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4281B -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4281B
CN106254281B CN201610617625.1A CN201610617625A CN106254281B CN 106254281 B CN106254281 B CN 106254281B CN 201610617625 A CN201610617625 A CN 201610617625A CN 106254281 B CN106254281 B CN 106254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cade port
message
group
mark
h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76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4281A (zh
Inventor
王明辉
雷雄
李华舟
敖襄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76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4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4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4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4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09Header conversion, routing tables or routing t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的方法应用于控制桥CB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源ECID的准确设置,大大提升网络系统的组网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802.1BR是在数据中心接入层面的一种应用级协议。作为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的标准,802.1BR定义了扩展桥的操作、交互协议、管理对象和算法,可以为多个物理服务器连接、刀片服务器提供桥的多端口扩展能力,或是为虚拟机提供独立的桥接口实现逻辑连接。
目前,基于802.1BR的网络系统在逻辑上具体包括:CB(控制桥,ControllingBridge)设备和PE(端口扩展,Port Extender)设备。其中,CB设备可通过PE CSP(控制与状态协议,Control and Status Protocol)控制管理PE设备,CB设备可以包括:与PE设备相连的级联口,在从PE设备接收报文时该级联口可以作为入方向级联口使用,在向PE设备发送报文时该级联口可以作为出方向级联口使用;PE设备为其上的每一个端口都分配一个ECID,用于表示这个端口。
现有一种常用的基于802.1BR的网络系统,还可以在CB设备上配置PE组(PE-Group),每个PE-Group可以下联多个PE设备,这些PE设备共享一个ECID。并且,为了防止PE设备的报文出现源端口返回(也即报文被返回至源端口对应的PE设备)现象,802.1BR协议规定,来自于某PE设备的报文在CB设备上转发后又再下行到相同PE组的PE设备时,就需要在该报文的E-Tag字段中携带该报文的S-ECID(源ECID,Source-ECID)信息;这样,PE设备收到该报文后,就可以得知其来自于哪个PE端口,从而避免源端口返回现象发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现有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报文缓存芯片在支持S-ECID时却存在缺陷。例如,只有在报文进入CB设备的入方向级联口与下行到PE设备的出方向级联口为CB设备的同一级联口时,才可以成功地携带PE设备的S-ECID,而在报文进入CB设备的入方向级联口与下行到PE设备的出方向级联口为CB设备的不同级联口时,将无法携带PE设备的S-ECID。
而由于CB设备管理的是一个PE组,一个PE组可能包含多个不同的PE设备,而且每个PE设备也是通过多条链路连接CB设备的级联口,这样,有且仅有PE组仅包含一个PE设备,且该PE设备只通过一条链路与CB设备相连时才能成功地携带PE设备的S-ECID。因此,现有的报文缓存芯片大大限制了网络系统的组网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源ECID的准确设置,大大提升网络系统的组网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桥CB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
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
依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CB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携带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判断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以及
信息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为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设置相同的组标识,并在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这样,在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确定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与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可以确定对应报文的来源PE设备与目标PE设备属于同一PE组,因此可以通过修改微码为对应报文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从而完成源ECID的准确设置。相对于现有的报文缓存芯片仅仅能够适用于PE组仅包含一个PE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PE组所包含PE设备的数量大于1甚至无限大的情形,因此能够大大提升网络系统的组网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802.1BR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系统中报文的变化过程示意;
图5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针对现有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报文缓存芯片在支持源ECID时却存在缺陷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为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设置相同的组标识,并在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这样,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可以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为其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相对于现有的报文缓存芯片仅仅能够适用于PE组仅包含一个PE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PE组所包含PE设备的数量大于1甚至无限大的情形,因此能够大大提升网络系统的组网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报文缓存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现有的报文缓存芯片的微码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微码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报文处理逻辑进行报文的处理,进而使现有的报文缓存芯片具备PE组的源SECID的支持能力。或者,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报文处理逻辑编写新的报文缓存芯片的微码,以使新的报文缓存芯片具备PE组的源SECID的支持能力,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该网络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CB设备101、至少一个PE Leaf 102和至少一个终端(End Station,也称为主机或服务器)103,其中,CB设备101可以通过级联口与PE Leaf 102连接,PE Leaf 102可以连接多个终端103或与其他的PE Leaf 102级联,图中仅仅示出了PELeaf 102与终端103相连的情形。在实际应用中,CB设备101是唯一具备网络交换功能的设备,而PE Leaf 102并不具备独立网络功能。另外,不同的CB设备101之间可以通过例如IRF(智能弹性架构,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的虚拟化技术进行通信,CB设备101可通过PE CSP协议与PE Leaf 102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种应用示例中,来自源PE Leaf 102的报文可以通过级联口进入一个CB设备101,这一个CB设备101可以将该报文转发给另一个CB设备101;进一步,另一个CB设备101可以通过其级联口向该报文的目标PE Leaf 102发送该报文;其中,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E-Tag字段中需要成功携带报文的源ECID,以避免源端口返回现象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处理的报文具体可以包括:单播报文和非单播报文等,其中,非单播报文可以进一步包括:组播报文和广播报文等,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处理的具体报文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可应用于控制桥CB设备,具体可以包括: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在实际应用中,CB设备上可以配置PE组(PE-Group),每个PE-Group可以下联多个PE设备。这样,CB设备可以通过聚合组与每个PE设备相连,其中的每个聚合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员端口,CB设备与PE设备相连的端口称谓级联口,在从PE设备接收报文时该级联口可以作为入方向级联口使用,在向PE设备发送报文时该级联口可以作为出方向级联口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设置级联口的组标识的过程中,为属于同一个PE组的级联口分配相同的组标识。可选地,由于每个PE组可以具有一个Group ID,故级联口的组标识可以与其所属PE组的Group ID相同。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级联口的具体组标识不加以限制。可选地,CB设备的主控板在设置级联口的组标识后,可以将其同步到CB设备的单板,其中,该单板可以为主控板之外的电路板,如接口板、业务板等。
在报文进入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报文缓存芯片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为每个从级联口接收的(上行方向)的报文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报文所携带的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可以作为是否为该报文添加源ECID的依据,具体地,在报文所携带的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与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说明相应报文的入方向级联口和出方向级联口属于同一个PE组,因此可以为该报文添加源ECID。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该报文头可以任意格式的报文头。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报文添加一些系统头,如PPH(私有协议头,Private Protocol)等,以通过这些系统头携带所需的转发信息。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携带组标识的所述报文头可以为UDH(用户定义头,User DefineHeader)。可以将UDH添加在其它系统头的后面,并携带应用所需要的取值,这样,对于每个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都可以通过UDH携带上其所属PE组的标识信息。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控制桥CB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主控板下发的预置访问控制列表ACL规则;上述预置ACL规则具体可以包括:报文的入方向、以及对应的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
步骤202、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方向与上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进行匹配;
步骤203、在上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方向与上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相匹配时,依据上述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在上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可以用于报文过滤。所谓ACL,是指一条或多条规则的集合,用于识别报文流。所述规则是指描述报文匹配条件的判断语句,所述匹配条件可以是报文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主控板预置如下ACL规则:报文的入方向、以及对应的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也即,在报文命中该ACL规则时可以执行上述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源地址判断报文是否处于入方向,例如,报文的源地址属于PE设备时,可以判定报文处于入方向,而报文的源地址属于CB设备时,可以判定报文处于出方向。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依据上述ACL设备识别得到入方向的报文,并针对入方向的报文执行如下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在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入方向级联口可以为从PE设备接收报文的级联口,也即来自PE设备的报文进入CB设备所通过的级联口。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为每个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这样,报文所携带的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可以作为是否为该报文添加源ECID的依据,具体地,在该报文所携带的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与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说明报文的入方向级联口和出方向级联口属于同一个PE组,因此可以为该报文添加源ECID。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控制桥CB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可以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步骤302、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
步骤303、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
本申请实施例在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的基础上,还可以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通过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报文缓存芯片的微码执行上述步骤302-步骤303对应的报文处理流程。其中,步骤302可以判断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可以为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从而完成源ECID的准确设置。其中,出方向级联口可以为向PE设备发送报文的级联口,也即来自CB设备的报文进入PE设备所通过的级联口。
需要说明的,在报文进入CB设备后,在CB设备的处理过程中该报文将一直通过报文头携带报文的ECID,通常报文头的内容并不被携带至CB设备外部,也即并不被携带至PE设备。另外,对于现有的报文缓存芯片而言,其缺陷导致其不能识别报文头的内容,因此其在报文的入方向级联口与出方向级联口为CB设备的不同级联口时,将无法携带PE设备的源ECID。
而本申请实施例在通过判断确定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与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可以确定报文的来源PE设备与目标PE设备属于同一PE组,因此可以通过修改微码为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从而完成源ECID的正确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判断确定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与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不同时,可以确定报文的来源PE设备与目标PE设备不属于同一PE组,此种情况下,即使将报文携带的源ECID拷贝到E-TAG字段上,目标PE设备也无法实现对于源ECID的识别,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判断能够实现源ECID的准确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303之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E-TAG1移动步骤: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1字段移动至报文头,以在其报文头中携带所述E-TAG1字段携带的ECID;
E-TAG2增加步骤: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在其报文体中增加E-TAG2字段;
则上述步骤303,具体可以包括: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将对应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对应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2字段。这里,对应报文头和对应报文体分别表示与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相应的报文头和报文体。上述拷贝处理可以将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E-TAG2字段,作为报文的源ECID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通常都携带有E-TAG字段。而E-TAG1字段可以为报文进入CB设备之前的E-TAG字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E-TAG1移动步骤将其移动至报文头,通常该E-TAG1可以位于报文体的前面,并且,在CB设备的处理过程中该E-TAG1可以随报文携带。
E-TAG2字段可以为报文到达CB设备的出方向级联口之后、增加的E-TAG字段,通常E-TAG2字段中可以携带有目标PE设备的端口信息(也即目标端口,例如目标ECID)。
本申请实施例在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创造性地将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对应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2字段,以实现源ECID的准确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源ECID在E-TAG2字段中的具体位置不加以限制,另外对源ECID和目标ECID在E-TAG2字段中的先后顺序不加以限制。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在通过判断确定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与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可以确定报文的来源PE设备与目标PE设备属于同一PE组,因此可以通过修改微码将报文携带的ECID拷贝到E-TAG字段的对应位置上,从而完成源ECID的准确设置。
为使本领域即使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系统中报文的变化过程示意,该网络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CB设备401(图中示出了CB设备1和CB设备2,可以理解,CB设备还可以包括CB设备3、CB设备4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CB设备的具体数量不加以限制)、至少一个PE Leaf 402和至少一个终端403。
其中,报文的上行路径具体可以包括:终端1→PE Leaf1→CB设备1。在进入PELeaf1之前的该报文依次可以包括:DA、SA、CVID等字段,在进入CB设备1之前的该报文依次可以包括:DA、SA、E-TAG1、CVID等字段,该E-TAG1可以携带有ECID,在进入CB设备1的入方向级联口后,可以将E-TAG1前移至报文头,同时,可以在所述报文的报文头UDH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GroupID,最终CB设备1得到的报文依次可以包括:UDH、E-TAG1、DA、SA、CVID等字段;其中E-TAG1所在的报文头与UDH可以为不同的报文头。
接着,可由CB设备1将该报文转发至CB设备2。
该报文的下行路径具体可以包括:CB设备2→PE Leaf1→终端2。在报文到达CB设备的出方向级联口时,可以在该报文中增加E-TAG字段,并在E-TAG2字段中携带目标ECID,并且,还可以将报文头E-TAG1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E-TAG2字段,以实现源ECID的准确设置,最终CB设备2得到的报文依次可以包括:UDH、E-TAG1、DA、SA、E-TAG2、CVID等字段,其中,UDH、E-TAG1可以为报文头,DA、SA、E-TAG2、CVID可以为报文体。接着,进入PE Leaf1之后的报文依次可以包括:DA、SA、E-TAG2、CVID等字段;最后,进入PE Leaf1之后的报文依次可以包括:DA、SA、CVID等字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将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所述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2字段以作为报文的源ECID使用,进而可以实现源ECID的准确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CB设备,具体可以包括:
标识携带模块501,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判断模块502,用于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以及
信息添加模块503,用于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字段移动模块,用于在上述信息添加模块503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之前,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1字段移动至报文头,以在其报文头中携带所述E-TAG1字段携带的ECID;
字段增加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体中增加E-TAG2字段;
则上述信息添加模块503,具体可以包括:
拷贝子模块,用于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将对应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对应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2字段。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标识携带模块501,具体可以包括:
规则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主控板下发的预置访问控制列表ACL规则;上述预置ACL规则具体可以包括:报文的入方向、以及对应的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
匹配子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方向与所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进行匹配;
携带子模块,用于在上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方向与所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相匹配时,依据所述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
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携带组标识的所述报文头可以为用户定义头UDH。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桥CB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
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1字段移动至报文头,以在其报文头中携带所述E-TAG1字段携带的ECID;
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在其报文体中增加E-TAG2字段;
则所述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将对应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对应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2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的步骤,包括:
获取主控板下发的预置访问控制列表ACL规则;所述预置ACL规则包括:报文的入方向、以及对应的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
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方向与所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进行匹配;
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方向与所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相匹配时,依据所述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携带组标识的所述报文头为用户定义头UDH。
5.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CB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携带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
判断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判断其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是否相同;其中,属于同一PE组的级联口具有相同的组标识;以及
信息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字段移动模块,用于在所述信息添加模块为所述从级联口发送的报文的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字段添加源ECID之前,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1字段移动至报文头,以在其报文头中携带所述E-TAG1字段携带的ECID;
字段增加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在其报文体中增加E-TAG2字段;
则所述信息添加模块,包括:
拷贝子模块,用于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的组标识与对应出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相同时,将对应报文头中携带的ECID拷贝至对应报文体所包括的E-TAG2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携带模块,包括:
规则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主控板下发的预置访问控制列表ACL规则;所述预置ACL规则包括:报文的入方向、以及对应的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
匹配子模块,用于针对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将其方向与所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进行匹配;
携带子模块,用于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方向与所述预置ACL规则的入方向相匹配时,依据所述预置组标识添加操作,在所述从级联口接收的报文的报文头中携带对应入方向级联口的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携带组标识的所述报文头为用户定义头UDH。
CN201610617625.1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254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7625.1A CN106254281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7625.1A CN106254281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4281A CN106254281A (zh) 2016-12-21
CN106254281B true CN106254281B (zh) 2019-09-17

Family

ID=57606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7625.1A Active CN106254281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4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889A (zh) * 2016-12-30 2017-03-22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芯片中bpe跨端口扩展设备实现链路聚合的方法
CN108259345B (zh) * 2016-12-30 2021-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259296B (zh) * 2017-03-31 2020-12-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8259453B (zh) 2017-05-31 2020-03-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259633B (zh) 2017-05-31 2020-05-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管理报文三层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286564B (zh) * 2017-07-20 2022-06-0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612783A (zh) * 2017-10-18 2018-01-19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包转发芯片中bpe的pe基于ecid的报文统计方法
CN108880892B (zh) * 2018-06-26 2021-05-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661710B (zh) * 2019-09-20 2022-02-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系统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63009B (zh) * 2020-02-20 2021-06-22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扩展系统中实现三层组播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073A (zh) * 2011-07-06 2012-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ls的报文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2769558A (zh) * 2011-05-06 2012-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知端口扩展拓扑信息的方法、系统和控制桥
CN103220218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纵向堆叠组网中防止环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80111A (zh) * 2015-04-08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化网络中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虚拟化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749B (zh) * 2010-11-05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66874B (zh) * 2013-03-25 2016-03-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4468854B (zh) * 2013-09-13 2017-10-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vcf的构建方法及设备
CN104639441B (zh) * 2015-02-05 2019-01-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播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558A (zh) * 2011-05-06 2012-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知端口扩展拓扑信息的方法、系统和控制桥
CN102325073A (zh) * 2011-07-06 2012-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ls的报文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20218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纵向堆叠组网中防止环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80111A (zh) * 2015-04-08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化网络中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虚拟化网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4281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4281B (zh) 一种基于802.1br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397929B2 (en) Forwarding multicast packets over different layer-2 segments
US8989188B2 (en) Preventing leaks among private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ports due to configuration changes in a headless mode
CN105706391A (zh) 通过索引的本地化来增加组播规模
CN103118149B (zh) 同一租户内服务器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8848034A (zh) 一种网络设备及表项学习方法
US20180026992A1 (en)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vnf) hardware trust in a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CN103731356A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10373929A1 (en) Offlin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lligent device
WO2016082522A1 (zh) 管理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EP3069468A1 (en)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mutual recognition of 4 pair power over ethernet
US10880109B2 (en) Forwarding multicast data packet
CN108964964A (zh) 一种网络拓扑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6453155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37489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OpenFLow switch capability
CN104144130A (zh) 虚拟机系统互联的方法、系统和接入交换机
CN104468389A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
WO2016085375A1 (en) Methods, routing device and further routing device for managing data frames in switched networks
CN105812221A (zh) 虚拟可扩展本地区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10391919A (zh) 组播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US10038622B2 (en) Inline processing of learn actions in a virtual switch
CN106502841B (zh) 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3457864A (zh) 处理路由下一跳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4104594A (zh) Vsu的协议报文发送与接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939242B (zh) 实现虚拟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high tech park, No. six and road, No. 310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