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0574B -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0574B
CN106250574B CN201610094279.3A CN201610094279A CN106250574B CN 106250574 B CN106250574 B CN 106250574B CN 201610094279 A CN201610094279 A CN 201610094279A CN 106250574 B CN106250574 B CN 106250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oment
force
data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42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0574A (zh
Inventor
夏丹华
陈弘
吕剑
钱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942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0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0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0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0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轮胎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行驶工况下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产生的法向力、纵向力、侧向力和回正力矩、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简称六分力)对汽车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轮胎六分力性能又几乎涉及轮胎的每个物理特性,包括轮胎结构、配方和胎面设计等等,因此,轮胎六分力检测技术就是为了尽可能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运动与受力情况,考核不同轮胎结构、材料及配方等因素对轮胎性能的影响特性。也正是因为轮胎六分力可以反映轮胎的诸多特性,轮胎厂商和整车设计单位越来越重视轮胎六分力检测技术。
目前,行业内轮胎六分力测试方法只有在SAE J1987和SAE J1988中有提及,且该方法陈旧只适用于稳态试验方法。目前,国际上轮胎六分力检测设备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平带式、平板式、拖车式、转鼓式以及车轮六分力,每种测试设备各有优缺点,尚未形成统一测试规范和标准试验项目。我国吉林大学在轮胎六分力研究上起步较早,拥有自主研发的六分力测试设备,其缺点是低速(≤10kph),无法测试轮胎在高速时的六分力特性,因此也没能提出一套科学的六分力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以提高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效率。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设定类型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每公里转数RPK试验、侧偏刚度试验、稳态侧偏试验、稳态外倾试验、力和力矩试验、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纵向滑移试验以及动态扫描试验;
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原始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设定类型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侧偏刚度试验、稳态侧偏试验、稳态外倾试验、力和力矩试验、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纵向滑移试验以及动态扫描试验;
点集采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曲线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以提高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六分力试验的试验报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的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可以由轮胎检测数据处理装置来执行。所述轮胎检测数据处理装置一般集成在专门用于对轮胎进行六分力测试的六分力测试平台中。
图1示出额所述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参见图1,在六分力试验中,试验项目分为三大类:几何固有特性、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几何特性分为动负荷半径、滚动半径及每公里转数,固有特性分为角度效应特性以及锥度效应特性;稳态特性分为刚度特性、侧偏特性、抗倾翻特性、外倾特性及灵敏度特性;瞬态特性分为原地转向特性、松弛特性、纵滑特性及侧偏纵滑特性。
更为具体的,轮胎的六分力试验中会分为八种设定类型的试验。这些设定类型的试验有:①Re/Rl/RPK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每公里转数;②RAT/RCF试验,包括角度效应引起的残留回正力矩和残留侧向力,以及锥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和残留侧向力;③CP试验;④CF试验;⑤CT试验;⑥CC/AT/H/G特性试验;⑦SWP试验;⑧DRS试验。
参见图2,所述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S21,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
所述设定类型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每公里转数RPK试验、侧偏刚度试验、稳态侧偏试验、稳态外倾试验、力和力矩试验、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纵向滑移试验以及动态扫描试验。
规定在负荷下行驶且外倾角、侧偏角为零时的轮胎滚动一周所走过的距离除以2π所得的数值为有效滚动半径;规定在负荷下行驶且外倾角、侧偏角为零时,从轮轴中心至支撑平面的垂直距离为动负荷半径;规定轮胎在负荷下行驶且外倾角、侧偏角为零时轮胎转动1公里对应的转数为RPK值。对上述三种参数进行测试的试验被称为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简称Re试验。另外,在Re试验中,除了测试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及RPK以外,诸如胎压、垂直负荷和行驶速度等轮胎的使用工况对轮胎的动负载半径、滚动半径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规定在侧偏力关于侧偏角关系图上,在侧偏角等于零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侧偏刚度试验,简称为CP试验,主要考核轮胎在不同胎压、不同负荷或车速下的侧偏刚度、回正刚度。侧偏刚度是决定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参数,轮胎应有高的侧偏刚度以保证汽车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规定不施加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的承载自由滚动轮胎在侧偏角以步进方式变化并在稳定后进行数据采集的试验项目为稳态侧偏试验。所述稳态侧偏试验简称为CF试验。所述CF试验主要考核稳态工况下轮胎的侧偏特性及倾翻特性,包括侧向力关于侧偏角特性曲线、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特性曲线等。
规定不施加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的承载自由滚动轮胎在外倾角以步进方式变化并在稳定后进行数据采集的试验项目为稳态外倾试验。所述稳态外倾试验又简称为CT试验。所述CT试验主要考核稳态工况下轮胎的外倾特性,包括侧向力关于外倾角、回正力矩关于外倾角的特性曲线及外倾刚度等。
规定了一组特定试验参数(引用通用GMW15204标准10°标准试验)的稳态侧偏试验项目为力和力矩试验。所述力和力矩试验简称FAM试验。所述FAM试验的试验参数包含转向系数CC、回正力矩系数ATC、负荷灵敏度系数H和负荷传递灵敏度系数G。并且,所述FAM试验主要考核轮胎在整车上装配后的稳态增益、瞬态响应时间以及操纵感等特性。
规定施加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的承载轮胎在侧偏角或外倾角以扫频方式/正弦波方式/脉冲方式控制的试验项目为纵向滑移试验。所述纵向滑移试验又简称为DRS试验。所述DRS试验主要考核获取轮胎在驱动或制动时,不同滑移率下所受到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特性曲线、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特性曲线,以及最大纵向附着系数。所述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特性曲线又被称为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所述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特性曲线又被称为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
规定不施加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的承载自由滚动轮胎在外倾角或外倾角以扫频方式/正弦波方式/脉冲方式控制的试验项目为动态扫描试验。所述动态扫描试验又被简称为SWP试验。所述SWP试验主要是为了获取动态扫描状态下轮胎侧向力、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与稳态试验数据结果类似,该测试一般用于轮胎建模。
在专门用于对轮胎进行六分力测试的六分力测试平台上,运行完成上述几种试验之后,获得的原始试验数据被自动的excel文件的形式保存。因此,在读取原始试验数据时,可以从原始试验数据文件,也就是exel文件中读取。
S22,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为了方便对于不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为不同类型试验的原始数据处理过程定义了不同的数据模板。在完成了轮胎在所述六分力测试平台上的六分力测试,记录了原始试验数据之后,使用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不仅包括由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待拟合的函数关系的不同种类的关键参数组成的采样点,还包括只有一种关键参数的采样值。所述由不同种类的关键参数组成的采样点在后续的数据处理步骤中将会是进行曲线拟合的重要参考。
示例性的,对于所述Re试验,根据所述Re试验对应的数据模板,从所述Re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对于所述CP试验,根据CP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CP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对于所述CF试验,根据CF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CF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侧偏角以及轮胎拖距。对于所述CT试验,根据CT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CT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外倾推力、回正力及外倾角。对于所述FAM试验,根据所述FAM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FAM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对于RAT试验,根据所述RAT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RAT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以及侧偏角。对于DRS试验,根据所述DRS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DRS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对于SWP试验,根据所述SWP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SWP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S23,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具体的,对于所述Re试验,定义了Re模板。由于性能参数,也就是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可以直接由原始实验数据获得,因此,所述Re模板中不必进行性能参数的计算及曲线拟合。
对于所述CP试验,定义了CP模板。所述CP模板是根据侧向力关于侧偏角的特性数据,采用线性方式计算出其在零点位置的斜率即是侧偏刚度值K0,以及最大侧向力下的刚度值K1和最小侧向力下的刚度值K2。同理,回正刚度是根据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的特性数据,采用线性方式计算出其在零点位置的斜率即是回正刚度值。
对于所述CF试验,定义了CF模板。所述CF模板主要关注侧向力关于侧偏角曲线特性、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曲线特性、侧向力最大值、侧向力最小值、侧向力最大值与最小侧向力最小值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回正力矩最小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回正力矩最小值的均值、最大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SAX1”的均值(SAX1为考核侧偏角下所对应的侧向力值)、最小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SAX2”点的均值(SAX2为考核侧偏角下所对应的侧向力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SAX1”的均值(SAX1为考核侧偏角下所对应的回正力矩值)、回正力矩最小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SAX2”点的均值(SAX2为考核侧偏角下所对应的回正力矩值)以及轮胎拖距值等。
对于所述CT试验,定义了CT模板。所述CT模板主要关注外倾推力关于外倾角曲线特性、回正力矩关于外倾角曲线特性以及外倾刚度。由于CT试验在小范围外倾角范围内(≤6°)基本呈现线性关系,所以采用线性拟合即可。
对于所述FAM试验,定义了FAM模板。所述FAM模板主要用于考核轮胎4项性能:转向系数CC、回正力矩系数ATC、负荷灵敏度H及负荷传递灵敏度G。
所述转向系数CC的计算方式如式(1)所示:
F(Fz,α=1)=CC(Fz) (1)
所述回正力矩系数ATC的计算方式如式(2)所示:
AT(Fz,α=1)=ATC(Fz) (2)
H函数是负荷敏感函数,并且是轮胎负荷能力在80%~100%之间FY关于FZ的斜率,其计算方式如式(3)所示:
Figure BDA0000926440440000091
G函数表示负荷转移灵敏度,是测量一对轮胎产生的总的横向力损失,其计算方式如式(4)所示:
Figure BDA0000926440440000092
式(1)至式(4)中,FX表示X轴方向上的纵向力,FY表示Y轴方向上的侧向力,FZ表示Z轴方向上的回正力。
对于所述RAT试验,定义了RAT模板。所述RAT模板主要采集正转、反转时的侧向力FY和回正力矩MZ随侧偏角SA的特性数据。残留回正力矩PRAT的计算是:首先对正反转时的侧向力和回正力矩分别求平均值,并将平均值处理后的侧向力数据和回正力矩数据分别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生成一元三次方程。再求得拟合后的侧向力方程当侧向力等于零时的侧偏角SA值,然后回代到拟合后的回正力矩方程,即可求出角度效应的残留回正力矩。角度效应残留侧向力PRLF的计算正好与PRAT相反,先是求得拟合后回正力矩方程当回正力矩等于零时对应的侧偏角,然后回代到拟合后的侧向力方程中,即可求出角度效应残留侧向力。锥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CRAT的计算是:先计算出右转工况下轮胎的残留回正力矩,方法同上,然后将右转时残留回正力矩减去角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即是锥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
对于所述DRS试验,定义了DRS模板。所述DRS模板从存储原始试验数据的原始试验数据文件中读取侧偏角SA、滑移率SR、纵向力FX、侧向力FY、翻转力矩MX、滚动阻力矩MY和回正力矩MZ,最终自行进行平滑滤波并拟合运算得出相应的特性数据曲线。这些特性数据曲线包括: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以及最大纵向附着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DRS模板在进行特性数据曲线的拟合时使用了光滑样条SS,具体的数据处理代码如下:
ft=fittype('smoothingspline');
opts=fitoptions('Method','SmoothingSpline');
opts.SmoothingParam=1.581E-4;
[fitresult,gof]=fit(xData,yData,ft,opts);
对于所述SWP试验,定义了SWP模板。所述SWP模板的数据处理过程与所述DRS模板类似。尤其是,在所述SWP模板的曲线拟合过程中,同样适用了光滑样条的方式。
本实施例原始数据读取、点集采集以及曲线模拟,实现了对六分力试验平台的试验数据的自动处理,提高了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一步的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的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之后,根据所述关键性能曲线,生成设定试验类型的轮胎六分力试验报告。
参见图3,所述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S31,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
S32,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S33,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S34,根据所述关键性能曲线,生成设定试验类型的轮胎六分力试验报告。
在根据六分力试验的原始实验数据形成所述关键性能曲线之后,就可以根据所述关键性能曲线生成所述六分力试验的试验报告。
图4示出了所述试验报告的一个样页。参见图4,在这份试验报告中,清晰地图示了所述关键性能曲线。除了所述关键性能曲线,所述试验报告中还应当包括一些关键性的原始试验数据,以及依据原始实验数据推导得到的其他物理量。
本实施例通过在形成关键性能曲线之后,进一步的形成六分力试验的试验报告,使得对试验结果有了更为直观的呈现。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装置的一种技术方案。参见图5,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装置包括:原始数据读取模块51、采样点获取模块52以及曲线拟合模块53。
所述原始数据读取模块51用于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设定类型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每公里转数RPK试验、侧偏刚度试验、稳态侧偏试验、稳态外倾试验、力和力矩试验、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纵向滑移试验以及动态扫描试验。
所述采样点获取模块52用于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所述曲线拟合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可选的,所述原始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由预定的原始试验数据文件读取所述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
可选的,所述采样点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根据侧偏刚度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侧偏刚度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根据稳态侧偏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稳态侧偏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侧偏角以及轮胎拖距;根据稳态外倾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稳态外倾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外倾推力、回正力、外倾角;根据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力和力矩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根据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以及侧偏角;根据纵向滑移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纵向滑移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或者根据动态扫描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动态扫描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可选的,所述曲线拟合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侧偏刚度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偏刚度值、最大侧向力下的刚度值以及最小侧向力下的刚度值;根据稳态侧偏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向力最大值、侧向力最小值、侧向力最大值与最小侧向力最小值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回正力矩最小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回正力矩最小值的均值、最大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最小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小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点的均值以及轮胎拖距值;根据稳态外倾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线性拟合获取外倾推力关于外倾角的曲线,以及回正力矩关于外倾角的曲线;根据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转向系数、回正系数、负荷灵敏度及负荷传递灵敏度;根据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向力等于零时的侧偏角、角度效应残留侧向力以及锥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根据纵向滑移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光滑样条法获取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以及最大纵向附着系数;或者根据动态扫描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光滑样条法获取动态扫描状态下轮胎侧向力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及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
可选的,所述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装置还包括:报告生成模块54。
所述报告生成模块54用于在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之后,根据所述关键性能曲线,生成设定试验类型的轮胎六分力试验报告。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设定类型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每公里转数RPK试验、侧偏刚度试验、稳态侧偏试验、稳态外倾试验、力和力矩试验、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纵向滑移试验以及动态扫描试验;
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包括:
根据侧偏刚度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偏刚度值、最大侧向力下的刚度值以及最小侧向力下的刚度值;
根据稳态侧偏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向力最大值、侧向力最小值、侧向力最大值与最小侧向力最小值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回正力矩最小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回正力矩最小值的均值、最大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最小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小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以及轮胎拖距值;
根据稳态外倾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线性拟合获取外倾推力关于外倾角的曲线,以及回正力矩关于外倾角的曲线;
根据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转向系数、回正系数、负荷灵敏度及负荷传递灵敏度;
根据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向力等于零时的侧偏角、角度效应残留侧向力以及锥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
根据纵向滑移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光滑样条法获取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以及最大纵向附着系数;或者
根据动态扫描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光滑样条法获取动态扫描状态下轮胎侧向力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及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包括:
由预定的原始试验数据文件读取所述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包括:
根据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
根据侧偏刚度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侧偏刚度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根据稳态侧偏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稳态侧偏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侧偏角以及轮胎拖距;
根据稳态外倾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稳态外倾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外倾推力、回正力、外倾角;
根据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力和力矩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根据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以及侧偏角;
根据纵向滑移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纵向滑移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或者
根据动态扫描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动态扫描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之后,根据所述关键性能曲线,生成设定试验类型的轮胎六分力试验报告。
5.一种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始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设定类型试验包括: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每公里转数RPK试验、侧偏刚度试验、稳态侧偏试验、稳态外倾试验、力和力矩试验、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纵向滑移试验以及动态扫描试验;
采样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版,从所述原始试验数据中获取关键参数采样点集;
曲线拟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
其中,所述曲线拟合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侧偏刚度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偏刚度值、最大侧向力下的刚度值以及最小侧向力下的刚度值;
根据稳态侧偏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向力最大值、侧向力最小值、侧向力最大值与最小侧向力最小值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回正力矩最小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回正力矩最小值的均值、最大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最小侧向力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大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回正力矩最小值与其峰值后任意一点的均值以及轮胎拖距值;
根据稳态外倾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线性拟合获取外倾推力关于外倾角的曲线,以及回正力矩关于外倾角的曲线;
根据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转向系数、回正系数、负荷灵敏度及负荷传递灵敏度;
根据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侧向力等于零时的侧偏角、角度效应残留侧向力以及锥度效应残留回正力矩;
根据纵向滑移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光滑样条法获取纵向力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纵向附着系数关于滑移率的关系曲线以及最大纵向附着系数;或者
根据动态扫描试验的数据模板,通过光滑样条法获取动态扫描状态下轮胎侧向力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及回正力矩关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
由预定的原始试验数据文件读取所述六分力试验平台对轮胎进行设定类型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点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有效滚动半径、动负荷半径和RPK;
根据侧偏刚度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侧偏刚度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根据稳态侧偏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稳态侧偏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侧偏角以及轮胎拖距;
根据稳态外倾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稳态外倾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外倾推力、回正力、外倾角;
根据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力和力矩试验的原始试验数据中提取胎压、速度、侧偏角、外倾角、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根据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残留力和力矩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向力、回正力矩以及侧偏角;
根据纵向滑移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纵向滑移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或者
根据动态扫描试验的数据模板,从所述动态扫描试验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侧偏角、滑移率、纵向力、侧向力、翻转力矩、滚动阻力矩以及回正力矩。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告生成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设定类型试验的数据模板,计算性能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采样点集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轮胎的关键性能曲线之后,根据所述关键性能曲线,生成设定试验类型的轮胎六分力试验报告。
CN201610094279.3A 2016-02-19 2016-02-19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250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4279.3A CN106250574B (zh) 2016-02-19 2016-02-19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4279.3A CN106250574B (zh) 2016-02-19 2016-02-19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0574A CN106250574A (zh) 2016-12-21
CN106250574B true CN106250574B (zh) 2021-01-19

Family

ID=5762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4279.3A Active CN106250574B (zh) 2016-02-19 2016-02-19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0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0349B (zh) * 2018-05-24 2020-06-23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六分力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8871648A (zh) * 2018-07-09 2018-11-23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轮载式智能传感汽车车轮六分力动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160810B (zh) * 2019-06-14 2020-11-24 青岛科技大学 室内多种工况下轮胎滚阻测试方法
CN111070746B (zh) * 2019-11-12 2021-02-09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轮胎成型控制的辊压机滚压轨迹自动生成方法
CN111006884B (zh) * 2019-11-28 2021-04-27 东南大学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车轮车轴侧偏角与侧偏刚度的测量方法
CN113340619B (zh) * 2021-05-31 2022-07-29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制动性能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3532718B (zh) * 2021-05-31 2023-02-10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六分力检测系统稳定性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13761474B (zh) * 2021-07-13 2023-08-29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瞬态复合工况轮胎回正力矩分区拟合方法、设备和可读载体介质
CN117565878B (zh) * 2024-01-17 2024-04-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残余侧向力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4619B2 (ja) * 2004-08-23 2011-09-07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回転型分力計測装置
JP4021919B2 (ja) * 2006-04-21 2007-12-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転動時たわみ量算出方法、タイヤの転動時データ蓄積方法及びタイヤの転動時接地長算出方法
CN101626576B (zh) * 2008-07-07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配置模板的生成方法及利用模板配置参数的方法
CN201780212U (zh) * 2010-09-15 2011-03-30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六自由度轮胎试验机
CN102622294B (zh) * 2011-01-28 2014-12-1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生成用于不同测试类型的测试用例的方法和装置
JP5969906B2 (ja) * 2012-11-29 2016-08-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計測方法及び計測装置
CN105260297B (zh) * 2015-09-14 2017-12-0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0574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0574B (zh) 轮胎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20644B (zh) 一种基于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
JP4617371B2 (ja) タイヤ空気圧低下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タイヤの空気圧低下検出プログラム
Takahashi et al. Cornering on uneven roads
Darli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ar—trailer high-speed stability
CN104956196B (zh) 表征车辆的行动性的方法以及在车辆轮胎的选择中的使用
Xu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pressure on vehicl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under combined slip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UniTire model
EP3011485B1 (fr) Procédé de simulation de rayon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Popov et 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rolling resistance in truck tyres under dynamic vertical load
CN101341381B (zh) 验证求出的机动车质量的可信性的方法
CN113420372B (zh) 一种乘用车整车行驶阻力的模拟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CN112182477A (zh) 轮胎侧向力辨识方法及装置
Becker et al. Agricultural tyre stiffness change as a function of tyre wear
CN103376173A (zh) 一种车辆滑行时内部摩擦阻力的测量方法
Sun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radial tire stiffness and grounding characteristics
C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3-D quasi-static tyre model for on-road and off-road vehicle dynamics simulations: Part I–on-road flexible tyre model
CN102057267B (zh) 通过比较分析估计一对轮胎的横向抓地力的方法
Lugar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MF-Tyre/MF-Swift applied to parking and low speed manoeuvres
CN112557065B (zh) 一种轮胎制动性能多维度验证方法及系统
US6353777B1 (en) Path correction for lane change analysis
CN104568467B (zh) 重型车台试燃料消耗量或排放的检测方法
CN104866639A (zh) 一种获得汽车转向系统阻力的方法及装置
Février et al. Advantages of a thermomechanical tire model for vehicle dynamics
Bayrakçeken et al.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ire inflation pressure on pitch force
JP2015522814A (ja) ホイールの抵抗の空力モーメントを特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1, No. 1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ongce Rubb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1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CE RUBBER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