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1087A -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1087A
CN106251087A CN201610659744.3A CN201610659744A CN106251087A CN 106251087 A CN106251087 A CN 106251087A CN 201610659744 A CN201610659744 A CN 201610659744A CN 106251087 A CN106251087 A CN 106251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element
quality
key
aerospace system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97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放
韩天龙
王志梅
杜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STRONAUTICS STANDARDS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STRONAUTICS STANDARDS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STRONAUTICS STANDARDS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ASTRONAUTICS STANDARDS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6597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1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1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1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首先从航天系统研发过程中提取若干要素;再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建立关联矩阵C;然后针对该若干要素的评价要点分别建立至少3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得出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再通过公式:W=C×P、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复杂航天系统是指能在空间环境下完成复杂工作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空间飞行器、探测器等大型装备。大型复杂航天系统有其特点,一是系统质量问题和缺陷无法通过地面预先试验进行全面检测,主要因为空间环境和任务状态难以在地面全面模拟,且此类系统的生产数量通常很小,不能应用抽检等常规质量检测方法;二是此类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难以维护和保养,主要因为多数此类系统是无人设备,人员无法实时进行维护保养,对于有人设备而言其维护保养也难度巨大;三是质量事故的成本极高,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造价通常非常昂贵。实践证明,在发射前对大型复杂航天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可以全面掌握系统质量能力,降低任务风险,避免巨大经济损失。
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主要产生和决定于设计、生产装配、地面测试试验、应用与服务几个环节。系统的质量要求是在系统立项之初建立的,并在系统研制全过程中进行贯彻和落实,并最终体现在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水平上。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对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研制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控方法较为齐备,但对于系统整体质量水平的度量和评价尚无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创设了一种操作性强的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使其更客观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大型复杂航天系统整体的质量水平,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所述航天系统研发过程中提取与所述航天系统质量相关的若干要素;
步骤二、在所述若干要素中,根据一个要素的质量优劣是否关联到其它要素的质量优劣来建立所有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C;
步骤三、针对所述若干要素的评价要点分别建立至少3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所述评价标准对所述若干要素的质量等级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得到的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C和步骤三得到的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计算所述航天系统的质量判断矩阵W=C×P;
步骤五:再通过计算矩阵C的特征值之和∑λi和矩阵W的特征值之和∑λj,以及公式计算得出所述航天系统的质量综合等级值L。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二中建立所述关联矩阵C的方法包括: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基本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决定性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基本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重要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2;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一般性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重要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3;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基本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非决定性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4;
若一个要素不是另一个要素的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无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0。
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要素为先从所述航天系统的系统设计、配套产品控制、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四个方面提取若干要素,再从所述若干个要素中提取出若干个要素。
进一步改进,所述航天系统在系统设计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研制技术要求的识别和审查、设计输入的识别与确定、设计方案制定与评审、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及其控制、RMS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基础产品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软件开发及航天系统保证、系统内外部接口控制、关键技术和关键项目的识别和控制、系统RMS设计、分析与验证、不可测试项目的识别和控制、综合测试和大型试验方案的评审、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控制、设计输出符合性及文件齐套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航天系统在配套产品控制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配套产品成熟度水平、配套产品设计控制、配套产品的生产管理、配套产品的试验方案制定与实施、配套产品的验收与评审。
进一步改进,所述航天系统在总装总测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总装方案设计与评审、总装过程控制、总装配套资源管理、总装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测试过程控制、测试配套资源管理、测试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大型试验过程控制、大型试验配套资源管理、大型试验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
进一步改进,所述航天系统在应用管理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系统交付管理、任务测试方案制定和管理、故障预案及退役方案制定、使用数据的策划和采集、使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要素根据其质量评价要点建立1至7级的评价标准。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以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研制全过程的基本信息为前提,从航天系统的系统设计、配套产品控制、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方面,对其各要素的质量等级初步评价,并结合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关系,再利用线性代数的加权平均法得出被评价航天系统的最终质量综合等级值,使其更为接近大型复杂航天系统质量评价的真实情况,利于航天系统的研究和改进。
本发明是对该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完备性等的综合度量,科学合理、客观准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大型复杂航天系统任务前质量定量评价方法以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研制全过程的基本信息为前提,这些基本信息包括立项任务要求、设计方案及文档、生产装配工艺方案及文档、生产装配的操作要求及过程记录、试验要求和试验结果分析、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结论、使用说明及故障预案等,本发明中将大型复杂航天系统分为7个质量等级,7级质量水平最高。
本发明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任务前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待评价航天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提取若干个与待评价航天系统质量相关的要素
为了使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可量化评价,且评价可操作,从系统设计、配套产品控制、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4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又分成若干个要素,详见表1。
表1该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可量化评价要素
其中,要素1研制技术要求的识别和审查
此要素主要评价系统的任务功能、性能、发射方案、构型等要求;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系统对运输工具、发射中心、地面测控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技术和接口要求;系统的预期使用寿命、设计寿命,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等相关要求;应执行的产品或技术规范,以及元器件、材料、机械零件、工艺及软件等基础保证要求;配套产品间接口要求、选用要求;系统交付及交付后活动要求等。相应的研制技术要求应表述准确、清晰;可实现性已得到充分考虑和论证;相关的潜在风险已得到充分考虑;任何更改均得到有效管理并正确传递。
要素2设计输入的识别与确定
此要素主要评价系统设计时依据批准后的系统研制技术要求文件,通过实施并不断细化诸如寿命剖面或任务剖面分析、设计准则建立等相关活动,全面梳理、细化、确认系统需达到的各项技术要求以及需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将相关内容按照规范的方式准确表达,作为研制的输入。设计输入应全面满足并进一步细化已确定的研制技术要求,同时,考虑设计裕度、容差和容错、降额、禁/限用设计元素、详细的外部接口、子产品和子产品间接口、单机选用、元器件等级等相关要求。
要素3设计方案制定与评审
根据要素2所确定的设计输入,本要素评价相应设计结果是否能满足研制技术要求;设计结果是否准确、全面地反映产品必须具备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设计结果的工艺性是否得到充分考虑;产品设计结果确需更改时,是否进行充分论证,实施规范的审查、确认、批准和版本管理活动。
要素4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及其控制
本要素评价研制工作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成果、进度安排等事项。所有研制技术要求和其他相关设计输入中规定的内容已在计划安排中得到充分体现;所有计划安排已按要求得到落实;所有需补充开展的工作已纳入计划;实际工作中任何与计划矛盾或不一致的问题已明确并得到解决。在系统投入实际任务应用后,通常不再执行完整的设计过程,但当发生重大问题需重新设计时,应根据更改程度,进行设计更改过程策划。
要素5RMS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
本要素评价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测试性和保障性(以下简称RMS)等设计保证工作。一般包含RMS管理;RMS设计与分析;RMS验证与评价。应编制相应的RMS大纲和/或工作计划,经过评审和确认,以明确RMS工作的相关要求,并将要求逐级分配,落实相应职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应在研制的适当节点对RMS大纲和/或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必要的调整。
要素6基础产品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
本要素评价设计过程中对元器件、直属件、通用零部件等基础产品采取选用控制等基础保证措施。是否依据研制要求和以往任务应用验证结果,编制并应用基础产品选用等级和清单;是否针对产品设计,按照选用目录开展基础产品选用工作,并形成选用产品清单;是否针对所形成的设计结果,实施产品选用情况核查,依据选用目录,逐一核对选用对象的符合性;是否对于目录外选用情况,应予以记录和持续跟踪,并安排相应补充措施,以评价并有效规避应用风险;是否对于选用的成品件,应按照具体技术要求,对其适用性充分验证后,方可选用,相关验证记录应予以保留。
要素7软件开发及航天系统保证
本要素评价相关航天系统是否按照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化及航天系统保证的相关要求,拟制相应工作计划,开展航天系统开发及航天系统保证工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航天系统的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航天系统保证是指航天系统的质量保证工作,应按照相关标准,开展航天系统的质量保证工作,确保开发或重复使用的软件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要求,并确保软件在使用环境中可靠、安全地运行。
要素8系统内外部接口控制
本要素评价系统相关接口要求是否清晰、明确和全面的表述,作为系统和配套产品的主要限制条件,上一级单位需要明确系统入口参数要求、外廓尺寸、结构质量、力学环境、热环境、大气压力、电磁辐射等,一般以相应的任务书明确要求。
要素9关键技术和关键项目的识别和控制
本要素评价系统设计时是否在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技术和关键子产品项目,分析其对于系统的影响,对技术性能、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进行预测,同时组织关键技术的攻关,进行可行性论证、研制攻关和验收。所有关键技术和关键子产品项目的相关信息和控制要求得到有效传递;相关控制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保持必要的裕度;攻关结果及在后续阶段的相关风险(如偏离、超差情况)已得到确认和评审。
要素10RMS设计、分析与验证
本要素评价设计过程是否按照RMS大纲和/或工作计划的安排和相关标准,开展RMS设计、分析、分配与验证工作,编制相应技术文件和工程报告。RMS设计结果是否完整表述产品开展的各项RMS工作的成果,并与RMS工作计划相符合。涵盖RMS指标分配、可靠性/维修性建模和预计、FME(C)A、FTA、降额设计、RMS设计准则、最坏情况分析、潜在分析、危险分析、容差分析等、RMS试验验证、RMS评估等。
要素11不可测试项目的识别和控制
本要素评价设计过程是否依据研制技术要求、设计报告和测试、试验验证结果,逐一核对系统相关技术要求和指标的验证及符合情况,并记录未被验证或难以测量的要求项目。涵盖:各级产品(包括配套子产品、装配或调试过程)测试中不能用测试方法获取数据的项目;上级不可测试,在下级产品可测试的项目;下级产品测试中不可测试,在上级产品可测试的项目。对于不可测试项目,应分析其在后续活动中的可测试性,评价可能造成影响和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不可测试项目控制措施,确保其不构成最终系统执行任务的技术隐患。
要素12综合测试和大型试验方案制定与评审
本要素评价总测试验文件是否满足设计提出的相关验收要求,全面描述总测试验过程及相关操作方法。综合测试通常包括力学、电磁性能等项目;大型试验通常指整机的模拟工况试验。测试和试验方案设计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先进性,覆盖地面条件下所能进行的全部必要验证工作,并包括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协调等。
要素13质量问题归零
本要素评价是否详细记录设计过程发生的所有质量问题,并按照有关要求完成质量问题处理、改正和预防活动,确保问题得到根治。
要素14技术状态控制
本要素评价当发生设计更改时,是否根据更改的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影响系统技术状态基线的重大更改,是否做到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
要素15设计输出符合性及文件齐套性
本要素评价设计输出与设计输入的符合程度,包括设计输出的验证条件与真实应用条件或要求规定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或覆盖程度。设计输出与设计输入的符合性应明确说明,并经过必要的审查或确认。考虑后续总装总测需求,分析度量各项设计结果的可实现性。设计输出应完整表述系统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和固有能力,并规范记录产品的技术基线和分配基线。研制各阶段的设计结果文件至少还应涵盖以下内容:设计报告、设计说明书、技术说明书以及相应专题设计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图样(如总图、装配图、电路图等);配套产品清单、汇总表或明细表(含关重件清单等);接口文件(如接口数据单等)。
要素16配套产品选用控制
本要素评价配套产品成熟度水平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健壮性的重要影响。控制成熟产品与新研产品比例,对配套产品间功能性能匹配性以及接口关系进行识别和控制,减少不成熟配套产品选用,同时避免未经满足任务要求验证的接口关系。
要素17配套产品设计控制
本要素评价对于新研制和开发的配套产品,其设计应充分满足总体设计对各配套产品的指标分配要求,同时关注相关设计的可实现性,在任务符合性的前提下争取采用已有成熟设计并采用成熟产品和工艺予以实现。配套产品的设计工作应有明确的策划和计划,保证配套的设计能够按照研制计划的圆满完成。
要素18配套产品的生产管理
本要素评价是在配套产品设计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技术文件构建实物产品的生产管理过程。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后,产品需要通过正确的生产方式予以实现,才能投入应用。而保证实现全部设计要求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同时,生产管理应持续关注并逐步提高这一过程的可重复性和效益,单件或重复生产过程中质量、成本和周期等方面要求的符合程度。
要素19配套产品的试验方案制定与实施
本要素评价是否依据系统研制要求,开展相应的配套产品的试验,编制试验文件,并配套产品的测试、试验、验收工作。试验文件应满足设计提出的相关验收要求,描述试验方案及操作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评判准则。应针对系统对配套产品的要求,策划并实施产品各项试验验证活动,以验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实现程度。
要素20配套产品的验收与评审
本要素评价配套产品是否通过验收与评审,交付上游单位,固有能力能够满足任务要求,可以开始总装集成。
要素21总装工艺方案制定与评审
本要素评价是否依据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正确的总装方案设计,编制总装设计文件,指导总装集成实现过程。总装文件应满足设计提出的相关要求,全面描述总装过程及相关操作方法。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编制各阶段总装文件。
要素22总装过程控制
本要素评价是否通过规范、有序的组织管理活动,保证总装的质量、效益和效率符合规定要求。总装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总装质量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实施生产活动组织管理应编制相应文件,以明确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要求、职责和时间安排。总装活动实施时应形成相应记录,以证实相关工作按照规定要求完成。
要素23总装配套资源管理
本要素评价总装组织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是否依据已确定的总装工艺,识别人员、设备、环境设施等基础资源的需求,并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资源保障条件,人、机、环等基础资源的需求应准确识别和明示,并通过必要的记录证实相关要求已得到满足。
要素24总装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
本要素评价总装过程质量保证工作的策划和落实,检验和强制检验点控制,不合格(含偏离、超差、让步接收等)控制,总装过程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总装技术状态控制,总装过程质量问题处理管理。
要素25测试过程控制
本要素评价测试活动是针对已确定的测试方案,策划并实施系统各项总测验收活动,以验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实现程度;是否针对测试的操作制定了规范和要求;是否识别了测试的关键风险点,并制定了预防措施;相关规范和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并有可追溯的有效记录;相关控制措施经实际生产检验,有效且能支持后续重复生产。
要素26测试配套资源管理
本要素评价测试组织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是否依据已确定的测试方案,识别人员、设备、环境设施等基础资源的需求,并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资源保障条件,人、机、环等基础资源的需求应准确识别和明示,并通过必要的记录证实相关要求已得到满足。
要素27测试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
本要素评价测试过程质量保证工作的策划和落实,检验和强制检验点控制,不合格(含偏离、超差、让步接收等)控制,测试过程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测试技术状态控制,测试过程质量问题处理管理。
要素28大型试验过程控制
本要素评价大型试验活动是针对已确定的试验方案,策划并实施系统各项验证活动,以验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实现程度;是否针对试验的操作制定了规范和要求;是否识别了试验的关键风险点,并制定了预防措施;相关规范和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并有可追溯的有效记录;相关控制措施经实际生产检验,有效且能支持后续重复生产。
要素29大型试验配套资源管理
本要素评价大型试验组织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是否依据已确定的试验方案,识别人员、设备、环境设施等基础资源的需求,并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资源保障条件,人、机、环等基础资源的需求应准确识别和明示,并通过必要的记录证实相关要求已得到满足。
要素30大型试验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
本要素评价大型试验过程质量保证工作的策划和落实,检验和强制检验点控制,不合格(含偏离、超差、让步接收等)控制,试验过程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试验技术状态控制,试验过程质量问题处理管理。
要素31交付管理
本要素评价是否依据系统固有特性和使用要求,编制验收文件,描述系统验收及使用操作的正确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覆盖以下内容:主要用途、适用范围和应用限制条件(如接口条件、环境条件等);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证明任务能力的支撑文件;验收及使用操作程序和相关操作规程;验收及使用操作中的潜在危险源及安全性事项,以及其他限制条件和注意事项;验收及使用操作所需专用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以及特殊资源需求。
要素32任务测试方案制定与实施
本要素评价是否依据固有特性和使用要求,编制出厂、交付、测试、发射、操作使用文件,并描述飞行控制和测试的正确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覆盖以下内容:任务测试、操作使用规程;任务测试、操作使用中的潜在危险源及安全性事项,以及其他限制条件和注意事项;任务测试、操作使用所需专用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以及特殊资源需求。
要素33故障预案制定
本要素评价是否结合设计特性,依据FMEA、质量问题归零等工作成果,以及测试、试验、应用等过程的相关信息,识别、梳理在出厂、交付、测试、发射、操作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应逐一描述异常情况及其处置措施。应包括: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的表现形式,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异常情况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相应的异常情况原因定位措施;异常情况相对应的消除或处置的措施以及相应的资源保障要求;异常情况信息采集和报告的补充要求以及其他与异常情况处置相关的要求。
要素34使用数据的策划和采集
本要素评价是否据质量与可靠性提升的相关需求,策划开展使用数据的采集工作,在研制过程中同步策划使用数据的采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措施(如任务数据采集要求文件、任务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传输通道等);应将相关数据采集活动纳入使用操作程序,并与使用方沟通确认数据采集、存储和传递的方式及相关工作安排。
要素35使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本要素评价是否对所采集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设计、生产、试验、使用操作等环节各项要求和措施的正确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其变化趋势,分析查找可实施进一步改进或优化的内容。
本发明中的评价模型共包含35个要素。当然具体评价时,可根据不同系统对相关要素进行选择,只评价部分要素即可。
步骤二、建立上述若干要素的关联矩阵C。
在若干要素中,由于一个要素的质量好坏会关联到其它要素的质量好坏,所以若干个要素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关联性的判定根据被评价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全新研制的系统其系统设计部分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关联性较大;对于继承性较强,以现货产品总装集成为主的系统,其系统设计部分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联性较弱,配套产品控制、总装总测部分要素的关联性较强。具体这35个要素的关联Cij值的判定方法如下表2:
表2建立各要素之间关联关系的判定方法
序号 关联性等级 Cij赋值
1 i要素是j要素的基本输入,对j要素的成败起决定性影响 1
2 i要素是j要素的基本输入,对j要素的成败起重要影响 1/2
3 i要素是j要素的一般性输入,对j要素的成败起重要影响 1/3
4 i要素是j要素的一般性输入,对j要素的成败起非决定性影响 1/4
5 i要素不是j要素的输入,对j要素的成败无影响 0
以此方法,本实施例中35个要素的关联矩阵关系见下表3。
表3本实施例航天系统评价模型各要素的关联矩阵表
续表3本实施例航天系统评价模型各要素的关联矩阵表
由表3可知,各要素关联矩阵C为:
C = a 1 a 1 a 1 a 2 ... a 1 a 35 a 2 a 1 a 2 a 2 ... a 2 a 35 ... ... ... ... a 35 a 1 a 35 a 2 ... a 35 a 35 = 1 1 / 2 ... 0 0 1 ... 0 ... ... ... ... 0 0 ... 1
步骤三、针对上述若干要素的评价要点分别建立至少3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并根据该评价标准对该若干要素的质量等级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
根据上述每个要素的评价要点,本实施例设计了从1级到7级的每个要素评价检查要点矩阵,如下表4为“RMS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要素的评价标准矩阵示例表。
表4“RMS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要素的质量等级标准矩阵示例
在评价该航天系统时,每个要素将根据评价要点的具体要求给出1至7级的质量等级初步评价,建立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如本实施例中35个要素的等级值矩阵P如下:
P = a 1 a 2 ... a 35 = 5 4 ... 5 = [ 5 4 5 4 5 5 5 6 6 5 4 4 5 6 5 5 6 5 4 5 5 5 5 5 5 5 5 5 4 5 4 4 5 5 5 ] T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得到的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C和步骤三得到的若干要素的等级值矩阵P,计算该航天系统的质量判断矩阵W=C×P。
本实施例中该航天系统判断矩阵W为:
W=C×P=[26 18 66 14 18 5 5 17 31 22 8 23 31 6 15 25 20 14 9 15 1010 10 5 10 10 9 10 9 5 8 9 10 10 5]T
步骤五:计算矩阵C的特征值之和∑λi=106.5;计算矩阵W的特征值之和∑λj=517.5
步骤六:计算该航天系统的质量综合等级值L:
则得出:本实施例中被评价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综合等级值为4.86。
本发明首先通过对航天系统的若干要素的开发质量的初步评价,再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关系,和利用线性代数的加权平均法求解得出该航天系统的最终质量综合等级值。该评价方法通过结合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关系,更加科学合理的得出该航天系统的最终质量综合等级,使其最终结果值更为接近整体航天系统质量评价的真实情况,利于航天系统的研究和改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所述航天系统研发过程中提取与所述航天系统质量相关的若干要素;
步骤二、在所述若干要素中,根据一个要素的质量优劣是否关联到其它要素的质量优劣来建立所有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C;
步骤三、针对所述若干要素的评价要点分别建立至少3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所述评价标准对所述若干要素的质量等级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得到的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C和步骤三得到的各要素质量等级值矩阵P,计算所述航天系统的质量判断矩阵W=C×P;
步骤五:再通过计算矩阵C的特征值之和∑λi和矩阵W的特征值之和∑λj,以及公式计算得出所述航天系统的质量综合等级值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建立所述关联矩阵C的方法包括: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基本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决定性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基本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重要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2;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一般性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重要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3;
若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基本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起非决定性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1/4;
若一个要素不是另一个要素的输入,且对另一个要素的质量无影响,则所述两个要素的关联值为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要素为先从所述航天系统的系统设计、配套产品控制、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四个方面提取若干要素,再从所述若干个要素中提取出若干个要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天系统在系统设计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研制技术要求的识别和审查、设计输入的识别与确定、设计方案制定与评审、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及其控制、RMS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基础产品保证工作计划及其控制、软件开发及航天系统保证、系统内外部接口控制、关键技术和关键项目的识别和控制、系统RMS设计、分析与验证、不可测试项目的识别和控制、综合测试和大型试验方案的评审、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控制、设计输出符合性及文件齐套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天系统在配套产品控制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配套产品成熟度水平、配套产品设计控制、配套产品的生产管理、配套产品的试验方案制定与实施、配套产品的验收与评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天系统在总装总测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总装方案设计与评审、总装过程控制、总装配套资源管理、总装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测试过程控制、测试配套资源管理、测试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大型试验过程控制、大型试验配套资源管理、大型试验总结及质量问题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天系统在应用管理方面提取的要素包括系统交付管理、任务测试方案制定和管理、故障预案及退役方案制定、使用数据的策划和采集、使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要素根据其质量评价要点建立1至7级的评价标准。
CN201610659744.3A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6251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744.3A CN106251087A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744.3A CN106251087A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1087A true CN106251087A (zh) 2016-12-21

Family

ID=5807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9744.3A Pending CN106251087A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108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1582A (zh) * 2017-07-07 2017-12-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WCN_NodeRank算法的产品设计关键要素提取方法
CN107967552A (zh) * 2017-10-31 2018-04-27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伺服阀研制全流程防差错系统
CN109214030A (zh) * 2017-09-18 2019-01-15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微纳卫星试验矩阵设计方法
CN110362013A (zh) * 2019-07-19 2019-10-22 北京优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基线的系统状态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647131A (zh) * 2019-08-15 2020-01-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基于模型的五性一体化分析方法
CN110989973A (zh) * 2019-11-14 2020-04-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一种场景驱动的复杂产品功能需求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051750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可靠性数据资产风险闭环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53A (zh) * 2012-10-24 2013-01-23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 一种基于技术成熟属性的技术成熟度等级确定方法
CN104517233A (zh) * 2013-09-26 2015-04-15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一种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控制的方法
CN104820771A (zh) * 2015-04-10 2015-08-05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 一种航天工程制造成熟度等级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53A (zh) * 2012-10-24 2013-01-23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 一种基于技术成熟属性的技术成熟度等级确定方法
CN104517233A (zh) * 2013-09-26 2015-04-15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一种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控制的方法
CN104820771A (zh) * 2015-04-10 2015-08-05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 一种航天工程制造成熟度等级确定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1582A (zh) * 2017-07-07 2017-12-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WCN_NodeRank算法的产品设计关键要素提取方法
CN107491582B (zh) * 2017-07-07 2020-05-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产品设计关键要素提取方法
CN109214030A (zh) * 2017-09-18 2019-01-15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微纳卫星试验矩阵设计方法
CN109214030B (zh) * 2017-09-18 2019-05-24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微纳卫星试验矩阵设计方法
CN107967552A (zh) * 2017-10-31 2018-04-27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伺服阀研制全流程防差错系统
CN110362013A (zh) * 2019-07-19 2019-10-22 北京优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基线的系统状态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362013B (zh) * 2019-07-19 2020-07-24 北京优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基线的系统状态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647131A (zh) * 2019-08-15 2020-01-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基于模型的五性一体化分析方法
CN110647131B (zh) * 2019-08-15 2022-04-0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基于模型的五性一体化分析方法
CN110989973A (zh) * 2019-11-14 2020-04-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一种场景驱动的复杂产品功能需求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051750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可靠性数据资产风险闭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51750B (zh) * 2021-03-19 2024-04-05 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可靠性数据资产风险闭环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1087A (zh) 一种用于大型复杂航天系统的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CN109358583A (zh) 一种预防核电机组关键敏感设备失效的方法
Bao et al. An Integrated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for Digital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Upgrades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Xu et al.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PHM)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validation
CN107590063A (zh) 一种软件产品成熟度评价方法
Maerani et al. Reverse Engineering Program Using MBSE to Support Development of I&C System Experimental Power Reactor from PLC to FPGA.
Black Licensing of small modular reactors (SMRs)
Lew et al. Computerized operator support system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hybrid main control room
Elbayoumi et al. Novel methodology for functional design chain analysis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A new built Finnish power plant case study
Kozinsky et al. Safety-related operator actions: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criteria
Djerassi et al. System study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utilization for fusion
Hsu et al. Issues and insights of PRA methodology in nuclear and space applications
Chen et al. Research on model-driven analysis method of testability verification requirement
CN117171537A (zh) 核电厂人机交互人因工程综合系统验证评价方法及系统
Choi Technical maturity assessment of risk-informed safety analysis tools
CN115358051A (zh) 一种航空产品主最低设备清单建议书的候选项目验证方法
Pyy et al. Integrated sequence analysis-a solution to HRA problems?
Rui et al. PHM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viation Equipment Based on System Engineering
Zhang et al. Discussion About Software Testing Document of Nuclear
Mandelli et al. Risk-Informed Analysis of Commercial Nuclear Reactors: the RISMC Approach and 10CFR50. 69
CN113947282A (zh) 第三代核电站非能动特性的安全评价独立验证方法及平台
Lamar A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System Cost Reduction Activities
Granados MASTER IN NUCLEAR ENGINEERING
Persons et al. Class 1E software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rice et al. Maintenance of the Nuclear Fuel Cycle Options Catalo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