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9630B -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9630B
CN106209630B CN201610601597.4A CN201610601597A CN106209630B CN 106209630 B CN106209630 B CN 106209630B CN 201610601597 A CN201610601597 A CN 201610601597A CN 106209630 B CN106209630 B CN 106209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link
fec information
state protocol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15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9630A (zh
Inventor
吴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015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9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9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9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9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9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7Label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若所述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则接收配置命令,并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携带第一FEC信息;向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将所述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在各网络设备上进行手工配置,简化了静态LSP的创建过程,减轻配置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为了提高路由器的转发速度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在MPLS网络中,不依靠标签分发协议,而是在报文经过的每一跳网络设备上(包括入口(Ingress)设备、传输(Transit)设备和出口(Egress)设备等)分别手工指定入标签、出标签等信息,建立标签转发表项。采用这种手工方式建立的LSP(Label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称为静态LSP。
建立静态LSP消耗的资源比较少,但是,需要在每个相关网络设备上进行手工配置,其配置工作量较大。而且,在配置完成后,如果MPLS网络的拓扑发生变化,则静态LSP失效,需要删除静态LSP,并采用手工方式重新建立静态LSP,工作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则接收配置命令,所述配置命令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并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携带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转发等价类FEC信息;
向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
将所述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管理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时,则接收配置命令,所述配置命令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配置命令后,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携带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转发等价类FEC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
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需要创建静态LSP时,可以将静态LSP与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协议结合起来,通过ISIS路由协议的链路状态协议消息,实现静态LSP的半自动化配置以及灵活动态调整,使得静态LSP的创建过程,不需要在各网络设备上进行手工配置,简化了静态LSP的创建过程,减轻配置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标签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MPLS网络的组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标签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考虑到手工配置静态LSP时,存在配置工作量大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标签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的MPLS网络中。在多个网络设备中可以包括一个入口设备(即,Ingress设备)和一个出口设备(即,Egress设备),且这多个网络设备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传输设备(即,Transit设备)。在一个例子中,相邻的两个网络设备可以分别称为上游网络设备和下游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连接,假设报文从网络设备1发送到网络设备2,则网络设备1是网络设备2的上游网络设备,网络设备2是网络设备1的下游网络设备。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标签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上,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入口设备、传输设备或者出口设备。若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则可以执行图1中的步骤101-步骤105。
步骤101,接收配置命令,该配置命令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
步骤102,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其中,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可以携带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转发等价类)信息。
步骤103,向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步骤104,接收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该网络设备在该第一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
其中,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第一FEC信息和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
步骤105,将该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如将第一标签和第一FEC信息下发到该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静态LSP是指静态标签交换路径,该LSP是标签交换路径的缩写。LSP(Link State Protocol,链路状态协议)消息是ISIS协议的一种消息类型,该LSP是链路状态协议的缩写。为了区分静态LSP和LSP消息,在本文中,将静态LSP称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将LSP消息称为链路状态协议消息。
针对步骤101,在一个例子中,当需要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则可以由用户在入口设备上手工下发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的配置命令,该配置命令可以携带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FEC信息和路径信息,该路径信息可以为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如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依次经过网络设备1(即入口设备)、网络设备2(即传输设备)、网络设备3(即传输设备)和网络设备4(即出口设备),则该路径信息为网络设备1的IP地址、网络设备2的IP地址、网络设备3的IP地址、网络设备4的IP地址。
针对步骤102,在一个例子中,入口设备在接收到配置命令后,可以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即LSP请求消息),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是ISIS协议的一种消息类型,且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FEC信息(如21.1.1.0/24)和路径信息,例如,按照路径上各网络设备的顺序,可依次为网络设备1的IP地址、网络设备2的IP地址、网络设备3的IP地址、网络设备4的IP地址。与传统的链路状态协议消息相比,可以在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新增加一个TLV(TypeLength Value,类型长度值),该TLV可以用于携带第一FEC信息、路径信息和标签。
在一个例子中,该TLV可以包括如下字段:1、Type字段,该字段为预设数值,如242,表示该TLV是一个携带FEC信息、路径信息和标签的TLV。2、Length字段,表示该TLV的长度。3、FEC字段,表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FEC信息。4、路径字段,表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该路径字段中携带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各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且需要按照路径上各网络设备的顺序携带各网络设备的IP地址。5、标签字段,表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信息。6、可选参数字段,为了方便后续扩展设计,默认全部填写0。在入口设备生成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该FEC字段为第一FEC信息(如21.1.1.0/24),该标签字段为空,该路径字段依次为网络设备1的IP地址、网络设备2的IP地址、网络设备3的IP地址、网络设备4的IP地址。
针对步骤103,在一个例子中,入口设备在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后,向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假设入口设备与出口设备之间没有部署传输设备,则出口设备是入口设备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且出口设备可以直接接收到来自入口设备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假设入口设备与出口设备之间部署传输设备,则与入口设备连接的传输设备是入口设备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且该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接收到来自入口设备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而且,该传输设备可以继续向下游网络设备(可以为传输设备或者出口设备)发送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最终使得出口设备接收到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综上所述,出口设备和传输设备均可以接收到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其中,针对“入口设备向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的过程,由于入口设备可能与多个下游网络设备连接,为了查找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则:在一个例子中,入口设备从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路径信息,并从该路径信息中解析出本设备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将该下一个IP地址对应的网络设备确定为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并向该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在另一个例子中,入口设备可以从配置命令中解析出路径信息,并获得本设备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将该下一个IP地址对应的网络设备确定为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并向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在一个例子中,不为入口设备的网络设备(如传输设备或者出口设备)可以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网络设备在确定出上游网络设备在该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时,则从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若利用该第二FEC信息确定出该网络设备为出口设备,则为该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二标签,并将该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网络设备向上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该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FEC信息和该第二标签,以使上游网络设备将该第二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其中,将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是指:第二标签不需要下发到标签转发表项中,只是在该网络设备上配置一个需要弹出该第二标签的策略即可。
此外,网络设备在从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之后,若利用该第二FEC信息确定出该网络设备为传输设备,则可以为该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三标签,并将该第三标签确定为入标签,并下发到该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网络设备向上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该第二FEC信息和该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以使上游网络设备将该第三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二FEC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该第二FEC信息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该网络设备在第二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且该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FEC信息和第二下游网络设备为该第二FEC信息申请的第四标签。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第四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利用第二FEC信息确定该网络设备是传输设备还是出口设备的过程,若利用第二FEC信息确定出该网络设备与目的设备直连,则说明网络设备是出口设备,若利用第二FEC信息确定出该网络设备与目的设备不直连,则说明网络设备是传输设备。其中,目的设备是与第二FEC信息关联的设备,如第二FEC信息为21.1.1.0时,目的设备是IP地址为21.1.1.0的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网络设备向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三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的过程,由于网络设备可能与多个下游网络设备连接,为了查找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则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路径信息,从该路径信息中解析出本设备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将该下一个IP地址对应的网络设备确定为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并向该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三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针对步骤104和步骤105,在一个例子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后,从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中携带出第一FEC信息和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该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将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后,判断上游网络设备是否在该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如果是,则说明上游网络设备是该网络设备的邻居设备,执行从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的过程。否则,直接转发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入口设备,当需要删除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则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表项,并生成携带第一FEC信息和第一标签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该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中还可以携带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向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以使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第一标签对应的表项。其中,当静态标签交换路径的目的IP地址的路由丢失时,则入口设备可以确定需要删除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或者,当去使能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则入口设备可以确定需要删除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其中,入口设备可以从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中解析出路径信息,并从该路径信息中解析出本设备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将该下一个IP地址对应的网络设备确定为第一下游网络设备。
针对出口设备,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第二FEC信息和第二标签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并清除需要弹出第二标签的记录。
针对传输设备,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第二FEC信息和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第三标签对应的表项,并向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中携带的第二FEC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第二FEC信息和第四标签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该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中还可以携带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其中,传输设备可以从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中解析出路径信息,并从该路径信息中解析出本设备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将该下一个IP地址对应的网络设备确定为第二下游网络设备。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需要创建静态LSP时,可以将静态LSP与ISIS路由协议结合起来,通过ISIS路由协议的链路状态协议消息,实现静态LSP的半自动化配置和灵活动态调整,使得静态LSP的创建过程,不需要在各网络设备上进行手工配置,简化静态LSP的创建过程,减轻配置工作量。而且,可以将静态LSP和动态LSP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即具有实现简单,消耗的资源比较少,不需要在LSR上运行比较复杂的LDP(Label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协议等优点,又可以借用ISIS路由协议,动态实现静态LSP的配置,使得静态LSP的创建过程,不需要在各网络设备上进行手工配置,简化静态LSP的创建过程,减轻配置工作量。而且,由于支持MPLS的网络设备均支持ISIS路由协议,因此可以使用ISIS路由协议的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来传输FEC信息和标签等内容,其通用性很强。
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MPLS网络的组网示意图,MPLS网络的基本构成单元是LSR(Label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在图2中的路由器A、路由器B和路由器C均是LSR。针对主机A向主机B发送的报文,则路由器A为入口设备,路由器B为传输设备,路由器C为出口设备。针对主机B向主机A发送的报文,则路由器C为入口设备,路由器B为传输设备,路由器A为出口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传输设备的数量可以根据MPLS网络的规模进行部署,可以部署多个传输设备,也可以不部署传输设备,图2中以部署一个为例。
其中,一个转发等价类在MPLS网络中经过的所有LSR组成的路径,称为一个LSP,例如,路由器A、路由器B和路由器C组成的路径称为一个LSP。在一条LSP上,沿着数据的传输方向,相邻的两个LSR可以分别称为上游LSR和下游LSR,例如,路由器A称为上游LSR,路由器B称为下游LSR。
目前,建立LSP的方式可以包括:基于协议自动建立LSP和手工配置LSP。其中,基于协议自动建立的LSP可以称为动态LSP,可以基于LDP、CR-LDP(Constraint-Based Routingusing LDP,基于约束路由的LDP)等协议建立动态LSP。手工配置的LSP称为静态LSP。与自动建立LSP的方式相比,手工配置LSP存在实现简单,消耗的资源比较少,不需要在LSR上运行比较复杂的LDP协议等优点,从而被广泛使用,并可以适用于拓扑结构简单并且稳定的小型网络。而自动建立LSP的方式,需要各网络设备均使能LDP协议,并通过LDP协议自动协商LSP的建立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针对静态LSP过程的改进。
以主机A向主机B发送报文为例,路由器A为入口设备,路由器B为传输设备,路由器C为出口设备。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建立ISIS邻居关系,路由器B和路由器C之间建立ISIS邻居关系。路由器A是路由器B的上游LSR,路由器B是路由器A的下游LSR。路由器B是路由器C的上游LSR,路由器C是路由器B的下游LSR。在上述应用场景下,则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
路由器A在接收到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的配置命令之后,可以生成携带FEC信息(21.1.1.0/24)和路径信息的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该路径信息可以是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各路由器的IP地址,可以依次为路由器A的IP地址、路由器B的IP地址、路由器C的IP地址。
路由器A在生成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之后,从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的路径信息中解析出路由器A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即路由器B的IP地址,因此向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路由器B发送该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路由器B在接收到来自路由器A的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后,在确定出路由器A在路由器B的邻居集合中时,则可以为该FEC信息(21.1.1.0/24)申请标签,假设申请到的标签为标签100,则将该标签100确定为入标签,并下发到该FEC信息(21.1.1.0/24)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路由器B向路由器A发送携带该FEC信息(21.1.1.0/24)和该标签100的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路由器A在接收到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之后,将该标签100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路由器B在接收到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之后,还可以从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的路径信息中解析出路由器B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即路由器C的IP地址,因此向该FEC信息(21.1.1.0/24)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路由器C发送携带该FEC信息(21.1.1.0/24)的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路由器C在接收到来自路由器B的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之后,在确定出路由器B在路由器C的邻居集合中时,则可以为该FEC信息(21.1.1.0/24)申请标签,假设申请到的标签为标签200,则将该标签200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并配置一个需要弹出该标签200的策略。
路由器C向路由器B发送携带该FEC信息(21.1.1.0/24)和该标签200的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路由器B在接收到该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之后,将标签200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该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至此,在路由器A、路由器B和路由器C上,均完成标签下发过程。在路由器A上,上述过程已经阐述“将标签100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因此,路由器A可以在标签转发表项中维护FEC信息(21.1.1.0/24)、下一跳地址或者到达下一跳的出接口、出标签100的映射关系。在路由器B上,上述过程已经阐述“将标签100确定为入标签,下发到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将标签200确定为出标签,下发到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因此路由器B可以在标签转发表项中维护入标签100、下一跳地址或者到达下一跳的出接口、出标签200的映射关系。在路由器C上,上述过程已经阐述“将标签200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配置一个需要弹出标签200的策略”,因此路由器C需要弹出报文中携带的标签200。
基于上述各路由器维护的标签转发表项,路由器A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利用该报文的目的IP地址查询标签转发表项,查询到该FEC信息(21.1.1.0/24),因此,为该报文添加出标签100,并将该报文发送给路由器B。路由器B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利用该报文中携带的标签100查询标签转发表项,查询到该入标签100,因此,将该报文中携带的标签100替换为标签转发表项中的出标签200,并将该报文转发给路由器C。路由器C在接收到报文后,由于报文中携带的标签为200,因此路由器C弹出该标签200,并按照目的IP地址转发该报文。
为了使路由器B能够在标签转发表项中维护入标签100、出标签200的映射关系,在一个例子中,由于上述过程中,是将标签100确定为入标签,下发到FEC信息(21.1.1.0/24)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将标签200确定为出标签,下发到FEC信息(21.1.1.0/24)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因此,可以通过该FEC信息(21.1.1.0/24)将标签100和标签200进行关联。在另一个例子中,路由器B在收到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后,先不申请标签100,而是在收到来自路由器C的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并将标签200确定为出标签时,按照上述方式申请到标签100,并将标签100和标签200下发到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路由器A在确定需要删除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上述FEC信息(21.1.1.0/24)、下一跳地址或者到达下一跳的出接口、出标签100的映射关系,并生成包括该FEC信息(21.1.1.0/24)、路径信息(即路由器A的IP地址、路由器B的IP地址、路由器C的IP地址)和标签100的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从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的路径信息中解析出路由器A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即路由器B的IP地址,因此向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路由器B发送该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路由器B在接收到该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之后,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上述入标签100、下一跳地址或者到达下一跳的出接口、出标签200的映射关系,并生成包括该FEC信息(21.1.1.0/24)、路径信息(即路由器A的IP地址、路由器B的IP地址、路由器C的IP地址)和标签200的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并从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的路径信息中解析出路由器B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即路由器C的IP地址,因此,路由器B向该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路由器C发送该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路由器C在接收到该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之后,清除需要弹出标签200的记录,即清除配置的需要弹出标签200的策略。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标签管理装置,该标签管理装置应用在网络设备上。其中,该标签管理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的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出的标签管理装置所在的网络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3所示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外,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如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网络接口、内存等;从硬件结构上来讲,该网络设备还可能是分布式设备,可能包括多个接口卡,以便在硬件层面进行报文处理的扩展。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出的标签管理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时,则接收配置命令,所述配置命令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
生成模块12,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11接收到配置命令后,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携带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转发等价类FEC信息;
发送模块13,用于向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
管理模块14,用于将所述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管理模块14,还用于当需要删除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表项;
所述生成模块12,还用于生成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以使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第一标签对应的表项。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接收模块11,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不为入口设备时,则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14,还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在所述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时,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若利用所述第二FEC信息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为出口设备,则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二标签,并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
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向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标签,以使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管理模块14,还用于在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之后,若利用所述第二FEC信息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为传输设备,则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三标签,将所述第三标签确定为入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向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以使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三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向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的第四标签;
所述管理模块14,还用于将所述第四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标签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14,还用于清除需要弹出所述第二标签的记录。
所述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14,还用于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第三标签对应的表项;
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向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四标签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则接收配置命令,所述配置命令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并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携带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转发等价类FEC信息和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包括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各网络设备的地址;
向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
将所述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需要删除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表项,并生成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向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以使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第一标签对应的表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不为入口设备,则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在确定出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在所述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时,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
若利用所述第二FEC信息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为出口设备,则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二标签,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是指:第二标签不需要下发到标签转发表项中;
向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标签,以使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利用所述第二FEC信息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为传输设备,则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三标签,将所述第三标签确定为入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向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以使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三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向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的第四标签;
将所述第四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为出口设备,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标签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清除需要弹出所述第二标签的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为传输设备,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第三标签对应的表项,并向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四标签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7.一种标签管理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为入口设备时,则接收配置命令,所述配置命令用于创建静态标签交换路径;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配置命令后,生成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携带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第一转发等价类FEC信息和路径信息,所述路径信息包括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各网络设备的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FEC信息申请的第一标签;
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一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当需要删除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时,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静态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表项;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生成携带所述第一FEC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的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以使所述第一下游网络设备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第一标签对应的表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不为入口设备时,则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在所述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时,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若利用所述第二FEC信息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为出口设备,则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二标签,并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需要被弹出的标签是指:第二标签不需要下发到标签转发表项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标签,以使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在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第二FEC信息之后,若利用所述第二FEC信息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为传输设备,则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第三标签,将所述第三标签确定为入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以使所述上游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三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向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交换路径上的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在确定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的邻居集合中后返回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所述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FEC信息申请的第四标签;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四标签确定为出标签,并下发到所述第二FEC信息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为出口设备时,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二标签的第二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清除需要弹出所述第二标签的记录。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为传输设备时,接收来自上游网络设备的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三标签的第三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从本地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删除所述第三标签对应的表项;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下游网络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FEC信息和所述第四标签的第四链路状态协议删除消息。
CN201610601597.4A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209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1597.4A CN106209630B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1597.4A CN106209630B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9630A CN106209630A (zh) 2016-12-07
CN106209630B true CN106209630B (zh) 2019-09-06

Family

ID=5749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1597.4A Active CN106209630B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96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113B (zh) * 2017-11-16 2020-12-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0213161B (zh) * 2019-05-10 2022-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057290B2 (en) * 2019-09-20 2021-07-06 Juniper Networks, Inc. Ping/traceroute for static label switched paths (LSPs) and static segment routing traffic engineering (SRTE) tunnel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755C (zh) * 2004-05-18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静态标签转发路径的方法
CN101159690B (zh) * 2007-11-19 2010-10-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转发方法、装置及标签交换路径管理模块
CN102611603A (zh) * 2012-03-16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静态mpls隧道转发表的建立、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741709B (zh) * 2008-11-06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755C (zh) * 2004-05-18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静态标签转发路径的方法
CN101159690B (zh) * 2007-11-19 2010-10-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转发方法、装置及标签交换路径管理模块
CN101741709B (zh) * 2008-11-06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CN102611603A (zh) * 2012-03-16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静态mpls隧道转发表的建立、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PLS基本技术介绍;robble1314;《https://blog.csdn.net/robble1314/article/details/48275279》;20150907;第1-10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9630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5206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50312138A1 (en) Bicasting using non-congruent paths in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having routing arcs
RU2541940C2 (ru)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экземпляра службы к сети mpls (варианты) и сеть mpls
CN105765946B (zh) 支持数据网络中的服务链接的方法和系统
US9246794B2 (en) Label distribution and route installation in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using routing arcs
CN105072038B (zh)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0372337C (zh) 一种实现跨域约束路由的选路方法
CN103634423B (zh) 一种基于三层接口的mpls‑tp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743204B2 (en) Tunnel establish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1997765B (zh) 多层网络中转发邻接的属性继承方法及相应的多层网络
CN106209630B (zh)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和装置
US9674072B1 (en) Route topology discovery in data networks
CN108768856A (zh)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82305A (zh) 一种数据包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5847153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210281507A1 (en) Parameter notification and obtai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01979B (zh) 具有标签栈的标签交换路径的平滑重启过程
CN105763468B (zh) 一种bgp更新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024928B (zh)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保护倒换方法和装置
CN105763466B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525493A (zh) 一种网络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254252A (zh) 一种Flow spec路由的下发方法和装置
CN106254241B (zh) 一种基于igp的跨区域cspf全网计算实现方法
CN109309619A (zh) 一种域间二维路由协议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361782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