三步,数据报文,物理层信令和帧起始标识通过复用器之后,进行调制。第四步,把每路调制后的信号乘以加权值,再相加。第五步,相加后的信号和前导码复用后输出给数模转换器。第五步,数模转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上变频,功率放大后,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节点可以实现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可以避免多次发送造成的功耗。并且通过分配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扩频码,可以保证数据流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针对图1所示的场景,作为一例,集中器20可以将N个数据流同时发送至终端1~N。作为另一例,集中器20可以将多个数据流同时发送至某一个终端。这样,多个数据流的同时发送能够减小集中器20的发送功耗,并且能够实现广域覆盖。
作为另一种情形,在多个数据流的数量过多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多个数据流分成多组,针对每一组执行上述S101至S104的方法之后,再将多组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加权后的数字信号。进一步,可在S105中,对加权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并在S106中,发送该发射信号。
举例来说,假设有4个数据流,可以分为两组,前两个数据流为1组,后两个数据流为另一组。那么,针对该4个数据流的发送的过程可以参见图7所示。详细流程这里不再赘述。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节点间的互联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低功耗,广域覆盖,接入海量终端和低成本的需求。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图8所示的方法由接收节点执行。具体地,每个数据流采用独立的接收节点进行接收。接收节点可以并行地接收多个数据流。其中,接收节点接收单个数据流的方法包括:
S201,接收发射信号。
具体地,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发射信号。例如,可以是发送节点在S106发送的发射信号中的单个数据流。
S202,对所述发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数字信号。
具体地,可以将所述发射信号经过低噪放大后,得到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通过下变频后,得到模拟信号;将所述模拟信号经模数转换后,得到所述数字信号。
也就是说,可以将发射信号经过低噪放大,下变频,模数转换(A/D),变换成数字信号。
S203,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处理,得到同步后的信号。
具体地,S203可以包括:获取所述数字信号中的第一Zadoff-Chu序列和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根据所述第一Zadoff-Chu序列和所述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确定频偏和符号偏差;根据所述频偏和所述符号偏差,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补偿;对所述补偿之后的信号进行解扩操作,得到所述同步后的信号。
这里的同步处理可以包括载波同步、符号同步和帧同步。也就是说,数字信号同步可以分为3部分,分别为载波同步、符号同步和帧同步。
其中,可以利用Zadoff-Chu序列/Zadoff-Chu共轭序列的特性来进行载波同步和符号同步。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Zadoff-Chu序列和所述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确定频偏和符号偏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Zadoff-Chu序列和预设的第二Zadoff-Chu共轭序列,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第一频率;根据所述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和预设的第二Zadoff-Chu序列,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第二频率;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计算得到所述频偏和所述符号偏差。
本实施例中,将系统频偏表示为fo,符号偏差表示为to。另外,可以将第一频率表示为f1,第二频率表示为f2。计算频偏fo和符号偏差to可以包括如下三步:
第一步:若第一Zadoff-Chu序列为:
其中,fs为符号速率。可理解,第一Zadoff-Chu序列为接收到的序列。
若第二Zadoff-Chu共轭序列为:
可理解,第二Zadoff-Chu共轭序列为本地Zadoff-Chu共轭序列。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r(n)和x(n),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FFT)计算f1。
也就是说,把第一Zadoff-Chu序列乘以本地产生的第二Zadoff-Chu共轭序列,得到:
忽略噪声,再用FFT计算乘积后的序列y(n)信号的频率f1为:
第二步:若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为:
其中,fs为符号速率。可理解,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为接收到的序列。
若第二Zadoff-Chu序列为:
可理解,第二Zadoff-Chu序列为本地Zadoff-Chu序列。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r(n)和x(n),通过FFT计算f2。
也就是说,把第一Zadoff-Chu共轭序列乘以本地产生的第二Zadoff-Chu序列,得到:
忽略噪声,再用FFT计算乘积后的序列y(n)的频率f2为:
第三步,基于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计算得到的f1和f2,便可以计算出fo和to。
这样,便可以根据计算出的频偏fo和符号偏差to,补偿接收序列的频偏和符号偏差。
进一步,可以根据补偿频偏和符号偏差后的序列,做数据符号解扩操作。即进行帧同步操作。
解扩操作是把接收到的符号序列乘以本地产生的扩频码,然后累加乘积后的序列。
假设接收序列为r(n),本地m序列为p(n),解扩操作为:
其中,F为扩频码,p(n)是本地m序列做1映射1,0映射为-1后得到的。
这里,该解扩操作后的序列y(n)即可理解为同步后的信号。
可选地,在解扩之后,需要检测帧起始符号,具体地可以采用解扩后的接收序列与帧起始符号互相关的方法。
假设解扩后的序列y(n),帧起始符号码子sfd(n),则互相关计算:
其中,R1位帧起始标识的长度,帧起始标识为R1比特的二进制序列。sfd(n)是帧起始符号码做1映射1,0映射为-1后得到的。
当该互相关的绝对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就找到了帧起始符号,同步过程结束。
S204,对所述同步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物理层信令。
具体地,帧同步后,将解扩的序列y(n)进行解调,解交织,解信道编码和解扰,从而得到物理层信令。
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长度域,控制域,标识域和校验域。其中,标识域用于物理层过滤所述数据报文。
进一步地,在S204之后,还可以包括对物理层信令进行校验计算。
如果校验不正确,则直接退出。也就是说,若校验不正确,则不再解调后续的数据,退出本次接收操作。
如果校验正确,则可以执行后续处理。具体地,可以根据配置的过滤帧的规则,对控制域和标识域进行处理,如果根据过滤规则不需要接收载荷,退出这次接收操作。如果根据过滤规则需要接收载荷,则继续执行接收操作,获取数据报文。
可选地,若对所述物理层信令校验正确,且根据过滤规则确定需要接收载荷,如图9所示,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S205,对物理层信令之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数据报文。
具体地,若对所述物理层信令校验正确,且根据过滤规则确定需要接收载荷,则对所述物理层信令之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解交织、信道解码和解扰,得到所述数据报文。
也就是说,如果根据过滤规则,需要接收载荷,则将解扩的物理层信令之后的序列y(n)进行解调,解交织,解信道编码和解扰,从而输出数据报文。
基于以上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节点接收发射信号的方法可以如图10所示,其中,图10中的射频输入为S201中的发射信号。该接收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如下的四步:
第一步,首先通过天线接收信号,经过低噪放大,下变频,模数转换,变换成数字信号。
第二步,数字信号先进行同步处理,包括载波同步,符号同步和帧同步。
第三步,同步后的信号先进行物理层信令解调,解交织,信道解码和解扰。
第四步,接收正确的物理层信令,进行帧的过滤和处理,如果需要接收物理载荷,就把物理层信令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解交织,信道解码和解扰,输出数据报文。
应理解,接收节点并行地接收多个数据流,只需针对每个数据流分别执行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即可。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节点间的互联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低功耗,广域覆盖,接入海量终端和低成本的需求。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的一个结构框图。图11所示的节点50为发送节点,包括:分配模块501、第一处理模块502、加权模块503、复用模块504、第二处理模块505和发送模块506。
分配模块501,用于为多个数据流分配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扩频码,所述多个扩频码与所述多个数据流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扩频码的码长均相等;
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
加权模块503,用于将第一处理模块502得到的所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相加后的信号;
复用模块504,用于将加权模块503得到的所述相加后的信号与前导码进行复用,得到数字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505,用于对复用模块504得到的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
发送模块506,用于发送第二处理模块505得到的所述发射信号。
可选地,所述扩频码为伪随机m序列或Gold码。
可选地,加权求和所使用的权重是预先配置的。
可选地,所述前导码包括重复R2次的Zadoff-Chu序列和重复R3次的Zadoff-Chu共轭序列,其中,R2和R3均为正整数。
所述Zadoff-Chu序列表示为:
其中,j为虚数单位,p为整数,u和F互质,且0<u<F。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处理模块502,具体用于:针对每个数据流,执行以下操作,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
把数据流中的物理层信令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把所述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将帧起始标识、所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以及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进行复用,得到复用后的码流;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其中,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加扰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加扰的方法相同或不同;和/或,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信道编码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信道编码的方法相同或不同;和/或,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交织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交织的方法相同或不同。
例如,信道编码的方法可以是卷积码、Turbo码或者LDPC码等。交织的方法可以是块交织等。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处理模块502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包括:把复用后的码流进行星座图映射,并利用所述对应的扩频码把所述星座图映射后的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其中,星座图映射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BPSK,QPSK,QAM和差分映射。差分映射可以为DBPSK或者DQPSK等。其中,扩频调制的扩频因子可以表示为F,例如,F=2k-1,k=2,3,...。扩频调制所使用的扩频码为伪随机m序列或Gold码。m序列可以是由生成多项式以及初值所决定的。例如,F=63时,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为:f(x)=x6+x+1,其中,初值可以是预先配置的。
其中,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长度域,控制域,标识域和校验域,其中,所述标识域用于物理层过滤所述数据报文。
其中,所述帧起始标识为R1比特的二进制序列,其中,R1为正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处理模块505可以具体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后,转换为模拟信号;将所述模拟信号通过上变频后,生成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得到所述发射信号。
节点50能够实现前述图3至图7所示的由发送节点执行的信息传输的方法,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发送节点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系统等进行连接通信。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指令,且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可以实现前述由发送节点实现的信息传输的方法。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该发送节点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
存储器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处理器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由发送节点执行的信息传输的方法。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发明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品分析设备中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多个数据流分配具有不同延时的循环移位的多个扩频码,所述多个扩频码与所述多个数据流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扩频码的码长均相等;
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
将所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相加后的信号;
将所述相加后的信号与前导码进行复用,得到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
发送所述发射信号;
其中,所述根据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处理后的数据流,包括:
针对每个数据流,执行以下操作,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
把数据流中的物理层信令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
把所述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加扰,并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
将帧起始标识、所述处理后的物理层信令以及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报文进行复用,得到复用后的码流;
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加扰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加扰的方法相同或不同;和/或
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信道编码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信道编码的方法相同或不同;和/或
对所述物理层信令的交织的方法与对所述数据报文的交织的方法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扩频码,对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包括:
把所述复用后的码流进行星座图映射,并利用所述对应的扩频码把所述星座图映射后的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调制,得到所述处理后的数据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长度域,控制域,标识域和校验域,其中,所述标识域用于物理层过滤所述数据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起始标识为R1比特的二进制序列,其中,R1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权求和所使用的权重是预先配置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包括:
将所述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后,转换为模拟信号;
将所述模拟信号通过上变频后,生成射频信号;
将所述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得到所述发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码包括重复R2次的Zadoff-Chu序列和重复R3次的Zadoff-Chu共轭序列,其中,R2和R3均为正整数。
9.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用于执行前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10822795.3A 2016-09-13 2016-09-13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Active CN106301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2795.3A CN106301742B (zh) 2016-09-13 2016-09-13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2795.3A CN106301742B (zh) 2016-09-13 2016-09-13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1742A CN106301742A (zh) 2017-01-04
CN106301742B true CN106301742B (zh) 2019-05-21

Family

ID=5771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2795.3A Active CN106301742B (zh) 2016-09-13 2016-09-13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1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3641B (zh) * 2017-05-22 2022-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09640387B (zh) * 2019-01-14 2019-11-29 深圳市华智芯联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节点发射功率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666A (zh) * 2004-04-21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通用线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60363A (zh) * 2006-04-17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及其体系
CN101436874A (zh) * 2008-12-24 2009-05-20 清华大学 基于分形调制的多用户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2412863A (zh) * 2011-10-17 2012-04-11 上海交通大学 低轨稀路由卫星扩频通信传输方法
CN10336888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滤波器组多载波信号发射及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666A (zh) * 2004-04-21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通用线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60363A (zh) * 2006-04-17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及其体系
CN101436874A (zh) * 2008-12-24 2009-05-20 清华大学 基于分形调制的多用户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2412863A (zh) * 2011-10-17 2012-04-11 上海交通大学 低轨稀路由卫星扩频通信传输方法
CN10336888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滤波器组多载波信号发射及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1742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2118B (zh) 用于单载波和ofdm子块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2319B (zh) 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9432077B2 (en) DSSS preamble detection for smart utility networks
JP7091328B2 (ja) 覚醒無線のための複数帯域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CN107040489A (zh) 发送和接收窄带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41715B (zh) 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02712B (zh)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JP2013530593A (ja) 多重化方法および多重化装置
EP305175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node
US10778279B2 (en) High-order PSK signaling (HOPS) techniques for low-power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CN103718526B (zh) 导频配置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
JP67956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シーケンスの初期値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6503488B2 (ja) スマートユーティリティ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dsss反転拡散
JP2005033674A (ja) 拡散コード生成方法、cdma送信及び受信装置
CN106301742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CN110072287A (zh) 基于加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560803B (zh) 基于ovsf码的跳码直扩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905217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931335B2 (en) MIMO communication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KR101329059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패킷 데이터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1814930A (zh) 一种基于多电平准正交扩频码序列的扩频通信方法
CN103312405A (zh) 一种时频编码分集mt-cdma系统发射与接收方法
JP2005079778A (ja) 送信タイミング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CN106411466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节点
CN107852268B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网络信息传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