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9353A -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59353A CN106259353A CN201510266651.XA CN201510266651A CN106259353A CN 106259353 A CN106259353 A CN 106259353A CN 201510266651 A CN201510266651 A CN 201510266651A CN 106259353 A CN106259353 A CN 1062593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components
- oxocyclopentylacetate
- pent
- enyl
- a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为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主要用于增强酶的活性,促使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叶绿素含量,保绿防老,促进根系发达,促进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辅助作物劣势部分良好生长,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调节植株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抗寒性,并且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虫性、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的应用。
技术背景
茉莉酸(Jasmonic acid,简称JA)化学名称:3-氧-2-2′-顺-戊烯基-环戊烷-1-乙酸,以及茉莉酸甲酯(简称JA_Me),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是一种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目前被认为是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病原物、激发子(elicitor)及创伤(wounding)诱导植物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并且其本身也可作为激发子。已有大量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JA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参与了植物对病原菌和植食性昆虫的防御。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中,外源应用能够激发防御植物基因的表达,诱导植物的化学防御,产生与机械损伤和昆虫取食相似的效果。
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均属于杀菌剂,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上。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很容易产生的问题是防治了病害的同时对植物本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将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植物根和叶的生长。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能很好的挺高作物的抗病免疫力,增强根系的活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且有关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80:1~1:10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活性成分B选自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40:1~1:60;活性成分A和己唑醇的重量比为15:1~1:25,活性成分A和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5:1~1:30,活性成分A和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5:1~1:35,活性成分A和双炔酰菌胺的重量比为10:1~1:30,活性成分A和氟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1:5~1:45。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用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超低容量剂、悬浮剂、水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热雾剂,还可以制成种衣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泡腾剂或微乳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超低容量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50%、乳化剂3%~25%、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助溶剂0.01%~10%、溶剂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50%、助溶剂2%~6%、湿润剂1%-10%、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溶性液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50%、乳化剂1%~10%、助溶剂2%~6%、溶剂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溶性粉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填料10~93%。
组合物制成热雾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50%、助溶剂2%~6%、稳定剂0~5%、增效剂1%~8%、溶剂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超低容量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可溶性液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热雾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增强了酶的活性,促使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叶绿素含量,保绿防老,促进根系发达,促进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辅助作物劣势部分良好生长,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调节植株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抗寒性;(3)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虫性、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0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0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11~20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1~20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21~25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21~25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26~35超低容量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乳化剂、抗冻剂、助溶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在高速搅拌下混合溶解,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超低容量剂产品,具体见表4。
表4实施例26~35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36~45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5。
表5实施例36~45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46~48水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润湿剂、抗冻剂、溶剂、去离子水等一起混合,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剂产品,具体见表6。
表6实施例46~48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49~53可溶性液剂
将乳化剂、助溶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溶剂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溶性液剂产品,具体见表7。
表7实施例49~53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54~58可溶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烘干、称量、粉碎、搅拌、混匀等常规的加工工艺,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溶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8。
表8实施例54~58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59~63热雾剂
将溶剂、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溶剂等按规定配比投入调制釜中,搅拌均匀得到单相产品,调制均匀后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热雾剂产品,具体见表9。
表9实施例59~63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1~5、7~9中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同时活性成分A和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复配也可以制的表1-9中的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
B选自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水稻纹枯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0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配比在80:1~1:100时对水稻纹枯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的配比在15:1~1:25,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的优选配比为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重量比为1:6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黄瓜白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苯醚甲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1活性成分A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1可知,活性成分A与苯醚甲环唑配比在80:1~1:100时对黄瓜白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苯醚甲环唑的配比在15:1~1:3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苯醚甲环唑的优选配比为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苯醚甲环唑重量比为1:7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葡萄霜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多抗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2活性成分A与多抗霉素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2可知,活性成分A与多抗霉素配比在80:1~1:100时对葡萄霜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多抗霉素的配比在5:1~1:35,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多抗霉素的优选配比为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多抗霉素重量比为1:14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辣椒疫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双炔酰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3活性成分A与双炔酰菌胺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3可知,活性成分A与双炔酰菌胺配比在80:1~1:100时对辣椒疫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双炔酰菌胺的配比在10:1~1:3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双炔酰菌胺的优选配比为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双炔酰菌胺重量比为1: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病害:葡萄霜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氟啶酰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4活性成分A与氟啶酰菌胺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4可知,活性成分A与氟啶酰菌胺配比在80:1~1:100时对葡萄霜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氟啶酰菌胺的配比在1:5~1:45,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氟啶酰菌胺的优选配比为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氟啶酰菌胺重量比为1:25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七
供试作物:番茄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二者不同配比混剂调节植物生长的浓度范围。
表15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液对番茄的调节生长作用
由表15可知,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混合使用后,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促进植物细胞增长,根系活力加强,达到增产目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80︰1~1︰100时,均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经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斑点落叶病、稻曲病、纹枯病、褐腐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叶枯病、疫病、黑痘病、斑枯病、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赤星病、枯萎病、轮纹病、白粉病、霜霉病或稻瘟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0.7%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水剂(自配)、30%己唑醇悬浮剂(市购)、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市购)、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市购)、25%氟啶酰菌胺悬浮剂(自配)。
实施应用例八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药前调查黄瓜霜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6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16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九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7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17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叶枯病、稻曲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药前调查番茄疫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疫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枯萎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一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前调查小麦锈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19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锈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二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葡萄霜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0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20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活性成分A与四氟醚唑、粉唑醇、环丙唑醇、戊菌唑、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环己磺菌胺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斑点落叶病、稻曲病、纹枯病、褐腐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叶枯病、疫病、黑痘病、斑枯病、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赤星病、枯萎病、轮纹病、白粉病、霜霉病或稻瘟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6%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80:1~1:10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活性成分B选自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双炔酰菌胺、氟啶酰菌胺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40:1~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活性成分A和己唑醇的重量比为15:1~1:25;
活性成分A和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5:1~1:30;
活性成分A和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5:1~1:35;
活性成分A和双炔酰菌胺的重量比为10:1~1:30;
活性成分A和氟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1:5~1: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剂型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超低容量剂、悬浮剂、水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热雾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为灰霉病、斑点落叶病、稻曲病、纹枯病、褐腐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叶枯病、疫病、黑痘病、斑枯病、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赤星病、枯萎病、轮纹病、白粉病、霜霉病或稻瘟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66651.XA CN106259353A (zh) | 2015-05-22 | 2015-05-22 |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66651.XA CN106259353A (zh) | 2015-05-22 | 2015-05-22 |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59353A true CN106259353A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3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66651.XA Pending CN106259353A (zh) | 2015-05-22 | 2015-05-22 |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5935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7146A (zh) * | 2021-05-11 | 2021-09-10 |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防治薏苡叶枯病的复配杀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633695A (zh) * | 2022-12-23 | 2023-01-24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一种防治仙茅锈病用的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
-
2015
- 2015-05-22 CN CN201510266651.XA patent/CN1062593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7146A (zh) * | 2021-05-11 | 2021-09-10 |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防治薏苡叶枯病的复配杀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367146B (zh) * | 2021-05-11 | 2022-08-05 |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防治薏苡叶枯病的复配杀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633695A (zh) * | 2022-12-23 | 2023-01-24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一种防治仙茅锈病用的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633695B (zh) * | 2022-12-23 | 2023-07-07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一种防治仙茅锈病用的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12490A (zh) | 一种含四霉素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 |
CN106259337A (zh) |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抗菌增产组合物 | |
CN104719297A (zh) | 一种含氟唑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642360A (zh) | 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309487A (zh) | 一种含虎杖提取物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 |
CN104938488B (zh) | 一种高效杀菌组合物 | |
CN103416410B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259353A (zh) | 一种含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412982A (zh) |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的复配高效杀菌组合物 | |
CN104137836B (zh) |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259348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
CN105981743A (zh) | 一种含超敏蛋白的抗菌增产组合物 | |
CN105851059A (zh) | 一种含溴菌腈与铜制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642341A (zh) | 一种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305747A (zh) | 一种含尿囊素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4642346A (zh) | 一种含噻唑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 |
CN103444743B (zh) | 一种含苯氧喹啉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857582A (zh) | 一种含四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6234367A (zh) | 一种含氟吡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96926A (zh) | 一种含增产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抗菌增长组合物 | |
CN106305748A (zh) | 一种含尿囊素的抗菌增产组合物 | |
CN105284806A (zh) |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47884A (zh) |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96931A (zh) | 一种含增产胺和三唑类的抗菌增长组合物 | |
CN105638686A (zh) | 一种含琥胶肥酸铜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