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0775A -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0775A
CN106240775A CN201610718142.0A CN201610718142A CN106240775A CN 106240775 A CN106240775 A CN 106240775A CN 201610718142 A CN201610718142 A CN 201610718142A CN 106240775 A CN106240775 A CN 106240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support bar
connecting rod
biomimetic fish
biomim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181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0775B (zh
Inventor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y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NG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NG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NG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181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0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0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0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0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0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1/3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non-rotary type
    • B63H1/36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non-rotary type swinging sideways, e.g. fishtail ty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鱼,尤其涉及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由移动、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的自由移动的仿生鱼。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包括有鱼缸、支杆、仿鱼鳍板、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弹性元件、漏网、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升降杆、滑套、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圆盘、水管、第二支撑杆、第一滑轨、第四支撑杆、仿生鱼、小齿轮、第二电机、大齿轮、第四连接杆、第二滑轨、箱体、第二滑块、鱼尾、推杆、活塞和第一滑块;鱼缸内后方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本发明达到了可以自由移动、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鱼,尤其涉及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背景技术
仿生鱼,用于探测水中的污染物,并绘制河水的污染图。这种仿生鱼形似鲤鱼,身上装备有探测传感器,可以发现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如轮船泄漏的燃油或其他化学物等。这些仿生鱼可以自动监测河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并利用装置将数据适时传给研究人员。当一条仿生鱼“嗅出”一片水域中的有害物质时,它们就通过无线连接彼此交流数据,然后适时向研究人员和环保部门发出警报。
现有的仿生鱼存在不能自由移动、难以控制、结构复杂的缺点,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自由移动、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的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仿生鱼不能自由移动、难以控制、结构复杂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由移动、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的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包括有鱼缸、支杆、仿鱼鳍板、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弹性元件、漏网、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升降杆、滑套、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圆盘、水管、第二支撑杆、第一滑轨、第四支撑杆、仿生鱼、小齿轮、第二电机、大齿轮、第四连接杆、第二滑轨、箱体、第二滑块、鱼尾、推杆、活塞和第一滑块;鱼缸内后方左侧设置有进料口,鱼缸内右侧放置有仿生鱼,仿生鱼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右端与鱼缸内右壁连接,鱼缸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上均匀开有凹槽,鱼缸内前侧设置有支杆,支杆后端设置有水管,水管右端设置有漏网,仿生鱼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和小齿轮,第二电机位于小齿轮的右方,第二电机上方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大齿轮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小齿轮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前方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仿生鱼内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的左侧,第三支撑杆后端设置有滑套,第三连接杆左侧铰接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穿过滑套,第一支撑杆后端设置有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活塞,升降杆左端与活塞连接,活塞左侧的前后对称设置有推杆,箱体左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推杆左端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前侧和后侧对称铰接连接有第四支撑杆,第一滑轨左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左端铰接连接有仿鱼鳍板,仿鱼鳍板穿过仿生鱼,第四支撑杆与仿鱼鳍板铰接连接,大齿轮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的左方,仿生鱼内右侧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有第二滑块,第四连接杆右端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滑块右端铰接连接有鱼尾。
优选地,还包括有控制器,鱼缸内左壁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距离传感器,仿生鱼头部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水管左端开口形状不规则。
优选地,弹性元件为弹簧。
优选地,大齿轮与小齿轮的大小比例为2:1。
优选地,仿生鱼的材质为塑料。
工作原理:起初,进料口的前方正对圆盘其中一个凹槽,仿生鱼放置在鱼缸内,当仿生鱼需要游动时,启动第二电机工作,当第二电机带动大齿轮正转或反转时,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反转或正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随之转动,使得第三连接杆左右移动,第三连接杆带动升降杆左右移动,升降杆带动活塞左右移动,活塞带动第一滑块左右移动,当活塞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时,第一滑块带动仿鱼鳍板向左移动;当活塞带动第一滑块向右移动时,第一滑块带动仿鱼鳍板向右移动,通过第一滑块的左右移动,带动仿鱼鳍板左右移动,第二电机转动的同时带动第四连接杆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前后移动,第二滑块带动鱼尾摆动,通过仿鱼鳍板左右移动和鱼尾摆动,带动仿生鱼向左游动,此时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当仿生鱼移动到适当位置时,人将鱼食通过进料口倒入凹槽,启动第一电机正转,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圆盘顺时针转动,当装有鱼食的凹槽转动到位于水管的开口处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此时鱼食从凹槽落入水管内,继而落入漏网,此时仿生鱼正好游动到漏网处,视觉上达到一种仿生鱼食用鱼食的效果,起到观赏的作用。随后第二电机停止工作,仿生鱼在弹性元件作用下,仿生鱼恢复原位。
因为还包括有控制器,鱼缸内左壁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进料口的前方正对圆盘其中一个凹槽,仿生鱼放置在鱼缸内,所以当仿生鱼需要游动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工作,当第二电机带动大齿轮正转或反转时,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反转或正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随之转动,使得第三连接杆左右移动,第三连接杆带动升降杆左右移动,升降杆带动活塞左右移动,活塞带动第一滑块左右移动,当活塞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时,第一滑块带动仿鱼鳍板向左移动;当活塞带动第一滑块向右移动时,第一滑块带动仿鱼鳍板向右移动,通过第一滑块的左右移动,带动仿鱼鳍板左右移动,第二电机转动的同时带动第四连接杆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前后移动,第二滑块带动鱼尾摆动,通过仿鱼鳍板左右移动和鱼尾摆动,带动仿生鱼向左游动,此时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当仿生鱼移动到适当位置时,人将鱼食通过进料口倒入凹槽,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正转,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圆盘顺时针转动,当装有鱼食的凹槽转动到位于水管的开口处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停止工作,此时鱼食从凹槽落入水管内,继而落入漏网,此时仿生鱼正好游动到漏网处,视觉上达到一种仿生鱼食用鱼食的效果,起到观赏的作用。随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停止工作,仿生鱼在弹性元件作用下,仿生鱼恢复原位。
因为还包括有距离传感器,仿生鱼头部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以当仿生鱼游动的距离达到距离传感器的预设值时,反馈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开始工作。
因为弹性元件为弹簧,弹簧具有高的弹性极限、疲劳极限和冲击韧性,所以能够延长弹性元件的使用寿命。
因为仿生鱼的材质为塑料,塑料耐用、防水、质轻,所以能够延长仿生鱼的使用寿命。
控制器选择厦门海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为S24S0T型PLC控制器,主机外部24VDC供电,16路输入,8路输出。输入输出端口的定义为:X0为启动开关,X1为停止开关,X2为急停开关,X3为距离传感器;Y0为第一电机,Y1为第二电机。根据图4所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通过编程即可实现控制器控制各部件按上述工作原理进行动作,编程的相关指令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可以自由移动、易于控制、结构简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鱼缸,2-支杆,3-仿鱼鳍板,4-第一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弹性元件,7-漏网,8-第三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1-升降杆,12-滑套,13-进料口,14-第一电机,15-第一转轴,16-凹槽,17-圆盘,18-水管,19-第二支撑杆,20-第一滑轨,21-第四支撑杆,22-仿生鱼,23-小齿轮,24-第二电机,25-大齿轮,26-第四连接杆,27-第二滑轨,28-箱体,29-第二滑块,30-鱼尾,31-推杆,32-活塞,33-第一滑块,34-控制器,35-距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如图1-4所示,包括有鱼缸1、支杆2、仿鱼鳍板3、第一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弹性元件6、漏网7、第三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10、升降杆11、滑套12、第一电机14、第一转轴15、圆盘17、水管18、第二支撑杆19、第一滑轨20、第四支撑杆21、仿生鱼22、小齿轮23、第二电机24、大齿轮25、第四连接杆26、第二滑轨27、箱体28、第二滑块29、鱼尾30、推杆31、活塞32和第一滑块33;鱼缸1内后方左侧设置有进料口13,鱼缸1内右侧放置有仿生鱼22,仿生鱼22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右端与鱼缸1内右壁连接,鱼缸1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上端设置有圆盘17,圆盘17上均匀开有凹槽16,鱼缸1内前侧设置有支杆2,支杆2后端设置有水管18,水管18右端设置有漏网7,仿生鱼2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24和小齿轮23,第二电机24位于小齿轮23的右方,第二电机24上方设置有大齿轮25,大齿轮25与小齿轮23啮合,大齿轮25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小齿轮23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10与第二连接杆9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9前方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8,仿生鱼22内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4位于第三支撑杆5的左侧,第三支撑杆5后端设置有滑套12,第三连接杆8左侧铰接连接有升降杆11,升降杆11穿过滑套12,第一支撑杆4后端设置有箱体28,箱体28内设置有活塞32,升降杆11左端与活塞32连接,活塞32左侧的前后对称设置有推杆31,箱体28左侧设置有第一滑轨20,第一滑轨2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33,推杆31左端与第一滑块33连接,第一滑块33前侧和后侧对称铰接连接有第四支撑杆21,第一滑轨20左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19左端铰接连接有仿鱼鳍板3,仿鱼鳍板3穿过仿生鱼22,第四支撑杆21与仿鱼鳍板3铰接连接,大齿轮25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四连接杆26,第四连接杆26位于第一连接杆10的左方,仿生鱼22内右侧设有第二滑轨27,第二滑轨27上设有第二滑块29,第四连接杆26右端与第二滑块29连接,第二滑块29右端铰接连接有鱼尾30。
还包括有控制器34,鱼缸1内左壁设置有控制器34,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24均分别与控制器34连接。
还包括有距离传感器35,仿生鱼22头部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5,距离传感器35与控制器34连接。
水管18左端开口形状不规则。
弹性元件6为弹簧。
大齿轮25与小齿轮23的大小比例为2:1。
仿生鱼22的材质为塑料。
工作原理:起初,进料口13的前方正对圆盘17其中一个凹槽16,仿生鱼22放置在鱼缸1内,当仿生鱼22需要游动时,启动第二电机24工作,当第二电机24带动大齿轮25正转或反转时,大齿轮25带动小齿轮23反转或正转,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9随之转动,使得第三连接杆8左右移动,第三连接杆8带动升降杆11左右移动,升降杆11带动活塞32左右移动,活塞32带动第一滑块33左右移动,当活塞32带动第一滑块33向左移动时,第一滑块33带动仿鱼鳍板3向左移动;当活塞32带动第一滑块33向右移动时,第一滑块33带动仿鱼鳍板3向右移动,通过第一滑块33的左右移动,带动仿鱼鳍板3左右移动,第二电机2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四连接杆26转动,使得第二滑块29在第二滑轨27上前后移动,第二滑块29带动鱼尾30摆动,通过仿鱼鳍板3左右移动和鱼尾30摆动,带动仿生鱼22向左游动,此时弹性元件6处于拉伸状态,当仿生鱼22移动到适当位置时,人将鱼食通过进料口13倒入凹槽16,启动第一电机14正转,带动第一转轴15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15带动圆盘17顺时针转动,当装有鱼食的凹槽16转动到位于水管18的开口处时,第一电机14停止工作,此时鱼食从凹槽16落入水管18内,继而落入漏网7,此时仿生鱼22正好游动到漏网7处,视觉上达到一种仿生鱼22食用鱼食的效果,起到观赏的作用。随后第二电机24停止工作,仿生鱼22在弹性元件6作用下,仿生鱼22恢复原位。
因为还包括有控制器34,鱼缸1内左壁设置有控制器34,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24均分别与控制器34连接,进料口13的前方正对圆盘17其中一个凹槽16,仿生鱼22放置在鱼缸1内,所以当仿生鱼22需要游动时,控制器34控制第二电机24工作,当第二电机24带动大齿轮25正转或反转时,大齿轮25带动小齿轮23反转或正转,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9随之转动,使得第三连接杆8左右移动,第三连接杆8带动升降杆11左右移动,升降杆11带动活塞32左右移动,活塞32带动第一滑块33左右移动,当活塞32带动第一滑块33向左移动时,第一滑块33带动仿鱼鳍板3向左移动;当活塞32带动第一滑块33向右移动时,第一滑块33带动仿鱼鳍板3向右移动,通过第一滑块33的左右移动,带动仿鱼鳍板3左右移动,第二电机2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四连接杆26转动,使得第二滑块29在第二滑轨27上前后移动,第二滑块29带动鱼尾30摆动,通过仿鱼鳍板3左右移动和鱼尾30摆动,带动仿生鱼22向左游动,此时弹性元件6处于拉伸状态,当仿生鱼22移动到适当位置时,人将鱼食通过进料口13倒入凹槽16,控制器34控制第一电机14正转,带动第一转轴15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15带动圆盘17顺时针转动,当装有鱼食的凹槽16转动到位于水管18的开口处时,控制器34控制第一电机14停止工作,此时鱼食从凹槽16落入水管18内,继而落入漏网7,此时仿生鱼22正好游动到漏网7处,视觉上达到一种仿生鱼22食用鱼食的效果,起到观赏的作用。随后控制器34控制第二电机24停止工作,仿生鱼22在弹性元件6作用下,仿生鱼22恢复原位。
因为还包括有距离传感器35,仿生鱼22头部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5,距离传感器35与控制器34连接,所以当仿生鱼22游动的距离达到距离传感器35的预设值时,反馈信号到控制器34,控制器34控制第一电机14开始工作。
因为弹性元件6为弹簧,弹簧具有高的弹性极限、疲劳极限和冲击韧性,所以能够延长弹性元件6的使用寿命。
因为仿生鱼22的材质为塑料,塑料耐用、防水、质轻,所以能够延长仿生鱼22的使用寿命。
控制器34选择厦门海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为S24S0T型PLC控制器34,主机外部24VDC供电,16路输入,8路输出。输入输出端口的定义为:X0为启动开关,X1为停止开关,X2为急停开关,X3为距离传感器35;Y0为第一电机14,Y1为第二电机24。根据图4所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通过编程即可实现控制器34控制各部件按上述工作原理进行动作,编程的相关指令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鱼缸(1)、支杆(2)、仿鱼鳍板(3)、第一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弹性元件(6)、漏网(7)、第三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10)、升降杆(11)、滑套(12)、第一电机(14)、第一转轴(15)、圆盘(17)、水管(18)、第二支撑杆(19)、第一滑轨(20)、第四支撑杆(21)、仿生鱼(22)、小齿轮(23)、第二电机(24)、大齿轮(25)、第四连接杆(26)、第二滑轨(27)、箱体(28)、第二滑块(29)、鱼尾(30)、推杆(31)、活塞(32)和第一滑块(33);鱼缸(1)内后方左侧设置有进料口(13),鱼缸(1)内右侧放置有仿生鱼(22),仿生鱼(22)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右端与鱼缸(1)内右壁连接,鱼缸(1)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上端设置有圆盘(17),圆盘(17)上均匀开有凹槽(16),鱼缸(1)内前侧设置有支杆(2),支杆(2)后端设置有水管(18),水管(18)右端设置有漏网(7),仿生鱼(2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24)和小齿轮(23),第二电机(24)位于小齿轮(23)的右方,第二电机(24)上方设置有大齿轮(25),大齿轮(25)与小齿轮(23)啮合,大齿轮(25)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小齿轮(23)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10)与第二连接杆(9)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9)前方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8),仿生鱼(22)内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4)位于第三支撑杆(5)的左侧,第三支撑杆(5)后端设置有滑套(12),第三连接杆(8)左侧铰接连接有升降杆(11),升降杆(11)穿过滑套(12),第一支撑杆(4)后端设置有箱体(28),箱体(28)内设置有活塞(32),升降杆(11)左端与活塞(32)连接,活塞(32)左侧的前后对称设置有推杆(31),箱体(28)左侧设置有第一滑轨(20),第一滑轨(2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33),推杆(31)左端与第一滑块(33)连接,第一滑块(33)前侧和后侧对称铰接连接有第四支撑杆(21),第一滑轨(20)左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19)左端铰接连接有仿鱼鳍板(3),仿鱼鳍板(3)穿过仿生鱼(22),第四支撑杆(21)与仿鱼鳍板(3)铰接连接,大齿轮(25)上偏心铰接连接有第四连接杆(26),第四连接杆(26)位于第一连接杆(10)的左方,仿生鱼(22)内右侧设有第二滑轨(27),第二滑轨(27)上设有第二滑块(29),第四连接杆(26)右端与第二滑块(29)连接,第二滑块(29)右端铰接连接有鱼尾(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器(34),鱼缸(1)内左壁设置有控制器(34),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24)均分别与控制器(3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距离传感器(35),仿生鱼(22)头部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5),距离传感器(35)与控制器(3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水管(18)左端开口形状不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6)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大齿轮(25)与小齿轮(23)的大小比例为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仿生鱼(22)的材质为塑料。
CN201610718142.0A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Active CN106240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8142.0A CN106240775B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8142.0A CN106240775B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0775A true CN106240775A (zh) 2016-12-21
CN106240775B CN106240775B (zh) 2018-01-19

Family

ID=5759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18142.0A Active CN106240775B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07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6368A (zh) * 2020-07-01 2020-11-20 白新院 一种可连续性灌药且自动掰开嘴巴的畜禽灌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7360A2 (de) * 1997-03-24 1998-09-30 Stephan Dr.-Ing. Rudolph Tauchgerä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811163Y (zh) * 2005-04-08 2006-08-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仿鱼尾推进系统的机械传动装置
JP2006326053A (ja) * 2005-05-27 2006-12-07 Mhi Solu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魚ロボット
CN1939805A (zh) * 2005-09-26 2007-04-0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仿生机器鱼
CN101301926A (zh) * 2008-04-18 2008-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升潜模块和尾部模块的仿生机器鱼
CN101665147A (zh) * 2009-09-18 2010-03-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胸鳍柔性摆动机器鱼
CN105059512A (zh) * 2015-08-23 2015-11-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母式仿生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7360A2 (de) * 1997-03-24 1998-09-30 Stephan Dr.-Ing. Rudolph Tauchgerä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811163Y (zh) * 2005-04-08 2006-08-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仿鱼尾推进系统的机械传动装置
JP2006326053A (ja) * 2005-05-27 2006-12-07 Mhi Solu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魚ロボット
CN1939805A (zh) * 2005-09-26 2007-04-0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仿生机器鱼
CN101301926A (zh) * 2008-04-18 2008-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升潜模块和尾部模块的仿生机器鱼
CN101665147A (zh) * 2009-09-18 2010-03-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胸鳍柔性摆动机器鱼
CN105059512A (zh) * 2015-08-23 2015-11-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母式仿生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6368A (zh) * 2020-07-01 2020-11-20 白新院 一种可连续性灌药且自动掰开嘴巴的畜禽灌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0775B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7591A (zh) 一种可清理海洋垃圾的仿生鱼
CN203320500U (zh) 一种多功能河道清理船
CN206027317U (zh) 一种采矿用高效除尘装置
CN110040221A (zh) 一种鱼塘用移动式水质监测平台
CN105887782B (zh) 一种全自动水面垃圾清理机器人的执行装置
CN106240775A (zh) 一种自由移动的仿生鱼
CN204888320U (zh) 一种奶牛饮水槽自动清洗设备
CN203896970U (zh) 一种牛舍刮板清粪系统
CN103960135A (zh) 肉牛刮粪板
CN205712031U (zh) 一种藻类清除设备
CN104145920B (zh) 电击杀虫灯导电杆的清洁方法及装置和清洁铲
CN208972320U (zh) 一种大围山微型鸡喂食槽
CN204321182U (zh) 一种铸造浇注车
CN204052213U (zh) 电击杀虫灯导电杆的清洁装置和清洁铲
CN208609640U (zh) 一种新型畜牧业防疫饲养架
CN204350900U (zh) 电动鱼虫(轮虫)捕捞机
CN212937309U (zh) 一种生猪饲养定量投料设备
CN106677329A (zh) 一种小型下水管清理机
CN204406073U (zh) 一种吸油烟机电动推杆的控制电路
CN109076972A (zh) 一种物联网家庭用喂狗装置
CN106143845A (zh) 一种仿生鱼海底探测控制装置
CN110080179A (zh) 一种提高洄游成活率的分流定点式鱼类过坝设施及使用方法
CN108636516B (zh) 一种建筑监测水泥解块设备
CN205694869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宠物狗居住箱体
CN204443538U (zh) 一种自走式羊舍废弃物清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2

Address after: 314300 No. 166 Haiwang Road, Shendang Town Industrial Park, Haiy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Deyikang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05 room 230088, center building, 605 Mount Huangshan Road, Hefei high tech Zone, Anhui, China

Patentee before: HEFEI LING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freely moving biomimetic fis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Pledgee: Zhejiang Haiy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Shendang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Deyikang Photoelectr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3000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