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6137A -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6137A
CN106296137A CN201610625655.7A CN201610625655A CN106296137A CN 106296137 A CN106296137 A CN 106296137A CN 201610625655 A CN201610625655 A CN 201610625655A CN 106296137 A CN106296137 A CN 106296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space
request
dat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5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恩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6256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6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6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61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8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Network services using third party service provid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同时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向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目标数据处理端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本申请可以提高网络数据转移服务的质量,提高网络数据的转移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数据越来越丰富。网络数据经常需要从一数据空间转移到另一数据空间。以电子商务应用为例,用户购买商品需要向商家付款,金额需要从买家的银行账户转移到商家的银行账户,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数据转移案例。
在传统的网络数据转移过程中,需要数据发送方直接向数据接收方转移网络数据,灵活性较差。为了便于转移网络数据,出现了专门用于网络数据转移的第三方平台。基于第三方平台转移网络数据的过程包括:先将网络数据转移到第三方平台,再由第三方平台根据数据接收方的情况将网络数据转移到数据接收方。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基于第三方平台转移网络数据的方案中,需要第三方平台具有数据转入再转出的数据转移功能以及对网络数据的管理功能,无法专注于网络数据转移服务,导致网络数据转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提高网络数据转移服务的质量,提高网络数据的转移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
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数据处理端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是所述控制平台根据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在确定所述数据处理端同时对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之后发送的,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平台,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是所述控制平台根据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在确定所述数据处理端同时对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之后发送的,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转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付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控制平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终端、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和目标数据处理端;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提交操作,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并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数据处理请求,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所述控制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以及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
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转移请求,并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向控制平台提交数据处理请求,通过控制平台进行数据转移,灵活性较强,而数据无需经过控制平台,直接由目标数据处理端从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控制平台无需提供数据转入再转出的数据转移功能,可以专注于数据转移控制服务,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服务质量,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系统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支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基于第三方平台转移网络数据的方案中,需要第三方平台具有对网络数据进行管理的能力,无法专注于网络数据转移服务,导致网络数据转移效率较低。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主要原理是:在需要进行数据转移时,第二用户向控制平台提交数据处理请求,通过控制平台进行数据转移,而不是直接由数据发送方向数据接收方进行数据转移,提高灵活性;另外,数据无需经过控制平台,而是由控制平台控制数据处理端直接从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控制平台无需提供数据转入再转出的数据转移功能也无需对数据进行管理操作,可以专注于数据转移控制服务,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服务质量,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控制平台10、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终端20、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40和目标数据处理端30。第一终端20与控制平台10连接,目标数据处理端30与控制平台10连接。其中,第一终端20或目标数据处理端30与控制平台10之间可以是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20或目标数据处理端30通过移动网络与控制平台10通信连接,该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
在实际应用中,凡是第一用户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应用场景,均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系统。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原理如下:
第一用户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时,可以向控制平台10提交数据处理请求,并在数据处理请求中携带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终端20向第二终端40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以触发第二终端40向控制平台10发送数据处理请求。
其中,第一终端20,用于响应于第一用户的提交操作,向第二终端40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以触发第二终端40向控制平台10发送数据处理请求。该数据处理触发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第二终端4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20发送的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并根据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向控制平台10发送数据处理请求。该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第一用户的信息可以是任何能够唯一标识第一用户的信息,例如第一用户的名称、账号id等,同理,第二用户的信息可以是任何能够唯一标识第二用户的信息,如第二用户的名称、账号id等。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数据处理触发请求或数据处理请求除了携带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之外,还可以携带其他信息,例如此次数据处理的时间信息、第一终端20的标识信息等。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20可以是第一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PC平板二合一等。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终端20向第二终端40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触发第二终端40向控制平台10提交数据处理请求。第二终端40可以是第二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PC平板二合一等。
第一终端20可响应于第一用户的提交操作,向第二终端40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以触发第二终端40向控制平台10发送数据处理请求,并通过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将需要转移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等提供给第二终端40,使得第二终端40通过数据处理请求将需要转移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等提供给控制平台10,以便于控制平台10对该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控制平台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40在第一终端20的触发下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确定同时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30,以及向目标数据处理端30发送数据转移请求。
目标数据处理端30,用于接收控制平台10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需要具备自己的数据空间,并将第一用户使用的数据空间称为第一数据空间,用于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这里主要是指第一用户需要转移给第二用户的数据。第二用户需要具备自己的数据空间,并将第二用户使用的数据空间称为第二数据空间,用于存储第二用户的数据,这里主要是指从第一用户转移过来的数据。其中,控制平台10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具有用于存储需要转移的数据的数据空间。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这里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在具体实现上会有所不同。例如,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可以是实际的存储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的存储空间。若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是实际的存储空间,则可以通过存储空间的地址或指向存储空间的指针来标识数据空间。若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是虚拟的存储空间,例如对应一定存储空间的账户,则可以通过账户名称或ID来标识数据空间。
在现有技术中,控制平台10接收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会控制数据处理端将需要转移的数据从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中转移到控制平台10的数据空间中,然后再将需要转移的数据从控制平台10的数据空间中转移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中。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平台10在接收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确定同时对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30,然后向同时对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30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请求该目标数据处理端30直接将需要转移的数据从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数据空间。在该过程中,控制平台10仅仅提供数据转移控制功能,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具备数据空间并提供数据转移功能(即将数据转入再转出的功能),可以更加专注于数据转移控制服务,并且数据直接从第一用户的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的数据空间,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平台10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来确定目标数据处理端30:
控制平台10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向第一用户展示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以供第一用户从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中选择目标数据处理端;然后,控制平台10响应于第一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第一用户选择的数据处理端作为目标数据处理端30。在该实施方式中,需要第二用户预先注册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并由控制平台10向第一用户展示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但不需要控制平台10预先与数据处理端形成绑定或业务关系。其中,第二用户注册的数据处理端可以为第二用户进行数据转移处理。控制平台10不需要向数据处理端申请数据空间,为数据直接从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提供了条件。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平台10可以预先存储第二用户的信息与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控制平台10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用户预先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或者
进一步,控制平台10也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向第二用户发送信息获取请求,以请求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第二用户根据控制平台10的信息获取请求,向控制平台10返回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控制平台10接收第二用户返回的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据此确定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用户与控制平台10之间的交互,是通过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40完成的。
基于上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实际上是第二用户向目标数据处理端30申请的数据空间。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进行限定,凡是能够被目标数据处理端30操作的数据空间均可作为第一数据空间。
优选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向目标数据处理端30申请的数据空间,这意味着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均隶属于目标数据处理端30。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对目标数据处理端30来说,相当于在自己的数据空间中进行数据转移,这有利于提高目标数据处理端30进行数据转移的效率。
对目标数据处理端30来说,接收控制平台10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该数据转移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数据空间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二数据空间的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数据处理端30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目标数据处理端30在接收到数据转移请求后,可以从中获取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然后根据所述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值得说明的是,这里需要处理的数据值主要是指需要转移的数据量。具体的,目标数据处理端30按照所述数据值,将第一数据空间中的总数据量减去所述数据值所标识的数据量,将第二数据空间中的总数据量增加所述数据值所标识的数据量。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终端20触发第二终端40向控制平台10发送数据处理请求,通过控制平台10进行数据转移,灵活性较强,而数据无需经过控制平台10,直接由目标数据处理端30从第一终端20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终端40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控制平台10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具备数据空间并提供数据转入再转出的数据转移功能也无需对数据进行管理操作,可以专注于数据转移控制服务,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服务质量,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进一步,目标数据处理端30在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后,可以向控制平台10发送数据转移成功消息。控制平台10还用于:接收目标数据处理端30发送的数据转移成功消息,根据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向第二用户发送后续处理指示,以指示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具体来说,控制平台10是向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40发送后续处理指示。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第二用户根据后续处理指示所执行的后续处理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第一用户可以是买家用户,第二用户可以是商家用户,则商家用户可以根据后续处理指示进行发货等操作。
结合上述支付数据处理系统,下面实施例将从控制平台10和目标数据处理端30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202、控制平台确定同时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
203、控制平台向上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目标数据处理端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具体的,第一用户通过其使用的第一终端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
例如,第一终端可响应于第一用户的提交操作,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以触发第二终端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处理请求,并通过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将需要转移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提供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触发请求,根据该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处理请求,并通过数据处理请求将需要转移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提供给控制平台,以便于控制平台对该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之后,控制平台确定同时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数据处理端作为目标数据处理端,然后向同时对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请求该目标数据处理端直接将需要转移的数据从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数据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需要具有各自的数据空间,用于存储需要转移的数据;而控制平台无需具有用于存储需要转移的数据的数据空间。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需要第二用户预先注册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而控制平台无需与数据处理端形成绑定或业务关系。基于此,控制平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目标数据处理端:
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向第一用户展示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响应于第一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第一用户选择的数据处理端作为目标数据处理端。其中,第二用户注册的数据处理端可以为第二用户进行数据转移处理。
可选的,控制平台可以预先存储第二用户的信息与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控制平台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用户预先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或者
可选的,控制平台也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向第二用户发送信息获取请求,以请求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第二用户根据控制平台的信息获取请求,向控制平台返回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返回的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据此确定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用户与控制平台之间的交互,是通过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完成的。
基于上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实际上是第二用户向目标数据处理端申请的数据空间。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进行限定,凡是能够被目标数据处理端操作的数据空间均可作为第一数据空间。
优选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向目标数据处理端申请的数据空间,这意味着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均隶属于目标数据处理端。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对目标数据处理端来说,相当于在自己的数据空间中进行数据转移,这有利于提高目标数据处理端进行数据转移的效率。
进一步,在步骤203之后,控制平台接收数据处理端成功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后发送的数据转移成功消息;控制平台根据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向第二用户发送后续处理指示,以指示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
在上述过程中,控制平台仅仅提供数据转移控制功能,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具备数据空间并提供数据转移功能(即将数据转入再转出的功能),可以更加专注于数据转移控制服务,并且数据直接从第一用户的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的数据空间,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数据处理端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数据转移请求是控制平台根据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在确定数据处理端同时对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之后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302、数据处理端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本实施例是从数据处理端进行的描述。
具体的,当第一用户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时,第一用户通过其使用的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以触发第二终端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处理请求,并通过数据处理请求将需要转移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提供给控制平台,以便于控制平台对该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之后,控制平台确定同时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数据处理端,然后向同时对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请求该数据处理端直接将需要转移的数据从第一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数据空间。
对数据处理端来说,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从数据转移请求中获取需要处理的数据值以及第一数据空间的标识信息和第二数据空间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具体的,数据处理端按照所述数据值,将第一数据空间中的总数据量减去所述数据值所标识的数据量,将第二数据空间中的总数据量增加所述数据值所标识的数据量。
进一步,数据处理端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前,可以根据控制平台的标识确定控制平台是否属于合法平台;当确定控制平台属于合法平台时,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其中,合法平台可以是预先向数据处理端进行注册过的控制平台,或者是经数据处理端授权的控制平台,或者是与数据处理端存在业务关系的控制平台。
可选的,数据处理端可以预先存储合法平台的标识。基于此,数据处理端在接收到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后,可以从数据转移请求中获取发送该数据转移请求的控制平台的标识,将所获取的标识在预先存储的合法平台的标识中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中,则确定该控制平台为合法平台;如果未匹配中,则确定该控制平台为非法控制平台。对于控制平台为非法控制平台的情况,数据处理端可以忽略该数据转移请求。数据处理端通过识别发送数据转移请求的控制平台是否为合法平台,可以避免非法转移数据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数据安全。
进一步,数据处理端成功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后,还可以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转移成功消息,以便于控制平台根据数据转移成功消息指示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端根据控制平台的控制,直接将数据从第一用户的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的数据空间,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先将数据从第一用户转移到控制平台再从控制平台转移到第二用户,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支付场景为例,则上述支付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应用实例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买家终端、商家终端、支付控制平台以及银行处理系统。图4中的支付控制平台可以是任何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服务的平台,如可以是微信、支付宝等,可作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控制平台;图4中的银行处理系统可作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目标数据处理端。在该应用实例中,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可以是买家用户提交的支付触发请求,数据处理请求具体为支付请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据转移请求具体为转账请求;相应的,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用户具体为买家用户,第一数据空间具体为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第二用户具体为商家用户,第二数据空间具体为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相应的,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具体为买家终端,第二终端具体为商家终端。
基于图4所示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付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买家终端响应于买家用户的下单操作,形成订单信息。
具体的,买家用户通过买家终端浏览商品,并在确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后执行下单操作,例如用户可以点击买家终端提供的“提交订单”按钮完成下单操作。买家终端响应于用户点击“提交订单”按钮的操作,形成订单信息,该订单信息中包括买家用户的信息、商家用户的信息、订单金额、交易时间以及商品详情等信息。
502、买家终端向商家终端发送支付触发请求,以触发商家终端向支付控制平台。
503、商家终端接收买家终端发送的支付触发请求,根据支付触发请求向支付控制平台发送支付请求,以请求支付控制平台控制完成本次支付操作。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商家终端在接收到买家终端发送的支付触发请求之后,可以自动向支付控制平台发送支付请求。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商家终端在接收到买家终端发送的支付触发请求的同时,可跳转到支付界面,并在该支付界面上显示可供用户选择的多个支付服务,例如银行直接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支付控制服务等。买家用户从多个支付服务中选择支付控制服务,商家终端响应于用户选择支付控制服务的操作,向支付控制服务对应的支付控制平台发出支付请求。
其中,上述支付请求包括买家用户的信息、商家用户的信息以及需要支付的金额等信息。除此之外,上述支付请求还可以包括交易时间、商品详情等其他信息。
上述银行直接支付服务是指由银行直接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划账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的传统支付方式。
上述第三方支付服务是指银行先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划账到第三方对公账户,再从第三方对公账户划账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的支付方式。
上述支付控制服务是指本实施例提供的由支付控制平台控制银行直接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划账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的支付方式。
504、支付控制平台接收商家终端发送的支付请求,根据支付请求携带的商家用户的信息,确定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并向买家用户展示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以供买家用户从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中选择用于执行转账操作的银行。
例如,商家用户支持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则支付控制平台可以通过银行选择界面向买家用户展示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对应的支付选项,以供买家用户从中选择执行转账操作的银行。
可选的,支付控制平台可以预先在本地存储各商家用户的信息与各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支付控制平台具体可以根据支付请求中携带的商家用户的信息,查询该映射关系,确定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或者
可选的,支付控制平台可以根据支付请求中携带的商家用户的信息,向商家终端发送信息获取请求,以请求商家终端返回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对商家终端来说,接收支付控制平台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据此向支付控制平台返回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支付控制平台接收商家终端返回的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信息,据此确定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
505、支付控制平台响应于买家用户的选择操作,向用户选择的银行的处理系统(简称为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发送转账请求,该转账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支付控制方标识、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的指示信息、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的指示信息以及需要支付的金额等信息。其中,支付控制方标识可唯一标识支付控制平台。
其中,商家用户的银行账号实际上是商家用户在目标银行处理系统中的账号,其指示信息可以是银行账号本身,也可以是可唯一标识商家用户在目标银行处理系统中的账号的信息,例如商家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
其中,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的指示信息可以是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本身,但并不限于此。进一步,若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是目标银行处理系统中的账号,则上述指示信息除了可以是银行账号本身之外,还可以是买家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任何能唯一标识买家用户在目标银行处理系统中的账号的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目标银行处理系统识别并完成转账操作的银行账号,并不限于用户在目标银行处理系统中的账号。举例说明,假设买家用户选择工商银行的处理系统作为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则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可以是工商银行的账号,也可以是工商银行支持跨行操作的其他银行,如建设银行或招商银行等的账号。
优选的,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与商家用户的银行账号都属于目标银行处理系统。这对目标银行处理系统来说,实际上执行的是行内转账,有利于提高转账效率。
506、目标银行处理系统接收支付控制平台发送的转账请求,在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中扣除所述金额,并在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中增加所述金额,以完成转账操作。
可选的,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在进行转账操作之前,可以根据转账请求中携带的支付控制方标识,判断支付控制平台是否属于合法平台;如果支付控制平台属于合法平台,再执行转账操作;如果支付控制平台不属于合法平台,则禁止转账操作,以保证银行账户的安全性。
例如,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可以预先存储合法支付控制方的标识。基于此,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在接收到转账请求时,可以将转账请求中携带的支付控制方标识与预先存储的合法支付控制方的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确定发送该转账请求的支付控制平台属于合法平台;如果匹配不成功,则确定发送该转账请求的支付控制平台不属于合法平台。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不隶属于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则目标银行处理系统需要执行跨行转账。如果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与商家用户的银行账号都隶属于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则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只需执行行内转账即可,效率相对较高。
507、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在转账成功后,向支付控制平台发送转账成功消息。
508、支付控制平台接收目标银行处理系统发送的转账成功消息,向商家终端发送付款成功通知消息,以指示商家用户发货。
可选的,支付控制平台还可以向买家终端返回付款成功通知消息,以便于买家用户了解付款结果。
509、商家终端接收付款成功通知消息,并通知商家用户发货。
在上述支付方案中,买家用户可以选择支付控制方式的支付服务,并由支付控制平台根据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进行路由,确定可以直接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向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转操作的银行,进而由所确定的银行处理系统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向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转,使得资金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流向第三方对公账户,再从第三方对公账户流向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有利于提高支付效率。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方法具有的优势,下面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方法与传统支付方法和现有第三方支付方法进行比较说明。
在传统支付方法中,商家用户需要与各银行进行谈判,只有在与银行成功签约后,才能向买家用户提供该银行的支付方式。该支付方式要求买家用户与商家用户必须具有同一银行的账号,才能完成支付。在具体支付过程中,买家用户从商家用户所支持的银行中选择一家银行,同时买家用户也具有该银行的账号,由用户选择的银行直接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号中划账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号。
在现有第三方支付方法中,商家用户不需要亲自与各银行进行谈判并签约,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各银行进行谈判并签约,商家用户只需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签约即可,商家用户无需开通多个银行账户,但需要商家用户开通对公账号。在具体支付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仅需根据买家用户使用的银行账户来确定执行转账操作的银行(例如工商银行),与商家用户无关,然后,由所确定的银行(例如工商银行)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划账到该银行账号,在一定时间间隔(如1天或2天)后,由所确定的银行(例如工商银行)从银行账户划账到第三方对公账户,第三方再根据商家用户所使用的银行账户确定划账银行(如建设银行),再由该划账银行(例如建设银行)从第三方对公账户划账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控制方案中,由于支付控制过程由支付控制平台完成,所以商家用户只需开通至少一个银行账户即可,无需像传统支付方案那样亲自与各银行进行谈判并签约,而且支付控制平台无需开通对公账号。在具体支付过程中,支付控制平台根据商家用户开通的银行账户以及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确定执行转账操作的银行,并控制该银行直接从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划账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
将上述三种支付方式进行比较,可得到如下表1所示的比较结果。
表1
另外,除了与现有支付方式进行比较说明之外,本实施例还从不同角度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支付方式所具有的有益效果进行了分析说明,具体如下:
从买家用户角度来看:买家用户可以选择非商家的支付方式,支付方式相对多样化,支付体验较好,交易风险相对较低。另外,买家用户直接与商家进行对账,无需经过第三方,对账相对简单,在出现问题时的咨询诉讼流程相对较短,只需联系银行即可。
从商家角度来看:选择多,接入成本交低,支持个性服务,服务品质高、资金利用率高,风险管控增强。
从支付控制方来看:可以直接获取真实商户信息、获取真实交易信息、沉淀资金增多、账户数量增多、政策风险降低。
从银行角度来看:政策风险低、运营成本低、商户管理、风控、客服更精简、可以专注商户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201至步骤2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201和2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2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控制平台包括:接收单元61、确定单元62和发送单元63。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值得说明的是,该数据处理请求除了携带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之外,还可以携带其他信息,例如此次数据处理的时间信息、第一终端的标识信息等。
确定单元62,用于确定同时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
发送单元63,用于向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目标数据处理端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通过其使用的第一终端向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并根据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处理请求。接收单元61具体用于接收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单元61还用于:接收目标数据处理端成功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后发送的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发送单元63还用于:根据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向第二用户发送后续处理指示,以指示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62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
向第一用户展示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
响应于第一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第一用户选择的数据处理端作为目标数据处理端。
进一步,控制平台可以预先存储第二用户的信息与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确定单元62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用户预先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或者
进一步,确定单元62也可以根据第二用户的信息,向第二用户发送信息获取请求,以请求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第二用户根据信息获取请求,向确定单元62返回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确定单元62接收第二用户返回的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的信息,据此确定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用户与确定单元62之间的交互,是通过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完成的。
基于上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实际上是第二用户向目标数据处理端申请的数据空间。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进行限定,凡是能够被目标数据处理端操作的数据空间均可作为第一数据空间。
优选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数据空间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向目标数据处理端申请的数据空间。
以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支付场景为例,上述数据处理请求为支付请求,上述数据转移请求为转账请求。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控制平台可以为提供支付服务的控制平台,目标数据处理端为银行处理系统。相应的,上述第一用户为买家用户,第一数据空间为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上述第二用户为商家用户,第二数据空间为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平台,仅仅提供数据转移控制功能,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具有数据空间并提供数据转移功能(即将数据转入再转出的功能),可以更加专注于数据转移控制服务,并且数据直接从第一用户的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的数据空间,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处理端包括:接收单元71和转移单元72。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数据转移请求是控制平台根据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在确定数据处理端同时对需要向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之后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转移单元72,用于根据数据值,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进一步,如图7所示,该数据处理端还包括:发送单元73。
发送单元73,用于在转移单元72成功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后,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转移成功消息,以使控制平台指示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如图7所示,该数据处理端还包括:验证单元74。
验证单元74,用于在转移单元72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前,根据控制平台的标识确定该控制平台是否属于合法平台,并在确定该控制平台属于合法平台时,从第一数据空间向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以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支付场景为例,上述数据处理请求为支付请求,上述数据转移请求为转账请求。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控制平台可以为提供支付服务的控制平台,目标数据处理端为银行处理系统。相应的,上述第一用户为买家用户,第一数据空间为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上述第二用户为商家用户,第二数据空间为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端,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平台相结合,根据控制平台的控制,直接将数据从第一用户的数据空间转移到第二用户的数据空间,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先将数据从第一用户的数据空间转移到控制平台再从控制平台转移到第二用户的数据空间,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所述控制平台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
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所述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之后,还包括:
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成功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后发送的数据转移成功消息;
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后续处理指示,以指示所述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
3.根据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包括:
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
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第一用户展示所述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
所述控制平台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数据处理端作为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数据空间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申请的数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为支付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为转账请求;所述控制平台为提供支付服务的控制平台,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为银行处理系统;所述第一用户为买家用户,所述第一数据空间为所述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所述第二用户为商家用户,所述第二数据空间为所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台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提交操作,向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所述数据处理请求;
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数据处理请求。
7.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处理端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是所述控制平台根据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在确定所述数据处理端同时对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之后发送的,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所述数据处理端成功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后,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数据转移成功消息;
所述数据处理端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前,根据所述控制平台的标识确定所述控制平台属于合法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为支付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为转账请求;所述控制平台为提供支付服务的控制平台,所述数据处理端为银行处理系统;所述第一用户为买家用户,所述第一数据空间为所述买家用户的银行账户,所述第二用户为商家用户,所述第二数据空间为所述商家用户的银行账户。
10.一种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目标数据处理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以触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成功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后发送的数据转移成功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后续处理指示,以指示所述第二用户执行后续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
向所述第一用户展示所述第二用户注册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端;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数据处理端作为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数据空间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申请的数据空间。
14.一种数据处理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是所述控制平台根据第二用户提交的数据处理请求在确定所述数据处理端同时对需要向所述第二用户转移数据的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之后发送的,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的信息;
转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处理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转移单元成功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后,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数据转移成功消息;和/或
验证单元,用于在所述转移单元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之前,根据所述控制平台的标识确定所述控制平台属于合法平台。
16.一种支付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平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终端、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终端和目标数据处理端;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的提交操作,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处理触发请求;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触发请求,并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数据处理请求,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携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值、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
所述控制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并确定同时对所述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数据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数据空间具有操作权限的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以及向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发送数据转移请求;
所述目标数据处理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转移请求,并根据所述数据值,从所述第一数据空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空间进行数据转移。
CN201610625655.7A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6296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5655.7A CN106296137A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5655.7A CN106296137A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6137A true CN106296137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6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5655.7A Pending CN106296137A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613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1783A (zh) * 2017-10-01 2018-02-27 上海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转账方法及系统
WO2018219047A1 (zh) * 2017-06-02 2018-12-06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9447796A (zh) * 2018-09-20 2019-03-08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金融支付方法
CN110175915A (zh) * 2019-04-23 2019-08-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执行结果获取方法及系统
US11062308B2 (en) 2019-04-23 2021-07-13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execution result obtain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5721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Data Processing
WO2015103922A1 (en) * 2014-01-08 2015-07-16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oney transfer
CN105099688A (zh) * 2014-05-15 2015-1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账户的操作方法、支付页面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39193A (zh) * 2015-07-31 2015-12-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5721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Data Processing
WO2015103922A1 (en) * 2014-01-08 2015-07-16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oney transfer
CN105099688A (zh) * 2014-05-15 2015-1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账户的操作方法、支付页面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39193A (zh) * 2015-07-31 2015-12-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9047A1 (zh) * 2017-06-02 2018-12-06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7741783A (zh) * 2017-10-01 2018-02-27 上海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转账方法及系统
CN109447796A (zh) * 2018-09-20 2019-03-08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金融支付方法
CN110175915A (zh) * 2019-04-23 2019-08-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执行结果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0175915B (zh) * 2019-04-23 2021-04-06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执行结果获取方法及系统
US11062308B2 (en) 2019-04-23 2021-07-13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execution result obtain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35624A1 (en) Mobile device nfc-based detection and merchant payment system
US2019005084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ying a merchant by a registered user using a cellular telephone account
US10956894B2 (en) Offline bill splitting system
CN104603811B (zh) 匹配用于代理卡交易的付款票据的退款
US1000235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transactions
US8417633B1 (en) Enabling improved protection of consumer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20160055583A1 (en) Mobile global exchange platform
CN106296137A (zh) 一种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196797A1 (en) Wireless payment and barter platform
RU2449481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платежа покупателями
CN106056382B (zh) 移动终端支付方法
US20150235196A1 (en) Pay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20120084205A1 (en) Disconnected person-to-person payment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independent payor and payee direction for valu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US200700073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ransactions
JP6926452B2 (ja) 決済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決済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0046900A (zh) 基于区块链的发票作废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AU2018277270A1 (en) Smart contract for copy trading
CN109155033B (zh) 手机预付卡服务系统、及其克隆卡存储装置及服务方法
KR20210095121A (ko) 신용 계좌를 사용한 이체
WO20220206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fining, creating, managing, and transacting multiple classes of digital objects
US20140188701A1 (en) Mobile Pay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40188726A1 (en) Payment valid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Rajan The future of wallets: a look at the privacy implications of mobile payments
US20110153493A1 (en) Dynamic limit funding source
KR20130083050A (ko) 가상계좌를 이용한 금융기관납부대행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