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1586B -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1586B
CN106291586B CN201610985807.4A CN201610985807A CN106291586B CN 106291586 B CN106291586 B CN 106291586B CN 201610985807 A CN201610985807 A CN 201610985807A CN 106291586 B CN106291586 B CN 106291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ho
signal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re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58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1586A (zh
Inventor
丁丽
叶阳阳
丁茜
伍斯璇
朱亦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9858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1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1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1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1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1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7/90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用于消除由于发射端本振与回波接收端本振分置而产生的相位误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近场成像场景进行设置;步骤二,采集回波实信号和参考实信号;步骤三,将回波实信号和参考实信号分别处理后得到回波中频实信号和参考中频实信号;步骤四、五,利用Hilbert变换,将回波中频实信号和参考中频实信号分别变换为回波中频复信号和参考中频复信号后进行混频得到混频信号;步骤六,对混频信号利用相位因子补偿法进行校正后得到波数域信号,将波数域信号映射到空间域中进行计算后得到目标点估计散射系数的一维函数表达式,完成一维成像。

Description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属于无线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场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太赫兹波:太赫兹波(THz waves)一般指频率在0.1THz-10THz(波长为3mm-3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过渡的区域,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太赫兹成像:太赫兹成像是太赫兹波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基于太赫兹波的安全性、高分辨和穿透性等特点,太赫兹成像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红外和光学成像,太赫兹成像可以穿透诸如衣物、木板和塑料等非极性材料:相比X射频和微波成像,太赫兹成像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相比X射线成像,毫瓦量级功率的太赫兹成像一般认为对人体无害。依据是否有太赫兹源,应用于人体安检的太赫兹成像技术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被动式成像利用辐射热计探测人体发射的太赫兹波来形成人体表面图像。由于人体辐射的太赫兹波非常微弱,被动式成像的成像结果往往对比度较低,图像不够清晰。而主动式成像则一般利用天线发射毫瓦级别的太赫兹波,太赫兹波穿透人体表面衣服,通过测量反射的太赫兹信号即可得到人体表面图像。主动式成像不仅图像对比度高,而且通过合成孔径的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方位向分辨率。主动式太赫兹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机场、地铁站等场所的近距离的人体安全检测。
双站合成孔径雷达:双站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置于不同平台上,其中发射机以一定脉冲重复频率提供对待观测区域的照射信号:接收机接收地面回波并完成成像处理等任务。与传统单站合成孔径雷达相比,双站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优点有:
(1)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
传统单站合成孔径雷达由于工作方式的限制,只能获取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双站合成孔径雷达由于收发分置,可以利用收发平台获取非后向散射信号进行成像,其图像所含信息不同于单站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有利于对成像目标分类,识别。
(2)系统结构更加灵活
由于采用收发分置的方式,即发射机与接收机在各自独立的轨道上,因此可以根据成像应用的需要对发射机接收机分别进行设置,系统的灵活性高,适用范围更加广阔。
由于双站合成孔径成像是典型的相参雷达,其成像的核心在于信号的相干处理,这就要求发射端本振信号源以及接收端本振信号源必须满足相位同步,否则会严重影响成像处理的结果甚至无法成像。由于双站设置时太赫兹发射机与接收机分别采用彼此独立的本振信号源,因此保持相位同步非常困难。现有文献大多是基于远场假设对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相位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而对近场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相位同步问题尚未有系统研究。此外,远场条件使得回波建模都基于平面波假设,而近场时波前是球面波,适用于远场的同步方法并不适用于近场情况,因此需要对近场场景下的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近场的条件下,太赫兹波段的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应用中,发射端与接收端采用不同本振信号源时存在的非同步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以解决双站设置的太赫兹发射机与接收机分别采用彼此独立的本振信号源难以保持相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近场成像场景中的目标点s、发射机T、回波接收机A、参考接收机B的位置分别进行设置;
步骤二,回波接收机A对来自发射机T发射的单点频实信号经目标点s散射后的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回波实信号,参考接收机B对来自发射机T发射的单点频实信号直接进行采集得到参考实信号;
步骤三,回波接收机A接收端接收回波实信号后进行载频混频处理后得到回波中频实信号并输出,参考接收机B接收端接收参考实信号后进行载频混频处理后得到参考中频实信号并输出;
步骤四,利用Hilbert变换,将步骤三中的回波中频实信号和参考中频实信号分别变换为回波中频复信号和参考中频复信号;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回波中频复信号和参考中频复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信号;
步骤六,利用相位因子补偿法对步骤五中的混频信号进行校正后得到波数域信号,将该波数域信号映射到空间域中进行计算后得到目标点估计散射系数的一维函数表达式,完成一维成像。
在本发明提供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一中场景位置设置具体为:目标点s坐标为s(xs,0),发射机T固定在坐标(xt,zt),回波接收机A的接收天线沿着直线路径运动,该直线到目标点s的垂直距离为R0,回波接收机A一个采样位置的坐标为(xa,R0),参考接收机B的位置是随机的,坐标为(xb,zb)。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二中发射机T在t时刻发射单点频实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回波实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Rt(xs)是(xs,0)处目标点s与发射机的距离,Rr(xa,xs)是目标点s与回波接收机A的距离,f(xs)为目标点s的散射系数,f1为发射端载波频率,为发射端本振的初始相位。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三中回波中频实信号数学表达式为:
参考中频实信号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f0是中频频率,f0=f1-f2,Rref是发射机T与参考接收机B的距离;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本振初始相位,f2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载波频率。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四中回波中频复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参考中频复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Rref是发射机T与参考接收机B的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六中目标点估计散射系数的一维函数表达式为:
s5(kx)为经相位补偿后的波数域信号。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采用固定发射机,并增加一路参考接收机的装置结构,利用增加的这一路参考接收信号与回波接收机的回波信号进行混频处理的方式消除由于发射端本振与回波接收端本振分置而产生的相位误差,提高了成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近场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近场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实现原理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相距2.5cm强散射目标实验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
步骤一,对近场成像场景中的目标点s、发射机T、回波接收机A、参考接收机B的位置分别进行设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近场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示意图。
如图1所示,发射机T固定在面对目标平面的位置(xt,zt),设其波束范围始终覆盖接收机的波数范围,回波接收机A沿着直线路径运动,该直线到目标点s的垂直距离为R0,参考接收机B位于随机位置(xb,zb)。回波接收机A的一个采样位置坐标为(xa,R0),从发射机T到目标点s(xs,0)的距离为从目标点s(xs,0)到回波接收机A的距离为
表1参数表
如表1所示的参数设置,在目标测绘平面上设置两个竖直摆放的水平宽度为4cm的两个金属板。这两个金属板沿X方向的距离为2.5cm。观测平面与目标测绘平面的最短距离为R0=34cm。将发射机T的坐标位置固定在(8cm,34cm),回波接收机A在零时刻位置坐标为(-8cm,34cm),参考接收机B的位置坐标为(8cm,0cm)。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近场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实现原理图。
如图2所示,发射端与接收端采用不同本振信号源。
如表1所示,设置发射端本振信号源频率为15.3GHz。经过12倍倍频链路得到发射端载波频率f1=184GHz;接收端本振信号源频率为15.25GHz,经过12倍倍频链路得到回波接收端本地载频f2=183GHz。
步骤二,回波接收机A对来自发射机T发射的单点频实信号经目标点s散射后的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回波实信号,参考接收机B对来自发射机T发射的单点频实信号直接进行采集得到参考实信号。
发射机T在t时刻发射单点频实信号形式为:其中f1为发射端载波频率,为发射端本振的初始相位。
发射信号经位于(xs,0)处的点目标散射点s散射后,回波接收机A接收到的信号为:
其中Rt(xs)是(xs,0)处目标点s与发射机T的距离,Rr(xa,xs)是目标散射点与回波接收机A的距离,f(xs)为目标散射点s的散射系数。
步骤三,回波接收机A接收端接收回波实信号后进行载频混频处理后得到回波中频实信号并输出,参考接收机B接收端接收参考实信号后进行载频混频处理后得到参考中频实信号并输出;
经过接收端本地载频混频处理后,回波接收机A的中频输出信号为
其中f0是中频频率,f0=f1-f2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本振初始相位,f2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载波频率。
同理其参考接收机B的中频输出信号为:
其中Rref是发射机T与参考接收机B的距离;为参考接收机B本振的初始相位,该本振与回波接收通道本振同源,通过相位平衡功分器分路实现,因此初始相位可认为是相同,即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本振初始相位。
步骤四,利用Hilbert变换,将步骤三中的回波中频实信号和参考中频实信号分别变换为回波中频复信号和参考中频复信号。
为了正确提取相位信息中目标坐标信息而实现成像,同时避免实信号直接提取相位时存在的相位模糊,采用Hilbert变换将实信号转为复信号并进行混频处理,消除由于发射端本振初始相位和接收端本振初始相位不同引起的非同步相位误差。
根据各个通道获取的实信号,构建出对应的正交分量作为虚部,进而构成其复信号。
则回波接收机中频输出信号的复信号形式为:
参考接收机中频输出信号的复信号形式为:
其中,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回波中频复信号和参考中频复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信号。
对于合成孔径成像系统来说,其对相位精度的要求很高,若直接基于s2(xa,t)信号进行目标信息的提取,初始相位误差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成像偏差,严重时更会引起成像质量下降或根本无法完成方位向孔径合成。因此利用回波接收机与参考接收机的中频输出信号进行混频消除初始相位即:
其中表示波数;(·)*是共轭操作。
步骤六,利用相位因子补偿法对步骤五中的混频信号进行校正后得到波数域信号,将该波数域信号映射到空间域中进行计算后得到目标点估计散射系数的一维函数表达式,完成一维成像。
进行相位补偿处理,获取目标散射点的散射系数估计值,步骤包括:
混频信号s3(xa)的三个指数相位项中,第一个指数项与成像目标坐标无关,只与参考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距离有关,可以直接利用对应的相位补偿因子进行校正,从而消除此项的影响。
第二个指数项仅与目标散射点横坐标xs相关。令
将上式在xs=0处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可得:
其中o(xs 2)为佩亚诺余项。
第三个指数项与回波接收机以及目标散射点坐标相关,其值随回波接收机和目标散射点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利用驻定相位定理对其进行化简。其对应驻定相位定理的形式为:
其中kx为X方向上波数域频率分量。
利用函数φ(xa,xs)的一阶偏导求得驻点,即时得到相应的驻点为:
则混频信号的一维波数域形式为:
补偿距离维方向上的相位偏移。
将上述相位补偿后的波数域信号映射到空间域中,目标散射点的估计散射系数表示为
从而实现了从目标回波信号重构出目标散射特性的功能,完成一维成像。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相距2.5cm强散射目标实验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3所示为两个相距2.5cm的金属板(金属板宽度均为4cm)实验结果图与模拟仿真结果图,一维仿真(图中实线曲线)和实验结果(图中虚线曲线)均能正确估计出金属板的宽度和间隔,实现一维成像。通过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一维成像场景中解决了近场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系统中相位非同步的问题。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采用固定发射机,并增加一路参考接收机的装置结构,利用增加的这一路参考接收信号与回波接收机的回波信号进行混频处理的方式消除由于发射端本振与回波接收端本振分置而产生的相位误差,提高了成像的质量。
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两个相距2.5cm的金属板(金属板宽度均为4cm)实验结果图与模拟仿真结果图,一维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能正确估计出金属板的宽度和间隔,实现一维成像。通过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一维成像场景中解决了近场太赫兹非同步双站合成孔径成像系统中相位非同步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近场成像场景中的目标点s、发射机T、回波接收机A、参考接收机B的位置分别进行设置;
步骤二,所述回波接收机A对来自所述发射机T发射的单点频实信号经目标点s散射后的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回波实信号,所述参考接收机B对来自所述发射机T发射的单点频实信号直接进行采集得到参考实信号;
步骤三,所述回波接收机A接收端接收所述回波实信号后进行载频混频处理后得到回波中频实信号并输出;
所述参考接收机B接收端接收所述参考实信号后进行载频混频处理后得到参考中频实信号并输出;
步骤四,利用Hilbert变换,将步骤三中的所述回波中频实信号和所述参考中频实信号分别变换为回波中频复信号和参考中频复信号;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所述回波中频复信号和所述参考中频复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信号;
步骤六,利用相位因子补偿法对步骤五中的所述混频信号进行校正后得到波数域信号,将该波数域信号映射到空间域中进行计算后得到目标点估计散射系数的一维函数表达式,完成一维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步骤一中场景位置设置具体为:所述目标点s坐标为s(xs,0),所述发射机T固定在坐标(xt,zt),所述回波接收机A的接收天线沿着直线路径运动,该直线到目标点s的垂直距离为R0,所述回波接收机A一个采样位置的坐标为(xa,R0),所述参考接收机B的位置是随机的,坐标为(xb,z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二中所述发射机T在t时刻发射单点频实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所述回波实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Rt(xs)是(xs,0)处所述目标点s与发射机T的距离,Rr(xa,xs)是所述目标点s与所述回波接收机A的距离,f(xs)为所述目标点s的散射系数,f1为发射端载波频率,为发射端本振的初始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三中所述回波中频实信号数学表达式为:
所述参考中频实信号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f0是中频频率,f0=f1-f2,Rref是所述发射机T与所述参考接收机B的距离;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本振初始相位,f2为回波接收机A和参考接收机B的载波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四中所述回波中频复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所述参考中频复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Rref是发射机T与参考接收机B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六中所述目标点估计散射系数的一维函数表达式为:
s5(kx)为经相位补偿后的波数域信号。
CN201610985807.4A 2016-11-01 2016-11-01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Active CN106291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5807.4A CN106291586B (zh) 2016-11-01 2016-11-01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5807.4A CN106291586B (zh) 2016-11-01 2016-11-01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1586A CN106291586A (zh) 2017-01-04
CN106291586B true CN106291586B (zh) 2018-11-20

Family

ID=57721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5807.4A Active CN106291586B (zh) 2016-11-01 2016-11-01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1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269A (zh) * 2017-06-27 2017-11-10 吉林大学 近距离无损探测的超宽带太赫兹三维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8693566A (zh) * 2018-06-06 2018-10-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太赫兹调频连续波扫描成像系统及其方法、装置
CN112230209B (zh) * 2020-09-28 2023-06-16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远距离双站rcs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575A (zh) * 2012-03-28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THz级大带宽激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
CN103176183A (zh) * 2013-03-11 2013-06-26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近程高分辨率探测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3454637A (zh) * 2013-09-07 2013-1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调频步进频的太赫兹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8658B2 (en) * 2005-09-20 2008-05-27 Coherent, Inc. Security portal with THz trans-receiver
US8946632B2 (en) * 2009-11-10 2015-02-03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rahertz 2D interferometric and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with an incoherent sour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575A (zh) * 2012-03-28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THz级大带宽激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
CN103176183A (zh) * 2013-03-11 2013-06-26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近程高分辨率探测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3454637A (zh) * 2013-09-07 2013-1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调频步进频的太赫兹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成像与成谱联动的太赫兹分析检测仪;杨旻蔚 等;《光学学报》;20160630;第36卷(第6期);第1-8页 *
用于人员安检的主动毫米波成像技术现状与展望;费鹏 等;《微波学报》;20150430;第31卷(第2期);第91-9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1586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632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alize scalable antenna arrays with large aperture
Gottinger et al. Coherent automotive radar network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adar-based imaging and mapping
Zhang et al. Terahertz imaging radar with inverse aperture synthesis techniques: system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and experiment results
US119140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ltra-high-resolution ranging using RFID
CN114706063A (zh) 雷达系统中的方法、雷达系统或雷达系统的装置
JP2006177907A (ja) 干渉型レーダー
CN106291586B (zh) 一种近场太赫兹双站合成孔径一维成像的方法
JP2009270827A (ja) マルチスタティックレーダ装置
Hu et al. High-precis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lgorithm for GBSAR system: Rail determination phase error compensation
Samczynski et al. SARENKA-C-band SAR radar for UAV application
Ya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low-cost real-time ultra-wide band see-through-wall imaging radar system
RU2643168C2 (ru)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высоты, истинной скорости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наклона вектора скорости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горизонт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ортовой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использующее способ
RU2679597C1 (ru) Способ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импульсно-доплеровской бортовой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при обнаружении воздушной цели - носителя станций ради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и активных помех
Li et al. Estimation of wall parameters by exploiting correlation of echoes in time domain
Samczynski et al. Passive radars utilizing pulse radars as illuminators of opportunity
Tudose et al. Electronic target for bistatic/monostatic SAR systems
Fu et al. A university-developed 35 GHz airborne cross-track SAR interferometer: Motion compensation and ambiguity reduction
Grajal et al. A prototype of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ing system at millimetre-wave band
Dzwonkowski et al. High resolution millimeter-wav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emonstrator for security applications
Hantscher et al. Localisation of concealed worn items using a millimeter wave FMCW radar
Turčinović et al. Polarization Sensitivity of Short-Range S-band Radar Sensing System
Pan et al. Impacts of space-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s onwideband target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bistatic/multistatic radar
Kuznetsov et al. 140 GHz active imaging systems based on FMCW radar
Essen et al. A four-element 80-GHz luggage scanner based on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rinciple
Li et al. Terahertz imaging based on Hilbert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