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9778A -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9778A
CN106229778A CN201610747155.0A CN201610747155A CN106229778A CN 106229778 A CN106229778 A CN 106229778A CN 201610747155 A CN201610747155 A CN 201610747155A CN 106229778 A CN106229778 A CN 106229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line
numbering
rfid tags
passive rfid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471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成苗
叶王伟
郑阿军
陈徐建
郭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ROA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ROA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ROA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ROA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471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9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9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本发明的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可以先通过读取一端无源RFID标签获取连接线的编号后然后再去用识别器读取另一端无源RFID标签获取连接线的编号,如果编号相同则为同一根线,无需肉眼就可准确、方便的识别,能够帮助在杂乱无章的线堆中迅速找到需要寻找的那根连接线或是迅速确定是否为同一根线。

Description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背景技术
电子时代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都在日新月异的出现,各电子设备之间的联系也是各种各样的。生活中我们基本天天都与这种的连接机构接触,例如手机充电线与手机的连接,电脑的usb接口线,电脑与外接设备的连接线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连接装置。连接线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在美国,它是:AWG是美国的连接线标准(American Wire Gauge)高速信号传输,传输线的趋肤效应是最大的区别。对普通用户,数据率是硬盘和OS决定的,满足正常使用下,没有区别。常见的接口分类有:USB接口类型、HDMI接口类型、VGA接口类型、DVI接口类型。相信大家对于USB接口并不陌生,不过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1999年之前,人们一般认为网络的结构都是随机的。但随着Barabasi和Watts在1999年分别发现了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并分别在世界著名的《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之后,人们才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要连接局域网,网线是必不可少的。在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线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三种。双绞线,是由许多对线组成的数据传输线。它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所以被广泛应用,如我们常见的电话线等。它是用来和RJ45水晶头相连的。它又有STP和UTP两种,我们常用的是UTP。双绞线端接有两种标准:T568A和T568B,而双绞线的连接方法也主要有两种:直通线缆和交叉线缆。直通线缆的水晶头两端都遵循T568B标准,而交叉线缆的水晶头一端遵循568A,而另一端则采用568B标准。
由于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生活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网线和连接线(本发明统称为连接线),由于线太多或太长,有时如何找到一根线另一端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堆线或两端不在房间的时候。现实中有的采用纸质标签来标识连接线的,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标签字迹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褪色直至无法辨识;二是采用粘帖方式的标签其粘帖面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失效掉落。另外,纸质标签是肉眼识别的,这就存在人为识别错误的可能,所以,纸质标签标识连接线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纸质标签标识连接线存在字迹褪色、粘帖失效掉落以及肉眼识别可能有人为错误等不足,设计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采用无源RFID标签来标识,寿命长、无需电源,其技术方案如下:
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可以集成到连接线两端的连接头,也可采用比较结实耐用的绑扎或紧固件将无源RFID标签附加到连接线两端。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可以将无源RFID标签本身的编码、连接线的唯一编号(在局部唯一即可,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唯一,只要自己能搞清即可)及对应关系存在一个数据库中,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连接线的编号,先读取无源RFID标签的编码然后查对应关系数据库(可放在识别器内,也可放在识别器可以访问的后台服务器中)从而获得连接线的编号;还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有时我们不仅要识别两端是否为同一根线或确定的某根线,还要在线的中间来识别是否为同一根线或确定的某根线,所以需要在中间再集成或附加,同样此无源RFID标签本身的编码、连接线的唯一编号及对应关系存在同一个数据库。
射频识别(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RFID的基本技术原理起源于二战时期,最初盟军利用无线电数据技术来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和军舰。战后,由于较高的成本,该技术一直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未很快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芯片和电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欧洲开始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到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到二十一世纪初,RFID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在民用领域的价值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中,其新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层出不穷。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被动式标签也称为无源RFID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取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取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全球唯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目前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RFID标签的工作频率是RFID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不仅决定着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电感耦合还是电磁耦合)、识别距离,还决定着射频标签及读写器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设备的成本。工作在不同频段或频点上的射频标签具有不同的特点。射频识别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即位于ism波段之中。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902~928mhz,2.45ghz,5.8ghz等。(一)低频段射频标签。低频段RFID标签简称为低频RFID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300khz。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低频RFID标签一般为无源RFID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低频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RFID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低频标签的典型应用有: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电子闭锁防盗(带有内置应答器的汽车钥匙)等。低频标签有多种外观形式,其中应用于动物识别的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低频标签的主要优势体现在:RFID标签芯片一般采用普通的cmos工艺,具有省电、廉价的特点;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可以穿透水、有机组织、木材等;非常适合近距离的、低速度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应用。低频标签的劣势主要体现在:RFID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与高频标签相比:RFID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二)中高频段射频标签。中高频段RFID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mhz~30mhz。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段的射频标签,从射频识别应用角度来说,因其工作原理与低频RFID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将其归为低频标签类中。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一般划分,其工作频段又称为高频,所以也常将其称为高频标签。鉴于该频段的射频标签可能是实际应用中最大量的一种射频标签,因而我们只要将高、低理解成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不会在此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其称为中频射频标签。中频标签一般也采用无源设计,其工作能量同低频标签一样,也是通过电感(磁)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RFID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RFID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中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也小于1米。中频标准的基本特点与低频标准相似,由于其工作频率的提高,可以选用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RFID标签天线设计相对简单,RFID标签一般制成标准卡片形状,典型应用包括: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图书管理与追踪等。(三)超高频与微波RFID标签。超高频与微波频段的射频标签,其典型工作频率为:433.92mhz,862(902)~928mhz,2.45ghz,5.8ghz。微波RFID标签可分为有源RFID标签与无源RFID标签两类。工作时,RFID标签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区场内,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阅读器天线辐射场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有源标签唤醒。相应的射频识别系统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m,典型情况为4~6m,最大可达10m以上。阅读器天线一般均为定向天线,只有在阅读器天线定向波束范围内的射频标签可被读/写。由于阅读距离的增加,应用中有可能在阅读区域中同时出现多个射频标签的情况,从而提出了多标签同时读取的需求,进而这种需求发展成为一种潮流。目前,先进的射频识别系统均将多RFID标签识读问题作为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以目前技术水平来说,这个频段比较成功产品相对集中在902~928mhz工作频段上。2.45ghz和5.8ghz射频识别系统多以半无源RFID标签产品面世。半无源RFID标签一般采用钮扣电池供电,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典型的识读距离为3~5m,个别有达10m或10m以上的产品。对于可无线写的射频标签而言,通常情况下,写入距离要小于识读距离,其原因在于写入要求更大的能量。数据存贮容量一般限定在2kbits以内,典型的数据容量指针有:1kbits,128bits,64bits等。典型应用包括:移动车辆识别、电子身份证、仓储物流应用、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有源RFID标签和无源RFID标签只差一个字,实际上应用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有源RFID标签最大的特点是必须有电源,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功率大从而能够读取监测的距离较远,一般在10米以上,有的甚至可达50米以上。无源RFID标签不需要电源就可以被识别,由于本身不需要电源,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极长,甚至可以达10年以上,所以这里采用无源RFID标签。
上述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及原理,也可转换为一种连接线可识别编号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连接线和识别器,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同样还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识别器至少包括具有相应无源RFID标签读功能的读模块,仅具有相应无源RFID标签读功能的识别器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无源RFID标签阅读器,相应是指无源RFID标签工作频率不同,其配套的阅读器也相应要采用相同的工作频率;如果还具有写功能则相当于一个无源RFID标签读写器,这时就可以往无源RFID标签中写入数据,如改变某位或若干bit的状态,或写入识别到的时间。识别器可以自备对应关系数据库,从而可在读取无源RFID标签读写器去查找该数据库获得连接线的编号;也可把对应关系数据库建在后台,但识别器可以后台查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可以先通过读取一端无源RFID标签获取连接线的编号后然后再去用识别器读取另一端无源RFID标签获取连接线的编号,如果编号相同则为同一根线,无需肉眼就可准确、方便的识别,能够帮助在杂乱无章的线堆中迅速找到需要寻找的那根连接线或是迅速确定是否为同一根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参考图1)
网线两端的连接头各集成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某天要检查连接某服务器的网线,先识别器通过读取连接该服务器一端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网线的编号,然后到网络机房某连接的交换机是数十根网线进行一一识别,当识别器通过读取此端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网线的编号和前面获得网线编号一致时,可以确定这根就是要找的那一根连接某服务器的网线。

Claims (2)

1.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
或者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
2.一种连接线编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连接线和识别器,所述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所述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
或者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
CN201610747155.0A 2016-08-27 2016-08-27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Pending CN106229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47155.0A CN106229778A (zh) 2016-08-27 2016-08-27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47155.0A CN106229778A (zh) 2016-08-27 2016-08-27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9778A true CN106229778A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55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47155.0A Pending CN106229778A (zh) 2016-08-27 2016-08-27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97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7744A (zh) * 2018-11-08 2019-04-19 芯电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rfid标签在机房线缆用中的应用方法
CN110957599A (zh) * 2019-11-29 2020-04-03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可被智能电学实验设备识别的连接导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4246U (zh) * 2011-11-28 2012-08-22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基于rfid的电力通信资源光缆分缆识别系统
CN103246916A (zh) * 2012-02-09 2013-08-14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模块与具有天线的用户识别模块
CN103269003A (zh) * 2012-09-28 2013-08-28 杨举波 集束hdmi连接线
CN103366195A (zh) * 2012-04-09 2013-10-23 弧影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识别rfid标签信息的系统
CN203324537U (zh) * 2013-06-18 2013-12-04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odn的软线连接结构
CN10402140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使用的射频识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4246U (zh) * 2011-11-28 2012-08-22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基于rfid的电力通信资源光缆分缆识别系统
CN103246916A (zh) * 2012-02-09 2013-08-14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模块与具有天线的用户识别模块
CN103366195A (zh) * 2012-04-09 2013-10-23 弧影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识别rfid标签信息的系统
CN103269003A (zh) * 2012-09-28 2013-08-28 杨举波 集束hdmi连接线
CN203324537U (zh) * 2013-06-18 2013-12-04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odn的软线连接结构
CN10402140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使用的射频识别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7744A (zh) * 2018-11-08 2019-04-19 芯电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rfid标签在机房线缆用中的应用方法
CN110957599A (zh) * 2019-11-29 2020-04-03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可被智能电学实验设备识别的连接导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533B (zh) 射频转发器
CN100573564C (zh) 双频段多协议射频识别设备系统
CN101322141B (zh) 使用射频标识标签比较和认证物品的方法和系统
US10181063B2 (en) Encoded information reading system including RFID read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US8134451B1 (en) RFID tag chips and tags capable of backscattering more codes and methods
CN101228533A (zh) 螺线管天线
US20080197979A1 (en) Causing rfid tags to reply using changed reply timing
CN102629332A (zh) 一种rfid防伪方法
CN210958364U (zh) 基于无线LoRa的RFID读写器及LoRa无线传输装置
CN106229778A (zh)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CN20446321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艺术品防伪溯源管理系统
CN107798367A (zh)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RFID读写设备
US20100103071A1 (en) Rf conduit and systems implementing same
CN201757908U (zh) 具有路由功能的射频识别读写器以及含有该读写器的射频识别系统
CN106056018B (zh) 一种可见光通信识别系统及方法
CN201134107Y (zh) 射频识别网络天线
CN102883465B (zh) 无线通讯系统
CN204595905U (zh) 射频识别标签、标签识别装置、标签阅读器
CN2662362Y (zh) 具射频识别的多功能防伪标识物
CN103093521A (zh) 一种基于rfid的门禁系统
CN206134950U (zh) 一种新型rfid的天线矩阵结构
CN203405835U (zh) 室内型rfid智能读写器
CN105095926B (zh) 一种分级式远距离有源电子标签及其识别方法
CN103020558B (zh) 一种自适应退避机制的rfid防碰撞方法
CN202662047U (zh) 一种iso14443type a协议的大功率rfid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