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5782B -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5782B
CN106285782B CN201610770563.8A CN201610770563A CN106285782B CN 106285782 B CN106285782 B CN 106285782B CN 201610770563 A CN201610770563 A CN 201610770563A CN 106285782 B CN106285782 B CN 106285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
stress
under
early warning
numerical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05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5782A (zh
Inventor
王宏伟
姜耀东
邓代新
林志男
张登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16107705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57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5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5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5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5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S2,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S3,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研究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S4,根据S2和S3中的分析结果,形成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为实现冲击地压的远程在线监测、智能判识及实时预警提供理论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尤其的,涉及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基于敏感参数判识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大规模的采掘活动,使得我国煤炭开采以每年8-12米(部分地区为10-20 m)的速度向下延伸,伴随着冲击地压、瓦斯突出水害、热害等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煤炭开采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动力灾害事故的预测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煤炭行业的研究热点。
冲击地压是一种采场围岩瞬间剧烈的破坏现象,这种动力灾害通常是岩体力学系统达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极限时,积聚在围岩周围的变形能以突然、急剧、猛烈的形式释放的现象。据统计,发生在地质构造(主要指断层、褶皱、相变)附近的冲击地压占所有冲击地压发生次数的70%以上,其中以逆冲断层和倒转褶皱等不利地质构造诱发灾害的强度和频度最高。
在复杂地质构造诱发冲击地压机理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实验研究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开采诱发断层粘滑失稳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工作面动压影响下断层活化过程和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分析了开采过程中断层应力状态的演化规律,指出开采活动是导致断层活化并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构造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效应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关键。
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面,主要有声发射、电磁辐射、微震监测等监测技术和装备。如北京市科技大学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事件的声发射现象与支承压力前兆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冲击地压发生时,围岩内部声发射和压力呈现出明显的前兆特征和相互耦合模式。山东科技大学在讨论声发射与岩石材料损伤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用声发射监测冲击地压的科学性,提出了冲击地压声发射预测的四种前兆模式。北京科技大学学者指出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预警可以采用脉冲数和强度两个指标同静态临界值和动态趋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警,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可以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等学者采用微震监测的手段研究了冲击危险性的监测原理和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级预测准则。研究结果显示,当微震事件不会随着工作面的开采而向前发展,只在某一区域内停滞不前时,则此区域处于能量积聚瞬时释放的边缘,发生冲击的可能性极大。
综上所述,针对冲击地压预警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基于监测能量释放的手段开展的,因为岩体力学系统达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极限时,内部势必积聚大量变形能,而声发射、电磁辐射和微震监测等技术可监测围岩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事件,进而提取和判断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但是基于能量理论的监测技术也有盲区,以微震监测为例,研究表明,冲击地压在发生前,微震监测往往出现“缺震”现象,传感器监测不到煤岩破裂前的能量释放事件,而只在某一区域内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是因为煤岩破坏前变形能大量积聚,但并未释放而造成的。但是,冲击地压发生前,虽然煤岩中能量未释放,而内部的应力集中程度却有突然增高的现象。因此,本发明针对微震、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等基于能量监测方面的缺点,采用应力突变和能量激增相耦合的原理,分析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S2,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
S3,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
S4,根据S2和S3中的分析结果,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分析复杂构造带应力场突变的工程动力响应特征,揭示复杂构造应力突变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机理,建立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预测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分析在断层和褶皱形成过程中已变形或已破坏的裂隙围岩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的能量释放特征,揭示构造失稳时围岩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从能量角度分析冲击地压的孕育和发生机理。同时综合应用应力和能量等敏感参数在冲击地压发生前的突变特征,优势互补,形成冲击地压预警的前兆信息分析方法。
进一步,步骤S1中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精确描述复杂地质赋存条件下矿井岩层的展布形态,为实现应力和能量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进一步,所述步骤S1的具体实现包括:
(1)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仪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得到矿井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
(2)对比分析矿井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进一步完善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的矿井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将不合理的数据去除,得出矿井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赋存特征的数据库;
(3)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将数据库中未探测到的或没有钻孔和剖面数据的部分进行插值,得到矿井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赋存特征的三维函数表达式,并绘制CAD三维图形;
(4)将CAD三维图形导入大型岩土分析数值软件FLAC3D中,建立复杂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的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包括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和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进一步方案能够分别研究逆冲断层和倒转褶皱等不利地质构造失稳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而有利于后续分别针对两种情况进行进一步研发。
进一步,所述步骤S2包括:
运用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采场围岩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得到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参数对逆冲断层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
运用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采场围岩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得到倒转型褶皱的向斜轴部应力分布规律;
分析复杂构造带应力场突变的工程动力响应特征,得到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更加细致的研究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等参数对断层失稳的影响,以及各参数对于冲击地压的影响特征;进一步研究倒转褶皱轴部的应力和能量分布特征,对于该区域频繁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分析。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的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参数对逆冲断层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为:在水平应力一定的情况下,断层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与断层倾角的函数关系为:
σα=σcos2α (1)
其中,σα和τα分别为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σ为施加在断层模型上的水平应力;α为断层倾角;
当倾角α=0°时,即断层面垂直于水平x轴时,正应力最大,最大正应力为模型水平应力σ;当倾角α=45°时,即断层面与水平x轴夹角为45°时,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为σ/2;
所述步骤S2中的倒转型褶皱的向斜轴部应力分布规律为:由于倒转型褶皱是强地应力作用下的产物,故而其使煤层在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导致煤层忽厚忽薄、忽软忽硬、易于塌冒;此外由于煤层倾角变化极大,稳定性极差,尤其是倒转轴区域,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应力集中系数可达4.0左右,蕴藏着巨大的变形能;
所述步骤S2中的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为:在复杂构造、采场高地应力及工作面开采共同作用下,冲击地压发生前,构造应力将呈现出突然增大,稳定不变,再突然增大,稳定不变,随后应力突降的变化过程,上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构造应力的连续突变即为冲击地压失稳的触发条件。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详细分析了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等参数对构造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倒转褶皱轴部的应力和能量分布对煤岩层赋存状态的影响特征。
进一步,所述步骤S3包括:
在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和褶皱赋存条件下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上施加原岩应力条件下的水平载荷,分析在断层和褶皱形成过程中已变形或已破坏的裂隙围岩在动压影响下的力学特性、变形特征和工程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动压影响下采场围岩的能量积聚、传递、转化与释放的演化规律;
根据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式3分析断层面上和褶皱向斜轴部能量的稳定态积聚、非稳定态释放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揭示构造失稳时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从能量角度分析隧道岩爆的孕育过程和发生机理;
其中,σ1、σ2、σ3分别表示单元体上的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
所述步骤S3中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根据虚功原理可知,物体上任意微单元变形能和外力做功在数值上相等,得到如下单向应力状态时的变形能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当微单元作用三向应力状态时,每一个主应力与其主应变都存在如下对应关系,
σ1dydz~ε1dx σ2dxdz~ε2dy σ3dydx~ε3dz (4)
即三向应力状态下,微单元上应力所做功为,
简化后为
因此,三向应力状态下,微单元单位体积下的变性能为
根据广义胡克定律:
得出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定量分析煤岩体内积聚的能量特征。
进一步,所述步骤S4包括:
根据步骤S2中的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和步骤S3中的构造失稳时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的敏感参数包括构造应力和能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系统,包括:
数值模型创建模块:用于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应力场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
能量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
预警分析模块:用于综合应力场分析模块和能量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得到基于应力和能量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微单元作用三向应力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正利煤矿综合采掘工程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应力变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老顶3次周期垮落过程中能量释放率变化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工作面电磁辐射监测和液压支架阻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S2,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
S3,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
S4,根据S2和S3中的分析结果,基于构造应力和能量等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步骤S1中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所述步骤S1的具体实现包括:
(1)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仪PROTEM EM-47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得到矿井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
(2)对比分析矿井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进一步完善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的矿井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将不合理的数据去除,得出矿井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赋存特征的数据库;
(3)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将数据库中未探测到的或没有钻孔和剖面数据的部分进行插值,得到矿井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赋存特征的三维函数表达式,并绘制CAD三维图形;
(4)将CAD三维图形导入大型岩土分析数值软件FLAC3D中,建立复杂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所述步骤S1中的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包括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和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所述步骤S2包括:
运用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采场围岩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得到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参数对逆冲断层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
运用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采场围岩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得到倒转型褶皱的向斜轴部应力分布规律;
分析复杂构造带应力场突变的工程动力响应特征,得到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
所述步骤S2中的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参数对逆冲断层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为:在水平应力一定的情况下,断层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与断层倾角的函数关系为:
σα=σcos2α (1)
其中,σα和τα分别为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σ为施加在断层模型上的水平应力;α为断层倾角;
当倾角α=0°时,即断层面垂直于水平x轴时,正应力最大,最大正应力为模型水平应力σ;当倾角α=45°时,即断层面与水平x轴夹角为45°时,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为σ/2;
所述步骤S2中的倒转型褶皱的向斜轴部应力分布规律为:由于倒转型褶皱是强地应力作用下的产物,故而其使煤层在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导致煤层忽厚忽薄、忽软忽硬、易于塌冒;此外由于煤层倾角变化极大,稳定性极差,尤其是倒转轴区域,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应力集中系数可达4.0左右,蕴藏着巨大的变形能;
所述步骤S2中的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为:在复杂构造、采场高地应力及工作面开采共同作用下,冲击地压发生前,构造应力将呈现出突然增大,稳定不变,再突然增大,稳定不变,随后应力突降的变化过程,上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构造应力的连续突变即为冲击地压失稳的触发条件。
所述步骤S3包括:
在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和褶皱赋存条件下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上施加原岩应力条件下的水平载荷,分析在断层和褶皱形成过程中已变形或已破坏的裂隙围岩在动压影响下的力学特性、变形特征和工程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动压影响下采场围岩的能量积聚、传递、转化与释放的演化规律;
根据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式3分析断层面上和褶皱向斜轴部能量的稳定态积聚、非稳定态释放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揭示构造失稳时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从能量角度分析隧道岩爆的孕育过程和发生机理;
其中,σ1、σ2、σ3分别表示单元体上的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
所述步骤S3中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的推倒过程如下:
根据虚功原理可知,物体上任意微单元变形能和外力做功在数值上相等,得到如下单向应力状态时的变形能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当微单元作用三向应力状态时,每一个主应力与其主应变都存在如下对应关系,
σ1dydz~ε1dx σ2dxdz~ε2dy σ3dydx~ε3dz (4)
即三向应力状态下,微单元上应力所做功为,
简化后为
因此,三向应力状态下,微单元单位体积下的变性能为
根据广义胡克定律:
得出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
进一步,所述步骤S4包括:
根据步骤S2中的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和步骤S3中的构造失稳时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基于构造应力和能量等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系统,包括:
数值模型创建模块:用于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应力场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
能量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
预警分析模块:用于综合应力场分析模块和能量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得到基于应力和能量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实施例2
以下为本发明的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在正利煤矿的应用。
矿井概况介绍:
正利煤矿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岚县葛铺村,井田南北长约5.0km,东西宽约3.2km,面积9.26km2。工作面布置及巷道支护:正利矿当前采区为一采区,走向长4.13km,倾斜宽1.74km,面积约7.18km2。一采区主采工作面为14- 1101、14-1103和14-1107工作面,其中14-1103工作面正在回采,14-1107工作面正在进行两条回采巷道的掘进工作。本文所采用的矿压监测测站分别布置于14-1103工作面胶带巷道中。14-1103工作面走向长1589m,倾向宽180m,可采储量130.63吨。
图3为正利煤矿综合采掘工程平面图,如图3所示,14-1103胶带顺槽西侧相邻实体煤,巷道为矩形断面,规格为4.5×2.8m,断面面积12.6m2,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形式,锚杆预紧力不小于50KN,顶锚杆设计锚固力80KN,帮锚杆设计锚固力60KN;锚索设计预应力为200KN;托盘采用规格为150 ×150×10mm蝶形托盘;金属网采用10#镀锌铁丝网,顶网规格为长×宽=4500 ×1100mm,帮网规格为长×宽=2600×1100mm。
地质构造:正利煤矿井田位于宁武煤田东南部,14-1103工作面煤层整体呈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倾角6°左右,工作面地质构造以小断层发育为主,工作面共揭露7条断层,落差最大5.5米,产状较陡,倾角大多在45°到70°之间,断层面参差不齐,封闭性差,时有裂缝出现。其中,F36和F37断层从胶带顺槽延伸进入14-1103工作面中部,并从轨道顺槽延伸出工作面,表1为本文主要研究的两条断层产状及概况。
表1 14-1103工作面主要断层概况
1建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本文针对正利煤矿14-1103工作面胶带巷道揭露的两条主要断层F36和 F37的构造特征以及岩层赋存情况,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模型尺寸为700m×500m×300m。在本模型中,煤层厚度为3m,煤层的单元尺寸恒定为1.0m×1.0m×1.0m,顶板和底板单元尺寸为2.0m×2.0m×2.0m。工作面护巷煤柱宽度15m,两顺槽巷道尺寸均为4m×3m,两边各留边界煤柱40m。
表2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模型岩层按水平布置,表2给出了模型中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模型上覆岩层岩层采用均匀加载的物理相似配重模拟实现。
2应力分析
14-1103工作面回采按5.0cm的步距从左边界开始逐渐向右推进,直至整个煤层回采完毕。通过布置于4-1煤层顶板的应力测点来研究应力场变化规律,第一个测点距模型左边界为60cm,测点间距15cm。
在断层发生扰动、滑移、稳定、滑移、稳定、瞬间失稳的整个过程中,顶板应力的变化过程为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稳定不变、迅速增加、稳定不变和突然减小等阶段,在应力突然减小之后,断层发生失稳,整个模型发生冲击破坏。应力变化过程中,应力的迅速增加、稳定不变、迅速增加、稳定不变的循环出现预示着冲击地压可能发生,当应力发生瞬间突变,则会发生冲击地压,如图4所示。
3能量分析
采用应力分析中断层赋存条件下的数值模型,研究工作面经历3次周期来压时顶底板的能量释放和演化过程为:顶板初次垮落之后,随着工作面的推采,顶板迎来了若干次周期来压,周期垮落步距为20m。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周期来压前,采空区悬空距离逐渐增大,老顶所积聚的弹性能同时也逐渐增大,当老顶周期断裂时,能量会突然释放,影响范围也较远。由此,与垮落前相比,老顶周期垮落后顶底板和煤层能量释放频率和范围更大也更广。所以,从能量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释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老顶周期垮落之前,采空区悬顶距离达到最大,积聚于煤岩体中的弹性能也增加到峰值。老顶的垮落将造成弹性能的剧烈释放,此时工作面和顺槽巷道极易发生冲击地压。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说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老顶能量演化规律和周期来压时能量突然释放规律,在数值计算过程中,统计单元的能量释放总和,绘制图5所示的老顶3次周期垮落过程中能量释放率变化曲线。图5中数据显示,周期来压之前老顶能量释放率在50%以下,较为平稳。当老顶周期断裂时,积聚于老顶中的弹性能瞬间释放,能量释放率大幅增加,工作面和巷道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4应力分析和能量分析综合应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冲击地压发生之前,将出现应力突变和能量激增的现象,因此可以综合两者作为冲击地压敏感参数,作为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图6为工作面电磁辐射监测和液压支架阻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电磁辐射能监测能量变化,液压支架能监测应力变化特征。从图6中的数据可知,在3/11~3/14期间电磁辐射强度逐渐增强,12日达到峰值400mv,14日骤降为160mv,并发生了冲击地压;3月底电磁辐射强度重新达到峰值,4 月1日迅速下降;在4/1~4/12期间再次升高,随后突降至100mv左右,并发生了冲击地压。图中同时给出了液压支架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电磁辐射监测的能量激增之前总有液压支架的应力突降。因此,根据应力和能量综合应用可以用来进行冲击地压的有效预警,避免灾害发生后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S2,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
S3,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
S4,根据S2和S3中的分析结果,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所述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是指综合应力突变和能量激增的现象作为冲击地压敏感参数,作为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所述步骤S1的具体实现包括:
(1)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仪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得到矿井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
(2)对比分析矿井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进一步完善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的矿井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将不合理的数据去除,得出矿井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赋存特征的数据库;
(3)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将数据库中未探测到的或没有钻孔和剖面数据的部分进行插值,得到矿井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赋存特征的三维函数表达式,并绘制CAD三维图形;
(4)将CAD三维图形导入大型岩土分析数值软件FLAC3D中,建立复杂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步骤S1中采用矿井三维瞬变电磁法探测地质构造展布形态,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包括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和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运用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采场围岩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得到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参数对逆冲断层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
运用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采场围岩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得到倒转型褶皱的向斜轴部应力分布规律;
分析复杂构造带应力场突变的工程动力响应特征,得到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的断层倾角、断层落差和断层水平推力参数对逆冲断层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为:在水平应力一定的情况下,断层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与断层倾角的函数关系为:
σα=σcos2α (1)
其中,σα和τα分别为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σ为施加在断层模型上的水平应力;α为断层倾角;
当倾角α=0°时,即断层面垂直于水平x轴时,正应力最大,最大正应力为模型水平应力σ;当倾角α=45°时,即断层面与水平x轴夹角为45°时,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为σ/2;
所述步骤S2中的倒转型褶皱的向斜轴部应力分布规律为:由于倒转型褶皱是强地应力作用下的产物,故而其使煤层在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导致煤层忽厚忽薄、忽软忽硬、易于塌冒;此外由于煤层倾角变化极大,稳定性极差,尤其是倒转轴区域,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应力集中系数可达4.0,蕴藏着巨大的变形能;
所述步骤S2中的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动力失稳触发条件为:在复杂构造、采场高地应力及工作面开采共同作用下,冲击地压发生前,构造应力将呈现出突然增大,稳定不变,再突然增大,稳定不变,随后应力突降的变化过程,上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构造应力的连续突变即为冲击地压失稳的触发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在逆冲断层构造赋存条件下和倒转褶皱赋存条件下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上施加原岩应力条件下的水平载荷,分析在断层和褶皱形成过程中已变形或已破坏的裂隙围岩在动压影响下的力学特性、变形特征和工程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动压影响下采场围岩的能量积聚、传递、转化与释放的演化规律;
根据微单元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表达式3分析断层面上和褶皱向斜轴部能量的稳定态积聚、非稳定态释放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揭示构造失稳时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从能量角度分析隧道岩爆的孕育过程和发生机理;
其中,σ1、σ2、σ3分别单元体上的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根据步骤S2中的构造赋存和采场高地应力条件下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和步骤S3中的构造失稳时能量释放的激增机制,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敏感参数包括构造应力和能量。
9.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值模型创建模块:用于结合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等高线数据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逐一建立出各个岩层和构造带的真实形态,建立复杂构造带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
应力场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地质构造应力场突变及冲击地压的应力触发条件;
能量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可视化数值模型分析判别冲击地压发生的能量激增机制;
预警分析模块:用于综合应力场分析模块和能量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得到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所述基于敏感参数综合判别的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分析方法是指综合应力突变和能量激增的现象作为冲击地压敏感参数,作为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进行冲击地压的预警。
CN201610770563.8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285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0563.8A CN106285782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0563.8A CN106285782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5782A CN106285782A (zh) 2017-01-04
CN106285782B true CN106285782B (zh) 2018-11-13

Family

ID=5767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70563.8A Active CN106285782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5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468A (zh) * 2017-03-20 2017-07-1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含破碎带断层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07942380A (zh) * 2017-10-23 2018-04-2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垮落带采空区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
CN108167020A (zh) * 2017-11-18 2018-06-15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地质体控制下井间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CN110118991B (zh) * 2019-05-16 2020-06-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震损伤重构的采动应力评估方法
CN110298107B (zh) * 2019-06-26 2022-10-14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增量叠加的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CN111520193B (zh) * 2020-05-15 2021-10-26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隧道工程施工岩爆实时预报方法
CN111520192B (zh) * 2020-05-15 2021-10-22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隧道工程施工岩爆实时预报优化方法
CN112377256B (zh) * 2020-10-26 2021-08-0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冲击危险性大直径钻孔检验方法
CN112554953A (zh) * 2020-12-18 2021-03-26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窗口介入法判断向斜轴部采场冲击危险性的方法
CN112483141A (zh) * 2020-12-18 2021-03-12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支架阻力预测冲击危险性的方法
CN113191545A (zh) * 2021-04-29 2021-07-30 安徽理工大学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发生情况可视化与分级预警方法
CN113756871A (zh) * 2021-09-13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实时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3686471B (zh) * 2021-09-13 2022-05-2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分级预警方法
CN115169752B (zh) * 2022-09-05 2022-12-2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虚功理论的煤矿顶板初次来压步距预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161A (zh) * 2011-11-14 2012-07-11 山东科技大学 冲击煤层巷道掘进后路能量释放范围的判定方法
CN102999873A (zh) * 2011-12-30 2013-03-27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CN104653226A (zh) * 2014-12-26 2015-05-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
CN105626151A (zh) * 2016-02-28 2016-06-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煤矿回采巷道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CN105785471A (zh) * 2016-02-14 2016-07-2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矿井预开采煤层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161A (zh) * 2011-11-14 2012-07-11 山东科技大学 冲击煤层巷道掘进后路能量释放范围的判定方法
CN102999873A (zh) * 2011-12-30 2013-03-27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CN104653226A (zh) * 2014-12-26 2015-05-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
CN105785471A (zh) * 2016-02-14 2016-07-2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矿井预开采煤层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CN105626151A (zh) * 2016-02-28 2016-06-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煤矿回采巷道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王宏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111215(第12期);第54-8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5782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5782B (zh) 一种复杂地质赋存环境下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to rockburst prediction in tunneling of Jinping II project
Zhao et al. Microseismicity monitoring and failure mechanism analysis of rock masses with weak interlayer zone in underground intersecting chambers: a case study from the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China
Ma et al. Rockburst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f deep-buried tunnels for 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
Dai et al. Deformation forecast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large-scal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from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Jiang et al.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coal bump risk during extraction of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
So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burst relief and prevention by water-jet cutting
Dou et al.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inducing mechanism of rockburst in coal mine
Kuang et al. The impact of key strata movement on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 in the Datong coalfield
He et al. Integrated rockburst early warning model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ng et al. Effect of structural planes on rockburst distribution: case study of a deep tunnel in Southwest China
CN103953392B (zh) 深埋隧道断面上岩爆风险位置判别方法
Yao et al. Influence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 reservoir area
CN111691872A (zh) 一种煤层覆岩裂隙发育范围及程度的动态精准探测方法
CN103606019B (zh) 基于时空关系的矿山采空区覆岩沉降动态预测方法
CN105182412A (zh) 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地震安全性的检测方法
Ding et al. Strata behavior investigation for high-intensity mining in the water-rich coal seam
Li et al. Fuzzy probability measures (FPM) based non-symmetric membership function: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ground subsidenc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
Liu et al. Rockburst and micro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qinling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of the hanjiang-to-weihe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Chen et al. Extraction of the remnant coal pillar in regular and irregular shapes: a case study
Lai et 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rockburst induced by mined coal-rock linkage of sharply inclined coal seams
Wei et al. Research on mining fracture of overburden in close distance multi-seam
Hongwei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coal bump in an island longwall panel
Zhang et al. Strata movement and stress evolution when mining two overlapping panels affected by hard stratum
Ji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goaf instability under blasting disturbance using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